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昆明的雨》优质课导学案_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自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昆明的雨和雨季相关景、事、物的特点。
2、品读课文,圈点批注点评,领会抒情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研读课文,感受语言特点,体悟文字背后温润沉静的生活情味。
教学重点:
自主圈点批注式赏读课文,把握文章写景抒情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深情。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平淡质朴的语言,体悟文字背后的温润沉静,感受其生活情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读诗赏雨(音乐)
师(娓娓深情地,看着学生):雨是最寻常的,有什么好写的呢?同学们请看(手指屏幕),出示PPT,读。
在张志和的心中,雨是让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的;在陆游的眼中,雨是可以激发壮志豪情的;在苏轼的笔下,雨是奇妙神奇的。
同样都是雨,在不同诗人笔下却有各不相同的独特体验,作家汪曾祺(板书)有着怎样的体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抒情散文,出示PPT——《昆明的雨》(板书)
二、整体感知,寻线明点
1、自主浏览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昆明的雨和雨季相关景、事、物的特点。
(1)师:单元目录里这一课题处有一颗星号,表明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出示PPT请你们快速地自读课文,标出段序、生字词、好的词句、关键词句段。
这是学习自读课文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
(生自读课文)
师:大家觉得有哪些好的词语可以积累一下?
预设:鲜腴:张目结舌;密匝匝;
师:鲜腴,是什么意思?
生:新鲜肥美。
师:注意它的读音和写法哟,它是“月”字旁,“月”字旁大多跟身体有关,比如“胳膊”、“腿”“脚”。
哪几个字跟它长得很像哦?
生:谀,阿谀奉承;萸,茱萸。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做好批注。
你觉得哪些句子很美呀?美美地读一读。
(两到三个同学)
生:……
师:刚刚读的时候有没有困惑呢。
来说一说!
预设:全文并没有像课题昆明的雨一样写雨,而是用大量的文字在写昆明的景物,所以我的问题是,课文为什么不写雨,而要写雨中的景物呢?
……
师:特别好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后面要重点讨论的,你可要认真听哟。
(2)由题目可知,文章是写昆明的雨的。
那文中写了昆明的雨怎样的特点?出示PPT
预设:昆明的雨下得时间长,被称为是雨季。
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
(你在哪里找到的?读一读。
真好,你善于发现关键句,这是我们阅读课文好方法哟。
)
(3)其它的段落在写什么?
预设:仙人掌;雨季的果子,杨梅;菌子;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房东;雨引起的乡愁;
(4)这些跟昆明的雨有什么关联呢?
预设:它们都是昆明雨季里的景物、人,和情景。
(5)师小结:哦,原来它们都是围绕着雨来写,(板书:雨)雨中的景,雨中的物,雨中的人,雨中的事。
(板书:景、物、人、事)看起来很散,但都是围绕着雨来写,这就是散文的什么特点?——形散神聚。
(板书:形散神聚)
2、师:作者写昆明的雨,雨季中景物、人和事,是想抒发什么情感呢?
预设:对昆明的雨(生活)的喜爱和想念。
(文中哪里有最直接的表达?——文末、开头。
)
评价:抓关键句是很好的读书方法吧。
我们一起读这个句子。
(PPT投影)哪几个词语应该重音强调?想念,雨。
读的深情,舒缓一些。
3、师:老师这里有一段文字,请柳燕娉读一下。
出示PPT,一生朗读。
昆明是汪曾祺青年求学时生活了7年的地方。
他在那里读名师云集的西南联大,在那里遇见影响他一生的恩师沈从文,伴侣施松卿,挚友朱德熙,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他的第二故乡。
小结:昆明是他的第二故乡,那明亮、丰满的雨季,美味的菌子,火红的杨梅,热情的房东,雨中的一切,回忆起来都是那样美好,和谐,宁静,诗意。
喜爱、想念之情串起了昆明的点点滴滴,就像丝丝细雨一样绵延不绝。
三、圈点批注,赏美悟情
1、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字里行间流淌的美好与诗意吧,把你最喜欢的句段圈点勾画出来,从情感、写法、语言等角度进行批注阅读。
老师举了个例子出示PPT,大家一起读。
(学生读例句) 出示批注请读一遍。
老师兼顾三个角度,情感、写法、语言作了批注,你们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当然也可以多个角度哦。
开始吧。
(生自由批注)
2、写完后,先在小组内交流。
以朗读者的身份朗读,然后任选角度说点评,待会儿推荐代表分享。
预设:(1)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而且并不使人气闷。
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下下停停,停停下下的雨季里,人不气闷,很舒服,写出了作者的喜爱。
(师:哪一处读出来最朗朗上口?下下停停,停停下下。
你看它有什么特点?回环往复,音韵和谐的美感。
)
(2)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
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师:我们们应该带着什么情感来读?喜爱的,深沉的。
)(3)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
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
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师:破折号后面,写了什么?“怕扎”的猪和羊,它们被扎过吗?想象一下,猪和羊被扎,多有意思的画面呀!咱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幽默有趣。
)
(4)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师:这几个形容词后面用的什么标点符号?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逗号去掉后再读。
其他同学,哪种读法更有感情?是用一字一停顿,可以看出汪曾祺的标点也是反复推敲的哟。
)(5)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
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
(师:作者对菌子的颜色记忆清晰,可见作者的喜爱之深。
其中“格调”一词用得特别好,很典雅。
)
(6)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纵,他跳下去把鸡土从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
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土从随处可见。
(师:这个笑话是不是只想表达火车很慢,鸡土从很多?还想说这里的生活很有意思,人很悠然。
)
(7)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
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有一个句子很特别的句子,哪一句?特别的地方在哪?问号和感叹号。
我们把这两个标点拆开分别读,女同学问,男同学回答。
我们一起读,标点组合在一起,是什么语气?惊叹这东西太好吃了。
前面还有一处符号相同,把它读一遍。
这又是什么语气呀?疑惑。
一看那样子,真是怀疑。
再看它的颜色,这么难看,形状呢?像牛粪,真是让人倒胃口。
更何况里面还藏着乱七八糟的东西。
可是炒熟了,却那么好吃。
这是什么写法啊?欲扬先抑。
特别的标点出现两次,两次不同,可见平常的语言因标点符号变得很不寻常。
)
(8)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
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圆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
(师: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是什么用语?方言,叙述菌子的大小和形状,十分的口语化,简炼。
)(9)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师:吆喝声适合什么声音读?我们班上谁的声音最婉转动听?你们读得很美很美,就像一幅雨中的风景画一样。
) (10)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
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师:她为什么怕房客们乱摘花?花要拿去卖。
每天都去卖花,可见花是——生活来源。
但房东经常送花,更能看出她很热情和善良。
作者把情感寄托在这些美好的人和事上——房东送花,还有苗族女孩,酒店小酌。
寄托在前面写到的那些景和物上——如杨梅,仙人掌,草木……它们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小事,然而就是这些凡人小事,却折射出汪曾祺对昆明的喜爱和怀念的大主题。
这是什么写法?“以小见大”(副板书)
(11)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酒店院子里有一架大木香花。
昆明木香花很多。
有的小河沿岸都是木香。
但是这样大的木香却不多见。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一条偏僻的小街道、一个安静的小酒馆、一张桌子,两把椅子,与好友相对而坐,微醺,窗外雨声嘀嗒,木香花静静开放,仿佛时间静止了。
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感觉?闲适,
惬意,诗意……雨弥漫成了一种情味,四十年后仍然忘不掉。
所以他写下一首诗,一起读一遍。
如此诗意的结尾,多么含蓄隽永呀。
回想我们学过的写景抒情散文《春》《雨的四季》,它们的情感是多么地——热烈炽热,相比而言,本文的情感诗意表达,含蓄温情。
再看课文以一幅画开篇,那些美好事物,都定格在画里。
汪曾祺笔下的昆明、文章,都是诗情画意的哩。
3、淅淅沥沥的雨,点点滴滴的情,凝聚了昆明的一切,这依然是突出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而文章的语言呢?读来有一种什么感受?正如这雨,这情,——温润明亮、沉静质朴。
(板书:温润沉静)把你们最喜爱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深情地读一读,体味汪老文字的特色。
(生自由大声地读)(或指名读)——比如第④⑤⑧⑨⑩中的语句
读得真好,我们已深深地陶醉了,陶醉于汪老温润的文字,陶醉于你深情的朗读!
小结:同学们刚刚从情感、写法、语言等三个角度而展开了品析赏读,特别精彩。
这可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哦,在今后的阅读实践中要运用。
细雨绵绵,浸润万物,汪曾祺的情也潺潺流出,是那样的温情脉脉,沉静美好。
语言也如此,温润而沉静,平淡而恬适。
(板书:平淡恬适)
四、拓展延伸,知人论世
1、昆明,真的如汪曾祺笔下描绘的一样,是个人间仙境吗?我们不妨去看看,文末交代的写作时间是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九日。
谁能告诉我文章所写的发生在什么时间?
预设:1944年左右。
师: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什么?
生:抗日战争。
师:汪曾祺家乡江苏已沦陷,不得不离乡求学。
那时的昆明是什么样子呢?老师有一则资料,出示PPT请同学们自由地读。
师:按理说汪曾祺应该惶惶不可终日才对,但他是用从容淡定来面对生活中的不测和未知。
当他回忆那段往事的时候,他说出示PPT一起读。
师:平淡,不仅是他的语言风格,更是他的生活态度。
他大半生在曲折颠簸中度过,但把苦难看得很淡。
昆明的雨,润泽了汪曾祺的心。
从他温润沉静的文字背后,我们看到一个热爱生活,有着生活情味的汪曾祺。
(板书:生活情味)来,我们把文末的诗再读一遍,把愁读得淡一点儿,读得有情味一点儿。
2、汪曾祺如此,昆明的寻常人家,亦是如此,比如——房东母女,并未因为经济窘迫而漠然,依然摘花送花,富有生活情趣。
3、师:使汪曾祺动情的,是那淳朴的民风,更是在抗战期间,人们乐观恬淡的精神。
昆明的雨,也润泽了每个昆明人的心。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字背后,去赏雨和人情,深情朗读最后一句。
女生读,男生读,我们一起读。
五、结束课堂,推荐阅读
1、总结:让我们做人就像汪曾祺那样,历经磨难,但热爱生活,追寻诗意与美好。
让我们写文就像汪曾祺那样,摒弃浮躁,让笔尖流淌着浓浓的生活情味儿。
2、课后请大家用批注阅读的方法,读一读《葡萄月令》《故乡的食物》系列散文,相信大家会再次体悟到汪曾祺温润沉静的文字背后的生活情味。
3、同学们,这堂课就要结束了,你们的疑惑解开了吗?好的,下课。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平淡 人情味 闲适
生活情味
形散神聚 温润沉静 平淡恬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