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教会了我

心脏病教会了我

心脏病急救方法

心脏病急救方法 心脏病急救正确方法: 1.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其前胸左乳头内侧(心脏部位),连续叩击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叩击后,心脏受到刺激,有时能恢复自主博动。 2.若脉博仍未恢复,则应立即连续做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 3.一人施行心肺复苏时,每做15次心脏按压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 4.心脏按压以每秒钟1次的速度进行,连做15次;人工呼吸的速度为每5秒钟做1次,连做2次。如此交替持续进行。 5.两人合作进行心肺复苏时,同样先连做4次人工呼吸。Ⅵ随后,一人连续做5次心脏按压后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持续进行,不要两人同时做。速度同上。 6.做人工呼吸的人,应时时注意检查伤病员的颈动脉有无博动或有无脉博。若伤病员原先放大的瞳孔开始缩小,脸色好转,出现脉博,开始自主呼吸,说明抢救成功,可以暂时停止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但要密切观察心脏博动情况,随时时准备再次进行抢救。 平时应该备有硝酸甘油、消心痛救心丸之类的药物。 家用吸氧机现在也不贵应该买一台。 心脏急救的6个关键点 受访专家: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黄从 新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任黄德嘉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 主任、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副主任华伟 快:10秒完成判断 “快”在心脏抢救的整个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华伟指出,有研究表明,在心脏急救上每延迟1 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就下降10%;10分钟后,病人存活的希望就很小了。因此,看到一个人晕倒,你

心脏病突发如何急救

心脏病突发如何急救 心肌梗塞 症状: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同时有全身抽搐、意识模糊、呕吐、休克等。碰到心肌梗塞病人时: 1.密切注视生命征候情况的同时,叫救护车。 2.解松衣服,让病人保持半坐位或病人感到最舒服的体位,并保持绝对安静。 3.让病人先含硝酸甘油(如果是心绞痛发作,5分钟之内可缓解)。 剧烈疼痛持续,放射到左腕、左手背部,脸色苍白,脉搏紊乱,是非常危险的。可以选择以下姿势中的某一种(以病人感到最舒服为准)保持着等候救护车到车。 1.有桌子的话,可让病人伏在桌子,两手当枕,垫在头下。 2.叠高被子,让病人背靠,让头部也倚在被子上。 3.垫好枕头,让病人仰卧,并适度垫高脚跟。

心肌梗塞的死亡率很高,所以必须送CCU或ICU病房抢救。有多次发作,口含硝酸甘油缓解,若这次发作,硝酸甘油无效或者比较肯定地是心肌梗塞时,应1分钟也不耽误,立即送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抢救。 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还可以学习一下胸外心脏按压术,这个方法并不需要有什么专业背景,但是,它却可以为很多人迎来生的机会:具体做法为:当看到病人有捂胸口晕倒在地等心脏病突发的迹象时,先要判断是否还有呼吸和心跳,如果发现病人对你的拍打没有反应,立即呼救,然后迅速让病人平躺在地上或硬板上并使他仰起头,感觉嘴、鼻处有无气流呼出。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两口,注意要捏紧病人的鼻子深吸慢呼。 其次,应同时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如有脉搏,表明心跳尚未停止,可以只做人工呼吸,每分钟10~12次。如果没有脉搏,那么要同时对病人进行胸部按压。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找到按压的位置,用右手中、食指沿一侧肋骨最下边缘向中间滑移至两侧肋骨交点位置,此位置上方4~5厘米为按压点。将左手掌跟靠紧右手食指,再将定位的那只手拿开,将手掌根重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让手指离开胸部,可以使用两手手指交叉抬起的方法。然后,双臂伸直,以每三秒五次的频率垂直下压4~5厘米,而且,每当按压30次时,要吹气两口。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医疗急救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一)绿色通道的含义 医院急诊“绿色通道”指医院抢救急危重症伤病中,为挽救其生命而设置的畅通的诊疗过程,该通道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对进入“绿色通道”的伤病员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二)绿色通道的范围 1.休克、昏迷、循环呼吸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等危重患者的急诊抢救; 2.110、120、122及其他部门转送的“三无”患者(无钱、无家属、无身份证明)的急诊抢救; 3.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交通事故、中毒等)中患者的急诊抢救; 4.其它应当开通“绿色通道”的情况。 (三)绿色通道的措施 符合医院绿色通道范围的病员来院接诊后,应采取下述措施: 1.由接诊医师决定患者是否享受绿色通道的服务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2.急诊科实行二十四小时连续应诊制及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值班人员接到急诊会诊请求后应于10分钟内到达会诊地

点。 3.伤病员一旦进入绿色通道,即应实行“二先二后”(即先救治处置,后挂号交款;先入院抢救,后交款办手续),各有关临床、医技科室(如检验科、放射科、CT室、药房等)及后勤部门(如电梯、入出院处、服务队等)必须优先为患者提供快捷的服务。 4.“绿色通道”安排服务队实行24小时服务,负责迎、送伤病员和入院后有关检查、交费、取药、手续办理的帮助服务。遇危重病人需送检查或入住院的,接诊科室必须安排医务人员亲自护送。 5.全院医务人员均有义务积极参加“绿色通道”的抢救工作,不得推诿病人,或对“绿色通道”的呼叫不应答。对干扰“绿色通道”的个人和科室,需追究责任。 6.绿色通道范围内患者,除属ICU收治范围者外,要确保实现专科收治,原则上由对病人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的相应科室收治,如有争议,急诊科医师有权裁决,必要时会同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协商解决。需立即手术的患者,应立即通知手术室,由手术室按急救手术绿色通道予以特殊保障。 7.接诊科室遇到重大急救,病员较多时,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并同时报告分管院长,以便组织全院力量进行抢救。 8.突发事件(交通事故、中毒及其它重特大突发事件)在分

心脏病急救常识

心脏病急救常识 心脏病急救常识专家表示碰到成年人突然心脏病发作,用双手快速反覆重压病人胸部,与标准的口对口人工呼吸,对保全人命同样有效。 动手不动口的人工呼吸,必须每分钟用力按压病人胸口一百下,直到急救人员赶来接手,或者能够用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使心跳恢复正常。 只用双手按压进行的人工呼吸比较简单易学,也能够消除许多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排斥心理造成的重大障碍。 这种急救法只能用于突然昏倒、停止呼吸并失去反应能力的成年人。 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很可能是心脏病发作,使心跳突然停止。 这时病人肺部和血液仍有充分空气,而按压病人胸部能够使血液继续流到脑部、心脏和其他器官。 如果是儿童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可能是呼吸困难,而这时应该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碰到成年人、药物过量或,也应该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把空气输入他们的肺部和血液。 人工呼吸急救准则正逐渐转向只用按压。 2005年颁布的准则,主张按压30次然后迅速输气两次,如此交替进行;「无法或不愿」用口输气的人,可以只用按压。

美国每年估计有31万人死于心脏病发作。 在医院之外心脏病发作的人,存活率只有大约6%。 在医疗人员赶到前迅速获得人工呼吸急救的病人,存活率会提高一、两倍,可是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病人得到这种重要协助。 现在心脏学会进一步宣布只用手按压的急救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样有效。 去年的三项研究证实这种情况。 并且经过匿名调查显示许多人不愿做口对口人工呼吸,以免感染莫名其妙的细菌。 以上所讲述的就是心脏病正确的急救常识有哪些,现在大家对心脏病正确的急救常识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如果对心脏病正确的急救常识还有什么疑问,建议你咨询心脏科专家,让专家为你讲解心脏病有什么正确的急救常识。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专家作出的相关介绍了,相信大家都了解了。 专家强调,污染较严重以及噪音强度较大的地方,可能会诱发心脏疾病。 所以,我们需要改善居住的环境,防止心脏病的发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练习题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一、A1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呼吸衰竭时,给予低浓度氧疗的依据是 A、便于应用呼吸兴奋剂 B、慢性呼吸衰竭时,呼吸中枢对CO2的刺激仍很敏感 C、缺O2是维持病人呼吸的重要刺激因子 D、氧浓度大于30%易引起氧中毒 E、高浓度氧疗容易使病人呼吸兴奋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症状加重主要由于 A、呼吸道感染 B、过度劳累 C、摄入钠盐过多 D、心律失常 E、停用洋地黄类制剂 3、关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心力衰竭时使用利尿剂,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出现水肿,即可使用 B、水肿严重者应迅速利尿 C、应选用作用轻的利尿剂 D、出现水肿后应该持续利尿直至水肿消失 E、应采取缓慢、持续利尿的原则 4、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衰竭时,首选的治疗措施为 A、用利尿剂降低心脏前负荷 B、用洋地黄药物增加心脏泵功能 C、用血管扩张剂降低右心前后负荷 D、控制呼吸道感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E、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处于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其主要临床表现是 A、呼吸困难 B、咯血 C、胸闷、胸痛 D、休克 E、呼吸衰竭与心力衰竭 二、A2 1、患者男性,70岁。肺心病,下肢水肿,哮喘严重并呈端坐呼吸,该患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 A、抗生素控制感染 B、应用镇咳药 C、使用利尿剂 D、给予镇静剂 E、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2、某慢性肺心病、肺功能失代偿期老年病人,经吸氧、利尿、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后,呼吸困难减轻,但出现昼睡夜醒及多言,首先考虑

A、肺性脑病 B、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 C、脑梗死 D、肺部感染 E、洋地黄中毒 3、患者,女性,70岁。咳嗽、咳痰30年,活动后气促5年,双下肢水肿5年,加重20天入院,患者下肢水肿应考虑可能存在 A、肺心病右心衰 B、低蛋白血症 C、摄盐过多 D、合并肾炎 E、冠心病 4、患者,男性,64岁。因肺心病导致呼吸困难,采用半坐卧位的原因是 A、使患者逐渐适应体位变化,利于向站立过度 B、减轻腹部切口疼痛 C、防止感染向上蔓延 D、减少局部出血 E、减轻心脏负担 5、张某,患肺心病伴呼吸衰竭。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并有精神、神经症状,给氧方法是 A、低流量、低浓度给氧 B、乙醇湿化给氧 C、加压给氧 D、高流量给氧 E、高浓度、高流量持续给氧 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长期卧床,咳痰无力,为促进排痰,护士给予胸部叩击,叩击方法中,错误的是 A、患者取侧卧位 B、叩击顺序由外向内 C、叩击顺序由下而上 D、叩击者的手扇形张开 E、叩击者手指向掌心微弯曲 7、患者,女性,68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入院。护士出院指导错误的是 A、适当运动 B、坚持腹式呼吸锻炼 C、教会病人和家属有效咳嗽 D、长期服用抗生素 E、避免劳累 8、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0岁,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并存,发绀,宜吸入的氧浓度为 A、21% B、29%

常见19种急救药物名称

常见19种急救药物名称 1、肾上腺素:[药理作用]心脏:心肌收缩力加强,加速传导,加快心率,提高心肌的 兴奋性 血管:以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强烈;肾血管也收缩显著,对脑和肺管收 血压:小剂量: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脉压差增大 大剂量: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 平滑肌:膀胱逼尿肌舒张,三角肌和扩约肌收缩引起排尿困难代谢加强 [临床应用]心脏骤停、过敏性疾病、与局麻药配伍局部止血 [不良反应]心悸、烦躁、头痛、血压升高 2、多巴胺:[药理作用]收缩力加强、心排出量增加、低浓度舒张肾血管、大剂量肾血管明显收缩 [临床应用]各种休克 [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偶见恶心、呕吐 3、地塞米松:[药理作用]1.抗炎 2.免疫抑制作用 3.抗休克 [临床应用]严重感染或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过敏性反应、抗休克治疗、血液病、局部应用、替代疗法 [不良反应]1.长期大剂量引起的不量反应 2.消化系统出血或穿孔 3.诱发或加重感染 4.医源性肾上腺功能亢进 5.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6.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7.骨质疏松 4、速尿:[药理作用]抑制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 临床应用]1.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2.其他严重水肿 3.急性肾功能衰竭 4.高钙血症 5.加快某些毒物的排泄 [不良反应]水与电解质紊乱、耳毒症、高尿酸血症、恶心、呕吐、胃肠出血 5.硝酸甘油:[[药理作用]: 松弛血管平滑肌 [临床应用] 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降血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良反应]:头痛,体位性低血压,低血压. 6、去甲肾上腺素:[药理作用]1.血管:收缩血管 2.心脏:较弱激动心脏3.血压: 较大剂量时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临床应用]休克、药物中毒性低血压、上消化道出血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急性肾功能衰竭 7、异丙肾上腺素:[药理作用]1.心脏:激动作用 2.血管和血压:舒张血管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略下降 3.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临床应用]支气管哮喘、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感染性休克 [不良反应]心悸、头晕、用药过程中应控制心率 8、阿托品:[药理作用]1.腺体:唾液腺与汗腺分泌减少 2.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 3.平滑肌松弛胃肠道膀胱平滑肌作用明显,胆管,支气管较弱

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

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 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有哪些?生活中或许很难遇到心脏病突发的事件,但是不遇见不代表没有,为了防患于未然,提前了解心脏急救方法很有必要,那么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有哪些? 文章目录 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 1、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之叩击心前区 施术者将左手掌覆于病人心前区,右手握拳,连续用力捶击左手背。心脏停搏1.5分钟内有效。

2、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之头部后仰气道通畅 患者一旦心脏骤停,应立即对其进行捶击复律或咳嗽复律,捶击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2次后,部分患者可瞬即复律。如患者意识并未丧失,仍处清醒状态,可嘱患者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抢救者可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患者头部后仰,另手托起患者下巴,使头颈部后伸,保持下颌尖、耳垂与地平面垂直,以畅通气道。 3、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之人工呼吸反复进行 如患者自主呼吸已停止,应迅速做人工呼吸,以口对口人

工呼吸最好。抢救者以拇指与食指捏紧患者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紧贴患者口唇做深而快的用力吹气,反复进行,每分钟16-20次。 4、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之挤压心脏重建循环 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食、中两指横放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抢救者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另一手放大在前一手背上垂直用力按压,每分钟80-100次,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避免用力过度,以免造成肋骨与胸骨骨折。 5、心脏正确的急救方法之胸外心脏按摩 给停跳心脏施压,藉外力使其收缩,排出血液,压力解除后,心脏舒张,使血液又重新充盈心脏,从而暂时建立有效的大小循环,为心脏自主节律的恢复创造条件。病人仰卧硬板上或地面上,双下肢稍抬高。急救人员位于病人一侧,将一手掌根部按在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略偏左,另一手重迭于前一手背上,向下挤压,使该胸肋部下陷3-4公分为度。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以每分钟60-70次的节律反复进行。 如何预防心脏病突发 1、减肥。肥胖者患心脏病的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体重的人,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急救药品管理制度 1.设急救药品处,根据病种保存一定基数的药品,便于临床应急使用,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取用。 2.根据药品种类与性质(如针剂,内服,外用,剧毒药等)分别放置,编号定量,定位存放,逐班交接, 每日清点,保证备用状态,专人管理。 3.定期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如发生沉淀,变色,过期,药瓶标签与盒内药品不符,标签模糊或经涂改者不得使用。 4.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在抢救车上或设专用抽屉存放加锁,定位存放,专人管理,定期检查。 5.抢救结束后,应及时清点,补齐药品,以备后用。 6.特殊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

特殊药品管理制度 1.特殊管理药品是指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依照《药品管理法》及相应管理办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2.购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必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除放射性药品可由核医学科按有关规定进行采购管理外,其它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由药剂科负责。特殊药品的采购和保管应由专人负责。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做到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账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并做好记录。 3.特殊药品的采购应做好年度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卫生局批准后,到指定医药公司采购。入库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4.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应存放在安装有防盗门窗的专门仓库的保险柜内,严防丢失。药房和临床科室急救备用的少量基数药品,应存放在加锁或加密的铁柜内,并指派专人管理。医疗用毒性药品要划定仓库或仓位,专柜加锁并专人保管,严禁与其他药品混杂。 5.特殊药品仅限本院医疗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他用。严格按规定控制适用范围和用量。对不合理处方,药剂科有权拒绝调配。医生不得为自己开处方使用特殊管理药品。 6.麻醉药品应使用专用处方,处方保存三年备查:精神药品和医疗用毒性药品处方保存两年备查,并做好逐日消耗记录和旧空瓶的容器回

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完整版)

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完整版) 缺血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而缺血性心律失常更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中国冠心病的患病率为1100万,冠心病的死亡率110.67/10万,心源性猝死年发生率为41.8 /10 万人。美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事件为53/10 万人。文献报道心梗患者SCD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4-6倍。STICH试验显示,缺血性心脏病伴心衰患者行CABG后,猝死仍占所有死亡的1/3 。其他研究也证实,即使完成血运重建,在所有死亡病例中,SCD是主要或第1位死亡方式,占全部死亡的20~40%。一项研究观察700例心梗患者,95%在出院后使用β受阻滞剂,1年猝死风险为14%,3年为38%。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中,室性心律失常占50~95%。 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主要于心肌的急性或慢性缺血有关,心肌的慢性缺血和心肌梗死后心肌灰区的存在,造成心肌细胞膜内、外离子梯度变化,从而产生异常的电活动。由于缺血区的存活心肌及心肌梗塞后纤维化所形成的胶原基质产生了心肌纤维的定向及异向性传导,包括微折返和大折返。缺血导致触发活性增强,心肌细胞产生早期后除极和晚期后除极,细胞兴奋性增加,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动物实验显示心梗后心交感神经发生重构,许多新生的神经纤维从梗死边缘区向梗死区组织延伸,其神经纤维直径更为粗大,密度增加,空间分布更为紊乱。

心肌梗死导致的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梗死边缘区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有效不应期和电活动传导均可产生重大影响,其改变各种心肌离子通道电流活动,影响心肌细胞去极化速度、复极化离散度以及动作电位时程等,造成心肌不同部位电生理异质性及电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率增加。另外心肌缺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与多种介质有关,如活性氧、组胺和5羟色胺(5-HT)等,组胺通过H1受体和磷脂酰肌醇双信号通路激活心脏交感传入神经,进而激活支配心脏的传出交感神经,加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 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 1.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1980年2月4日,Mirowski 医师成功为一位反复发作VT/VF的女性患者植入第一台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utomatic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 r,AID)。当时的脉冲发生器体积大,由心脏外科医师在全麻下开胸放置电极板在心外膜,脉冲发生器置入腹部。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围手术期死亡率高达9%。AID无程控功能,仅有高能量放电,电池寿命≈1.5 年。1991年经静脉植入ICD诞生,但仍因为脉冲发生器体积过大而置于腹部。1995年脉冲发生器明显缩小可置于胸部皮下。目前的ICD体积小,经静脉,单切口,局麻下完成手术,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

急救车管理制度

急救车管理制度 目的 落实抢救车规范管理,保障抢救工作高效准确实施。 适用范围 全院护理人员 内容 一、护理部对全院急救车进行统一编号、统一管理。 二、建立急救车管理本,包括以下内容总目录;急救车管理制度;急救药品、物品清单;④急救药品知识;⑤急救车规范要求;⑥急救车药品物品效期登记表;⑦急救车封车申请表;⑧急救相关登记本记录规范;⑨急救药品物品交接登记本;口头医嘱执行记录本。―⑧项要求使用资料册以活页夹形式集中放置。―⑩项要求集中放置在急救车收纳筐内。 三、急救车用物包括常用药品及物品,所有用物保证质量、功能齐全,处于应急状态。 四、急救车管理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五、急救车上不允许放置任何杂物,保持清洁、无尘、用物齐全、规范。急救药品、物品用后及时领取补充,及时检查维修有记录,及时消毒无过期。 六、急救车管理本各种规范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人人掌握。 七、依照急救车物品、药品清单进行班班清点、办办交接,并规范填

写交接登记本,责任人每周检查急救物品两次并进行登记签名,护士长每周检查急救物品一次,红笔签名。 八、护理人员人人熟练掌握急救药品剂量、作用、不良反应;熟练使用抢救仪器。 九、急救车封车管理遵循以下规定: 1、护理部建立急救车封车条管理登记本,实行护理部统一发放、统一管理,做好记录。 2、遇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时随时打开急救车使用。使用后实行谁用谁负责,及时整理、补充完整,重新封车。 3、封车前双人检查,物品药品的有效期至少在一个月以上,并在封条上注明封车起止日期和责任人。 4、必须全封,封车时间为两周。 5、责任人、护士长每两周打开急救车,全面检查一次,进行登记签名,登记时间必须与封条时间一致,重新封车。 6、责任人每周检查登记,填写方式为:日期急救药品物品完好封条状态签名。 7、护士长每周检查封条状况,确保封条完好,在“封车”一栏红笔打“√”。 8、护士班班交接检查急救车封条情况是否完好并在“封车”一栏打“√” 2015年4月1日 思亲医院护理部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急诊科前五种疾病诊疗规范 (总1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多发伤诊诊疗规范 一、概述 多发伤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创伤。二、临床表现 1、伤情复杂、伤势严重,多表现为生理功能急剧紊乱,脉细弱、血压下降、氧合障碍。 2、有效循环量大减(含血液及第三间隙液),低容量性休克发生率高。 3、根据不同部位、脏器和损伤程度,早期临床表现各异: (1)、开放伤可自伤口流出不同性质和数量的液体。 (2)、颅脑伤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神志改变和瞳孔变化。 (3)、胸部伤多表现呼吸功能障碍、循环功能紊乱、低氧血症和低血压。 (4)、腹部伤早期表现为腹内出血、腹部刺激征或低血压。 (5)、脊柱、脊髓伤可出现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丧失。

(6)、长骨干骨折可表现肢体变形或活动障碍。 三、诊断要点 1、抢救生命为第一要素,危重伤员应先抢救,后诊断。 2、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致伤物体的性质及机体着力部位。 3、生命体征尚不稳定的危重伤员,以物理检查为主,初步诊断为致命伤者不宜搬动伤员进行特殊检查,以免加重伤势,耽误抢救时间。 4、多处伤的临床表现,可相互重叠或掩盖,早期应重点检查头、胸、腹部内出血和脏器伤。 5、一处伤处理后伤情、休克仍无改善,应积极寻找引起休克的其他原因,不可满足一处伤的诊断,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 6、多处伤、伤情复杂,伤势发展变化快,主要矛盾可能转化,因此必须动态观察伤势的演变趋向,以防漏诊、误诊。 四、治疗方案和原则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一、慢性缺血性心脏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ICD-10:I25.0-I25.9)。不包括:心血管病NOS(I51.6), 先天性冠状(动脉)动脉瘤(Q24.5)。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ICD-9-CM-3:36.06/36.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及ACC/AHA与ESC相关指南。 1.临床发作特点: 稳定性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及运动耐量下降。 A部位:常位于胸骨后或左前胸,范围常不局限,可以放射到颈部,眼部,颌部,上腹部,肩背部,左臂,左手指侧,以及其他部位,每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往往是相似的;B性质:常呈紧缩感,绞榨感,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有的患者只诉胸部不适,主观感觉个体差异较大。C持续时间:呈阵发性发作,持续数分钟,一般不会超

过10分钟。D诱发因素及缓解方式:发作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有关,休息即可缓解。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在2-5分钟内迅速缓解。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时,疼痛发作的诱因,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缓解方式一般在较长时间内(>3个月)大致不变。 陈旧性心肌梗死:过去有心电图或其他特殊检查诊断的心肌梗死,但近期没有症状。 2.心电图表现:静息心电图通常正常,当胸痛伴ST-T波改变符合心肌缺血时,有助于心绞痛诊断。极量或亚极量运动试验(平板或踏车)有助于明确诊断。并可进行危险分层。 3.心肌损伤标记物/辅助检查:心肌损伤标记物不升高。 4.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静脉推注或滴注药物行负荷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显像。主要表现为病变冠状动脉供血区域的心室壁节段活动异常(超声心动图)或缺血区心肌放射性核素摄取减低。 5.CT和磁共振显像CT造影,尤其应用64排或以上CT时,能较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近段的解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但对狭窄病变及程度的判断仍有一定的限度,是否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工具尚未定论。磁共振显像在冠状动脉病变检出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天门市第三人民医院 院前急救管理制度 一、目的 完善院前急救设施配备,加强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大型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 (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三)、由护士长、护理责任护士认真做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急救箱及常用急救器材完好率必须保证达到100%,并经常保持救护车箱内的卫生。 (四)、由出诊医护人员实施院前急救工作,并做好记录。 (五)、救护车司机要熟悉本区交通情况,保持车况良好,做好车辆的维护、保养和年审。 四、工作程序: (一)、救护车设施策划及配置:由急诊科主任负责救护车设施策划和配置,所需设施及通讯器材,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申请、领用。(二)、值班人员准时接班,熟悉了解上一班的救护情况,坚守岗位,认真作好院前急救的准备工作。

(三)、值班人员接到呼救电话后,详细记录时间、地点、行车路线、病情或受伤情况,要求呼救者提供联系电话(且不要随意使用该电话)以便随时联系,并立即通知出诊医生、护士和司机在5分钟内出诊。不得拒绝出车。 院前急救内容: 出诊医生到达急救现场时,对患者应有高度负责精神,应立即检查患者,动作迅速,处理果断,根据病人情况可就地或就近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送回医院进一步抢救,转送过程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有3个以上的重伤者,应迅速报告科主任是否增援。 1、现场急救:目的在于挽救和维持基本生命,减轻途中痛苦和并发症,强调对症治疗。 ①维持呼吸系统功能(包括吸氧、吸除痰及分泌物,呼吸兴奋剂,口对口人工呼吸,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 ②维持循环系统功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心电监护、除颤、有生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等)。 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急性脑血管病的处理,预防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治疗、控制癫痫等)。 ④急性中毒、意外事故处理。 ⑤脑、胸、腹、脊柱、四肢以及其他部位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⑥止痛、止吐、止喘、止血等对症处理。 2、途中救护: ①合理转运分流患者,但对转运伤病员要求快速安全。

生命四大体征

生命四大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医学办称为四大体征。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也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这四大体征的变化或恶化。因此,如何判断它们的正常和异常,已成为每个人的必备知识和技术。同时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的逐渐正常也代表着疾病的好转,表示由危转安。如心跳骤停时,出现意识丧失、无血压等症状,表示由安转危,经抢救后,逐渐恢复正常,总之,院外急救人员对生命四大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证实,心跳由各种伤病因素骤停后,呼吸也即终止,脑组织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心跳停止3秒钟即发生头晕;10~20秒钟即发生晕厥,血压下降;40秒钟出现抽搐,摸不到脉搏;呼吸骤停60秒钟后,大小便失禁,体温下降,甚者生命终止等。可见呼吸、脉搏、体温、血压这四大生命体征,在正常情况下,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互为作用,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维持生命;而在人体异常情况下,它们也会互相影响,互相抵毁,继之发生危险症候群,甚者危及生命。所以说,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是生命的支柱,是生命的基础。现将四大生命体片简述如下: 一、体温 人正常体温是比较衡定的,但因种种因素它会有变化,但变化有一定规律。 (一)体温正常值及测量方法 1.口测法:先用75%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分钟后拿出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嘱病人不能用牙咬体温计,只能上下唇啜紧,不能讲话,防止咬断体温计和脱出。 2.腋测法:此法不易发生交叉感染,是测量体温最常用的方法。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的水银端放于腑窝顶部,用上臂半体温表夹紧,嘱病人不能乱动,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3.肛测法:多用于昏迷病人或小儿。病人仰卧位,将肛表头部用油类润滑后,慢慢插入肛门,深达肛表的1/2为止,放置3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正常人的体温在24小时内略有波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 (二)体温的异常 1.体温升高:37.4~38℃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支气管肺炎、脑炎、疟疾、甲状腺机能亢进、中暑、流感以及外伤感染等。 2.体温低于正常:见于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甲状腺机能低下、重度营养不良、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完整版本

院内心脏骤停急救流程 1、目击病人昏倒或发现病人情况不好:医护人员应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心脏骤停,通过轻拍重喊判断是否有意识,随后摸颈动脉判断是否有心跳(时间不超过10秒钟),同时观察是否呼吸不正常及存在紫绀。 如确定病人已经心脏骤停,应立即求救(如身边有人,请通知医生或护士),并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 如身边无人应视是成人或儿童,成人可先离开求救,儿童应进行5个循环心肺复苏后离开求救。 求救应在通知到一名医护人员后立即返回实施心肺复苏急救。 建议建立医院院内心肺复苏小组专项急救电话(总值班电话),可由总值班负责通知复苏小组到位。也可考虑在各电脑上设置复苏报警器,通过网络直接通知复苏小组。 2、一人及多人心肺复苏:围绕生存链(早按压且少中断按压;早除颤;早气管插管和早期建立静脉通路使用肾上腺素)要点先后或同时进行。 3、复苏小组应在接到求救后10分钟内赶到,协助抢救,重点分析心脏骤停原因及未能复苏原因(6H6T),注意脑复苏及超长期复苏。建议医院在各病区配置A E D ,或由复苏小组携带。 4、当班医护人员在抢救空隙应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相关领导。 5、注意医疗相关证据的收集与保存,与家属做好沟通,必要时启动医疗纠纷预警。

1 心跳骤停抢救流程 一、检查 1.必须尽快在询问病史的同时完成必要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状态、大动脉搏动、呼吸、 瞳孔、心音、血压等情况; 2.心电图检查及进行心电监护。 二、治疗原则 (1)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平卧硬板床,拳击胸骨中点一次,如未复跳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80~100次/分。每次按压和放松时间相等。 (2)畅通气道:输氧。 (3)人工呼吸: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牙关紧闭时可改为口对鼻呼吸,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安上人工呼吸机。 (4)进一步维持有效循环,若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好必要时可考虑开胸按压。 (5)建立静脉滴注通道:滴注增加心排出量药物及碱性药物:如肾上腺素1mg 静注,必要时每隔5~10分钟重复一次;多巴胺每分钟2~10微克/kg静滴;5%碳酸氢钠100ml静滴。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

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5-05-13T15:58:47.41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月第1期供稿作者:杨为明 [导读] 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 杨为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0000) 【摘要】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手段多样,其中药物治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分别从病理机制及治疗药物治疗二方面阐述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疾病;病理机制;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53-02 缺血性心脏病(Ischaemic Heart Disease,IHD)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死因。根据第9次修订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将缺血性心脏病定义为ICD-9 中类目为410~414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冠心病。ICD大多是由于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先天性冠脉狭窄也是IHD的一种。 1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使血管腔狭窄或者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1.1 病理生理机制 1.1.1 炎症反应 AS 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慢性炎性反应的过程[3]。而炎症反应在冠状AS的稳定中发挥着一些重要的负面效应。比如说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2LDL)可促进冠状动脉斑块局部的炎症反应[1],从而增加斑块的易损性,导致斑块的破裂,形成急性冠脉机能不全在AS 的早期,动脉血管壁内产生脂质沉积,动脉血管壁的细胞成分通过各种途径分泌氧化活性物质,导致低密度脂蛋白(LDL)被氧化修饰,因此导致OX2LDL,LDL 生物活性发生改变。OX2LDL主要功能是激活内皮细胞使其表达细胞表面粘附因子,从而导致单核细胞或巨嗜细胞在AS斑块局部积聚并释放多种炎性递质和细胞因子,比如C2 反应蛋白(CRP)、白介素26(IL-26)、肿瘤坏死因子2α(TNF-2α)等[2]。炎性因子中,CRP是临床最常用的炎症标志物,它能刺激单核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IL-26和TNF-2α,后两者均在扩大炎症级联中起核心作用。CRP的升高与炎症的活动相关并可反映斑块的稳定状态,可预测斑块的预后。IL26的产生与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关系密切[3]。它强烈诱导肝脏等器官分泌CRP,后者又可诱导单核细胞、平滑肌细胞分泌IL-26,形成正反馈。两者均能引起胰岛素抵抗与内皮损伤[4]。 1.1.2 斑块破裂 斑块可以使血管发生内向性重构而导致管腔狭窄也可以使血管发生外向性重构而不导致管腔狭窄甚至管腔扩张从而成为动脉AS病变进展过程中最主要的2个方面。粥样斑块逐渐演变的过程在临床上称为"稳定"的过程,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称为"稳定"到"不稳定" 的过程。这个过程取决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而大约10%的斑块破裂未继发明显的血栓形成,而对冠状动脉血流影响不大,患者临床上无明显表现。影响斑块稳定的因素包括斑块局部的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包括脂质池的大小和致密性、纤维帽的厚度、纤维帽的炎性浸润及修复情况、斑块的形态、斑块受剪切力情况等;全身因素包括体力的负荷和强大的心理负荷,这些因素可以增加交感神经张力、斑块剪切力及炎症反应。 1.1.3 血栓形成 临床上多半是由于冠状动脉管腔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小出现急剧心肌氧供或氧需失衡从而导致ACS出现。血栓形成是造成管腔在短时间内急剧狭窄主的要原因,而炎症反应和斑块破裂则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血栓形成也可以发生在没有明显斑块的基础上,内皮功能障碍或内皮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诱因。 2 心绞痛 2.1 稳定型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狭窄时,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时,即产生心绞痛 2.2 不稳定型心绞痛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是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病理生理机制,其它病理机制还有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炎症和粥样硬化以及血小板活化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闭塞乃至心肌梗死的早期病变。另外还有一些继发性因素,包括心动过速、发热、甲亢、贫血、低血压等,均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 3 急性心肌梗死(AMI) 冠状动脉AS(偶为冠状动脉栓塞、先天畸形、痉挛和冠状动脉口阻塞所致),造成一支或多支血管官腔狭窄和心肌缺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学工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性缺血达20~30min以上即发生AMI。 大量研究发现对于AMI患者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时激活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8的表达伴而白细胞计数增高。与IL-6 或IL-8有关的单核细胞前凝血质的诱导被作为CA患者炎症与血栓形成的可能联系,这两种介白细胞素促进单核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TF 与Ⅶa 因子联合启动凝血的外源性途径,前凝血质活性增加,其与AMI患者外周血浓度有关[5-6]。另外AMI急性期时导致循环C-反应蛋白升高,它的浓度与梗死面积和患者6 个月内的预后有关[7-8]。 4 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4.1 调脂药物常用的调脂药物主要包括他汀类其药理作用是: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主,兼有降低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作用;胆酸螯合剂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贝特类和烟酸类以降低TG和升高HDL 为主。大量研究发现证明[13],他汀类药物除能显著降低(LDL-C)水平外,还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长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减少伴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患者的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冠状动脉造影和颈动脉超声为评价手段的试验显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内容清晰)

急诊急救管理制度 一、急诊工作时间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工作人员必须明确急救工作的性质、任务,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和抢救规则、程序、职责、制度及技术操作常规,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实施急救措施以及抢救制度、分诊制度、查对制度、治疗护理制度、观察室工作制度、监护室与抢救室工作制度、病历书写制度、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履行各级各类人员职责。 二、值班护士不得离开接诊室。有急诊患者就诊时,值班护士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同时予以一定处置(如测体温、脉搏、血压等)和登记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就诊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值班医师在接到急诊通知后,必须在5~10分钟内接诊患者,进行处理。对拒绝来急诊科诊治患者或接急症通知后10分钟不到的医师,急诊室护士随时通知医务科、门诊部或总值班室,与有关科负责人联系,查清原因后予以严肃处理。 三、临床科室应选派技术水平较高的医师担任急诊工作,实习医师和实习护士不得单独接待急诊患者。 四、急诊科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由药房主任、护士长主要负责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对急诊患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正确、敏捷地进行救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记录。疑难、危、重症患者应进行转诊。 六、急诊医疗工作质量要求 1.医护人员要按医德标准,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 2.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急诊医疗工作的特点(如发病急骤、变化迅速、随机性强、集中来诊、病谱广泛、病情复杂、常需协同治疗、时间性强等),值班期间保持高度警惕,做到随到随诊。 3.急诊分诊准确率达到90~95%。 4.急诊抢救成功率达到80%以上。 5.留观察患者诊断符合率达90%。 6.心梗患者死亡率在10%以下。 7.病案、病程记录及其他登记必须及时、准确、完整。 8.尽量减少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9.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率达100%。

三种老人病急救方法

三种老人病急救方法 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为现代中老年人常患病,同时该病种发病快,来势凶猛,因此掌握相应的急救方法,将在关键时刻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简要介绍几种急救方法: 一、急性心肌梗塞:起病急,常发生剧烈的心绞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乏力甚至昏厥,症状和后果比心绞痛严重得多,病人有一种未曾经历的濒死样恐怖。如果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伴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症状,应考虑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应嘱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予以吸入氧气。此时家人必须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就是饮食和大小便都不要起床,避免加重心脏的负担,可先服安定、止痛、强心、止喘药等,同时呼叫救护车急救,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以防心肌梗塞的范围扩大,甚至发生心跳骤停,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塞经常会发生心跳骤停的险情,家人应掌握家庭常用的心跳复苏救治方法来嬴得时间,以等待医生赶来救治。 高血压危象:因血压骤然升高而出现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胸闷、视力障碍、意识模糊等神经症状。此刻家人要宽慰病人,使其心身安静,嘱其卧床休息,适当给予安定等镇静剂,并立即采取降压措施,选用复方降压片等,还可加

服利尿剂,尽量将血压降到一定水平。对意识模糊的病人要给予吸氧,症状仍未缓解时,需及时护送病人到附近医院急诊治疗,同时进一步查清高血压危象的原因和诱因,防止复发。 心绞痛:高血压病人如果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心绞痛。发病多因情绪波动、劳累或过度饱餐,症状为胸前区阵发性疼痛、胸闷,可放射于颈部、左上肢,重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历时1—5分钟。这时家人要马上让其安静休息,并在舌下含硝酸甘油1片,同时给予氧吸入,症状可逐步缓解,若尚不能缓解的需立即备车迅速送医院急救,以防耽误病情。老人突然晕倒的急救方法所谓意外,对老人来说,最多的就是跌倒了。而跌倒有轻有重,处理的方法也是各不相同。 通常年轻人摔一下,没什么问题,只要拍拍土,站起来就好。但这样的情况在老人中比较少见,更多的时候是,老人跌倒不要急着扶。 由于老人多骨质疏松严重,跌倒后很容易出现骨折,如老年人摔倒后出现局部疼痛和肢体活动障碍,这时有可能已经发生骨折,如被匆忙扶起可能会加重损伤,导致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