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熙载夜宴图》创作年代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熙载夜宴图》创作年代考

摘要《韩熙载夜宴图》历来被认为是五代顾宏中的作品,近代以来许多专家进行对比研究,得出各种结论。由于年代的久远、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的匮乏,难以作出统一的论断。本文从文献资料、画中人物的服饰、人物动作以及与五代时期其它画作的比较等方面,得出此幅作品并非五代顾宏中的作品,而是南宋画院画家作品的结论。

关键词:顾宏中《韩熙载夜宴图》衣冠服饰创作年代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人物画长卷,内容描绘的是韩熙载夜晚生活的场景。韩熙载本来是北方的豪族,因其父被杀害而逃到南方,是一个才华出众,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诗文书画无不精通。效力于南唐后,看到李后主不思振国图强,整日沉迷赋诗作画与酒色,韩熙载感到在仕途上难以有所作为,所以疏狂自放,装疯卖傻,以此来逃避朝廷的责任。《韩熙载夜宴图》通过对宾主与乐舞伎之间纵情声色的描绘,反映了韩熙载于特定时代中矛盾、空虚、苦闷的复杂心情,并揭示了南唐王朝摇摇欲坠将要覆亡的命运。这幅作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美术史上的杰作,但是对于此画的作者和创作年代一直存有争议。

《美苑》杂志2009年第一期载有《〈韩熙载夜宴图〉中衣冠服饰考》一文,此文从男士衣冠、妇女发式、仕女服饰三个方面的论证,得出的结论是:《夜宴图》卷作者是五代顾闳中,而不是“大约南

宋院中人笔”。笔者认为,仅从三个方面的考证就得出结论过于武断,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下面笔者从六个方面提出意见。

一文献记载

关于《韩熙载夜宴图》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宣和画谱》,《宣和画谱》成书于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距离五代(907-979)大约有50年的时间。卷七中有这样的记载:“顾闳中,江南人也。事伪主李氏为待诏。善画,独见于人物。是时中书舍人韩熙载,以贵游世胄,多好声伎,专为夜饮,虽宾客揉杂,欢呼狂逸,不复拘制,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故世有《夜宴图》。”从情理上看,李煜虽然偏安一隅,毕竟是一国之君,他与韩熙载是君臣的上下关系,让人描绘臣下的私生活至多是为满足好奇心而已,自己私下里看看而已,看完了就可以抛弃,怎会失了作为国君的体统传给后世流传。

另外,在《宣和画谱》还记载着顾宏中的同乡顾大中也曾经绘制过《韩熙载纵乐图》,元代鉴赏家汤垢《画鉴》记载曾在江南见过周文矩画韩熙载夜宴的本子。

以上两种说法与现在所见《韩熙载夜宴图》无关,因为《宣和画谱》所载的作品都有北宋宣和的印玺,而现在的作品上却没有宣和印玺。《南宋馆阁续录》没有顾宏中《韩熙载夜宴图》的收藏记录,可见,顾宏中所作《夜宴图》在靖康之难时可能已经遗失。

笔者曾经临摹过其中《聆听琵琶》一段,这一段只占全图的五分

之一左右,单是这一段就花费了近一月的时间,如果临摹整幅作品所费时间可想而知。原作者进行这样细致合理的构思一定是煞费心思,定然非短时间之内可以完成的,即使笔者绘画速度缓慢,以此推论顾闳中完成此幅作品也非得一月之功。《宣和画谱》所记李煜为了解韩熙载的状况,派顾闳中窥探他的生活,然后用画笔仔细的描绘出来。如此皇帝非要等上一个多月有余,实在与理不符。笔者推测即使书中说的是史实,那么顾闳中所画的也只是一幅简单的速写。当时南唐王朝正面临着危亡,在这种情况下皇帝还有闲情窥探臣下的隐私,怎么可能对这样的做法不产生怀疑。大概是因为人们有着这样的惯性思维模式,艺术家一定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身上一定有着浪漫的事情。皇帝李煜不就是一个浪漫的词人吗,在那个国家危亡的事情里难道不会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吗?人们的惯性思

维在于有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宣和画谱》上的传说。

在《夜宴图》一画的题跋中赵写到:“李氏惜其才,置而不问。声传中外,颇闻其荒纵。然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度不可得,乃命闳中夜至其第窃窥之,目识心记,图绘以上之。此图乃闳中之所作也。”以上的文字类似于《宣和画谱》的描述。下面来分析这段话,赵写这篇题跋的时候是元朝泰定时期,泰定时期(1324-1328)距离五代结束大约350年的时间,相距这样长的时间,写出如同亲历事件的文字,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由此可知,此题跋是转述《宣和画谱》的文字。

二衣冠服饰

衣冠服饰最能反映作品中人物的时代属性和衣冠服饰的时代属性,如果两者的属性无法统一,这就需要对作品重新进行检测。《〈韩熙载夜宴图〉中衣冠服饰考》一文中通过三个方面的考证得出结论“《韩》卷作者即五代顾闳中”是非常武断的。我们可以由今及古的考虑这个问题,拿20世纪来说吧,世纪初的十几年是由封建王朝向共和国过渡的时期,当时的衣冠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男人们留辫子女人们裹小脚的传统废止了,但是现在我们在农村不是依然可以见到裹小脚的女人吗?我们怎么能够单从一张裹

小脚女人的摄影,推断这是清朝时期的照片呢?又如,六七十年代满大街的普通人穿的都是蓝灰色的衣服,最时髦的那些则是穿橄榄绿军服色的男女。那么再过百年,人们就会认为20世纪的中国服饰的特征是蓝灰色和橄榄绿吗?

让我们的思想回到古代来考虑这个问题。虽然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信息交流,服饰变化也比不上现在的速度。五代十国王朝政府不断的更替总会在服饰上有所体现吧。再者,大家注意的衣冠服饰的变化不仅在时间的流程中发生着,也会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区发生着。同一时间北方是寒风凌厉的冰雪世界,南方已是莺歌燕舞春暖花开,气候的不同衣冠服饰又怎么可能相同呢?即使是同一时间同一地区,人们身份地位的不同,他们的衣冠服饰又岂能相同。

对于衣冠服饰的考证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这需要全面的考察历史。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正月戊寅赦文:应诸路伪授官,

先赐绯人,止令服绿。由此得知,江南诸臣入宋,在淳化以前,照法令是一律只许穿绿色服装。到淳化元年大赦后,才许照官品穿红紫,和宋官相等。图中男子一律穿绿色服装,可作为这张画完成于南唐投降入宋以后一个有力旁证。北宋沈括《梦溪笔谈》里面很早就谈到这张画的来历,他认为这是完成于北宋初年南唐投降以后的作品。因为右端榻上箕踞而坐的韩熙载,头戴高纱帽,穿敞领白衣,其余或站或坐的男子都穿绿色服装。如果是南唐的绘画,不可能把宋朝的禁令贯彻到画中。如果从座中男子服色判断,更应是宋初江南投降以后的作品。

三人物动态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习惯性动作,现代人见面会握手,敬礼把右手放在头的前方。古代有抱拳拱手、作揖等,而《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人物都采用“叉手示敬”。“叉手示敬”始于唐代,风行于宋朝,元代还有延续,到明代已经绝迹。叉手示敬是两宋制度,在所有宋墓壁画中均有明确反映。宋、元人刻通俗读物《事林广记》,并有文图说明叉手示敬规矩,此画中凡是闲着的人(包括一和尚在内),均叉手示敬。沈从文先生从以上的分析中得出“可知不会是南唐时作品”的结论。

画面中曾经出现六么舞,这种舞蹈起源于唐朝,到南宋时更加风行,画中的舞伎表现出南宋的一些新气象。妇女在男子面前使用坐具的画面在北宋以前的绘画中没有出现过,北宋墓室壁画中妇女都是站立进行演奏,这样的规矩在南宋被打破,演奏的妇女可以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