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技术”高考改革高职电子专业发展趋势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3+技术”高考改革的高职电子专业发展趋势的探索摘要:“3+技术”高考改革是普及技术教育的必然结果。“3+技术”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的高起点、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和专业选择的非盲目性,决定了“3+技术”学生的专业教学必然比传统学生教学有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应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改革积极应对。根据社会需求和“3+技术”高考改革综合影响,高职电子专业会出现三大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考改革;应对;专业设置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29-02
如其说“3+技术”高考是一场高考制度的改革,道不如说“3+技术”高考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场普及技术教育的革命,是一场高职电子改革发展的革命。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紧迫性
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当前各种家用电器、现代通信设备、数码产品铺天盖地遍及城乡,并且在不断升级换代;工厂设备从机械化发展到自动化、智能化等等。这既是现代电子科学进步的结晶,更是应用电子技术的辉煌成果。
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既要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又需要大量经过培训的有较高素质的应用电子技术和
设备管理方面的人员。从劳动力市场看,这一现象的市场表现为“技工荒”现象频频发生。
有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2000亿元。据说这与高级技工的缺失直接相关。目前,我国的1.4亿职工中,高级技工只占3.5%。据测算,到“十二五”初,我国技能劳动者需求总量将增长20%至25%,特别是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将翻一番。高级技工“断档”让“饿得慌”的企业们饥不择食,在一些区域甚至频频出现70岁的老技工重聘上岗的现象,上海一民营企业开价40万元请三位日本“洋技工”,江苏28万元聘不到高级电焊工,杭州开出6000元月薪,3个月只招到两名技工……等等。
对立志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区域来说,谁率先破解“高级技工荒”困局,无疑意味着谁先获得竞争优势。有着切肤之痛的长三角打出政府、企业和学校联手的“组合拳”以缩小高级技工人才需求与供给间的差距。
然而,要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则需要普及技术教育。2013年的高考改革应该是普及技术教育的开始。
二、“3+技术”高考涉及的电子技术教学内容
从2013年起,江西省高考报考本科的考生,考试科目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报考高职(专科)的考生,考试科目为“3+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通用技术课程设9个模块,其中必修
模块2个,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其余均为选修模块。通用技术课程7个选修模块之间为并列关系,供学生在修学必修模块之后根据兴趣和条件自由选择。选修模块包括:电子控制技术、建筑及其设计、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和汽车驾驶与保养。其中涉及到电子技术的模块有电子控制技术和简易机器人制作。
(一)电子控制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模块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设立的选修模块。具体内容有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设计和制作电子控制产品进行一些简易的技术试验,接触一些更具挑战意义、更富有趣味的技术问题。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电子控制电路的构成,知道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及其在电子控制技术中的应用;学会设计和安装电子控制电路,能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电子控制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故障,并用试验的方法进行优化,以提高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简易机器人制作
单片机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简易机器人的核心元件。日常生活中的vcd机、dvd机、数字电视机、自动洗衣机、空调及其遥控器等设备都使用着各种各样的单片机,同时,在工业控制、智能机器、智能武器、智能化仪表和仪器等领域,它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知道单片机和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能设计与制作由单片机和传动机械等组成的简易自动控制机器或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
三、“3+技术”高考改革的高职电子专业教学的趋势探索
(一)调整专业设置,改革课程体系,实现与中等教育的无缝衔接
高考制度的改革,高职规模的扩大,招生对象的丰富,必然带来入口和出口群体的结构复杂性,这就无可避免地出现衔接问题。
基于“3+技术”考生的专业基础和技能功底,高职电子专业教学应像高等数学一样站在高职的起点切入,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基础知识系统化、专业技能高级化、产品开发实质化”上面。
1、基础知识系统化。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可以看出,“3+技术”考生虽然学习了传感器、数字电路、电磁继电器、电子控制系统及其应用等知识。但从电子专业的知识系统性和高职理论知识的够用性角度看,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因此,中学的专业知识教育显然是不够的,但是要实现知识的无缝衔接,也应该有别于零起点的现行电子专业学生,对于“3+技术”类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应重点放在知识的系统化和专业化上,关键是找准切入点。
2、专业技能高级化。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办学,评价高职教育效果的优劣,只能由社会、由市场来判断。对学生应
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评价应根据行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把它作为衡量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而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职业技能培养应逐步与世界接轨,采用全球性的职业资格证书,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3+技术”类学生已有设计和安装电子控制电路,并能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电子控制的过程和可能发生的故障的能力。因此,高职阶段,应在这个基础上,重点强化行业标准,提升技能等级,培养高级技能人才。
3、产品开发实质化。简易机器人制作方向的“3+技术”类学生,能设计与制作由单片机和传动机械等组成的简易自动控制机器或
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高职阶段教学重点应把这种设计思想应用于企业产品设计工作实际,走出实验室与企业接轨,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也让学生及时找到用武之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校企合作”,切实培养高级技能人才,实现与用人单位的无缝衔接
“3+技术”高考改革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提供机会,但高级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最有权威的发言人是企业,最强势的技术力量也蕴藏在企业。要实现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的无缝衔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校企合作。为应对“3+技术”高考改革,根据学校和行业、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受益的原则,学校应让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深层次地和有效地参与学校发展,包括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及质量评估、人才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教学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