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从统计学科的发展看统计教育改革趋势
摘要:要培养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统计教育必须要高瞻远瞩。
本文从统计学的
发展浅谈一下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统计学;发展趋势;统计教育改革
0 引言
随着国家创新形式的发展,统计创新工作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统计创新包括
统计实践创新和统计教育创新两个方面。
统计教育的创新是统计创新的基础,没有统计
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下面我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来探讨目前统计
教育的改革方向。
1 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统计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的发展相似,也需要走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发展道路。
1.1 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
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
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
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
历史看,统计方法基本是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得来的,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
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
计调查资料的搜集。
同时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
另外,从学科体系上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
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
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
济计量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属于统计学,同时也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
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
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
这个发展趋势说
明了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
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
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通晓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这样,所学的
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1.2 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
命性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
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
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信息数据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信息过量、信息真假、信息安全等问题出现了,同时信息形式的不一致也导致信息难以统一处理。
于是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何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随之应运而生了。
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
在这种需求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
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所以,对于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
所以统计教育的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
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2 统计教育的改革
2.1 统计专业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
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则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的内容。
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将统计方法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完美结合。
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三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2.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2.2.1 改接受式的教学为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2.2 构建以课堂-实验室-社会
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
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才能展现统计学的生命力。
2.3 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
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会要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再者,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当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
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2.4 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
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也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影响着教学的内容。
语言、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是不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单一化人才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更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 中国统计,2001,9.
[2]袁卫.国外统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及对我国统计教育改革的思考.中国统计,2001,10.
[3]习勤.关于统计教育创新的思考.中国统计,2002,1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摘要]本文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鞍山天力精密带钢有限责任公司出发,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统计的研究现状分析,应用人力资源经济学原理,建立了“人力资源统计学”的框架体系,以期促成“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统计学研究
一、人力资源统计学研究
统计作为一种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活动,必须服务于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新经济时代统计遇到了强大的挑战,同时新经济也为统计的新领域——人力资源统计的发
展和完善提供了难得的时机。
人力资源统计学是关于如何描述、衡量、跟踪、预测人力资源状况,并对人力资源进
行统计分析的方法论学科。
对于人力资源统计学研究,将对人力资源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
理学向定量化和精确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而目前国内对人力资源统计研究体系尚未达
成统一的认识,未能建立一套完整的对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衡量的指标体系和统计研究方法
体系,国内外对人力资源统计的研究也涉及较少。
目前,国外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计划、人力资源招聘、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聘用与人员
流动管理、人员培训管理、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及领导者开发等
方面。
通过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学者对于人力资源统计的研究主要围绕
概念、内容、指标体系、计量方法等方面展开,旨在丰富和完善人力资源统计学体系。
概
念方面,我对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做了区分,其中,我认为二者不仅概念不同,而且所研
究的视角和分析的内容也不同,并将人力资本理解为人力资源质的方面。
在内容方面,将
人力资源投资统计、人力资源产出统计和人力资源投资效益统计以及人力资源供求统计纳
入人力资源统计研究范围。
而认为人力资源统计应包括人力资源现状统计、人力资源投入
与产出统计、人力资源供求情况统计。
针对指标体系的设置,我认为本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指标应围绕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利用来设置;从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结构指标、动态指标、效能指标五个方面构
建了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
以上的研究给人力资源统计学的基本框架和内容的形成,提供了多种思路,起到了奠
基作用。
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关于人力资源的描述统计,而
在结合统计推断理论对人力资源未来趋势进行预测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统计分析上还比
较欠缺。
总之,系统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统计学学科体系尚未形成。
二、建立人力资源统计学框架体系
建立人力资源统计学重点在于如何反映人力资源数量特征,从而来构建人力资源统计
学的理论与方法论框架。
因此,需在首先界定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范畴;以
此为出发点设计考察人力资源的综合指标体系,如人力资源的存量、流量、投入、产出及
效益等统计指标;进而进入统计分析阶段,介绍一系列的统计研究方法对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未来趋势、配置等情况展开研究。
1.人力资源统计学理论基础
包括人力资源经济学理论基础和统计学基础,人力资源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基本范畴、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等。
2.人力资源统计数据调查、整理与显示包括人力资源数据获取的主要调查方法,如,
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进而介绍数据整理方法,如统计分组、统
计图表等。
3.人力资源综合指标设置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从宏观和微观分为国家、部门、企业、个人,从时间
上分为静态和动态,从空间分为国家、地区、行业、职业,从范围分为群体和个体,包括
设定人力资源存量指标、流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五大板块,并确定
各指标计算方法。
4.人力资源回归与相关分析
包括人力资源总量和结构分析、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人力资源发展趋势预测等。
5.人力资源统计制度的系统设计
包括人力资源统计制度的内容,在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的应用以及人力资源统计分
析中的作用,对现有人力资源统计范围、方法、调查方式、资料完整性等方面的反思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规范统一的人力资源统计制度的初步设想,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各
行各业,各级经济活动单位对人力资源统计研究的需要,规范数据来源渠道,保证人力资
源统计数据的权威性、统一性、准确性。
三、结语
通过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我发现人力资源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
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角度反映人力资源状况和规律的指标群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比单一指标、综合指标等能提供给人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更强的功能。
它提供了一套
完整的人力资源统计数据,可以反映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的整个过程。
利用这些
统计数据,进而界定、统一人力资源的范围、统计口径、统计方法,提高人力资源统计信
息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了解人力资源的现状和供求状况,客观
地反映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投入、配置等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和规律。
由于人力资源本
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难以数量化,使得对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难度远
远超过物力资源,国内外研究了几十年,但至今尚未解决这一难题。
人力资源是国家财富,人力资源统计是了解掌握和监控人力资源规模、水平及其变动
情况的根本手段。
但通过我的研究,我发现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统计无论是从理论方法还
是实践活动上都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成果,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完善人力资源存量统计指标,建立人力资源流量统计指标,并加快建立一个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投入产出及效益等
进行跟踪监控和辅助决策的长效机制,完善人力资源统计调查体系,实现人力资源统计信息共享,为国家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袁卫等: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杜谦宋卫国高昌林:建立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统计的建议[J].统计研究,2021,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