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巴林银行事件分析(五篇范文)

巴林银行事件分析(五篇范文)

巴林银行事件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巴林银行事件分析因素分析①巴林集团管理层的失职。

早在1994年末和1995年初,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曾发现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交易中存在若干异常,并向巴林集团提出了一些关于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征询。

这些原本是可能促成较早发现里森活动的。

根据官委清盘人的观点,如果巴林集团的管理层适当检讨并理解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在致该集团的信中所表述的忧虑,那么倒闭是可能挽回的。

官委清盘人认为巴林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第二封信的态度尤其应该受到严厉指责,该回信向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作出许多毫无根据的错误保证。

同样,琼斯对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的两封信的态度,也反映了他对问题掉以轻心到了令人无法接受的程度。

我们无法理解,琼斯作为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财务董事,何以未经独立地详细了解整个事件,就在里森草拟的回复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征询里森交易活动的复函上签字。

②松散的内部控制。

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

据报载,在2月26日悲剧发生之前,巴林银行的证券投资已暴露出极大的风险性,但竟未引起该行高级管理人员的警惕。

1月份第一周,里森持有合约3024张,20天后,即持有合约16852张(短短20天内,合约持有额增长4倍)。

到2月中旬,里森持有的合约突破2万张,比在同一市场操作的第二大交易商持有的头寸多出8倍。

这个信号由于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因而没有被巴林银行的最高管理当局注意到从而作出应有的反映。

总之,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了,预警系统失败,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巴林破产前不久,该银行直到尼克·里森去职的那天,即2月23日星期四,公司的风险报告仍出现交易平衡。

但是,据新加坡有关当局说,巴林在1995年2月头18天里给新加坡期货有限公司汇去1.28亿美元作垫付维持金之用。

案例巴林银行 第八组

案例巴林银行 第八组

代客交易和自 营混淆不分
违规操作
三、巴林银行破产案例
操作风险
巴林在1994年底发 现资产负债表上显 示5000万英镑的差 巴林银行违规在日本 额后,仍然没有警 市场投入资金超过限 惕到其内部控管的 松散及疏忽。 巴林银行董事长对 制,却得到英格兰的 “默许”。 资产负债表的无视, 导致了其付出巨大 的代价。
金融衍生工具 操作失败案例
——巴林银行破产事件
组员:严李林、刘飞、陈虎、武立清
目录
•题目: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风险主要有哪些? 在本案中有怎样的体现?
目录
金融衍生工具内涵和特征 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风险主要类型 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在此案中的体现
一、什么是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定义
•是与基础金融产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建立 在基础产品之上,其价格随基础金融产品的价格 (或数值)变动的派生金融产品。基础产品是一 个相对的概念,不仅包括现货金融产品(如债券、 股票、银行定期存款单等等),也包括金融衍生 工具。 •简而言之,金融衍生工具是在货币、债券、股 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金融工 具。
二、金融衍生工具风险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operation risk)主要是指由于 各种不适当的制度、管理方案等所造成的风险。 而操作风险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指在 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所形成的损失;第二种则是 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管理制度等方面,由于 相关制度的缺失所造成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过程 出现失误而带来的损失。
三、巴林银行破产案例
市场风险
风险控制 不严
• 一是风险Leabharlann 理部门没有控制前台的交易头寸,导致里 森不断增资,损失不断扩大。
风险控制 不严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根本原因、如何被蚕食、管理制度是否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话的意义。

吸取什么教训。

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以及当从事国际银行业务的银行把业务由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银行于分支机构间,银行于管理当局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总部对分支机构,政府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不力,制度落后。

在里森任职期间,由于里森本人分管交易与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很多自己做决定并执行的权利。

随后,巴林银行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查,但由于其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因而没有查出里森的问题。

内部控制的松懈及工作的疏忽,进一步纵容了里森……巴林银行的命运就此终结。

总之,巴林银行的管理制度是让里森钻了空子,里森的话也证实了这点。

巴林银行集团的管理层的失职,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内部制度的松散,交易部门与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不明,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划分不清等正是我们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的教训。

巴林银行倒闭案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1、从宏观角度而言,我国政府及监管当局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跨国金融机构的监管,完善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金融系统的行业监管体系。

例如,完善相关法律主体,制定金融法规细则;构建科学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和准则性;建立高效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等2、监管部门和银行内部必须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与金融衍生产品发展相匹配,更好起到内控作用,避免风险。

例如,完善稽核制度,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体系,以保证内部控制机制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

3、银行对分支机构,特别是跨国分支机构的外部监管制度尽量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漏洞,规定子公司、分支机构资金和业务的比例限制,建立关于内部业务和对外交易的强制信息披露,必须信息公开。

巴林银行事件

巴林银行事件

二、巴林银行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巴林银行(Barings Bank) 创建于1763年,创始人是弗朗西斯?巴林爵士,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

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时,所用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王室。

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

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

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但巴林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

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仅1994年就先后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设办事处,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二)案情简介1995年2月26日,一条消息震惊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

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在经过国家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先前一个周末的拯救失败之后,被迫宣布破产。

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3月5日,荷兰国际集团(lNG)以1美元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

时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尼克?里森曾被人誉为国际金融界的“天才交易员”,素以稳健、大胆著称。

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是“不可战胜的里森”。

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金融衍生工具作业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巴林银行倒闭案分析1、试就本案例的关键节点,作出关于“日经股指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的会计描述。

1. 名词介绍:(1)日经股指期货指数:日经指数,原称为“日本经济新闻社道.琼斯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是由日本经济新闻社编制并公布的反映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变动的股票价格平均指数,后改名为“日经平均股价指数”(简称日经指数)。

日经指数因延续时间较长,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成为考察日本股票市场股价长期演变及最新变动最常用和最可靠的指标,通常所说的日经指数就是指日经225。

日经225是以成交量最活跃、市场流通性最高的225只股票的股指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日经225指数期货交易是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SIMEX)于1986年率先推出并获得成功的,而日本国内在两年后才由大阪证券交易所(OSE)推出日经225股指期货交易。

而本案例分析所指的“日经股指期货”就是巴林银行在SIMEX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日经225指数期货。

(2)日本政府债券:日本政府债券是有日本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

1975年后,日本政府债券发行量急剧增加,加上大藏省放松了银行转售国债的限制,是的日本国债市场规模迅速扩大,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债市场。

这也为里森后来在市场上大量交易日本政府债券最终导致巴林银行倒闭提供了基础。

2. 会计描述:(1)起因为了弥补错误账户“88888”中的损失,里森决定采用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想从此交易中专区期权权利金。

同时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里森错过了最佳止损时机。

(2)日经股指期货导致的亏损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本经济在经历了30个月的萧条之后已经开始复苏,他看好日本股市上涨,认为日经指数将稳定上涨并且不会低于19000点以下。

因此,尼克·里森看多日经股指,逐渐买入日经225期货指数,即:借:买入期货—日经225贷:应付期货—日经225然而自1995本神户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事件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事件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

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

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

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

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

(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

(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

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

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

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银行倒闭案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倒闭成因分析—内部控制角度(一 ) 控制环境存在问题首先 . 管理层对企业经营业务的风险认识不足.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资金的企业,这一特点决定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企业,经营中需要拥有比其他行业更高的风险意识.原因是货币资金极易被挪用、盗窃.而导致巴林银行倒闭的业务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买卖,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特征是以小博大,一旦成功可以获取巨额收益,而一旦失败则要遭受巨额损失.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衍生金融工具的“双刃剑”效应,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在巴林银行例闭案中显然管理层没有对待衍生金融工具应有的风险意识,只看到衍生金融工具的正面效应而忽视了负面效应,从而也没有对负面效应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其次,管理层不重视历史经验的指示作用,突出表现是不重视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尽管资产负债表具有静态性,但它确实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及承担的风险,而巴林银行主管却对资产负债表置之不理.这从彼得·巴林的话语中可以明显看出“若以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

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再次,管理层没有应有的风险等觉意识。

在巴林银行倒闭案中。

当交易员里森由于违规操作使亏损不断加大并且不能通过自身周转来掩盖亏损时.开始要求伦敦总部汇入资金.由干亏损不断加大,里森开始超常规的向总部索要资金,这种情况下巴林银行总部不但没有警觉到风险的存在而且违反英格兰银行的规定向里森输送资金.这些均说明巴林银行总部不但对里森非常规要求汇人资金毫无风险警觉意识而且一味的满足,暴露了总部在风险评估中的失误.最后。

不理智的人力资源政策.尽管里森曾经为巴林银行做出巨大贡献.但是人总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巴林银行‘。

用人不疑,’的政策明显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用人政策走向了极端,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按照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巴林银行在控制环境上至少存在以上四个方面的不足,最终导致巴林银行的破产(二 ) 信息和沟通存在问题首先,总部要求里森更改进行错误交易处理账户时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尽管错误记录处理账户已经由"99905"转为“88888",但是这个信启、只有开设账户的员工一个人知道,其他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均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开立用于处理错误记录的账户,如此重要的业务信息竟然未让管理者知道,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传递效率可见一斑;其次,在总部恢复使用泊"99905"账户处理错误记录时,临时“88888"账户不但没有及时消除而且该信息也没有向最高管理者报告备案,从而使"88888"账户成为内部控制的“盲区”,成为各种内部控制措施难以触及的地方,直到最终巴林银行例闭才知道该账户的存在.可以说正是“888891,账户这个关键控制点的失控导致了巴林银行悲剧的发生。

案例8-5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

案例8-5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成因分为微观主体原因与宏观成因: 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成因分为微观主体原因与宏观成因: 1.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微观主体原因 1.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微观主体原因 内部控制薄弱,对交易员缺乏有效的监督, 内部控制薄弱,对交易员缺乏有效的监督,是造成金融 衍生产品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衍生产品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内部风险管理混乱到极 点是巴林银行覆灭的主要原因。首先,巴林银行内部缺 点是巴林银行覆灭的主要原因。首先, 乏基本的风险防范机制,里森一人身兼清算和交易两职, 乏基本的风险防范机制,里森一人身兼清算和交易两职, 缺乏制衡,很容易改写交易记录掩盖风险或亏损。同时, 缺乏制衡,很容易改写交易记录掩盖风险或亏损。同时, 巴林银行也缺乏一个独立的风险控制检查部门对里森所 为进行监控;其次,巴林银行管理层监管不严, 为进行监控;其次,巴林银行管理层监管不严,风险意 识薄弱。在日本关西大地震之后, 识薄弱。在日本关西大地震之后,里森因其衍生合约保 证金不足而求助于总部时, 证金不足而求助于总部时,总部竟然还将数亿美元调至 新加坡分行,为其提供无限制的资金支持;再者, 新加坡分行,为其提供无限制的资金支持;再者,巴林 银行领导层分裂,内部各业务环节之间关系紧张, 银行领导层分裂,内部各业务环节之间关系紧张,令许 多知情管理人员忽视市场人士和内部审检小组多次发出 的警告,以至最后导致整个巴林集团的覆没。 的警告,以至最后导致整个巴林集团的覆没。 另外,过度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交易员的冒险精神, 另外,过度的激励机制激发了交易员的冒险精神,增大 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1.你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 1.你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是什么?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巴林银行破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 (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 (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在新加坡 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 分行,李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一身二职, 分行,李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一身二职,说明 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同时, 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 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 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巴林银行管理层知道李森在关西大地震后仍在 增加仓位,却继续在1995 月至2月间将10 1995年 10亿美元以上资金调拨给新 增加仓位,却继续在1995年1月至2月间将10亿美元以上资金调拨给新 加坡分行,充分说明巴林银行风险意识薄弱。 加坡分行,充分说明巴林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巴林银行设立新加坡分 在组织形式上也欠周详考虑, 行,在组织形式上也欠周详考虑,如果注册为全资子公司而不是分公 也就不会招致巴林银行全军覆没的后果。 司,也就不会招致巴林银行全军覆没的后果。 (2)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 (2)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所持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 的未平仓期货合约占整个市场未平仓合约总数的三分之一。 的未平仓期货合约占整个市场未平仓合约总数的三分之一。单一的经 纪行为占有如此大的市场比重,新加坡交易所也没有采取措施制止, 纪行为占有如此大洞。 明显存在监管漏洞。

(2024年)巴林银行案例分析ppt课件

(2024年)巴林银行案例分析ppt课件

2024/3/26
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金融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金融机构应积极拥抱金融科技,利用先进技术提 升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金融创新的推动
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 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20
巴林银行的合规表现和改进措施
合规表现
在过去几年中,巴林银行在合规方面表现良好,未发生重大 违规事件。
2024/3/26
改进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合规管理,巴林银行采取了完善内部控制、加 强风险管理、提高员工合规意识等改进措施。
21
06
巴林银行案例的启
示和教训
2024/3/26
22
对金融机构的启示
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ppt课件
2024/3/26
1
2024/3/26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巴林银行背景介绍 • 巴林银行风险事件回顾 • 巴林银行风险管理分析 • 巴林银行监管与合规分析 • 巴林银行案例的启示和教训 • 结论与建议
2
01
引言
2024/3/26
3
目的和背景
探究巴林银行破产的 原因和教训
发现和有效管理。
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
02
采用先进的风险计量模型、压力测试等工具,提高风险管理的
科学性和准确性。
信息系统的支持
03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风险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
析,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16
风险管理效果评估
01
02
03
风险评估指标
制定一系列风险评估指标 ,如不良贷款率、资本充 足率等,对银行风险状况 进行定期评估。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 (2)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 (2)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内容提要】 (2)【关键词】 (2)1.巴林银行案 (2)1.1案例摘要 (2)1.2破产经过 (2)1. 2. 1交易员里森 (2)1. 2. 2“88888” 账户 (3)1. 2. 3日经指数期货的赌博 (3)1.3巴林银行案的教训与意义 (5)1. 3.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5)1. 3.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5)1. 3. 3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5)1. 3. 4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5)2.其他金融衍生品案例 (6)2.1株洲冶炼厂案 (6)2.2国储铜案 (6)2.3中储棉案 (7)2.4中盛粮油案 (7)3.结束语 (7)【内容提要】伴随着中国即将开放的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来,中国的衍生品市场也将逐渐发展、开放。

对于中国的千千万万个企业来说,将能更深入的接触到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能带给企业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益处,但也可能因为其巨大的杠杆率而带给企业毁灭性的资产损失。

许多著名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灾难并非全因衍生性交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五个重大的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告诉读者:企业从事衍生工具交易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切实保证相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被有效地执行。

【关键词】衍生品;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巴林银行;株洲冶炼厂;国储铜;中储棉;中盛粮油1.巴林银行案1. 1案例摘要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 Group)成立于1762年,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2)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3)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4) 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滥用衍生工具的潜在威胁: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滥用衍生工具的潜在威胁:巴林银行案例分析
一管理团队要有责任感并要充分地理解公司所经营的业务二每项业务活动的责任范围要明确并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相应责任制请清楚楚地告诉职三职责的明确分离是任何可行控制系统的必要前提22ross1997第无章巴林银行案例总结及教口四对于所有的业务活动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其中也应包括独立风险管理职能五高级管理人员与审计委员会要确保尽快处理由内部审计报告等所指出的显著漏洞英格兰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报告没提到巴林银行破产与滥用衍生工具问的关系
本文分六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与本文的创造点。第二章对现代会融衍生产 品市场的发展过程、衍生工具市场的参与者、衍生工具起的典型作用和衍生工 具相关风险分别进行分析。第三章为本文案例分析之起点,分析巴林银行破产 的背景与经过。第四章先分析导致巴林银行破产的外部因素、李森和管理人员 相关心理因素,然后再对银行破产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第五章首先对巴林银 行破产案例分析的总结论,其次对不合理交易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得出 衍生工具交易的教训与反思。第六章为本文的结论,先提对策建议,最后分析
一段时间是由于:一,管理人员没主动询问他的交易活动。二,能够防止这

第一章序言
类不合理交易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充足。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巴林银行的破产 有关文献大体上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导致巴林银行的破产因素是: ·知识管理存在缺陷 ●公司文化内部冲突 ●不充足的内控系统 ·管理作JxL粗枝大叶
1.4论文的创造点
·巴林证券有限公司(BSL)——巴林集团的证券公司 +巴林证券伦敦有限公司(BSLL)——巴林证券有限公司的伦敦办事处 +巴林证券同本有限公司(BSJ)——巴林证券有限公司的同本办事处 据RiskGlossary所说,李森的违规操作未被发现的原因之一是他在巴林新加 坡子公司的任职期阳J,巴林集团正好处于组织结构的调整中。在1993年11月巴 林证券有限公司与巴林兄弟有限公司(集团的商业银行子公司)进行了合并, 以便F1后组成巴林投资银行(BIB)。由于这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差别很大,因 此合并过程当中遇到了不少麻烦,这使管理人员无暇顾及李森在新加坡的交易 活动(Risk Glossary)。职员用‘一片混乱’来形容巴林公司1993年的内部情况。 巴林起初成立过一个风险管理部门(1994年巴林在伦敦、东京和香港三个 地方委派了风险管理专家)但是新加坡的子公司未在其成立范围之内。在巴林 证券新加坡公司,李森同时兼管前台和后台。另外新加坡子公司没有中台。因 此在巴林没有一个人负责监督李森。巴林的职员经常投诉公司的业务报告程序 有时不清楚(Risk Glossary)。 Marshall,Prusak和Sphilberg(1996)说巴林公司罩的文化冲突造成了业务部 门中一个严重的知识空白,并且巴林有关职员的消极态度使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巴林管理人员过度地相信了自己的知识,没设计好所需的内部控制系统,所以 无法及时获得信息,这两个因素都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事情明显如此。 Marshall,Prusak和Sphilberg(1996)进一步解释Risk Glossary(2007)所提

金融衍生工具——案例讨论

金融衍生工具——案例讨论
价格下降,Spread增大,同时CP也相应提高, 两者处于市场同侧,没有起到避险的作用。 2、leverage:在Spread中带有≧ 17.04的杠杆因 子,放大了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过于庞大的 互换合约给公司融资反而带来负担。
原本的目的应为:1、获得浮动利率。2、防范 利率上升带来的融资成本风险。
P&G Pays
$200 million
5 years, originating November 4, 1993
6 months, beginning in 6 months (May 4, 1994)
5.30 percent (based on 30-day month and 360-day year) Period 1: Commercial Paper (CP) 30-day minus .75% Period 2-10 :CP - .75% + Spread
期权交易:
P&G向BT出售以利率为标的的欧式看涨 期权,由于Spread一旦确定,将延续9 期,相当于同互换时的动售机互出换9的份动机这互换样的动的机期权。
Spread 的作用:如果利率上升,5Year CMT上升,国债价格下降,Spread增大。 使掉期交易带上了期权的性质,相当于 P&G向BT出售一个利率购入期权,BT可 以在利率较高时选择行权。
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 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 镑。
李森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 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2月24日,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 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 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
率上涨幅度低于84.3个基点时,该互换 对P&G仍然是有利的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是一起备受关注的金融丑闻,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失和金融安全
问题。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对巴林银行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为今后的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

首先,巴林银行事件的发生与金融监管不力密不可分。

在这起事件中,监管部
门未能有效地对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导致了银行内部存在大量的漏洞和腐败现象。

这表明金融监管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职和疏忽,需要对监管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

其次,巴林银行事件也暴露了银行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

在这起事件中,银行
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控制和内部管理存在严重的失职和疏忽,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流失和金融安全问题。

这表明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加强。

另外,巴林银行事件也揭示了金融市场存在的一些不正当竞争和腐败现象。


这起事件中,银行与一些非法机构和个人进行了不正当的合作和交易,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流失和金融安全问题。

这表明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不正当竞争和腐败现象,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全面的整顿和清理。

综上所述,巴林银行事件是一起备受关注的金融丑闻,暴露了金融监管不力、
银行内部管理薄弱和金融市场不正当竞争等问题。

对于这一事件,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银行内部管理,整顿金融市场,以期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希望通过对巴林银行事件的深入分析,可以为今后的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提供有益的借鉴,推动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 精品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 精品

金融衍生品案例分析李兮旸光华管理学院00428093【内容提要】 (2)【关键词】 (2)1.巴林银行案 (2)1.1案例摘要 (2)1.2破产经过 (2)1.2.1交易员里森 (2)1.2.2“88888”账户 (3)1.2.3日经指数期货的赌博 (3)1.3巴林银行案的教训与意义 (5)1.3.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5)1.3.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5)1.3.3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5)1.3.4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5)2.其他金融衍生品案例 (6)2.1株洲冶炼厂案 (6)2.2国储铜案 (6)2.3中储棉案 (7)2.4中盛粮油案 (7)3.结束语 (7)【内容提要】伴随着中国即将开放的股指期货市场的到来,中国的衍生品市场也将逐渐发展、开放。

对于中国的千千万万个企业来说,将能更深入的接触到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能带给企业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益处,但也可能因为其巨大的杠杆率而带给企业毁灭性的资产损失。

许多著名的衍生性金融工具灾难并非全因衍生性交易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控制制度。

本报告试图通过对近十年来五个重大的衍生品交易失败案例告诉读者:企业从事衍生工具交易必须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应当切实保证相关的控制政策和程序被有效地执行。

【关键词】衍生品;衍生工具;风险;控制;巴林银行;株洲冶炼厂;国储铜;中储棉;中盛粮油1.巴林银行案1.1案例摘要英国巴林银行(Barings Group)成立于1762年,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久、名声显赫的商人银行集团。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1)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2)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3)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4)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巴林银行破产与金融衍生产品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破产与金融衍生产品案例分析
务领域,这样才能加大银行自身的安全系数并不断盈利。
h
10
h
7
期 货
上海阴极铜标准合约
交易品种 阴极铜
交易单位 5吨/手
报价单位 元( 人民币)/吨
最小变动价位
10元/吨
每日价格最大波动限制 不超过上一交易日结算价± 3%
合约交割月份
1-12月
交易时间 上午9:00—11:30 下午1:30—3:00
最后交易日 合约交割月份的15日(遇法定假日顺延)
交割日期 合约交割月份的16日至20日(遇法定假日顺延)
最低交易保证金
合约价值的5%
交易手续费 不高于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含风险准备金)
交割方式 实物交割
交易代码 CU
上市交易所 上海期货交易所
h
8
那么尼克·里森操纵的这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何在
呢? 短期内便摧毁了整个巴林银行
我们首先需要对金融衍产品(亦称金融派生产品)有一个 正确的了解。金融衍生产品包括一系列的金融工具和手段, 买卖期权、期货交易等都可以归为此类。具体操作起来, 又可分为远期合约、远期固定合约、远期合约选择权等。 这类衍生产品可对有形产品进行交易,如石油、金属、原 料等,也可对金融产品进行交易,如货币、利率以及股票 指数等。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产品并不会增加市场风险, 若能恰当地运用,比如利用它套期保值,可为投资者提供 一个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对冲方法。但在其具有积极作用的 同时,也有其致命的危险,即在特定的交易过程中,投资 者纯粹以买卖图利为目的,垫付少量的保证金炒买炒卖大 额合约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往往无视交易潜在的风险, 如果控制不当,那么这种投机行为就会招致不可估量的损 失。 新加坡巴林公司的里森,正是对衍生产品操作无度才 毁灭了巴林集团。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案例分析】巴林银行

一、巴林银行简介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人银行”,既为客户提供有关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他们也要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或土地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

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二、巴林银行破产的背景•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

•巴林银行是有一家拥有232年历史,曾一度在世界排名第三位的老牌商人银行。

•它的破产不仅震惊英伦三岛,而且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金融界,使人们对银行业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导致英镑汇率和银行股票的大幅下滑,同时也波及到其他金融市场,引起了世界股市的下挫。

•10天后,这家拥有233年历史的银行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国际集团收购。

这意味着巴林银行的彻底倒闭。

三、巴林银行倒闭过程尼克.里森,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由于工作出色,他被伦敦总部视为期货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

1992年巴林总部派他到巴林新加坡期货公司出任总经理。

里森的工作是在日本的大阪和新加坡进行日经指数期货套利活动1992年7月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由于操作失误,损失了6万英镑,里森为其隐瞒并将损失放入“88888”帐户。

(即所谓的错误账户,是指银行对代理客户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错误进行核算的账户)此后,类似失误都被记入“88888”帐户,此帐户的亏损越来越大。

为了弥补亏损,里森大量购入225种日经股票指数期货。

由于判断失误,造成巨额亏损,并又被转入“88888”帐户。

巴林银行资不抵债,最终破产。

此时才暴露出里森的越权违规操作。

四.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对“错误账户’’的不恰当使用及对日本股市走向的错误判断。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事件案例分析巴林银行事件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起金融丑闻,该事件不仅对巴林银行自身造成了重大影响,也引起了金融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在这起事件中,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和员工涉嫌违规操作,导致银行资金链断裂,客户利益受损,甚至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巴林银行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为金融行业提供借鉴和警示。

首先,巴林银行事件的发生与银行内部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密不可分。

在这起事件中,巴林银行的管理层未能有效监督员工的操作,导致了内部风险的快速积累。

同时,银行内部的审计和风控机制也存在严重缺陷,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违规操作的发生。

这表明,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应更加重视内部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监督机制,以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其次,巴林银行事件也揭示了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不足。

在这起事件中,一些银行员工为谋取个人利益,故意违反银行规定和监管要求,进行违规操作。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也损害了银行客户的利益和金融市场的良性秩序。

因此,金融从业人员应当牢记自己的职业责任,坚守职业操守,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手段违规谋取私利。

再次,巴林银行事件对金融市场监管机构的监管和执法能力提出了挑战。

在这起事件中,监管机构未能及时发现和介入银行内部的违规操作,导致事件发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这表明,金融市场监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及时发现和处置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合法权益。

同时,监管机构还应当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最后,巴林银行事件也给投资者和公众敲响了警钟。

投资者和公众在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当审慎选择,加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

同时,投资者和公众还应当关注金融市场的动态和监管情况,积极参与监督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巴林银行破产案从金融衍生工具看

巴林银行破产案从金融衍生工具看

巴林银行破产案巴林银行创建于1793年,是世界最古老的银行之一,20世纪初,巴林银行获得了英国皇室的青睐,并且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但是,这个声名显赫的银行却因为一名交易员——尼克里森的违规操作和个人判断失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从而使这一百年银行瞬间崩溃。

一、崩溃的过程尼克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并于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出任总经理。

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人帐号为“99905”的“错误帐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

但是在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帐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借此机会建立了一个帐号为“88888”的“错误帐户”。

正是这个“错误账户”造成了以后里森的错误越来越大,最终没法弥补。

事件要从1992年7月17日说起,里森手下一名交易员金·王犯了一个错误:把富士银行买进指令误为卖出,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

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

但数天后,随着日经指数的上升,空头的损失大幅增加。

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另一个同出一辙的错误出自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

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其中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

另一个严重的失误是为了争取日经市场上最大的客户波尼弗伊。

在1993年下旬,接连几天,市场价格破纪录地飞涨1000多点,因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交易记录都靠人力,等到发现各种错误时,里森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将近170万美元。

慢慢的88888号帐户的损失,由2000万、3000万英镑,到7月已达5000万英镑。

并且里森还假造了花旗银行的5000万英镑存款,用以补偿88888号帐户中的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