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除法的意义区分与应用

乘法除法的意义区分与应用
乘法除法的意义区分与应用

乘法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探究乘法意义:

1、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任务条:看图写算式

个小方格

学生汇报,师板书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特别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生小组活动)

[ 设计说明:用“比比谁最快”的游戏引入,让学生看图写算式,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显然用乘法计算的学生动作比较快。通过回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2、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 3、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呢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2、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3+3+3+3+3+3=18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7+7+7+7+7+7+7+7+7=63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1+1+1+1+1+1+1=7 乘法算式:

3、引导提问:

(1)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4、乘法的意义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

(1)几个几(几份,每份几个,叫做几个几)例;4个3,表示四份每份3个算式:4×3=12

例题分别写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棵树上挂了四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几个灯笼

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7只老鹰,12只猴子,动物园里的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脚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5棵,12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小明买了3跟铅笔,一根5角,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2)倍(把一个小的看成一份,大数有这样的几份,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例:3的五倍算式:3×5=15

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3的5倍是多少3x5=15

4的10倍是多少7的9倍是多少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5、复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乘数×乘数=积

二、再次探究,理解除法意义:

师:刚才你们学得很棒!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

1.看图写算式

2、讨论理解

板书两个除法算式及任务一中的乘法算式

3×4=12

12÷4=3

12÷3=4

师: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认为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理解—概

括等一系列过程,学生能清晰地看到用除法解的问题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从而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生讨论得出除法的意义

(1)平均分(把一个总数分成几份,每份一样多)应用题中关键是“平均分”“每个”

算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桌子上有32个苹果,一共8个人,每人分到几个苹果

一班有56个人,平均分成四组,每组几个人

建筑队修一条8km的路,一共修了20天,每天修多少米

丁小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

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2)①包含几个几(一个数里面拿走一个小数,可以拿几次;或者说一个大数里面有几个小数) 算式:大数÷小数=几(份或次)

一盒儿童牙膏160g,小明一次用20g,一共能用多少次

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建筑队修一条8km的路,每天修400m,一共要修多少天

李军看一本960页的书,每天看24页,要看多少天

240袋面粉,一辆车每次最多运8袋,一共要运几次

工厂仓库有3600瓶饮料,40瓶可以装一箱,总共可以装几箱

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用大的书除以小的数

45是9的多少倍45÷9=535是5的多少倍72是8的多少倍

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红花有8朵,是白花的2倍,白花有多少朵

③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个,还余多少个

把一个数平均分开,每一份是多少个,求可以分成多少份,还余多少个

有11根筷子,2跟一双,一共有几双,还剩几根

有15个蛋糕,每4个一份,可分几份,还剩几个

28罐可乐,每箱装8罐,至少需要多少个箱子

4、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三、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讨论,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出示:3×4=12 12÷3=4

2、归纳小结

=商

的逆运算。

师:你觉得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后会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题目

[设计说明: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你觉得有什么作用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题目在“加减法的关系”这一知识迁移的作用下,学生不难想到可以填数、求括号中的数、改编应用题等,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设计实践练习,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不会造成学生思维定势,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究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 10×11=110

10=110÷( )

11=110÷( )

观察这组算式并填空

讨论归纳得: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10÷10=11

10=110÷( )

10=( )×( )

讨论归纳得: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采用“放”的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学习加减法关系的基础,运用知识的迁移,学生充分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通过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得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四、综合练习

1、跟进练习:填表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独立完成两个表格,即巩固加深了对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这三个关系式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总结理解知识,逐步完善概念的形成。]

2、利用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 )中的数

(1)( )÷11=11 (2)35×( )=105 (5)( )×25=0

(3)96÷( )=12 (4)( )÷24=48

[设计说明:( )÷24=48发现有的学生容易做成48÷24来求( )中的数,( )×25=0学生容易做成25÷0求( )中的数。]

注:指导学生书写格式。

3、学做小老师(下面的题目有错吗把错误的改正)

(1)18÷□=18 (2)□×12=0 (3)□÷64=0

□=18÷18 □=0×12 □=0÷64

□=1 □=0 □=0

( ) ( ) ( )

[设计说明:学生熟悉了乘除法关系,并会利用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题,设计的这一层练习中都是比较特殊的数据,学生往往会出错,在学做小老师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好习惯,同时也给他们今后解答这类比较特殊的题目,作出了提示。]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在叙述除法公式时,往往容易把除法公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说成减法中的被减数、减数和差这个三个量。此外,在说到乘法的概念时,怎么更巧妙的引导出学生说出自己的话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老师在教授前重点思考自己的语言组织。还有乘法的概念中的简便两字,有不少学生不会写。

乘除运算练习题

1、四年级同学一共收集树种65千克,三年级同学收集6袋,每袋5千克,四年级心理学收集了多少千克

2、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3、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支,卖了28支,还剩多少支

4、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5、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6、二(1)班有男同学27人,女同学21人,如果每排座8人能座几排

7、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小刚: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应付多少元小强有50元,买5包饼干,找回多少元

8、男孩:5枝铅笔15元,女孩:我的笔每枝4元,谁便宜每支便宜多少

9、点心店有7笼包子,每笼6个,小胖买了4笼(1)小胖一共买了几个包子(2)小胖买的包子中有6个是菜包子,剩余的都是肉包,他买的肉包有几个(3)如果一个菜包8角,一个

肉包1元,小胖一共需要付多少钱(4)小巧把点心店中剩余的包子买走了,她买了几个(5)小巧比小胖少买几笼

10、6只茶杯装一个盒子,33只茶杯需要装几个盒子

11、小巧、小亚和小胖一起去打扫小区的楼面,如果每人打扫4个楼面,那么就剩下2个楼面没人打扫,他们一共需要打扫几个楼面

12、小丁丁想买2本卡通书,每本15元。如果改买10元一本的科技书,可以买几本

13、小胖今年10岁,爷爷今年的岁数是小胖的6倍,爷爷明年几岁

14、小明收集风景邮票64张,收集动物邮票是风景邮票的3倍还多5张,收集两种邮票共多少张

15、粮店运来8袋面粉,每袋30千克,4天全部卖完。每天卖出面粉多少千克

16、机器厂生产一批零件,每天生产40个,刚好要用5天。如果要4天完成生产这一批零件,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个

17、前进小学图书室有科技书305本,平均分给6个班同学,每班可分多少本还剩多少本

18、某修路队要修一段公路,已修4800米,相当于未修公路的8倍。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9、牛肉6千克的价钱等于猪肉8千克的价钱,已知1千克牛肉16元,1千克的猪肉卖多少元

20、一条水渠已修538米,剩下的计划5天修完,每天修24米。这条水渠总长多少米

21、动物园里有虎皮鹦鹉63只,其他鸟类只数是虎皮鹦鹉的2倍。动物园一共有鸟多少只

22、印刷厂装订车间要装订学生作业本1000本,装订了8天,还差200本。平均每天装订多少本

23、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

24、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

了多少棵树

25、一个足球32元一个排球28元一个篮球45元一个羽毛球2元一副羽毛球拍65元(1)买4个篮球要花多少钱(2)买3个足球,付给售货员10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3)买一副羽毛球拍和10个羽毛球,需要多少钱

26、小明每分钟能打51个字。一篇稿件共425个字,8分钟后小明还剩多少个字没打完

27、学校买来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可以放35本书,这些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28、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

29、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

30、5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75千克蜂蜜。照这样计算,19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一年要酿1725千克蜂蜜需要养多少箱蜜蜂

31、工人们修马路,原计划用40个工人,实际用了45个工人。计划要修路90天,实际修了多少天

32、一台织布机一小时织布21米,5小时4台同样的织布机共织布多少米

33、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0千米,3小时行了全程的一半。因车上一人生病,剩下的路程要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34、李伯伯家的一头牛,10天吃草50千克。照这样计算,有155千克草够这头牛吃多少天

35、湖滨公园有18条游船,每天收入1008元。照这样计算,现在有26条游船,每天增加收入多少元

36、田丰庄园采摘香蕉1060千克,已经运走420千克,剩下的每32千克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

37、红领巾假日活动站,乒乓球组有98人,比篮球组的3倍还多2人,这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人

38、某工程队修一条水渠,总长1450米,已经修了640米,剩下的每天修90米,还要几天才能修完

39、一份稿件有24页,每页360字,小李每分钟打36字,这份稿件全部打完约要用多少时间

40、育才中学环保队要栽1450棵松树,已经栽完580棵,剩下的每行栽30棵,能栽几行

41、夏令营野外行军训练,从甲地到乙地214千米,乙地到丙地306千米,每天走40千米,从甲地到丙地要走多少天

42、李师傅1小时能生产零件52个,如果要生产364个零件,需要几小时

43、日化公司第一天生产肥皂4040块,第二天生产5770块,如果每90块装一箱,可以装多少箱

44、工厂租用10辆汽车运480吨货,每辆汽车都运了12次。平均每辆车每次运货多少吨

每棵树上挂了四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几个灯笼

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7只老鹰,12只猴子,动物园里的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脚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5棵,12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小明买了3跟铅笔,一根5角,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桌子上有32个苹果,一共8个人,每人分到几个苹果

一班有56个人,平均分成四组,每组几个人

建筑队修一条8km的路,一共修了20天,每天修多少米

丁小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一盒儿童牙膏160g,小明一次用20g,一共能用多少次

一部儿童电视剧共336分钟。分8集播放,每集大约播放多长时间

建筑队修一条8km的路,每天修400m,一共要修多少天

李军看一本960页的书,每天看24页,要看多少天

240袋面粉,一辆车每次最多运8袋,一共要运几次

工厂仓库有3600瓶饮料,40瓶可以装一箱,总共可以装几箱

1、小明今年9岁,爸爸今年45。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几倍

2、买一支笔2元钱,花120元可以买多少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三个同学做纸花。做了24朵红花,6朵黄花。红花是黄花的几倍

4、红花有8朵,是白花的2倍,白花有多少朵

有11根筷子,2跟一双,一共有几双,还剩几根

有15个蛋糕,每4个一份,可分几份,还剩几个28罐可乐,每箱装8罐,至少需要多少个箱子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0.3 6 (二)已知126×45=5670,直接说出5670÷45和5670÷126的得数,再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根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这两题的结果,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引新: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吗?分数除法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除法.(板书课题:) 二、新授教学 (一).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演示课件:分数除法的意义) 1.每人吃半块月饼,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 教师提问:半块月饼用分数怎么表示?求4个人一共吃多少块月饼就是求几个?求4个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2.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 列式:2÷4 3.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 列式: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意义

第一课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新知探究: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口答问题和列式) 3、100g= 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 (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二)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问题⑴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问题⑵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 ②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 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③2、汇报学习结果: ④3、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⑤4、归纳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⑥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 的倒数.

⑦三、巩固与提高 ⑧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⑨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 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⑩四、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2、3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例1.100×3=300(ɡ) 1/10×3=3/10(㎏) 300÷3=100 (ɡ) 3/10÷3=1/10(㎏) 300÷100=3(盒) 3/10÷1/10=3(盒) 例2. 4/5÷2=4÷2/5=2/5 4/5÷2=4/5×1/2=2/5 4/5÷3= 4/5×1/3=4/15

乘法除法地意义、区分与应用

乘法与除法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探究乘法意义: 1、游戏:比一比谁最快 任务条:看图写算式 ?个小方格 学生汇报,师板书 师: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特别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 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生小组活动) [ 设计说明:用“比比谁最快”的游戏引入,让学生看图写算式,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显然用乘法计算的学生动作比较快。通过回答三个问题:1、为什么能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计算出结果?2、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3、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呢?学生通过举例讨论后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2、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3+3+3+3+3+3=18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7+7+7+7+7+7+7+7+7=63 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1+1+1+1+1+1+1=7 乘法算式: 3、引导提问: (1)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

(2)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 (3)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 4、乘法的意义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 (1)几个几(几份,每份几个,叫做几个几)例;4个3,表示四份每份3个 算式:4×3=12 例题 分别写出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每棵树上挂了四个灯笼,12棵树上挂了几个灯笼? 动物园里有5只老虎,7只老鹰,12只猴子,动物园里的动物一共有多少只脚?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5棵,12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小明买了3跟铅笔,一根5角,一共花了多少钱? 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2)倍(把一个小的看成一份,大数有这样的几份,大数就是小数的几倍。例:3的五倍 算式:3×5=15 求一个数的几倍就乘以几,要用乘法 3的5倍是多少? 3x5=15 4的10倍是多少? 7的9倍是多少? 1、小明今年9岁,爸爸的年龄是小玲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2、买一支笔2元钱,买60支这样的笔要多少钱? 3、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一个月(按30天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5、复习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乘数×乘数=积 二、再次探究,理解除法意义: 师:刚才你们学得很棒!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 1. 看图写算式 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讨论理解 板书两个除法算式及任务一中的乘法算式 3×4=12 12÷4=3 12÷3= 4

六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专项练习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 六年级数学“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专项练习 1.一块地有54公顷,用拖拉机耕了一部分后还剩 1 3 没有耕,已经耕了多少公顷? 2.修路队三天修完一条长900米的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 6 ,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一半,第三天修了多少米? 3.一条路已修800米,剩下比已修少 41,剩下多少米? 4.某工地有640吨水泥,第一次用去总数的83,第二次用去余下的83,两次共用去水泥多少吨? 5.农具厂计划一个月生产小农具2000件,实际上半月完成了1200件,如果要求全月产量超过计划的103,下半月还要生产多少件? 6.甲、乙两地相距132千米,汽车每小时行66千米,自行车的速度是汽车的3 1,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要几小时? 7.计划修一条长75千米的水渠,已经修好了32千米,再修多少千米正好修完这条水渠的3 2? 8.修一条长200米的水渠,已经修了80米,再修多少米刚好修了这条水渠的3/5? 9.一本书600页,第一天看了它的1/4,第二天看了它的2/5,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 10.爱达花园小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六(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1/3,六年级捐的占全校捐款的1/4,全校共捐款2400元,六(1)班捐了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11.学校去年植树120棵,今年植树的棵树比去年的3/4多5棵,今年植树多少棵? 12.一筐苹果,第一次卖出它的一半,第二次卖出的是第一次的4/5,还剩下这筐苹果的几分之几没有卖? 13.一本书640页,3天看了它的3/8,照这样的速度还要几天才能看完这本书?

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小节学习的内容有: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等内容.通过 这些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分数除法的意义,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月饼这一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引入,每人吃半块月 饼,4个人吃多少块呢?列出乘法算式;若把两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吃多少块呢?列出除法算式;如果再把两块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以分给几个人?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吗?这样,通过实物图说明计算结果,同时对比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已知数和结果,使学生自己发现在除法中,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分数除以整数.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在介绍这部分 内容时,通过例1使学生明白:把7 6米平均分成2段,每段长多少米?实际上是把6个 7 1米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7 3米.同时引导学生这样想,把 7 6米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 可以看作是求 7 6米的 2 1是多少米,也就是可以把7 6÷2转化为2 17 6 ? .这种方法可以适用于 任何一道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要比第一种方法具有普遍性,如当出现37 5÷这种情况时第 一种解法: 735375÷= ÷显然就不可以了,因为5不能被3整除,所以只能用第二种方法, 由此上分析推导可知: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求以这个整数的倒数,但学生往往出现这样的错误:“ 311 9311 9?= ÷”或“ 3 111 9311 9÷ = ÷”等,所以计算时要特别注意把除 号改写成为乘号后就应立即相应地把除数改为它的倒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 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DOC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习题,学生能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通过学生试做例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的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投影,看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6×7=42 ( )÷( )=( ) ( )÷( )=( ) 问:谁还记得整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板书: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板书课题) 首先研究分数除法的意义。(板书:意义) (二)新授教学 1.分数除法的意义。 我们来看下面的问题。(投影出示) (1)每人吃半块月饼,5人一共吃几块月饼? 问:谁会列式计算?

问:你是怎么想的? (2)两块半月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多少月饼? 问:怎样列式计算呢? 问:没有学过分数除法,得数怎么得来的? (3)两块半月饼,分给每人半块,可分给几个人? 问:谁会列式计算? 问:为什么这样列式,怎样算出的得数? 观察这三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生:后两道除法是根据第一道乘法变化而来的,被除数相当于乘法中的积,除数是乘法中的一个因数,商是乘法中的另一个因数。 板书: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问:与整数除法对比一下,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 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定2~3名学生说。 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开书第30页看下面几行字,边读边画出来。 做一做:(同学们做在书上。投影订正。) 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和分数除法的意义,写出两个除法算式的得数。 问:你根据什么写出得数的? 师:分数除法中的商可以根据与它有关的乘法得出。但是不能每道除法都这么做,下面我们来研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板书:法则) 2.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为什么这样列式?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生:把1米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6份。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总复习教学设计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总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100页总复习第1、2、4题,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三第1、2、3、8题。 【教学目标】 1.整理本期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乘除法算式,说出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具:圆片。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1.看目录,回忆整理 教师:孩子们,本期新课内容的学习已经结束。请打开教科书目录看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后跟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归纳整理 本期主要内容有:(1)表内乘法和除法;(2)角的初步认识;(3)观察物体;(4)测量长度。 3.揭示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强化复习,沟通联系 1.复习乘法的意义 (1)质疑问难。 教师:你对乘法有哪些了解?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回答: ①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②我会在摆一摆中说乘法算式。

③我会根据乘法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④我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⑤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 (2)深化认识。 ①完成教科书第99页总复习第1题。 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写算式,最后说一说怎样想的。 想:每堆6朵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追问:为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乘法算?(因为每堆6朵花,有3堆,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就是求3个6相加的和,所以用乘法算。) 教师依次增加1个6朵,2个6朵,3个6朵……9个6朵,学生口头列式(抢答)。 ②写一写,画一画。 写一个乘法算式(如:4×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 (3)强化练习。 看图填一填。(见课件) 独立思考后口答,并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只写一个乘法算式? (4)小结: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2.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0页第4题。 议一议: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教师:什么是平均分呢? 学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教师: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用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1: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3个放1份。 学生2: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先每份分1个,分去5个,再每份分1个,再分走5个,最后每份分1个,刚好分完。 小结:平均分可以1次每份分1个,几次分完;也可以每份分几个,1次分完。 (2)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个?怎样列式? (3)口答:把5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54里面有几个9?

分数乘法应用题稍难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 1、一个人步行每小时可走 41 千米,一辆汽车的速度是这个人步行速度的 20倍,一辆轿车的速 2 1 度是这辆汽车速度的1 -倍。这辆轿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 1 2、有两筐香蕉,第一筐有 38—千克,如果从第二筐中拿出 2 的重量相等。两筐香蕉共有多少千克? 3 3、服装厂三月份计划制作童装 720套,实际上半月完成了计划的 3 ,下半月与上半月完成的同 5 样多。三月份超产了多少套? 1 4、甲、乙两个粮仓共存粮 3600吨,从甲粮仓取出 丄放入乙粮仓,则两个粮仓存粮相等。求甲、 5 乙两个粮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1 5、一个运动队有运动员 55人,其中女运动员占 丄,后来有5名男运动员离队,这时女运动员全 5 队人数的几分之几? 7 3 7、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的底延长到原来的 一倍,高缩短到原来的 ,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 2 7 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1-千克放入第一筐中,则两筐香蕉 3

1 1 8、有一根1米长的木条,第一次锯掉它的-,第二次锯掉余下木条的一,第三次锯掉第二次 5 6 1 1 余下木条的,这样一直下去,最后一次锯掉上次余下木条的一。问:这根木条最后还 7 10 剩多长? 1 9、某拖拉机厂前年生产拖拉机480台,去年生产的台数比前年增加了一,今年生产的台数比 6 1 去年增加了 -。这个厂今年生产了多少台拖拉机? 8 3 -0、学校组织96名学生练体操,其中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3,后来增加了几名男生,这时男 8 5 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5。增加了几名男生? 6 2 3 -2、一本故事书共32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还剩多少页没有 5 8 看? -3、某书店出售- 批科技书,第一天上午卖出1400 本,下午卖出的是上午的 6 7 第二天卖出的 9 是第一天的—。第二天卖出多少本科技书? 13 14、甲、乙、丙二人到银行存款,甲存入的钱数比乙多1 丄,乙存入的钱数比丙多 1 -。甲存入的5 5 钱数比丙多几分之几?

分数除法知识点总结

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因数* 因数 = 积;除法:积 /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2)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3/4 ÷ 4/5 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3/4和其中一个因数是4/5,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先约分再计算。只有在乘号的两边或连乘时才能约分。注:0不能做除数。 例如:1 2 ÷2 3 =1 2 ×3 2 =3 4 3、规律(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 (1)一个数(零除外)除以比1小的数(0除外),商就大于这个数; 3 ÷5 > 3 (2)一个数(零除外)除以比1大的数,商就小于这个数; 3 ÷7 < 3 (3)任何数除以1都得任何数;0除以任何数都得0。 3 5 ÷ 1=3 5 0 ÷ 5/6 = 0 4、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此计算。 (2)运算定律: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的性质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或a(b-c)=ab-ac 除法:a÷b÷c=a×(b+c) (3)注意: 先观察,看清运算符号,思考能否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简便; 不能用运算定律,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计算时看清运算符号,按照相应的计算方法认真计算; 注意在约分之后不要漏掉分子或分母; 计算结束,认真验算。 5、分数除法应用题 1.观察题目中有没有分率,发现分率先找关键句。(关键句是指含有分率的句子)

分数乘法应用题稍难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 1、一个人步行每小时可走千米,一辆汽车的速度是这个人步行速度的20倍,一辆轿车的速度是这辆汽车速度的倍。这辆轿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2、有两筐香蕉,第一筐有千克,如果从第二筐中拿出千克放入第一筐中,则两筐香蕉的重量相等。两筐香蕉共有多少千克? 3、服装厂三月份计划制作童装720套,实际上半月完成了计划的,下半月与上半月完成的同样多。三月份超产了多少套? 4、甲、乙两个粮仓共存粮3600吨,从甲粮仓取出放入乙粮仓,则两个粮仓存粮相等。求甲、乙两个粮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5、一个运动队有运动员55人,其中女运动员占,后来有5名男运动员离队,这时女运动员全队人数的几分之几? 7、 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的底延长到原来的倍,高缩短到原来的,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8、 有一根1米长的木条,第一次锯掉它的,第二次锯掉余下木条的,第三次锯掉第二次余下木条的……,这样一直下去,最后一次锯掉上次余下木条的。问:这根木条最后还剩多长? 9、 某拖拉机厂前年生产拖拉机480台,去年生产的台数比前年增加了,今年生产的台数比去年增加了。这个厂今年生产了多少台拖拉

机? 10、 学校组织96名学生练体操,其中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后来增加了几名男生,这时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增加了几名男生? 12、 一本故事书共32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剩下的。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13、 某书店出售一批科技书,第一天上午卖出1400本,下午卖出的是上午的,第二天卖出的是第一天的。第二天卖出多少本科技书? 14、 甲、乙、丙三人到银行存款,甲存入的钱数比乙多,乙存入的钱数比丙多。甲存入的钱数比丙多几分之几?

六年级应用题分数乘法分类应用题

分 数 乘 法 应 用 题 分 类 练 习 第一类: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几分之几(分率) 例1、 一袋大米100千克,吃了5 2 ,吃了多少千克? 练习:1、五年级运砖150块,六年级运的是五年级的5 2 ,六年级运砖多少块? 3、小王读一本300页故事书,上午读了全书的1/20,上午读了多少页? 4、一桶油10千克,用去了这桶油的4 5 ,用去了多少千克? 5、育民小学有男同学840人,女同学人数是男同学的4 7 ,这个学校有女同学多少人? 6﹑幼儿园有积木120块,黄色的占51,红色的占4 1 ,黄色的比红色的少多少块? 7﹑工厂有水泥120吨,第一天运出41,第二天运出5 2 ,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运出多少吨? 8﹑水果店有苹果640千克,梨是苹果的5 4 ,有梨和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9﹑小刚有玻璃弹子20粒,小强的玻璃弹子是小刚的5 1 ,两人共有玻璃弹子多少粒? 10﹑学校植树120棵,其中52是梧桐树,4 1 是榆树,其余的是樟树,植樟树共多少棵? 11﹑书店有一批新书共4200本,第一周卖出41,第二周卖出5 2 ,还剩多少本没有卖出? 12﹑一桶油6千克,第一次用去全部的92,第二次用去全部的3 1 ,还剩多少千克? 13﹑一本书24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1,第二天看了全书的8 3 ,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14﹑一本故事书320页,第一天看了83,第二天看了5 1 ,第三天应从第几页看起? 15、五年级有学生250人,其中54去参加植树劳动,余下的5 1 去车站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的 有多少人? 16﹑一根铁丝长45米,第一次用去全长的31,第二次用去余下的5 3 ,第二次用去多少米?

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5页~第8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看到屏幕里的图片,有什么感觉?(出示各种美丽的花朵) 预设: 生:非常漂亮,感觉很香…… 2.师:是的,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荷花代表着纯洁,牡丹则代表着高贵。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出示主题图) 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预设: 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是富有美感和艺术感的。在课的开始,通过对花的欣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引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

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生1:3+3+3+3=12 生2:3×4=12 4.师:大家都是怎么想的? 预设: 生1:每个花瓶中有3枝花,四个花瓶一共就是4个3相加。 生2:4个3,也可以用乘法表示,就是3×4。 5.师:看来4个3相加也可以表示为3×4。你认为哪种表示方式更简便呢?为什么? 预设:乘法,因为加数个数多时可以用一个数表示个数。 6.你还能提出什么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7.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预设: 生: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板书:乘法定义) 8.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9.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9.学生讨论并列式。 (2)12÷3=4 (3)12÷4=3 10.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个除法算式代表什么含义? 预设: 生1: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析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会分析关系句,找准单位“1”。 2.使学生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列式解答。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2.找准单位“1”;根据问题需要的条件,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 教学过程 导语:前边我们已经学过了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今天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分数乘法应用题) (一)复习铺垫 1.说图意填空。(投影) 问:谁是单位“1”? 2.说图意回答问题。(投影)

问:①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 3.准备题: (做在练习本上,画图列式计算,一个学生到黑板板演。) 教师订正讲评。 提问:①谁是单位“1”? ③要求用去多少吨就是求什么? 少。) ④根据什么用乘法计算?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师:如果把问改成“还剩多少吨”应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在课题板书前加上“稍复杂的”。)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4。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问:问题变了,现在“?”应画在哪?(在线段图中把“?”号移动。) (2)分析数量关系。(同桌互相说。) 提问:单位“1”变了吗?单位“1”是谁?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线段图,再根据刚才复习的有关知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试着做一做。 学生汇报结果,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老师一边把图补充完整。

=2500-1500 =1000(吨)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先求出用去多少吨,就可以求出还剩多少吨。 师追问:求用去多少吨你是怎么想的? 答:还剩1000吨。 生:把原有煤的总数看作单位“1”,欲求剩下多少吨,就要先求 (3)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种解法都是经过两步计算。 不同点:第一种解法是先求出用去了多少吨,再用总吨数减去用去的吨数,得到的就是剩下多少吨。 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剩下的占总吨数的几分之几,再求剩下的是多少吨。 (4)练习“做一做”(1): (做完让学生说解题思路、投影订正。) 2.学习例5。 六月份捕鱼多少吨?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练习题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一、细心填写: 7 2÷3表示:( ) 54÷8=54×( ) 267÷( )=267×211 ( )÷43=7 2×( ) 二、准确计算: 712÷6 98÷12 2827÷9 12 1÷3 72÷6 2534÷51 542÷28 19 26÷39 三、1、一个数的5倍是13 10,这个数是多少? 2、 除数是17,被除数是 4334.商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21个鸡蛋重 49千克,平均每个鸡蛋重多少千克? 2、一台织袜机 74小时织袜24双,织一双袜子需要多少小时? 3、长方形的长 58米,是宽的4倍,长方形的面积多少? 4、一批纸共120张,第一次用去它的6 1,第二次用去它的53。两次共用去这批纸的几分之几?两次共用去多少张? 云南省素有“ 王国”、“ 王国”和“ 王国”的美誉

分数除法的意义(二) 一、细心填写: 1、 8 3÷3表示:( ) 2、根据83×2=43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二、准确计算: 348÷ 121339÷ 4516÷ 6 525÷ 51112÷ 11 1246÷ 31350÷ 72163÷ 三、1、一个数的4倍是3 2,这个数是多少? 2、把6 5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 三、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行15千米耗汽油 43升,平均行1千米耗汽油多少升? 2、修一条公路,8天修了全长的 32,平均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 3、食堂九月份用煤气640立方米,十月份计划用煤气是九月份的 109,而十月份实际又比计划节约了 121。十月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煤气多少立方米?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案例分析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泗阳县来安小学赵杰响 一、教材解读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比基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 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稍复杂一些,题目所求的数量不是已知的几分之几所表示的数量,而是与这个数量有关的另一个数量,它是基本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发展。所以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基础是一步分数乘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而一步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依据实质上是分数乘法的意义。教材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重点突出先求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整数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的解题思路。这种解题思路,学生容易理解,也容易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是后面用方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基础。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思路、数量关系与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也与中学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相一致,为中学应用题学习打基础。所以这种思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务必是每位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教材在这种方法解答后,提出了“还有其他的解法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 二、目标预设。 1、通过学生独立的思考,生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初步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每位学生务必学会先求单位“1”这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整数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的解题思路,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2、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解题时开放思路,探讨其他解答,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达到灵活解答。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体验解答问题的多样性。 3、让学生在经历数学问题的发生、形成、解决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眼光,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数学学习的习惯。 三、数学重点: 学会先求单位“1”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再根据整数加、减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求出题目要求的数量的解题思路,提高思维力。 四、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资料的开发与利用,首先每位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教参,吃透教材的精神、准确把握知识点、思维点的内涵与外延。使学与教定位处于一个适当“度”的上(包括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等多个层面)。其次深入钻研《课改》的精神,使教学符合

小学六年级分数除法知识总结整理版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知识点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 除法)计算。 3 3 i 3 的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0 ,其中一个因数是 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0 10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整数份,求其中的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1)用分子和整数相除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 (2)分数除以整数,等 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练习: 1、填空 0 Q G (〔)根据- - 一和分数除法意义可得: 7 5 35 4段,每段是9 m 的()。 2 2 20分钟后还剩-,平均每分钟打这份文件的( 5 2?列式计算。 1 (1) 一个数的6倍是—,这个数是多少? 5 1 1 (2) -的一是多少? 5 6 3?看图列式计算。 1.分数除法计算 分数除法 8 11 6 亠3 ( ) 6 亠2 ( (), ( 35 5 35 7 9 (2) 把一m 长的绳子平均剪成 2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知识点二:连除的计算方法 例:-- 2 亠 14 9 7 15 分数连除,可以分步转化为乘法计算,也可以一次都转化为乘法再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知识点三: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 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知识点四:含有括号的分数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五: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混和运算中的运用 在进行分数的混和运算中,可以利用加法、减法、 乘法、除法的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使计算简便。 (2) —个数除以分数 知识点一: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知识点二: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 甲数除以乙数(o 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知识点三: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o 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除以 0除以任何数商都为 0. 1,商等于被除数,除以大于 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 练习:1.算一算 25 5 13 39 7 27 __ — _____ ~ _ _____ ■■.■■■ __ 16 48 22 44 27 14 2?填空。 2 3 2 (1) 2 的-是(),它和-+( 3 4 3 (2) 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 )得数相同。 )进行计算,计算过程中,转变成乘( )的倒数。 3?判断。 (1) 两个真分数相除,商大于被除数。 (2) 一个数除以假分数,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3)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 知识点一:分数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例: “ 2-4=8 x 3-4=8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及练习八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2/3×3 6/7×5/9 3/4×5/6 2/5×5/7 3/7×14 5/8×6 2/7×3 2/5×1/4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 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 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100×3=300 (千克) 300 ÷3= 100(千克) 300 ÷ 100=3(盒)(设计意图:通过将单位“克”转化成“千克”,让学生在整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上自然得出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突出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4/5÷2=4÷2/5=2/5 ,每份就是2个1/5。 B、4/5÷2=4/5×1/2=2/5 ,每份就是4/5 的1/2 。 (设计意图: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科书p5页至6页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概括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意义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师生相互交流兴趣爱好。 (1)生谈爱好 (2)师:老师的爱好是插花,昨天下午老师老师就在花瓶里插了几瓶花,来看看吧 (3)投影展示课本插图 二、新知学习 (一)理解乘法的意义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获得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出示(1) 3.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快速列式计算。

4.学生汇报算式:用加法算:3+3+3+3=12;用乘法算: 5.哪个算式简单?比较这两个算式,你能说说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 6.学生汇报后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7.师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并板书在下边。 (二)理解除法的意义 1.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2(2)(3)。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思考:与第(1)题比,(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第(2)(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 4.小组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5.过解决问题与对比思考,大家都清楚了三个题的联系与区别,请观察板书,想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除法? 6.根据回答板书: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并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7.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第1题是求4个3的和,用乘法计算,第2、3题正好相反,是已知4和3的积是12,还知道其中一个因数是34或者4,求 另一个因数,用除法计算,从这三道题的计算和除法的意义可以看出,除法运算和乘法运算实际上是相反的运算,所以,我们说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板书) (三)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部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因数?怎样求被除数和除数? 2.会用等式表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吗?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反思**************************小学 *********8执教 通过学习教学理论的材料,我认识到,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和技能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首先应更深入地研究理解教材,把握其重难点;其次,应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学生,考虑他们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的利弊,力求使教学设计得更有利于他们去体验、去理解,更注重对他们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是这样设计《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课是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首先设计三道复习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辅垫。尤其从准备题过渡到例3 给学生搭了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桥梁,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使学生悟出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规律。 2、老师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同桌或小组讨论、分析、试做,做完后让学生自己说解题思路。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了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不足: 当然,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充分的考虑,也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但在教学中还是显露出了一些问题: 1、第一组应用题完成后,在学生独立探究、小组交流后,接着全班交流问题的两种不同解法的比较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表达,更清楚的表述,教师应该是一个快乐的倾听者。而我在课堂上虽想到了这一点,还是急于归纳概括学生的结论,应让学生再说的充分些,让每个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更深更全面的去概括。 2、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采取多种形式如让学生间搞个小竞赛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两名优秀的学生订正时表现得很拘谨,话说的都不流畅,反映出平时常态教学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没有跟上,导致关键时刻学生对自己的信心不足。 3、在学生表述单位“1”加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时,发现很多的同学有点模糊,不少同学知道不对应的量要先求出“单位‘1’加几分之几”,但不会表述,在教学后,我真正感觉到,要让学生理解一个分率表示什么量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点,但因为单位“1”加几分之几这样的分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要更为重视与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4、学生明白但表述不清楚,就是因为被圈在了教师给的固定模式里,因此我觉得今后在常态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教师给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述说解题思路帮助分析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而且还要求学生与同学互相交流着述说,这样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过程,并用流利的语言来叙述给同学听,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而且对于自主思考的学生也是一种鼓励,他们会更加积极地进行深入和深刻的思考,不断的成功会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对自己充满信心。本课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并反思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