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单元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单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音乐”为主题安排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林中乐队》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西班牙民歌《我的吉他》。意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学生认识到音乐感染人、愉悦人、熏陶人、鼓舞人的神

奇功能。领悟到音乐所包容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详细地叙述了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

曲》的创作、传唱和被确定为我国国歌的经过,凸现了她无以伦比的社会价值——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体

现了他的卓越才华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林中乐队》全文渗透了作者对大自然

和对美好生活的深切热爱,教师要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强烈欲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语文天地”编排的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都紧紧围绕“音乐”这一单元主题,凸现了主题的深厚内涵,在“日积月累”中诵读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演奏的诗句(可适当增加内容),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热爱音乐的情趣。

“开卷有益”选编的是一首西班牙民歌,通过阅读欣赏,初步接触并感知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幅面。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中反复运用的“暗谕”手法,教师根据实际学情,采用改换句式的方法,

体会暗喻手法的表达作用。

“笔下生花”配合单元主题提供了三个习作内容供学生选择,教师还可根据本班学生增加习作内容,让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练习,

如“我生活中的音乐”、“音乐和我”……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大胆设计习作内容。教师在单元备课时,应注意统筹安排,提前为指导学生习作做好铺垫,使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密切结合。

“初显身手”设计的内容也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非常紧密,是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范例,也是对学生本单元学习效果的综合检验。

“金钥匙”借丁丁、冬冬之口告诉学生“许多优美的歌词都是诗”,但“并不是所有的歌词都值得学习”“要留心鉴别”优劣。教师应借助“金钥匙”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继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12个,写字32个。

2、多种方法熟读课文,背诵、积

累精彩词句、诗句。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体会文章所蕴

含的情感。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美好情感和感悟能力,使学生领悟到音乐所包

容的文化内涵。5、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言之有序的写字方法,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比喻句,让学生知道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对语言表达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及要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所蕴涵的感情,体会言之有序的写字方法,知道在具体的

语言环境中“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对语言表达所起的作用。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一课中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

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月光曲》让学生体会贝多芬感情变化的过程,并品读第九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林中乐队》一课中学生能抓住重点句理

解一段话的意思,并体会这段话是怎样写的。是本单元教学的要点。

四、教学建议:

一、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情感投入。《语文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习语文,进行阅读,就是要引导学生与教师文本对话,并在对话中进行情感交流。本单元编排的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均充满真情实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和思想变化,均须有饱满的激情为基础。

1、创境激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时机,相机创境激情。如

学习《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可事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上课时,组

织学生听《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对《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产生强烈的感情。当孩子们的情感投入时,自然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要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学完课文后,在组织学生唱国歌,议国歌,体会“中华民族的最强音”,那时就有深刻的体会,就有真实情感了。

2、教师通过必要的范读和指导朗读激发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月光曲》一文,朗读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但这一课的朗

读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好把握,教师需通过范读乃至领读、教读做要的指导,使学生在朗读时能把握课文的特点(整篇课文朗读时徐缓的,但朗读第9自然段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的语句时,语调是高昂的、热烈的),要通过朗

读准确地把文中人物的感情变化表达出来。

二、整体把握,通盘设计,凸显教材的整体性。在这个单元里,三篇主体课

文都多次出现比喻句,而且是暗喻和借喻手法。自读课文更是如此。教材在“语文天地”里,用丁丁、冬冬的对话形式,提示学生(实际也是在提示教师)要注

意课文中出现的比喻手法,不但能找出哪是比喻句,还应知道比喻了什么。我们还应根据实际学情,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比喻句认真地读一读,要知道是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比喻”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在积极的习作中大胆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表情达意。

三、.注意做好几个衔接

1、单元与课文的衔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读、唱、听、悟、议等使

学生能感受到《义勇军进行曲》和《月光曲》的音乐旋律不同,抒发的主题不同,产生的艺术效果不同,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给人以力量,都使人感受到音乐所产生的艺术美。这对于帮助学生帮助感悟音乐在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是很有益的。

2、主体课文与自读课文的衔接。根据教材编排的意图,安排自读课文是为

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复习巩固主体课文中学到的新的语文知识,如前三篇主体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比喻手法,也在自读课文中反复使用。教学中,教学中我们就应引导学生找比喻句,说说将什么比喻成什么,边读边想,细心体会比喻在文章表达中所起的作用。另外,还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音乐与人类的关系,以加强主体课文和自读课文之间的衔接。

3、课文与“语文天地”的衔接。本单元在“日积月累”中,通过丁丁、冬冬两个学习伙伴告诉同学们课文中使用的比喻手法,并表示同学们要明白“比喻了什么”。教学课文时,教师就一定要注意这一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训练,让学生通过

对比喻句的学习,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音乐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内涵、思想内涵,认识到人类与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初显身手”栏目设计的“学生选曲、填词创作班歌”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笔下生花”栏目设计的习作内容,都与课文教学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将“语文天地”设计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