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北京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社工专业-社会心理学-网上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
一、问答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去个体化的涵义。

(教材第八章,视频第六章)
答: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去个体化现象是个体的自我认同被团体认同所取代的直接结果。

标准答案: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的反社会行为。

2.什么是晕轮效应。

(教材第六章,视频第五讲)
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于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这是一种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指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认知判断后,把好或坏的结果推断到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上去,即“一好皆好”、“一坏皆坏”。

标准答案: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人的评价往往受某一特质的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提高。

3.社会认知的涵义。

(教材第四章)
答: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又称社会知觉,Fiske和Taylor(1991)把它定义为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推论人或者事物的过程。

具体来讲,就是指人们选择、理解、识记和运用社会信息作出判断和决定的的过程。

标准答案:社会认知又称社会知觉,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推论人或者事物的过程,具体来讲,就是人们选择、理解、认识和运用社会信息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

4.竞争的含义及竞争状态下产生的心理效应(视频第六讲)
答:竞争的含义是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竞争状态下产生的心理效应有:
(1)激发动机,发挥潜力
(2)使竞争者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
(3)增强自我意识
(4)阻碍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
(5)不利于身心健康
标准答案:指不同的个体为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促使某种只有利于自己的结果获得实现的行为或意向。

竞争状态下的心理效应:(1)激发动机,发挥潜力;(2)肌肉产生紧张感,精力更加充沛;(3)增强自我意识;(4)阻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发展;(5)不利于身心健康。

5.自我图式的概念界定。

(教材第四章)
答: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它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你可能认为自己聪明,有同情心,以及乐于助人,这些都是你自我图式的内容。

标准答案:指人们对自己所形成的认知结构,与自我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觉得自己有同情心、重感情,这些都是自我图式的内容
二、简答题(共7题,每题8分,共56分)
6.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第二章,视频第一讲)
答: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相关研究,第二类是实验研究。

① 相关研究分为: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② 实验研究分为:实验室研究、现场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档案分析法: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资料,借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

除了文字,也可能是声音、影像,权威机构的出版物等。

(气温对犯罪率的影响)
(2)调查法包括三种类型:问卷法、测验法、(主题统觉测验;罗夏墨迹测验;作业投射法)访谈法。

(3)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一定被试的某些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精神病人、犯人研究。

(4)现场实验: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

(5)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建造一个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并在其中进行有控制的实验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则直接以实验室环境作为实验情境。

标准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1.档案分析法,根据一定的目的,搜集各种现存资料,借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与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一种方法;
2.调查法,包括三种类型:问卷法、测验法、访谈法。

3.现场研究,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现场,对一定被试的某些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观察的一种研究方法。

4.现场实验,指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

5.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是指在实验室建造一个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并在其中进行有控制的实验的一种方法。

实验室实验则直接以实验室环境作为实验情境。

7.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来测量人们的态度。

(教材第六章,视频第五讲)
答:态度的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两种。

(1) 直接测量的方法包括自陈法(self report)、行为观察法和问卷法等。

自陈法一般采用态度量表测量,而行为观察法通过行为观察推断,问卷法则是把我们要调查的问题编成问卷。

态度量表法:总加量表、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s它是常用的态度量表)、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瑟斯顿量表(Thurstone scales)、语义差异量表、语义区分量表。

(2) 间接测量的方法包括:投射技术、生理指标测量、反应时测量。

标准答案:测量人们的态度一般有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大类别。

直接测量的方法包括自陈法,行为观察法和问卷法。

自陈法一般采用态度量表测量(利克特量表、瑟斯顿量表、语义区分量表),而行为观察法通过行为观察推断,问卷法则是把我们要调查的问题编成问卷。

间接测量包括投射技术、生理指标测量、反应时测量。

8.流言传播的特点及制止。

(视频第七讲,教材无对应章节)
答:流言传播的特点:
(1)口头传播流言后,其内容会发生明显的歪曲。

(2)流言内容发生变化经历三个阶段:一般化、强调、同化。

制止流言的途径:
(1)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

(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

(3)尽可能多而快的传达可靠的信息。

(4)马上掌握可靠的情报,并做出权威的解释,以便迅速而权威的否定虚报。

(5)在人们的业余生活之中要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形过于寂寞和单调。

(6)展开宣传活动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以及流言制造者的不良动机。

标准答案:奥尔波特等人发现:口头传播流言之后,其内容会发生明显的歪曲。

流言内容发生变化经过三个阶段:1、一般化:流言越传越变得简略扼要,许多细节被遗漏掉了。

2、强调:突出某些细节。

3、同化:流言的接受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需要以及态度等主观因素来进一步加工流言。

流言的制止:1、提高新闻媒介的可信度。

2、使人们对领袖人物具有信任感。

3、尽可能多而快的传达可信的情报。

4、马上掌握可信的情报并作出权威的解释,以便迅速而简便地否定虚报。

5、防止人们的生活情境过于寂寞和单调。

6、展开宣传活动,揭露流言的有害影响以及流言制造者的不良动机。

9.简述社会认知的法则。

(教材第四章,视频第二讲)
答:社会认知的法则有四点
(1)便利法则:是指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

(2)象征性法则:人们根据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

(3)基础比例信息:是指按照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4)锚定与调整法则: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

标准答案:1.便利法则:指根据一件事进入脑海的容易程度来做出判断。

比如医生在诊断病情时会使用便利法则,不同疾病进入其脑海的容易程度,会影响他们的诊断。

不同的媒体图像会使得某些死亡方式更容易被回忆,进而导致公众错误地认为谋杀比自杀发生得更多,溺水比火灾导致了更多的死亡。

2. 象征性法则:人们根据事物与某典型事物的相似程度来加以归类。

比如在人们的印象中,东北人比较高大,南方人相对矮小,如果给你一张照片,照
片上的男孩子比较高大,他符合了一般人对北方人的印象,我们就很可能认为他是北方人而不是南方人。

3. 基础比例信息:按照总体中不同类别的成员所占的相对比例的信息来做出判断。

比如判断一个加州大学的学生是哪个地方的人,我们很容易判断为加州人,因为加州人在该学校的比例最高。

4. 锚定与调整法则:人们以一个数字或数值为起始点并依据这个起始点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往往并不充分。

10.简述几种不同的归因理论。

(教材第四章,视频第二讲)
答:共有以下三种归因理论
(1)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的朴素心理学观点认为:人有一种基本需要,就是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的环境。

对事件的归因可能从两个方面进行: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个人知觉在人际交往上的作用就在于使观察者能预测和控制他人的行为。

(2)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韦纳认为,内因—外因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当增加另一个方面,即暂时—稳定方面。

人们可以把行为归因于许多因素,但无论什么因素大都可以纳入“内因—外因” 和“暂时—稳定” 这两方面的4大类中。

(3)凯利三维理论的基本内容
行为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及行动产生的环境。

归因就是在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特异性信息。

标准答案:1. 海德的归因理论海德的朴素心理学观点认为:人有一种基本需要,就是理
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的环境。

对事件的归因可能从两个方面进行: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个人知觉在人际交往上的作用就在于使观察者能预测和控制他人的行为。

2. 韦纳的归因理论韦纳认为,内因—外因只是归因判断的一个方面,还应当增加另一个方面,即暂时—稳定方面。

人们可以把行为归因于许多因素,但无论什么因素大都可以纳入内因—外因和暂时—稳定这两方面的4大类中。

3. 凯利的三维理论行为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行动者、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及行动产生的环境。

归因就是在找出行为的原因,主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信息、一贯性信息、特异性信息。

11.精神分析主义是怎样看待个体与社会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教材第一章)
答:精神分析学派最早由弗洛伊德创立,称之为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从内在动力的思路对人类的人格与心理发展加以分析,将人格的发展归结于性。

古典精神分析理论最致命的弱点是它忽视了外在的社会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从而把人格的发展看成是一个可以独立于外部世界的封闭的体系,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阿德勒反对弗洛伊德把人格发展归于性的因素,认为在生长过程中的自卑感才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

随着该学派进一步发展,弗洛伊德的女儿对精神分析理论进一步发展,用自我发展的观点代替了性因素说,强调了社会因素对人社会行为的影响。

标准答案: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动机都和性本能冲动有关。

尽管后来他自己及其后继者对这一理论在某些方面做了修改,但总体上讲依然是以内在动机和倾向解释行为的产生,环境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在他的理论之中。

12.结合我国实际简述如何克服社会懈怠。

(教材第八章,视频第六讲)
答:克服社会懈怠的途径有:
(1) 使个体作业成绩可视化,在公布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时,并公布每个成员的工作成绩,使大家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监控的,是可评价的。

(2) 帮助群体成员认识他人的工作成绩,使他们了解不仅自己是努力工作的,他人也是努力工作的。

(3) 不要将一个群体弄得太大,如果是一个大群体,就可以将它分为几个小规模的群体,使得更多的成员能够接受到外在影响力的影响。

(4) 让被试感受到更多的参与责任,比如采取一此激励措施,提高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降低社会懈怠的程度。

(5) 因人设题,让任务更具有挑战性、吸引力、引人入胜的特点,增加个体的积极性。

标准答案:社会懈怠指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被看作是一个总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

克服社会懈怠:1.激励措施,提高成员对群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2.使个人工作成果、成绩可识别化;3.适当布置有挑战性的任务。

(言之有理即可)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12分,共24分)
13.印象形成的三个模型(教材第四章,视频第二讲)
答:印象形成的三个模型为
(1) 平均模型:
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2) 累加模型:
该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平均。

(3) 加权平均模型:
指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比如对科学家而言,智力因素的权重大;对演员来说,则是吸引力的权重大。

相对前两个模型而言,加权平均模型能够解释的范围更广,它是我们对他人形成整体印象时最常使用的模型。

标准答案:平均模型:在印象形成过程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累加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平均的。

加权平均模型:指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比如对科学家而言,智力因素的权重大;对演员来说,是吸引力的权重大。

相对前两个模型而言,加权平均模型能够解释的范围更广,它是我们对他人形成整体印象时最常使用的模型。

14.结合我国具体实际,论述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教材第五章,视频第三讲)
答: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有以下五点
(1)增加责任明确性和人际互动作用。

(2)提供亲社会榜样。

(3)将人们的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主义动机。

(4)运用社会影响策略。

(登门槛效应:提较大要求之前先提一个小的要求帮助者保持自身行为的一致性。

留面子效应:人们拒绝了一个很大的要求后,对较小的要求接受性出现增加的现象)
(5)通过行为实践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标准答案:1.增加责任明确性和人际互动作用如果帮助人们正确地解释事件,并去承担责任,可以增加人们对事件的卷入,从而促进助人行为的发生。

直接的人际相互作用可明显增加人们的助人行为。

2.提供亲社会榜样家庭、学校和一般社会中的利他主义榜样会促进人们的亲社会行为。

3.将人们的助人行为归因于利他主义动机人们越是相信自己帮助别人是出于高尚的利他动机,以后在遇到别人需要帮助时,作出助人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4.通过行为实践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通过训练儿童的移情能力和实践如何助人的行为,可以培养儿童的助人行为。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