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及影响
作者:侯亚勇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6期
摘要:随着中国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利率管制为核心的金融压制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中国政府正逐步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呼之欲出。本文从理论上阐述利率的市场化涵义,指出实行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存贷利差;净息差;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随着中国开放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利率管制为核心的金融压制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中国政府正逐步放开对利率的管制。利率市场化呼之欲出。本文从理论上阐述利率的市场化涵义,指出实行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以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理论
利率市场化有时也被称作利率自由化。它是指利率不再由中央银行主观制定,而是变为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发确定的过程。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精髓并不是改变利率,而是改变利率的确定过程。利率市场中的“市场化”是指,整个经济的利率高低水平、利率风险结构和利率期限结构,将由原来的由中央银行主观确定,调整为由金融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根据资金的供需状况自发调节。一个市场化的利率,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宏观经济中资金的配置状况。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利率决定机制的市场化。这是指利率的高低、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不再由中央银行主观确定,而是调整为由金融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根据资金的供需状况自发调节。
二是利率干预机制的市场化。这是指中央银行不再通过行政命令干预利率,而是充分发挥其掌握的金融资源的作用,供给或者需求货币,通过再贴现率这个工具或者公开市场业务来改变金融市场的供需双方力量的平衡,从而达到调节市场利率的目的。
在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中,利率水平能够准确、有效、迅速地反映资金供求双方的力量的对比,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价格,资金的价格,它能直接有效地调节资金在整个经济中的有效配置,同时也间接地影响其他资源在经济中的有效配置。此外,在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中,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运行将变得更为方便有效。这些利率市场化的好处也真是利率市场化的目的。
二、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中国金融市场日趋发达,直接融资规模在全社会融资总量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份额。但整体来看,中国直接融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扩大。因此,金融市场上的利率,作为在宏观上配置资源的杠杆和在微观上企业融资的成本,己经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直接融资市场以及该市场上的价格和它们存在的重大作用。
三、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首先,利率市场化将影响银行业的存贷利差。
取消利率管制之后,银行可以采用更具竞争性的利率吸收存款,即资金成本会有所上升,同时银行也会相应提高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加之银行间的竞争加剧,银行存贷利差会伴随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渐缩小。
其次,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产生影响。
利率市场化能够缓释“金融脱媒”,存款机构吸存能力削弱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贷款业务占比也逐渐上升,即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结构得到改善。同时改变负债结构及存款期限结构,使得资金成本上升,促使银行倾向于发展较多的高利率贷款以取得更大的利润。利率放开能够提升银行部门相较于货币、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对银行吸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保证银行较为稳定的存款资金来源,从而减轻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后资本的使用效率较高,保证了贷存比的上升。
再次,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净息差产生影响。
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存贷利差、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对代表银行资产收益情况的银行净息差造成影响。净息差是银行净利息收入和银行全部生息资产的比值。存贷利差、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对代表银行资产收益情况的银行净息差造成影响。
银行净息差和银行存贷款利差是两个相似的概念,区别在于存贷利差代表了资金来源的成本和资金运用的收益之间的差额,而净息差是资金运用的结果,并且银行吸收的存款并不是完全用去放贷,还必须有一部分是用于存款准备金(央行支付利息)、购买央行票据、债券等其他投资,这些总收益率加上贷款利率与全部存款利率的比较,才能得到净息差;由于存贷利差并没有考虑到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可能是由不同规模的不同金融工具构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利差带来的影响会与净息差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最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务转型产生影响。
利率市场化也为银行经营综合化提供了条件。利率市场化会促使银行业务经营综合化。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银行依靠政府利率管制带来高利差盈利的经营模式不复存在,银行原先的金融功能不具有竞争优势,传统业务的盈利性不断减弱,因此银行迫切需要拓宽业务范围和种类,获得新的增强其盈利性的经营模式,对业务经营综合化有着自发的诉求。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自由化最早进行的一个项目,能够推进和促进各国加深金融自由化,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相互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表现在银行层面即是业务经营的逐步综合化。而银行经营综合化的核心就是对银行传统融资业务和工具的创新,通过大力拓展银行业务尤其是表外业务,从而大幅提高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重。因此,利率市场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业务自由化,为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经营综合化提供了条件。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业务交叉化后,银行在传统业务方面,在资金融通的功能上,银行与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以及与其他非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在筹集资金和转移资源的功能上加大了银行与货币市场的竞争,使原本一体化于传统银行的存款和贷款业务被分解,使得传统银行业务不断萎缩,导致银行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会更加促进银行综合化经营转型。即利率自由化及随之而来的金融业务交叉化,导致银行同业及银行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共同促进了银行业务经营的综合化。
四、利率市场化在调整居民收入分配上发挥重要作用
利率市场化不仅会影响银行业的竞争程度和利润规模,也会影响亿万居民的收入水平。它对于居民收入的影响途径可以分为三类:存款利息、资产价格与劳动收入。
存款利息是利率市场化影响居民收入的一个最明显的途径。利率市场化会提高存款利率,居民作为主要的存款来源自然会获得更多存款利息。截至2011年底,我国个人存款的余额达35.3万亿元。照此存款余额计算,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如果存款利率提高一个百分点,那么存款利息每年能多出3530亿元。这些新增居民收入可用于扩大居民消费,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
所有储户都会受益于更高的存款利率,其中既包括高收入者,也包括中低收入者。高收入者的银行存款较多,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利息也会增加得较多。从这个角度看,利率市场化似乎有恶化贫富差距之嫌。实际上恰恰相反,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改善贫富差距。这是因为,在当前环境下,高收入者可以借助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基金等多种渠道进行投资,银行存款在其资产总额中的比例较低。2011年9月末,商业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余额为3.3万亿元,接近9月末个人存款的10%。借助于银行理财产品,高收入者可以提前享受利率市场化之后存款利率提高的好处。与之相比,中低收入者投资渠道缺乏,很多农村地区除了信用社,没有其它金融机构,存款是其金融财富的主要存在形式。即便所在地区的银行提供理财产品,也会因理财产品具有最低规模要求而使很多储户无法购买。比如理财产品最低购买金额是五万元,那么存款低于五万元的储户就只能望之兴叹。可见,利率市场化滞后对于高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的影响是不对称的,利率市场化对于中低收入者的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