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虑山(红旗渠)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虑山(红旗渠)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简介
一、风景区概况
林虑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行山南段东侧的林州市境内,地处豫、冀、晋三省交界地带。
林虑山属于太行断块的东侧边缘,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由于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山体内以断裂切割的块状构造为特征,断层发育升降不均,峰峦叠障,断崖高起,相对高差近千米,给人以极强的巍峨雄伟之感。
在20世纪中叶林县人民自力更生修建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不但是现代一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更为林虑山增添了一道最为亮丽的特色风景。
目前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已形成了以红旗渠、太行大峡谷、太行断崖等景观为主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规划的基本思路
1)强调区域和空间的整体联系,促进风景区和与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2)保护培育风景区风景资源及其环境,特别是加强对红旗渠的保护;
3)突出红色教育的游赏特色,完善风景游赏体系;
4)合理调控居民点,加强引导村镇的产业发展和风貌建设。
三、主要规划内容
1、调整范围,确保风景资源的完整统一性和保护管理的高效性
依据风景区资源分布特点和现状条件,结合GIS技术,明确风景区边界,并在原有范围的基础上将地貌差异较大,资源贫乏,不适风景游览的的柏尖山和弓上水库区域划出了风景区。
2、统筹风景区与周边及内部城镇间的协调发展
依据风景区所在区域的空间特征,强调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规划形成“一城、四镇、三带、十三景区”的“相互依托、枝状放射型”的发展构架。
另外,规划对风景区内石板岩(集)镇区的集镇性质、规模、空间布局以及集镇建筑景观规划都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和引导。
3、多层面保护,满足文物保护与风景资源保护的多重要求
风景区保护规划采用分区保护、分类保护和核心景区保护三种方式。
分区保护针对风景区资源及其分布特点,将风景区划分为红旗渠保护区、太行峡谷保护区、太行断崖保护区、风景恢复区、外围保护地带等五个不同区域进行分区保护。
核心景区保护突出对红旗渠和太行峡谷的保护,落实国家关于核心景区的保护的相关规定。
在分类保护中分别对文物古迹(红旗渠)、水体(渠水)及其断崖山体等类别提出相应的保护要求。
通过多方位、多层面的规划,不但对主体景观本体及其所处自然山水环境进行了保护,同时也对其周边环境的景观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
4、协调限制外部过境交通,组织完善内部游览交通
规划在完善新河公路等对外道路的基础上;协调并限制穿越风景区的货运交通;建议紧邻漳河南岸和分水苑段的新河公路货运交通改道,原有道路改作旅游专用通道。
同时在大峡谷内规划内部专用游赏道路,并开辟多条步行游览道路,完善内部游赏交通,使内外道路交通相互衔接而又互不干扰。
5、合理调控,统筹资源保护和农村发展的关系
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科学确定调控农村居民点的原则,将风景区内农村居民点依次确定为搬迁型、缩小型、聚居型和控制型。
同时引导农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和农村旅游业,促进农民增收。
并提出村落景观风貌规划和农村建设要求,加强对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管理。
四、创新与特色
1、与时俱进,科学定位
突破上版规划与发展建设中对资源的定位,科学分析红旗渠的资源特征和深远意义,强调红旗渠的世界遗产价值与地位,提升红旗渠在风景区中的作用,规划在将红旗渠与太行峡谷、太行断崖共同作为风景区主体景观的基础上,突出对红旗渠的保护和利用。
并将其建设成为可以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红旗渠精神文化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风景游览胜地作为规划目标。
2、传承并弘扬红旗渠精神
规划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科学利用这一特色资源,分别形成以“红旗渠岁月”、“红旗渠儿女”、“红旗渠智慧”、“红旗渠硕果”为游赏主题的系列红色游览景区,展现红旗渠建设的艰苦岁月,颂扬红旗渠儿女的无私奉献和高超智慧,体现红旗渠为林州带来的无限生机和丰硕成果,传承并弘扬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3、区域统筹,协调城乡
规划通过旅游服务设施的布局、城镇产业的调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协调以及对内部城镇的规划建设引导等方面来实现风景区与区域内城镇的协调发展并把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村建设与风景区保护与管理相结合,统筹风景区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4、保护品牌,提升形象
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好红旗渠这项现代宏伟的水利工程,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风景区的品牌和形象,规划提议将“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名称改为“红旗渠-林虑山风景名胜区”,引起各方专家的共鸣和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