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货业现状及自救措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百货业现状及自救措施分析
近10年我国百货业既浓缩了辉煌也浓缩了剧痛。百货业曾经是我国零售业的中流砥柱是居于主导性地位的零售业态。但在经历1996年的“滑坡年”、1998年的“倒闭年”后至今仍未恢复元气有的已经开始转型有的悄悄地退出了舞台。这种一度是龙头老大的零售业态到了生死转折的关键时刻。2004年4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的2004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百货业老总们共同探讨的一个话题是传统百货业如何应对明天的挑战一、遭遇“寒潮” 在我国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中国零售业30强名单上上海百联、大连大商、北京国美、北京华联占据了前四位。然而表面上的红火并不能掩饰百货业衰落的趋势。过去一年北京仅翠微、燕莎、当代3家大型百货店只有毛利增长其余50多家商场均出现销售下降的迹象。北京百货商场零售额在全市商业零售额所占的比重已从80下降到40至50。目前北京市营业面积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共有100家其中百货商场就有63家。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北京亏损的商场数量一直在增加。据北京市商务局的监测数据从2001年到2003年北京市21家重点百货企业中2001年2家亏损6家利润下滑2002年3家亏损8家利润下滑2003年5家亏损10家利润下滑。2003年利润总额比2001年下降14.6 2003年销售额比2001年下降的有14家销售总额降幅为14.8。10年前北京百货商店零售额在
全市商业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超过80但目前则下降近一半只有40多。其实百货业的衰落并非北京独有。从1996年起全国百货业销售每年都在下降。从利润增长看2003年全国286家大型百货商场利润比上年同比下降近17从销售额增长幅度看2003年全国零售业50强企业中销售呈负增长的10家零售企业中有9家是百货公司。传统百货业竞争的日益残酷和利润大幅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据多次荣获“全国万家最大规模、最佳效益零售商场”的北京西单商场公布的主要财务指标显示近几年来西单商场的营业额迅速下滑。2001年西单商场全年净利润5648万元2002年净利润则迅速下滑至1768万元到了2003年转盈为亏全年亏损达1亿多元。这家已经有着70年历史的“老字号”在北京一直被老百姓称为“平民商场”。不过在2003年10月西单商场宣布“停业装修”全面转型为“精品百货店”。在耗资6200万元、历时两个多月之后重新开业。然而重开张后销售业绩却一落千丈、老百姓根本不买“高档精品”的账。在连续亏损的状态下商场决定重新调整定位放下“精品百货店”的架子再重新回调到“大众时尚现代百货店”。西单商场这样来回折腾到底是为了什么呢碰到这种尴尬局面的不只西单商场一家。在北京仅在上世纪90年代两年间一下子建起了70多家百货商场。从全国范围看1992年大型百货商场只有98家而到2000年这一数字已达1000家以上。在百货企业遭遇“内忧”之时其它业态的挤压
也日渐加剧。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和整体利润下降的现实使百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百货业利润的整体下降更多业内人士认为是百货店数量太多了。有媒体曾报道北京、巴黎、东京等百货商场的数量与城市人口数量之比认为北京市大型商场营业面积已是纽约、巴黎的8倍而北京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仅仅是它们的15左右。从全国范围看1992年大型百货商场仅为98家而到了2003年底已有近2000家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大型百货商场的盲目过度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百货业态经济效益普遍下降昔日场面火爆的大商厦接二连三关停并转。今天的商业零售市场早已不再是大而全的百货商店一统天下了。从百货业分出来的家电、家居专卖店以及超市和大卖场的日益红火都在挤压着百货业的市场使百货业的经营空间不断缩小经营品类也在逐步减少。给百货店仅留的空间也只有服装、化妆品、高档家居等。西单商场之痛不过是百货业整体状况的一个缩影。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冲击很大。家乐福在上海开出第二家分店的时候方圆5公里之内3家国有的商业企业相继破产。2004年12月11日中国内地的零售市场将全面向外资开放。处境艰难的百货业将和实力雄厚的外国流通业巨头展开直接竞争前景更是难料。二、连锁自救面对这种情况国外百货零售企业大都选择了连锁化、规模化发展这条路子。不太具备复制性的百货商场能否像其他零售业态一样实现连锁一直是业内争
论的焦点。在2004年百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百货事业部总经理汤建华在回顾上海百货业发展历史时说前5年上海市的三大百货集团一百、华联、友谊集团提出要向外扩张。当时一百一年内在重庆、合肥、无锡、江阴等8个地方开了店一年以后这些公司全军覆没。华联当时也在江阴、无锡、江西开了三家结果也是全军覆没。友谊在苏州开了一家也输得很惨。多数百货业的老总们在总结失败的教训时发现就是没有连锁。前几年中国初期的百货连锁店没有单店做得好当时政府和有关专家认为这种业态不适合百货业。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的百货连锁店已突飞猛进。由此业内人士、专家达成一致的共识必须形成规模优势走百货连锁化经营之路。上海百联2004年的目标是三年之内至少要在西部开设10多家大型购物中心总经营面积将达到80万至100万平方米从而实现长三角与西部地区的互动。为此上海百联专门成立了购物中心事业部上海百联购物中心事业部总经理黄真诚对外宣称未来三年上海百联旗下的购物中心门店数要达到35个以上总营业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销售规模达到100亿元并且从今年起其全国各地新开的购物中心将统一名称均为百联购物中心。据透露上海百联快速扩张的战略目的在于快速占据大多数有利地点集中团队优势增设门店在我国零售业完全对外资开放前形成网络优势。百货连锁经营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有很多年历史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购物
场所。从全球商业50强排名可以看出世界上所有成熟的百货都是连锁化发展单一百货业态已逊色于连锁百货经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资料也显示2003年通过店铺数量增加和销售规模扩张从而赢得发展的百货企业占绝大多数而单
纯通过提高现有经济效益的方式发展的百货企业则为数不多。2004年4月7日王府井百货已确定与日本零售商伊藤洋华堂合资开设连锁超市。这意味着最早提出“连锁百货”概念的京城商业霸主王府井百货正式进军连锁超市领域。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带来的同业态模式的恶性竞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飞用了个形象的比喻散着的珍珠再多再好也是珍珠将珍珠串起来才叫项链。但是“美丽的项链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每个珍珠都非常亮泽二是所有的珍珠大小基本一致”。李飞以此告诫经营者企业要连锁必须具备可复制的盈利模式和资源整合出可复制的样板店
才可能对样板店进行适当复制。企业要考虑哪家需要连锁、哪家不需要连锁。如果连锁是区域连锁还是跨区域连锁如何运作等等。据悉上海百联的设想是把上海20多家商场连锁形成规模但历史老字号如一百、友谊、上海妇女、华联等不参加连锁保留特色。上海百联表示不会盲目连锁一味扩张。对于此做法的可行性一个成功的例证是世界零售50强中排名第23位的巴黎春天其业态有连锁和非连锁之分。其中非连锁企业可以特许经营、输出管理、收取费用向分店收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