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华莱士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简介
• 迈克•华莱士,美国王牌电视 人,CBS电视新闻杂志《60 分钟》明星记者、节目主持人 和业界常青树.他风格尖锐、 辛辣而独到,是美国新闻界最 富争议和影响力的传奇人物之 一。中国文革结束后,华莱士 代表CBS采访当时国家领导人 邓小平,成为轰动整个世界的 政治大事件《人民日报》随后 刊发部分内容,这是邓小平首 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 媒体专访。华莱士由此成为让 西方世界了解“红色中国”改革 开放政策的第一人。
个人风格
•
•
• •
•
• •
以在节目中抽烟闻名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节目在美国家喻户晓。 自从1968年创办以来,华莱士就一直担任“60分钟”的记者主播并大红 大紫。在他60年的记者生涯中,最著名的招牌就是在节目中抽烟,而他 的尖锐问话也和手中香烟一样,经常让来宾受不了。 幽默感增加个人魅力 华莱士还有另一个招牌,就是灿烂的笑容,不过也常常让来宾哭笑 不得。他曾问来宾:“在外星人拜访你家之后,你真的还相信他们存在 吗?” 华莱士的幽默也为他平添许多个人魅力。他曾因为自己的座驾并排 停车而被警察戴上手铐,理由是冲撞警员,华莱士则一笑置之说:“我 认为躺在床上,还要去冲撞是很难的。”他独特的幽默风范将受后生晚 辈敬仰。 辛辣风格早已形成 已经退休的前CBS记者马文· 卡尔博回忆,20世纪50年代,华莱士 在杜蒙电视台担任节目“Night Beat”的主播时,主持风格已经相当辛辣 ,“他会坐在那里一直吸着烟,那时他就开始以吸烟形象出现在电视上 。”卡尔博还说:“华莱士惯于钻入被访者体内,30分钟后留下一具„尸 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本领。”
采访邓小平
1986年初,华莱士由好友辛迪· 瑞汀博格 引荐来到中国。辛迪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 的一名士兵,后来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的 好朋友。华莱士一行在南方领略了中国改 革开放的新气象。当时,海外媒体和舆论 讨论最多的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不是一 项真正的基本国策? • 从南方一路畅游到北京,华莱士突发奇想 ,为什么不直接采访这 场改革的发起人 ,从他的嘴里找到答案?于是,“60分钟” 栏目组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份申请。华莱 士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出乎意料的是,一 个月后,北京方面正式答复说邓小平愿意 接受采访。 • 华莱士此次独家采访邓小平,让CBS在全 世界名声大噪。《人民日报》于9月8日和 9月15日分两次刊登了邓小平与华莱士谈 话的详细内容。1993年9月,《答美国记 者迈克· 华莱士问》收入了《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 咄咄逼人、刨根问底、穷追猛打的强硬风格
• -----他勇于追问那些令人难堪的问题,那些人人想问,却又无人敢 问的问题。在与同事的论战中,他毫不客气地抨击美国的新闻风 气,“什么叫新闻?政治上的婆婆妈妈和家庭中的吵架拌嘴叫新 闻吗?新闻从业者的良心是什么?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问题摆在 前面,但我们更多的新闻从业者只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 坞的屁股上,这不仅是渎职,也是可耻的逃避行为!” 。 • 例如,他曾逼问参加越战的美国将军威斯特摩兰是否谎报军情,夸 大越共实力,导致美军在越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他也曾逼着倡 导“伊斯兰国度”的黑人和种族主义牧师路易斯· 法拉坎承认,是 他鼓动别人杀害了美国1960年代初黑人运动领袖马尔科姆·X……
• 开创“伏击式采访”
• 华莱士还开创了“伏击式采访”的先河,即埋伏在采访对象的办 公室或者家外面,等到采访对象出现时,便出其不意地把麦克风 送到他们的面前。 • 但是华莱士的这种采访方式也引起了争议,有人批评他的目的在 于让采访对象感到尴尬。华莱士本人则表示,他已经好久没用这 种采访方式了,原因是这种“伏击”已经变得令人可以预见。
• 在美国动荡不安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以自己的 行动实践着他的新闻观——放肆,张扬,真实,深 入。他与唐· 海华特一同将“60分钟”打造成具有好 莱坞星光幻影的精彩栏目。在海华特的眼中,华莱 士是“传媒王国的异教徒,新闻行业的盗火者”。这 恰恰与他自己设想的“60分钟杂志”风格吻合。 • “60分钟”节目曾经打出一个广告:“哪4个字会让 骗子和流氓心惊胆战?”答案是:“迈克-华莱士- 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
60分钟
• 1968年,华莱士接到了 一个后来确定了他一生 的职业定位,同时也改 变了电视新闻业走向的 任务:CBS新闻节目的 制作人丹· 休依特邀请华 莱士共同主持和编辑一 个新的电视节目“60分钟 ”这个电视节目采取一种 前所未有的形式,叫做“ 黄金时段的新闻杂志”。
“迈克-华莱士-在-此!”
遇讼患上抑郁症
• 不是所有的采访都是顺利的。威斯特摩 兰将军就曾经以诽谤罪将华莱士和CBS 告上法庭。官司打了4个月,最后CBS 作出道歉,而威斯特摩兰也放弃了1.2 亿美元的赔偿要求。 • 但是华莱士为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甚 至有过要自杀的念头,需要定期看医生 和服药。 • 在病痛中,女友玛丽· 耶茨成为其第四任 妻子。最终从病困中解脱。
四次婚恋
• First:诺马尔﹒嘉比 • Second:女明星芭芙· 科贝 • Third:诺兰 • Forth/last:玛丽· 耶茨
荣誉
• 宣布退休前,踏入80岁高龄的华莱士此前一直在勤奋工作, 把所有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新闻事业。他所获的世界级新闻 大奖和各种荣誉不计其数。他曾获得过19项“艾美奖”、3项 哥伦比亚大学“阿弗莱德.杜邦奖”、3项“乔治· 佛斯特· 皮博 迪奖”等重要奖项。CBS甚至在1990年为他专门制作了一 个小时特别节目,回顾他四十年来的记者生涯。芝加哥广播 通讯博物馆也为他对广播电视业的终生贡献而给予褒奖。
人物生平
• 1918.5.9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布鲁克兰市一个移民家庭,自幼 聪颖,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麦兹 根大学. • 考入麦兹根大学以后,华莱士 开始为自己未来的人生进行设 计——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保 险行政人员?做一个像迪克森 一样的音乐家?做一个像哈里· 迪克一样的网球明星?……
我听到了召唤
• 1957年,迫于舆论的压力,美国广播公司腰斩了“深夜追 击”节目,同年,迈克创制了一个可以称为世界电视里程 碑式的纪录片《一个鲜为人知的社会运动的概况—马拉姆 和路易· 法拉汉的黑色穆斯林》
• 声名让年轻的华莱士有些把持不住。一时间,他 把自己投入各种承诺中。今天主持新闻节目,明 天又去主持娱乐节目,后天又去主持游戏节目。 而一场个人生活中的灾难让他从忙碌虚幻的名利 场中清醒过来。 • 1962年,华莱士的长子彼得到希腊度假不幸坠落 山崖身亡。 • “彼得离开以后,我知道余下的半生,惟一应该 做的就是严肃的新闻。我应该做一些让彼得为我 感到骄傲的事情。”从这一年开始,华莱士放弃 了其他一切节目,把全副精力投入到电视新闻中 去。 • 从1962年到1971年,华莱士先后几次进入越南, 对战争进行采访报道。
• —1940年,迈克携带新婚妻子诺尔玛· 嘉比,去了芝加哥,并且迅速成为当 地广播界的宠儿。 • —二战期间,迈克从军入伍,在部队 宣传工作。 • —1941.12.7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迈克 当了两年半的海军军官。直到1946年 ,回到芝加哥,投身播音世界。
纽约的召唤
—1947年,迈克与第二任妻子芭芙共同主持一个在 芝加哥姿帕斯夜总会举行的深夜清谈节目——“姿 帕斯讲场”。 —1951年,迈克与芭芙迁 居纽约,哥伦比亚广播公 司向观众推出了清谈节目 “迈克· 华莱士和芭芙· 科贝”。
—1955年,华莱士和芭芙分手,他们共同主持的节 目也因为他们的离婚而停播。
深夜追击 (NIGHT BEAT)
• 1955年,迈克加盟纽约第五频道,开创了一种热点新闻 报道的实验形式——“深夜追击”,对美国社会的阴暗面进 行毫不留情的揭露。 • —“只要我们的调查足够扎实,任何我们的电视观众可能 想问的问题,我都会毫不留情地追问被访者,这有可能是 抓着别人的隐私不放,甚至是无理的、挑衅的。”
• • • • • • • • 1975年 1989年 1989年 1991年9月 1991年6月 1996年 2002年5月 2003年9月 成为专业新闻从业员协会 获得密歇根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获得宾悉法尼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被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协会授予“保罗· 怀特奖” 获选进入美国电视学院名人堂 获得肯尼迪新闻奖 获得昆尼皮亚克大学“佛赖德友谊第一奖” 获得艾美终身成就奖
• —大学一年级期末被人举荐,首次走进大学电视 台,他一跨进演播室就蓦然发现自己的理想的归 宿—电台、播音、报幕员。在那一刻,他有一种 被电击的感觉,“我感到一种呼唤” • —1940年,刚大学毕业不到一年,迈克受聘于底 特律一家电台并成为广受欢迎的节目报幕员。当 时他参加演出广播剧《青蜂侠》。
风城表演者
个人著作:《你我之间:迈克﹒华莱士回忆录》
• • • • • • • • • • • • •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总统们 第二章 美国的第一家庭 第三章 美国的种族问题 第四章 影响中东局势的风云人物 第五章 偶像和艺术家 第六章 社会丑闻调查:恶棍和诈骗犯 第七章 将军和吹哨者 第八章 大众情人们 第九章 其他名人们 尾声 致谢
功成身退
• 2006年3月14日,美国王牌新闻访谈节目《60分 钟》的主持人迈克· 华莱士宣布他即将退休。媒体 评论道,正是华莱士和《60分钟》节目把电视访 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他的退休 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CBS电视台新闻部经理西恩· 迈克马努斯称赞华莱 士是“电视记者界的巨人”,说他在60余年的记者 生涯中,完全履行了“正直、顽强、公正”的新闻 承诺。《60分钟》的执行制片人杰夫· 法格尔说华 莱士自从40年前和丹· 海维特创办了《60分钟》之 后,就一直是电视新闻的“心脏和灵魂”。
• 在《60分钟》开播以来,华莱士参与过的重大报导数不胜数 。 • 1986年9月2日,华莱士幸运地完成了他个人历史上的一次 伟大接触——采访当时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 。 • 1992年6月,水门事件20周年,华莱士主持了CBS与《华盛 顿邮报》联合制作的3小时特别节目“水门秘密的故事”; • 1993年12月,他主持了CBS特别节目“CBS报道-1968”, 节目回溯了1968这个美国历史分水岭的一年。 • 1996年,他采访了烟草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杰夫里· 魏格纳 ,第一次向美国公众披露了烟草工业隐瞒尼古丁对人体有害 这一事实的秘密。 • 2000年8月15日,华莱士采访江泽民,采访期间,江泽民主 席与华莱士谈笑风生,并夸赞华莱士比香港记者不知道要高 到哪里去了。
• 采访内容:战争+黑幕+丑闻
• 从战争到丑闻,从商业黑幕到国际新闻; • 他选择的人物和话题总是能紧紧抓住观众 • 的注意力,并且展现真相所在。
• 采访对象:各国首脑+焦点人物
• 在华莱士38年的主持人生涯中,接受过他 • 采访的名人可以编成一本《20世纪名人录》,其中包括 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等美国总 统,自从《60分钟》开播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接受过 这个节目的采访,只有现任总统布什拒绝接受采访。华莱 士凭着自己的名气,常常把国际上的政界要人作为他采访 的重点对象,如萨达特、卡斯特罗、阿萨德、阿拉法特、 巴列维、霍梅尼、卡扎菲、侯赛因、邓小平、江泽民等。
• 迈克•华莱士,美国王牌电视 人,CBS电视新闻杂志《60 分钟》明星记者、节目主持人 和业界常青树.他风格尖锐、 辛辣而独到,是美国新闻界最 富争议和影响力的传奇人物之 一。中国文革结束后,华莱士 代表CBS采访当时国家领导人 邓小平,成为轰动整个世界的 政治大事件《人民日报》随后 刊发部分内容,这是邓小平首 次也是唯一一次接受西方电视 媒体专访。华莱士由此成为让 西方世界了解“红色中国”改革 开放政策的第一人。
个人风格
•
•
• •
•
• •
以在节目中抽烟闻名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60分钟”节目在美国家喻户晓。 自从1968年创办以来,华莱士就一直担任“60分钟”的记者主播并大红 大紫。在他60年的记者生涯中,最著名的招牌就是在节目中抽烟,而他 的尖锐问话也和手中香烟一样,经常让来宾受不了。 幽默感增加个人魅力 华莱士还有另一个招牌,就是灿烂的笑容,不过也常常让来宾哭笑 不得。他曾问来宾:“在外星人拜访你家之后,你真的还相信他们存在 吗?” 华莱士的幽默也为他平添许多个人魅力。他曾因为自己的座驾并排 停车而被警察戴上手铐,理由是冲撞警员,华莱士则一笑置之说:“我 认为躺在床上,还要去冲撞是很难的。”他独特的幽默风范将受后生晚 辈敬仰。 辛辣风格早已形成 已经退休的前CBS记者马文· 卡尔博回忆,20世纪50年代,华莱士 在杜蒙电视台担任节目“Night Beat”的主播时,主持风格已经相当辛辣 ,“他会坐在那里一直吸着烟,那时他就开始以吸烟形象出现在电视上 。”卡尔博还说:“华莱士惯于钻入被访者体内,30分钟后留下一具„尸 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本领。”
采访邓小平
1986年初,华莱士由好友辛迪· 瑞汀博格 引荐来到中国。辛迪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 的一名士兵,后来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的 好朋友。华莱士一行在南方领略了中国改 革开放的新气象。当时,海外媒体和舆论 讨论最多的是: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是不是一 项真正的基本国策? • 从南方一路畅游到北京,华莱士突发奇想 ,为什么不直接采访这 场改革的发起人 ,从他的嘴里找到答案?于是,“60分钟” 栏目组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份申请。华莱 士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出乎意料的是,一 个月后,北京方面正式答复说邓小平愿意 接受采访。 • 华莱士此次独家采访邓小平,让CBS在全 世界名声大噪。《人民日报》于9月8日和 9月15日分两次刊登了邓小平与华莱士谈 话的详细内容。1993年9月,《答美国记 者迈克· 华莱士问》收入了《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 咄咄逼人、刨根问底、穷追猛打的强硬风格
• -----他勇于追问那些令人难堪的问题,那些人人想问,却又无人敢 问的问题。在与同事的论战中,他毫不客气地抨击美国的新闻风 气,“什么叫新闻?政治上的婆婆妈妈和家庭中的吵架拌嘴叫新 闻吗?新闻从业者的良心是什么?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问题摆在 前面,但我们更多的新闻从业者只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 坞的屁股上,这不仅是渎职,也是可耻的逃避行为!” 。 • 例如,他曾逼问参加越战的美国将军威斯特摩兰是否谎报军情,夸 大越共实力,导致美军在越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他也曾逼着倡 导“伊斯兰国度”的黑人和种族主义牧师路易斯· 法拉坎承认,是 他鼓动别人杀害了美国1960年代初黑人运动领袖马尔科姆·X……
• 开创“伏击式采访”
• 华莱士还开创了“伏击式采访”的先河,即埋伏在采访对象的办 公室或者家外面,等到采访对象出现时,便出其不意地把麦克风 送到他们的面前。 • 但是华莱士的这种采访方式也引起了争议,有人批评他的目的在 于让采访对象感到尴尬。华莱士本人则表示,他已经好久没用这 种采访方式了,原因是这种“伏击”已经变得令人可以预见。
• 在美国动荡不安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以自己的 行动实践着他的新闻观——放肆,张扬,真实,深 入。他与唐· 海华特一同将“60分钟”打造成具有好 莱坞星光幻影的精彩栏目。在海华特的眼中,华莱 士是“传媒王国的异教徒,新闻行业的盗火者”。这 恰恰与他自己设想的“60分钟杂志”风格吻合。 • “60分钟”节目曾经打出一个广告:“哪4个字会让 骗子和流氓心惊胆战?”答案是:“迈克-华莱士- 在-此!”(Mike Wallace is here)。
60分钟
• 1968年,华莱士接到了 一个后来确定了他一生 的职业定位,同时也改 变了电视新闻业走向的 任务:CBS新闻节目的 制作人丹· 休依特邀请华 莱士共同主持和编辑一 个新的电视节目“60分钟 ”这个电视节目采取一种 前所未有的形式,叫做“ 黄金时段的新闻杂志”。
“迈克-华莱士-在-此!”
遇讼患上抑郁症
• 不是所有的采访都是顺利的。威斯特摩 兰将军就曾经以诽谤罪将华莱士和CBS 告上法庭。官司打了4个月,最后CBS 作出道歉,而威斯特摩兰也放弃了1.2 亿美元的赔偿要求。 • 但是华莱士为此患上严重的抑郁症,甚 至有过要自杀的念头,需要定期看医生 和服药。 • 在病痛中,女友玛丽· 耶茨成为其第四任 妻子。最终从病困中解脱。
四次婚恋
• First:诺马尔﹒嘉比 • Second:女明星芭芙· 科贝 • Third:诺兰 • Forth/last:玛丽· 耶茨
荣誉
• 宣布退休前,踏入80岁高龄的华莱士此前一直在勤奋工作, 把所有的热忱都奉献给了新闻事业。他所获的世界级新闻 大奖和各种荣誉不计其数。他曾获得过19项“艾美奖”、3项 哥伦比亚大学“阿弗莱德.杜邦奖”、3项“乔治· 佛斯特· 皮博 迪奖”等重要奖项。CBS甚至在1990年为他专门制作了一 个小时特别节目,回顾他四十年来的记者生涯。芝加哥广播 通讯博物馆也为他对广播电视业的终生贡献而给予褒奖。
人物生平
• 1918.5.9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 布鲁克兰市一个移民家庭,自幼 聪颖,后以优异成绩考入麦兹 根大学. • 考入麦兹根大学以后,华莱士 开始为自己未来的人生进行设 计——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保 险行政人员?做一个像迪克森 一样的音乐家?做一个像哈里· 迪克一样的网球明星?……
我听到了召唤
• 1957年,迫于舆论的压力,美国广播公司腰斩了“深夜追 击”节目,同年,迈克创制了一个可以称为世界电视里程 碑式的纪录片《一个鲜为人知的社会运动的概况—马拉姆 和路易· 法拉汉的黑色穆斯林》
• 声名让年轻的华莱士有些把持不住。一时间,他 把自己投入各种承诺中。今天主持新闻节目,明 天又去主持娱乐节目,后天又去主持游戏节目。 而一场个人生活中的灾难让他从忙碌虚幻的名利 场中清醒过来。 • 1962年,华莱士的长子彼得到希腊度假不幸坠落 山崖身亡。 • “彼得离开以后,我知道余下的半生,惟一应该 做的就是严肃的新闻。我应该做一些让彼得为我 感到骄傲的事情。”从这一年开始,华莱士放弃 了其他一切节目,把全副精力投入到电视新闻中 去。 • 从1962年到1971年,华莱士先后几次进入越南, 对战争进行采访报道。
• —1940年,迈克携带新婚妻子诺尔玛· 嘉比,去了芝加哥,并且迅速成为当 地广播界的宠儿。 • —二战期间,迈克从军入伍,在部队 宣传工作。 • —1941.12.7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迈克 当了两年半的海军军官。直到1946年 ,回到芝加哥,投身播音世界。
纽约的召唤
—1947年,迈克与第二任妻子芭芙共同主持一个在 芝加哥姿帕斯夜总会举行的深夜清谈节目——“姿 帕斯讲场”。 —1951年,迈克与芭芙迁 居纽约,哥伦比亚广播公 司向观众推出了清谈节目 “迈克· 华莱士和芭芙· 科贝”。
—1955年,华莱士和芭芙分手,他们共同主持的节 目也因为他们的离婚而停播。
深夜追击 (NIGHT BEAT)
• 1955年,迈克加盟纽约第五频道,开创了一种热点新闻 报道的实验形式——“深夜追击”,对美国社会的阴暗面进 行毫不留情的揭露。 • —“只要我们的调查足够扎实,任何我们的电视观众可能 想问的问题,我都会毫不留情地追问被访者,这有可能是 抓着别人的隐私不放,甚至是无理的、挑衅的。”
• • • • • • • • 1975年 1989年 1989年 1991年9月 1991年6月 1996年 2002年5月 2003年9月 成为专业新闻从业员协会 获得密歇根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获得宾悉法尼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被美国广播/电视新闻主持人协会授予“保罗· 怀特奖” 获选进入美国电视学院名人堂 获得肯尼迪新闻奖 获得昆尼皮亚克大学“佛赖德友谊第一奖” 获得艾美终身成就奖
• —大学一年级期末被人举荐,首次走进大学电视 台,他一跨进演播室就蓦然发现自己的理想的归 宿—电台、播音、报幕员。在那一刻,他有一种 被电击的感觉,“我感到一种呼唤” • —1940年,刚大学毕业不到一年,迈克受聘于底 特律一家电台并成为广受欢迎的节目报幕员。当 时他参加演出广播剧《青蜂侠》。
风城表演者
个人著作:《你我之间:迈克﹒华莱士回忆录》
• • • • • • • • • • • • •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美国总统们 第二章 美国的第一家庭 第三章 美国的种族问题 第四章 影响中东局势的风云人物 第五章 偶像和艺术家 第六章 社会丑闻调查:恶棍和诈骗犯 第七章 将军和吹哨者 第八章 大众情人们 第九章 其他名人们 尾声 致谢
功成身退
• 2006年3月14日,美国王牌新闻访谈节目《60分 钟》的主持人迈克· 华莱士宣布他即将退休。媒体 评论道,正是华莱士和《60分钟》节目把电视访 谈节目变成了“握紧拳头的艺术形式”,他的退休 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 CBS电视台新闻部经理西恩· 迈克马努斯称赞华莱 士是“电视记者界的巨人”,说他在60余年的记者 生涯中,完全履行了“正直、顽强、公正”的新闻 承诺。《60分钟》的执行制片人杰夫· 法格尔说华 莱士自从40年前和丹· 海维特创办了《60分钟》之 后,就一直是电视新闻的“心脏和灵魂”。
• 在《60分钟》开播以来,华莱士参与过的重大报导数不胜数 。 • 1986年9月2日,华莱士幸运地完成了他个人历史上的一次 伟大接触——采访当时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 。 • 1992年6月,水门事件20周年,华莱士主持了CBS与《华盛 顿邮报》联合制作的3小时特别节目“水门秘密的故事”; • 1993年12月,他主持了CBS特别节目“CBS报道-1968”, 节目回溯了1968这个美国历史分水岭的一年。 • 1996年,他采访了烟草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员杰夫里· 魏格纳 ,第一次向美国公众披露了烟草工业隐瞒尼古丁对人体有害 这一事实的秘密。 • 2000年8月15日,华莱士采访江泽民,采访期间,江泽民主 席与华莱士谈笑风生,并夸赞华莱士比香港记者不知道要高 到哪里去了。
• 采访内容:战争+黑幕+丑闻
• 从战争到丑闻,从商业黑幕到国际新闻; • 他选择的人物和话题总是能紧紧抓住观众 • 的注意力,并且展现真相所在。
• 采访对象:各国首脑+焦点人物
• 在华莱士38年的主持人生涯中,接受过他 • 采访的名人可以编成一本《20世纪名人录》,其中包括 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等美国总 统,自从《60分钟》开播以来,历任美国总统都接受过 这个节目的采访,只有现任总统布什拒绝接受采访。华莱 士凭着自己的名气,常常把国际上的政界要人作为他采访 的重点对象,如萨达特、卡斯特罗、阿萨德、阿拉法特、 巴列维、霍梅尼、卡扎菲、侯赛因、邓小平、江泽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