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 最缓慢的微笑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以汶川大地震为背景,讲述了“我”为地震中被救出的残疾孩子准备礼物和看望他们的经过,令人感动。孩子对作者流露出的“最缓慢的微笑”,作者对灾区孩子发自内心的关怀,经受磨难的人们对美好明天的追求与渴望,都让我们动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散文大意,理解“缓慢的微笑”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点勾画、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品味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孩子的坚强,体会作者对孩子的关爱,学习孩子经历磨难,但相信明天依然光明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感悟孩子的坚强,体会作者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关注。
一、新课导入
播放地震中残疾的舞蹈老师廖智的舞蹈《怒放的生命》,谈话导入。
坐在轮椅上的舞者叫做廖智,是汶川地震的一名幸存者。2008
年5月12日14点28分,这一刻地动山摇,山河破碎,房屋在这一刻瞬间倾塌,欢声笑语在这一刻立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哭喊和惊恐。这场灾难夺走了热爱舞蹈的廖智的双腿。没有了腿的舞者,还能够起舞吗?能!这是爱和坚强的力量。今天,走近一个同样关于汶川地震,同样关于爱和坚强的故事——《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
二、品“微笑”
同学们看到标题,提出疑问,解读“缓慢的微笑”。
1.“微笑”过程是什么样子的?
当他们听到从玩偶肚子里发出响亮声音时,他们的嘴唇微微地上翘了。当玩偶说出他们的名字时,孩子们无比惊奇地睁大了眼睛。当玩偶说出祝福的话语时,孩子们终于静静悄无声息地微笑了。
2.为什么这“微笑”是世界上最缓慢的?
孩子经受过磨难,身体极度脆弱:
从5 月12日14时28分他们被埋入废墟,黑暗中的煎熬,肉体
的断裂,目睹同学在眼前死去,饥寒交迫,截肢,感染,创伤,高烧,颠簸……
尽管......尽管......尽管...... 可我还是错愕得肝肠寸断!我只有拼命调动起全部的精神,维持最基本的平静。(通过作者的感受侧面表现孩子的悲惨现状)
有一瞬间......还要粘合多少次才能修复完好如初?(正面描写表现孩子的脆弱)。
正面描写的地方把孩子的凄惨的现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学齐读,读出作者见到此景内心的惊愕和心疼。
但孩子的内心足够坚强:
她完成了从震惊、恐惧、否认、愤怒、孤独、抑郁到“接受现实”的阶段。
她讲到:其中一个小姑娘说,马上就要到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少年儿童要……话说到这里,小姑娘突然改口了,说:我们残疾少年儿童要……
孩子历经磨难,生命脆弱,但内心慢慢地坚强起来。微笑的过程也正是孩子一步一步走向坚强的过程。
三、感“关怀”
1.孩子们的坚强,也离不开周围的人的关爱,作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关爱的?
看望孩子、赠送礼物。
2.赠送礼物只是一个动作,但准备礼物的过程可是非常的复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考虑礼物(1—14):考虑鲜花——否定鲜花——考虑食物和营养品——否定补品——提出书——否定书——假设自己变小——确
定玩具
挑选玩具(15—26):否定大的、复杂的、用力的玩具——挑选出安全有趣个性化丰富变化的玩具
准备赠送(27—40):开始录音—时间太长,重新录音——时间太短,重新录音——声音老迈,重新录音——以欢愉活泼的曲调录音——问好名字,再次录音。
3.平等的关爱换来了虽缓慢却珍贵的微笑,也有一个关于关爱的故事,作者给予了苦难者关注和关心,最后得到的却是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
杨绛——《老王》
4.杨绛和毕淑敏都给了苦难者物质上的关爱。为什么结果不同?
《老王》:杨绛给了老王物质上的许多帮助,但却忽略了老王精神上更需要亲人般的关爱和陪伴,而在老王离世后作者才意识到自己对老王内心世界的忽视,故而愧怍。
《微笑》:从“若是咱们现在变小,不断地小下去,直到变成一个小小孩童,你最希望干什么呢?”“想这些孩子,曾在如山的砖瓦水泥砸压下苦等待援,一定怕极了冰冷坚硬。”等句中看出作者不仅给到了孩子物质上的关爱,还走进孩子内心,给孩子精神上的慰藉。5.这种精神上的慰藉,也是支撑孩子坚强起来的动力。如果同学们为地震中的孩子选礼物,你会选择什么?
四、展“未来”
1.经历过这次苦难,孩子的一生会一帆风顺了吗?面对苦难,会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吗?
2.她的微笑告诉我们,这一切都会一寸寸翻过去,直到新的篇章翩然翻开。怎么理解?
只要朝着阳光,就不会看见阴影——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的一生也像孩子一般,经历过许多的阴影,遭受过许多的苦难。失明失聪的她,在沙利文老师的关爱下,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相信阳光会到来,不仅让自己的人生活得绚烂多彩,还帮助了更多的残疾人迎来光明。
3.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迎接光明》,一起期待着光明的未来。
迎接光明
听说,
黑暗只在黎明前,
要不现在就出发,
好向前一直向前,
勇敢些,
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
孩子的人生还在继续,磨难也在继续,但只要足够坚强,只要有爱与被爱的能力,只要一直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苦难都会过去,迎来的就是光明。
五、作业布置
为了让孩子早日走出阴影,早日见到阳光,请同学们给孩子
写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品“微笑”:生命脆弱、内心坚强
感“关怀”:关注内心、慰藉精神
展“未来”:接受现实、相信光明
七、课后习题
一、选择题
对“有一瞬间......多少次才能修复完好如初”这一文段,下列理解有误的是:()。
A.文段中用到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作者看到此情此景的感受,表达内心深深地震惊。
B.文段中将孩子比作摔碎的布娃娃,生动形象写出孩子的天真可爱。
C.“深渊”“塌陷”“碾磨”这些词表现出地震中孩子经历的苦痛和恐惧,更能烘托出孩子的坚强。
D.“柔弱的身躯”和“天崩地裂的塌陷”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孩子在地震中受到的巨大伤痛。
答案:B 将孩子比做摔碎的布娃娃是为了表现出孩子受过创伤之后的脆弱和无助。
二、主观题
“可他们静静地凝视着我们,那轻轻的呼吸,证明着生命的顽强存在。”一句中的“静静地”“轻轻的”两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案:不能。二词均为修饰词。“静静地”写出孩子经历过震惊、恐惧、否认、愤怒、孤独、抑郁的心路历程,到现在接受现实,内心已经平静。“轻轻的”形象地表现出孩子生命的脆弱。如果去掉,则不能表现出孩子的生命状态和心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