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当前我县环境卫生的现状我县的环境卫生在新农村建设、文明生态村规划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年改善的推动下,经过了文明大行动与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宣传发动与整治,取得一定的成效,交通秩序得到整治,县城马路与人行道都划分了停车线,规范了车辆的停放。
硬件建设方面已经引进日焚烧量225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与日净化量近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项目。
软件建设方面健全县镇两级管理机制,强化综合执法局、城管局的管理与效能,并在黄流设立了县沿海城镇环卫管理分局,具体负责协调九所、利国、黄流、莺歌海、佛罗、尖峰等沿海6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同时,批准11个镇成立镇环境卫生管理站。
垃圾清运与处理方面,发动城乡群众对城镇、旅游景区、农场场部及周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清除卫生死角;清理河床、污水沟、清理路边与绿地废弃物,整治白色污染,做了大量工作。
县城实行了“一扫全保”的清扫保洁作业制度,即早上五点钟前清扫一遍,七点至晚上十一点半实行全天候保洁,现在城区街道比以前干净多了。
规划设置了6块广告张贴栏,规范了广告张贴行为,街道乱贴广告的现象已经极少,城区干净整洁多了。
然而,我县城镇不断发展,种植业规模越来越大,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城乡结合部、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的卫生死角及野垃圾场或多或少存在,就近倾倒与乱倒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在
村边路边,有的在山沟,有的在水库边,有的在荒地,有的在河流内倒,也有的就在空阔地挖坑填埋,随处可见坑洼地带与堆积成山的垃圾,给城区与农村环境卫生造成极坏影响,并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子孙后代健康贻害无穷,与建设现代化城镇、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城镇、农村的文明发展与进步相背离。
所以,全县环境卫生面临的情况还就是比较严峻的。
1、群众的卫生意识差。
随地吐痰、吐槟榔水、吐甘蔗渣与丢烟头、果皮、纸屑杂物、乱闯马路、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还普扁存在。
2、生活垃圾还不能及时收集与保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日产量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全县城镇区生活垃圾每天约产生40吨,农村约产生120吨,给环卫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3、农村垃圾乱丢弃,污水乱倒流。
各村虽然建立了卫生队,但没有保洁人员,没有垃圾收集点,村民的生产、生活垃圾乱倒、乱放,各村垃圾成堆,卫生死角现象触目惊心。
农村突显“建筑像城市,环境像圈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怪象恶习。
4、车辆乱停乱放。
在沿海各镇,经营机动车辆(如柳州车、风采车)乱停、乱放,挤占行车道、人行道的现象经常出现。
5、货物乱占道,广告乱张挂。
在城镇区,违章“占道经营”屡禁不止。
部分店主为招揽顾客,往往把货物摆出店外经营;一些零担菜贩流动摊点因货物少轻便为了不缴市场管理费,在人行道上摆卖,我执法人员巡查劝导纠正后,一离开,她们又摆出来,张挂广告也一样,总与执法人员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把戏,您来我收,您去我摆,我贴,我挂,出没无常,长效管理难落实。
6、11个镇虽然配备了压缩车11辆,收集垃圾拖拉机77部,果皮箱400个,保洁手推车150部,可只就是个别沿海行政村与山区的部分村庄配备了垃圾车,其她都没有配备。
从工作量瞧,有些村庄配备的垃圾车数量少,而且各镇还没有配备洒水车,工作开展的难度很大。
7、沿海镇环卫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目前沿海与山区镇的工作经费一刀切,有些不合理。
8、督查机制与长效机制虽然已经建立,但执行力度不大,各镇还没有一支独立的城管执法队伍,许多违法违章行为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罚,给管理与执法造成一定难度。
9、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下沉到镇、村;环卫队伍责任与管理、责效与报酬不匹配;尤其就是村一级卫生管理流于应付甚至放任。
10、有些店主对卫生管理认识不足,拒缴垃圾处理费,各镇环卫站没有新的具体的收费标准与许可证,收取难度大。
11、规划落后于发展,造成污染物难处理与污染源影响大。
城镇区与新建设的村庄规划不合理,村镇常常形成沿公路发展的
带状集镇格局,建设之初又缺少整体规划,功能区域划分不明,市场布置不合理,加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排水、照明、环卫等公用设施的铺设没有地下通道,人行道挖了又挖,整治工作难度大。
12、农村标准化公厕没有,个别村庄有的也只就是破破烂烂,臭气薰天,甚至连镇府内、学校内的公厕也就是老式的,肮脏难进。
13、各职能部门不形成合力,相互推诿。
镇、交警、城管、交通、商务、工商、执法等部门,不互通情况,更没有共同执法的机制。
二、环境卫生问题分析我县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之所以形成,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一)制度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实施城乡分治战略,城市与农村的公共服务筹资过程不尽相同,xxxxx4年实施的分税制与xxxxx0年开始进行的以“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为主题的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发生了巨变,出现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缺位现象。
在以上原因的影响下,我县农村公共服务主体缺位造成的首要后果就就是:1、镇村规划落后于发展,以致污染物难处理与污染源影响大。
2、村规划滞后,即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滞后了农村聚居点发展。
体现在居民建筑“见缝插针”,乱建,随占随建现象严重。
农村公共建设用地缺少,停车场、垃圾收集池、公厕、绿地等公共用地难上难。
(二)人的原因环境卫生不形成常态管理责任工作,“一阵风”行为多,长期有“上级召开现场会议”、“领导检查突击整治环境卫生”、“专项活动需要短期治理脏乱差”(如文明行动、博鳌年会等)贯例,致使干部有应付对待短期效应,公民有临时迎合心理,不形成真正的大众卫生意识,门前三包责任制流于形式,没有责任。
1、群众参与的热情不够高。
在开展文明大行动与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活动过程中,虽然通过广泛的宣传,大多群众对活动有了深刻的认识,积极性、主动性与参与热情非常高,但还有部分群众,以为文明大行动与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就是政府的事,与己无关,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行动的热情不够高。
2、有些部门敷衍应付,缺乏长效机制。
有些单位对环境卫生工作认识不足,活动期间只就是应付开一个会,抓了一下子,搞几条标语,造一些声势,至于效果,就不闻不问,活动流于形式。
甚至,有的单位认识存在偏差,把问题过多归咎于某些人群或资金困难,而少从组织管理上查找原因,少从人口密度大、环卫设施需求多等方面探求对策,不正视差距、不强化措施,行动迟缓,推之则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
总之,卫生管理监督的长效管理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监管无力。
(三)技术原因由于缺少环境监管与治理经费来源,农村的上下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建设,导致我县农村的自来水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