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以来(1978-2020年)西北女作家小说研究

合集下载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及作家作品浅析

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及作家作品浅析

922020年第23期总第377期VIEW ON PUBLISHING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及作家作品浅析文/陈佳文学思潮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形成的,与社会经济变革、人的精神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潮流。

文学思潮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演进,深植于时代背景。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文学开创了中国思想学术史上一个新的时代,逐渐凸显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的特征。

这一时期,中国女性文学代表作家突出地表达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意识。

文学史家洪子诚教授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提出,中国女性文学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构成。

文章通过探讨新时期女性意识觉醒与文学创作的特点,展现该领域代表作家的文学风格和文学造诣,并阐述其中的创作规律。

一、新时期中国女性意识复苏在文学界的表现女性意识是一种性别意识,一般不具有明确的价值判断和鲜明的意义所指。

所谓作品中的女性意识,除了指表达女性意识的文学作品,还指在作品创作中明显的性别特征及写作姿态。

传统性别秩序的规制将女性隔绝于社会公共领域,女性只能在其个人领域中发挥作用,一般不能参与社会权力的分配,但这种规则又肯定了女性在个人领域中的作用,期待女性通过家庭发挥个人价值,间接与社会产生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背景下,性别意识逐渐消解,女性的社会政治地位得到空前改善。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女性意识开始复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蜕变升华,呈现更为丰富、更具活力、更有创新精神的发展态势,解放思潮推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20世纪80年代,女性文学创作领域开始呈现女性特点,女性作家们不断开拓着女性书写的疆域。

在这些女性文学作品中,内容涉及女性意识的多层含义,除了表达理想化的男女平等思想,还表达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对女性的敬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铁凝、王安忆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逐渐向自觉的女性意识转化。

新时期女作家小说中的知识范式

新时期女作家小说中的知识范式

代。 新 中国培养 的一批女 知识 分子开始活跃 于科研 、 医学 、 教育 、 文学等领域 , 初步展示出知识女性 的革新
社会 的胆识 和力量 。 经过3 0 年的发展 , 女性对 于知识
的掌握 和使 用获得 惊人 的进步 。 以文学 创作领域 为 例, 新 时期活跃在文坛上 的女作家人数众 多 , 发 表的 作 品也数量惊人 。 大有攻城略地 , 勇夺 “ 江山” 之势 。 主 要的人物有 : 张洁 、 湛容 、 凌力 、 霍达 、 戴厚英 、 程乃珊 、
知 识 与人 文 知识 于一体 , 杂糅客 观 知 识 的权 威 与小说 表 达 艺术 的优 美与一 体 , 和谐 共 生 , 相得 益 彰。 尤其 , 在女 作 家作 品体 现 出的女 性 主义 知识 范式 , 剖 解两性 不平 等 的“ 奥秘 ” , 创 造 了女性 精神 发 展 的高度 , 为女性 追求解 放提供 “ 案例” 的 图解。 分析 女作 家作 品的知识 范式 , 是 探 索女性 文化发
中 国 ・包 头
职 大 学 报
2 0 1 5年 第 3期
新 时期 女作 家 小 说 中的知 识 范 式
白军芳
( 西安 工 业 大 学2 )

要: 中国新 时期女 作 家群的创 作都有 知识份额 加 重的趋 向 。 这 些 小说 中的知 识 , 融汇 自然
智慧女性 劳作 、 创造历史的钦佩和颂扬 。 女作家群在小说中表达 的知识 内涵有两类 : 自然 知识和人文知识 。 以毕 淑敏 为例 , 她的作品 中充满 了 医学的专业名词 , 甚至某一病需要 的药品都会写进小 说; 王安忆 《 天香》 中的刺绣知识 、 迟子建小说的地理 学概念等 , 都属于 自然科学范畴; 而徐晓斌小说中历史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章节题库(女作家的小说)【圣才出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章节题库(女作家的小说)【圣才出品】

第23章女作家的小说一、名词解释1.铁凝(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铁凝是我国著名的当代女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后期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成为女性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等。

2.《长恨歌》答:《长恨歌》是一部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蕴含和较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小说,作者王安忆。

主人公王琦瑶是40年代享尽风光的“上海小姐”,自从委身于当时的军政要人“李主任”起便开始了其跌宕起伏的悲剧性命运。

在“李主任”机毁人亡之后的十几年中,王琦瑶先后又与阿二、康明逊、程先生、老克腊等男性产生情感纠葛,最后却在一次窃案中死于非命。

王琦瑶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是体现了当时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

作家通过对王琦瑶的命运书写,为一种已经远逝了的文化形态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作品对上海文化精神的揭示,很多是通过上海的洋场和市井的场景描绘,通过对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富有文化意味的准确把握和精细描摹得以完成的。

而在人物的性格命运之中发掘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并在历史变迁中揭示二者共与存亡的血肉关系,则是《长恨歌》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琦瑶和程先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命运书写鲜明地体现了作品的这一特点。

作品的叙述语言精练老到、从容不迫,议论精辟有力、富有智慧,体现出作者对世事的渗透了解与颖悟。

3.《小鲍庄》答:《小鲍庄》是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文坛“文化寻根”热潮的兴起和蔓延,王安忆也开始以较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深刻的文化哲学视角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和这种文化制约下的民间生存。

《小鲍庄》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淮北一个小村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立体描绘,尤其是捞渣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死,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

池莉小说的创作特色

池莉小说的创作特色

论池莉小说的创作特色[摘要]浓厚的写实主义特征下那近乎残酷的真实是新写实一贯坚持的创作原则,池莉作为新写实的得力作家,其原汁原味零度写作的小说创作文本,长期以来颇受读者的欢迎。

身为女性的她,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平民视角写出了无数顽强的女性生命形象。

本文从池莉双重身份----新写实主义作家与女性作家两个角度对比浅论池莉小说的主要创作特色:一、世俗化、实用主义倾向;二、女性生存智慧与独立意识在继现代作家矛盾、李劼人、张爱玲等致力于描绘市民社会的作家后,池莉自1978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其作品大多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她关注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剖析社会现实中的人性弱点,表现普通百姓生存的艰难和顽强的生命力。

这类市民题材的作品从她的成名作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一炮打响后,一直倍受市民朋友的青睐,从此,池莉便与市民社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这一点上,池莉算是一个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家,她创作的天平总是自觉不自觉的偏向于社会底层—市民阶层,我们可以看出,她不是从人类社会已经规整的、梳理的、逻辑的和理论的地面来认识这个社会,而是从这幢建筑的最底层----地表之下,那些最原始最毛糙最真实的生命发端处体会和领教这个社会,这种独特的创作立场与镜头式的写实方法无疑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颠覆性的反叛。

暂且不论反叛的结果如何,事实上,其作品不论是从题材的广度和立意的深度、还是故事情节的驾御能力甚至到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

但纵观其小说作品,她那写实的精神与独特的女性主义光辉还是值得肯定的。

一、世俗化、实用主义倾向“新写实小说主要描写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新写实小说家对现实人生的认识和把握从世界观的高度转向了对个人生存的无奈和异化情状的真实观照。

对庸常琐碎和无意义的…此在‟生活的偏爱,对普通人物和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烦恼的关注构成了新写实小说的独特视点。

”①同所有的新写实作家一样,池莉作品也偏爱于这种日常生活描述,但“池莉的新写实与方方、刘震云的新写实不一样,池莉有世俗化,实用主义倾向,方方、刘震云的批判意识是很强的,知识分子气质很浓。

中国当代文学(二)A卷

中国当代文学(二)A卷

中国当代文学(二)A卷一、填空(每小空1分,共20分)1.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一般将()发表于1978年的小说()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

2.张贤亮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人公是();张承志小说《黑骏马》的主人公是()。

3.在“民俗风情”小说流派中,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有()的《受戒》和()的《那五》。

4.中国式现代派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作品是刘索拉的();新写实小说代表性作家是写出《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的()5.先锋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有写出《现实一种》的()和写出《迷舟》的()。

6.新时期之初,()的《李顺大造屋》和()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以农村日常生活的展现表现了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

7.林白的长篇小说()与陈染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90年代以来女性写作的代表性作品。

8.改革小说的代表性作家是写出《乔厂长上任记》的男作家()以及写出《沉重的翅膀》的女作家()。

9.在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中,写出《风景》、《桃花灿烂》的是(),写出《一地鸡毛》、《单位》的是()。

10.“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北岛的诗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出自顾城的诗歌()。

二、简述(每题10分,共40分)1.相对于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有什么新的特点?2.如何理解新写实小说在“新”和“写实”这两个方面上的突出特征?3.寻根文学的“文化寻根意识”体现在哪些方面?4、新时期以来前期与后期的改革小说在创作趋向上有什么变化?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先锋小说对文学探索的“先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具体的作家作品加以说明。

2.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说明,从80年代到90年代,女性小说在女性意识的文本表达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国当代文学(二)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刘心武、《班主任》2.章永璘、白音宝力格3.汪曾祺、邓友梅4.《你别无选择》、池莉5.余华、格非6.高晓声、张弦7.《一个人的战争》、《私人生活》8、蒋子龙、张洁9.方方、刘震云10、《回答》、《一代人》二、简述(每题10分,共40分)1.对建国后发生的重大事件重新认识(2分)、更多的理性色彩(2分)、艺术上进行较为多样的探索(2分)、分别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举例说明(4分)。

祛魅与重塑——论新世纪西部长篇小说的历史书写

祛魅与重塑——论新世纪西部长篇小说的历史书写

2020年第1期No. 1. 2020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扩展版)J.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祛魅与重塑——论新世纪西部长篇小说的历史书写李小红(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30)[摘要]新世纪>以来,在全国文坛历史题材的书写热潮中,西部边地的历史也成为作家书写和关注的重点。

西部 作家将具有无名性、个人化肌理的小写的历史,放置在具有共名特质的大写的历史长河中,让纵横牌闺的西部人物、家族 历史的立体书写与绚烂多彩的西部文化、区域历史交相挥映。

在对个人史、家族史、区域史等小历史的细致、生动和丰润 的凸显中,西部历史小说拥有了一种波澜壮阔、深邃宏天的史诗性品格。

西部作家多元化、多角度的历史书写,表达了他 们重铸一个国家历史、民族历史的情感与愿景.传达出温暖的人性,体现正义与尊严的力量.让历史的光芒烛照现实,展 现了文学的救赎功能。

[关键词]西部边地;个人史;家族史;文化史;区域史;历史书写[中图分类号]1247.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20)01-0155-08历史小说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丰富多变的概念。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开创者鲁迅,在谈到历 史小说的起源时就说:“'讲史'是讲历史上底事情,及名人传记等。

就是后来历史小说之起源。

”⑴郁达 夫认为,历史小说是“以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和人物为骨子,而配以历史的背景的一类小说”⑵。

当代学者 则认为,历史小说是小说家对史实发挥自己的天赋权利创造的属于自己的第二历史。

因此,小说与史书 在反映历史上存在着分工、渗透、促进、竞争等种种关系⑶。

这些论述,无疑都强调了小说与史实“同源 异体”性的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十七年”时期的历史叙事鲜明地体现出了这种特征,对中 国革命历史和当代社会发展史的叙述中,强调对历史本质规律的把握和历史叙事史诗风格的呈现。

论新世纪以来西北作家中短篇小说中的城乡冲突描写

论新世纪以来西北作家中短篇小说中的城乡冲突描写

作者: 滕文莉
作者机构: 榆林学院中文系,陕西榆林719000
出版物刊名: 榆林学院学报
页码: 49-52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5期
主题词: 新世纪 西北作家 中短篇小说 城乡冲突
摘要:在新世纪以来西北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中对西部乡土社会现代转型中的城市文明与乡土文明的冲突,给予了特别关注与重新审视。

农民对城市怀有普遍的认同与幻想,但是城市却以其特有的冷漠与罪恶拒绝着乡下人。

于是作家们更多的将目光投向美好的乡村,以召唤离开土地流向城市的游子。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女性表述及其文学史意义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女性表述及其文学史意义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女性表述及其文学史意义
杨建华;何勋
【期刊名称】《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26)002
【摘要】新时期以来,许多女性作家以现代意识为依托观照历史女性,形成了一种不同于男性历史小说家的独特表述形态.女作家们站在男性对立面来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表达了历史女性平等意识觉醒的艰难与身体反抗的决绝;继而以生命意识为表述核心,强化了日常生活的诗化意境,更凸显了女性文本的存在主义哲思.这种女性书写的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总页数】5页(P75-79)
【作者】杨建华;何勋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湖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3
【相关文献】
1.论新时期电影中女性情欲的政治表述 [J], 李琳
2.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凌力历史小说创作——兼谈当前女性主义历史小说的写作 [J], 吴秀明;戴燕
3.女性与超越女性的双重文本——论铁凝长篇历史小说女性叙事的独特立场 [J], 李正红
4.民族身份与性别表述、——新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J], 邹华芬
5.新时期以来民族国家话语的女性表述 [J], 孙桂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三)

中国当代文学(11)新时期小说(三)

作为女性小说,《大浴女》不是那种肤浅地
抨击男权专制主义,揄扬一番女性意识觉醒 的小说。在铁凝看来,男性的世界固然是残 缺的,方竞如此,唐医生如此,陈在亦然, 而女性的世界同样充满了缺憾。它甚至有很 强的“审母意识”(姑且这样称呼,铁凝的 某些小说中,母女关系往往紧张)。对于嫉 妒,虚荣,脆弱,自私,以及隐藏很深的幽 暗的心理,也敢于正视。书中的几位女性, 无不在外在或内在的压力下,发生了畸变, 扭曲,出现了人性的失落。
作者通过《玫瑰门》的书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
特定时空下的女性生活世界。这个特定的时间背景 就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而特定 的空间背景是北京的响勺胡同。文革是几代人共同 经历的,而胡同又是北京很普遍的地理空间,因而 这种时空交错出来的背景蕴含了一种普遍性,在这 普遍性的背景下面的叙事也在特定人物的表现中具 有了普遍性:普遍的生活经验、普遍的遭遇、普遍 的应对和普遍的归宿。在这种普遍性里面,我们看 到的,是女性所受到的压迫的多重性,以及在这种 压迫下每一个女性个体不同的应对策略和这种策略 带来的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归宿。
发点,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 里,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 性自我,挖掘个人经验,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 人生活,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 义。 陈染、林白作品中的女同性恋者都是为了逃避一种 境遇而选择了同性恋这种处境的。她们要逃避的境 遇来自男性、男权社会、男性中心主义的压力或直 接的男性的压迫迫使她们逃离到同性那儿,在那儿 寻找安慰和支持。她们结合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 帮助。
苏眉
苏眉作为第一人称的“我”,是整个故事的叙述者,而整个
故事的呈现也是借由她不断成熟的的眼睛完成的。反观苏眉 自身,她是一个在惊吓中长大的女性:文革的残忍,婆婆的 残忍,人生的残忍,都过早的进入了她的生活,使她分外早 熟。父亲的缺席和母亲的“怎么着都行”的模棱两可又让她 一个人担负起成长的重担,唯有舅妈竹西和叶龙北给了她正 面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心,让她在时间和空间的特定的交错 中坚强的长大。同时也因了这两个人,让她在所有的残忍过 早的破碎了自己童年的美梦之后,仍然健康而顽强的生活了 下来,并且事业有成,迎来了新生活。如果说在竹西的身上 我们看到了一抹亮色的话,那么苏眉的生活历程的呈现则给 了我们更大的希望,尽管这希望来之不易,而且还有着这样 那样的创伤再现和迂回反复。

当代“西北女作家群”

当代“西北女作家群”
文化现象。
这些女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丰富了当 代文学的内涵,为西北地区乃至
全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研究这一群体具有重要的文学、 文化和社会价值。
研究现状与问题
尽管“西北女作家群”已经引起 了学界的关注,但研究还存在一
些不足。
现有研究多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这 一群体的创作特点和发展历程,
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别代表作品的分析上,缺乏对这一文学现象的整体把握和深入研究 。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进一步拓展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引入新的研究理论和方法,以推动对当 代“西北女作家群”的深入研究。
研究价值与意义
对当代“西北女作家群”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这一文学现象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元性和创新性,丰富了中国的文 学宝库。
04 “西北女作家群 ”的影响与贡献
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突破传统题材
西北女作家群突破了传统文学题材的限制,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 描绘现代社会中的生活、情感和信仰。
丰富文学表达
她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表达方式,还为读者展现了西北 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引领文学潮流
西北女作家群的作品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引领了当代文学 的潮流,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叙事技巧
多角度叙述
作家们常采用多角度叙述方式,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来展 现故事情节,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作品的层次 感和深度。
非线性叙事
在结构安排上,作家们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采用 非线性叙事手法,将现实与回忆、想象交织在一起,使得 故事更具艺术感染力。
象征与隐喻
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手法,通过对自然景观、 风土人情等的描绘,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 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疏离与渴求——论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母性主题小说“缺父”叙事策略

疏离与渴求——论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母性主题小说“缺父”叙事策略

第53卷第2期2020年3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53No.2Mar.2020疏离与渴求——论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母性主题小说“缺父”叙事策略黄鹤,颜敏(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新时期以来许多女性作家笔下的母性书写选择了“缺父”的叙事策略,通过“缺父”视域下母亲苦难现实处境的书写,展现出女性生命个体中蕴藏着的母性力量,使地母原型的文化品格得以全面审视。

同时"缺父”视域下的母女关系书写在现代审丑意识和女性自觉意识的双重影响下,加速了母性神话的解构。

母系家族题材小说的繁荣表达出女性作家在“缺父”视域下建构自身主体性的时代诉求。

关键词:母性;“缺父”;女性谱系;主体性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79(2020)02-0090-07Alienation and Longing-------On the Maternal Fatherless Writing of Female Writers in the New EraHUANG He,YAN Min(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22,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period,many female writers have chosen the fatherless narrative strategy in the maternal writing.It shows the maternal power in the female's individual life by writing the realistic situation of maternal mise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ck of fathers 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ma­ternal prototype could be examined closely.Meanwhile,the writing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in the fatherless horizon has sped up the deconstruction of maternal myth,af­fected by the modem ugly consciousness and the female self-awareness.The prosperity of matrilineal fiction has expressed the era demand of female writers to construct their own subjectivity in the ab­sence of fathers・Key words:maternity;fatherless^;female pedigree;subjectivity新时期以来女性作家笔下的母性主题小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缺父”的叙事策略,具体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父亲被完全放逐于文本之外,处于空白状态。

丁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当代反思

丁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当代反思

丁玲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当代反思文学武丁玲既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和独特创作个性的著名作家,也是中国左翼革命作家阵营的重要代表之一,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她也就经常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一个热点。

从1929年最早的一篇研究丁玲的文章算起,距今也有80年,丁玲研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本文把丁玲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建国前、建国后、新时期,并对丁玲研究中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趋向进行了思考。

一、建国前的丁玲研究(1929-1948)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来说,丁玲的成名几乎是一个奇迹。

她于1927年12月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梦珂》,紧接着又在该刊物上发表了其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也于1928年10月出版。

从此丁玲便名声鹊起,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现在能查寻到的最早的有关丁玲的评论文章是钱杏邨在1929年《海风周报》第1期发表的《(在黑暗中)——关于丁玲创作的考察》,但这篇文章还停留在对作家创作的简单描述上。

真正具有学术价值且值得注意的第一篇评论文章是毅真的《丁玲女士》,这篇文章主要评论了丁玲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认为这些小说“好似在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

文章的敏锐之处就在于它指出了丁玲出现的意义,那就是复活了已经沉寂的文坛和“五四”文学的灵魂。

此后,随着丁玲转向左翼文学创作,写出了《韦护》、《水》、《田家冲》等一系列小说后,她已成为当时中国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女作家,越来越多地受到评论家的关注。

钱谦吾(钱杏邨)的《丁玲》一方面比较早地注意到丁玲早期小说中思想和审美两方面所表现出的现代意识,但在另一方面又认为丁玲早期创作中表现了一种所谓世纪末的病态心理,充满了消极因素。

钱谦吾的这种评论很能代表早期某些左翼文学批评家的价值取向,机械套用前苏联的拉普理论来剪裁文学的丰富现象。

这种峻急的、简单化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从根本上否定了丁玲早期作品尤其是莎菲型女性的丰富内涵。

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80题

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80题

中国当代新时期小说研究80题1.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才宣告了“左”倾文艺时代的结束,文学新时期的开始。

2.反思文学有茹志娟和她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弦和他的《记忆》,鲁彦周和他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和他的《芙蓉镇》,陆文夫和他的《美食家》,李圆文和他的《月食》,王蒙和他的《蝴蝶》。

3.高晓声的著名“反思”小说有《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后来形成陈奂生系列)《李顺大造屋》。

4.察看改革文学初始阶段的情况我们大体上能看到这种“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的泛滥。

什么《改革者》,什么《故土》,什么《花园街5号》,什么《男人的风格》,几乎都有一个体制内诞生的英雄出来补天……5.张弦的小说《焐雪天》,它真实地描写了市场经济带来的畸形现象——中国特有的爆发户的诞生。

6.贾平凹取得《浮躁》的认识有一个过程,80年代初贾平凹曾热烈地歌颂过农村的改革。

《小月前本》里的门门,《鸡窝洼人家》里的禾禾,《正月腊月》里的王才普遍地具有活力,具有创造精神。

7.宗璞《蜗居》《泥沼中的头颅》等小说运用的怪诞变形的手法,湛容《减去十岁》采用荒诞手法。

8.王蒙先是在《春之声》《海的梦》《夜的眼》《蝴蝶》等小说里把西方意识流手法引入中国文坛,然后又在《买买提处长轶事》中让中国读者体验了“黑色幽默”所造成的特殊的审美情况。

9.冯骥才便是在叙述视角上进行探索的作家之一,他的《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让读者领略了一次旁观显示的魅力。

10.戴厚英在创作《人啊,人!》时,把旁观显示与主观抒情合二为一,也颇具特色。

11.老作家汪曾琪散淡从容的风俗叙事(《受戒》《大淖记事》就充分显示了小说的散文美。

12.新时期小说的形式探索不止于此,莫应丰《驼背的竹乡》,邓刚《迷人的海》对象征手法的运用,赵本夫《枯塘纪事》乔典运《乡醉》对反讽手法的运用也都独放异彩,可以说新时期小说的形式是多角度全方位的。

13.宗璞《我是谁》描写的是发生在文革中的一幕悲剧:女植物学家韦弥。

新世纪以来西北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新世纪以来西北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研究

宁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新世纪以来西北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80401新世纪以来西北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研究作者:滕文莉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1.张海霞九十年代西部乡土小说的叙事[学位论文]20062.王兰成都抗战时期的文学[学位论文]20093.李秀兰"文革叙事"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西部科技2005(22)4.孙学玲世纪之交乡土小说研究[学位论文]20085.刘虹乡下人进城:中西部农民向沿海都市迁移的文学想象[学位论文]20076.刘丽梅洁创作论[学位论文]20087.焦丽梅我国生态批评文本视阈的拓展与走向[期刊论文]-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12)8.张雪艳红柯小说的文化阐释[学位论文]20059.何休.HE Xiu"西部诗群"在世纪末的分化与重组——论"西部诗群"的诗歌精神系列论文之三[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10.姚新勇西部与小说"叙事革命"[期刊论文]-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4,26(1)引用本文格式:滕文莉新世纪以来西北作家中短篇小说创作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8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姓名:张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学指导教师:吴毅20080603摘要“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本研究以故事的形式将事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陕西省林业厅、地方政府、评审专家、周正龙、官僚系统、网络、傅德志、新闻媒体、国家林业局等在事件中的表现的描述,揭示了他们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逐渐呈现出了整个事件的逻辑。

本研究最终将这一逻辑用“体制性造假”来概括。

萧红研究综述(一)

萧红研究综述(一)

萧红研究综述(一)【内容提要】本文从回顾萧红研究的历史入手,总结萧红研究多年来的成果,着重从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萧红的作品(包括散文和诗歌),研究的视角,萧红创作的源流及其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等方面对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的得与失进行梳理,试图从中寻找萧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萧红;萧红研究;新时期;综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个天才型女作家。

在短短9年的创作生涯(从1933年5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中,共出版过11部集子:《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和《马伯乐》,创作总字数近百万,显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才华和创作生命力。

从上个世纪30年代跻身文坛以来,萧红一直以她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目光。

然而萧红又是不幸的,她的作品跟她的人生一样,长久在风雨飘零中饱受寂寞之苦,因为她的作品长久以来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理解。

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萧红研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是确立期(1935-1942),鲁迅和胡风对《生死场》的经典性评价,开创了萧红研究的先河。

二是回忆期(1942-文革结束前后),此时多为悼念性文章,表达了友人、朋友对萧红本人及其作品的感性印象,较有影响的是茅盾为《呼兰河传》作的序,骆宾基的《萧红小传》,许广平的《忆萧红》、《追忆萧红》,聂绀弩的《在西安》,丁玲的《风雨中忆萧红》。

茅盾对萧红后期创作滞后于大时代的评价代表了那个时期主流评论话语的声音。

三是发展期(新时期至今),新时期以来,萧红研究一度形成热潮并呈纵深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这样6个方面:1.对萧红生平、身世和情感经历的研究;2.对萧红作品研究,特别是萧红后期的一些作品在此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3.对萧红其他小说、散文及诗歌的研究;4.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如从比较学的角度关照萧红,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萧红等;5.对萧红创作源流的研究;6.对萧红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追求的研究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萧红研究的向前发展。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毕业论文题目(一)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 汉语新词语研究3. 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 汉语字母词研究5. 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 汉语修辞研究7. 汉语多音字研究8. 汉语复活词研究9. 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 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 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 汉语惯用语研究13. 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 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5. 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16. 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17. 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18. 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19. 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20. 给病句一个理由21. 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2. 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23. 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24. 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25. 同志”的尴尬26•文学语言研究27•汉语语气词研究28. 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29. 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 菜名” 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31. 命名和艺术世界一一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32. 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3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35. 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36. “ X巴”类新生店名研究37. 说秀”(英show)38•汉语象声词研究40. 汉语感叹词研究41. 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42. 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43. --------------------------- 东北方言后缀“"的研究44. 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45. 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46. 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47. 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48. 褒义词考查分析49. 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0. 贬义词考查分析51. 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52. 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 新闻语言研究53. 广告用语研究54. 法律、商贸语言研究55. 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56. 词类区分研究57. 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58. 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59. 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60. 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61. 现代汉语语法62•汉语应答句研究63. 标题语法研究64. 标题语用研究65. 标题语义研究66. 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67. 东北官话语音研究68. 东北官话词汇研究69. 东北官话语法研究70. 东北官话语用研究71. 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72. 现代汉语修辞研究73. 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74. 现代汉语补语研究75. 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76. 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77. 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78.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9. 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0. 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81. 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82. 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83•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84•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 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85.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86. 报刊语言研究87.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88.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89.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90. 法律语言研究91.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92.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3.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94.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95.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96.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97.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98.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99.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00. 谈俗话”101.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02.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03.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104.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105. 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06.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107. 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108. 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109. 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110. 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111. 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112. 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113. 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114. 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15. 实验语音学116. 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17. 语音史研究118. 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二)1. 《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 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1. 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 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 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 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 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 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 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 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 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 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 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1.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12. 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13.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如之、其、所……)1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1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1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1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20•现代汉语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21. 汉语歌曲如何用于对外汉语教学22. 把字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 《诗经》中的生物研究2. 《诗经》中的器物研究3. 《诗经》中的虚字研究(可选择某一类,如连词、介词;或选择其中一个,4. 十五国风的比较研究(可比较其中几种)5. 风、雅比较研究(可比较某一内容)6. 《诗经》的赋、比、兴研究(可研究其中一种)7. 《诗经》中的特殊句式研究8. 朱熹的《诗集传》研究9. 姚际恒《诗经通论》研究10. 方玉润《诗经原始》研究11. 崔述的《诗经》研究(以及其他有关《诗经》的专书研究)12. 《老子》的道”13. 《老子》的水”15. 《老子》某章研究16. 东北方言本字考(可考证某一字以及与它有关的字,也可讨论其他方言)17. 汉字构形分析研究18. 汉字意象与汉语结构19. 汉语常用字的词性”问题20. 古代汉语的名词中心句21. 古代汉语的词类与词性(可探讨某一词类或某种有关现象,如词类活用,连、介词分类。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叙事视角研究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叙事视角研究

新时期女性小说的叙事视角研究摘要:在中国叙事文学中,一直以男性叙事视角作为传统叙事模式。

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学形式和内容不断多元化,女性小说蓬勃发展,并且显示出鲜明的女性叙事视角的特征。

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

在这些小说里,作者把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融入小说中,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 到80年代后期成名的一些女作家几乎都采用了多种叙事技巧,多元化的叙事视角也给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女性小说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多重叙事视角叙事视角,一般来讲是指小说叙事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

同一事件在不同的叙事视角关照下,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性质。

因此视角的选择本身就隐含着叙事判断和价值倾向。

当叙事者从性别意识出发来选取叙事视角时,必然就有了隐含着性别价值观的性别叙事视角[1]。

所谓女性叙事视角,就是女性性别叙事与视角的结合。

在女性视角关照下,一方面女性成为思想和言说的主体,通过自我表达恢复了真实的女性经验,建构起女性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又对传统的男权中心的价值体系进行了削解和颠授,表现出女性姿态鲜明的反抗,使文本具有了女性主义批评的意义[2]一、第一人称叙事视角视角是“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或状态,即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3]。

”视角的承担者通常有两类,一是叙述者,二是故事中的人物。

对于叙事视角,从人称上分为第一人称叙事,以“我”为叙述视角,由“我”来叙述自己的故事。

因此,在“我”身上,实现了叙述者与主人公的统一,展现“我”的内心世界,给人一种很强的真实性和模拟性,但这种叙事视角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这种叙事视角只能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而无法透视别人的内心情感,这也将限制读者对小说信息的获得。

新时期以来,女性小说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叙事。

像池莉、方方、迟子建和西西的小说都融入了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小说中也往往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女性的独特视角来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与思考。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湖北、陕西、海南、贵州)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湖北、陕西、海南、贵州)

第一章 鲁迅研究四题知识点名称内容如何看待鲁 迅在传统批 判中的偏激★★★1.鲁迅的《狂人日记》 中 ,通过狂人之口 ,把中国历史 、文明高度概括和比喻为(“吃人的筵席 ”),而 传统中国就成了(“安排人肉筵席的厨房 ”)。

2.在如何为民族文化寻求新的出路这一点上,鲁迅有其明确的主张,那就是对于传统一要(批判),二 要(继承),三要(转化)。

鲁迅批判国民性是否丑 化了中国人★★3.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也说过, 中国的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

4.鲁迅在《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中指斥(梁实秋)是资本家的乏走狗 。

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思考有哪些值得今天重新关注★★★★5.“倚徙华洋之间 ,往来主奴之思 ”,说的是一类人——(西崽)。

6.早在上一个世纪初,鲁迅就明确科学的提倡必须顾及(致人性之全),反对在崇奉科学和物质文明的 同时 ,忽略精神的解放和重建。

7.“借众以凌寡 ,托言众治 ,压制乃尤烈于暴君 ”是( 民主)异化的结果。

8.(名词解释)文化现代性鲁迅这里衡量的“现代性 ”,不是单纯计量物质的发展程度 ,也不能简单地“ 以富有为文明 ”,最主要 的指标 ,还是要看有无高度发展的健全的人文环境 ,能否让人享有充分的精神独立与自由 。

只有“立 人 ”才能最终“立国 ”。

9.(简答)简述鲁迅眼中“西崽 ”的特点。

答 :这群“西崽 ”觉得洋人势力 ,高于群华人, 自己懂洋话 ,近洋人 ,所以也高于群华人 。

但自己又 系出黄帝 ,有古文明 ,深通华情 ,胜洋鬼子 ,所以也胜于势力高于群华人的洋人, 因此也更胜于在洋 人之下的群华人 。

鲁迅《呐喊》 、《彷徨》 的文学史地位★★★★10.鲁迅自己曾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呐喊》等作品的基调。

11.茅盾 1923 年写(《读<呐喊>》)中 ,就评论说:“在中国新文坛上 ,鲁迅君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

12.中国现代小说,主要表现为(从鲁迅这里开始)、(在鲁迅这里成熟)、(鲁迅的作品是中国现代各体 小说发展的重要源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以来(1978-2020年)西北女作家小说研究
新时期以来(1978-2020年)西北女作家小说研究
一、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西北地
区的文学创作也逐渐兴起。

尤其是西北女作家的小说成为了文学界的焦点之一。

本文旨在对1978年至2020年间西北女作家小说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探讨。

二、西北女作家的崛起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社会风气逐渐开放。

西北地区的女性开始展露文学才华,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力量。

西北女作家在小说创作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群体。

三、西北女作家的作品特点
1.关注社会问题
西北女作家的小说往往关注社会问题,如农村生活、家庭关系、社会变革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她们将人民的疾苦和心声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表达女性意识
西北女作家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独立自主、坚强勇敢、聪明伶俐的女性形象。

通过对女性意识的关注与呈现,她们探索和呼吁了女性平等权益和自由发展的重要主题。

3.独特的地域特色
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背景也成为了西北女作家小说的重要特点。

她们通过对西北地区独特景色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别具韵味的世界,让人流连忘返。

四、代表作品分析
1.阿来的《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以西北大地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山村女子艰苦奋斗、追求自由的故事。

小说中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2.莫言的《红高粱》
《红高粱》以西北边陲小村庄为背景,通过对女性命运的讲述,揭示了人类欲望的强大和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

小说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让读者深思,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共鸣。

3.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是一部描写世俗、平凡中富有人情味的小说。

通过对西北小城市生活的细腻描写,作者反映了西北人民间的真情实感,寄托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五、西北女作家的影响力
西北女作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文学观点吸引了广大读者,并产生了重要的社会影响。

她们的作品引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和女性权益的重视,同时也为西北地区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结论
新时期以来,西北女作家小说的兴起为中国文学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她们关注社会问题,表达女性意识,同时也展现了丰富的地域特色。

她们的作品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并在文学创作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未来,我们期待继续看到更多优秀的西北女作家涌现,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西北女作家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她们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鲜明的文学观点,揭示了社会问题和女性权益的重要性。

她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西北地区的地域特色,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共鸣。

通过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她们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一。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西北女作家继续涌现,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