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新教改形势下《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模式探索
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信息以科学的 方法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 的程度如何,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本文着重从学生学 习效果层面,来进行课程评价。《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 公共基础课,在学生的学业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各专业领域渗透面宽,应用性广,在学生 的职业规划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数学也是一门需要深 厚的学习根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才能学好的科目, 合理的评价模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手段。
一、笔者认为课程评价模式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在指导思想上:要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 能,重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充 分发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有利的支撑环境。 (2)在评价的主体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改 变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社会、学 校、学生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3)课程评价的方式要多样:课程评价既可以是定量的方 法也可以是定 性 的 方 法,教 育 测 试 或 测 量 只 是 其 中 的 一 种 方 法,并不代表课程评价的全部。 在此我们将探索一种“全过程课程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模 式形式多样,维度更广,适度抽查,而且每一种模式的测评在总 成绩中都要占 一 定 比 例,而 且 期 末 考 试 的 成 绩 比 例 要 适 当 下 调,如果平时不努力,光靠“期末突击”是不容易过关的。 二、我们的“全 过 程 课 程 评 价 ”模 式 将 综 合 以 下 几 种 评 价 方式 (一)课堂评价 (1)课堂评价不仅包括出勤,更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堂 参与度,是否积极回答问题,认真、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属于 定性评价。 (2)要求学生就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课堂展示或者在班 级群中视频讲解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并且尽量保证每人都有 机会展示自己,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和协作 精神给出成绩,可以以学生互评与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出 等级性成绩。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析——基于数学建模思想的研究
度, 实现 “ 以考 促 学 、 以考促 教” 。考核 方式 以“ 过 程考 核” 为 主. 终结性 考核为辅 : 考 核 内 容 以 岗位 需 要 的 “ 职 业 形 象 与 能
力考核” 为主 . “ 理论知识考核 ” 为辅 . 内容 包 括 学 生 平 时课 堂 参 与状况 、 作业 完成情况 、 实 践 及 项 目教 学 中 的表 现 等 ; 考 核 形 式 以现 场 考 核 为 主 , 突出 “ 产学 结合 ” 及“ 项 目成 果 ” , 包 括 课 堂表 现 、 笔试、 口试 、 现 场演 示 ; 考 核评 价 采用 “ 教 师 一 学 生一 社会” 相 结 合 的 多元 主 体 评 价 。 评价 的主体 扩展 了, 强 调 建 立 多 元 主 体 共 同参 与 的评 价 制 度 , 加 强 自评 、 互评 , 使 评 价
.
:
改 革 探
一
析
-__-
I L - _-
‘
同
等
数
学
教
学
基 于数 学建模 思 想 的研 究
陈 大 钊
( 邵 阳学 院 理 学 与信 息 科 学 系 , 湖南 邵 阳 4 2 2 0 0 4 )
摘 要 :随 着 教 育 改 革 的 不 断 推 进 与 市 场 对 复 合 型 人 才 要 求 的 不 断提 升 ,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 。 能够积极动手解决 实际 问题 的 高校 毕 业人 才将 是 未 来教 育 发 展 的 一 大趋 势 。本 文 以 数 学 建模 思 想在 高 等教 学数 学 改 革 中的 运 用 为 例 ,通 过 分 析 数 学 建 模 思 想 对 高 等 数 学教 学 改 革 的 重 要 性 及 实 施 途 径 , 从 高 等数 学入 手介 绍 高校 培 养 学 生 实际 动 手 能 力 的 一种 模 式 。 关 键 词 :高等 数 学教 学 数 学 建模 思 想 动手 能 力 高 等 数 学 是 我 国 高 校 教 学 中极 为 重 要 的 一 门公 共 基 础 课 。一 方 面 , 对于理工科专业的高校学子而言 , 刻 苦 钻 研 高 等 数 学 的重 要 性 不 言而 喻 。一 是 高 等 数 学 的 学 习 过 程 有 益 于 其 严 谨逻 辑 思 维 的培 养 .二 是 高 等 数 学 所 教 授 的 知 识 是 其 学 好 专 业课 的敲 门砖 ,是 其 掌 握 知 识 技 能并 将 其 灵 活 运 用 于 解 决 实 际 问题 的重 要 基 础 。 另一方面 , 对 于普 通 高 校 的文 科 类 专 业 学 生而 言 , 学 好 高 等 数 学 同 样 重 要 。 当前 , 社 会 各 界 对 人 才 的 要 求 特 别 是 复 合 型人 才 的要 求 不 断 提 升 ,选 读 文 科 类 专 业 的 学 生如 果 不 与数 学 教 育 .不 与 高 等 数 学 教 育 沾 边 ,那 么 他 的 以企 业 一 个 完 整 的商 务 活 动 为 一 个 任 务 ,按 照 任 务 展 开 的 顺
精品论文之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数学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对于一线数学教师来说,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是最为直接相关的一个问题,而且这也正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对于“情境设置”“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等新的教学方法的积极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而自然就获得了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
当然,就这一方面的实际工作而言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也可看到一些明显变化,即是由某些片面性的主张转而采取了更为科学、更加辩证的立场。
例如:由片面强调“数学的生活化”转而认识到了数学教学不应停留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不能以“生活味”取代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由片面强调“学生主动探究”转而认识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可能事事都靠自己相对独立地去进行探究,恰恰相反,学习主要是一个文化继承的过程,更必然地有一个优化的过程;由片面推崇“合作学习”转而认识到了教学活动不应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应更加关注实质的效果;由片面强调“动手实践”转而认识到了不应“为动手而动手”,并应注意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
一般地说,人们现今更已建立起了这样的共识:我们又不应以教学方法的“新旧”取代教学方法“好坏”,并因此对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采取绝对肯定的态度,对旧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则持绝对否定的立场,而应明确肯定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质,也即应当积极鼓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创造性地去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毋庸置疑,上述认识相对于曾经一度盛行的形式主义倾向是一个进步;但是,在作出这一肯定的同时,我们又应清醒地看到:上述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常识的回归”,也即是由“被煽动起的浮躁”重新回到了常识,从而,目前最为需要的就是如何能够通过认真的总结与反思、包括新的探索与研究真正实现对于“常识”的超越。
因为,不然的话,我们就将始终停留于“低层次的摸索”,而这又必将为未来再一次的“钟摆现象”留下直接的隐患。
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建议
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建议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学课程也需不断地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改革思路:一、从课程设置出发,注重实践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而对实践教学往往不够重视,这往往导致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不知道如何解决。
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教学,而不是只停留于简单的计算,更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从教学内容出发,注重深度数学知识体系衔接紧密,编辑教材时需考虑到各个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知识点的衔接。
此外,数学教学内容应注重深度。
在强调广度的同时,需要注重深度,特别是在学习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定理时,必须重点讲解。
三、从教学方法出发,注重个性今天的学生风格多样,个性越来越丰富。
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此,数学教学要更多地注重个性化教育,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每个人的兴趣投入程度、能力和性格,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建议:一、实践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设计中,真正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例如,让学生通过完成数学任务来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的数学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针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数学知识和教学技巧,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个性和学习习惯,以更好地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例如,对于喜欢看图书的学生,可以给他们提供图书馆或者数字图书的资料,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
三、注重多元文化教育数学领域内有多种文化背景,包括西方、东方、印度等文化。
在进行数学教育时,需要注重多元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本质和内涵,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数学领域内每时每刻都有新的问题出现,未来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例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了解新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等。
应用数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
应用数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应用数学,是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在经济金融、工程科技等领域都有应用。
如何对应用数学专业的论文进行选题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应用数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推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最新应用数学论文题目1、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学史知识的调查研究2、应用数学模型评价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后软硬组织的改变3、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4、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调查分析5、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关于教学中应用数学史的调查研究6、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和实践7、浅谈线性变换的对角化问题8、中美高中数学教材的数学应用水平的比较研究9、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10、地方高师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11、应用数学力学方法研究沥青路面结构特性12、高师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调查研究13、注重问题发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能力14、应用数学模型研究宁夏围栏内甘草的分布格局和土壤水分对甘草生长发育的影响15、培养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的研究16、数学史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7、高等应用数学系列教程出版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18、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9、拉曼光谱的数学解析及其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20、数学形态学及其应用21、数学形态学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22、波利亚的数学解题思想及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3、高中数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24、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25、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应用开发研究26、基于MATLAB的数学实验系统的实现及应用27、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8、数学形态学图象处理算法应用研究29、“学案导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0、波浪与建筑物作用的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31、模糊数学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32、非线性数学期望下的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应用33、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4、极限与极限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35、高中数学概念图教学的应用研究36、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37、《数学的发现》中的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38、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39、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实验研究40、高等数学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41、数学中的研究性学习42、经济问题中的概率统计模型及应用43、中学数学中的化归方法44、高斯分布的启示45、a2+b2≧2ab的变形推广及应用46、网络优化 7、泰勒公式及其应用47、浅谈中学数学中的反证法 9、数学选择题的利和弊48、浅谈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 11、论研究性学习49、浅谈发展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50、关于整系数多项式有理根的几个定理及求解方法51、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52、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5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54、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55、中学数学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的研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初中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2、初中生应用题“懂而不会”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3、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方法与实践4、数学与数学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5、数学史在高中数列教学中的应用探究6、高中生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培养7、数学思想对高中解析几何学习影响的研究8、高职院校工科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其培养研究9、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物理知识现状的调查研究10、应用数学模型评价Ⅱ类错(牙合)功能矫治后软硬组织的改变11、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研究12、新课标数学中考的发展趋势13、培养中职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对策研究14、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调查和研究15、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6、高师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调查分析17、数学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8、职业学校数学教师关于教学中应用数学史的调查研究19、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史应用开发研究20、数理经济学史研究21、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22、科学个案研究与中国科学观的发展23、审计判断研究24、数学建模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研究25、钱伟长治学理念及教育思想初探26、力学期刊群的内外关系与学科结构27、高师院校数学教师多元化、分层次培养方案设计与研究28、数学实验的历史考察与理论研究29、日本中小学数学综合学习研究30、高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实验研究31、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的数学建模研究32、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应用教学模式研究33、培养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的研究34、新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的几点体会35、将数学建模融入高中日常教学的实践研究36、基于“三环节”模式的教学设计研究37、培养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38、师范生的培养研究39、中美高中数学教材的数学应用水平的比较研究40、数学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高等数学论文题目1、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高等数学的教学2、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3、高等数学自主学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4、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5、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6、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和实践7、《高等数学》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8、数学史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的研究9、高等数学视角下的中学数学教学研究10、对话理念下的高等数学教师课堂提问11、高职机电类专业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12、高等数学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13、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高等数学》满意度研究14、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15、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高等数学》网络教学设计16、基于“翻转课堂”的文科高等数学教学设计研究17、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调查研究18、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19、高等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评价分析20、高等数学“研究性教学”的研究21、周期函数的判定22、阶的估计与应用23、一致连续的判定与应用24、N-L公式的推广与应用25、对称函数的条件极值26、多元函数极值的一阶微分判别法及多元函数最值的极限形式27、非线性时滞Josephson方程的概周期解28、一类二阶非线性系统概周期解29、一类含有概周期强迫项的二阶非线性系统的概周期解30、一类广义时滞Logistic方程的全局吸引性31、一类方程概周期解和有界解的存在性32、一类脉冲系统的周期解33、利用数列的上下极限来计算数列的极限34、Cauchy中值定理的反问题35、微分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性质36、递推数列上界的判定方法37、曲线积分中间点性质38、开区间内有不可导点的Dabox定理39、最短路径与改进型Dijkstra算法?40、映射一致连续性的判别方法?41、函数高阶微分的表达式42、映射的性质与可积性的关系43、函数列一致收敛性的判定方法44、可数集合的判定方法45、映射对聚点的影响46、谈《几何画板》在几何教学中的作用47、数学CAI课件制作和使用48、反例在数学论证中的应用49、线性方程组解的再讨论50、二元域上对合矩阵的性质51、二次整环中因子分解的讨论52、形式幂级数半环的同余与同态53、具有相同正解的线性方程组的讨论54、矩阵方程的正解、半正解55、陪同矩阵的性质及其应用56、线性递推数列线性空间及其应用57、广义正交变换与广义对称变换的性质58、初等变换与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59、Cramer法则的应用60、杨辉三角中的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
004-武汉理工大学-06-何朗-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武汉理工大学成果科类:理学申报等次: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成果名称: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何朗副教授理学院320全面负责课题各项工作吴传生教授理学院310精品课程建设、教材编写陈建业讲师理学院630精品课程建设、网络资源建设楚杨杰副教授理学院600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方玺副教授理学院620精品课程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韩华教授理学院550精品课程建设、数字化资源建设彭斯俊教授理学院410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陈晓江副教授理学院580精品课程建设、国际化能力培养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1)结合专业特色进行课程分类教学,结合个性化培养需要进行分层教学,结合数学应用创新的需要开展数学实践教学,研究并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数学立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2)搭建了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等为主体的课程平台,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采用基础、提高、实践等模块进行组合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3)课程教学资源内容丰富、系统完整、功能齐全、科学实用。
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均在“爱课程”网免费向社会开放,建有省级精品课程多门;精心打造精品教材和编写多部优质教材,如《经济数学》系列教材(第三版)是“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被全国100多所高校采用。
(4)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团队建设及运行保障制度;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各类大学生学科科技竞赛中获奖人数稳步提升,本科生利用相关数学知识发表高质量论文多篇,数学教学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认可。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成果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为适应信息时代创新人才培养和数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取得了丰硕成果。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的研究中,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一背景所处的环境。
新课改,即新课程改革,是指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因此新课改应运而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促进他们的数学素养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新课改的相关政策和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方法探究,我们希望找到适合新课改要求的数学教学方法,并对其进行有效性评估。
最终,我们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新课改对数学教学的影响,并强调教学方法在提高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此研究旨在为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1.3 研究意义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研究数学教学方法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深入探究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新课改的相关政策新课改的相关政策包括一系列文件和文件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课程标准是新课改的核心文件,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调整。
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实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分析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2,2021 Sum No.5182021年第2期总第518期摘要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过程中,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实验方法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紧密融合,不仅促进了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而且对于学生高等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大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实验方法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的力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学建模思想与数学实验方法应用策略,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国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提升。
文章主要就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实验方法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融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实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al Experiment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YU Hang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clos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al experiment with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not only promotes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Higher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in Higher Mathematic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al experiment in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and to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trategi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al experiment based on this,so as to fundamentally pro-mote the effectiv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our country.The paper mainly makes a brief explan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al experiment in the reform of Higher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mathematical experiment; Higher Mathematics;teaching reform 1数学建模思想以及数学实验方法融入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1.1基于数学建模角度数学建模就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某一个特定对象为基础,为了实现相应目标,针对特定对象内部的规律,做出适当的简化假设,以便于在灵活运用数学工具的同时,得出与之相对应的数学结构方式[1]。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
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第一篇: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初探【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对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重视高等数学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研究了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材的编写。
期望能提高高职高专学生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素质,以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等数学;专业相结合;教学模式;能力培养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类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教育层次,是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产生的一种办学模式。
近年来,高职高专教育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后继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专业与高等数学的结合更加广泛和深入,数学的思维品质在人才综合素质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统的数学教育正在向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及数学应用能力为宗旨的能力教育转变。
在这种转变下,如何创新高职高专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如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是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高专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入手,探讨高职高专《高等数学》课程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高专院校高等数学教育的现状从学生方面来看,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能听懂课,能熟练地解数学题,但不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解决专业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仅把高等数学课当做纯粹的一门基础课,考试过关、拿得学分,不明白为什么要学数学,更不知道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之间的联系。
高校数学系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数学系作为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数学人才的重要任务。
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学科建设,我校数学系于2023年3月15日举办了主题为“深化数学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经验分享、专题讲座、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数学系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2:00活动地点:数学系会议室三、活动参与人员数学系全体教师、部分研究生代表四、活动议程1. 开幕式由数学系主任主持,对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全体教师提出期望和要求。
2. 经验分享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
3. 专题讲座邀请校外知名数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数学教育发展趋势、数学课程改革、数学教学研究方法等。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教学心得。
5. 自由讨论教师围绕教研活动主题,就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自由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6. 总结发言数学系主任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对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表示感谢,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议。
五、活动内容1. 开幕式数学系主任在开幕式上强调了教研活动的重要性,指出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他希望全体教师能够珍惜这次机会,积极参与,共同提高。
2. 经验分享张教授分享了他在课程设计方面的经验,强调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李老师则分享了他在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专题讲座校外知名数学专家王教授做了题为“数学教育发展趋势与课程改革”的讲座。
王教授从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第28卷第5期2021年10月Vol.28No.5Oct.202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魏淑清1,林越2(1.北方民族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银川750021;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理学院,海南三亚572022)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数学课程及教学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化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论述了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并从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原则出发,分析了当前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大学数学;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122(2021)05-0116-06DOI:10.13307/j.issn.2096-3122.2021.05.170引言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进行,迫使国力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然而,技术产业的发展无疑与工程教育紧密相连并相互支撑着。
为适应变革之大势、加快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教育部于2017年2月18日,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面对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等热点问题,在复旦大学组织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
与会的30所高校重点围绕当前在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的迅猛发展态势下,针对“新工科”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针对新工科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高等学校如何培养出一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对“新工科”概念的一致共识:当今“新工科”的内涵特征应体现出“五个新”,即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新的学科专业结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新的分类发展体系⑴。
显然,传统定义上的工科概念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工科的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以及新的更高要求。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
2、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 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通过课程思政的改 革,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推动高等数学教育的创新发 展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通过课程思政 的改革,可以推动《高等数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促进教师个人发展:教师通过深入研究高等数学中的思政元素,不断提 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助于实现教师的个人发展。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方 法
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采用以下实践方法:
1、挖掘思政元素: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挖掘高等数学中的思政元素,如数 学史、数学家故事等,以便在授课过程中进行融入。
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或讲座活动等途径来加强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 量以及增加教师们自身素养提高教师们教学能力等方使同学们受益匪浅以及提高 同学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加同学们学习乐趣以及增强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和主 动性让同学们更
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也要加强教师们的培训和 交流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和 进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同时也可以增强教师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让教师们更加 热爱教育事业和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除了传统的讲 授式教学外,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式教学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等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之一。教师需要 具备较高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 做人处事。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还可 以邀请一些知名
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几点探讨
方式单一、 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 , 对高职学生的后继课程的学
习和以后 的工作 , 没有起 到 高等数 学作 为一种 方法论 而应 起
到 的作用 。
2 高 职教 育数 学课 程 改革 的 目标 与方 向
源 不足 , 教师综合素质 和实 践经 验缺乏 , 实习实训设 施条 件的 不 足和办学 目标 不清晰等。
要求改革 高职数 学类 教学 模式 , 先要 了解 我们 的 高职 首 教育要 培养 什么样的人才。我 国的高 职教育正从 传统学 科教
育模式转 为就业 教 育模式 ; 偏 重文 化技术 和理 论 知识转 为 从
的毕业生。从总体来 看 , 这些 学生非 常珍 惜上大 学 深造 的 机 会, 成材意识强 , 动手 能力 较强 , 社会 活动 能力 和参 与意 识都
并不 了解社会对 高职人才的需求 , 仍然按 部就班 的讲 解 , 教学
较强但往 往数学基 础 薄弱 0所 以经常 表现 得 自信心 不 足 , 对 其他学科 也学 不好 , 对前途 的认识 比较 迷茫 , 而且 由于来 自不 同的社会 环境 、 校 环境 和家庭 环境 , 学 个体 心理 差异 非常 大 。 高 职数学 教师 , 作为学 生基 础课 的老 师 , 时量 相对 较多 , 课 使 学生很 容易产生依 赖感 和归 属感 , 有条 件能成 为一 名合 格 的
3 高职 数 学课 程改 革的方 法
’
l 高 职教 育数 学教 学 中存 在 的几个 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 , 目前高职 院校数 学教学存 在的问题 有 : ) ( 1 学生对学 习数学 的动力不 足 , 学数学不感兴 趣 ; ) 对 ( 我国传统 2 的高等数学教学重视演绎及推 理 , 视定理 的严格 论证 , 重 这对 培养学生的理性 思维 、 析 问题 固然是有好 处 。但 这种 教学 分 存 在的 问题也不少 , 高等 数学 知识 的学 习产生 了不 良的效 对 果 。影 响了学 生对知识的学 习和掌握 ; ) ( 教学 内容 编写 陈旧 , 3 过 分注重理论 , 视 了与实 际 的联系 , 轻 而且往 往 千篇 一律 , 对 各个学科 , 各个专业的学生特 点 , 对学 生需要掌握 的知识 程度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实践策略,旨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引言高中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因此,开展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1. 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即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学生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这主要是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效果不理想尽管教师付出了大量努力,但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不理想。
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未能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高中数学教学实践策略1. 创新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活动,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运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2)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开展数学竞赛: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3. 提高教学效果(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浅谈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
改善学生的学 习方式就是要把这种单一 一、 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 的学习方式转变 , 使学生南厌学变为乐学, 南苦学变为巧学 , 达到会学 、
会用的目 的,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大胆质疑的
探究精神。同时明确教师在 ̄ X : ' f - L 学习方式中的作用与地位 , 构建科学的 数学学习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数学 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 推进数学课堂教 学改革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主动发展 ,全面提高教 育教学质量。
新课 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 重视学 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
内化知识 、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其学 习效率和效果 ,} } i 苦
学变为巧学 ,为 “ 自主 、合作 、探究 ”型学 习方式 的开展提供能力
基础 。 。
生的能动作用 ,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 学过程 中的最优结合 。它要求
教学方式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学 习方式 的改 善是 以教师行为 的变化为前提的 ,从 根本上
一
题 的 过程 ,倡 导 探 究 学 习 。 三 、发 展 学 生 的 学 习素 养 ,转 变 学 生 的 学 习方 式
学习方式转变 不是一蹴而就 的,长期以来接受灌输 的学 生即使 采用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学 习方式也难 以达到理想效果 ,其 至适得 其 反。这 是因为学生缺乏 与新型学 习方式相应的学习素养,包括 学
的主人。
t 学生通过感知… … 一 概括一 … 应用 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 , 掌握规律 。新课程倡导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注重揭示知识的发生 过 程, 暴露 知识 的思维过程 , 从而使 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思维得到训练 ,
能力得到发展。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摘要】高校课程考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过于侧重成绩等。
为此,本文对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和构建适合本校的考核改革方案的建议。
本文对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指出了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性。
展望了未来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发展方向,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有望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探索、问题、现状、路径、方案、评估、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综合能力培养、考试成绩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等。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改革的新途径,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生参与式评价等。
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不同,如何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现行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和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将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当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寻找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研究和探索,旨在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四新”背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内容和比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 变化,传统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的作用降低,应该研究 如何进行调整。 三是教学模式。 当前,对非数学专业学 生的大学数学教育仍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模式, 忽视数 学的思想方法与人文价值。 在新形势下,数学的教学模 式应由过去只传授知识的情况, 向培养学生具备提出 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转变。 四是数字化教育技术对数 学教学与学习形态的深刻影响。 应探索如何发挥数字 化教育技术的优势,推动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的转变, 扬长避短地发挥数字化教育技术的作用。 五是课程体 系建设。 要讨论怎样使数学课程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 对数学教育的不同需求与数学教育的多维目标, 建设 高质量的数学课程体系, 发挥数学类优质课程与教材 在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018 年 10 月,教育部决定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 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四新”建设是从国家 层面上对教育提出的需求,是教育强国、提升原始创新 能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划。 当前,国际与国内形势发 生了巨大变化,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不同体制、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诸多问题。 中华民族为完 成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是在科技,还是社会文明发展 上都要做好谋局开篇。“四新”建设力图通过学科重组、 交叉融合、创意创新,在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上取得切 实成效,满足社会需要,回答时代关切。 数学作为基础 学科,对理、工、农、医、文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具 有支撑作用。 对非数学专业学生开展的“大学数学”课 程是大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包括高等学校 基础通识教育中的基础课程, 也包括一部分针对具体 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 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产业革 命爆发期的到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出现对大学数学教学带来了巨大的 冲击与挑战。 在“四新”建设的背景下如何认识这种挑 战, 并通过实施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去应对挑战是大 学数学教学正在面临的艰巨任务。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因此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出发,探讨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从而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1.1 引入素质教育理念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这就要求数学教学不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应试,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程的要求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乐于学习。
1.3 强调实际应用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和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2.1 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要以问题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入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2.2 引入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究,自主地学习和构建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感知和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2.3 引入多媒体与信息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年第19卷第10期新工科背景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李敏【内容摘要】当人们步入知识和信息急剧更新和增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于新工科类专业的研究生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
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以及创新实践能力,适应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研究生《工程数学》课程的教学及实践中要充分体现探索式学习的教育思想,以基础知识和案例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数学;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编号:JGZZ19_026)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李敏,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一、《工程数学》课程改革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1]中指明了“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各国积极开展了关于新工科教育改革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如美国科学院于2001年、2004年和2005年相继发布了“2020工程师”研究计划、《2020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和《培养2020工程师: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等研究报告[2 3]。
我国也在努力探索新工科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法,例如建设微电子学院、试办国家示范软件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行CDIO工程教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等[4]。
为进一步深化相关教育改革,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了关于“新工科”的研究建设。
该建设是一项关乎未来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
因此,高校须切实了解并落实“新工科”的建设理念,号召社会各产业都积极投身到“新工科”的建设中去,使得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5]。
上海理工大学在《工程数学》课程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多元化教学和媒体化教学,尝试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办法[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引言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校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
因此,对高校数学课程进行改革以及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成为了当前许多教师和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探讨高校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
1. 高校数学课程改革
1.1 传统数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内容枯燥、缺乏应用性
•独立知识点难以联系起来,缺乏系统性
•缺乏动手实践环节和创造性思维培养
1.2 改革方向与目标
•提高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发展兴趣
•构建知识网络,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1.3 改革手段与方法
•引入实际问题,建立案例教学模式
•培养数学思维,注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路
•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性教具
2. 高校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2.1 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
•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2 创新的教学方法探索
•探索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法
•倡导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
2.3 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需求
•成为引导者和共同探究者,激发学生主动性
•熟练运用新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结论
高校数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研究是迫切需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领域。
在改革中应该注重提高数学课程吸引力和实用性,通过案例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推崇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并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成为引导者和共同探究者,为学生创造有益于思维发展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