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Biblioteka Baidu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发表时间:2011-07-04T09:40:18.32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1年第5期供稿 作者: 王淑梅
[导读]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会影响患者的抢救于治疗。
王淑梅 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吉林 伊通 130700)
[中图分类号]R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1)5-0066-02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会影响患者的抢救于治疗。为了提高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并减轻患者 的痛苦,有利于护理治疗的顺利进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提高静脉穿刺的难点及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肥胖病人 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静脉位置较深,紧靠视觉很难把握静脉的走向,更难把握好进针角度和深浅度。针对肥胖病人的特点,穿刺时可 先扎止血带,靠触觉摸清血管走向,松开止血带常规消毒,左手食指定位静脉位置,右手持针以30-40度刺入。 1.2 水肿病人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人体的组织间隙使组织肿胀。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病人,常常会给输液穿刺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也给病 人增加痛苦。对于水肿病人,可按肢体浅静脉走行位置,先用手按压局部,推开皮下组织间液后使血管显露,尽快消毒后进行常规穿刺即 可。 1.3 小儿 小儿头皮静脉多较细,对腹泻、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宜选择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粗大静脉。当充盈不明显时,可用食指顺血流方向 按压下端。用拇指在上端一松一紧地挤压,使两指之间的一段血管充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多采用直接进针法,进针角度为10-15度。在 穿刺颞浅静脉、正中静脉等粗大静脉,穿刺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在穿刺细小静脉时,进针角度比一般粗浅静脉易低,刺穿皮肤后宜缓慢进 针,见回血后不宜再进针,因小儿血管压力低,穿刺者眼见回血时,针头已进入静脉少许。另外患儿多哭吵、挣扎、出汗多,固定后易松 位、移位。所以固定时要细致周到,保持针梗血管呈水平位置,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儿因啼哭,头部转动导致头皮轻微扭转所引起 的针尖移位。 1.4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脆,弹性差,血流缓慢,加之身体素质,身体变化较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如何减轻老年人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 率,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老年患者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及韧性减低,且血管易滑动,不宜固定,因此,为提高静脉穿 刺的成功率,合理选择静脉很重要。应选择: 1.4.1 穿刺方便易于固定的静脉,尽量避开关节,患者感觉痛苦小些。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尽量不选择有瓣的静脉及弯曲静脉,但如 果输液较多,输血或其他胶体液者,宜选择大静脉。 1.4.2 糖尿病人,应选择手、足部位血管粗而直的位置进针。因为这类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可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 失败,而粗直的血管血流压力相对大些,可避免凝血现象过早发生,穿刺时动作要敏捷,提高穿刺成功率。 1.4.3 瘫痪病人,以选择患侧肢体血管为好,这是因为肢体固定容易穿刺,且不影响肢体活动,同时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减少 血栓的形成。 2 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主张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如有回血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 头超过扎穿部位,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 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 还有一种补救措施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此法简单 实用同,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3 “S”型固定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因哭闹形成汗液或抓挠,较难固定。建议头皮静脉穿刺可采用“S”型固定,即穿刺见回血后用4条胶布 (0.8×7cm)固定。第一条胶布横贴固定针柄部,第二条胶布横过针柄部下方向上交叉后固定,第三条胶布一端横贴无菌小棉球于皮肤针 眼处,一端同时横贴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左或右侧,第四条胶布一端横贴于第三条胶布重叠固定头皮针塑料管,另 一端横贴在头皮针向下弯曲的塑料管与皮肤上,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成“S”型状。其特点: 3.1 形成两个弯曲,缓冲力相对较大 3.2 弯曲的曲度小,针头的横向力小 3.3 针头以外增加了两个固定点,固定点多针头的稳定性好。 4 操作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要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多和家属患者沟通,不要受家属不良情绪的影响,患者和家属期望值过高,总希望一针见 血,一旦首次穿刺失败便就产生埋怨情绪,发牢骚,指责护士,造成护士紧张,这时护士应向患者或家属致歉并做必要的解释:树立操作 成功的信心,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的机率。年轻护士经验不足要多练习并向老护士请教经验,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弥补技术的不足,争取到患 者对自己的支持。一次穿刺不成功要向患者道歉,并做好按压保护血管工作,防止皮肤淤血青紫,请求技术过硬的人员,争取再次穿刺一 次性成功,减少患者的痛苦。 5.环境因素 静脉穿刺操作环境明亮,安静,尽量采取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最好取侧光,操作者位置不挡住光线为好。 参考文献 [1] 谭宗凤,张泽芳,余兆兰,对水肿病人采用静脉改良穿刺法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3;(9):1095 [2] 许梦虹,崔纳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点及对策,中国医学论坛,2007;5(10):70
发表时间:2011-07-04T09:40:18.32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1年第5期供稿 作者: 王淑梅
[导读]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会影响患者的抢救于治疗。
王淑梅 伊通满族自治县民族医院(吉林 伊通 130700)
[中图分类号]R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 5734(2011)5-0066-02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穿刺成功,将会影响患者的抢救于治疗。为了提高患者穿刺的成功率,并减轻患者 的痛苦,有利于护理治疗的顺利进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提高静脉穿刺的难点及对策。 1 对象与方法 1.1 肥胖病人 肥胖病人皮下脂肪厚,静脉位置较深,紧靠视觉很难把握静脉的走向,更难把握好进针角度和深浅度。针对肥胖病人的特点,穿刺时可 先扎止血带,靠触觉摸清血管走向,松开止血带常规消毒,左手食指定位静脉位置,右手持针以30-40度刺入。 1.2 水肿病人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积聚在人体的组织间隙使组织肿胀。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病人,常常会给输液穿刺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也给病 人增加痛苦。对于水肿病人,可按肢体浅静脉走行位置,先用手按压局部,推开皮下组织间液后使血管显露,尽快消毒后进行常规穿刺即 可。 1.3 小儿 小儿头皮静脉多较细,对腹泻、脱水、循环衰竭的患儿宜选择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粗大静脉。当充盈不明显时,可用食指顺血流方向 按压下端。用拇指在上端一松一紧地挤压,使两指之间的一段血管充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时多采用直接进针法,进针角度为10-15度。在 穿刺颞浅静脉、正中静脉等粗大静脉,穿刺回血后再进针少许;在穿刺细小静脉时,进针角度比一般粗浅静脉易低,刺穿皮肤后宜缓慢进 针,见回血后不宜再进针,因小儿血管压力低,穿刺者眼见回血时,针头已进入静脉少许。另外患儿多哭吵、挣扎、出汗多,固定后易松 位、移位。所以固定时要细致周到,保持针梗血管呈水平位置,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患儿因啼哭,头部转动导致头皮轻微扭转所引起 的针尖移位。 1.4 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脆,弹性差,血流缓慢,加之身体素质,身体变化较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如何减轻老年人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 率,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老年患者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及韧性减低,且血管易滑动,不宜固定,因此,为提高静脉穿 刺的成功率,合理选择静脉很重要。应选择: 1.4.1 穿刺方便易于固定的静脉,尽量避开关节,患者感觉痛苦小些。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尽量不选择有瓣的静脉及弯曲静脉,但如 果输液较多,输血或其他胶体液者,宜选择大静脉。 1.4.2 糖尿病人,应选择手、足部位血管粗而直的位置进针。因为这类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可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 失败,而粗直的血管血流压力相对大些,可避免凝血现象过早发生,穿刺时动作要敏捷,提高穿刺成功率。 1.4.3 瘫痪病人,以选择患侧肢体血管为好,这是因为肢体固定容易穿刺,且不影响肢体活动,同时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减少 血栓的形成。 2 穿破后的补救方法 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主张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如有回血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 头超过扎穿部位,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 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 还有一种补救措施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此法简单 实用同,但需要强调的是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 3 “S”型固定法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因哭闹形成汗液或抓挠,较难固定。建议头皮静脉穿刺可采用“S”型固定,即穿刺见回血后用4条胶布 (0.8×7cm)固定。第一条胶布横贴固定针柄部,第二条胶布横过针柄部下方向上交叉后固定,第三条胶布一端横贴无菌小棉球于皮肤针 眼处,一端同时横贴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左或右侧,第四条胶布一端横贴于第三条胶布重叠固定头皮针塑料管,另 一端横贴在头皮针向下弯曲的塑料管与皮肤上,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成“S”型状。其特点: 3.1 形成两个弯曲,缓冲力相对较大 3.2 弯曲的曲度小,针头的横向力小 3.3 针头以外增加了两个固定点,固定点多针头的稳定性好。 4 操作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要保持正常稳定的情绪,多和家属患者沟通,不要受家属不良情绪的影响,患者和家属期望值过高,总希望一针见 血,一旦首次穿刺失败便就产生埋怨情绪,发牢骚,指责护士,造成护士紧张,这时护士应向患者或家属致歉并做必要的解释:树立操作 成功的信心,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的机率。年轻护士经验不足要多练习并向老护士请教经验,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弥补技术的不足,争取到患 者对自己的支持。一次穿刺不成功要向患者道歉,并做好按压保护血管工作,防止皮肤淤血青紫,请求技术过硬的人员,争取再次穿刺一 次性成功,减少患者的痛苦。 5.环境因素 静脉穿刺操作环境明亮,安静,尽量采取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最好取侧光,操作者位置不挡住光线为好。 参考文献 [1] 谭宗凤,张泽芳,余兆兰,对水肿病人采用静脉改良穿刺法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2003;(9):1095 [2] 许梦虹,崔纳秀,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难点及对策,中国医学论坛,2007;5(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