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考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书法美学理论的角度分析“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和“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

书法,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通过书写汉字来抒情达意的一门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若提及最为著名的行书法帖,恐怕没有人能绕开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稿》,将其二者放在一起来加以欣赏比较,别具意味与启迪。

王羲之《兰亭序》赏析

《兰亭序》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它在当时达到人所不及的技巧境界(当然还有风格境界),它对笔与纸的驾驭能力:那种运用自如、出神入化的技巧,在东晋以前是为人仰慕已久,而在当时也是同辈书家们所叹为观止的,它标志着书法从荜路蓝缕阶段走向艺术的成熟。

从书法角度鉴赏《兰亭序》,在艺术上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用笔以内为主,大都露锋起笔,变化多端,转折灵动,利落洗练,纯出自然。因此,王羲之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的书风,遒美劲健,流美中正,写得劲媚、清丽、活脱多变(此帖中,笔画极简单的“之”字有20个,王羲之写的字字有别,决无雷同),在中国书法史上功莫大焉。

其二,点画妍媚遒劲。《兰亭序》点画品类繁杂,线条优美,行笔富于变化。笔画隽美而有力度,藏露并用,劲媚兼举;其形态有俯仰、疾涩、向背、起伏、撑柱、擒纵等等,可谓变化多端,相映成趣。

其三,结体隽雅多变。《兰亭序》通过结体的虚实变化、疏密开台、似欹反正、刚柔互济来表现内涵丰富、凤格雅逸的行书艺术。其结体很少雷同,如行文中“之”字多次出现,却各有面目,13个单人旁极富变化,或露锋,或藏锋,或映带,或分笔,各具形态。

其四,章法布局和谐自然。《兰亭序》在章法上独具匠心,巧妙安排,大小得体,长短适宜,阔窄有度,揖让顾盼,疏密得当,参差变化,错落有致,各具神态。纵行与纵行之间距离不一,字距之间恰到好处,气韵贯通,流畅自然,从横列来看,又能左顾右盼,避犯就和,不偏不激,笔断意连追,自然和谐。《兰亭序》技法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

其五,墨色多变。《兰亭序》通篇书写用墨或浓或淡,或几个字稍淡,或几个字突然加重,用浓墨重写,或一个字左浓右淡,或下浓上淡,把墨色浓淡、干枯湿润、轻重徐疾、气势神韵、飞白枯笔都表现了出来,使墨韵生动而富有变化。

正是《兰亭序》这种天然意趣的自然美,使人感到美不胜收。千百年来,《兰亭序》给人的美感和其艺术特征,深深地打动着、影响着历

代书家们,为后辈学习、品尝、研究的首选范本,对中国书法的发扬光大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颜真卿《祭侄稿》赏析

《祭侄稿》本不为书法创作,重点在于作文。但从书法艺术角度看,此稿多用枯笔,多处涂改,抑扬郁屈,墨色苍茫。

1.从用笔看,引篆籀毛笔法入行书,丰富了行书的用笔体系。凝重圆劲,寓篆籀遗意于其中,顿挫激昂,牵丝挺劲,布势精彩,气概雄阔。笔法圆转,力透纸背。其线的质性遒劲而舒和,与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合无间,既有金石之效果,又有篆籀之韵味。

2.从结体看,《祭侄稿》字字疏朗,显得气势雄奇,神采飞动。在体势上,大部分字左冲右突,忽正忽斜,变幻莫测,但点画集结的地方不拥挤,开阔疏朗的地方又不空泛。如“天不悔祸”四字,“天”字呈右上势,“不”字紧随其势,“悔”字上开下合,险绝至极,“祸”字右侧部件势耸,与上字紧密相连,四个字穿插呼应,敧侧相生,气势流动,显得动感十足。

3.从章法上看,开张自然,融入了书家最真实自然的情感。行气随感情起伏不断调整,笔下没有顾及到工拙,随处有圆点涂改,有时几行粘连在一起,有时因为行文的原因戛然而止,可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耿直的颜真卿感情的起伏变化。具体讲,开头几行,字的大小变化不大,节奏缓慢,字势沉着。这是痛定思痛、悲愤郁结的沉吟。从第八行开始,随着感情的激发,字的轻重大小错综而出,字行也开始倾斜,并有大面积涂改,颜真卿愤怒之情开始涌动,到第十四行的“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时,对奸臣的义愤,对乱贼的仇恨,对亲人的哀伤,百感交集,一齐迸发于胸间,情感与法度的斗争尤为激烈,其字形、行距忽大忽小、线条时疾时涩。为字笔笔挫衄,字字郁结,好似为血污所凝固,一字一顿,如泣如诉。后文转到对侄儿的抚念与哀悼,由行入草,并有多处改写,颜真卿仿佛进入情感的旋涡之中,笔势连绵,有如老泪滂沱,不能自已。尤其是祭文最后

的“呜呼哀哉,尚飨”,颜真卿的悲愤痛心之情达到了极点,情感终于挣脱了法度的束缚,笔下几乎“书不成字”了,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境界。

4.从墨色看,祭侄稿尤其突出。涩浑与健雄之墨的熔铸,粗犷与筋性之墨的映衬,飞白与浓墨之混而苍茫,十分生动。全文笔中墨次数一目了然,一共7次。第一行首字、第三行末尾两字、第八行圈点

的“方”字,第十行“尔”字,第十二行的“尔”字,第十五行的“父”字,第二十行的“催”字,均为墨处,其后倾泻万里。

祭侄稿个性之鲜明,形式之独异,都开历史之先河,是书法创作述

志、述心、表情的典型,体现出大胆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无以伦比的艺术家的魄力和胸怀。祭侄稿辉耀千古的价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运笔墨,激情之下,不计工拙,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进行创作的典范。

2.谈谈你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理解

书法美学,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审美研究,包含了东方的美学观和艺术观,是探讨对书法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书法的审美标准应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书法的点画线条的力量感、节奏感、立体感;二是书写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是书法的神采意味。书法欣赏的方法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一要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二要从静到动,展开联想;三要从抽象到具体,正确领会作品意境;四要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现在我来谈谈自己对书法美学的理解:

一.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

书法讲究和谐,字与字之间的穿插和搭配很重要。运笔中的提按、顿挫等过渡性技巧,是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适当的提按,可以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有了静态的和谐美后还要有动态美来衬托。

2、动态美。对于线条,古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和姿态美,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

二.无声之音,凸显节奏美

书法的节奏美,其一体现在韵律。它与字之大小参差的分布以及用笔的提、按、顿、收直接相关,其间也有“起承转合”,同时,书法的节奏还表现在运笔速度的时快时慢。书法正是以其起伏跌宕的笔姿,浓淡相间的色泽,超凡脱俗的神韵立于艺术之林,正所谓“余音绕耳三日不绝”,书法节奏中的另一美便是线条美。

中国书法艺术,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生动的艺术,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富于节奏变化,最能表达人类难以言状的心灵搏动和生命的韵律。三.结构组合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