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篆刻基础知识详解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篆刻文化知识

中国篆刻文化知识

中国篆刻文化知识中国篆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中国古代文明。

它是一种以刻划篆字和印制篆刻作品的艺术形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篆刻文化的基本知识:篆刻的历史篆刻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书法艺术之一,起源于商朝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篆刻经历了许多时代和风格的变迁,包括秦汉时期的大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篆、隶书的发展等。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篆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包括刻刀、砚台和印章。

刻刀是篆刻家刻划篆字的主要工具,有多种不同形状和尖锐度的刻刀可供选择。

砚台是篆刻家用来磨墨的工具,通常由石头制成。

印章则是篆刻的成果,用以印制篆刻作品。

篆刻的艺术价值和意义篆刻被视为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字的美感,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篆刻作品以其精妙的刻划技巧、富有节奏感的字体、独特的印章造型和深远的主题内涵而备受赞赏。

篆刻的传承和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篆刻在历史和现代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从古代帝王贵族到现代篆刻家,篆刻工艺和技术一代一代传承,不断演化和创新。

同时,篆刻也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如文化艺术教育、文物保护和印章制作等。

篆刻的欣赏和收藏篆刻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深受人们喜爱和收藏。

人们可以通过欣赏篆刻作品,感受其中的美感和历史意义。

同时,篆刻作品也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的重要一角,许多收藏家对于优秀的篆刻作品趋之若鹜。

总结:中国篆刻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篆刻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远的文化内涵而备受赞赏。

通过欣赏和收藏篆刻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篆刻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能有所不准确,所述位置的真实性请自行确认。

篆书基础知识入门基础(附-篆书样式典范《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篆书基础知识入门基础(附-篆书样式典范《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篆书基础入门小篆的特点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3:2左右。

二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

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以圆为主,圆起圆收,方中寓圆,圆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三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与对称是篆书的独特魅力。

对称不仅存在于左右对称,上下对称,而且还存在于字的局部对称,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四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

当然也有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部的笔画则可以耸起。

小篆的笔法分析(一)小篆的基本笔法: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是学好篆书最关键的基本功。

小篆的基本笔法应当用“中锋用笔”来概括。

就是说笔的主锋必须在画的中央,不使之外露。

其特点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因为中锋用笔写出的笔画凝练劲挺,圆健美观,一直被视为书法的主要用笔方法。

下面将小篆中常用的几种笔画分别予以阐述。

1.横(1)逆入藏锋至首端(2)转成圆锋向右行(3)行至末端转锋(4)向左回锋2.竖(1)笔尖向上逆入,徐徐上引至顶点(2)使笔尖垂直,然后转锋向下行笔(3)行至底点勿顿(4)轻提锋颖,顺势提收3.横弯(1)逆锋落笔向左(2)转锋向右行笔(3)顺锋向下行笔(4)行笔渐慢,顺势上提收笔4.直弯(1)逆锋落笔向上(2)转锋向下行笔(3)顺势向右转笔再向下渐慢行笔(4)行至末端顺势收笔5.上弧小篆的弧笔笔法和前面的横竖一样都是欲右先左,欲上先下的,关键是要保持圆劲的势态,保持笔毫着纸的深浅一致以及适当的速度,注意对称,两弧在中间地段衔接,衔接处要写的自然不留痕迹。

6.下弧下弧要先写左半弧,后写右半弧,写右弧时要注意和左弧的对应,线条要一气呵成,不要迟疑缓慢,否则线条会柔弱而缺乏力感。

7.左右外弧写左右外弧时,主要是两边弧的起讫处要一致,不要偏倚,要对称自然,紧凑处而不松散,充分体现篆书的婉转流畅之美。

8.方弧写方弧时,无论长方或正方的弧形,都要圆转行笔,化角为弧,四角要对应,接笔处不留痕迹,方圆要和谐。

篆刻入门常识篇:白文印、朱文印

篆刻入门常识篇:白文印、朱文印

篆刻入门常识篇:白文印、朱文印话说,本文是系列文章里的一篇,为了使整个系列文章更系统、完整,可能会发一些非常小白的内容,大家、行家可以忽略。

初学入门的篆刻爱好者,这些内容可以认真看一下,还有点用。

一、白文印白文印,通常情况下也叫阴文印,也就是印文在印章表面上是呈凹陷状的印章。

蘸印泥钤盖在白纸上,印文线条呈红底白字,因此叫“白文”。

例如这方“周诱”印:通常情况下,根据白文的粗细程度不同,白文印还分两类,一类是像上面这方印一样,白文线条较细,间隙较大,印章总体来说,看起来还是红色的较多的,称为“细白文”印。

而相应的,白文线条较粗,间隙较小,印章总体看起来白色较多,而红色较少的,称为“满白文”印。

如下图赵之谦的“餐经养年”印:汉印里面白文印较多,因此,在初学篆刻中,很多入门的印章都是白文印,而且白文印相对后面的朱文印,一则没有边框处理的要求,相对章法较简单,另外对印章石料要求也较低,适合入门,初学者可以多刻一些白文印,再动手刻朱文印。

二、朱文印朱文印,通常情况下还叫阳文印,与阴文印相对,即在印章表面上印文呈凸起状的印章。

蘸红色印泥钤盖在白纸上,印文线条是红色的,所以称为“朱文”。

朱文印分出来的种类比较多,大致有下面几种:圆朱文印,比如下面陈巨来的这个“双江阁”印:朱文线条圆润细滑,看上去极尽金石精美韵味。

粗朱文印,比如吴昌硕的刻的这方“甲申十月园丁再生”印,线条粗壮些。

这类印章,沧桑感从印面自然流露,读之让人心生感叹。

阔边细朱文印,比如民国蒋介石行文常用的印章,这方“总统之印”:宽边细朱文印多较正式,政府的印章,皇帝的收藏印等,篆刻史上,米芾曾经因为这种印章的边界太宽影响收藏品的内容反对过收藏印用这种类型的印章,但不管如何,看上去,蛮正式,好看。

无边朱文印,朱文印一般有边框,但也有一部分没有边框的作品,比如文彭的这方“琴罢倚松玩鹤”印:有人说,这方印可能原来有细边框,现在只是因为破损严重才没有边框,回头要去看看真印,落个实处,另外,没有边框,不是挺美吗。

篆刻基本知识

篆刻基本知识

篆刻基本知识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

它是通过刻划篆刻刀在石、玉、金属等材料上刻写文字或图案,以表达思想、美化艺术作品的一种手工艺术形式。

篆刻起源于古代文字的刻写,最早是为了铭记历史事件和纪念重要人物而产生的。

它以印章为主要形式,用于官方文件的签名、封印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篆刻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与书法相互影响、互为补充。

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篆刻刀、印章、篆刻石等。

篆刻刀是篆刻的主要工具,它有多种形状和用途,如直刀、弯刀、尖刀等。

印章是篆刻的成果物,它有方章、圆章、长方章等不同形状。

篆刻石是篆刻的材料,常见的有石料和玉石。

不同的石料有不同的质地和纹理,对篆刻刀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要求。

篆刻的技法主要包括刀法、印法和研墨。

刀法是指使用篆刻刀进行刻划的技巧,包括用力、角度、速度等方面的掌握。

印法是指将刻好的篆刻图案转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上的技法,需要掌握印章的正确使用方法。

研墨是指将墨块研磨成墨汁的过程,需要掌握研磨的力度和时间,以及墨汁的浓度和稠度。

篆刻的内容主要有文字和图案两种形式。

文字篆刻是以古代篆书为基础,通过刻写汉字表达思想和情感。

图案篆刻以动植物、人物、山水等图案为主题,通过刻划形象和纹理表达艺术意境。

文字和图案的结合是篆刻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们相互补充、相互烘托,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篆刻艺术的欣赏主要体现在形式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

形式美是指篆刻作品在形状、线条、布局等方面的美感,它要求造型准确、线条流畅、布局协调。

意境美是指篆刻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它要求作品内涵深刻、意境独特、情感真挚。

形式美和意境美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篆刻作品的艺术魅力。

篆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篆刻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去欣赏、学习和收藏。

通过学习篆刻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篆刻艺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篆刻的基本常识

篆刻的基本常识

篆刻的基本常识印章的内容很广,特征也因不同的印材而异,刻法也有种种术语,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收藏和鉴赏都有很大用处。

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些常识。

1.阴(白)文印、阳(朱)文印、阴阳间文印。

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

但古代的称法和现在正相反,因为古人是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的,在封泥上呈现的阴文,在印章上却是阳文;在封泥上是阳文的,在印章上却是阴文。

因此,为了避免误会,就把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

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

一般说来,古印中多为白大印,字体幽雅有古意,笔势壮健,转折处宜一气呵成。

白文印字体一般肥而不失之于臃肿,瘦而不失之于枯槁,得心应手,妙在自然,最忌矫揉造作。

朱文印始于六朝,盛行于唐宋,字体清雅,笔锋尽露,但笔迹不能粗、粗则显俗气。

2.铸印、凿印。

金属印章,不论官私,一般是先雕泥范,然后用翻砂法或拔蜡法冶铸而成,这就称为“铸印”。

古代印章大多是连印文一起铸成的。

非金属印如玉石等,不能冶铸,只能用刀凿刻。

也有金属印章先铸成形,然后凿刻印文的,一般称这种印为“凿印”。

凿印有工整和粗劣之分,有官印因急于封拜,不待范铸而匆匆凿成应用、因而被称为“急就章”。

3.两面印、多面印、子母印。

一面刻字,另一面刻姓名,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职位称号,或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吉语、图像等,凡两面都刻有印文的则称为两面印。

多面印即类推。

两面印、多面印一般不能有印钮,只在中间凿一小孔以便穿带,所以又称“穿带印”。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印章套在一起以便携带的称为“子母印”或“套印”。

4.名印、字印、名字合印、总印。

古人认为印章是作为信用的象征,故把名印作为正印,字印作为闲印杂用。

名印就是只刻姓名,一般只在名下加“印”、“印信”、“印章”、“之印”。

“私印”等字样,而“氏”字与其他的闲字杂字都不用,用之则表示不敬。

字印亦称表字印。

汉晋时代的字印必连姓,后代或连或不连。

书法篆刻小知识点总结

书法篆刻小知识点总结

书法篆刻小知识点总结一、书法篆刻的基本概念书法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书法是指通过汉字的笔画、结构、意境等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篆刻是指用篆刻刀在印章上刻字的一种技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书法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之一,它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现出了中国书法和篆刻的独特魅力。

二、书法篆刻的历史渊源书法篆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在古代,书法篆刻的发展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以“六书”为基础的传统汉字书写规范,这为中国书法和篆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书法篆刻一直都是文人雅士们的重要艺术活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书法篆刻的艺术特点1. 书法篆刻强调“气韵生动”,通过书写文字来表达意境和情感,追求笔墨的意境和虚实结合,强调“气”的韵律感和生动感。

2. 书法篆刻注重结构和形体的美感,追求笔墨之美,着重表现书法和篆刻的结构美和形体美,讲究字形的优美和规范。

3. 书法篆刻强调“神韵”和“意境”,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现文字的神韵和意境,追求文字的韵动和意蕴,注重文字的内在品质和思想感情。

4. 书法篆刻强调“独特性”,追求自身风格和个性特征,注重个性表达和创新,追求个性化的表现形式。

四、书法篆刻的技法要点1. 书法篆刻的笔画要点书法篆刻的笔画要点包括:端正、稳健、柔韧、流畅。

端正是指笔画要工整、规矩,不偏不倚;稳健是指笔画要有力、有劲,不紧不慢;柔韧是指笔画要柔顺、有弹性,不生不死;流畅是指笔画要通顺、连续,不断不绝。

2. 书法篆刻的结构要点书法篆刻的结构要点包括:上下贯通、左右对称、形神兼备、虚实相间。

上下贯通是指整体布局要统一、通顺,上下呼应;左右对称是指整体构图要平衡、对称,左右对称;形神兼备是指结构要合理、意境丰富,形神兼备;虚实相间是指结构要松紧有度、虚实变化,虚实相间。

篆刻知识精选

篆刻知识精选

篆刻知识精选篆刻知识精选汉字的构造汉字主要有六种造字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篆刻知识:〖章法·布局〗篆刻的章法布局,是根据印文和印面进行构图的。

前人在这方面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许多固定俗成的章法程式。

纵观历代印学典籍,归纳起来,共有三十法,基本概括了前人已经尝试并获得很好艺术效果的章法程式。

当然,随着印学的发展,也会有新的章法产生。

〖对比法〗此种方法就是将印文在疏密和朱白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扩大印文所占的空间矛盾,使疏者更疏,密者更密,朱者更红,白者更白,产生较强烈的对比感觉效果。

如吴让之的"攘之"白文印,作者就利用这种布局方法。

"攘"字本来笔画多而密,却将其所占的位置略作缩小,"之"本来笔画简单,所占的空间位置却比"攘"字大,这就形成了强烈的疏密对比,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对称法〗这种方法就是使印在疏密、虚实上作对称处理。

它可以有斜角对称、左右对称、上下对称、交叉疏密对称等。

如郭尚先的"兰石石简"一印,就是把笔画多的"简"与"兰"二字和笔画少的"白"与"石"二字,分别作斜角对称处理,并以笔画代替边框,形成了"密不容针,宽能走马"的构图意境。

〖借用法〗这是使印文中上下两字相同部分的形体相同部分不重复的一种处理方法。

可以把下一个字或上一个字形体相同的部分写成"="或":",以避免印文的形体重复造成印面单调、呆板。

如叶路渊"日日新又日新"一印,就采用了几处借用方法。

〖挪让法〗这是打破印文笔画均衡占据印面的一种处理方法。

笔画多的字,使之宽,笔画少的字,使之窄,使印文顾盼有情,向背相对,于平板中见生机。

如汉印"颍川太守",即是左右挪让。

篆刻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篆刻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篆刻基础理论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篆刻艺术始于哪个朝代?()A. 秦B. 汉C. 商D. 唐答案:A解析:篆刻艺术始于秦朝。

2. 篆刻中,“阳文”又称为()A. 朱文B. 白文C. 阴文D. 墨文答案:A解析:阳文又称朱文,阴文又称白文。

3. 以下哪种石材是常用的篆刻石料?()A. 大理石B. 寿山石C. 花岗岩D. 青石答案:B解析:寿山石是常用的篆刻石料之一。

4. 篆刻刀法主要包括冲刀法和()A. 切刀法B. 削刀法C. 刮刀法D. 磨刀法答案:A解析:篆刻刀法主要包括冲刀法和切刀法。

5. 印章在古代最初的作用是()A. 艺术欣赏B. 信物凭证C. 装饰用品D. 辟邪之物答案:B解析:印章在古代最初是作为信物凭证使用的。

6. 篆刻中的“印床”是用来()A. 固定印章B. 打磨印章C. 放置印章D. 装饰印章答案:A解析:印床是用来固定印章以便于镌刻。

7. 以下哪一位是著名的篆刻家?()A. 王羲之B. 齐白石C. 顾恺之D. 吴道子答案:B解析:齐白石是著名的篆刻家。

8. 篆刻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和()A. 楷书B. 行书C. 草书D. 甲骨文答案:A解析:篆刻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楷书等。

9. 印钮的主要作用是()A. 装饰印章B. 方便握持C. 区分印章D. 增加重量答案:A解析:印钮主要起装饰印章的作用。

10. 篆刻的布局原则包括疏密得当、虚实相生和()A. 左右对称B. 上下对齐C. 重心平稳D. 字体统一答案:C解析:篆刻的布局原则包括疏密得当、虚实相生、重心平稳等。

11. 朱文印的线条特点通常是()A. 粗壮B. 纤细C. 弯曲D. 笔直答案:B解析:朱文印的线条一般较为纤细。

12. 白文印的刻制深度一般要()朱文印。

A. 深于B. 浅于C. 等于D. 不确定答案:A解析:白文印的刻制深度通常深于朱文印。

13. 以下哪种工具不是篆刻必备的?()A. 刻刀B. 毛笔C. 颜料D. 印石答案:C解析:颜料不是篆刻必备工具。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基础知识

篆刻的基础知识一、篆刻的起源:篆刻,也叫刻印章,又名治印,因自古以来治印多用篆字,故称之为“篆刻”;中国的篆刻与书法、绘画、雕刻一样,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篆刻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代,便盛行刻字艺术;至,一般,印,表现了,如,身份和行使、授与的权力权力的象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不仅是国家权力机构必备的评证,也是整个社会采用与检验的凭证了;“印信”印证、信誉、印证人生;至秦代,作为官印经过汉代继而形成了与传统中国书法并存的艺术体系;唐宋至元,元押的出现,演于明,它已成为与书法绘画艺术并存的姊妹艺术;严格地说,它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他出现后与书法同步发展,并与共法共依于汉字的发展,从而又与书法一起造就和发展了汉字艺术,并使书法国画产生了更具欣赏价值的感染力;它虽是文字,却抽象于画,但又不是画,在方寸之间给人们以无边辽阔的想象;篆刻艺术熔书法,雕刻、绘画于一炉;与书画作品同居一席,有力的渲染了书画的艺术魅力;现代篆刻更是作为书法与雕刻合成的艺术形象,存在于中国文化艺术园林之中,以其高格调的艺术欣赏淡化了它的实用价值,多见于名言、警句、吉语、肖形等印;除了书法、绘画艺术工作者外,一般人不用篆刻印章作往来印;这是;唐武;,以篆体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印面尺寸变大,多数是阔边粗朱文;清代官印正规官是正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其印为长方形,叫“关防”;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4、姓名印:也叫“私章”,使用范围广泛,日常应用及书画作品上常见;1只刻姓的,2名后加印,3加“……之印”,4……印信;5、闲文印:又名“闲章”,最初的闲章多为吉祥之物,自诗文名句入印后,书画家即把它钤在作品上公开传播;如:齐白石的“鲁班门下”,“三百石印富翁”,吴昌硕的“一月安东令”自嘲怀才不遇;6、收藏鉴赏印:分为三类:1收藏类:收藏、考藏;2鉴赏类:珍赏、清赏、心阅;3校订类:考定、审定鉴定等;古代收藏鉴赏印,给后人提供了鉴别书画真伪与艺术价值高低的可靠依据;7、肖形印:周秦时代已出现,汉代最多,秦汉的肖形印图案生动,种类繁多;8、吉语印:是把吉利话刻成印章,常见的有“美意延年”、“长寿”、“日;,必先,设计出4把毛边纸反过看,背面,将背面的文字直接以小圭笔描写在印面上,保持设计原状;铅笔5以刻刀篆刻;篆刻十三略1、学古:秦、汉、六朝古印,乃后学楷模,犹学书必祖钟、王,学画必宗顾、陆也;广搜博览,自有会心;2、结构:结构不精则笔画散漫,或密实,或疏朗,字体各别,务使血脉贯通,气象圆转;3、章法:章法须次第相寻,脉络相贯;如营室庐者,堂户庭除自有位置;大约于俯仰向背间,望之一气贯注,便觉顾盼生姿,宛转流通也;4、满:满,非必填塞字画使无空隙;字无论多少,配无论方圆,总以规模阔大、体态安闲为要;不使疏者嫌其空,密者嫌其实,则思过半矣;如徒逐字排列,即成;,;;;,方得精;骨立者10、灵动:灵动不专在流走,纵极端方,亦必有错综变化之神行乎其间,方能化板为活;11、写意:写意若画家作画,皴法、烘法、勾染法,体数甚多,要皆随意而施,不以刻划为工;图章亦然;苟作意为之,恐增匠气;12、天趣:天趣在丰神跌宕,姿致鲜举,有不期然而然之妙;远山眉、梅花妆,俱是天成,岂俗脂凡粉所能点染;13、雅:黄鲁直云:惟俗不可医;人有服饰鲜华,舆从络绎,而驵侩之气令人不耐者,俗故也;篆刻家诸体皆工,而按之少士人气象,终非能事;惟胸饶卷轴,遗外势利,行墨间自然尔雅,第恐赏音者希;此中人语,不足为外人道也;篆刻入门基础知识一、平正、匀落这是最基本的要领,就是要使印文安排得匀称妥;汉印,但要注意,一印中切不可逐字增减,增减的笔划也不能太多;增减要不碍字义,不失篆体;如增减后变成他字,或章法上并无需要而强自增减,全弄巧成拙;印中有重复字接连出现,一般以二小点代替,如不接连出现,则要变化篆刻,以不致雷同,单调;五、挪让、呼应挪让即在字有空处无法填实,或一字笔划无法使之平正方直时,伸缩文字所占地位,移动文字笔划的位置,使全印气势宽展的办法;呼应这里主要指在章法上两个相同的局部,包括空间经过人为的强调,使之起到此呼彼应作用的一种手段,一般有“对角呼应”、“并头呼应”、“盘曲呼应”、“留红呼应”等;六、盘曲、变化字体有的带方势,有的带圆势,有屈曲、有的平直,为求章法上的协调,对个别字可作屈伸方圆处理,但一切应视印文而定;同一内容,如要求连刻数印就要变化字体,或增减、调整其字体结构、位置、或加,,以;;尤其离是将字形太局促者分开、使者宽展;合是将字形太散漫者连一体,不致造成几个字的感觉;但要离合有伦错落有致,离不致散,合不致局促才好;有些字笔划繁简不一,线条排列方圆杂陈,就须变动其字体的一部分地位,使之化长为方,或化方为长,以取得统一调和,给人一种新鲜感;十、文、合文印章文字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地排列,但有时为了布局上的需要,将繁简悬殊的文字安排得斜角对称,将文字的次序作逆时针方向处理,就是“ 文”;有时为将单数字排列成双数字那样均衡,或将一简一繁的文字或两个较简单的文字处理从只占一个字的地位,这便是“合文”;十一、草、隶、楷外文字除篆书以外其它文字入印古已有之,须参考“元押”、“龙门二十品”、“汉简”等资料,使之有金石息;偶以外文字母入印,.笔划、3.字印边处理印章加边就好比房屋之有墙垣,它是一方印的重要组成部分;白文印一般在印的四周稍留一圈空地作边或另加边栏,不论朱白文,为免头重脚轻,一般下端留边稍粗、其它三面边的粗细、完整或断残、搭连文字,以及借文字的横竖笔划作边借边、干脆无边等形式处理,都要根据印文的具体情况, 在注意到印章的传统形式原则下加以灵活变化;残边法残边,也称击边;这里另立一讲,实因此法与布局有极大的作用;一般不懂残边之法,只要于边角过新处略加敲击使之浑厚与印文协调即可,而工整的仿铸印及圆朱文则不宜残破;在边栏与印文线条过分对称平行之处,或为了破长直线,或在印文能通体闷塞的情况下,以及因线条太光洁与呆板,都可用残边法使之舒畅通气,使印文线条活泼而富于变化;残边可用刀杆敲击,也可刀尾研磨等;,这是,在章,;從前人刻印,都採用木工用的砂紙,現在大多採用油砂紙或稱水砂紙,因為後者耐用;磨製印面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乾磨,一種是濕磨;乾磨時砂紙應置於平坦的桌面上或玻璃板上,印章才可以磨得平;如果桌面不平,可以將砂紙黏貼在一塊平滑的木板上或塑膠板上,一面黏粗的,一面黏細的,兩面使用,非常方便;濕磨則是用大約五寸寬一尺長的小玻璃板,墊在砂紙下面,在砂紙上面加水,慢慢研磨,先粗後細,印面自然平整;這種方法,最好是用小凳一個,玻璃板放在小凳上,再將砂紙敷平,置於水管下,微微打開水龍頭,使水涓涓而下,如此,一面磨石,一面可以用水將磨研時遺留在砂隙裏的石粉沖掉,砂紙便格外犀利,磨起來省工省力,比乾磨要快了不少;但乾磨也有優點;第一是方便,隨手取來即可應用,而且攜帶容易;最多是在磨板下襯墊一些紙張,以備將,;;,輕輕搖幌,如果有左右前後擺動的現象,則是右面仍有不平處,需要再磨,如果已穩定而不動搖,則印面業已正坦,即可使用了;學習篆刻的人,除去要自行磨光印面,便於刻製之外,並且還要知道「印身」如何磨光,因為印身是刻邊款的地方,有的石章用久了,印身已有不少痕跡,妨礙了刻製邊款的工作,所以必需磨平;因為印身在外觀上來說,比印面還要重要,所以採用的工具要極細的,以前用接骨草或稱木賊草、沙葉、漆磚,現在有兩千號砂紙與零號砂紙,就更方便了;用兩千號的砂紙黏於一寸寬四寸長三、四分厚的小木板上,然後蘸水在印身上徐徐旋轉研磨圖三,至印身光平為止;磨印身需要的時間較多,不可操之過急;如果是印身上的痕跡過深,便用磨印面的方法來磨製一道,然後再拿兩千號砂紙磨最後一次,即可光澤平坦了;印身磨平後,並無光澤,必需「起光」,起光便是上臘;先將石章加熱,然後塗以白臘,待石章稍涼後,加布擦磨,即可光澤鑑人;現在起光,多用一種綠色的光臘叫做「氧化錏鉻」,將氧化錏鉻擦在一小方毛質料子或皮革上,然後將已磨平的印章,用力在上面磨擦圖四,便會光潔平亮,與打臘有相;,必需,才能進,這道理刻時自意印,但不適宜刻製小印或精細的印;齊白石先生便是用此種方式刻印,祝樂山兄亦慣用此法;二搜刀式:這種執刀的方式與寫字執筆的方式一樣,有「雙鉤式」與「單鉤式」兩種,雙鉤式是以姆指食指中指三指相對,撮住刀幹,以無名指抵著中指,小指抵著無名指,刻印時的方向與摑刀式相同,是目前方向內刻的;無名指在刻製時,可以緊貼印石邊緣,使力量容易由大食中三指貫注於刀鋒;而小指則可於每一筆劃刻就後,將石粉掃於已刻的空隙間,這樣,可以使印面上的字跡,黑白分明;這種方式適於刻製一寸左右大小的印章,因為指興腕的力量,在這種執刀的方式下,可以得到高度的發揮,所以,古人便把雙鉤式的執刀法列為刻印執刀的不二法門了;「單鉤式」與寫字的單鉤式是一樣的,是雙鉤的變樣,一般人都不採用;歷代篆刻法採用雙鉤式執刀方式的人最多,皖浙兩派便多用此法,近代印壇,用大;如果,用這種可見古,我們,尚有所以才,如果故列舉歷代印人執刀法以闡明其不同,而篆刻之優劣,端賴作品之佳否,執刀猶其次也;篆刻基础知识:如何用刀篆刻既然是書法與雕刻相結合的藝術,雕刻技術的高明與否,當然是作品優劣的重要關鍵;於是自文三橋何雪漁倡導篆刻藝術之後,就有人提出刀法之說,因為明末清初之際,篆刻風氣甚盛,經過若干名家的傳述,把刀法大致分為十三種,分條敘述,語詞玄虛,使後來初學的人,往往便被這些刀法的名稱攪得莫名其妙;殊不知刻印用刀,歸納起來,也只不過是衝刀與切刀兩種方法而已,如果將此兩種刀法運用得宜,則任何面目的印章,均可應手而就;欲明瞭用刀之法,必先知道刀的結構;平常我們把刻刀分為三部份,用力時最下面的部份稱為「刀口」或稱刀刃;刀口上面的一側或兩側乃至三側四側漸銳的斜面稱為「刀鋒」,刻印用刀,普通用平口雙,宜於刻,用這兩;學習書,我們,都,百分之;當,,刀幹向,而另一面則毫無作用,刻出來的筆劃,一面光潔,一面斑剝;用正鋒不易刻出粗的筆劃來,用側鋒則刻出的筆劃較寬;刻印不是僅一刀即可了事,必需善用刀法,因字置宜,才能把印刻好;現在我們來說刀法,所謂「衝刀法」圖一是持用正鋒或側鋒,向前推進,因為一般皆用側鋒,所以刻出來的筆劃均甚爽利勁健;「切刀法」圖二是持刀向下壓切,隨著壓切的力量,稍微前進之勢,每一刀只能刻出刀口二分之一左右的長度,必需若干刀相接連,方可以刻全某一筆劃;與衝刀一刀可以刻出一筆的長度完全不同;用切刀刻出的印,較為平實,用衝刀刻出的印,較為流暢爽利;但也要看使用之妙,因為有的篆刻並不是與上面所說的相同;像吳昌碩慣用衝刀而面貌蒼渾,徐三庚慣用切刀而印風宛通,便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以一般學習的過程來說,應該先學切刀,後習衝刀,因為切刀劃短易刻,只要是一刀接一刀的刻,雖然刻不好,毛病也不會很顯著;但衝刀就必需熟練不可,初學的人,不易一刀刻就,中間一有阻礙,則刻劃必不佳;又常常刻斜,或走刀,刻斜當然即無筆意,走刀很容易傷手;所以治印應由,,;;;,向同;,行動緩;;平刀法:刀口平貼石面,鏟平底地用;留刀法:存意而不存形,故無刀可言,只用於轉折處之虛筆;以上所述用刀十三法,經解釋後,即知實在沒有多少玄奧之處,而只是切衝兩式刀法的活用,正鋒與側鋒的不同而已;最後需要談的是刻朱文與白文的方法,普通刻朱文與白文,如用衝刀,均係兩刀成一筆,運刀方向相反;刻朱文則刀口沿印文的外側刻劃,而留下刻出的筆劃;刻白文則是刀口沿印文的內側向內刻劃,並且把劃內的餘滓清除,成了下凹的筆劃;如圖三但也有運刀的方向相同的,如齊白石所刻朱文,便是相同方向運刀的;刻白文如果一刀刻一筆,普通稱為單刀,如果運刀方向相同用一刀以上的方法刻成,稱為複力,與前述法則又不同,白石老人亦慣用此法;這裏所舉的,是通常學習時的一般法則,至於若干特殊的運刀法,在技巧成熟後,其運用之妙,端在一心;篆刻基础知识:刻印的用具進而可;其,需要「平,斜度愈大的鋒愈薄,斜度愈小的則鋒愈厚,如果我們在側面來看,則可分為三類,一類短口式、一類長口式、一類寶劍式;普通因為我們都用的是小型刀便採用第一類,但有人卻喜歡用第二、三兩類;關於刀的厚薄也各有不同,普通以一.五公厘厚度為最適用,但長口式的刻刀可以厚達三四公厘;更有的刀身是圓幹,大體說來,刃身厚的適於刻蒼渾一路的印,而刀刃薄的則適宜刻爽利一類的印;至於刀的長度,則以手持不重,且超過食指一倍為度,大是十五公分左右;刻石章,有時也用斜口刀,普通都是刻畢印文後,用以取地用的;刻大印與小印,常常用得到較大或較小的刀;可以就自己的需要製就大中小三種刻刀使用即可;在刀幹上都需纏棉繩或藤條,以便於把持;如果刻吳讓之一類的草書印款,則又需準備一種四面有刃的尖刀,不過,普通的印人,都不使用罷了;二、印床:普通刻石章,不用印床;大都是左手持石,右手秉刀,則刃之進退左右,;必;它們倚;但如果書畫家在落款後鈐印,則必需端正,不然一張佳作,說不定因為印章蓋的不正而破壞了整幅作品的情趣,所以與其說印規矩是治印的工具,不如說它是使用的工具;五、拓包或拓墨:拓包是用拓邊款用的,從前刻印既成,於是拓包成了治印的必需品;拓包的作法,是油紙裏新的棉花一小團,外面加一層較厚的毛織品,最外用細的絲綢或緞包裹,再用線紮緊即可;拓包可以分大中小三種,視印石之大小與邊款文字之大小而採用之;用墨來拓邊款是一種濕拓法,又稱墨拓法,與拓碑帖一樣;後來有人發明用臘與黑粉混煮,製成臘墨,可以不用水,直接將邊款用臘墨拓出來,這樣拓法,稱之為乾拓法;臘墨是用硬質臘與黑粉乙炔黑即可製成的,為了拓後黑色不脫落,則臘中加一些松香,即可堅硬好用了;臘墨是圓形的,因為拓款時要旋轉壓拓,才可拓得清楚;六、印墊、印箋印譜紙:,均能,即是,可以自;,印泥,必是切不用意;調理印泥應用印筋一方向旋轉調動,不可逆反,否則印泥之絨紊亂,鈐拓容易附於印章之上,印便不易拓得清楚;印刷有兩種,一種是牙刷式,可以刷印面,去其不潔物,以保持印泥明淨;一種是拓邊款用的刷,俗稱「老虎」;可以用梠自己捆紮,或向市上購買;以細密者為上品;八、砥石:刻印用刀,用久刃必不利,必需磨利始能使用,普通砥石需備粗細各一塊,粗的用來初磨,細的用砥刃口;市面上有油石,甚為合用,可備粗細各一塊,也有的是一塊砥石一面粗另一面細的,則攜帶更為方便;磨時先滴油石上,然後磨之,先粗後細,至鋒口犀利為止;但鋒口一定要平,不可斜,否則刻精細的印章時,即不易達到預期的效果;在油石上磨刀,磨畢須用抹布將油及油中之鐵垢擦除,則下次再磨時,易於見效,不然油垢鐵粉,積之過多,刀磨石上,不能生效,便事倍功半了;。

篆刻的基础知识

篆刻的基础知识

2、设计印稿。接下来我们去准备印 稿,首先需要通过篆刻字典或历代印风 中去对比挑选我们可能需要的字,然后 在草稿纸上设计。如这里选取的字就需 要将风格统一,在设计印稿时,要使印 文进一步融合,这里可以结合疏密关系, 线条布白自行调整。
3、写印稿。墨写印稿时候需要注意,用 墨可以使用胶性稍大的墨汁,用小楷笔写印。 而写稿使用的纸张,最好使用连史纸,购买 不到的可以用好一点的宣纸代替。打稿前可 以依照图中方法,按出石章面痕。
4、水印上石。将打好的印稿倒扣在 石章底面,并用毛笔将印稿微湿,随后 附几张毛边纸碎块到印稿上面,用手握 紧,并用印泥盖子的圆弧一面,在毛边 纸上反复刮,目的是让印文能够印到石 章表面。
5、刻印。在刻印过程中,有多种刀 法,(冲刀法、压刀法),对于初学者, 篆刻的线条的软硬,一般与刻章时候用 刀的坚决有一定的关系,越是果断,一 刀成,线条的张力越好。
篆刻的基础知识
---------印章
一、什么是篆刻? 1、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 镌刻(包括凿、铸)结合,其实在古 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 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 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2、秦朝以前的印都叫玺,秦统一中国 后规定皇帝印叫玺、其它人叫印,
二、为什么要篆刻
3、翎印。在翎印时,要将印文面与 印泥充分接触,然后在一些平整的玻璃 面盖出好看的印文,翎印过程中,下面 垫子偏软会造成,印文以及印文周边不 真实的效果,所以翎印的力度需要日后 长久的联系中去把握。
阳文、阴文
四、制作一幅篆刻作品
甲骨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三、 印 章
制作印章步骤 选石、画稿、上稿、用刀,翎印
1、 挑选印章石料。根据需要找到大小 适合的石料,比如初级青田石,或者寿 山石,如果送人或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可 以选择雕纽的石头。

跟领导简单介绍中国篆刻的讲解词

跟领导简单介绍中国篆刻的讲解词

我国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广泛流传于我国乃至世界各地。

篆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今天,我将向大家简要介绍我国篆刻的一些基本知识。

一、篆刻的起源和历史1. 篆刻起源于我国古代。

2. 它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字。

3. 随着历史的变迁,篆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4. 秦汉时期是我国篆刻发展的高峰期,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篆刻作品。

5. 篆刻在唐宋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文人学士和冠方文化精英们追逐的时尚。

6. 明清时期更是篆刻繁荣的时代,各种不同风格的篆刻作品层出不穷。

7. 现代,篆刻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二、篆刻的艺术特点1. 篆刻是一种以刻划文字、图案为主要手段的艺术形式。

2. 它追求简洁、精致、深刻的艺术效果。

3. 篆刻作品通常以印章的形式呈现,因此有一定的实用性。

4. 篆刻作品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线条的流畅、笔墨的深浅、结构的严谨,以及情意的表达。

5. 篆刻作品既有审美意义,又具有实用功能,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三、篆刻的流派和名家1. 在我国篆刻史上,有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名家。

2.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包括戴、赵、米、怀四大家。

3. 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作品特点。

4. 著名的篆刻家有:吴昌硕、赵孟頫、米芾、钱玄同等。

5. 他们的作品在我国篆刻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我国篆刻艺术的宝贵遗产。

四、篆刻的现状和发展1. 当代,我国篆刻艺术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2. 不少篆刻艺术家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创作出了许多新颖的篆刻作品。

3. 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篆刻艺术的推广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4. 篆刻艺术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五、结语我国篆刻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且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篆刻文化知识点总结

篆刻文化知识点总结

篆刻文化知识点总结篆刻,是指用篆刻刀在石头或其他硬质材料上雕刻汉字或图案的艺术形式。

从古代开始直到今天,篆刻一直是中国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篆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篆刻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一直承载着中国文字、美学、哲学和宗教等多种元素,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篆刻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承文化与思想的载体,它融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对中国乃至世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篆刻的历史起源1. 商周时期的篆刻篆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篆刻的影子,如甲骨上的商代文字,通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反映了当时人们使用的篆刻技法和工具。

在周代的bronzes 上也能看到篆刻的印痕,证实了篆刻在古代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书写方式和纪念方式。

2. 秦汉时期的篆刻秦汉时期是中国篆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篆刻的黄金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了文字,严格规范了篆书字体。

同时,秦始皇还下令烧毁典籍,实行焚书坑儒,从根本上加强了篆刻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篆刻的发展。

汉代以后,篆刻逐渐成为了官方和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书写方式,并且对后世的书法、篆刻、雕塑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篆刻魏晋南北朝时期,篆刻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篆刻家以官吏和文士居多,他们对篆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对篆刻进行了总结和发展。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雅士对于篆刻的嗜好也是有目共睹,篆刻的技法和审美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4.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篆刻在唐宋时期,篆刻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了官方和文人雅士所喜爱的书法艺术。

唐朝的大行书刻石碑,宋代米芾的太真铭,元代的参禧堂藏熙宗玉石坊刻本等都是篆刻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清时期,篆刻逐渐成为了一种文化艺术活动,影响了当时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二、篆刻的艺术特点1. 独特的审美价值篆刻是一种特殊的书法艺术,与隶、楷、行等其他书法不同。

篆刻五十讲│第一讲

篆刻五十讲│第一讲

篆刻五十讲│第一讲
第一讲
吴颐人
吴颐人,原名吴一仁,一九四二年生,上海人。

原上海闵行书画
院院长。

师从钱君陶、钱瘦铁、罗福颐等前辈大师,研究书、画、篆刻五十余年。

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书法家协会理事。

别署甚多,有司马由缰、宁邬、强之、绿云楼、醉汉、壬壶、忘我庐、溪饮庐、逐鹿山房、逐鹿子、两天晒网斋、三难堂、白驴禅屋、千万莲花院、行地天马厩、拜婴楼、候补愚叟居、嘶云阁、嘶云山民、星照一心园等。

篆刻史知识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

秦统一六国后,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

汉代也有诸侯王、王太后称“玺”的。

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宝”。

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

汉将军印称“章”。

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习惯,有“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种称呼。

篆刻家及名印故事
【“秦汉后一人而已”】
文彭有一个得意的学生何震,是安徽人。

经常来往于当时的首都南京。

他跟文彭努力钻研文字学,探究文字来源,使他确信如不深入研究文字的来源,是难以从事篆刻艺术的。

所以他刻的印都正确无误,多半是得力于老师教诲和自己学问的根底。

文彭得了“灯光冻石”,总喜欢自己落墨布置,再请何震镌刻。

由此可见何震的刻印功夫了。

此外,他学习秦汉古印十分全面,对铸印、凿印、古玺、玉印等不同风格都能大胆探索,当时的篆刻界评他的刻印是“秦汉后一人而已”。

何震篆刻作品。

初学篆刻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初学篆刻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初学篆刻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一、练习石初学篆刻,练习石必不可少,常见的篆刻印石有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萧山红、青海石、广西冻石、伊犁石等品种,这些印石的硬度基本在1-3之间,比较适于手工篆刻。

而玛瑙、水晶、玉等硬质材料硬度较高,一般不适合用于篆刻创作(除非用专业的电动工具);初学篆刻,我们一般建议用青田石、萧山红、墨绿冻、广西冻石作为练习材料。

寿山石因为资源越来越少,价格也日益昂贵,一般不适合作练习石;青海石石性较粉,刀感不是很特别理想,也不适合用于练习;篆刻爱好者除了需要辨别印石石种之外,还要懂得如何挑选印石,在实体店面购买印石,尽量要挑那些印面没有砂钉及格裂的,所谓的砂钉就是印石的杂质,一般较难刻动,格裂就是裂纹,明显的裂纹也会影响到篆刻。

二、篆刻刀经常会有初学篆刻的朋友询问需要配备哪些工具,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

篆刻的工具实在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初学者都需要配全,比如说拓边款的工具,有些初学者连边款都刻不好,何谈拓边款。

如果是中小学生,可以买价格最低廉的碳钢刀。

如果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强烈建议购买硬度更高的白钢刀或者钨钢刀。

白钢刀一般硬度在6,钨钢刀(也称硬质合金刀)硬度7,这两种刀是最常见的篆刻刀。

至于白钢刀好还是钨钢刀好,不能绝对化,白钢刀硬度低些,但韧性好一些,价格也低一些,而钨钢刀最硬,韧性也会略差一些,价格也比白钢刀略高一些。

目前国内用得最多,质量最好的当属四川生产的永字牌刻刀了,永字牌刻刀主要以硬质合金刀为主,目前没有白钢刀。

我自己手上有十几把刻刀,永字牌的占了三分之二,我最常用的就是永字牌的高级型5MM和8MM刻刀(纸盒装),特别是8MM的那把,是正方形的刀杆,全身是黑色,握在手上非常有份量。

三、印泥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

篆刻完成后先用普通印泥打出印花,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修饰,等全部修好以后再用上好的印泥打出来。

篆刻印章基本步骤(图文详解)

篆刻印章基本步骤(图文详解)

篆刻印章基本步骤(图文详解)(一)磨平印面新购的印石一般印面都不平整且周边涂有一层蜡,因此需要把所刻印面的蜡层磨去。

五指执石,用力均匀,要有规律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每磨转几圈要转动一个方向,将印面在砂纸上徐徐磨来,砂纸印平铺在玻璃板上。

如印面较粗糙,可先用粗砂磨平(一般砂纸在100-200号),后用细沙磨平(一般砂纸磨刀500号就可以开始篆刻)。

(二)设计印稿一方印章石否美观,设计印稿非常重要。

是篆刻的一个重要环节,犹如描绘建筑蓝图。

印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篆刻的成败。

故打稿前应反复琢磨文字的分行布局,文字的统一协调等,多打几个印稿,多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印文和内容贴切恰当的一方印稿来。

1.临摹的印稿要体现原印的精神,用毛笔对照原印进行临摹,其大小不定,目的是为了熟悉与掌握所临印章的章法、字的结构以及笔法刀法的基本规律。

2.创作的印稿要选合适的字和章法,一方优秀的篆刻作品,均离不开字法、章法、刀法及作者内在修养。

当我们面对一方印的文字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甲骨、金文还是小篆,凡此皆要根据印面文字的造型和文字内容而定。

这种功夫要在长期实践中磨练才能悟出来。

文字选好后就面临章法和安排。

如果你选择的是甲骨,一方印章中的几个字要统一一体都为甲骨,个别字没有甲骨可以用小篆字体演变成甲骨字体,那么章法应以静穆朴茂为主。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平时要注意学习优秀作品,厚积薄发,这样用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三)印稿上石1.水印上石法对初学者来说,水印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水印法在写印稿时用浓墨,最好是墨锭出的浓墨。

石章保留磨后残留的一层极薄的粉末,使之有附着力。

笔醮清水不可太多,微潮即可,整个操作过程要干净利落。

具体步骤如下:(1)先取一块比印石稍大一些的宣纸覆盖到印石上,用手指将印面向四周轻压。

(2)将临摹的印稿对光反置,或对镜倒置,在吸水印搞纸上依石章大小临摹该印,注意墨要浓一些。

(3)修改成稿,放置一会,待墨干。

篆刻 实用小知识

篆刻 实用小知识

篆刻实用小知识
篆刻是一种古老的中国艺术形式,也被称为印章雕刻。

以下是一些关于篆刻的实用小知识:
1. 篆刻工具:传统篆刻工具包括刻刀、砚台、砚石和墨。

刻刀是用来雕刻印章的主要工具,砚台和砚石是用来磨墨,墨则用于印章。

2. 篆刻印材:传统的篆刻印材主要有石材、牛角和木材。

石材是最常用的印材,如朱砂石、田黄石等。

牛角印材也常见于篆刻,木材印材主要用于制作便携式的印章。

3. 篆刻技法:篆刻技法包括直刀法、圆刀法和削刀法。

直刀法是最基本的技法,使用刻刀直接在印材上刻划。

圆刀法则是使用带弧度的刀刃进行刻划,削刀法则是利用刀刃的削减来形成刻痕。

4. 篆刻字体:篆刻使用的字体一般是篆书或小篆。

篆书是古代的一种字体形式,小篆则是篆书的简化版,常用于篆刻印章。

5. 篆刻分类:篆刻可以分为印章和篆刻艺术两类。

印章主要用于盖章,具有实用性和法律效力。

而篆刻艺术则强调艺术性和审美价值,通常作为艺术品或收藏品。

6. 篆刻传统:篆刻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自古就有篆刻家和篆刻作品的流传。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常爱好篆刻艺术,并以篆刻为一种文化修养。

7. 篆刻艺术欣赏:篆刻作品以其独特的线条、形态和意境,具有独特的魅力。

欣赏篆刻作品时,可以关注字体的造型、线条的流畅、印章的整体构思和艺术家的创意。

篆刻入门 pdf

篆刻入门 pdf

篆刻入门
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指用篆字刻刻章、印章以及其他篆刻作品的技艺。

以下是一些篆刻入门的详细步骤和基本知识:
1.了解篆刻的历史和发展:研究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
代表性作品,了解篆刻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学习篆字基础知识:篆刻的基础是篆字,需要学习篆字的
基本结构和笔画规律,了解常用的篆字字形和发展变化。

3.研究篆刻刀具和材料:篆刻使用特定的刀具和材料,例如
篆刻刀、印料和印章底材。

了解各种刀具和材料的特点和
使用方法。

4.掌握刀法技巧:学习刀法技巧是篆刻的关键,包括线条的
刻画、笔画的捺、提、顿等。

通过练习不同的线条结构和
刀法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刻刀技巧。

5.练习篆刻字模:练习篆刻字模是提高篆刻技艺的重要方法。

找到合适的篆字字体,反复练习刻写,掌握正确的笔画和
结构。

6.掌握篆刻布局和设计:了解篆刻作品的布局和设计原则,
包括图案的构思、字形的安排和版式的平衡等。

练习设计
自己的作品,并不断改进和创新。

7.学习鉴赏与欣赏:研究篆刻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欣赏技巧,
了解不同篆刻家的风格和创作手法。

参观篆刻展览,与其
他篆刻爱好者交流分享经验。

8.坚持实践和研究:篆刻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研究,通过不断
的刻创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篆刻技艺和创作水平。

以上是篆刻入门的一些详细步骤和基本知识。

篆刻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毅力的艺术形式,需要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经验。

篆刻的知识点总结

篆刻的知识点总结

篆刻的知识点总结一、篆刻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篆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就是一种篆刻的形式。

在这一时期,篆刻主要用于宗族图腾、祭祀卜筮等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篆刻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独特的书写方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篆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篆刻家,如汉代的关汉卿、唐代的虞世南、宋代的李邕、元代的赵孟頫等,他们都是中国篆刻史上的伟大艺术家,对中国篆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明清时期,篆刻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并在书法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书法家们的重要工具,更是成为了一种审美标准。

二、篆刻的艺术特点和技法1. 篆刻的艺术特点篆刻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形式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它以简洁、明快、深沉的风格著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表现。

篆刻作品不仅表现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在篆刻艺术中,表现的主要是"意境",追求"神韵",通过一种古朴、幽深、含蓄的表现手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情画意,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情感和文化追求。

由此可见,篆刻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审美追求和文化传承。

2. 篆刻的技法篆刻的技法是篆刻家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法,它是作者表现艺术个性和风格的重要途径。

在篆刻的创作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印材选取、刀法运用、字体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这些技法手段在篆刻作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印材选取是篆刻的第一步,印材的选取对于篆刻的质量和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篆刻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印材。

其次,刀法运用是篆刻的关键,它主要涉及到刀法的用力、角度、速度等方面,篆刻家需要借助刻刀的锋利和灵活性来表现出作品的纹理和线条,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篆刻基础知识详解工具和材料经常会有初学篆刻的朋友询问需要配备哪些工具,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篆刻的工具实在不少,但并不是所有初学者都需要一次性全部配全,我们建议可以分阶段进行购买,如果是初学,您可以先买一些最基本的工具或材料,等学到了一定阶段再增加别的工具或者材料。

为了让篆刻初学者有不走冤枉路,我们特别整理了这篇文章,以供初学者们参考。

我们认为篆刻初学至少需要配备以下几种工具或材料。

一、练习石初学篆刻,练习石必不可少,比较常见和实惠的练习石有青田石、萧山红、墨绿冻、广西冻石(备注:广西冻石硬度为1左右,质地较软,仅适合18岁以下学生使用)等。

二、篆刻刀初学篆刻,如果是中小学生,可以买价格最低廉的碳钢刀。

如果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强烈建议购买硬度更高的白钢刀或者钨钢刀。

白钢刀一般硬度在6,钨钢刀(也称硬质合金刀)硬度7,这两种刀是最常见的篆刻刀。

至于白钢刀好还是钨钢刀好,不能绝对化,白钢刀硬度低些,但韧性好一些,价格也低一些,而钨钢刀最硬,韧性也会略差一些,价格也比白钢刀略高一些。

目前国内用得最多,质量最好的当属四川生产的永字牌刻刀了,永字牌刻刀主要以硬质合金刀为主,永字牌刻刀分好几个系列,有高级型、豪华型、豪华B型、超豪华型、纳米刻刀等几个品种,各系列刻刀的区别请见本坊另外一篇文章。

三、印泥印泥建议配备两种,一种是普通的打稿印泥(10元以下,如姜思序堂的朱颜印泥),一种是好一些的书画印泥(如姜思序堂的八宝、朱膘印泥等)。

篆刻完成后先用普通印泥打出印花,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更改修饰,等全部修好以后再用上好的印泥打出来。

这样可以节约印泥,延长印泥的使用寿命。

对于自用书画印泥,可以分别购买袋装印泥和印缸,买回后自己搅拌调和。

如果是送礼,则建议购买整装的印泥,显得大方美观。

四、印床初学篆刻一定要配个印床来固定印石。

如果没有印床,篆刻练习的时候既要握紧印石,还要把握好用刀力度,对于初学者会有一定难度。

所以还是建议配一个印床。

印床有高低档之分,初学只需购买最普通的实杂木印床就行,虽然做工普通些,但价格低,使用也方便。

如果条件允许或者对品相要求较严,也可以考虑购买更高档的红木或金属印床;五、砂纸或磨盘初学至少要配备号数不同的砂纸各几张,一般号数(粒度)越小,表面越粗,号数(粒度)越大,表面越精细。

如1000号的砂纸就比600号的砂纸更精细。

砂纸建议购买质量较好的德国勇士牌水磨砂纸,比传统的国产砂纸耐用。

印坊新推出的一种网格的砂纸,抗阻塞,耐油耐水,双面循环使用,非常受欢迎。

对于有志于长期学习篆刻的朋友,则建议再配备一个或两个金刚石磨盘。

磨盘既可以用于磨印石,也可以研磨刻刀,使用寿命相当长。

我手上有一个4年前淘的一个金刚石磨盘,到现在还在服役状态,相当给力,磨印面基本是靠它,如果是打磨印石,会先六、工具书和教材初学篆刻建议至少配一本篆刻入门书籍和篆刻字典,篆刻书籍推荐刘江的《篆刻技法》和吴颐人的《篆刻五十讲》,篆刻字典推荐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篆刻字典》或西泠印社出版的《篆刻常用字字典》,前者从名家的印中搜集字体,后者直接书写,各有千秋。

当然网络上也有很多免费的篆刻资料,如篆刻导航网上有各类视频、字体查询工具,都是非常方便和实用的。

七、笔墨纸毛笔可以选用小楷毛笔,有弹性,好使就行。

篆刻写稿用的墨建议用一得阁墨汁或者自己用墨条研磨出来的墨。

写印稿建议用连史纸,金石印坊手工连史纸散页,幅面不大,使用方便。

八、其它杂件小镜子(刻好后放到镜子前看一下效果)旧牙刷(刻好后刷去印面上的石粉)其它。

当您看完以上介绍还有疑惑时,我们建议您直接购买金石印坊的工具套装,目前印坊有三个套装供选,几个套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里面的商品及数量,价格越高的就越齐全。

汉印的特点及临摹注意事项汉白文印的特点1、就整体章法布局而言,朱白空间基本均匀,章法稳定平衡,没有特别突兀的视觉感。

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空间相当,这种均衡的构图手法,是汉印最基本的章法构图样式。

2、就单个文字而言,以方形为基,方中寓圆,内圆外方;就单个笔画而言,平直是其篆本特点,但平直太多,则显重复单调,产生僵硬、板滞的副作用,所以汉印中常常用少量的弧笔、斜笔线条,来化解这种局面,往往能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3、印文笔画与笔画间的空隙大致相等。

当然,这是基本的规律,在此前提下,笔画少的字,笔画空隙略大.笔画多的字,笔画空隙略小。

这样,自然而然地在印面上就产生了一定的疏密关系。

4、印文中笔画的转折处以方为主,但不是生硬的直角,而是或大或小,略带圆意,自然顺和。

汉白文印临摹要点一、选印临草汉满白文要选其精品.尤其要选汉印中有古雅之气者。

汉印本为工匠所制,水平相差较大,个别汉印,古则古矣,雅则未必,故要用心甄别。

在选印的过程中,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1)起首临摹应选字数较少的汉印为范本,以着对印章整体把握能力的提高,可逐渐选多字印进行临攀。

(2)应选择章法方正、线条质感强,笔画粗细均匀、字形端庄的白文印章.这类印典雅端庄、布局平正.不尚奇、不取巧。

临习此类印章,既可帮助初学者识篆,很快掌握入印篆字的造型规律,又能在临习的过程中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刀法的运用上。

(3)避免选择线条板滞、笔画模糊、残损过多、结构狂怪和字形乖张的印。

(4)印面大小适宜。

太大不易掌控全印,太小则不易运刀,以印面边长2.5CM左右的印章为宜。

(5)先选临中粗笔画的印,其次粗笔画(满白文》、细笔画的印,最后临线条综合变化的印。

二、摹写也称“渡稿”。

以薄绵料纸覆于欲临幕的印蜕上,用浓墨依样在轮廓内描出印文摹写,也称渡稿,以薄绵料纸或拷贝纸覆于欲临摹的印蜕上,用浓墨依样在轮廓内描出印文(正文),待略干后,剪下,反扣于石面上,用干净小毛笔浸少许清水,在稿上轻轻湿润,再覆上几层生宣,覆盖于墨稿之上,左手固定,用右手拇指指甲或圆头的笔杆,往返压磨匀揉,轻揭印稿纸.印文即渡于印石之上。

若石面笔画不够清楚,再用小毛笔描摹完善。

上面所谈渡稿法,是传统水印法,这种渡稿法比较稳妥,在临摹学习的过程中.字型过渡准确,缺点是习印者容易有懒惰思想,仪靠淮确的“搬移”,不动脑子,难以领会印章章法的妙处。

在进入创作阶段后,有两种方法可以避免此弊.特别是在写意类篆刻的临摹、创作中比较实用。

其一,磨好印面后,将设计好的印稿翻过来,或用小镜子反照印稿,用刁、毛笔直接依样钩草,将印文反写于印面上.其二,用刀角直接勾写法。

以浓墨施于印面,待干透后,用刀尖在涂墨的石面上,按印稿反面的字形,照笔画勾出一线笔纹,然后用刀照印稿刊刻。

这种方法易于锻炼印人的整体控制能力,同时,线条比较灵动,方介堪及当代许多印人入印都用此法,傅嘉仪先生也是如此,以刀为笔,勾画印稿直接上石。

一如信手写篆,下刀果断,轻松自然,刻出的印线条沉着灵动,慷慨淋漓。

此法渡稿初学者不可用,待熟练后方可试用,此法刻印,可免染上小家之气,当然这种用刀直接渡稿法.大多用于白文印,对于朱文印则不奏效,仍用前面所述之水印渡稿法为妥。

(一)磨平印面新购的印石一般印面都不平整且周边涂有一层蜡,因此需要把所刻印面的蜡层磨去。

五指执石,用力均匀,要有规律的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每磨转几圈要转动一个方向,将印面在砂纸上徐徐磨来,砂纸印平铺在玻璃板上。

如印面较粗糙,可先用粗砂磨平(一般砂纸在100-200号),后用细沙磨平(一般砂纸2000-4000号).(二)打好印稿一方印章石否美观,设计印稿非常重要。

是篆刻的一个重要环节,犹如描绘建筑蓝图。

印稿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篆刻的成败。

故打稿前应反复琢磨文字的分行布局,文字的统一协调等,多打几个印稿,多思考,从中选出一个印文和内容贴切恰当的一方印稿来。

1.临摹的印稿要体现原印的精神,用毛笔对照原印进行临摹,其大小不定,目的是为了熟悉与掌握所临印章的章法、字的结构以及笔法刀法的基本规律。

2.创作的印稿要选合适的字和章法,一方优秀的篆刻作品,均离不开字法、章法、刀法及作者内在修养。

当我们面对一方印的文字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甲骨、金文还是小篆,凡此皆要根据印面文字的造型和文字内容而定。

这种功夫要在长期实践中磨练才能悟出来。

文字选好后就面临章法和安排。

如果你选择的是甲骨,一方印章中的几个字要统一一体都为甲骨,个别字没有甲骨可以用小篆字体演变成甲骨字体,那么章法应以静穆朴茂为主。

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平时要注意学习优秀作品,厚积薄发,这样用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三)印稿上石1.水印上石法。

对初学者来说,水印法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

水印法在写印稿时用浓墨,最好是墨锭出的浓墨。

石章保留磨后残留的一层极薄的粉末,使之有附着力。

笔醮清水不可太多,微潮即可,整个操作过程要干净利落。

具体步骤如下:(1)先取一块比印石稍大一些的宣纸覆盖到印石上,用手指将印面向四周轻压。

(2)将临摹的印稿对光反置,或对镜倒置,在吸水印搞纸上依石章大小临摹该印,注意墨要浓一些。

(3)修改成稿,放置一会,待墨干。

(4)将墨稿对准石章四角后,将四周余纸折下固定好,以防错位。

用干净毛笔醮清水(水不必过多,微湿即可),润湿印稿纸,使纸与石相贴。

(5)用生宣吸尽印稿上多余水分,直至纸与石紧密相附。

(6)用指甲或笔杆之类阮中带硬且较光滑的弧状物,反复压磨使墨迹反印到印面上去。

(7)轻揭稿纸,若某处不清晰,可依上述方法对照原印进行修补;(8)水印上石完成2.临写法。

临写法式将印稿翻转,依其背面显示出反字(若不清晰,可映照于阳光下或灯光下),然后照反文书写上石。

或取小方镜,视镜中反字上石。

临写法要注意把握印稿的章法和字的笔意,久用此法可锻炼眼、手和书写反字的能力,直至离开以上三种方法,就能得心应手写出反字来。

(1)将所要临刻的印章用镜子看着进行反临(2)临写成稿完成章法分布50例“虚”与“实”是章法分类的总纲,纲举才能目张。

有了这个准则,在印章设计时可注意并掌握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左虚右实或左实右虚、周虚中实或周实中虚等等。

邓散木在《篆刻学》中有章法分类14种,后又有人将章法分成25种,其中有轻重、增减、屈伸、挪让、盘错、离合、粗细、直曲、长短、欹正、穿插等。

但在“虚实”这个准则下,14种乃至25种方法都是谋求虚实效果的一种手段。

这里所谈章法分布50例,每一种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单一的,在一方印章的构思布白中,它可以用多种布局方法综合而成。

1.满实法(满实法印例参见附图中“安北将军章”、“宜春禁丞”、“琅雅柏印章”、“梁清标印”四印)满实法亦叫匀称法。

入印文字分布匀称,印面较满、较实。

布白浑厚平正,字画之间距离较繁密,印之四角充实,黑白虚实虽有变化但没有大起大落。

对笔画少的印文,则通过穿插、加叠或面积对比法,使少画字满而不虚。

大多数字画是横平竖直,曲在直中求,圆在方中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