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教学设计
篆刻第一课课程设计方案
篆刻第一课课程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篆刻的基本知识、技巧和创作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刻刀的使用、字体的选择等。
2.技能目标: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篆刻作品,表现一定的艺术效果;能够对篆刻作品进行赏析,评价其艺术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篆刻的基本概念:介绍篆刻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篆刻的工具和材料:讲解刻刀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及篆刻所需的材料。
3.篆刻的技法:教授篆刻的基本技法,如刻字、刻印、刻图案等。
4.篆刻的创作:指导学生进行篆刻创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5.篆刻的赏析:分析和学习篆刻艺术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篆刻的基本概念、技法和创作方法。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篆刻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讨论法:学生讨论篆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合适的篆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篆刻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使用篆刻教学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4.实验设备:准备篆刻所需的刻刀、石头等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记录并评估其学习态度和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篆刻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通过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考试:安排一次篆刻知识的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篆刻》教案
《篆刻》教案篆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历史和发展。
2. 掌握基本的篆刻技法和工具。
3.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篆刻的起源和历史- 篆刻的定义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 探讨篆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介绍篆刻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作品。
2. 篆刻的基本技法与工具- 介绍篆刻所用的刀具和印材。
-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刀具,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
- 练基本的线条和结构构图。
3. 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 分析、讨论篆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技法运用。
- 引导学生对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 设计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篆刻的乐趣和过程。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篆刻的起源和发展1. 通过图示和文字介绍篆刻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意义。
2. 展示篆刻作品,让学生感受篆刻的魅力和独特性。
第二课:篆刻的基本技法与工具1. 介绍篆刻所用的刀具和印材,展示正确使用方法。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线条练和基本结构构图。
第三课: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1. 分析篆刻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技法运用。
2. 让学生选择一幅篆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分享自己的观点。
3. 设计创作实践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创意进行篆刻创作。
四、教学评估1. 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篆刻作品的创作质量和艺术性。
五、教学资源1. 篆刻作品图片和展示材料。
2. 篆刻刀具和印材。
以上是《篆刻》教案的基本内容和教学安排,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并培养其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篆刻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价值。
篆刻理论常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种类、工具、技法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篆刻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篆刻的历史与发展。
2. 篆刻的种类与特点。
3. 篆刻的工具与技法。
教学难点:1. 篆刻工具的正确使用。
2. 篆刻技法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篆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激发学生对篆刻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篆刻吗?它有哪些特点?二、讲授新课1. 篆刻的历史与发展- 介绍篆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甲骨文、金文到篆刻艺术的成熟。
- 讲解篆刻在各个朝代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2. 篆刻的种类与特点- 介绍篆刻的种类,如:汉白玉、青田石、寿山石等。
- 分析不同种类篆刻的特点,如:质地、色泽、硬度等。
3. 篆刻的工具与技法- 介绍篆刻工具,如:印石、印床、刻刀、印泥等。
- 讲解篆刻技法,如:刀法、印法、章法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示范篆刻的基本技法,学生跟随练习。
2. 学生尝试使用篆刻工具,进行简单的篆刻练习。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的基本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篆刻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篆刻的历史、种类、工具、技法有哪些?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化拓展1. 讲解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篆刻与现代审美相结合。
2. 介绍一些著名篆刻家及其代表作品,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自己的篆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篆刻艺术的魅力。
篆刻教学教案5篇
篆刻教学教案5篇第一篇:篆刻教学教案《篆刻体验——肖形印》教学设计【课型】综合课【教材分析】肖形印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素材,从远古人的崖壁雕刻到今人的形形色色的篆刻艺术,肖形印独具艺术魅力和实践价值。
从肖形篆刻的基本样式、写刻印的基本步骤、基本技法与章法等方面介绍了这门传统艺术,使学生肖形印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在鉴赏和动手实践中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特殊魅力。
【教学目标】1、学会鉴赏肖形印的篆刻艺术,了解掌握肖形印的篆刻方法、步骤和刻制要点。
2、感受篆刻传统艺术的魅力,体验篆刻乐趣,增强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篆刻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篆刻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展示肖形印图片,并播放中国古典音乐,使学生在优雅的环境中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视频导入,揭示课题:用一段《老鼠嫁女》剪纸动画视频,感受动物形象的可爱,体会动物形象的特点。
并展示课题:《篆刻体验——肖形印》三、具体授课:1、肖形印的概念与分类。
印面只有图像并无文字的一种古代玺印。
又名蜡封或画像印。
起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
用途和今天打在火漆上的印章类似。
肖形印有铜、玉、石和陶质。
铜肖形印多用失蜡法铸造,上面带有象形的图案,凸出印背,印面则作凹入的相同图案。
只有用泥和蜡打在上面,才能看出其全貌,故称之为肖形印或蜡封。
据肖形印的不同花纹图案,可分为 5类:①人物类。
有狩猎、生产、畜牧、车骑、舞蹈、杂技、音乐、戏剧、官吏、神话等。
②飞禽类。
有鸽、鸡、鸭、鸠、雁、孔雀、鹤、鹦鹉、鸾、凤、鹳、鹭鹚、鹈鹕、鸳鸯、啄木鸟、鹅等。
③走兽类。
有马、牛、羊、骆驼、驴、骡、狗、猫、兔、鼠、猿、鹿、麋、驯鹿、狮、虎、熊、象、犀等。
④虫鱼类。
有鱼、龟、蛇、蜥蜴、蛙、蟾蜍、蝎、蜘蛛、甲虫等。
⑤其他类。
书法篆刻训练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书法篆刻技巧。
(2)培养学生对书法篆刻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模仿、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书法篆刻的热爱,树立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书法篆刻的起源、发展、流派、工具、材料等。
2. 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包括执笔方法、笔画书写、章法布局等。
3. 书法篆刻作品欣赏:赏析经典书法篆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欣赏书法篆刻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2. 介绍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引起学生对书法篆刻的关注。
(二)讲解与示范1. 讲解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包括执笔方法、笔画书写、章法布局等。
2. 示范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书法篆刻高手,负责指导其他成员。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书法篆刻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篆刻作品,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
3.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书法篆刻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书法篆刻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掌握书法篆刻基本技巧的程度。
3.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如作品质量、实践态度等。
4. 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进步情况。
五、教学资源1. 书法篆刻教材、图片、视频等。
2. 书法篆刻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刻刀、印泥等。
篆刻字体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篆刻字体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篆刻字体的基本种类及其特点。
- 学会篆刻字体的书写技巧和刀法。
2. 技能目标:- 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的篆刻字体。
- 学会使用篆刻工具进行字体的书写和雕刻。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篆刻字体的种类和特点。
- 篆刻字体的书写技巧和刀法。
2. 教学难点:- 篆刻字体的刀法运用。
- 在篆刻过程中保持字体的整体美观和平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 以展示篆刻作品图片或实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介绍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授新课:- 讲解篆刻字体的基本种类,如大篆、小篆、鸟虫篆等。
- 分析不同篆刻字体的特点,如笔画粗细、结构疏密等。
3. 示范:- 教师示范篆刻字体的书写和雕刻过程。
- 强调书写技巧和刀法的重要性。
4. 练习:-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练习篆刻字体的书写和雕刻。
-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二课时:1. 复习:-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篆刻字体的掌握情况。
2. 拓展:- 引导学生了解篆刻字体的应用领域,如印章、书法作品等。
- 介绍篆刻字体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3. 实践:- 学生独立完成篆刻字体的书写和雕刻作品。
- 教师指导学生调整刀法,确保作品的整体美观。
4.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篆刻字体的书写技巧和刀法。
-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提高篆刻水平。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度和练习情况。
2. 作品评价:- 评价学生的篆刻字体书写和雕刻作品,包括字体的准确性、刀法的熟练程度和整体美观度。
3. 反馈与改进:-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教材:- 《篆刻教程》、《篆刻艺术》等。
初中篆刻美术教案
初中篆刻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艺术的起源、发展及其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篆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篆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篆刻艺术的基本技法。
3. 篆刻艺术作品的欣赏。
教学难点:1. 篆刻艺术的基本技法的理解和运用。
2. 篆刻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篆刻艺术的相关资料、图片和作品。
2. 学生准备篆刻用的石材、刻刀、印泥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篆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篆刻艺术的了解和感受。
二、讲解篆刻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起源(10分钟)1. 教师讲解篆刻艺术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要信息。
三、讲解篆刻艺术的基本技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篆刻艺术的基本技法,如刀法、章法等。
2. 学生观看教师的示范,理解并掌握基本技法。
四、篆刻艺术作品的欣赏(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经典的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交流对作品的看法。
五、学生动手实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篆刻创作。
2. 学生按照所学的基本技法,独立完成一件篆刻作品。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总结篆刻艺术的学习经验。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继续深入研究篆刻艺术,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作品。
2. 学生可以尝试将自己的篆刻作品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如制作书签、印章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了解了篆刻艺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技法,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篆刻文化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篆刻技法。
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篆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篆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1. 篆刻技法的掌握。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耐心和细心。
教学准备:1. 篆刻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篆刻工具:篆刻刀、印泥、印石、刻刀、砂纸等。
3. 学生分组,每组一套篆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篆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作品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二、新课导入1. 讲解篆刻的历史渊源,介绍篆刻在古代的应用和地位。
2. 介绍篆刻的艺术特点,如刀法、构图、章法等。
3. 分析篆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篆刻的文化内涵。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块印石,进行初步的打磨和清洗。
2. 教师示范篆刻的基本技法,包括握刀、运刀、刻刀角度等。
3.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进行简单的篆刻练习。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篆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技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篆刻技艺。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篆刻的基本技法。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二、实践操作1. 学生继续进行篆刻练习,尝试制作个人印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篆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篆刻艺术的魅力。
2.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篆刻艺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展示,让学生了解了篆刻的历史、艺术特点和技法。
初中篆刻社团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初中篆刻社团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篆刻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耐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篆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2.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3. 篆刻的技巧和手法4. 篆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篆刻工具和材料,如篆刻刀、印章、印泥等。
2.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篆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引导学生对篆刻产生兴趣。
3. 基本技巧学习:教师讲解和示范篆刻的基本技巧,如刻刀的使用、线条的勾勒等。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技巧。
4. 创作实践:教师给出创作主题,学生独立进行篆刻创作。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交流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不断提高。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教师现场示范篆刻技巧,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篆刻的过程。
2. 采用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篆刻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采用作品展示法,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篆刻作品的质量,包括线条的流畅、字体的规范等。
2. 学生在篆刻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包括专注程度、团队合作精神等。
3. 学生对篆刻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交流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篆刻工具和材料:篆刻刀、印章、印泥等。
2. 参考书籍和资料:关于篆刻的书籍、图片、视频等。
七、教学时间每次活动时间安排为2课时,共计10次活动。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篆刻知识和技巧,以便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示范。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合适的学习机会。
篆刻第一课课程设计意图
篆刻第一课课程设计意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基本技法,能够识别和理解篆刻中的文字、图形和章法等元素。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篆刻的基本工具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篆刻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按照以下大纲进行:1.篆刻概述:介绍篆刻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篆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篆刻技法:讲解和演示篆刻的基本工具使用方法,以及篆刻中的文字、图形和章法的具体技法。
3.篆刻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篆刻作品的实践环节,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篆刻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专业书籍,参考书将包括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多媒体资料将包括篆刻作品的图片、视频等,实验设备将包括篆刻刀、印石等。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篆刻作业,评估他们对篆刻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3.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篆刻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结果将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学生,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进度和时间。
具体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课程大纲,合理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2.教学时间:每节课安排45分钟,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演示和实践。
3.教学地点:选择安静、光线充足的环境作为教学场所,配备必要的篆刻工具和设备。
书法篆刻私教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掌握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书法篆刻水平。
3.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书法篆刻的基本知识:书法的历史、种类、技法;篆刻的历史、种类、技法。
2. 书法的基本技法:笔法、墨法、章法。
3. 篆刻的基本技法:刀法、章法、布局。
4. 书法篆刻作品欣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篆刻的历史、种类和技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书法基本技法教学(1)笔法:讲解毛笔的握笔姿势、运笔方法,示范书写过程,学生跟写。
(2)墨法:讲解墨的选用、墨水的调配,示范墨色变化,学生练习。
(3)章法:讲解章法的布局原则,示范章法设计,学生练习。
3. 篆刻基本技法教学(1)刀法:讲解篆刻刀的使用方法、刀法种类,示范刀法运用,学生练习。
(2)章法:讲解篆刻章法的布局原则,示范章法设计,学生练习。
(3)布局:讲解布局的技巧,示范布局设计,学生练习。
4. 书法篆刻作品欣赏展示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5. 课堂练习(1)书法练习:学生按照所学技法进行书法创作。
(2)篆刻练习:学生按照所学技法进行篆刻创作。
6. 课堂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书法篆刻作品,评价其技法掌握程度。
3. 课堂测试:通过书法篆刻技法测试,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课后作业1. 练习书法:按照所学技法,完成一幅书法作品。
2. 练习篆刻:按照所学技法,完成一幅篆刻作品。
3. 查阅资料:了解书法篆刻的历史、种类、技法,为下次课程做好准备。
走进篆刻艺术的教案
走进篆刻艺术的教案【篇一:篆刻基础知识教案】篆刻基础知识水冶镇洹滨中学杨艳教学方法:讲解、欣赏和学生刻印练习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1、通过书法和篆刻教案的鉴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和篆刻的兴趣,了解书法、篆刻的起源和类别,使他们受到书法、篆刻美的陶冶,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篆刻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初步懂得治印的基本技法与步骤。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难点:篆刻时如何把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
2、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
三、教具与学具1、教具:各种字体的碑帖及名家书法作品数幅;狼毫小楷、刻刀、章料(青田石等)、宣纸、砚、墨、印泥、砂纸(粗细两种)圆镜、毛刷等演示用具;刻好的印章二枚、供学生仔细看。
2、学具:刻刀、毛笔、墨、青田石或肥皂、土豆、橡皮等,砂纸、小圆镜、小牙刷、毛刷等。
四、教学步骤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学生认真听课。
讲授新课:1、印章的起源与发展篆刻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汉魏时便已盛行。
早期印章多采用铜、银、金或牙角、水晶等材料制作,材质昂贵,且坚硬难以受刀,所以印多为官方权信的表征,布衣百姓很少用印。
自元代后,石质印材在篆刻中开始被大量使用,文人当中也开始盛行篆刻之风,金石篆刻艺术由此走进了大众的审美视野并在此后数百年间有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可以说,金石篆刻是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中国印”正因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能够在世界性的审美眼光中脱颖而出。
书体的演变及分类综合历代各种文字大致分为篆、隶、楷、行、草五大类。
(1)篆书:甲骨文-------是殷、周时期的古文,因刻在龟骨上故名;石鼓文---------石鼓是秦朝的刻石,上面所刻的文字属于大篆的体系,也是我国最早的石刻;秦《泰山刻石》-------又称《封秦山碑》字体属于小篆,相传是秦代丞相李斯所写,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2)隶书:相传是狱史程邈被囚在监狱里时,把大小篆的笔画和结体作简化,便于书写。
篆刻作业鉴赏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价值。
2. 学会鉴赏篆刻作品,从构图、刀法、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3.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篆刻作品鉴赏的基本方法。
2. 篆刻艺术的特点及价值。
【教学难点】1. 学会从构图、刀法、章法等方面分析篆刻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篆刻作品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实物篆刻作品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篆刻艺术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篆刻艺术的基本概念。
2. 展示一些著名的篆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篆刻艺术鉴赏1. 教师讲解篆刻艺术的特点,如:构图、刀法、章法等。
2. 学生欣赏篆刻作品,分析作品的构图、刀法、章法等特点。
3. 教师针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篆刻作品。
三、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幅具有代表性的篆刻作品,分析其构图、刀法、章法等方面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对所选作品进行鉴赏,并总结出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互动环节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篆刻艺术的价值。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鉴赏自己喜爱的篆刻作品。
2. 教师点评学生的鉴赏,指导学生如何提高鉴赏能力。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篆刻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鉴赏过程中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
【课后作业】1. 学生选取一幅自己喜欢的篆刻作品,进行鉴赏并撰写鉴赏报告。
2. 收集篆刻艺术的相关资料,了解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篆刻艺术鉴赏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热爱程度和鉴赏能力。
篆刻校本课实施方案
篆刻校本课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
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书法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篆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校本课程中,篆刻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篆刻的起源、发展历程、技法等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篆刻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难度的篆刻作品。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交流和理解。
三、课程内容。
1.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历史、发展和技法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篆刻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篆刻的乐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让他们在展示中学会欣赏和倾听他人的作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
1. 听讲教学,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篆刻的相关知识。
2. 示范操作,老师进行篆刻的实际操作示范,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篆刻的技法。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篆刻实践,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篆刻的乐趣。
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让他们在展示中学会欣赏和倾听他人的作品。
五、评价方式。
1. 考试评价,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评价。
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法、创意和表现力等方面。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
六、课程实施。
1. 教学时间,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篆刻课程的教学。
2. 教学环境,在艺术教室或者篆刻工作室进行实践操作和作品展示。
3. 教学资源,准备好篆刻工具、教学资料和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
4. 教学团队,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包括艺术老师、篆刻专家等,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生能够掌握篆刻的基本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篆刻作品。
3. 通过篆刻活动,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篆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3. 篆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4. 篆刻的创作步骤和要领。
5. 篆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篆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创作步骤和要领。
2. 教学难点:篆刻的刀法和章法的运用,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篆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篆刻工具和材料:篆刻刀、印石、印泥等。
2. 参考资料:篆刻作品、篆刻技法书籍等。
3. 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篆刻作品,引起学生对篆刻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教学基本概念和历史:讲解篆刻的基本概念,介绍篆刻的发展历史。
3. 介绍篆刻工具和材料:展示篆刻工具和材料,讲解使用方法。
4. 教学篆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讲解和示范篆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实践。
5. 教学篆刻的创作步骤和要领:讲解篆刻的创作步骤和要领,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篆刻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学生在篆刻实践中的技巧掌握程度,包括刀法、章法等。
3. 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4.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个人创意,提升篆刻作品的个性化程度。
4.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篆刻艺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邀请篆刻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篆刻艺术。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教案
书法篆刻艺术欣赏教案教案标题:书法篆刻艺术欣赏教学目标:1. 了解书法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2. 学习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和规范。
3. 提高学生对书法篆刻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1. 书法篆刻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对书法篆刻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书法篆刻作品的图片或实物展示。
3. 书法篆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书法篆刻作品,引起学生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书法篆刻艺术有了解吗?你们喜欢书法篆刻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书法篆刻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中国古代的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风格的书法。
2. 解释书法篆刻的基本技巧和规范,如握笔姿势、书写顺序、笔画结构等。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分发书法篆刻工具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书写汉字、刻制篆刻章等。
2. 引导学生注意书法篆刻作品的细节,如笔画的粗细、布局的合理性等。
四、作品欣赏(15分钟)1. 展示一些优秀的书法篆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进行评价。
2.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鼓励他们表达个人的审美观点。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书法篆刻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提供拓展学习的资源和建议,如参观书法篆刻展览、阅读相关书籍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
2.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不同的任务,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在作品欣赏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表达,尊重每个学生的审美观点和个性化的欣赏方式。
小学篆刻表演教案
小学篆刻表演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篆刻刀具和印章。
2. 毛笔和墨汁。
3. 印泥和印纸。
4. 参考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篆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篆刻的兴趣。
2. 展示一些精美的篆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基本知识讲解(10分钟)1. 讲解篆刻的工具和材料,包括篆刻刀具、印章、毛笔、墨汁、印泥和印纸等。
2. 讲解篆刻的基本技巧,包括刻制、印花和磨印等。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体验篆刻的乐趣。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创作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分享创作的心得和体会。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新和进步。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篆刻活动的收获和不足,反思自己在创作中的表现。
2.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篆刻作品的质量。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篆刻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教学反思:在本次篆刻活动中,学生对篆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创作出了一些有趣的作品。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篆刻技巧的掌握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在篆刻活动中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篆刻课后服务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篆刻艺术入门适用年级:三年级以上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审美和创造力。
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 篆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基本篆刻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1. 刻刀与石材的配合运用。
2. 刻印过程中的耐心和细致。
教学准备:1. 篆刻工具(刻刀、印床、印石等)。
2. 教学视频或PPT展示篆刻艺术。
3. 课堂练习材料(印石、印泥、拓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篆刻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
2. 介绍篆刻艺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
二、讲授新知1. 讲解篆刻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展示篆刻技法的视频或PPT,讲解基本技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篆刻工具和材料。
2. 教师示范篆刻过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学生尝试刻制简单的印章,如“福”、“寿”等。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篆刻体验。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
二、讲授新知1. 讲解篆刻技法中的细节处理,如刀法、线条粗细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优秀篆刻作品的特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尝试刻制更复杂的印章,如带有图案的印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相互评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篆刻艺术的兴趣和了解程度。
2. 学生篆刻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
3.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耐心细致等。
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篆刻,尝试刻制自己喜欢的图案。
2. 收集有关篆刻艺术的资料,进行学习。
备注: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
3.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篆刻艺术。
篆刻工具初中教案
篆刻工具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篆刻的基本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 掌握篆刻刀的拿握技巧。
3. 能够正确使用篆刻刀进行篆刻练习。
教学重点:1. 篆刻工具的认识。
2. 篆刻刀的拿握技巧。
3. 篆刻练习。
教学难点:1. 篆刻刀的拿握技巧。
2. 篆刻练习中的力度控制。
教学准备:1. 准备篆刻刀、印石、印泥等工具材料。
2. 准备相关的篆刻作品,以便学生欣赏和参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篆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篆刻产生兴趣。
2. 展示一些篆刻作品,让学生初步了解篆刻的艺术魅力。
二、讲解篆刻工具(10分钟)1. 介绍篆刻刀的种类,包括斧头刀、圆头刀、平头刀等。
2. 讲解篆刻刀的使用方法,如如何拿握刀具,如何运用刀具进行篆刻等。
3. 演示篆刻刀的使用技巧,如如何刻制直线、曲线、圆形等。
三、篆刻刀的拿握技巧(10分钟)1. 讲解篆刻刀的拿握方法,如如何正确握刀,如何保持刀具的平衡等。
2. 演示篆刻刀的拿握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确的拿握方法。
3. 学生进行篆刻刀的拿握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篆刻练习(10分钟)1. 学生选择一块印石,用篆刻刀进行篆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相互欣赏作品,交流学习心得。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篆刻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学生总结自己在篆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愿组成兴趣小组,进行篆刻作品的创作和交流。
2. 教师可以组织篆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了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了篆刻刀的拿握技巧,并能进行简单的篆刻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篆刻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的篆刻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篆刻水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学习篆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学习篆刻篆刻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主要形式之一。
它是用刀在硬质的材料上雕刻意象文字,然后倒印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的艺术形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篆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审美意识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学习篆刻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1. 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介绍篆刻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发展现状,了解篆刻的分类和流派。
2. 掌握篆刻的基本技法:讲解篆刻的材料、工具、刀法等基本技法,示范如何正确使用篆刻刀进行刻字。
3. 学习篆刻的基本元素:介绍篆刻的基本构图、线条、纹饰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感知能力。
4. 创作篆刻作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或题材要求,进行篆刻作品的构思和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篆刻的起源、发展和分类,掌握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篆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篆刻作品、播放篆刻相关的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开启学习篆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篆刻的基本知识,包括篆刻的起源、发展和分类等内容,让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 示范:通过实物或讲解PPT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篆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篆刻刀进行刻字。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篆刻基础技法的练习,如刻写简单的汉字或特定的纹饰,逐步培养他们的操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5. 创作: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主题或题材,进行篆刻作品的创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6. 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篆刻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验。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亲自体验篆刻艺术的魅力,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审美中陶冶情操,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章的篆刻”教学设计
掌握镌刻印章的基本技能
教学分析
《印章的篆刻》,是江苏省教材《工艺制作》课本中的内容。
教材不仅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同样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所必须的知识和信息,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提供了线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材结构呈现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活动篇,另一部分为与活动篇相对应的信息篇。
活动篇主要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组建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反映了学生在观察、体悟、设计、操作、评价等方面的学习过程,体现终端结果在动作过程中的一般性认知规律。
学生分析
考虑到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心理的实际和他们的学习基础,以及他们的整体观察能力不强,需要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耐心,我结合观察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印章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和印章的类型、用途、工具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2.学会研究、交流、展示、评价等自主学习方式;
3.掌握磨平印面、转印、镌刻、铃印等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镌刻过程中的刀法
教学方法
1.研究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结合;
2.过程与方法结合;
3.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课堂内外互动结合。
教学手段
板书、板图、教材图例分析,实物投影辅助教学、学习评价
教学过程
一、第一阶段活动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坐,课堂秩序安定后,教师提出印章篆刻课程的要求和规定,诠释学习评价表。
附:印章篆刻操作室管理制度
1.进入教室后未经老师同意,操作台上的物品不能擅自动用。
2.上课时未经老师同意,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室内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保持操作场地清洁整齐。
4.爱护工具以及材料,工具使用要规范,课中所用的刀具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得玩耍刀具,更不得把刀尖指向他人。
5.下课后要把自己的操作台收拾干净,把工具和材料放回原来位置,不得随意乱动。
6.离开教室前要清理个人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工具放回原来位置,并把自己的操作台几周边场地打扫干净,关好门窗。
(二)导入新课
叙:印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造型艺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问:同学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印章?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成绩报告单、发票、书画……
问:有谁知道印章起源于什么时候?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小组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叙述:
我国的印章艺术历史悠久,早在三千七百年前的殷代就在龟甲、兽骨上刻文字记载事迹,据有关资料记载印章起源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则被广泛使用。
之后则有了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三)讲授新课
叙:印章的发展从古到今,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种类与用途也多种多样。
简介印章的分类与用途:
(1)封泥: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竹木片上,再将这些竹木片编联在一起,写好的公文或书信用绳子栓好,为了保密,在绳子结上加一块轻泥,再在泥面上盖印,泥面上出现凹凸的字,人们把这种盖有印的泥称为“封泥”。
(2)古玺:秦代以前的印章称作“玺”,因距今久远称为“古玺”,到汉代只有皇帝、皇后的印章才称“玺”。
(3)秦汉印: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经济昌盛,印章空前发展起来,多以小篆、缪篆入印,达到了印章艺术历史的高峰,这时期的印章称为“秦汉印”。
(4)官印:此种印区别于私印,印面多用“印”、“章”等文字,多为年俸禄两百石以上的高官所用,汉代流行。
(5)私印:区别于官印的私人用印,印面多为“信印”、“私印”字样,以汉代最为流行。
(6)肖形印:以图像入印的印章。
(7)闲章:从隋唐时期的“闲印”开始,唐太宗有以年号为印文的联珠印“贞观”,印章转入游艺性质并作为艺术作品的补充后,这类印章称为“闲章”。
(8)边款:在印章的边侧刻上作者姓名、制作年月、地点或记叙与印章内容有关的文字,因其位置在印之边壁,称为“边款”。
(9)藏书章:唐太宗曾把联珠印“贞观”盖在御藏书画上,后人效仿,文学家苏东坡有“赵郡苏轼图籍”的印章。
明清以后这类印章越来越多,大体分为收藏类、鉴赏类、校订类。
2、问:有没有同学篆刻过印章?篆刻印章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
工具:印床、印泥、刻刀、砂纸、铅笔、白纸、印蓝纸、刷子
材料:青田石、寿山石等
印章制作技法介绍
朱文:将印文周围部分刻除,印文突出。
白文:与朱文相反,将文字笔画刻去,印文凹下。
(1)冲刀:用刀角顺着要刻的线条推力向前,并用无名指紧抵石章边缘,以控制运行速度。
冲刀角度小,与平面约成30度。
冲刀的特点是出锋锐利,印文挺拔刚健,适宜镌刻平方正直较规矩的印文。
(2)切刀:执刀角度比冲刀大,约成60度,切刀所切线条较短,依靠刀角一起一伏,将要刻部分镌刻。
边框与界格
根据印章的风格决定是否要边框和界格。
二、第二阶段活动——操作性学习
(一)布置本节课任务:
临摹白文阴刻——水上人家
1.操作步骤:
设计印稿——磨平印面——转印印稿——检查印稿——镌刻——铃印——修改,调整
2.提出注意点:
(1)印稿设计布局要求体现:横平竖直连斜曲,顶天立地布满格。
留边出气显神韵,冲边借边巧用格。
空空相等找匀称,疏密相兼是风格。
(2)刻印时候注意走刀不宜过快,防止划伤手指。
3.学生分小组操作。
4.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总结问题,质疑。
5.展示学生作品。
6.学生自评、互评。
7.教师对整个印章篆刻学习与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填写学习评价表。
8.在掌握刻印基本技巧后,可以尝试刻朱文或其他肖形印。
(二)按照教师要求规范工具的摆放,清洁完各自的桌面和地面,等待教师检查,经教师检查合格允许后方能离开教室。
课后反思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模式是以实物、事件为载体,学生学习、活动为主体的一种项目引导教学方式,由以下四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渗透的环节组成:1、围绕项目确定专题;2、围绕专题设计规划;3、围绕专题实施操作;4、围绕作品评估改进。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新的劳动与技术教材的主导思想,就是强调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甚至通过自学也能了解或训练教材中提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从新的教育思想上分析,它符合当今课改的要求,即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是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操作中找到问题,在实践中质疑。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要使认知经验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需要专门训练的。
投影展示操作方法,全体同学分组练习。
各小组间自由交流,互相学习,要求学生做到虚心学习,耐心讲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操作氛围,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并总结大家所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在这里教师不是越俎代庖的详尽指导者和示范者,而是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困惑时,教师用协商的口吻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启发,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劳动与技术成绩的评估以老师评估与学生自我评估想结合、作品的终结性评估与平时的形成性评估想结合,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长处与弱点,有利于学生的不断进步和超越自我。
由于劳技学科本身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学生会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疑问,及时通过引导和演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体现创新精神,有益大脑开发。
也是教师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以上四个教学环节,我试图实现观察与操作,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模仿与创造,智能与审美,主导与主体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审美素养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