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上册 6.2 师生交往教案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生交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2.全面地理解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3.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好朋友。

能力目标

1.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2.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与老师的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会通过有效方式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2.培养尊师、敬师的情感,用具体的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敬。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理解“亦师亦友”。

突破方法:要成功突破“亦师亦友”这一教学难点,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师生交往”在教材中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阐述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一方面讲述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互相关心、携手共进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探究与分享”(P67、68)和“相关链接’’(P69)等板块,列举具体的案例和人物材料的介绍,说明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亦师亦友。使学生懂得在平等相待、相互促进的师生交往中,我们可以和老师成为朋友,老师给予我们生活上的关心和情感上的关怀,我们也应该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这样,既能达到有效突破“亦师亦友”这一教学难点的目的,又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方法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运用你的经验”(P65)板块,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四种场景展开讨论。这一教学活动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活动更有目的性,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合作的技能。

过程:

1.多媒体呈现四种场景:

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组织者、倾听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与老师交往的场景,在那些场景中,老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请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2.要求四个小组对四种场景展开探究,并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教师巡回指导,并适当点拨。

4.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得非常认真,课堂氛围也很热烈,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与我们的老师交往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方法2:语言式导入。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自然而然地引出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师生之间应该如何交往,导人的语言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疑问中主动走进探究的乐园。

过程:

教师:古往今来,人们总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形容老师的崇高,同学们在作文中也把老师比做“小船”“春雨”“人梯”……我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重视、关怀和鼓励;都期待着老师温柔的目光投注在我们的身上;我们都期望与老师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友好相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老师交往呢?教师板书,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因为希望被认可和肯定是每个人的心理趋向,尤其是中学生,更愿意表现自我。同学间的交流,教师的参与、赞赏,能使他们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使他们更加坚定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自信心。

问题: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

过程:

1.多媒体呈现:

小奇喜欢文学创作,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语文老

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一次,上数学课时,

小奇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自己辛辛苦苦

写了一个多星期的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

假如你是小奇,你会如何对待语文老师的表扬与数学

老师的批评?

你能给小奇提出怎样的建议?

2.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正文部分内容,并完成“探究与分享”(教材P67)板块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如何正确对待”展开思考。

4.教师指导、纠¥偏,并对部分同学自主学习的结果给予肯定、赞赏。

5.师生归纳:

(1)语文老师对小奇的表扬,意味着对小奇的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小奇更好地学习和发展;数学老师对小奇在数学课上偷偷写小说的行为给予批评,意味着数学老师对小奇的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小奇及时地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2)建议小奇: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继续与深化,教学重点在讨论与交流、批判与质疑中得到突破和解决,是学生智慧火花交织与碰撞的时刻,是师生互动交流,进一步突出重点的大好时机,

是一节课的高潮部分,生生情、师生情要在交互活动中升华。

过程:

1.教师: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是师生关系交往的良好状态。

2.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P68):

厦门大学原校长王亚南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分珍惜难得的求学机会,尊敬老师,虚心求教。

上大学时,有一位老师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很多同学对他十分挑剔,不够尊敬。而王亚南却认为人人皆有所长,仍然十分尊敬这位老师,认真地听课,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和道理。

一次,那位老师看见一些同学只顾埋头读书而忽视体育锻炼,就对同学们说:“脑力劳动者每天至少要走十里路,这样看来占用了学习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精神,增强了体质,会提高学习效率,一些同学不以为然,王亚南却认为老师的话很有道理,决心照老师的话去做。从此,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即使学习、工作再忙,也不停歇。王亚南博学多才,体魄健壮,在后来的三十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晚年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和治学经验时,王亚南念念不忘大学时那位老师对他的影响。他常说:“听老师一句话,学生受用一辈子。”

王亚南的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发?

如果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还要尊重他吗?

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提出的问题展开探究。

4.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5.小组交流探究结果,教师给予肯定。

(1)王亚南的故事启发我们: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既可以帮助我们学好知识,又可以使我们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受益终身。古人所谓的“亲师信道”,就是这个道理。

(2)即使我们不喜欢某位老师,我们也要尊重他。因为彼此尊重,是我们与老师建立良好关系的开始。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

四、精讲点抜,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在教师点拨下,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问题答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本部分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梳理、归纳知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问题1:为什么说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