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的新形式

合集下载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精选】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精选】

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摘 要】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历史性”决定了任何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都不是永恒的和固定不变的。

我们应当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公有制,及时革新公有制。

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逐步摈弃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公有制形式和管理方式,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公有制体系和所有制结构。

【关键词】 公有制 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 体制4 11 201628目录目录 (2)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3)1.1 含义............................................................................................................................31.2社会主义公有制度实现形式多样化.................................................................................3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实践................................................................................................3三、社会主义公有制. (3)4.1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34.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动态实际形式..............................................................................4 4.2.1 多样性................................................................................................................4 4.2.2 可变性................................................................................................................4 4.2.3 历史性................................................................................................................4 4.2.4 相对稳定性.. (4)参考文献 (5)4 11 201628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1 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微观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实际上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或组织形式。

如何认识混合经济

如何认识混合经济

如何认识混合经济一、什么是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因素及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完全自由经济和计划经济混合的经济运行体制,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和市场同时对经济发生各自独特的作用,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保证市场经济的平衡发展。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不同所有制经济的无差别化,消除经济所有制之间的藩篱,使所有人都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不同性质的投资主体,共同出资、相互参股、联合生产组建公司构成了多种经济成分,促进了中国特色混合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多种形式的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就业主体、经济主体和税收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基础。

2014年,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新增就业贡献达到90%。

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市场机制的基本规定性就是机会均等、规则公正、资源尽可能自由流动、企业自由组合。

积极发展相互合作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使得各个所有制经济充分借助市场机制的平台和渠道,在相互竞争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

民间资本可以更为自由地进入传统的国有经济控制的领域,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机会均等、规则公正的原则。

而按照《决定》的精神,要以资本化为重点推进下一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改革。

国有资本将更多地具有战略投资者的职能。

形成和发挥这一职能,将有助于推动公有制经济更好地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更好地推动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做大做强。

而随着国有经济资本化的加强,其发展同样需要机会均等和规则公正,同样需要更为广阔的进入领域。

2022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自测第十二章

2022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自测第十二章

2022国家开放大学政治经济学自测第十二章一、综合选择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更要特征是;A.在旧制度内自发组建产生B.经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斗争并取得政权后产生C.由全民公决产生D.由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协商产生2.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A.可以跳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B.可以超越商品经济充分发展阶段C.可以跳过工业化发展阶段D.可以跳过无产阶级专政3.从新中国的建立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要有一个过渡时期是由:A.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C.商品经济不发达决定的D.科学教育水平落后决定的4.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分配原则A.国民收入B.个人消费品C.生产资料D.社会总产品5.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正确的观点是:A.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也应该多样化B.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C.应结合社会生产力发展,努力寻找适合的公有制形式D.集体所有制也是公有制实现形式6.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它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B.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所有制基础C.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D.是劳动人民国家主人地位的保证7.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社会化大生产B.生产资料的公有制C.无产阶级专政D.商品经济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具体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全民所有制B.对民族资本通过赎买政策改造为全民所有制C.通过合作化道路改造个体农业和个体工商业为集体所有制D.没收一切私人资本建立公有制经济9.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是由于:A.商品经济规律作用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C.竞争规律作用D.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联合斗争10.按劳分配原则中的劳动是指劳动者提供的A.劳动的数量B.经过必要的社会扣除后的劳动量C.劳动的质量和数量D.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量二、名词解释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公有制经济3.全民所有制4.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5.混合所有制6.按劳分配三、判断分析题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的途径之一是剥夺民族资产阶级的资本。

专家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专家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政策解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既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又指明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意义重大而深远。

军转干考试辅导专家为帮助2014年即将转业的军转干部进行有效备考,现将《决定》中针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方面的新观点、新举措进行解读。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但是,经过多年实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多,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关系不协调等。

在过去经济粗放增长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不明显,但在新形势下,这些矛盾集中显现,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是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长期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严重萎缩,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到以往的水平。

将来,即使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外需的增长也很难达到以往的速度。

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过渡到了中高速阶段,要想保持中高速增长,就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一方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做优做强。

另一方面,不断消除市场中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制约因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这也是长期以来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关系争议的回应。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止过。

特别是近两年关于“国进民退”、国有企业垄断、民营企业家移民等现象争议不断。

有些是出于真心关心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一些别有用心,人为制造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对立,制造矛盾。

虽然争论的问题很多并不符合事实,数据也不支持,但已造成了重大的负面效应,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统编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总结

统编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总结

统编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总结统编教材必修二《经济与社会》重点知识总结第一课我国基本经济制度1.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1、劳动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人的劳动)。

2、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生产资料)。

二、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1、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

2、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意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1、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是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制度的基础。

2、内容: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①为国家建议、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是社会主义经济物质制度的基础。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公有制经济。

②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进行宏现调控的根本制度基础,有利于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文国家必领采取按劳分配制度,体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能防止两极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网富裕。

4、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会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性任务。

这里的“完善”,不仅包括完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而且,要使这种新体制更加趋于成熟、完整和定型化。

如能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将是中国对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从中国肩负的这项战略任务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研究,笔者认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一)“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而提出来的所谓“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

它是针对传统所有制结构的弊端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提出来的。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社会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具有强烈的“反混合”特征,表现为“三性”:一是“单一性”。

即把社会主义经济看成"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甚至为单一的国有制经济),非公有经济被视为与公有制经济格格不入的“异已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中产生了诸种非公有制经济形式,至今,非公有经济创造的GDP 占整个GDP总量的1/3,非国有经济创造的GDP占整个GDP总量的2/3,但是,把所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政策和做法依然相当普遍。

二是“封闭性”。

即把社会所有制结构和企业产权结构看成是一种封闭的系统,排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相互渗透,更谈不到彼此之间的相互融合。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从社会层面看,虽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开始出现,但这种格局,还不是一种“胶体式”的混合格局,而是“板块式”的离散格局;特别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结构方面,这种封闭性表现得更为严重,在此类企业,不仅民营资本和外商资本的进入十分困难,而且本企业内经营管理层和员工的股本进入也不顺畅,其结果,造成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占”的局面。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新高考专用)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新高考专用)

《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名目第一单元生产资料全部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 (2)1.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其次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 (4)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其次单元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进展3.1贯彻新进展理念 (7)3.2推动高质量进展 (8)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 (9)4.2我国的社会保障 (10)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生产资料全部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阐释】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阐释】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阐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5.国企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转变公有资产全部制性质.(×)【阐释】没有转变公有资产全部制性质.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阐释】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8.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9.混合全部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1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进展方向.(×)【阐释】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进展方向.1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阐释】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阐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把握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进展起主导作用.14.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公平的.(×)【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公平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15.股份制合作制属于混合全部制经济.(×)【阐释】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不是混合全部制经济,也不是个体经济.16.国有企业就是国有经济.(×)【阐释】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公平.(×)【阐释】在我国全部制结构中,两者的地位不公平;在市场竞争中,两者地位公平.2.毫不动摇巩固和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舞.支持.引导公有制经济.(×)【阐释】毫不动摇巩固和进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舞.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3.进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阐释】进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加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4.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5.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6.混合全部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推动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会减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阐释】推动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各种全部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9.实行“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使农村集体经济变为个体经济.(×)【阐释】“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并没有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10.混合全部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是各种不同全部制经济依据肯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全部制形式,既有公有制成分,也有非公有制成分.11.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动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气.(×)【阐释】不是国有经济,而是国有企业.12.全部股份制都是全部制经济.(×)【阐释】只有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是混合制.13.混合全部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提示】混合全部制经济既包含公有制经济,也包含非公有制经济,因此,不能笼统地把混合全部制经济视为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只有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才属于公有制经济.14.我国农村的土地归个人全部. (×)【提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城市市区的土地归国家全部,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全部.1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全部制形式是个体经济.(×)【提示】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农业基础设施)归集体全部,农夫对承包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全部权.因此,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全部制形式仍旧是集体全部制.其次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方案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2.方案和市场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阐释】方案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它们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都是调整经济运行的手段,二者相互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主要的调整手段,但市场调整存在弊病,需要方案来弥补.3.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价格.供求和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但要想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4.市场体系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阐释】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5.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6.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强制性等弊病.(×)【阐释】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病.7.消退市场缺陷,保障公正竞争.(×)【阐释】错在“消退”,市场缺陷不能消退,只能克服.8.发挥诚信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9.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滞后性的表现.(×)【阐释】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自发性的表现.10.市场调整必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阐释】“必定”说法过于确定.11.市场打算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12.商品和服务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阐释】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13.公正开放透亮的市场规章,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14.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打算价格的机制.(×)【阐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15.市场之所以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是由于市场能够自发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有机统一.(×)【阐释】市场具有自发性的弊端,不能自发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有机统一.2.2 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1.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阐释】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应;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2.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存款预备金率.(×)【阐释】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低税率,扩张性货币政策表现为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预备金率.3.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进展起打算作用.(×)【阐释】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进展起宏观调控作用.4.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阐释】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5.发挥诚信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6.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滞后性的表现.(×)7.公正开放透亮的市场规章,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8.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打算价格的机制.(×)【阐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9.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阐释】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或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10.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能.(×)【阐释】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政策.(×)【阐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12.负面清单制度中有禁止性和限制性准入类的分别,不利于政府有效行使经济职能.(×)【阐释】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不同,应有所区分,这也更能使政府有效行使经济职能.13.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阐释】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14.科学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阐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5.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阐释】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次单元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进展3.1坚持新进展理念1.实现进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进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进展的本质特征.(×)【阐释】增进民生福祉是进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进展的本质特征.2.新进展理念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必需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确立了新进展理念必需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3.经济进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阐释】经济增长是经济进展的基础.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小康是硬道理.(×)【阐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展是硬道理.5.创新进展留意解决的是进展不平衡问题.(×)【阐释】创新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动力问题.或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不平衡问题.6.开放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阐释】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7.坚持创新进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进展全局的核心位置.(×)8.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社会公正正义问题.【阐释】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或共享进展留意的是解决社会公正正义问题.9.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可以相互替代.(×)【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10.协调进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阐释】共享进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11.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阐释】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否定那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12.新进展理念是促进我国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策略.(×)【阐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13.新进展理念为破解难题供应了具体方法.(×)【阐释】“供应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14.科学技术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阐释】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进展的基点15.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阐释】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不平衡问题.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3.2推动高质量进展1.随着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低速阶段.(×)【阐释】随着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2.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阐释】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转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阐释】错在“转变”,不能转变,只能完善.4.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夫的土地全部权.(×)【阐释】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村对土地没有所用权,有使用权.5.提高经济进展质量是进展的目的和归宿.(×)【阐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进展的目的和归宿.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展的必由之路.(×)【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展的战略目标.7.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阐释】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8.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9.坚持以新进展理念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阐释】坚持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0.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进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阶段.(╳)【阐释】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收入安排体系.(×)【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正的收入安排体系.1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进展体系.(×)【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进展体系.13.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阐释】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14.共享经济连接供需双方,解决了资源稀缺的问题.(×)【阐释】共享经济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稀缺的问题.15.共享经济模式制造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经济模式.(×)【阐释】从现实状况来看,共享经济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制造的价值还未超过传统经济.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1.公有制领域的安排方式都是按劳安排.(×)【阐释】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安排方式,如按要素安排.2.个人收入安排方式是任意打算的.(×)【阐释】个人收入安排方式不是任意打算的,是由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的.3.按劳安排体现了公正,有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安排则体现了效率,但不利于公正.(×)【阐释】按劳安排既体现了公正,又体现了效率原则,但按劳安排不肯定会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安排也是既体现了公正又体现了效率原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阐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5.数据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国家再安排.(×)【阐释】数据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国家初次安排.6.数据要素参与安排,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阐释】数据要素参与安排,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收入差距.7.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初次安排更加留意效率的安排原则.(×)【阐释】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再安排更加留意效率的安排原则.8.第三次安排是促进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富有的重要途径.(×)【阐释】错在“同步富有”.9.第三次安排旨在调动劳动者生产乐观性,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阐释】实行按劳安排,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乐观性,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10.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阐释】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11.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经营性收入.(×)【阐释】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财产性收入.12.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阐释】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1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阐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1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阐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与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15.完善个人收入安排,先经济增长,然后居民收入再增长.(×)【阐释】完善个人收入安排,要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4.2我国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阐释】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它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2.社会保障有强制性,可以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阐释】社会保障可以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但“社会保障有强制性”错误.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安排体系. (×)【阐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正的安排体系.4.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其中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阐释】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5.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越能促进社会进步. (×)【阐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消退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增加,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进展.但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使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进展.只有建立起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进展.6.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平安网”的网底,社会稳定的“最终一道防线”. (╳)【阐释】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平安网”的网底,“最终一道防线”.7.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避开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阐释】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投保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获得相应赔偿,使自己所担当的风险损失下降.购买商业保险不能避开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8.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阐释】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9.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安排,能够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冲突和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正义.(×)【阐释】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安排,能够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冲突和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正义.10.社会优抚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阐释】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11.社会保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平安和生存权利的“最终一道防线”.(×)【阐释】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平安和生存权利的“最终一道防线”.1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只涉及政府的经济利益.(×)【阐释】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13.完善个人收入安排,要规范收入安排秩序,扩大低收入群体,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调整过高收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伟大思想家创立,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复习,重点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与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最初阶段,它通常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革命所取代之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逐步解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旨在明确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与任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具体指导,并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1. 国有制在生产资料领域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家在生产资料领域实行国有制,通过国有企业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

2. 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存在公有制经济,也保留了一定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等,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保持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

5.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对外开放来引进外来资本和技术,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与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与原则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方法。

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点是经济建设,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中政治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整理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改: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改: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5、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改:没有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

×改: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9、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0、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有制经济。

×改: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最大优势就是汇集了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的特长,通过联合投资和联合经营,既扩大了资本实力,又激活了经营机制,是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和提升竞争力的有效组织形式。一方面,混合所有制经济为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提供了一条有效出路,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另一方面,混合所有制经济也为民间资本和外资全面参与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非公有制经济优势,优化资本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决定》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些举措,必将进一步激发各种所有制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力地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决定》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体现了我们党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第一次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七大提出,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和发展党的十五大以来有关论述,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是对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

大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

政经(社会主义部分)期末复习简答题汇总1、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前提?答:1、经济前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的建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大生产为经济前提。

2、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2、社会主义的本质?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答:1、以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为主导、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同时并存和发展;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必须大力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4、在共同富裕的目的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4、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答:1、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的,具体来说:第一、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第二、是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各种矛盾的需要;第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同我国目前这种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相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必然是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共同发展,这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所决定的。

5、为什么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答: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战友和支配的一种新的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者作为主人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各个环节。

3、可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6、为什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答: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2、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的增长;4、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2020版人教版政治新教材同步精准刷题必修二检测卷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2课时

2020版人教版政治新教材同步精准刷题必修二检测卷第一单元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2课时

第2课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选择题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A.公有制经济B.民营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D.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答案 D解析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因为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正确;其余选项与设问要求不符。

2.近年来,我国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但营业总收入、净资产总额和利润都在稳步提高。

这说明()A.国有经济的结构和布局得到显著改善,竞争力不断提高B.国有经济决定我国的国际地位C.国有经济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D.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答案 A解析国企数量减少,但营业总收入、净资产总额、利润都在增长,表明国企的竞争力在增强,国有经济结构改善,故选A。

B、D表述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9年,某国有独资企业股份制改革,公司注册总资本50亿元,其中10亿元为非公有资本,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增长。

这里的股份制改革()①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放大了非公有资本功能③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④改变了该企业的性质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A解析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增强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扩大了国有资本功能,增强了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因而①③正确,②错误;由于该国有企业具有控股权,因而该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④错误,故选A。

4.2019年6月6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工作。

东北地区由此加快了国企混改步伐,东北国企正从混改中走出一条新路来。

推进国企“混改”的意义在于()①提高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②确保国有经济在各行业占据支配地位③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④促进各种所有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推进国企“混改”,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促进各种所有制优势互补、共同发展,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推进国企“混改”,会降低而不是提高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①错误;国有经济不是在所有行业,而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确保”说法也太绝对,②错误。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念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国家中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制和组织形式。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也在不断演进,出现了一些新概念和新理念。

以下是一些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的新概念: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但仍受到国家的宏观调
控和政府的引导。

2.公有制主体地位:突出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但同时强调非公有经济的合法性和重要性,支持和鼓励私营经
济的发展。

3.混合所有制经济:强调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同所有制形式的有机
结合,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人经济等,形成经济的多
元化和多层次的格局。

4.全要素生产率:提倡综合利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
本、技术等,实现生产率的全面提升,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创
新和发展。

5.共同富裕:提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通
过有效的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经济
发展成果的更加均衡的分配。

6.绿色社会主义:强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
推动绿色经济和低碳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增长与环
境保护的协调。

这些新概念反映了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等背景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逐渐调整和创新的趋势。

不同国家可能根据其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新概念,以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 2 经济与社会 易错易混点整理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 2 经济与社会 易错易混点整理

部编版必修2《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点整理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改: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

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改: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

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改: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5、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改:没有改变公有资产所有制性质。

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

×改: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

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9、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改: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0、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

×改: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11、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会削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改: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实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的政策,国有企业包括金融企业大量上市,大大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就以最赚钱的银行业来说,民间资本占的比重就不低。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达到45%,而城市商业银行总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则超过半数,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股本中民间资本占比超过90%。到2012年,我国已有2494个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值达23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3%,股票有效账户数14046万户。中国上市公司相当大部分是由国有资本参股控股的,它们是典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材料,至2012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953家,占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38.5%;市值13.71万亿元,占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1.4%。根据历年《中国税务年鉴》材料,从1999年到2011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全国税收的贡献率是逐年提高的,1999年占11.68%,2005年占36.57%,2011年占48.52%。这反映了混合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实况。今后,要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尽快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并在推进结构改革中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今后,为巩固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需要从思想认识上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是《决定》的一个亮点。我们要认识到,我国仍然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国家税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都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的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昭示我们,未来许多产品将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生产社会化规模化不断发展并不是普遍适用的铁的规律。因此,我们要确认非公有制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一样,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实际工作中消除所有制歧视,包括消除各种隐性壁垒,继续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课件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课件
(2)由国家经济管理机构直接经营管理全民所有制 的生产资料,不仅会使企业成为政府行政系统的 附属物,从而严重压抑企业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使企业丧失活力和生机,而且随着国民经济向市 场经济方向的发展,还必然造成政府经济管理部 门和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政企不分,从而导致以权 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滋生。
•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公有 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筹集 资金,增强竞争实力。
• 股份制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 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 公有还是私有,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社会主 义公有制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 社会主义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 (一)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作用
•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 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 全民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 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具体表现在: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要进一步巩固和发 展我国城乡集体所有制经济,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 方面:
• 一是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经济政策,长期稳定并不 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是在土地、水利设施等基本生产 资料集体经济公有的基础上,由农户承包使用土地等 生产资料的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组织形式。双层经营 体制是指,一家一户办不到,必须由农村集体组织从 事经营的项目,如农田水利建设、乡镇企业等,由集 体统一经营,除此以外,各种经常性的农业生产活动, 都由承包农户分散进行。
• 我国农村中的集体经济过去曾经长期采取了 人民公社的经营组织形式。实践证明,这种 经营组织形式不适应现阶段我国农村生产力 的状况,不能很好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 一个重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的新形式
作者:张占耕
来源:《上海企业》2015年第01期
一、全面认识混合经济
对于我国的混合经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有个科学的提法:即混合经济是“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正确理解混合经济的,需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厘清混合经济的范围、形式、特征和本质。

首先,混合经济应该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公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并存的经济形态,也包括在微观层面不同性质的资本联合形成的新的企业形态。

宏观层面解放前夕中央接受张闻天国有经济为主导,五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构成提纲》(《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应该为最早的开始。

虽然以后几经波折混合经济随非公经济被废除而废除,但改革开放以后公有制为主体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被确定为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并被广泛接受和贯彻。

而对于微观层面的混合经济,虽然上世纪初公私合营和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外合资和合作经济都有涉及,但是在微观企业层面,混合经济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尚属首次。

其次,混合经济不等同于股份制。

混合经济的范围既有宏观层面,又有微观层面,而股份制只是微观层面经济实体的一种形式。

即使在微观层面,混合经济也并不限于股份制一种形式,其他相互融合的如合作所有制形式也应该包含其中,后者对于农村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混合所有制形式,具有现实意义。

单交叉持股的股份制是发展混合经济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

因此混合经济为公有制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开辟了空间。

再次,混合经济指向的是不同所有制经济。

在宏观领域混合经济指的是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组成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在微观层面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组成的经济实体。

有人认为混合经济的企业形态有公与公相混、非公与非公相混,以及以公为主的公与非公混合和以非公为主的公与非公混合所有制经济四种。

其实混合经济组成的企业只有以公为主的公与非公的所有制经济两种形式。

之所以会发生误解,是由于人们将混合经济的企业误解为股份制企业。

混合经济的企业由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组成,既可以采取股份制形式,也可以采取其它使两种经济融合的方式;如果只是公和公,或者非公和非公经济融合组成的企业,就不能称谓混合经济。

最后,混合经济具有中国的特点。

混合经济是外来词,由凯恩斯和萨缪尔森最早提出。

但我国的混合经济与西方不同,一是本质上不同,西方混合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实现形式,正如萨缪尔逊认为混合经济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的混合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
重要实现形式。

二是混合的性质不同,西方虽然是指国有经济与私人经济的融合,但本质上仍然是同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混合,我国是公有和非公有不同所有制性质的经济成分混合。

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之所以要推行以微观层面为重点的混合经济,首先,是生产力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必然。

社会化和专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发展,生产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要求企业间的社会化合作的规模更大、形式更多样、联系更深化。

一方面,生产要素虽然在社会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具有相互间不断强化协调性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生产要素具有所有权,而所有权具有排他性。

如何解决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排他性与生产要素使用权协同性之间的矛盾?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采取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相对独立的产权,实现生产资料使用权的社会化。

以前认为生产资料所用权排他性的特点只存在于私有制,其实社会主义公有制依然存在所有权的排他性,因为公有制企业之间依然存在利益的差别性。

对于资本主义通过股份制实现私人经济和社会化经济并存的“双重经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点”。

资本主义实现“双重经济”的钥匙就是实现所用权和使用权的两权分离,资产的私有权不变,但是使用权交给社会。

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实施公有和非公有经济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原来是公有还有非公的所有权不变,但是使用权赋予独立的产权,无论是公有还是非公经济,均按照生产力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相互融合、自由组合成混合经济实体。

其次,也是我国经济结构现状的客观要求。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经济有公有和非公有两种经济支撑。

在国民经济中,土地作为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100%为农村集体所有,在二三产业中煤炭的70%、石油的92%、电力的91%为公有,国民经济中铁路、航空、海洋运输等基础性产业,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均由公有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承担,显然公有经济是主体。

在全国范围内,GDP总量的50%、税收的 60%、就业的80%、企业科研投入的70%来自占全国企业总数90%以上是非公经济企业。

非公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也同样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过去补充两字无法概括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地位了。

现实告诉我们:公有和非公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两大支柱,此生彼灭的道路不行;并行不悖各自竞争的道路也不行;只有相互融合、互助共赢的道路才是可行的途径。

为此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保证下,我国公有和非公有两种经济,需要也可能实现不仅在宏观层面,而且在微观层面通过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等多种形式,相互合作渗透、互助共赢,共同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发展自己。

再次,是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混合经济将使国民经济两大经济形态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混合经济组织中,公有制经济可以吸取非公有经济的市场竞争和效
益意识,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吸收公有制经济的大局观和国家利益为上的观念。

在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中,非有制经济可以共同参与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全体中国人福祉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重大战略性项目,在非公有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可以因非公有制经济灵活性和竞争意识而获取更多的效益。

由于混合经济企业中,由于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存在,可以使代表不同所有制的产权明晰起来,同时有利于多角度全面审视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可以改变公有制经济中,一人持股、一个脑袋、一种声音,缺乏效益和生气的局面。

为此国民经济各种生产经营要素可以突破所有制界限,激活其应有的活性,根据社会化要求合理配置,发挥效益。

三、与深化改革同行
在全国范围推行混合经济,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生产方式的重组,期间将会遇到由于认识或者利益冲突方面引起的阻力。

首先,是担心混合经济会冲击公有制,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以及认为推行混合经济就是要全面实现私有化是两种对于混合经济不能正确认识的观点。

混合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也就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

发展混合经济不仅不是削弱公有制,而是通过混合经济的形式放大公有制的经济功能,通过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巩固和发展公有制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即使是以非公有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在数量上会超过以公有经济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也不会在宏观层面影响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事物的性质遵循数量决定质量的法则,但是并不是简单地多数决定少数的关系,而是由关键的数量决定事物的性质。

只要在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控制力和决定作用的影响力经济领域,以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混合经济具有足够的数量,就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动摇。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全会《决定》的说明中强调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其次,是发展混合经济是以调整生产方式、重组微观经济组织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其深层次是利益关系的调整。

公有制经济中的权贵主义和非公经济中的家族主义将会被冲击。

财产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不改变财产所有权的性质,而让财产的使用权,即产权在企业中组合成混合经济实体,是调整和解决利益调整中各种矛盾的唯一途径。

在混合经济组织中的公有制经济,作为独立的产权存在,需要在经营层面脱离主管单位的行政干预,经营决策决定于市场;在混合经济组织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只是经济运行中的产权,其所有权不变,只要企业发展所得的红利会超过单打独斗的非公独资企业。

(作者系上海农科院研究员、上海生产力学会顾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