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观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党伟业观后感

—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财务管理1002 100420095 宋蓉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九十个年头。在看完建党伟业这部献礼之作后,着实感到这个将近走过一个世纪的政党带领中华民族创造今日繁荣局面的辛酸与不易。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时期以及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领导中国发展的核心,正如那句歌词所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切在今天人们的眼中显得那么理所当然。然而,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面对灭亡的清王朝以及两千多年帝制的覆灭,腐朽不堪的民国政府,不断涌入的新思潮,不断上演的复辟戏码……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寻求救国兴国之路。

建党伟业这部影片着重表现了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

历史。有人认为该影片分三条主线:第一条是1911.10-1921.7历年大史记,从辛亥革命讲到建立共产党;第二条线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轨迹,从参加新军直到参加中共一大;第三条线是中共成立前的历史思潮,主要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辜鸿铭等人的事迹串联。我十分认同这种观点,这有助于我们理清思路,把我电影的节奏。否则,一遍看下来,我们会只记住几个明星。电影时长只有两个小时,可是反映的历史事件繁多,人物之多更不用说,乍看会显得有点杂乱,应接不暇。总的来说,通过影片,我除了丰富历史知识,更深深了解到

中国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政府,北洋军阀政府……

首先,说一下孙中山先生创建的国民党。影片中,孙先生回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时候,人们高喊“民国万岁”,似乎曙光真的来了。但民主共和很快化为泡影。为什么?毛泽东说他手里没枪,这也许就是后来毛泽东强调“枪杆子”出政权的原因之一吧。于右任也说缺钱,缺枪,缺军队。这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孙文当然也知道,但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使他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善于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除此之外,国民党内部系之间的斗争也注定这个政党担负不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光复会陶成章在医院被党内人员暗杀,还有推崇政党政治的宋教仁……不得不说,张涵予的表演让人很佩服。

其次,一如张勋,段祺瑞之流复辟搞帝制,抑或徐其昌挂牌的民国大总统,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腐朽没落,日薄西山,行将就木的政府,看不到一丝能拯救中国的希望。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片段:一是张勋在紫禁城用鞭子拖着风筝取悦小皇帝,而当几架军用飞机在上空呼啸而过时,众大臣慌忙逃窜的场景,既悲凉又滑稽。可悲的是封建帝制发展到此时的光景,可笑的是张勋跳梁小丑的表演;第二个是当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的消息传来时,徐其昌的府邸确是一片歌舞升平,纸醉金迷。试问,这样的政府值得人民的托付吗?人民当然不会选择它。

最后,想谈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尤其是陈独秀,个人觉得他的思想经历了较大的解放,但并不彻底。陈独秀在日本留学,接受西方的文化教育,主张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以致在陈独秀的多次演讲中,我们可以听到如“山野之间仍有人祭祖祀孔,不解民主自由之真谛”以及在“辜陈论战”中那句“哪个国家先进就学哪个”这样的话。这些都可看出他在文化改革上的激进以及对中国革命的茫然。我比较支持辜鸿铭的话:“两千年之孔子何罪于今人?”之后,面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他竟可笑地想用给美国总统写信来挽救民族尊严。直到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他看到了工人的力量,积极到工厂演讲,可见他思想的转变。但他的革命思想并不成熟,革命决心并不坚定,这从后来北伐中可以看出。倒是李大钊率先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并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行,最终壮烈牺牲。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亦遭受了许多磨难:北伐的失败,长征,文化大革命……但每次的阻碍都不断解放革命者的思想,坚定革命者的信念。行至今日,面对国内外新环境,新形势,挑战与困难重生,但依靠党的领导前行是永不变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更被影片中那群五四运动的先锋—学生感动了。以张国焘,方豪,邓中夏,刘仁静,匡互生为代表的那群年轻人所表现的青春热血,昂扬斗志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无所谓年代的,任何时候年轻人的那股精气神不能丢,我们是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