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摘要

在中国,广泛的一个认知是:宗教是不科学的,宗教与科学是对立的。因此,在中国的科学界,普遍的认知是科学家首先是不应当有宗教信仰的,科学家必须是一个无神论者,否则其背离了自己的身份,背离了科学的道路。但是,事实上,在西方科学发达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宗教文化和氛围也非常浓厚,甚至许多科学家自身也是一个宗教信仰者。而西方这种宗教与科学的发展氛围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宗教对于科学发展的真正影响究竟如何,并以此判断中国科学界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宗教,对于宗教,中国科学界应当秉承何种态度。

关键词:宗教科学发展影响态度

第一章前言

在中国,一个广泛的认知是,由于宗教的教义与科学知识一般有着相对立的关系,因此,中国科学界普遍认为宗教对于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科学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是,对比西方,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学说并不像在中国一般众口一词,相反,在西方科学界,宗教也是比较活跃的,而近现代以来,西方著名的科学家中,有许多都是有宗教信仰的。中西方的这种对比,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对于宗教与科学的负相关关系的定论值得商榷。

此外,讨论一个事物对于另一个事物的影响是否正面,单单从二者的观点和认知的相同和背离出发进行考虑是很不充分的。也因此,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出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事物并不需要支持当今的主流科学观点:其一,从发展的角度看,当今的主流科学方法、思想与观点并不代表真理,其来源于对历史的总结二产生的经验,而这种经验总结是会在时间流逝、历史更新中不断变化的,因此所谓的科学的进步可以说是一种对时下科学知识的背离,也因此当今的科学知识并不代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方向,与当今的科学知识背离,也就不能作为宗教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支撑;其二,从良性发展的需求上看,一种具备绝对统治地位的思想和方法是难以进步的,因此作为与时下科学知识向背离的宗教,与科学的形成了一种竞争关系,如果二者能够处于平等的良性竞争之中,理论上是可以鞭策科学去完善自身的,而至于是否有积极影响,则取决于这种竞争的存在形式;其三,考虑一种事物对于另一种事物的影响,根本上讲就是考虑前者为后者营造了怎样的一种生存环境,或者前者对于后者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今中国的科学界一味嘲讽宗教,仅从二者的认知层面上就将二者对立,实际上并没有给出根本的理由。综上,中国科学界眼中宗教与科学发展对立的观点是不存在理论支撑的。

但是,如果仅从西方科学发展目前优于中国且西方宗教发展也优于中国这一条件,来得出结论——宗教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那么这种观点也是片面的,因为科学的发展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中国与西方除了科学界对宗教的态度不同以外,在政治体制、历史积累、国际环境和除宗教外的其他文化与思想等许多发面都存在这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因素都是会影响科学发展的,同时这些因素也是多到难

以全面控制的,因此基于目前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对比来得出结论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毕竟,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目前并没有一个全面的分析。

综上所述,要讨论宗教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依据二者的表征和对比状态是不足以直接得出结论的。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分析,也即从理论上分析宗教究竟为科学的发展营造了怎样一种环境,或者更加准确的说,宗教究竟对科学发展的由多种因素营造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只有得出了相对更加可靠的结论,才能判断出中国科学界,究竟应当如何面对宗教。这些,也就是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章宗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在分析宗教对于科学发展的生存环境的影响之前,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宗教依据其性质不同是可以分成多个种类的。不同的种类的宗教,由于其自身的性质和模式的不同,对于社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不能将宗教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一个笼统的定位,而应当依据宗教的不同来进行分别分析。

1.宗教的分类

1.1 爱因斯坦的宗教分类

在西方科学界,一种对于宗教的比较流行的分类是爱因斯坦对于宗教的分类方法。爱因斯坦对于宗教的分类是对西方宗教的纵向对比分类。爱因斯坦通过对西方宗教发展的历史考察,将宗教经验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恐惧宗教、道德宗教和宇宙宗教。

恐惧宗教,源于原始人的恐惧感情。“在原始人心里,引起宗教观念的最主要的是恐惧——对饥饿、野兽、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如爱因斯坦所述,正是由于对自然缺乏理解,原始人对于所恐惧的自然现象无法理解,因此创造出了一种对于自然的理解方式——神,并依据少有的经验和大量的幻想,制定了相应的神灵的意志和行为方式。而原始人以此作为准则,则消除了对于这些难以理解的现象的恐惧。

道德宗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认知程度的提高,人类对于自然规律有了更多的理解,相对于自然的恐惧有所减少。但是,在此时期,人们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依然受限,社会体系也基本不存在公平。因此,人们需要一种存在能够提供公平的保障和支持,这便是人们“求得引导、慈爱和扶助的愿望”,以此人们创造了上帝,并赋予其一定的道德观念,形成了道德宗教。

宇宙宗教,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种对“去拟人化上帝”的信仰。爱因斯坦指出,一方面拟人化的上帝观存在着种种局限性,另一方面人们“又感觉到自然界里和思维世界里却显示出崇高庄严和不可思议的秩序”,因此爱因斯坦提出了宇

宙宗教这一第三阶段的宗教概念,而宇宙宗教中“去拟人化上帝”就是指人类存在于自然中所面临的秩序与规则。在宇宙信仰中,强调的是人类本身的追求与价值,而不再是教义给定的目标;强调的是去功利化的基于全人类的追求,而不是基于自身所受约束和利益的追求;强调的是一种基于内心虔诚的外部体现,而不是固定的仪式和行为方式。

1.2 宗教分类的时下定义

在我看来爱因斯坦的这种宗教分类概念是合适的。但是,为了判断宗教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尤其是要以此作为中国科学界如何对待宗教的理论依据,那么对于宗教的分类不应该以历史的发展阶段来划分,而应当以宗教现在的存在形式来定义和划分。依据存在形式的不同,我认为宗教以爱因斯坦的三个划分概念命名是合适的,但是定义却有所不同。

恐惧宗教,在当下应当是利用人类的恐惧感情。极端的宗教份子,利用暴力手段执行“神灵的意志”也即教义;而对于稍温和的恐惧宗教,则是依靠言语来进行恫吓,声称违背“神灵的意志”将会受到何种“惩罚”,并以自然的生老病死和天灾人祸作为“惩罚”的依据,甚至虚构出死后的世界,来威胁信仰者在身前执行“神的意志”。这种宗教,由于缺乏约束,一般会制定相对比较极端的教义,基本无视了教众的追求。因此,恐惧宗教,可以归结为一种基于生物“弊害性”的本能。

道德宗教,则是利用人类对于对于自身的追求。这种自身追求包含两个层面,一种是基于人对科学中因果必然律的信任,同意因果论,认为存在某种未知的规则,依据主流的、被信仰者所认可的道德标准来评判每个人的总体的物质利益所得;一种是基于人对自我认可感的精神追求,这种认可感则来源于执行人所处社会氛围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基于自身的追求和被人们认可的道德规范,道德宗教应运而生。因此,道德宗教可以归结为一种基于生物“趋利性”的本能。

宇宙宗教,依据爱因斯坦的定义,则是基于人对于自然规则的信仰,对全人类利益的追求。这类宗教的信仰者没有固定的教条约束,因此基本上是一种自发的、没有外部约束和引导的信仰。在中国,这种宗教信仰更多的是被称为一种“感情”。因此,现今可以被称之为宇宙宗教信仰的存在,都是基于一种对于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