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与脑科学--朱乃欣医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修行
• 戒,定,慧 •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註:毗盧遮那佛是大日如來佛,釋迦牟尼的別稱。
盤坐的作用
1. 避免過度放鬆 2. 避免呼吸波動 3. 避免體姿波動
為什麼雙盤坐?
1. 身體舒適穩定-三角底和三角身 2. 易於打通「三脈七輪」 3. 調息能「靜心」
3. 合用「坐」與「思」為名 靜坐冥想,盤坐冥想 • 坐,跪,站,行,臥 • 盤坐
2. 冥想 • 「止」,「觀」 • 沈思
瑜伽的靜坐冥想是,上天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印度諺語
學習打坐是,你這一生能給你自己最大的禮物。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
腦科學看打坐
• 盤坐 • 靜坐冥想 • 腦的運作
a. 短期作用 b. 長期作用
靜坐冥想方法
1. 專注打坐(samatha, focused attention, or concentration meditation)
2. 觀想打坐(vipassana, open-monitoring, mindfulness meditation, or insight meditation)
打坐
1. 對象(教別,學徒,師父) 2. 方法(瑜伽,坐禪,氣功) 3. 目標(三摩地,開悟,慈悲,幸福) 4. 實驗情況(儀器,實驗項目,記錄方法)
靜坐冥想(meditation)是東方宗教特色:
1. 觀想內心世界 2. 探索意識領域 3. 瞭解人性,生命和宇宙
身體的表現-希臘醫學與中國醫學的分歧
為什麼要打坐?
1. 靜心 2. 靈修 3. 促進健康,尤其是心理的健康 4. 卻病延年 5. 宗教修行 6. 心靈生長 7. 覺醒開悟 8. 養生長壽 9. 修身養性 10. 訓練專注 11. 增長智慧 12. 調節情緒
打坐在做什麼?
1. 調身 2. 調息 3. 調氣 4. 調心(mind)
Meditation的調心包括:
1. Attention(專注) 2. Cognition(認知) 3. Emotion(情緒) 4. Consciousness(意識)
打坐的最大影響在腦
它是一種腦的鍛鍊。它對腦的三大作用是:
2. 精進(Niyama) 指奉行聖法,包括淨化(身體和精神),知足,刻苦,虔誠,默唸咒語或神的 名號,研讀宗教經典。
3. 坐法(Asana) 指修行時的坐姿,是修行功法的基本條件,共有八十多種,包括蓮花坐,完美 坐,舒適坐,等,使修行者有健康身體去支持精神修鍊。
4. 調息(Pranayama) 瑜伽很重視呼吸調控,運作於身體的脈輪(圖4)。瑜伽修持的呼吸法,不但能使 修行者進入三摩地,還可以產生更高層的效應,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打坐期間,對腦有什麼影響?
1. 減速作用-腦會安靜下來 2. 加強作用-腦的許多系統的運作,在比較低速的狀
況比較有效。 例如:某些直覺功能(意識覺知)
某些簡單知覺(感覺)。
打坐(靜坐,禪坐)
A. 減速作用 1. 主動的狀態 一種放鬆的簡單專注 2. 被動的狀態 一種明顯的不思考
B. 加速作用 1. 感覺的活化 2. 意識覺知的增強
3. 1970年代 超覺靜坐-美國
4. 1990年代 藏佛,禪宗,瑜伽,超覺靜坐,氣功
打坐導致生理和心理的變化
1. 鬆弛反應-呼吸變慢,心跳減低,血壓下降 2. 基本代謝率降低 3. 荷爾蒙的變化-壓力荷爾蒙(例如,皮質固醇)降低 4. 免疫反應加強 5. 自主神經系統-交感神經活動減低;副交感神經活動提高 6. 感官變得比較敏銳 7. 心靈或知覺的反應更敏感
靜坐與腦科學 (Meditation and the Brain Science)
朱迺欣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科
打坐神經科學 冥想神經科學 meditative neuroscience
Meditation的中文名詞
1. 以「坐」為名 打坐,靜坐,禪坐,坐禪
2. 以「思」或「想」為名 冥想,沈思,默想,靜思,靜心,靈修
1. 加強專注力 2. 培養正面情緒(例如:快樂,滿足,慈悲,無恐懼) 3. 增長智慧
打坐科學研究的歷史
1. 1950年代 瑜伽(Das & Gastaut, 1955)
2. 1960年代 瑜伽(Anand, Chhina & Singh, 1961) 禪(Kasamatsu & Hirai, 1966)
5. 內轉(Pratyahara) 指以心控制感官,是進入「觀想」的預備階段。
6. 觀想(Dharana) 針對特定事物存想,常以神明為對象,使自我與神明合為一體。
7. 禪定(Dhyana) 是冥想,意識只集中在一個對象,其他意識皆被排除。
8. 三摩地(Samadhi) 表示入定,即意識只專注在禪定對象,且與之合而為一。是超意識的境界 (super-conscious state)。
靜坐冥想的效果(meditation effects)
1. 短期效果(short-term)-情境(state) 2. 長期效果(long-term)-性向(trait)
打坐的腦波研究
• 最早研究 • 文獻最多 • 效果比較清楚
打坐的腦波變化
1. 變慢 2. 變快 3. 側化 4. 同步化(synchrony) 5. 一致性(coherence) 6. 當下效果 7. 長期效果 8. 神經網路和腦區的活化或抑制
打坐的腦科學研究
1. 瑜伽 2. 佛教(藏佛,禪宗) 3. 超覺靜坐(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TM) 4. 道教(氣功)
Yoga(瑜伽)
印度傳統的鍛鍊身體與心靈的方法 佛教打坐,尤其是藏佛,根源於瑜伽修行
王瑜伽八支修行法包括:
1. 持戒(Yama) 又稱「大責任」,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貪婪,節制,熱愛真理。
呼氣會安靜許多神經細胞的活動:例如,杏仁核和孤立 束核。此種神經活動的減低,可能產生打坐和誦經時基 本的安祥作用。 4. 打坐時的運動剝奪 a. 產生如肌肉放鬆劑的效果,導致腦波增加同步化 b. 清醒程度減低 5. 打坐時的感覺剝奪 a. 移向比較簡單的知覺,例如:聽覺變得更敏銳 b. 額葉產生的思緒減至最少 c. 感覺聯合區和邊緣系統的訊息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