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探讨
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
20 0 8年 9月
泉州 师范学 院学报 ( 社会 科学 )
J u n l fQu n h uNo ma nv r i ( 0 il ce c ) o r a a z o r l o U ie st S ca in e y S
Vo . 6 No. 12 5
面发 展 。学生 发 展 从 成 长 过 程 来 说 , 括学 生 当 包
前 的发展 和未来 的可持 续 发展 。我 们 的教学 既要
文 指 出:不 少 师 范 生反 映 , “ 他们 在 从 事 师 范 院 校 学 习 的有 关 理 论
使学 生 的学 识 、 能 、 力 、 格 诸 方面 能 在 当前 技 能 人 的学 习过 程 中获 得 发 展 , 又要 使 学生 当前 所 获得
作者简介 : 利敏(97 刘 15 -
)女 , 建寿宁人 . , 福 副教 授 。 事 教 师 教 育 、 前 儿 童 心 理 发 展 与 教 育 研 究 。 从 学
在大力 实 施 新课 程 、 面 推进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全
应用 到 自己的教 育教 学工 作 中去 。不少 刚走 上工 作 岗位 的初 任 教 师 在 描 述 自己 的 教 育 教 学 行 为 时, 也认 为 自己的行 为与所 学理论 的关 系不 大 , 教
个教 师教 育体 系主体 的师 范 院校 。虽然我 们 不会
因此抹 杀 教育学 理论 学 习 的价值 或 者全 盘否 定教
育学课 程 的教 学 效 果 , 是 师 范 院校 现行 的教 育 但
学课程 教 学存 在着 问题 是 毋 庸 置 疑 的。其 中 , 师
师范院校 , 其教 学 质 量 关 乎 着 我 国教 师 队伍 的 素 质, 直接 牵动着 我 国基础 教 育改 革与 发展 的大业 。 那么, 如何提高我 国师范 院校 的教学质 量 呢?除 了 科学 合理设 计课 程 、 优化 师 范 院校 课程 结 构外 , 努 力提 高教育 学课 程 教学 质 量成 了 当今 师范 院校 课
论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价值取向
理论 考 核 占有 相 当 的分 量 .对 教 学 能 力 和 技 能 以及 平 时参 与能 力 培 养 和训
会 。让 他 们 尽 兴 地 表 达 见 解 、表 现 自我 、展 示才华 ,让个性在阅读教学 中闪光 !j、
练操 作 的 动态 要 素 的评 价 不 足 .弱 化 了课 程的实践 功能 ③处理 与小学语
断 地 晃 动 ,反 而 不 利 于 课 堂 教 学 如 :无 节 制 地 让 学 生 提 出 问 题 .问 题 不 痛 不 痒 、太 乱 太 碎 .缺 乏 系 统 性 :教 学 过 程 展 开 不 足 ,教 学 环节 一 滑 而 过 .不 给 学 生 留下 充 分 思 考 的 空 问 ;脱 离 文 本 的感 性 体 验 、发 散 活 动 太 多 ;不 注 重 实 效 .媒 体 使 用 太 滥 :学 生 自由
了学 生 潜 心 会 文 的 时 空 等 等 诸 如 此 类 .就 如 电视 画 面 一 样 不 断 切 换 .在 热 闹 生 动 的
个性 。②课程教学偏重于理论讲授 ,案 例 教 学 法 (有 的 称 为 案 例 研 究 法 )、实
声 像 空 间 里 .唯 独 缺 少 了 一 份 最 浓 最 醇 的 语 文 味 和 课 堂 教学 应有 的 思 维智 慧
教 研 引领
的 真 心 去 感 受 每 一 位 学 生 的 喜 怒 哀 乐 .进
高 校 培 养 小 学 语 文 教 师 的小 学 教
而 把 他 们 的 精 神 生 活 引 向 美 好 的 境 界 .让
育 专业 (本 科 )、初 等 教 育 专 业 (专 科 )
孩 子 们 在 开 放 的课 堂 上 快 乐 地 学 .坦 露 内
要 表 现 在 三个 方 面 :① “小 学 语 文 课 程 与教 学论 ” 的理江论苏依连据云既港来师自范于高一等般专 科 学 校 尚 继 武 课 程 与 教 学 论 .也 来 自于 教 育学 、心 理 学 、教 育 心 理学 等学 科 .以资 借 鉴 的 理
教师教育的四种价值取向研究
教师教育的四种价值取向研究刘旭摘要: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师教育必须首先明确的关键问题。
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在历史上出现过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它们在教师教育应该培养教师的何种素质或何种类型的教师上有着不同的主张:知识本位取向的教师教育关注知识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性;能力本位取向的教师教育重在培养教师的各种能力;批判取向的教师教育倡导教师要承担改造社会的责任;而人本取向的教师教育将教师教育的对象指向教师本身,注重培养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
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终将走向融合。
关键词:教师教育;价值取向;历史演变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运动的发展,师范教育逐渐被教师教育所取代。
教师教育一般是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统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过程。
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即教师教育要培养教师的何种素养或何种类型的教师,它影响教师教育具体的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和评价方式,因而是教师教育必须首先予以明确的关键问题。
从教育现实发展的需要和教师教育的发展历史来探讨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对于明确教师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方向和路径,促进教师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社会发展要求的变化和人们对教育理解的深入,人们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期待会不断发生变化。
与此相应,人们对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也会有不同的看法,继而影响到人们对教师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和确立。
自“教师教育”明确提出以来,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观点。
一、知识本位取向知识本位取向是教师教育价值取向中较早出现的一种主张。
它关注的是知识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重要性,其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教师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二战”后,教师和教师教育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尤其是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学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以后,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运动逐渐高涨。
学者们提出,一种职业之所以被称为一种“专业”的核心特征之一,乃是“具有一套艰深且不为外人熟知却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1]。
教育学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与设计
4. 劳动与技术教育
•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 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 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 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 项目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该领域要加强信息技术教 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使学生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 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一)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线索
• 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学生而言,综合实践活动应是一个有 机整体,而非随意拼凑的若干主题的混合。要切入综合实践 活动这个有机整体,需要遵循某些拥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线索。 •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围绕三条线索进行: •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 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 • 1、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质 •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 的实践性课程。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与科学世界相对 应的洋溢着“生动的主观性”的世界。) B、立足学生的直接经验(课程即学习经验,重视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知识。) C、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
• 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 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 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 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亦可通过各种方 式(如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
教研员实践性知识: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
第4期2023年7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4Jul.2023[收稿日期]2023-03-01[基金项目]广东省2022年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项目“教研员实践性知识研究”(项目编号:2022YQJK447);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贫困县精准扶教研究”(项目编号:18A435)。
[作者简介]田春(1992-),男,贵州六盘水人,教育学博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张隐云(1981-),女,广东河源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教研员实践性知识: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田 春1,张隐云2(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 558000;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教研员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特殊教育群体,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研员的实践性知识是其在日常教研工作或具体教研活动情境中,基于对自身的生活体验、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能力、程序与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与反思、交互与创生,用于服务教师发展、提高教研质量和促进自我成长的一种知识体系,呈现出教育性、道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教研员实践性知识在其教育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的多维人性化空间中体现出自身独有的价值取向:一是教研员实践性知识是以自身教研信念系统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与准则的;二是教研员实践性知识的文化知识群落为其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智力上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三是教研员实践性知识是基于特定的教研情境和课堂语脉,通过与之互动、交流和对话而不断创生形成的。
[关键词]教研员;实践性知识;教研活动;价值取向;运作方式 [中图分类号]G5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3)04-0014-05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23 04 003为应对义务教育阶段培育学生素养的时代诉求,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方案》”)。
发挥学科育人价值,综合实施校本课程
62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统筹各学科,特别是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落实文件精神,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初中部(以下简称“宝中初中部”)依托广东省校本教研基地项目及深圳市课题“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学科育人路径实践探索”,围绕如何发挥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和价值展开研究,结合学校38年办学特色,提出了基于学科育人的校本课程综合化实施方案。
从工具指向到价值实现:校本课程的理性回归得益于国家课程自主权的部分下放,宝安中学(当年是初高中一贯制学校)于2002年自主开发了“应急避险”校本课程(最初名称是“学会生存”),以此培养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减灾避险知识与技能,提高应对突发安全事件或特殊状况的能力。
“应急避险”课程弥补了当年国家课程中关于生存教育的空白。
学校自编教材《应急避险》于2007年获得“广东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获得“深圳市首届教育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2012年获得“深圳市科技进步奖”,2014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但由于教材编写、课程设计、授课等均由非安全教育专业的本校教师开发和执行,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难以保障,使得“应急避险”这一课程在学校逐渐被边缘化,甚至一度停止开设。
要真正发挥校本课程独特的价值意义,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校本课程必须从工具指向向价值实现转变。
从根本上讲,课程价值是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服务学生是课程建设的初衷和目标,其他价值意义都是校本课程的衍生价值。
只有确保课程价值的实现,才能有其他价值意义的发挥,因此,学校要明确,校本课程需要服务学生的知识扩展目标、技能提升目标、个性发展目标,即要确保学生发展的价值主导。
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的新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的新发展杨梦琪(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400715)[摘要] 课程价值取向是课程开发的基础和航标,以学生为本一直在课程价值取向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程标准、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课程开发环节都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的根本就在于课程价值取向的更动。
其中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价值取向由单纯的学生本位发展至今,吸取了更多新课程和时代背景的特点,通过研究这一课程价值取向的新发展,一方面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把握价值取向对新课程的导向性,有益于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
[关键词] 新课程;以人为本;课程价值取向现代发展观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基调,在现代社会中,关注人,培养具有完整意义的人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共识。
由此,新课程需要进一步思考人的培养和发展问题,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社会经济也能得到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供给。
而人的培养和人的发展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也引申为以学生为本,成为了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
从新课改的几大标准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课程在学生、知识、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要求。
不同角度的课程研究方向,其价值取向的偏向也不同,有学者曾表示,在不同的条件下,课程的价值表现形式及内容不尽相同,表明课程活动的多重性及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多维性。
[1]学生的发展始终是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我们就其中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为对象,研究在新课改背景下这一价值取向的新发展,由此来探讨具有时代特点的价值取向对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新课改中关于以学生为本的新要求贯穿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系的价值转型。
有学者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特点作了以下总结:一要倡导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二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三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认知与行动对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思考
认知与行动:对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思考———————————————————高洪/云南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高洪教育学从上世纪初传入我国,此后,在引进、模仿、质疑和批判的交错过程中试图探索建立“中国化”的教育学。
但从20世纪末至今,在教育研究和高等师范教育实践中反映出一种强烈的声音,那就是对教育学价值的质疑和争论[1]。
为此,本文就教育学价值探讨中的哲学观、教育学价值的表现形式和教育学的发展方向进行初步的剖析和探寻,以期对教育学价值进行合理定位。
一、教育学价值的探讨不能脱离教育的哲学观和思维方式“价值”一词最初是经济学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在19世纪的时候,德国新康德主义者、叔本华、尼采等,把“价值”纳入他们的哲学中作为一个专门的概念。
在道德哲学中,“价值”与“目的性”密切相关,只有符合目的性才是有价值(或称正价值),反之则无价值(或称负价值)。
而这种结论是以人本身为标准所做出的判断,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对实现目的性进行的一种或多种意义的选择。
笔者在本文中所讨论的教育学的价值取向,主要是指教育学研究主体或参与教育活动的主体对教育学的价值判断,它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所持有的一种价值倾向,也是对教育学的立足点是否具有合理性和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
我们知道,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哲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客观的存在物所产生的问题也必然是哲学问题。
因此,教育学价值的探讨不能脱离教育的哲学观,其原因在于: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教育学在产生之时,就是以哲学作为其学科发展的基础,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本身就是对人的发展的实践哲学思考。
如杜威说:“哲学可以解释为教育的一般理论”,而“教育乃是使哲学上的分歧具体化并受到检验的实验室。
”[2]王国维也曾言:“夫哲学,教育学之母也。
”[3]所以,教育学的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教育价值观受人们哲学观的影响,有不同的哲学观,就会有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反思
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反思明庆华摘要:教育科学研究很难摆脱研究者自身价值取向的影响,这是因为研究者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之前乃至过程中,难免会带有一定的选择倾向,这种倾向客观上既影响对研究课题的选择及对选题的认识,还会影响研究的目的、过程、手段及科学性。
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在价值取向上仍存在着一些偏差现象,值得反思。
关键词:教育科学研究;价值取向近年来,由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笔者对我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关注较以往增多,但困惑也越来越多:为什么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善而对教育教学实践的解释却仍旧乏力?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理论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逾越的距离?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动辄古今中外宏篇大论而不直面鲜活的真实教育教学实践?为什么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和成果越来越多而中小学教师却认为能具体指导他们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很少?诸如此类的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科学研究?我们究竟为什么(为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其实,教育教学研究者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在面对客体时,常常会考虑到实践的意义或客体的价值,这实际上存在着一个不可回避的价值取向问题。
价值取向是人对客观存在及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认识的一种主观反映,也是人自主性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活动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对活动的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不同,所作出的选择就不同,其价值取向也就不同,价值取向自觉或不自觉地左右着人们的认识和行为。
当个体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时,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它影响着人的趋避取舍。
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体进行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而个体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并不总是一致的,有时甚至是相悖的,所以个体的价值取向与社会的价值取向也不可能总是相符的,有时甚至是相反的。
论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
摘要公共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的基础课程,高师生从中所形成的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对其一生的教育活动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进行一定的思考和审视:要注重培养高师生师范技能素质,以使他们毕业后尽快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同时还应重点培养高师生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理念,它能够为高师生未来的教育教学行为提供发展的方向,具有宏观的指导作用,而这一切将是为了振兴基础教育,是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高等师范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 of Public Education Courses of Hig-her Normal Universities//Wen LiyunAbstract Public Education Course is the basic course of ed-ucation science,the educational minds and ability had been forming from students,which will bring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ir whole life's educational activities,so it needs to do some related thoughts and scannings;lay stress on students normal skills and inner quality so that they can satisfy the teaching requests;and lay stress on student's educational thesis and teaching ideas so that they hav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future teaching,we do all of these in order to vitalize ed-ucation and they are the core system of the public education courses.Key words higher normal university;public education courses; value orientation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Education,Zhaoqing University, 526061,Zhaoqing,Guangdong,China1问题的提出师范教育是师范院校的本质特征。
课程与教学目标基本取向
01 普遍性目标取向 02 行为目标取向 03 生成性目标取向 04 表现性目标取向
— *—
12
01 普遍性目标取向
02 行为目标取向
03 生成性目标取向 04 表现性目标取向
内涵及特点
内涵: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 特点: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 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 性 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 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行为目标”在课程与教学领域中的确立始于课程开发科学化的早期倡导者博比 特。博比特认为,20世纪已进入学科时代,而科学的时代要求精确性和具体性, 因此课程目标必须具体化、标准化。在他看来,教育是为学生将来的成人生活作 准备因此课程目标应来自对广泛的人类经验和现有社会职业的分析。
13
01 普遍性目标取向
02 行为目标取向
03 生成性目标取向 04 表现性目标取向
泰勒认为课程目标应根据对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生 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三种来源而得出,并要通过教育哲 学和学习理论的筛选,并强调在目标确定之后,应当用一 种最有助于学习经验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指导的方式来陈 述目标。在泰勒看来,这样的方式应该是“既指出要使学 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 领域或内容。”这样,目标实际上包括“行为”和“内容” 两个方面。
“普遍性目标”体现的是“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 与教学目标都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所有教育情境。由于这种目标取向所 给出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目标菜 单,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创造性的对这些目标作出解释,以适应各种 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
10
01 普遍性目标取向
21
01 普遍性目标取向
02 行为目标取向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教 师教 育 自建立 之 日起 就 承载 着人 类 许许 多多
( 收稿 日期  ̄ 0 80 - 4 2 0 - 70 ( 作者 简 介 ] 炜 ( 9 8 , , 江 金 华 人 , 江 师 范 大 学 教 务 处 助 理 研 究 员 , 事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基 础 理 论 研 究 。 王 1 6 一) 男 浙 浙 从
教 育课 程体 系的 改革作 为教 师教 育 改革 的 核 心 内容 之 一 受到 广 泛 关 注 , 而教 师 教 育价 值 观 的 重 建 以及 对教 师教 育 实践 性本 质的 知识论 的认 同是 教 师教 育课 程 改革 的理 论基 础 。本 文从 转 型 的 需求 背景 、 值观 重建 和知识 论 更新 等 几 个层 面对 当前教 师教 育课 程 改 革 中 的理 论 问题 进 行 深 价 层 次的思 考 , 以期 对构 建适合 中国 时代 发展 需要 的新教 师教 育课 程体 系提供 理 论参 考 。
基 于 这 样 一 个 假 设 : 践 是 理 论 的 运 用 , 者 说 学 科 实 或
目前 高师 院校 的改革 总体 上存 在 着 一种 普 遍性 知识 的掌握 等于 实践 能力 的形 成 。教 学实 践 活 动 的
将 先 的倾 向 : 在学 科 建设 与专 业 设 置 上 积 极 向综 合 性 大 从 属 地 位 , 实 践 理 解 为 单 纯 的 技 能 训 练 , 理 论 后
维普资讯
20 0 8年 8月
Au 2 0 g, 0 8
第2 4卷
第 4期
V o124 NO. . 4
教育学论文1000字 教育教学论文1000字(8篇)
教育学论文1000字教育教学论文1000字(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方案大全、心得体会、祝福语、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report,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s, experiences, blessing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学论文1000字教育教学论文1000字(8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多伦多大学成人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与启示
20 0 8年 8月 第2 6卷 第 4期
湖北 大学 成人 教 育学 院 学报 Ju a o d l E u a o o e eo u e U i r t or l f ut d c t nC N g f b i nv s y n A i H e i
设置 的思考 , 出成人教育 学专业课程设置 中需处理好 的三种 关系 , 得 最终 改变成人教育 学传统 的思考 方式 , 达
到 课 程 优 化 配 置和 设 计 的 目 的。
关键词 : 成人教育 ; 课程设 置 ; 色研 究; 特 多伦 多大学
中图 分 类 号 : 7 0 G 2o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一 10  ̄ .2 0 ) 4— 0 7 3 ( 0 8 0 0 1 —0 收 稿 日期 :o 8一 6— 9 2o o 2
Au . 2 0 g ,0 8
Vo . N0. 1 26 4
多伦华东 师范大学 职业 教育与成人教 育研 究所 , 上海 , 0 0 2 20 6 )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 多伦 多大学的成人教育学课程设 置特 色 , 以其课程 设置 的特点为 出发点进行 课程
作者简介 : 徐涛( 94一 ) 男 , 18 , 湖南张家界 人 , 华东 师 范大学职 业教 育 与成 人教 育研 究所 0 7级硕 士研 究生 , 究方 向为成人教育学原理。 研
( r ac ako ) 詹妮 弗 ・ D .N nyJ sn 、 c 萨姆 纳博 士 ( r D. 于 12 87年 , 经过 10多 年 的发 展 和变 迁 , 0 已成 为 加 Jn irSmnr等一 批专 家学 者 , 资力量 强 , enf u e) e 师 研究 拿大规模最大 、 学科最多、 师资力量雄厚、 备齐全 兴 趣 和 视 角 多 元 化 。学 生 是 自我 导 向 的 成 年 学 习 设 先进 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 在世界名牌大学 中名列第 者 , 同的课 程 上课形 式 迥然 不 同 , 的课 程学生 可 不 有 八 。 16 9 6年在 罗 比 ・ 德 ( oyK d ,9 5 18 , 基 R b id 1 1 - 9 2 以 团体合 作 ; 的课 程学 生可 以单 独工 作 ; 的课 程 有 有 培养 学 生批 第一个获得成人教育学博 士学位 的加拿大人 ) 的领 用 研讨 会 的方 式 来 促 进学 生 的积 极 性 , 进 导下 开设 成人 教育 和社 区发 展 专 业 , 辟 了研究 成 判 性 思维 和跨 学 科 的研 究 视 野 。另 一 方 面 , 行 有 开 人 教育 学 的场所 , 已成 为 世 界 上 最 大 的成 人 教 育 专 业特 色 的课 程建 设 与改 革 。成人 教育学 课 程要 帮 现 研 究 机构之 一 。其成 人教 育 和社 区发展 专 业每 年招 助 成年 学 习者 解决 生 活 和工 作 中 的各 种 难题 , 程 课 收 8 学生 , 别 攻 读 教育 学 硕 士 、 O名 分 文学 硕 士 和 哲 学科逻辑的重点往往让位 于个体需求和社会需求。 学 博士 学 位 , 生可 以在 项 目中学 到 很 多有 益 于 个 有的课程 旨在提高成人学 习者 的岗位任职能力 , 学 如 人 职业 发展 和 实现生 活 目标 的知识 。 成 人培 训 和发 展证 书项 目; 的 旨在 培 养 成 人 学 习 有 成 人 教 育 学 专业 研 究 生 课程 设置 的 价值 取 者作 为 合格 市 民的各 种 基 本 素 养 , 公 民学 习和参 如 与式 民主 ; 的 旨在 满 足 成 人特 定 学 习要 求 或 重 视 有 向 1创 建 办学 特 色 , 成 核 心课 程 。多 伦 多 大 学 妇 女 教 育 的各种 问题 , . 形 如女权 主 义立 场 : 判 和后结 批 成 人教 育与 社 区发 展 专业 相 对 来 说 开 设 较早 , 学 构 的方式 的课 程 以及 女性 、 争 和 学 习 的课 程 。特 办 战 经 验丰 富 , 师资力 量雄 厚 , 建构 了独 特 的核心课 程 体 别 是 他 们 还推 出 IR课 程— —个 人 阅读研 究 (ni R Id— 系, 具有 超前 的意识 和颇具 个性 的专 业 理念 , 成 了 vd a R a iga d R sa h , 就 是在 教 师 的指导 形 iu l e dn n eer ) 也 c 自己的特 色 。具 体来 说 : 一方 面 , 确专 业 定位 , 明 根 之 下 , 生对 自己特 别感 兴趣 的 、 现有课 程 之外 的 学 在 据 具体 师资 条件拟 定科 学 培养 目标 。专 业定 位需 要 课 题 进行 专 门性 探 索 。这 门课 程 可 以当作 成 人教育 科学分析社会需求 和专业所处环境 , 根据 自身实力 学 领 域或 社 区发 展 领 域 的 一 门基 础 实 习课 , 程包 课 合理 选择 专业 的发 展 方 向 和空 间 , 明确 专 业 的奋 斗 括 对课 题 的反思 、 究 和对 实 践 中产 生 问 题 的 相关 研 目标 。多 伦多 大学 成人 教育 与社 区发 展专 业有 安 吉 论 文写 作 , 得 到 老 师 相 应 的研 究 指 导 。通 过这 些 会 多伦 多 大 学 成 人 教 育 与 社 区 发 展专 拉 ・ 尔斯博 士 ( r ne l )奇 郎 ・ 查 达 特 色课 程 设 置 , 米 D .A gl Mis 、 a e 莫 尼博 士( r i n M rh n a i 、 希 ・ 克逊 博 士 业 形成 了 自己独特 的核 心课 程体 系 。 D .Kr i a dn ) 南 a c 杰
中小学教师评价的价值取向研究
促进教师发展:通过评价了解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评价了解教师能力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提高教育公平性:通过评价了解教师教学公平性,促进教育公平性
评价标准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等
社会服务:包括社会服务意识、社会服务能力等
师德师风: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个人品质等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和信任感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方式: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课后反馈等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挑战:如何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成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强化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
教师自我反思:通过自我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从而进行改进。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如教学效果、学生成绩等
评价方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如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评价方式:包括教学能力、教育理念、学生反馈等多方面
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加强国际教师评价研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教师评价改革与发展
汇报人:
感谢观看
01
价值取向的内涵与分类
价值取向的内涵
价值取向是指人们对事物、行为、观念等所持有的态度和看法,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
价值取向具有主观性、稳定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价值取向的内涵包括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
价值取向的分类包括个人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取向等。
价值取向的分类
教育学的“实践”关怀
教育学的“实践”关怀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这种实践关怀不仅在教育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体现了教育学的核心价值。
本文将围绕学生和教师角色,深入探讨如何在教育中实践、如何体现实践价值。
一、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接受知识,更要培养实践能力。
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与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未来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
二、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践1、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他们通过言传身教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实践中,教师需以身作则,亲自参与活动,为学生展示实践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设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活动。
例如,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3、创设情境:教师需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践情境。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三、实践价值的体现1、促进知识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创新能力提升:实践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为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3、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实践通常需要团队协作完成。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沟通、分享与合作,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践在各个教育层次中的应用1、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在基础教育阶段,实践关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例如,科学实验、美术创作、音乐表演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学术研究。
然而,实践关怀在高等教育中同样重要。
通过参与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
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引言教育学原理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基础课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学原理课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深入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标,并从中汲取思政教育的力量。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原理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和实践。
一、教育学原理与思政教育的关系1.思想引领:教育学原理课程能够引导师范生深入思考教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作用。
2.思维方式:教育学原理课程培养师范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客观地分析和评估不同教育理论和思想,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3.教育实践:教育学原理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探究等方式,将抽象的教育理论与具体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思政教育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的体现1.教材内容: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可以引入思政教育相关的经典文献和理论,如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等,促使师范生深刻理解和领悟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
2.教学方法: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讨论、辩论、案例分析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师范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的思考和实践。
3.课堂讨论:教育学原理课程可以设立专门的课堂讨论环节,让师范生就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醒他们关注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发展大局。
4.实践活动:结合教育学原理课程,可以组织师范生进行一些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如参观社会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等,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体验感。
三、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教育学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案例:1.教育理论解读: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解读和讨论,引导师范生理解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并探索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教育政策分析: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中,分析国家教育政策和改革举措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师范生思考如何将政策落地到实际教育工作中,为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3.课堂演讲和辩论:安排课堂演讲和辩论环节,让师范生围绕教育问题展开辩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面的问题也开始被社会大众所关注。
对教育学这门课程来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才能充分地实现教学课程的基本价值。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要兼顾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而实践教学其实就是以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来进行的。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4-0216-02基于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探讨刘欣怡(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对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而对教育学课程而言,其所具有的基本价值就是学生要适应教学的具体需求,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学课程,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只有兼具这两个方面的教学,才能够将理论知识更好地通过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关于教育学课程的相关内容(一)概述教育学课程其实主要就是学习有关教育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实际情况中,通过开展有关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就能够有效地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教育素养的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各级教育科研人员等教育工作者。
而且,通过对教育学专业的基本概念的了解,就能够看出教育学课程的最终目的,那就是培养合格的教育人才。
而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其实就是人们针对教育学功能的正确认知和利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二)价值取向在实际中,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理论,其二是实践。
其中,在理论方面,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其实就是指教育学课程的基本价值,即育人,也就是通过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的学习,来充分明确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课程所构建的理论体系其实是有一定的哲学观基础的,其在理论方面的价值其实就是对教育规律认知的不断深入。
因为从实质上而言,教育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
在实践方面,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就是指在师生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般来说,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往往是影响其理论价值的客观因素,而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也主要表现在教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面。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教育学又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实践的基本学科,也是用来指导教师的实践行为的一种重要理论工具。
从本质上来说,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其实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有效结合,才能够更好、更充分地实现教育学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二、基于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一)实践对理论来说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从本质上来说,实践,不仅是所有社会活动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际情况中,若是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正确的、实际的、有效的应用,那么对学习者而言,理论知识也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流逝,学习者原本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也将会不断消散、不断被忘记。
但是,若是学习者能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那么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实质上来说,只有学习者真正将理论知识消化,真正让理论知识为自己所用,那么才能够借助理论知识来充分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让学习者掌握真才实学的教学目的。
从本质上来说,实践能够将学习者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尽快得到相应的反馈,学习者得到反馈之后,就会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氛围,使学习者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巩固和应用,从而学习到更多的技能。
而且,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理解得更加透彻和明白。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对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应该及时更新,不能一直停在同一个阶段,而且还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定的改革,不能把实践停留在落后的理论当中。
(二)教学课程教学目的的正确定位在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若是想要充分做好教学实践,那么在课程的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就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方面,也应该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教师应该要注重让学生积极地融入现实生活实践中,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健康而服务,从而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和人性化。
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积极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216--此外,教师也需要加强与学生在思想问题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逐渐让学生构建自己的学习思维和行为规范。
也就是说,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运用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实际情况中,要想促进教育学的有效发展,教师就必须要积极摆脱传统的思维,不能够一味地以过去的教学经验为参考,应该积极地去寻求更好、更先进的教学方法。
有句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教育主体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实践的成效,展现着教育理论所具有的实际价值。
在教育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形式化,也不能盲目进行,这样的教育都是机械式的,无法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必须要积极采取个性化、目的性的教学模式。
(三)关于素质化的教学实践从本质上来说,若想充分实现教育学课程的价值,采用素质化的教学实践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在实际情况中,关于素质化教学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从本质上来说,教育观念其实就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其主要由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共同构成。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比较落后的教育观念也已经无法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了。
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对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具有一定的阻碍。
从某个角度来看,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是具有统率作用和引领作用的。
因此,在实际情况中,为了能够实现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那么教师就应该积极地选择先进的教育观念,促进素质化教学实践能够有效实施。
而且,教师还需要正确地把握教育方向,积极地采用各种有效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探究和创新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教师其实不仅仅是传道者,还是探究者。
在实际的教学情况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研究,不断探究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了解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实现自我的专业化成长。
因此,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探究精神之外,教师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创新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实现自我的超越。
在现实情况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
只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不断累计教学经验,从而实现专业的发展。
3.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从实质情况来说,教师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其对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的准确理解上,并且还能够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情境来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
在实际情况中,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比较多的,身处的教育情境也是多变的。
在素质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若是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那么就必须要针对教育对象和教育情景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良好地应对多变的教育情景和教育对象。
4.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如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知识型社会。
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中,教师也面临着一个比较特别的要求,那就是教师需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这是教师实现自我良好发展的必经途径。
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论,对教师来说,也具有着非常突出的策略性意义。
因此,在当代社会下,在实施素质化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的知识,去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关于生命化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和学生。
而这两个主体,也包含着自主性、独特性及成长性等特点。
从本质上来说,教学活动,其实与生命活动是息息相关的。
在生命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挖掘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学生的生命活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其实也就是生命化的教学。
从某个角度来说,学习投入其实是素质化教学实践的基础,而生命化教学则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生命化教学实践也是能够实现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重要途径。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课程中,理论和实践,其实是相互依存的。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实践教育。
因此,根据教育学课程的价值取向,就必须要注重实践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1]汤颖,杨丽娜.“教育学”教学中“五个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基础及其价值取向[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7,38(2):89-92.[2]张忠华,贡勋.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和“中国特色”的价值取向辨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6):46-53.[3]喻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价值取向的教学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9):204,229.[4]张小刚.论教育学专业价值危机的表征及其超越:基于对“教育学无用论”的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56-58.[5]丁一,荣亚军,朱雅琴,等.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及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5):54-55.◎编辑张慧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