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梨花意象的运用
论何佩珠《梨花梦》中的梨花意象
论何佩珠《梨花梦》中的梨花意象张艺凡【摘要】通过分析何佩珠《梨花梦》中的梨花意象,认为梨花意象的营造有塑造人物形象、建构戏剧意境、推动情节发展三个作用.厘清《梨花梦》中梨花意象的文学意蕴,能更好地解读《梨花梦》.【期刊名称】《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梨花意象;人物形象;意境;情节发展【作者】张艺凡【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合肥 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12;J825一、引言《梨花梦》作者何佩珠,字芷香,号天都女史,清道光年间安徽歙县人,著有《环花阁诗钞》《津云小草》《竹烟兰雪斋诗钞》与杂剧《梨花梦》。
何佩珠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何秉堂,深于诗学;《梨花梦》是其唯一一部杂剧作品,也是明清两代女性戏剧作品的代表佳作。
剧中女子杜兰仙随夫北上,戏为男装于舟中小坐,思念昔日东邻女伴,小卧时梦中遇见一位美貌仙子,赠予梨花,请她题咏,梦醒后深感知己情谊,日夜追忆并为之写影,无奈相思成疾。
忽一日梦至仙境,梦中遇梨花仙子和藕花仙子,三人携手同游,梨仙点明三人原系姐妹“不知聚首无多,分离在即,再尽一杯,送妹红尘道上”[1](卷五《仙会》)钟声惊醒杜女,感叹人生如梦,倍觉凄凉,以此全剧终。
《梨花梦》中“梨花”作为全剧的线索性意象,在剧中出现多达十次之多。
作者何佩珠不仅承袭中国古代文学以花写人的传统手法,用梨花意象成功地塑造了杜兰仙人物形象,借助梨花来抒发人物的多重情感内涵让杜兰仙的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同时,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人物的情感表达离不开剧作中意境的建构与情节的发展,梨花意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梨花意象与杜兰仙的人物形象塑造意象的思想渊源深远,从原始时代的鼎文化中已见端倪,我国文艺理论对意象的表述,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典美学发端时期的《易传》。
《易传》提出这样的命题:“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2]。
何景明在《与李空同论诗书》中强调:“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
古典诗歌中梨花意象的运用
古典诗歌中梨花意象的运用片片点点梨花情——古典诗歌中梨花意象的运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花的世界中,所谓的独领风骚只不过是个人的偏好和喜爱,花有花语,也有诗人笔下花的意象,盛唐气象下的花王可谓牡丹,古代诗歌中冠之以尊贵,大气和美貌,不然也不会在百花园中唯独牡丹不开而黯然失色。
抑或那出水芙蓉,芙蓉形容貌美的气质型女子:美人与我别 ,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 ,秋水无芙蓉。
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
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
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兰花,兰香是王者之香,常青、独秀、幽香、素雅,儒学的精义均可在兰花身上得到形象化的展示。
兰花的情韵可说是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使者,将中国传统演绎得微妙微肖,韵味深长。
百花,除了牡丹,芙蓉,或者兰花,还有那菊花,多少诗人和词人独爱菊,过着隐士般的采菊人的生活,还有那风霜傲骨的恋梅者对于白色的事物,纯白色的,不沾染丝丝的杂色。
对于百花,我喜欢的是那纯白色的梨花:玉容寂寞泪澜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中唯一一句把杨贵妃比作“梨花”的诗句。
梨花,蔷薇科,梨属。
落叶乔木,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
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雪六出,具有香气。
在古典诗歌中,以梨花喻雪,以梨花喻女子皮肤之白皙颇有许多作品。
岑参始终,那句以梨花喻雪的诗句流传千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写花,实为写雪,梨花盛开,却为塞外雪景,仿佛那萧瑟寒冷的塞外冬天,注入了融融春意。
流传后世,每每读起,总会出现那一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奇美景象,也就此,梨花与雪似乎就产生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这也就是所谓的梨花的意象。
关于意象,“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独造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古代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主要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徐枕亚《玉梨魂》中的意象分析
2018年1月第37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 rnal of H eilongjiang C ollege of E ducatio nJan. 2018V ol. 37 No. 1d o:10. 3969/j.i n.101-7836. 2018.01.032徐枕亚《玉梨魂》中的意象分析张晋霞(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太原030008)摘要:《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开山之祖”徐枕亚的代表作,也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力作。
小说叙述了一男 二女的“哀情”纠缠。
其中意象的选取和营造是其小说中的叙述特色之一。
主要的意象有:花,泪,疾病,死亡;这些 意象对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等具有指示意义,对小说主题意蕴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就文本中的 这些意象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解读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徐枕亚;《玉梨魂》;意象中图分类号:1206.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2018) 01-0101-3引言《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的“开山之祖”徐枕亚的代表 作,是鸳鸯蝴蝶派早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徐枕亚根据自 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哀情小说” 一方面,小说开始 连载于《民权报》,1912年出版单行本,先后销行数十万册,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这足以证明,在民国初年,《玉梨 魂》是影响力很大的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另一方面,小说自问 世以后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指责,被称为是“眼泪鼻涕小 说”1,“只写了些佯啼假笑的不自然的恶札”2等等。
在五四新文学兴起后,进步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都曾对鸳 鸯蝴蝶派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当然,作为其“开山之祖”徐 枕亚的“开山之作”也不免受其批判。
也有评论者认为其是 一个“问题小说” “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 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
”33还有评论者认为其是教训小说,“主要进行封建贞节 礼教的说教。
”33我们认为,《玉梨魂》是社会转型时期表现 在青年人身上的内心苦闷,纠结在生活各方面的体现,只不 过,小说中主人公通过写爱情来折射这种传统与现代转型时 期的内心苦闷和纠结。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梨花“意象赏析
白 居 易 《 长 恨 歌 》中 的“ 梨 花 ”意05)
[13 ] 时地使 用了 “ 梨园” 这个 词: “ 梨 花圆 中册 作 妃。 ” 语 。 � [1 ] “梨” 字的发音所引起的听觉上的联想值得我们注 据 《 太平御览》 记载, 马嵬兵变发生时, 杨贵 意。诗人或 是 有意 或是 无意 地在 使 用 “ 梨 花” 之 妃被太监总管高力士带到了一棵梨树下缢死。具有
� [ ]
。
因此, 可以说芙蓉作为一种意象既有象征意义又有 事实依据。在 《长恨歌》 中, 白居易并没有说明芙蓉 花的颜色。华清池里白玉雕成的芙蓉也许是它的原 型, 但诗中所提及的花并不一定是白色的; 相反, 诗 的第 一部 分 里提 到了 许 多鲜 艳、 亮 丽 的颜 色: 脂 ( “ 温泉水滑洗凝脂” ) 、 金屋 ( “ 金屋妆成娇侍夜” ) 、 金步摇 ( “云鬓花颜金步摇” ) 和金雀 ( “ 翠翘金雀玉 搔头” ) 。之所以频繁使用这些亮色调, 是因为此时 的杨贵妃正处于生活的黄金时期, 她的世界是光辉 灿烂而又舒适安逸的。而且, 玄宗统治下的大唐帝
[ 5] 在 《花经》 中, 它只位列 “ 五品五命” , 《群芳谱》 则 [ 6] 把它列为 “ 四 品六命” 。作 为一 种传统 的意象,
“ 梨花” 所能让人产生的联想与 “芙蓉” 截然不同, 后 者是作为妇人美貌的象征, 而前者则暗示美人易逝 的红颜、 不幸的生活和凄惨的命运。在 《 长恨歌》 和 白居易的其它诗歌作品中, “ 梨花” 的象征意义都是 如此。 皇帝眼中的芙蓉与道士眼中的梨花 为什么皇帝眼中的芙蓉到了道士的眼中却变成 了一朵梨花呢?答案并不难找: 观点和立场的不同 导致了形象的变化。玄宗是个欲望强烈的男人, 他 渴盼拥有一个最美丽的女人, 他的眼睛由此被世俗 13
梨花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梨花在古诗词中的意象
梨花姣洁,是洁白的象征,同时也在恼人的暮春凋谢,因而梨花与泪花、寂寞、惆怅的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词人着墨较多的具体物象。
在纳兰性德诗词中,也有多处写到。
如:
“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
”(《昭君怨》)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虞美人》)
“新月才堪照独愁,却又照梨花落。
”《秋千索》
纳兰借“梨花”淡雅朴实来代表美丽纯洁的爱情,借梨花那洁白的色调表达出爱妻卢氏楚楚动人、美丽寂寞的神韵,而且借梨花飘零凋谢的特征抒发他凄凉与哀怨的思绪。
从“梧桐”意象到“梨花”诗意
从“梧桐”意象到“梨花”诗意作者:赵善煜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第05期摘要:《梧桐雨》,全名为《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取材于唐人陈鸿《长恨歌传》,取自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句,是元代剧作家白朴的杂剧代表作。
进入21世纪,新编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便取材于《梧桐雨》等这些前人作品进行了重新创作。
本文将对元杂剧《梧桐雨》文本与重新改编的现代京剧《大唐贵妃》文本做以比较,从“梧桐”和“梨花”的剧中意象进行分析,比较两剧主题和人物刻画的异同及审美嬗变。
关键词:梧桐雨;梨花;杨贵妃;唐明皇中图分类号:I0-03;I1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4-0003-02同为描写杨贵妃和唐明皇爱情的《梧桐雨》和《大唐贵妃》在不同的创作环境下立意、人物都有所不同。
前者,以“梧桐”为意象,使得杨贵妃与唐明皇李隆基的爱情浪漫而悲情,后者则重点以“梨花”比喻刻画女主人公杨玉环的纯洁和对爱情的坚贞。
从“梧桐”到“梨花”,同样是杨贵妃和唐明皇李隆基的爱情故事,却有着不同的内涵和韵味。
一、“梧桐”的意蕴悲情和“梨花”的浪漫诗意“元杂剧四大家”之一的剧作家白朴创作的《梧桐雨》描写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悲欢离合。
全剧共四折一楔子。
楔子中写的是安禄山未完成军令被张守珪押至京城问罪的过程以及安禄山的身世。
第一折,写李隆基不问是非,竟给丧师失地的番将安禄山加官进爵,让他镇守边境,杨贵妃对与她有暧昧关系的“义子”安禄山的思念,在李、杨爱情关系上抹上了一道不光彩的、有着潜在危险的阴影。
第二折写安禄山为夺江山、迎娶杨贵妃而造反,而李隆基却不理朝政,只命使臣进荔枝,让杨贵妃金盘跳舞,在他淫乐无度时,安禄山攻下潼关,直逼长安,李隆基被迫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第三折写马嵬兵变,士兵刀砍杨国忠、马踏杨贵妃。
第四折写已经退位的太上皇李隆基沦为孤家寡人,一人独居于西宫,孤独愁闷地思念杨贵妃。
含有梨花意象的诗句
含有梨花意象的诗句
梨花盛开的春天,是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一幅美丽画卷。
梨花是白色的,宛如一朵朵雪花飘落在枝头,给人一种清新纯洁的感觉。
因此,在诗歌中经常出现梨花这一意象,用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梨花意象常常出现在描写春天的诗句中。
比如'白花飞舞春风起,梨花绽放人间世',这句诗描绘了春风吹来,梨花盛开的美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梨花的绽放是春天的象征,它代表了希望和新生。
梨花意象也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比如'梨花飘落在春天里,你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这句诗用梨花来比喻爱情的美好和纯洁。
梨花的绽放是短暂的,犹如爱情的甜蜜,让人感到珍贵和美好。
另外,梨花意象还可以用来表达人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比如'人生如梦梨花落,世事如烟梨花香',这句诗将人生比作梦境,梨花的凋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人们在梨花凋零的时候,会对生命的意义有所思考,对人生的价值有所感悟。
总之,梨花作为一种意象,在诗歌中常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人们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梨花的绽放和凋零
都是短暂的,因此更能体现出生命的宝贵和美好。
无论是春天的梨花盛开,还是梨花的凋零,都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徐枕亚《玉梨魂》中的意象分析
徐枕亚《玉梨魂》中的意象分析作者:张晋霞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01期摘要:《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开山之祖”徐枕亚的代表作,也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力作。
小说叙述了一男二女的“哀情”纠缠。
其中意象的选取和营造是其小说中的叙述特色之一。
主要的意象有:花,泪,疾病,死亡;这些意象对表现小说主人公的性格、思想等具有指示意义,对小说主题意蕴的挖掘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就文本中的这些意象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解读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徐枕亚;《玉梨魂》;意象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1-0101-03引言《玉梨魂》是鸳鸯蝴蝶派的“开山之祖”徐枕亚的代表作,是鸳鸯蝴蝶派早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徐枕亚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一部“哀情小说”。
一方面,小说开始连载于《民权报》,1912年出版单行本,先后销行数十万册,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这足以证明,在民国初年,《玉梨魂》是影响力很大的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另一方面,小说自问世以后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指责,被称为是“眼泪鼻涕小说”[1],“只写了些佯啼假笑的不自然的恶札”[2]等等。
在五四新文学兴起后,进步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都曾对鸳鸯蝴蝶派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当然,作为其“开山之祖”徐枕亚的“开山之作”也不免受其批判。
也有评论者认为其是一个“问题小说”,“近时流行的《玉梨魂》虽文章很是肉麻,为鸳鸯蝴蝶派小说的祖师,所记的事,却可算是一个问题。
”[3]3还有评论者认为其是教训小说,“主要进行封建贞节礼教的说教。
”[3]3我们认为,《玉梨魂》是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在青年人身上的内心苦闷,纠结在生活各方面的体现,只不过,小说中主人公通过写爱情来折射这种传统与现代转型时期的内心苦闷和纠结。
是哀情的抒写,更是个人生命体验与社会伦理的纠缠。
情意绵绵的书写更能体现人生事态的缠绵悱恻,纠缠重重。
本文着重从小说中明显书写的四个意象出发,来进一步探析小说中的其他意蕴。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李清照诗词中的“花”意象作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女子,李清照多将爱花之情付诸笔下,对花的欣赏、喜爱,是她少女闺阁生活的重要内容,而借花寄托相思,咏花标致情操,又是她词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
李清照现存词作四十六首,以南渡为分期,词风变化明显,但词人在创作中爱用“花”意象却没有改变。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除了八首没有提到“花”之外,其余,或单独吟咏,或泛指鲜花,总是离不开花的影子,如“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等,在李清照的词作中用花表达出了极为饱满的人生内容和丰富的精神世界。
一、“花”意象凸显其美好诗意的生活花,一直都是美好的象征,李清照笔下常通过对花的描写烘托意境,显现出她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诗意表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描写了一幅简单的生活片段,似一帧剪影般记录下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夜晚伴着紧密的风声,淅淅沥沥地下着疏朗的小雨,次日香闺中,沉睡一晚的女子,慵懒地醒来,酒意未退,晨妆未梳就开始关心园中海棠。
“试问卷帘人”一个“试”字道出多少急切和犹豫,是心底已经猜晓结果而又担心结果成真的揣测心态,而卷帘人漠然回答“却道海棠依旧”更让女主人黯然叹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借代绿叶,“红”借代红花,含蓄精炼,色彩对比鲜明。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拟人手法使这两种状态的对比显得生动别致,形象逼真。
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便使涵义得到丰富和扩大。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此语甚新”,《草堂诗余别录》评:“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意焉。
《驿路梨花》梨花含义及标题妙处探究
《驿路梨花》梨花含义及标题妙处探究•梨花在《驿路梨花》中的象征意义•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分析•梨花在文章中的表现手法探讨•《驿路梨花》中梨花与其他元素的关联目录CONTENTS•探究《驿路梨花》中梨花的文化内涵•总结:《驿路梨花》中梨花的艺术魅力与价值目录CONTENTS01梨花在《驿路梨花》中的象征意义梨花在春季盛开,代表着新生和希望,象征着主人公高尚的精神追求。
梨花洁白如雪,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暗示着主人公超脱世俗的高尚情操。
梨花的白色象征着纯洁无暇,与主人公纯洁善良的品质相呼应。
纯洁与高尚品质梨花在寒冷的季节里依然能够傲然盛开,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梨花的生命力顽强,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象征着主人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梨花的盛开经历了风霜雪雨的洗礼,却依然保持美丽和芬芳,暗示着主人公历经磨难而越发坚强的品质。
坚韧不拔与生命力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象梨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美的象征,被广泛运用于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
《驿路梨花》中的梨花意象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梨花的审美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还使读者在欣赏中产生共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02标题《驿路梨花》的妙处分析富有诗意和画面感梨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常被赋予纯洁、高雅的象征意义。
标题中的“驿路梨花”将这一传统意象与现代语境相结合,既保留了梨花的诗意美感,又通过“驿路”的描绘,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条古老而美丽的驿路上,欣赏着盛开的梨花。
“驿路梨花”的表述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手法,将视觉上的梨花之美转化为一种可感知的心灵体验,进一步增强了标题的艺术感染力。
引发读者对主题的思考标题《驿路梨花》不仅富有诗意和画面感,还蕴含着深刻的主题思考。
梨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纯真的象征,而“驿路”则代表着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经历。
通过将这两者相结合,标题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爱情、道德等主题的深入思考。
古代诗歌意象分类诠释+举例
流水:时光易逝、岁月短暂、历史发展杜鹃:1. 蒙冤之恨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乾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慙自束,为尔忆家园。
《子规》余靖2. 别离之悲、思乡之苦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鹧鸪天》晏几道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子规》吴融3. 亡国之痛(尤南宋)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金陵驿》文天祥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春日闻杜宇》谢枋得草木:以繁盛反衬荒寂,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夕阳:1. 苍凉失落、沮丧之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李商隐2. 苍茫沉郁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鹧鸪:满腔的离愁别绪、哀愁之情寒蝉:悲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咏蝉》骆宾王表达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蝉:1. 品行高洁,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的品行高洁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
《蝉》虞世南2. 人生短暂,珍惜生命,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落花:1. 见落花而伤怀,多为移情所致,由落花想到自己,感慨人生短促、时光流逝不可挽回2. 心境澄明,体悟悠闲细微的生活情趣乌鸦:衰败荒凉班马:依依惜别之情(离群的马)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李白楼:1. 思念(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歌楼)2. 闲适丁香:孤独忧愁,和别绪离情相联系浮云:1. 和表示功名利禄的事物相连,隐喻抒情主体鄙视功利、超俗傲岸的精神气度2. 闲适禅门来往翠微间,万里千峰在剡山。
李贺诗中的色彩
李贺诗中的色彩李贺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华丽的语言和多样的意象著称,其中色彩是他作品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元素之一。
李贺的诗中色彩鲜明、丰富多样,深入人心。
李贺的诗中常常使用色彩来表达情感,比喻事物,或者描绘景象。
例如,在《无题》中,李贺写道:“春日无踪迹,乌啼哭梨花”,这里的“无踪迹”和“梨花”分别代表了爱情的迷离和美丽,其中白色的象征意味着纯洁和美丽。
在这首诗中,李贺巧妙地使用了色彩来表达爱情的复杂和美丽。
除了表达情感,色彩还常常在李贺的诗中被用来描绘景象。
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贺写道:“天街横云际,千峰骤起如”。
这里的“天街横云际”描绘了黄鹤楼云雾缭绕的景象,而“千峰骤起如”则用色彩形容了群山峰巅的壮观景象,增强了读者对于黄鹤楼美景的想象力。
在李贺的诗中,红色是一个重要的色彩。
红色常常用来象征热情、喜悦和欢乐。
例如,在《马诗二十篇》中,李贺写道:“红颜薄债寻回忆,长信怨情不自已”。
这里的红色不仅代表了年少时候的热情和喜悦,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青春的怅惘。
在另一首著名诗作《月下独酌四首·其三》中,李贺写道:“瑶草承恩泽,兰穗应难题。
绝俗居明镜,高怀可酹酒。
”这里的“瑶草”和“兰穗”分别代表美好的事物和人们渴望的目标,红色象征着美丽和追求。
此外,李贺的诗中也有许多描写黑色的词句,黑色常常象征着黑暗、死亡和恐怖。
在《行路难·凄怆行人归日暮》中,李贺写道:“流血成渠注阴井,半夜狐魄啼人耳”。
这里的黑色描绘了行路难以及战乱时期的惨状,给读者以深深的恐惧和哀伤。
总的来说,李贺的诗中色彩的运用非常丰富多样,既有用色彩来表达情感的,也有用色彩来描绘景象的,同时,还有一些色彩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丰富了作品的意象与内涵。
通过色彩的运用,李贺的诗歌成为了一个丰富美丽的艺术品,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梨花”意象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梨花”意象赏析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长篇抒情辞章。
它以宫廷动荡和李白、杨贵妃之间的感情纠葛为背景,以歌颂杨贵妃的美丽和悲剧命运为主线,通过铺展的词藻描写,营造出了一幅华丽绚烂的宫廷画卷。
而在整个诗篇中,白居易巧妙地运用了梨花这个意象,使其成为了表达情感和隐喻悲剧的重要符号。
本文将对《长恨歌》中的“梨花”意象进行赏析。
首先,梨花在《长恨歌》中有着美丽娇媚的形象,它是杨贵妃容貌的象征。
在诗中,白居易以“独自凭栏悄凝望”的方式描绘了杨贵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将杨贵妃的容貌与梨花的娇艳相连。
他写道:“宫中梨园弟子白发新梨花,憔悴损,门前流水无限恨”。
这里,梨花的美丽和杨贵妃的容貌融为一体,凸显出杨贵妃千娇百媚的魅力。
梨花的娇艳和白发交相辉映,彰显了杨贵妃的容颜已渐渐苍老,但她的美丽依然在人们心中刻印。
其次,在《长恨歌》中,梨花象征着杨贵妃的悲剧命运。
白居易在描写杨贵妃的遭遇时,将她比作被风雨摧残的梨花。
他写道:“零丁洞庭树,独有湘君堤,江上梨花一朵开”。
这里的梨花代表着杨贵妃的孤独和不幸,在江边的梨花树下,她独自面对风雨的吹袭,无人可依靠。
梨花的孤零和凄美与杨贵妃的命运相映成趣,营造出了一种悲壮的氛围。
这种扑刺心扉的意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杨贵妃的哀怨和遭遇不幸的命运。
再次,梨花在《长恨歌》中也映照着杨贵妃与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
梨花的娇艳和短暂的花期象征着杨贵妃美丽的青春和短暂的悲剧命运。
在诗中,白居易通过表达杨贵妃与李白相遇和相爱的片段,以梨花落地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爱情短暂而又无法长久。
他写道:“春以陌上花为恼,夜烟条条,陌上新梨花笑。
这两句在这里使用了近尾韵的方式以表达杨贵妃和李白的草率离别,而悄然完美地以梨花结尾,表达了杨贵妃离开的痛苦和思念。
总之,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梨花”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
梨花在这首诗中既代表了杨贵妃的美丽娇媚,又象征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亦映照了杨贵妃与李白之间的感情纠葛。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梨花”意象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梨花”意象赏析摘要:“梨花”作为常见文学意向广泛应用于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梨花中蕴含着作者别样的情感,包含着富有深意的文学意蕴,在叙事方面发挥出独特的功能。
本文首先分析梨花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寓意,随后分析其在《长恨歌》中的寓意,对其中蕴含的意象加以赏析。
关键词:白居易;《长恨歌》;梨花;意象赏析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中,曾有无数文人骚客以花抒情、借花喻人,并留下了浩如烟淼的经典文学作品,诗人王融曾经咏诵梨花,情不自禁的描写道“芳春照流雪”;诗人温庭筠在自己的《太子西池二首》作品中使用“梨花雪压枝”,将梨花独有的清新脱俗、洁白如雪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仙李白在《宫中行乐词》作品中使用“梨花白雪香”比喻成女子白皙娇嫩的皮肤,本文选取白居易的《长恨歌》实施赏析,主要针对诗歌中梨花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
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寓意梨花在百花中作为食果之花,地位不高。
梨花色白、簇生,形状较小,生命脆弱得无法承受晚春风雨。
在我国古典诗词之中,梨花常常被诗人用来比喻身世卑微、命途多舛的少女,或者是少女哀怨忧愁的内心,又或者是形容女性外貌及哭泣之状,例如“梨花带雨”。
诗人白居易在《陵园妾》作品中使用“手把梨花”来形容被迫看守帝王陵墓的侍妾;诗人刘方平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梨花满地”,与前句中哭泣的宫女遥相呼应,利用满地凋零的梨花表达宫女悲戚的生存境况;诗人杜牧在《初冬夜饮》中使用梨花来表达诗人流落异乡的愁苦思绪,综上所述,在我国古典诗词中,梨花被广泛应用于抒发悲戚之情。
二、《长恨歌》中的寓意(一)由芙蓉至梨花《长恨歌》作为七言诗,共有一百二十行,诗歌中的第一行到第七十四行是《长恨歌》的第一部分,描述玄宗与贵妃的恋爱故事,梨花出现在较后的第一百行中。
说到《长恨歌》中的梨花,就不得不提及诗中的另一种花――芙蓉。
杨贵妃得到帝王宠爱时,白居易已然将其比喻成花,在贵妃死后,白居易描述帝王沉迷于回忆中时,完成了以“芙蓉”喻贵妃的写作,使读者意识到“芙蓉”就是贵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歌中梨花意象的运用
片片点点梨花情
——古典诗歌中梨花意象的运用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花的世界中,所谓的独领风骚只不过是个人的偏好和喜爱,花有花语,也有诗人笔下花的意象,盛唐气象下的花王可谓牡丹,古代诗歌中冠之以尊贵,大气和美貌,不然也不会在百花园中唯独牡丹不开而黯然失色。
抑或那出水芙蓉,芙蓉形容貌美的气质型女子:
美人与我别 ,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 ,秋水无芙蓉。
兰花的叶子,长长的,在风中摇曳,优雅而飘逸;兰香,在风中升腾,向四方飘扬。
兰香所及之处,所有花香都黯淡无味,并成为兰香的一部分,众多的花香拱卫着兰香,兰花的芬芳,远而不淡,近而不浓,幽幽的从中心向八方输布。
兰是香中之王,如果没有人认识到而不去采摘佩戴他,对兰花而言,又有什么妨害呢。
兰花,兰香是王者之香,常青、独秀、幽香、素雅,儒学的精义均可在兰花身上得到形象化的展示。
兰花的情韵可说是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使者,将中国传统演绎得微妙微肖,韵味深长。
百花,除了牡丹,芙蓉,或者兰花,还有那菊花,多少诗人和词人独爱菊,过着隐士般的采菊人的生活,还有那风霜傲骨的恋梅者对于白色的事物,纯白色的,不沾染丝丝的杂色。
对于百花,我喜欢的是那纯白色的梨花:
玉容寂寞泪澜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中唯一一句把杨贵妃比作“梨花”的诗句。
梨花,蔷薇科,梨属。
落叶乔木,叶圆如大叶杨,干有粗皮外护,枝撑如伞。
春季开花,花色洁白,如雪六出,具有香气。
在古典诗歌中,以梨花喻雪,以梨花喻女子皮肤之白皙颇有许多作品。
岑参始终,那句以梨花喻雪的诗句流传千古: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句写花,实为写雪,梨花盛开,却为塞外雪景,仿佛那萧瑟寒冷的塞外冬天,注入了融融春意。
流传后世,每每读起,总会出现那一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奇美景象,也就此,梨花与雪似乎就产生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这也就是所谓的梨花的意象。
关于意象,“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独造之匠 ,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意象主要是主观情志和客观物象在艺术家头脑中酝酿融合而成的形象 ,实际上就是主体心灵与客体现实之间形成的一种契合。
在岑参之前 ,咏物诗中写梨花的不是很多 ,而且和岑参笔下梨花意象意义大多相去甚远。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诗中的常棣之花也就是梨花,以常棣之花起兴表达兄弟情谊。
《诗经?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诗中的甘棠也同样是梨花,比喻去职官吏的政绩。
《论语?子罕》:“唐棣之花,偏其反而。
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 以唐棣之花起兴 ,有怀人的意味,这里的唐棣之花也同样是梨花。
由此可知“常棣”、“唐棣”、“甘棠”同属于一个概念。
与后世的诗人在梨花的意象上的运用就有些不同,岑参诗中做到了梨花与雪的联系,但也必会首创先河。
萧子显《燕歌行》中有诗句:“洛阳梨花落如雪。
”范云与何逊联句有诗句:“洛阳城东西,却作经年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更值得注意的是王融《咏池上梨花诗》:“芳春照流雪 ,深夕映繁星。
”不但把梨花比喻为雪,而且比喻为繁星。
酷爱梨花的岑参的出现,梨花意象可以说是开幽怨孤寂、伤春悲己的先声。
他以梨花为意象,表现悲老伤春的孤寂:“眼看春色老,羞见梨花飞”(《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寄呈李兵部》)。
或以烘托依依惜别之情:“梨花千树雪 ,柳条万条烟。
惜别添壶酒 ,临歧赠马鞭。
”(《送杨秦千》) 》 )或表现怀友春夜中的怅然心情: “池上月相待 ,知君殊未回。
徒教柳叶长 ,漫使梨花开。
“( 《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 )或表现春老而不归的伤感与孤寂情怀: “久客厌江月 ,罢官思早归。
眼看春色老 ,羞见梨花飞。
” (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寄呈李兵部》总之,岑参笔下的梨花,虽没有全篇描写梨花的咏物诗,但作为抒情手段,或为思乡、伤春起兴 ,或为惜别、怀人烘托凄清氛围。
继岑参后不久的白居易,其笔下的写梨花的篇幅不多,但是在梨花意象的运用上也可以说的上独特。
白居易写花,当《长恨歌》中,以“芙蓉”意象对照“梨花”意象。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全诗很长,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读起来却荡气回肠,凄切婉转。
虽然有时候也想这位“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能写的出如此般的宫闱畸恋。
全诗中仅仅就只出现了一次梨花,诗的第二部分开始于一个自称能通灵的临邛道士的招魂。
他在神灵世界里上下求索 ,最后在蓬莱仙山上发现了杨贵妃。
道士一眼就认出了她 ,她的名字叫“太真”,美丽的容颜看起来像一朵花: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这里没有指明花的种类。
而当道士向她道别时,她泣泪涟
涟,神情哀戚的脸就像一朵“梨花”:玉容寂寞泪澜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整首诗中,这是惟一一联把杨贵妃比作“梨花”的诗句。
这便是白居易眼中的杨贵妃,这与许多人观念中的杨贵妃的形象相差好多,很多人觉得杨贵妃像那芙蓉,牡丹。
而杨贵妃,作为一名女子,祸水级的美女。
临邛
道士一眼就认出的杨贵妃就能看出她的结果,一朵漂亮得足以“ 倾国” 的花最终必然要为国家的溃败承担苦果。
梨花生命短暂 ,禁不起暴风雨的打击 ,在花瓣掉落的同时 ,果实便诞生了——这青梨的味道是苦涩的。
杨贵妃活着的时候是统治着唐朝天下的李氏家族花园中的一朵花 ,因此 ,当这朵王室之花凋谢后 ,其所造成的苦痛后果也理所当然地要由曾经拥有她的皇族来承担。
中国古人有一种“ 红颜多薄命” 的宿命论观点 ,即认为美丽的女子大多命中注定要有不幸的婚姻和命运 , 杨贵妃如花之容颜和如叶之命运,与此多么相似。
据《太平御览》记载 ,马嵬兵变发生时 ,杨贵妃被太监总管高力士带到了一棵梨树下缢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那棵梨树是在一座寺庙前。
周邦彦继承了岑参的以梨花表孤寂的情怀。
如《水龙吟?梨花》中,起句“素
肌应怯余寒,”虽不“怯”,虽傲寒开放,然花落如流水,“惨红敛避”,“偏勾引,黄昏泪”,又怎不令人潜然泪下~“潘妃却酒,昭君乍起”,实写潘妃、昭君之美以比衬梨花之色,又以“雪浪翻空”的李花虽白却“不成春意”相比,结句以一“恨”字更见梨花之高洁,托物以宫志,咏物以寄情,借梨花之体,抒身世之慨,同时又有空有琼花,而玉容不在的寂寞和失落。
此词虽咏梨花,却何曾说出一个“梨”字,正所谓“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虽不说题字,却时时扣“梨花”。
第三句第四句用“樊川”(汉武帝时的一个梨园)“灵关”(山名,在今四川宝兴县南,盛产梨著称),又“深闭门”及“一枝春雨”事,仍觉得太宽泛,又用“玉容”事,方表得梨花。
若全篇只说花之白,则凡是白花均可以用,如何见得是梨花呢,到了《浪淘沙慢》词中,“恨春去,不与人去期,弄夜色,空馀满地梨花雪。
”此词与上词都是自临潼归长安后所写,一句“空馀满地梨花雪”“蓄势在后,骤雨飘风,不可遏抑。
歌至曲终,觉万江哀鸣,天地变色,老杜所谓‘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浑茫也’”。
玉容已不在,空留下满地梨花,无尽的思念在夜色中飘零……
梨者 ,离也 ,谐音双关 ,表达离愁别绪尤切;再者 ,梨花洁白如雪 ,素有“赢洲玉雨” 之称 ,玉肤冰肌。
梨花开在暮春,大致是清明前后 ,寒食冷雨 ,香雪飘零 ,春天将逝 ,人易断魂。
触目伤怀,不免有春归而思乡之叹,人去而起别离之悲。
梨花最初以“花”的形象进入到文人雅士的视野 ,其间经过众人的情感渗透 ,最终成为一种寓意丰富的意象:或承载着清明时节大家的欢乐与悲辛 ,或寄托离别的忧伤 ,或蕴含思乡与怀旧之情 ,或反映人们伤春、闺怨、自伤身世、感慨人生变幻的清冷心绪 ,或成为高洁的代表。
而这所有的情感内涵都
是前人用他们生动的生命体验积聚而成的 ,在梨花身上体现出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厚重的文化积淀。
参考文献:
[1]顾学颉校点 ,白居易集(全四册)卷[M].中华书局, 1979
[2]袁梅,诗经译注[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5
[3]李振中, 谈岑参诗中梨花意象意义及成因[A].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6 年第 4 期(总第 134 期)
[4]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 [M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
[5]刘敬,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梨花”意象赏析[A],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研究生论丛2005年 5月
[6]百度百科“梨花”“长恨歌”“周邦彦”
[7]陈振孙. 直斋书录题解 [M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周济.宋四家词选 [M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 1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