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政府主导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其实就是地方政府对内依靠行政权力拉动经济发展,对外凭借行政权力争抢市场资源的混合发展模式。
长期以来,改革基本上是一个从中央政府集权向地方政府放权的过程。虽然市场化是我们改革的终极目标,但是,到现在为止,资源配置的权力主要还是在各级政府的掌控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远未发挥出来。
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在本质上仍然属于计划经济范畴,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比较,中央权力变成了地方权力,诸侯经济取代了全民经济。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其实就是地方政府对内依靠行政权力拉动经济发展,对外凭借行政权力争抢市场资源的混合发展模式。与市场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无论是对内发展还是对外竞争,地方政府凭借的都是自身的权力。于是,谁拥有的行政权力更大,谁参与竞争的能力就更强,谁的经济发展就更快。地方政府拥有的行政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进程中的中央政府放权,取决于上级政府是否截留,在各地利益相对独立的前提下,现有的行政隶属关系就成为不同主体利益侵蚀与矛盾冲突的主要来源。
过去30年的实践表明,政府主导发展模式在带来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隐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必然带来低水平的产能过剩。在工业化初期,由于可配置的资源有限加之决策比较简单,政府主导的确可以产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快事的效果。但是,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市场需求日益复杂的前提下,大包大揽不可避免地会给政府造成集中力量办错事的尴尬。政府主导对外通过竞争抢夺资源与项目,在市场需求信息不充分时,特别是在相对独立的地区利益驱使下,同级政府间出现的激烈竞争带来的只是资源配置的低水平重复,产业结构的低水平雷同,生产能力的低水平过剩。
二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会带来分配的明显不公。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政府主导为贪官设租与寻租提供了便利与机会,特别是决策、执行与监督权集于一身,政府权力无法有效监控时,众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带动以及招商引资等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在客观上成为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政府利用公权力为百姓谋取公共利益天经地义,问题在于政府的利益诉求并不那么单纯,特别是当公共利益与官员自身利益结合在一起时,公共利益极有可能成为个人利益的捆绑对象。当前地方政府机构的不断膨胀,部门间见利益就抢、见责任就让的风气盛行,甚至对一些无效的政绩工程热衷,与一些官员的个人利益不无关系。由于权力对资源配置的干预,财富正日益向权力集中,客观上进一步加大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三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会导致市场的相对萎缩。完善的市场机制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更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期以来,不完善的市场常常成为地方政府动用权力来配置资源的理由,大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工程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实现GDP的快速增长,甚至带来地方财政的较
快增加。但是,资富民不富、国富民不强的利益分配同样是今天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在可配置的资源给定时,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越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越弱。如果说大项目投资与招商引资政府可以主导,那么,扩大内需更多需要的是市场力量与民间资本,这是无法由政府大包大揽完成的。只有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时,发展才是真正可持续的。
在未来8至10年的转型时期,广东外源型经济优势丢不得,内源型经济优势少不得,比较优势衰不得,创新优势迟不得。要通过内源与外源经济的协调发展,比较与创新优势的有机组合、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和谐促进,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率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率先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基础上,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努力建立起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