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安徽17县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安徽篇)
文化产业发展概况(包括企业、园区等),梳理各县的主导产业、文化资源,重点文化产业相关规划项目等。
区位基本简介基础设施经济
一、肥西县
基本情况
肥西县是安徽省经济强县之一,位于安徽中部,江淮流域之间,东临巢湖,西接六安,南望舒城、庐江,北邻长丰、寿县。
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全县耕地面积为90万亩。
全县共有14个乡镇、2个管委会,共辖村295个,居委会29个,社区10个,总计334个基层自治组织,总人口88.9万人。
肥西县辖10个镇、4个乡:上派镇、三河镇、桃花镇、花岗镇、高刘镇、官亭镇、小庙镇、山南镇、丰乐镇、紫蓬镇、高店乡、铭传乡、柿树岗乡、严店乡。
历史悠久,商、周为“淮夷”之地,战国时为楚国地,汉为九江郡合肥、成德二县地,东晋后全属合肥县,1948年12月建县。
人杰地灵,是全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祥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苗木花卉生产和家禽养殖第一大县,全省蚕桑生产十强县。
2010.10.26日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小城市绿皮书》,我省肥西、霍山、繁昌、南陵、怀宁、入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
肥西是淮军的发祥地,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两广总督张树声的故里。
主导产业与文化
工业
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4.6亿元,是05年的3.1倍,比上年增长21.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68.1亿元,是05年的4.75倍,比上年增长6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4.5亿元,是05年的8.14倍,比上年增长47.6%;财政收入20.2亿元,是05年的2.78倍,比上年增长27.5%;地方财政收入10.2亿元,是05年的3.14倍,比上年增长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5亿元,是05年的2.33倍,比上年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6047元,是05年的1.88倍,比上年增长11.7%;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分别由05年的35%和35.7%,提高到51.1%和44.3%;三次产业比重由05年的22:44:34,调整到15:60:25。
全县综合实力已连续7年位居全省十强、连续6年跻身中部百强,并于2008、2009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一类县的第一名。
工业经济发展迅速。
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千亿大桃花”工业板块已现雏形。
以桃花、小庙、紫蓬为节点的“金三角”园区、新港工业园和新型工业示范园建设加快;桃花工业园税收突破10亿元大关,国家级合肥出口加工区获省政府批准,已上报国家部委待批;乡镇工业聚集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工业平台6平方公里,全县园区建成面积达57.6平方公里。
完成新桥临空产业园发展规划、新型工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园区合作加快推进,柏堰科技园二期10平方公里启动规划建设,新港工业园二期56平方公里签订合作协议。
全年新开工项目110个;净增规上工业企业87家,总数达287家;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66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分别增长60.7%、52.2%。
农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10%,增加值31亿元、增长12.3%。
省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顺利建成,出栏家禽7500万只,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新增苗木基地8000亩,荣获全省绿化模范县;新认定“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2个,廖渡村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示范村。
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农副产品加工项目8个,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2个、市级以上示范组织7家,成立肥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社;新评定安徽省农产品著名商标1个;新认证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
合铜路高效农业示范带初显成效,中国中部花木城苗木、花卉两个精品交易市场建成运营。
一、二、三产交融发展,新增星级农家乐9家。
林权制度、水管体制、农村道路管护、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文化资源
县内拥有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自行车运动训练基地紫蓬山,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4A级风景区三河镇,对台交流的特殊载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全国农家乐示范点三岗村,有全国农村改革发祥地小井庄等,为发展各类生态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
文化市场繁荣。
现有涉及娱乐、音像、印刷、书报刊、演出、美术和艺术培训、电影、互联网等9大市场多个行业门类,发展有网吧经营户105家,音像书报刊、印刷、歌舞、演艺等经营户150多家,这些现代文化企业丰富了市场,带动了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人才和队伍优势明显。
据统计,目前县内拥有国家、省、市三级文艺专业协会会员100多名,其中省级以上70多人,县文联下辖六个文艺团体,拥有会员600多名。
培育民间文化团体50多家(户),新兴起来的摄影、书法、美术、音乐、歌舞、体育健身培训经营户规模和数量迅速增加,涌现出一批会策划、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
文化产业项目
截止目前,全县共编制或运作文化产业项目26个,其中紫蓬乐园、三河河滨广场、中国中部花木城、紫蓬山笑翻天体育乐园、小团山香草农庄、三岗林家乐生态旅游开发、中设创意产业园、河野折纸文化产业基地、紫蓬山坤育灵壁石精品博览园等十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先后被纳入合肥市文化产业项目库,其中刘老圩恢复建设及周边旅游开发项目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项目。
近年来,肥西先后成功举办了八届“三河民间文化艺术节”,四届“安徽紫蓬民间诗歌节”,八届“广播电视主持人大赛”,七届中国合肥苗木交易大会,多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水文化节、庐剧文化节、葡萄节、美食文化节以及红色之旅、系列广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肥西中国中部花木城大力发展会展业,积极筹办了休闲旅游文化节、全省集体婚礼、年货购物节以及各类室内体育赛事活动等。
立足扩大影响,外树形象,2008年5月,县承办第五届安徽省花博会,邀请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来肥西花木城广场举办专场文艺演出。
2008年12月,中宣部、国家科技部等8部委联合组织的2009年全国“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肥西中国中部花木城举行,并分别在花木城和山南镇小井庄举办大型专场文艺演出。
09年11月,第七届苗交会期间,县邀请了央视三套和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来县举办“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肥西专场文艺演出,并在央视三套播出,各类文化活动有力促进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同时,县积极组织参加各类文化产业招商、宣传、推介活动,2007年至2009年策划编制的紫蓬乐园、佛教文化园、刘老圩复建及旅游开发项目、小辞店戏院等7个文化产业项目,被市委宣传部列为“两博会”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三河河滨广场建设、肥西县三岗文化旅游等3个项目被列为2009年中博会和徽商大会文化产业招商项目,今年,又推荐小团山香草农庄、三岗林家乐生态旅游开发、中设创意产业园、三河鹊渚文化广场、桃花岛旅游度假休闲区、李府粮仓保护区等6个项目参加第六徽商大会文化产业宣传推介活动,县内许多文化产业项
目被上挂到多家招商网站和主流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和支持力度,先后投资4000万元实施刘老圩复建及旅游开发工程;引进外资2000万元开发配套旅游项目——小团山香草农庄已投入运营;投资3000万元建造舒王墩汉墓园,一期工程已近完工;支持募集社会资金3000万元重建紫蓬山西庐寺已竣工;引进资金1亿元开工建设紫蓬山旅游休闲度假湿地公园;政府投资1.2亿元建设的中国中部花木城一期06年使用,并引进外资5000万元投入二期工程建设,目前苗木及花卉两大批发市场已投入使用;引进资金3000万元建设紫蓬山笑翻天体育乐园项目已运营三年,经济、社会效益收效俱佳;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肥西老母鸡家园自2007年10月经营以来,每年收入近1000万元,该集团发展的肥西老母鸡餐饮业已发展至64家,广泛分布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十多个省会大城市。
截止目前,全县生态休闲农家乐发展至46家,省级五星级3家,四星级8家,广泛吸引了省内外游客。
据统计,2009年肥西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其中旅游文化产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我县将进一步依托现有旅游文化资源,加快文化资源与产业集聚,实施“行政推动、政策调动、龙头带动、市场牵动、科技促动、旅游拉动”系统工程,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生态休闲、饮食娱乐、民间传统文化等龙头企业,将肥西文化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具有县域特色的朝阳产业。
二、肥东县
基本情况
肥东县地处江淮之间,居皖中腹地,是安徽省省会合肥市的东大门,东望滁州,南滨巢湖,地理位置优越,史称“吴楚要冲、包公故里”。
全县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人口108.4万,辖18个乡镇、331个村(居、社区)全县总面积2206平方公里,人口108.4万,辖18个乡镇、331个村(居、社区)。
主导产业与文化
自2002年以来,连续九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十强县”,2008 、2009连续两年荣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2009、2010年荣获“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6亿元,同比增长18.9%(可比价)。
财政收入23.5亿元,增长5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8亿元,增长46.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亿元,增长55.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3亿元,增长19.4%。
完成进出口总额1.82亿美元,增长34.9%。
农民人均纯收入8389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157元,增长19.4%。
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4.2亿元,增长54.3%;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5.1亿元,增长31.2%,增速领跑合肥市各县区。
新增规模企业22户,累计达264户。
产值超亿元企业104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7户。
工业投资快速增长,总量突破百亿,达139.1亿元,同比增长66.8%,创历史新高。
项目引进落地速度加快。
全年引进内资172.1亿元,其中省外14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73%;引进超千万元项目81个,其中超亿元项目41个。
全年新开工超千万元项目84个,其中超亿元项目25个。
种植业
全年粮食总产72.3万吨,增长4%。
全县新增设施栽培2500亩、露地蔬菜1.5万亩、水生蔬菜1万亩。
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总数达到94家,销售收入达101.8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元县。
改造县乡公路53公里,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9座。
植树造林4.3万亩,被评为全市植树造林工作先进单位。
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
投入6亿元实施了30项民生工程。
新农保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参保缴费率达96%,15
万名60周岁以上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
92.7万名居民参加城乡合作医疗。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930个,新建廉租房100套。
再次荣获“全省平安县”称号。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人均GDP 3113美元,增长20.3%。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8:59.3:20.9。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6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1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投资106.6亿元,增长33%。
规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96.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5.8亿元,增长26%。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8亿元,增长21.2%。
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4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亿元,增长56.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027元,增长17.9%;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8.4%,比上年降低6.6个百分点。
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亿元,增长27.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81.3亿元,增长1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75.2亿元,增长46.1%。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自2007年起连续四年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全县百万人民受益。
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已有40.1万名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参保缴费,14.3万名60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按月领取养老金。
肥东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开工建设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821户,其中民营工业企业855户,丰华工贸、佳宝玩具等一批县属民营企业迅速壮大,7家企业跻身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五年增长了5.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56家增加到295家。
申皖、真心等8家企业产品获省“著名商标”称号。
新型三产异军突起,房地产、商贸、物流、旅游业发展迅猛,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
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显现。
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黑牛集团、雨润集团、和威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落户该县。
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2011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超过100家,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4亿美元。
龙岗开发区、肥东新区、合肥循环经济园、乡镇工业聚集区发展势头强劲,招商载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全县获得“三品”认证农产品达81个;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华老字号1个;燕之坊、黑牛等8家企业荣获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奖项,其中燕之坊等3家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证。
2011年9月12号,在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暨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授牌仪式上,肥东县荣获“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称号,成为安徽省获批的5个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唯一的非山区县。
9月5号,农业部认定了第一批76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安徽省有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榜上有名。
其中,肥东县经开区食品工业园是合肥地区唯一的一家。
2006年被评为全省首批园林县城。
2011年7月20日,肥东县获得了中国散文学会授予的“中国散文之乡”称号,这也是该荣誉首次花落安徽。
一批试点镇和中心镇迅速崛起,石塘镇荣获全国首批文明村镇,撮镇镇被列为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和全国重点镇。
建筑业
肥东是“建筑之乡”,被确定为全国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全省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县。
素有安徽建筑看合肥,合肥建筑看肥东的美誉。
2009年,全县建筑业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县建筑业从业人员16万人,出国建筑劳务4400余人。
境内市场新开辟了宁夏石嘴山市市场,建筑施工市场已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安徽中振建设公司申报的房建壹级资质已获批准。
2011年,建筑企业发展到118家,年产值达120亿元,同时,我县培养了大量建筑市场执业资格人才。
壹级建造师已注册191人,壹级临时建造师17人,贰级建造师406人,贰级临时建造师313人。
共发放施工许可证113个,总建筑面积162.3万平米,总造价15.4亿元;提前开工项目106个,建筑面积67万平米,造价3.9亿元。
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招商作为第一要事,把发展工业作为第一方略,把扩大投资作为第一动力,把优化环境作为第一责任,以实现“勇当全省先锋,争创全国百强”为奋斗目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干事创业。
龙岗开发区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肥东新城开发区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家电、机械加工制造、汽车配件和食品加工等工业体系;按照建成安徽最大、华东一流的化学工业基地目标,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的合肥循环经济园已全面开工建设,安徽四方集团、氯碱集团、丰乐农化集团等集团企业即将整体搬迁进园。
2011年6月13日,第二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九届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在合肥落下帷幕。
会议期间,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谷继承参观了现代牧业(肥东)牧场后,对肥东牧场现代化程度大为赞赏。
他说:“肥东牧场无论从设计、硬件还是管理上,都是世界一流的,我在欧洲发达国家参观过很多牧场,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现代牧业肥东牧场占地面积2383亩,总投资6.5亿元,存栏奶牛2万头,是全球单体最大的超级牧场。
肥东经济繁荣,社会进步。
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重点县、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工作先进县、全国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十强县、全国畜牧业生产先进县、渔业致富工程先进县、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
荣获“安徽省教育强县”、“全省双拥模范县”、“全省综治模范县”、“全省平安县”、“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等称号。
文化资源
肥东风光秀丽,景观众多。
自然景观有风光如画的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奇石密布的皖中第一高峰、有“北九华”之称的浮槎山,江淮分水岭上的璀璨明珠岱山湖,庐阳八景之一的四顶朝霞,位于巢湖岸边、塔身 7 层、高 12 丈的振湖塔,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龙泉古寺等。
人文景观有包氏宗祠、李鸿章家族遗存、曹植墓、太平天国驻军旧址、六家畈古民居和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青龙储老圩新四军旧址纪念馆等,其中瑶岗渡江战役纪念馆被命名为全省国防教育基地。
岱山湖旅游区
岱山湖位于肥东县与全椒县交界处,东距合肥市区57km,西距江苏省城南京市只有96km。
岱山湖地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7摄氏度,冬暖夏凉,四面青山环绕,山水交融,平均水深20米,最深处46米。
水面有宽有窄,湖边有湾有港,自成体系,具有开展各类水上项目的理想环境,湖边山区森林覆盖率90%以上,有400多种植物。
岱山湖以其独特的湖光山色闻名遐尔,“山不高而层峦叠嶂,水不大而气象万千”,勾画出了岱山湖的景色特征。
岱山湖旅游度假区被列为合肥市重点旅游景区、合肥市“千亿元总体规划”四大基地重点旅游项目之一,省市县旅游局重点扶持的新建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局对外招商重点旅游项目之一,省“861”工程、合肥“1346”行动计划、肥东“361”行动计划。
旅游区山水交融、环境宜人,素有“天然氧吧”之称,被誉为合肥的名片及后花园。
桴槎山
桴槎山,古称“北九华”,海拔418米,横跨合肥和巢湖两市。
主峰位于合肥市肥东县王铁境内,为合肥市域内最高峰。
山上树木成林,葱翠浓郁;有著名的仙人洞、美女峰等。
山顶上有寺庙,名为“甘露寺”,当地人喜欢称之为“大山庙”。
香火旺盛,香客不绝。
古墓葬群
2012年4月10日消息,安徽省肥东县文物管理所表示,考古人员正在对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循环经济园工地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已发现至少28座墓葬,其中17座已清理完
毕,出土多件罕见文物。
据安徽省肥东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彭余江介绍,这些墓葬年代不尽相同,从西汉时期开始,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历史跨度达2000多年。
彭余江说,经过发掘清理,共出土文物110多件,这些文物主要以陶器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青铜器和玉器。
在这些已经清理的墓葬中,10号墓葬不仅出土了鼎、罐、杯、钫、盏等陶器等近30件,而且还出土了青铜镜、青铜戈、玉璜等精美文物。
青铜镜因为年代久远已经锈蚀风化严重,而青铜戈虽然也锈蚀严重,但其精美独特的外形仍然罕见。
现场发掘的考古人员表示,虽然10号墓随葬品丰富,但由于没有印章等随葬品出现,对于墓主的身份还不得而知。
四顶山
四顶山位于肥东县境内,主峰海拔174米,因四峰并列,故名。
此山又因仿佛是只巨大的香炉,四足朝天倒立,亦称四鼎山。
隋书《地理志》、《太平寰宇记》把它列入名山大川。
山虽不高,但由于紧靠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显得尤为峻伟。
四顶山景色之美,以朝霞为最。
每当雨霁露晨,旭日东升,则霞光四射,满山璀璨,所以“四顶朝霞”闻名海内,先后被列入庐阳八景和巢湖八景。
清代《庐州府志》、《合肥县志》、《巢湖志》和当代《中国名胜词典》等书,对此山美景均有记载。
四顶山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古迹。
[2]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
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军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北京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
渡江一战定中华。
1949年3月20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华东局机关在曾希圣、李伏仇的建议和安排下,陆续进驻瑶岗村,27日邓、陈首长由蚌埠乘火车进至合肥,当晚在洪家花园为南下干部培训班学员作动员报告,28日一早乘车赶到总前委,华东局瑶岗驻地指挥部。
邓小平在这里亲自撰写《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自1949年3月20日至4月27日早,总前委、华东局整整在瑶岗驻了38天。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
根据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指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二、三野、四野十二兵团百万大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等名城重镇,并包括江苏、安徽南部全境,浙江大部及福建北部、江西东部之171座县城,歼俘敌40余万。
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自4月20日开始6月2日崇明岛解放宣告胜利结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全国大陆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家畈古民居
位于安徽合肥市东南,肥东县城南25公里处六家畈镇。
六家畈居民中以吴姓居多。
村中人才辈出,如淮军将领、北洋军阀时期的海军次长、代理总长国民党少将等等。
他们大多官高位显,在家乡大兴土木,盖房置地,使得六家畈空前繁荣。
六家畈古民居豪宅共有六大片。
有房屋13幢、33路,计205间正屋、111间厢房及5条走巷;花园两处;公、私词堂各1处;望湖楼一座。
这些房屋均属徽派建筑,砖木结构,砖雕木雕精细,青砖灰瓦,齐山飞檐,每栋房屋两边设有风火墙,建工考究。
吴复墓
位于肥东县陈集乡秦家湖村。
吴复字伯启(1327—1383),八斗镇大吴村人。
元末率群雄揭竿而起,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屡建战功,官封安陆侯。
死于普安(今贵州安顺市),死后封为黔国公,谥威毅。
吴复墓石雕群:
吴复墓,采用东西向,墓向坐东向西,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享堂、神墙不复存在。
现存神道上有一组石灰岩立体雕塑位于神道两边。
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华表。
刻工采用镂空为浮雕相结合,刀法精湛,为元末明初风格,形象栩栩如生。
我们已将神道石像生复原位,墓冢已圈砌修复,享堂规划已做好。
“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对该墓石刻申报经费,进一步修复吴复墓三期工程,更好地发挥其石刻艺术和历史作用,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争取申报国保。
长临渔场垂钓休闲度假区:
肥东县长临渔场南濒中国五大淡水湖之——巢湖,西临合肥母亲河——南淝河,距合肥市仅25公里,占地面积5650亩,其中连片精养鱼塘3500亩,是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
场内池塘星罗棋布,沟渠纵横交错,水质清新无污染,生态环境优良。
相继开发建成“农家生态庄园”、“休闲垂钓园”等项目,修通了场内到每一塘口的道路。
区内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结构良好,功能完善,设施齐全。
渔场养殖品种齐全,养殖技术标准,先后被评为“安徽省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和“农业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区”。
龙栖地农业生态观光园:
位于肥东县撮镇镇建华居委会境内,由安徽龙栖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
龙栖地农业生态观光园内有100亩塑料大棚、200亩精养鱼塘、500亩莲藕以及200亩的桃、梨、石榴等果树林,设有游客接待中心、休闲垂钓、果实采摘、餐饮服务、荷花园、苗圃花卉园等功能分区,让每一个带着渴望的游客走进农业示范园,都会充分融入自然,寻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绿色之梦,获得一份愉悦的心情。
合肥汇景生态园
合肥汇景生态园位于肥东县城北10公里,牌坊回族满族乡境内,面积500亩,其中水面140亩,树林、花卉面积280亩,300多个品种,近百万株,还有一个一万平方米的植物、树木、花卉精品园,有百年珍稀古木和名贵花草,建立了牡丹、兰花、石榴、玉兰、桂花、杜鹃等十大花卉基地。
园内四季百花争艳,树美水秀,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是旅游度假的绝佳去处。
文化产业项目
包公文化生态观光园项目
项目背景: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旅游业的号召,在包公故里建设包公文化生态观光园,力争把厚重的包公文化底蕴与生态观光融为一体,构建独具特色的观光旅游胜地。
项目区位于包公镇境内距包公祠堂1公里处,距合肥市中心40余公里。
项目区内水源丰富,天然水质优良,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区内大小山丘错落有致,景色十分优美,生态环境保持极其完好,绿化覆盖率高达80%以上,各类野生动物多达数十种,原开发商华满生态公司已投入2000多万元,对项目区内基础设施、路基进行建设,更换7万余株名贵苗木花卉,今后还将加大各类景观植物的更换栽植力度。
早在2003年,合肥华满生态有限公司已有偿获得项目区荒山未用地3000亩50年使用权。
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总投资8.5亿元人民币,其中包公文化园2亿元,老年公寓区1亿元,休闲度假村2亿元,水上游乐园区0.5亿元,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各1亿元,基础设施配套约1亿元。
四顶山滨湖旅游区
项目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