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河北遵化市为例
贸结合” ; 积极 推进 非遗生产性保 护成为产业 ; 实
施产业带动战略 , 树立一批县域文化发展典型。
绕这一“ 红线 ” , 发 展资金密集 、 创意密集 、 人才密 集、 投资大、 回报周期长 、 抗风险能力强 的产业 , 作
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4 . 实现双赢 的需要。 目前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尚处在初期阶段 , 发展不成熟 , 发展水平不一, 也缺 乏经验。主导产业都是县的金牌。前期基础积累 雄厚 , 示范带动作用显而易见 , 必定会带动文化产
一
三、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 的对策
发展县 域 文化产 业 , 积极 实施 文化 兴 市发 展战
批 特 色鲜 明 、 功 能完 备 的专 业 文 体场 馆 ; 按 照体
略, 将大大发挥文化产业 的引擎推动作用 , 从而带 动相关 产业 的发 展 。 以下 以遵 化 市 为例 :
( 一) 产 业主 导要 定位 准确
聚力 等方 面影 响深远 。
一
失方向, 甚至可以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严重后果。 【 二) 主 导产 业选 择 的必 要性
在 县域 文化 产业 发展 过 程 中 , 主 导产业 的选择 意义重 大 , 事关 全县 的统 筹发 展 。 1 . 产 业 转型 的需 要 。遵 化市 属重 工业城市 ; 产 业 转 型是 经济发 展 的重 中之重 , 也是建 设节 约型 社 会、 环 保型 社会 的必 然选 择 。十八 大提 出的 “ 美 丽 中 国” 概念 , 是从 生 态 文 明角 度对 文 化 产业 发 展 的 刚性 需要 , 符合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的特 点 和规 律 , 也 为 县域 文化 产业 发展 指 明 了方 向 。
、
河北省县域 文化产 业发展现状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思路与对策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推动文化产业振兴,以文化产业为动力推动县域经济壮大,不仅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而且对振兴地方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是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县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一)积极引导。
改革开放以来,**县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十一五”期间,**县政府每年预安专项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同时,要求每个乡镇至少安排10万元开展文化活动,引导文化产业发展,通过“种、送、赛”文化到“乡村大舞台”和文化广场,保障了群众文化权益,激发了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目前已拥有大型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图书馆、体育场、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各类各层次文化基础设施场地。
(二)改制激活。
改制后的**县花鼓戏演艺有限公司工作热情更高,作为专业演出团体的杰出代表,他们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大力创排节目,拓展演出渠道,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拥有了稳定的市场空间,正迸发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三)形成体系。
近几年来,**县文化产业逐步与市场接轨,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化的过渡,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
全县已经形成包括歌舞娱乐、茶吧、网吧、电子游戏、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出版印刷等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
目前共有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经营户248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
其中网吧69家、电子游戏经营户44家、歌舞娱乐场所23家、营业性演出场所1家、印刷企业13家、打字复印经营户33家、出版物经营户25家、音像制品经营户22家。
有国办县级专业性剧团1个、电影放映公司1个,剧院1家,电影院2家和县图书馆、文化馆、文物所(博物馆)。
艺术团队方面,有龙(狮)灯队58个,腰鼓队104个,锣鼓队60个,皮影队7个,龙舟队30多个,民间剧团14个,艺术学校5所。
邯郸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探析
“ 十二 五 ”期 间,邯郸 市 以“ 冀 中南 重要 经济 增 传业 务做 到 了 “ 两分 开 ” ,公益 文化单 位 内部 改也取 长 极 ,四省 交界 区域 中心城 市” 为城 市发 展定位 ,全 得 重大 突破 和 进展 。这 些 改革成 果 使 文化 市 场机 制 力 打造邯 郸核 心竞 争力 。文化 产业 既是 其 “ 硬 实力 ” 的作 用 得 到进 一 步加 强 ,文 化 市场 主 体生 存 和 发展
域 经 济与 区域 文 化 耦合 过 程 中形 成 的文 化产 业 的 总 策 、措 施 已经 比较丰 富 ,但 落 实上 还 存在 诸 多 不 到
邯郸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和 。 发展 县域 文 化 产业 ,一方 面 有利 于 该 县域 形 成 位 的状况 。 新 的 经济 增 长极 ,通过 渗 透 、转 换和 提 升机 制 推 动 第 二 ,文 化 资源 丰 厚 ,但挖 掘 、转化 、开 发 不 产业 结构 调整 和 县 域综 合 实 力 的提升 ;另 一方 面 也 足 。邯 郸有 7 5 0 0多年 文 明史 、3 1 0 0多年 的建城 市和
S e p . 2 0 1 3
邯郸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探 析
王彦 林 ,姚和 霞
( 河北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 院 文化经济研 究中心 ,河北 邯郸 0 近年来,邯郸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基本 态势 良 好 ,也存在诸 多问题,最主要的是县城文
化 产业发 展 方 式的 不成 熟 。提 出了确 定邯 郸 市县 域文化 产 业发 展 方 式的三 个原 则 、四 方 面影 响 因
级文 物保 护单 位 3 4处 ,省 级文物 保护 单位 9 8处 ,
邯 郸 市历 史 文化 资 源 丰厚 ,具有 发 展文 化 产 业 市级 文物保 护 单位 3 4 0处 ;已建成 开放 景 区 3 3处 , 的先 天基 础条 件 。近年 来 ,在 国家和 河 北 省文 化 产 其 中 A 级景 区 1 8处 ,包 括 4 A级景区 1 1处 ; 国家 业 发 展 战略 和政 策 推 动下 ,邯郸 市作 为河 北省 文 化 级 非物质 文化 遗产有 2 5项 、省级非 物质 文化遗 产 有 体 制 改革 试 点市 ,率先 制 定和 完 善 了一 系 列促 进 文 7 1项 。在 丰 富的文 化资源 禀赋 基础 上 ,邯郸 市形 成
《对盐亭嫘祖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的探究》
《对盐亭文化产业发展道路的探究》作者:中共盐亭县委党校胡能勇内容摘要:既是有着大量文献记载的中国远古时期的历史人物,又具有历史传说中的神话色彩。
这种人神兼备的双重身份,使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不可估量的审美价值。
因为旅游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文化,包括人文的、自然景观的,都是可以迅速转化为经济价值的无价之宝。
的这种“人而神”的形象,就是一个极大的可资利用的旅游资源。
因为她是“人文始祖”,是“伟大母亲”,是“中华民族第一夫人”;同时她又是“蚕神”、“先蚕”,是创造的化身。
作为故里的盐亭更应重视文化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然,文化的开发决不仅仅是建一个旅游景观的问题,它可以形成品牌效应,带动黄帝文化、中华文化、龙文化等相关文化产品的开发,它可以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如文化产业、房地产业、旅游产业等各个行业。
关键词:盐亭文化旅游产业现状不足开发《史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
为黄帝正妃。
”神话传说中把她说成养蚕缫丝方法的创造者。
北周以后被祀为“先蚕”(蚕神)。
唐代著名韬略家、《长短经》作者、大诗人李白的老师赵蕤所题唐《圣地》碑文称:“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
是以尊为先蚕。
”文化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凝聚中华万代魂,轩辕帝侧塑蚕神。
人文西陵女,懿爱绵绵遍宇尘”。
与黄帝在开拓中华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行成了她的精神力量,与黄帝是中华民族上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开创者。
精神的核心是关爱民生、大公无私、实干兴邦、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创新精神和华夏一统的民族1团结精神。
她的精神具有感召力、鲜活力,文化是上古的先进文化。
而作为故里的盐亭,更应重视文化背后隐藏着的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打造好文化品牌,开创好文化产业发展道路,这是盐亭“十二五”规划的“重头戏”,更是实现追赶跨越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方案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县级以上城市的文化发展已经成
为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问题。
想要促进文化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
增长,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的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的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县政府需要加大对文化领域的资金
投入。
其次,将加快培育新型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意和原创性文
化产品,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精品,打造新兴文化产业的核心
竞争力。
同样,我们也应该通过政策,加强文化产业整合,发扬文
化传统,提高文化品位,推动先进文化成果与经济文化发展相结合。
最后,加强对文化工作推广的宣传,加快文化信息化建设,打造品
牌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县域文化风貌和形象。
二、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素质,增强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是推动
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我们应该鼓励文化体制改革,注重文化
观念和方式方法的创新,培养和吸引一批有素质、有灵魂的文化工
作者、文化企业家、文化支持者,将文化引向市场之外的社交领域,让文化事业更加多彩。
三、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在进行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文化市场的规范
管理,遏制非法文化活动。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应积。
西部地区县域文化发展探究(三)——以富平县为例
时代文化遗址 1 0余处 , 汉唐帝 王陵景观群 8处。
唐代 佛塔 、 金代铁 佛交 相辉 映 , 石 刻文化 、 阿宫 腔剧 源 远流长 、 奕奕 生辉 , 金粟山、 陶艺 村 ( 国际 陶 艺之
— —
以富平 县 为 例
任 忠 英
( 渭南师范学 院 人文 与社会发展学 院, 陕西 渭南 7 1 4 0 0 0 ) 摘 要: 促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 , 是推动我国社会 主义文化事业 大发展 大繁荣的重要 步骤和 内容 , 尤其是 西部
地区。富平作 为比较典型 的西部县份 , 是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 的很好例证 。对富平地域 文化发展 而言 , 成 就与 问题并 存 , 机遇与挑 战同在 , 怎样才能获得 可持续发展 , 其政策 取向与路径选择 是什么 , 是值得深 思的重大命 题。我们必须 在成就分 析与问题探讨 的基 础上 , 进行积极的探究 。这种典范性 的理性思考 , 对西部地区县域文化发展具 有示 范意义 。 关键词 : 西部 ; 富平 ; 文化发展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G 1 2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5 1 2 8 ( 2 0 1 3 ) 0 3 —0 0 5 6— 0 3
Hale Waihona Puke 建设 、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 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 强化公 共文化 服务 功 能 、 搞 好 对外 文 化 宣传 、 做 好 文化遗 产开发 和保 护工作 、 掀起 文化艺 术事业 新高
潮等 。但是 , 在发展 进程 中 , 新 问题层 出不穷 , 严重 困扰着 县域 文化 的可持续 发展 。 目前 , 这些 问题 主 要集 中在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 ( 1 )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不 到
浅析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思考——以武城县为例
浅析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路径思考——以武城县为例摘要: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热度影响力持续不减,文化旅游产业越来越成为一些地方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本文立足于现有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概况环境,思考分析了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需要着力破解的难点瓶颈,力图探索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突破点,提出了武城县域应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几点针对性思考建议。
关键词:县域;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创新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品质,旅游是文化的展现载体,文化旅游产品项目就是文化和旅游的有效市场业态和产业结晶。
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实现路径,这需要着力破解制约县域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的难点瓶颈,也需要积极探索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突破点,因此提出高质量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针对性思考建议和路径选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和营商环境需求。
一、挖掘提升文化内涵、前瞻规划设计1、挖掘提升文化内涵。
其实众多县域拥有丰富多彩、绚丽缤纷的文化旅游资源,这应当结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现实需求的侧重方面,有针对性地深入挖掘、提炼、凝结、策划各大文化内涵的本质内容、具体特征,打造属于县域独具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景区地理标志。
武城县拥有丰富的运河文化、孝德文化、工商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可以说丰富阐发文化内涵有益于凸显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也有助于不断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助推打造全县域域文化旅游产业。
2、加强前瞻规划设计。
县域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通过前瞻规划设计可以彰显文化旅游产业的魅力蓝图。
县域与县城区组合形成多个以人名地名或地理品牌命名的风景区、旅游带,逐渐构筑起文化旅游业态的产业集群核心区,最终形成满足有效需求和高质量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武城县结合自身实际,以运河风情为品牌,以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孝德文化为特色,形成各有龙头、互为支撑、重点突出、前景广阔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着力构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新形势下阜康市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究
吃穿住行 的改善 , 广大群众对健康的精神文化生 活的需求也 日益增长扩大 , 这无论对于居民的消 费还是对于文化产业 的发展都是一种理性选择。 ( ) 三 文化 资 源丰 富 , 文化 旅 游业发展 良好
阜康市的文化要素市场( 指文化资金市场 、 文 化 艺术人 才市场 、 文化 艺术 劳务 市 场等 ) 于整 还处 合、 调配、 重组的初级阶段 , 从娱乐演出、 旅游 、 体 育、 民间艺术品到培训业等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规 模小 、 科技含 量低 、 竞争力不 足 、 衍生 品少等问
想政治教 育。
2 8
昌吉学 院学 报 镇 居 民人 均 可支 配 收入 106 , 4 3 元 增长 1%; 0 农牧
民人 均 纯 收 入 9 0 元 , 均 增 收 1 9 元 。 随 着 26 人 57
2 1 年第 3 02 期
城 乡 居 民物 质 生 活水 平 的提 高 , 家不 再 满 足于 大
文化产业发展 的步伐 ,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 国民经 济的支柱性产业 ,… ” 并提出建设“ 文化强 国” 的战 略 目标 。可 以说 , 国文化 产业 的发 展 已经 驶 入 我 了一个快 车 道 。 县域经济 是我国经济发展 中的一项重要 内 容, 以县域经 济发展为基础推动文化产业振兴 , 以文化产业为动力推动县域经济壮大 , 不仅符合
( ) 二 文化 市场初 步繁 荣 , 民文化 消 费 日益 居
增 长
目前包 括歌 舞娱 乐 ( 厅 、 乐 酒 吧共 3 舞 音 5 家) 网P(9 、 、 E 3 家)书店(5 、 2 家)音像出租零售(3 4 家 )游戏厅(6 、 、 1 家) 打字复 印店 (2 ) 印刷厂 3家 、
一
施。文化产业作为国家鼓励和扶持 的新兴产业 , 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 , 呈现出 迅猛发展 的 良好局面。20 年 国务院审议通过 09 了《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 , 业 专 项 规 划 , 于应 对 国际 金融 危 机 、 快 文 化 对 加 产业发展 、 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国 家“ 十二五” 规划中以专 门章节对文化领域 的发
长丰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
整体 规 划 , 业布局 不合 理 ; 化体 制 改革 和 文化 创 新 严重 滞后 , 政投 入 力 度 不 大 ; 产 文 财 缺
一
课题组组长 : 武传 东; 成员 : 杨书文、 龚德明、 夏松 ( 执笔 )徐震 、 、 刘贤伍。
41
政投入 力度 不大 ,国办文化 产业 没有 起 到主导 地 位和 引导作 用 。同时 引导 民间 资本投 人 的办法 不 多, 文化 企业 形不 成规模 , 化基 础设施 难 以适应 文 文 化产业 的发展 。 四是缺 乏各类 发展 文化 产业 所需 的人 才 。文 化 产业 是高 投资 、 高收 益 、 风 险的产 业 。发展 文 高 化产业 离不 开高素 质 的经营 管理 、 策划 、 营销等人 才 。 目前 我县 文化 市场 经营从 业人 员 主要来 自计 划 经济体 制下 的个体 经 营人员 , 乏专 业化 人才 , 缺 难 以适应 文化 产业 的快速 发展 。 五是 文化 市场 经营秩 序还 有待 规 范 。 良好 的 市场 环境是 文化 产业 健康 发展 的基 础 ,也是 展示 城市精神面貌的一个重要标志 。经过近年来的努 力, 我县文化市场混乱的状况已有好转 , 但尚未得 到 根本 的改变 , 现在 : 出市 场发 育 不健 全 , 表 演 低 层次 、 低质 量 的 演 出多 , 乱 了演 出市场 秩 序 ; 扰 保 护 知识 产权 力 度 不 大 , 版书 刊 、 版音 像 制 品 、 盗 盗 盗版 软件屡 禁不 绝 , 重 冲击 了正版 书 刊 、 版音 严 正 像 制 品 、 版 软 件 的经 营 秩序 , 杀 了原 创 精神 ; 正 扼 少数文化经营单位违法经营现象突出,娱乐场所 超 时经营现 象严 重存在 , 造成 了不 正 当竞 争 。 六 是特 殊地 理位 置 的制 约 。长 丰是夹 在合 肥 与淮南 两市 之 间的城 问县 , 离 淮南 市 只有 2 距 0多 公 里 , 离 合肥市 也 只有 7 距 O多公 里 。两 市强 大的 市场辐射力 , 使我县存在着外来消费群体进不来 、 本 县 消费群 体严重 外 流的现 象 ,直接 削弱 了我 县 文化娱乐消费市场 的发展。另外居民文化消费主 导地位 尚未 确立 , 社会 平均文 化 消费水 平偏 低 , 拉 动 作用 不大 , 也严 重制 约 了我 县文化 产业 的发 展 。 二、 加快 长 丰县 文化产 业发展 的建 议 是 加 强 对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总体 战 略 政 策 扶 持 。 展县域 文化 产业 , 发 就要树 立抓 文化 产业 就是 抓 经济 发展 的理念 。强 县富 民 的核心 是提 高县 域 经 济 的整体 竞争力 ,县 域文 化产 业是 县域 经济 新 的增长 点 。要 牢 固树立 抓文 化产 业就 是抓 经济 发 展 , 文化产 业就 是抓 和谐发 展 的理念 , 文化 发 抓 把 展 纳入 经济社 会发 展 的全局 ,充 分发 挥文 化对 经 济发展 的渗 透力 和影 响力 。县委 县政 府要 适 时出 台关 于文化 产业发 展政 策 ,指导 和支 持我 县文 化 产业 的健康 有序 发展 。 二是 加 强 文化 产业 的整 体规 划 和 产业 布局 。 我县文 化产 业要发 展 , 要进 一 步解放 思 想 、 新 需 更 观念 、 立足 现 实 、 应潮 流 , 顺 以遵 循市 场 经济 规 律 和艺术生产 自 身规律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 源 的基础作 用 , 分发 挥我 县 民族文 化资 源优 势 , 充 有 效 整合各 类文化 资 源 , 以文化 娱乐业 、 闻出版 新 业、 广播影视业 、 音像业 、 美术装璜业 、 广告宣传 、 网络 文化及 计算 机服 务 、旅 游 文化 为主题 或核 心 行业 , 着力 培育 文化产 业特 色 品牌 , 重点 扶持 主导 文化产 业 , 构建 国办文 化为 主导 , 多种 结构 和 多种 所 有 制经济 共 同发展 的新格 局 。 三是不断在深化文化体制 改革上寻求新突 破。 深化 改革 是发展 文化 产业 的前提 。 我们要 通过 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突破体制障碍 , 进行文化 体制 创新 , 冲破传 统 的行业 壁 垒 , 对被 分 割使用 的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初探
党 的十七 大 报告 明 确指 出: “ 大力 发 展文 化产 业 ,繁 荣 文化 市场 ,增 强 国 际竞争 力 。 ”随着 经 济 的发 展 ,社会 需 求结 构 和消 费结 构 的变 化 ,迫切 需 要加 以高速 和优 化 , 而发 展文 化产 业 不 失 为一 条有 效 途径 。文 化 产业 是 以文 化 资源 为基 础 的一 项庞 大的产 业 ,涉及 的 部 门、行 业 和领 域较 多 ,大 力 发展 文化 产 业可 以容纳 大量 的 劳动 力 ,从而 解 决就 业 问题 ,缓 解就 业 压 力 。文化 是 “ 精 神财 富 ” ,同 时又蕴 含 着 巨大 的经 济价 值 。 目前 , 国家把 文 化产 业正 式 列入 发展 计划 ,并制 定 和完 善 了一 系 列文 化产 业政 策 ,文 化产 业 的发 展 已成 为势 所趋 ,势在 必 行 。完 全有 理 由相信 ,文 化 产业 必将 成 为2世 纪 中国经 济 的强势 产业 和最 重要 的增 长 点 。 1 随着 市 场经 济 的进 一步 拓 宽与 完 善 ,人们 在 追求 物质 生 活 的 同时 ,更加 重视 精 神 文化 生活 的 享受 。邓 小 平 同志指 出,社 会 主 义现 代 化建 设要 “ 手 抓 ,两 手都 要硬 ”。如 果 只讲 物质 利 益 , 两
群 文论 坛
发展县域文化产业初探
冀明福 ( 宁夏 西吉县 吉强镇文化服 务 中心 7 60 5 20)
文化 产业 是 一个 巨大的 “ 业群 ”, 主要 包括 文 化产 业 制造 出的文 物 达 2 0 件 ,古钱 币3 0 作 件 ( ) 。但是 ,对文 物 的 产 6余 00 次 业 ,文化 产 品发 行零 售 和文 化服 务业 三 大类 别 ,它 的 主体 虽 属第 科 学研 究 方面 还 未形 成 理论 体 系 ,需要 组 织专 业 技术 人 员 ,进 行 三 产业 ,但 最 富有 现代 意义 。文 化产 业 与 高科技 尤 其是 数 字技 术 研 究论 证 ,采 用科 技 手段 ,开发 利用 。使外 界进 一 步 了解 西 吉, 的发展 紧密 相连 ,因而影 响和 改变 着传 统文 化 的面貌 。 从而 增 进友 谊 ,加强 合作 ,吸引 外商投 资 。 在 改革 开放 不 断 深 入 和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不 断 完 善 的 条 件 另 外 ,西 吉 的旅游 业 正 在蒸 蒸 日上 ,蓬 勃 发展 。火石 寨丹 霞 下 ,西 吉县文 化 产业 的发 展 面 临着新 的机遇 和 挑战 , 如何 抓 住机 . 地貌 、石 寺 山、石 窟 群 、大 小石 城 等 自然风 光 ,党 家 岔水 堰是 世 遇 ,迎 接挑 战 ,进 一步 发展 县域 文化产 业 ,是 一个 新课 题 。 界 上第 二 大 “ 湖 ” ,风 光 旖旎 ,水产 丰 富 ,红 军长 征将 台堡 会 震
某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汇报
某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某县文化局的XX,今天非常荣幸向大家汇报某县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情况。
近年来,某县文化产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
首先,我们深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将其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发展战略中。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了公众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们加大了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
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有潜力的文化项目和企业的发展。
我们还与各级政府合作,积极争取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的支持。
这些资金的投入,为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我们也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
通过整合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我们加快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我们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意设计活动,推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此外,我们还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
通过建立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了他们的专业素质。
我们还与相关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优秀的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为某县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了文化产业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展示和传承了某县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还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为后代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某县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未来的工作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文化市场的竞争激烈、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等。
因此,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为某县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以上是我的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某县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我们注重了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项目,我们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全面覆盖。
例如,我们与景区合作,开展了多个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
对发展县域文化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 县城 经济; 县城文化 ; 学发展观 科
县域文化与县域经济 、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繁荣县域文化 , 发展县域经济,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 局的重要问题。发展县域文化问题 ,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县域文化属狭义文化范畴 ,指的是人们在从事政治 、经济和精神等活动时创造的具有县域特色的价值 观念、思维方式 、人文精神、民族艺术 、心理情感、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的总和。我们所指的县域文化 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 ,以县情为依据 ,以开发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 ,以建设现代文明为方向,以人 民 群众 为 主体 的一 种特 定 的文化现 象 。
工作 良性循环 。实现县域文化与县域经济的紧密结合和有机渗透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 一)坚持 “ 以人为本” ,以人 的活力激活县域经济的活力。众所周知 ,人类社会的问题总归起来 ,不 外乎人与 自 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本身这三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 中最活跃的因 然 素 ,生产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称为劳动者的人 的素质。一般来说 ,县域经济发展 的主要 目 标是富民 强县 ,包括经济增效、财政增长 、人民增收。这一 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于本县实际,大胆进行包括所有
县域文化的内涵丰富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植根于区域文化土壤和民众心灵的价值观念和人文 精神。它是县域文化的核心构成 ,对县域文化起主导作用 。二是独特的本地化的民俗风情和群众艺术。它 是人 民群众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 理的指引下,在长期 的生产生活中积淀下来的,是相对稳定 的和特 l f , 殊的文化形态。三是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它是县域文化的载体的实现形式 ,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 、参与面广等特点 。四是 以县城 和集镇 为重点 ,以乡村为基 础的县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如 图书馆
沈丘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沈丘县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部分,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业余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沈丘国民经济超常规、加速度、跨越式发展,2007年迈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文化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沈丘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截止2008年底,全县拥有文化产业单位39家,个体文化产业经营户167家,从业人员807人,产业收入2111万元,各级文化部门挖掘整理了一批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艺术,老城镇的面塑整理、槐店镇大胡同的高跷舞、东关的文狮舞、中心居委会的扑蝶舞享誉周边地区。
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2008年底,全县拥有调频广播电台10座,无线和有限电视台各1座,乡级有线电视差转台4座,广播覆盖率由1978年的24%上升到2008年的100%,电视覆盖率由1978年的7%,上升到2008年的100%,近几年来,沈丘县加大了广播电视建设力度,争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200多万元,在全县架设主干电缆网686千米,实现246个盲点村有线电视进村入户,10万多忙点村村民收看到了中央一套、河南一套等30多套省内外广播电视节目,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广播与电视、无线与有线、城镇与农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前不久,被国家发改委、广电总局、财政部等单位联合授予沈丘县“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县”称号。
2008年,槐店镇东关的回族文狮子舞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成为“国宝”,中心街的扑蝶舞、两仪拳分别被省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城镇凭借其精致的面塑顾家馍整理和浓厚的民间文化底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槐店镇被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由沈丘县新闻工整理协会主办、县委宣传部联合主管的报纸《新沈丘》,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可阅读性强,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茶前饭后了解沈丘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重要渠道。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文化旅游产业逐渐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深入了解该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将对该县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二、背景介绍该县位于某省,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游客。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该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发掘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 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全面的数据和信息。
2. 设计了针对游客、旅行社、酒店和景区管理部门的问卷,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3. 针对重点景区和旅行社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其运营模式、市场竞争和发展趋势。
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 景区资源丰富:该县拥有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址,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来。
2.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县内交通便利,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齐全,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3. 旅游产品丰富多样:景区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4. 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部分景区和旅行社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管理和培训。
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旅游宣传不足:该县的旅游宣传力度相对较小,缺乏有效的推广渠道和手段。
2. 旅游产品创新不足:部分景区的旅游产品陈旧,缺乏新颖和吸引力。
3. 旅游资源保护不到位:部分景区存在环境污染和文物保护不力的问题。
4. 旅游服务水平不高:部分旅行社和酒店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缺乏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六、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1. 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升县内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创新旅游产品:结合本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发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
3. 加强资源保护:加大对景区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力度,提升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于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建议
关于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建议作者:龙晨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4期【摘要】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商品,文化市场日渐形成。
但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文立足于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从政府治理层面为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县域文化产业;政府治理;文化治理县域文化,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域内生产生活长期积淀而成的文化,以县城文化为中心,以城镇文化为依托,以乡村文化为背景,是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浓厚县域特色的思维理念、人文精神、民族艺术、品德操守等的总和。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入黄金时期,大量学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关注,但研究者多停留在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关注较少。
然而随着县域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由蛰伏、观望阶段进入不断跟进甚至赶超阶段。
本文以祁阳县为例,探究我国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政府行为对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一、祁阳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祁阳县拥有十分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祁阳县境内文化古迹众多,风景秀丽迷人。
由浯溪碑林、文昌宝塔、陶铸故居、龙溪李家大院等构成核心风景名胜区,2016年公布了祁阳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共39处,国家级1处,省级3处,市县级35处;除此之外,祁阳县还拥有祁剧艺术、祁阳小调等祁阳独有的文化艺术瑰宝。
通过科学的文化产业规划和引导,祁阳文化产业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
首先,祁阳县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利用意识不断增强,在“建设县文化中心,打造文化大祁阳”的指导下,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为祁阳县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广大的祁阳人民也比较积极、活泼地投入到了祁阳文化产业的发展队伍当中,为文化产业奉献力量,纷纷致力于把祁阳县打造为一座经济和文化都发达的文化名城贡献力量。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概述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兴起,县级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某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为该县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县文化旅游资源概况该县位于中国某省,地处山区,自然风光秀丽,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底蕴。
县内分布着多座古老的寺庙、古镇和历史遗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此外,该县还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品,深受游客喜爱。
二、县文化旅游产业现状1. 旅游设施建设该县在旅游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现如今,县内有多家高标准的酒店、度假村和民宿,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环境。
此外,县政府还投资兴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文化展览馆,用于展示和推广当地的文化艺术。
2. 旅游产品开发该县注重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创新。
通过整合资源,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如寺庙文化之旅、传统手工艺体验等。
这些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广泛欢迎,为县内的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3. 旅游宣传推广该县在旅游宣传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通过举办旅游节、文化艺术展览和推出宣传片等方式,积极向外界展示该县的旅游资源和独特魅力。
同时,县政府还加强了与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平台的合作,提高了县内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曝光率。
三、县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1. 旅游资源开发不够精细尽管该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寺庙和古镇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不到位,导致其原始风貌受到破坏。
此外,一些传统手工艺品的传承和创新也面临困境。
2. 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尽管该县的旅游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旅游服务水平仍有待提高。
部分酒店和景区的服务质量不高,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此外,县内的交通网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
3. 旅游宣传推广不够精准尽管该县在旅游宣传推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着力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
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着力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引言县文化事业是县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县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着力提高我县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力。
本文将分析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思考如何着力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
一、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1. 资金投入不足我县文化事业发展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文化场馆建设、文化活动策划组织、文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我县的财政收入有限,无法满足文化事业的需求,导致文化事业发展困难。
2. 文化设施滞后我县的文化设施滞后,文化场馆建设严重不足。
目前,我县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数量有限,且大多设施老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需求。
此外,缺乏现代化的文化设施也限制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 文化人才短缺我县文化人才短缺是制约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文化人才,导致我县文化事业管理不规范、创作水平低下、传统文化无人传承等问题。
文化人才的短缺既是因为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也与我县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够重视有关。
二、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的思考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应着力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提高我县文化事业发展能力。
可以通过增加文化事业的预算,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投资等方式,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同时,对资金的使用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2. 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应加快更新和改善我县的文化设施,提升文化设施建设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文化设施建设经验和技术,加强对文化设施的规划设计,改善设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此外,还可以注重与其他城市的文化设施交流合作,互相借鉴,共同推动文化设施的建设。
3. 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应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我县文化人才的整体素质。
县文化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文化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县文化发展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前段时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晓、副主任于庆国带领常委会相关委室同志,对我县的文化发展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走访了柯桥、平水、兰亭等5个镇街,深入文保单位、文化企业、娱乐场所及镇村文化活动中心,听取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讨论,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全县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出台政策意见,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推进文化强县建设。
2008年顺利通过了“全国先进文化县”的复评考核,荣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成为国家一级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较大改善,主要体现在:(一)文化创作成果收获颇丰。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国家级文联骨干会员53名,省级xx5名,五年来会员在县级以上报刊、展览、广播、电视和专场演出中,推出各类作品1万余篇(幅、件、部),编纂出版了大型乡土丛书《绍兴村落文化全书》,并有一批作品在全国和省级获奖。
新编越剧《一钱太守》获xx省“五个一”工程奖;绍兴莲花落《“110”与“120”》《征母》分别获得第五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和文学奖;有3人先后4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1人获全国群众文化群星奖,1人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1人获全国“群文之星”称号。
近五年,我县运动员获全国冠军xx个,洲际冠军6个,世界冠军3个。
(二)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小百花越剧促进会、莲花落研究所、创作室和艺术团及莲花落协会的相继成立,热门思想汇报进一步促进了我县文化的繁荣发展。
新开河健身带已建成,县体育中心、环瓜渚湖步行道、老年人活动中心工程相继开工建设。
实现了广播“村村通”,在全省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开展县报村、社区创建,县报发行量突破5万份,覆盖全县村、居。
截止去年底,全县19个镇街建有文化活动中心,13个镇创建成为省级体育强镇,2个街道成为省级城市体育先进街道,村村建成文化村、农家书屋。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东海县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154海峡科技与产业2019年第1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高质量文化建设”是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推动经济社会“六个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之一。
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环节,以文化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是一条有生命力的发展之路。
1东海县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夏商时属徐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时属鲁国东境郯子国,战国时易为楚地,县域有明确行政建制始于秦代,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1.1文化资源丰富一是文化遗存众多。
大贤庄古文化遗址为旧石器遗址;汉代曲阳城遗址是苏北地区保存较完整、出土文物较丰富的汉代古城,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湾汉墓出土了记载西汉晚期东海郡行政文书档案的木牍和竹简,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和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史学价值很高。
二是名胜古迹遍布全境。
羽山,又名惩恶山,现羽山上尚有古迹“殛鲧泉”和“三峰石”。
东海温泉发现于唐代,有“华东第一温泉”美誉,为全国著名的旅游疗养休闲基地、中国十大温泉休闲基地、中国温泉之乡。
东海西部马陵山连绵几十千米,有“马陵古道”,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齐魏大战”的大战场,当年孙膑和庞涓曾在此斗智斗勇。
三是人文荟萃。
“元嘉三大家”之一鲍照是南朝宋著名诗人,深得李白、杜甫等推崇,有“俊逸鲍参军”美誉。
马戴是唐武宗朝进士、太学博士、晚唐著名诗人。
汤国泰是清代海州地区有影响诗人,周游九州,存诗4000多首。
朱自清是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还有著名版画家、享誉中国文坛的美术大家彦涵等。
1.2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东海县为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不断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打造了一批符合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
(1)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试点建设公共图书馆。
东海图书馆是全县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完成了李埝、青湖、山左口等3个乡镇分馆图书的数据加工和录入,实现了试点书屋与东海县图书馆通借通还。
推动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工作总结与未来发展方向
推动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工作总结与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县级文化事业发展的工作总结与未来发展方向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县级文化事业在促进文明进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推动县级文化事业的发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本文将总结2023年我所从事的县级文化工作,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工作总结1. 文化设施建设:2023年我们县级文化事业重点推进了文化设施建设工作。
我们广泛了解群众的需求,更好地满足了他们的文化生活。
通过新建和改造旧有的文化设施,我们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场所,为群众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娱乐空间。
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2023年我们在县级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我们推动相关企业与文化创意机构的合作,培育一批优秀的文化创意品牌。
同时,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创意展览和交流活动,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关注,为县级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文化传承与保护:在2023年,我们更加重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通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坊、传统技艺培训等活动,我们传承了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文化。
同时,我们还着力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修复了一批文化遗产建筑,提升了县级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4. 文化活动举办:2023年我们在县级文化活动的举办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庙会、艺术节、演出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我们积极与周边城市、乡镇开展交流合作,推动县级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提升了县级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场所的数量和质量。
我们将在县城和农村地区建设更多的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对文化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长期使用和发展。
2. 培育文化创意产业:未来,我们将更加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通过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我们将鼓励更多的创意企业投入到文化创意领域,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摘要】县域文化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繁荣县域文化,发展县域经济,是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
发展县域文化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文章从文化与县域发展的关系、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三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关问题。
【关键词】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县域文化属狭义文化范畴,指的是人们在从事政治、经济和精神等活动时创造的具有县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精神、民族艺术、心理情感、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等的总和。
我们所指的县域文化是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县情为依据,以开发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文明为方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从实际情况看,区域经济的竞争,越来越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上。
因此近年来,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同,也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
但是,有些地区抓不准文化产业工作的切入点,找不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理不清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实际建设效果不佳。
因此,必须积极探索解决当前县域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用新的思路和办法不断促进县域文化发展与繁荣,大力提升县域软实力,才能真正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文化与县域发展的关系当今社会,文化与县域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谁注重县域文化的发展,谁就会在县域发展中掌握主动权。
首先,文化品牌是扩大县域知名度的重要名片。
一个地方的知名度可以凝聚商气、人气,对地方发展作用很大。
国内外很多地方,其历史文化、名人名事、地方特产、旅游名胜,都已成为其代名词和地方名片。
靠这些地方名片,甚至能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解决发展、就业等诸多难题。
其次,文化产业是科学发展的增长点。
以粗放型发展为代表的旧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集约型、环保型发展方式开始兴起。
陕西省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潜力巨大,文化产业完全可以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第三,文化精神是跨越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和熏陶,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具有不同的精神品质。
培育优秀的地域文化,培育公民良好的文明素养,以先进的文化精神来引领地方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最后,文化素质是和谐发展的新动因。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素质是聚集各种发展要素、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新动因,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资金投入不足:文化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新兴产业,对资金的需求十分迫切。
而我国的县级单位恰恰是财力薄弱的地方。
除了东部部分县市财政实力较为雄厚外,大多数县财政都不宽裕。
有的县一年财政收入还不到5000万元,即使每年将财政收入的2%用于发展文化产业,也只有100多万元。
资金成了制约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规模偏小,缺乏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多功能、高档次的现代化标志性设施,能够举办不同类型文艺活动,同时又具有商贸等多功能的复合性文化场所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资源稀缺: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条件。
县域不是文化生产和创意中心的现实决定了县域文化产业是一种资源依赖型产业,文化资源的数量与禀赋对县域文化产业影响极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我国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国土辽阔,文化资源密度并不高,资源的稀缺性在县域范围内表现的更加突出,大多数县所拥有的文化资源不足以成为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载体。
(三)文化人才短缺:我国县域人才匮乏,高层次的人才比重低,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比较低,优质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据估计,农村人口外流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总数的86.3%,外流人口的整体素质普遍高于留守人口。
这种现状使得文化产业发展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
由于资金不足方面的原因,造成激励措施不到位,现有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不高,文化原创能力降低,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被削弱。
(四)文化市场狭小:县域文化产业市场狭小。
县域发展文化产业有着先天的局限性,那就是市场狭小,大多数居民收入水平低,恩格尔系数高,老百姓的大部分可支配收入都要用于基本生存需要以及子女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用于精神文化消费比例很低,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不足。
加之文化经营者市场风险意识淡漠,市场开拓能力弱。
缺乏市场意识更是当前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五)文化产业面临新的挑战:首先,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的新挑战。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国际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纸质媒体产生巨大冲击,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电子媒介的跨地域、跨国界、跨民族和跨文化特点,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人们的思维将更加开阔,思想观念更易受到影响,文化由单一走向多元,互动性更加明显,对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其次,大型文化传媒集团强势竞争的新挑战。
当前,国际传媒娱乐业已经形成大型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国内也相继组成大型文化集团企业。
相比之下,欠发达地区在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方面都处于弱势地位,很难抵挡大型文化企业的重大冲击。
面对激烈的竞争,县域文化产业发展任务艰巨。
最后,文化体制改革带来的新挑战。
文化体制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改革将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改革付出的成本也会很高。
但是,现行文化体制不改革,就不能从根本上推进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县域文化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能否适应改革形势,也成为其发展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一)实现四个转变,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
1、转变思想观念。
明确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十七大中共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绝非权宜之计。
发展文化产业,我们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然而,传统的文化人在感慨决策巨变的同时仍旧依偎在文化事业这把意识形态的保护伞下“等靠要”,捧着金碗讨饭吃。
尽快转变观念,已成燃眉之急。
2、调整理论坐标。
实现从事业“一元”向产业“多元”的转变。
文化历来被认为是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上层建筑。
实际上,文化是意识形态、经济、文化自身三律合一的综合体,不仅具有精神价值,还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美国和英国,文化产业产值已仅次于汽车工业。
而世界第一大产业则是旅游业。
入世后,在我国已登录的德国贝斯塔曼、澳大利亚新闻集团等资产逾百亿美元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把我国作为一个大市场来开发。
活生生的事实,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对传统理论进行创新。
只有明确理论坐标,实践才会有根基、有方向。
3、变更体制基础。
实现从管理向经营的过渡转变。
传统的文化供给制,使我们特别注重内部的管理;改革开放后,经营又被认为只是赚钱,而对无偿服务的公益事业不屑一顾。
面对国内和国际文化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种文化单位和实体必须从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大的变革,为各种文学创作、文艺演出、文化事业等文化经济活动寻求内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
没有这样的综合职能,就很难建立具有很强适应力的市场模式,在竞争中取胜。
4、政府职能实现从微观管理向中观、宏观支持和保证转变。
加入wto后,文化产业运作严格依照有关规则和国际惯例进行。
就现状而言,我们与国外并未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明显弱势则在投入不足上。
低投入抗争国外高投入的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
加大投入力度由此成为政府职能之重。
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将会使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落到实处。
(二)从实际出发,做大做强县域文化产业。
1、找准定位,积极打造县域文化品牌。
找准文化定位是推动县域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我国县级行政单位绝大多数是农业经济占主体,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
这种现状决定了县域不是文化生产中心,不是创意中心,也不是文化生产要素集散中心,而只能是文化生产和创意中心的边缘地带,是增长极的外围。
这种二元结构决定县域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可不必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追求门类齐全、自成体系。
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文化产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末端和下游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精心选择突破方向,打造县域特色文化品牌,这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2、抓住特色,培育县域文化“拳头”产品。
要培育县域文化的“拳头”产品,就必须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文化资源优势确定特色项目。
其次,要做大做强,努力形成规模效应。
搞民间文化,就要集中开发,形成县域文化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搞旅游,就要连线成片,形成一个能够留住人的旅游圈。
再次,要提高档次,建设一批能够集中反映和浓缩县域文化的标志性工程。
3、挖掘潜力,推出县域文化“土特产”。
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积极开掘、发挥各地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本县本土,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引导和扶持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形成县域文化的“土特产”。
4、开阔视野,破解县域文化发展“四大瓶颈”。
县域文化发展的“四大瓶颈”分别是资金瓶颈、资源瓶颈、人才瓶颈和市场瓶颈。
破解这“四大瓶颈”是发展县域文化的重要保障。
第一,资金瓶颈的破解。
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基本载体,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便捷、最有效的切入点。
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之一就是走项目牵动之路。
项目是纲,纲举目张。
不少县发展文化产业缺少资金这是事实。
但这只是一种表象。
真正缺的不是钱.而是好的项目。
资金是当代经济中最活跃、最易于流动的生产要素,哪里有更高的获利机会资金就会流向哪里。
关键是你有没有“钱景”诱人的项目。
有了好的项目,不愁没有资金进来。
其次要提高投资成功率。
就产业属性来说,投资文化产业比投资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风险更大,不确定因素更多。
这就要求重视投资质量,尽量避免失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主动权,实现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县域本来就缺少资金,如果搞了几个项目不成功,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金,而且也打击了基层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形成资金匮乏与低速发展的恶性循环。
第二,资源瓶颈的破解。
解决县域文化资源瓶颈,首先需要摸清家底,统筹规划,高效利用现有资源。
除了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还要培养一种资源发掘和利用的特殊本领,这种特殊本领的核心就是“整合”。
资源整合能力是一个地方和一个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
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只局限于各自利益的“小农式”的封闭经营能力,缺乏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产业就不可能做大做强,这对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尤为不利。
因此,要善于珠联璧合,把零星、分散,聚合性差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要善于小题大做,把规模小、实力弱的资源做大做强;要善于点石成金,在非文化资源中发掘文化内涵,或者添加文化元素,使其变为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