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上课后习题

排水工程上课后习题
排水工程上课后习题

(二)排水管网习题

第一章排水系统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排水体制

2.区域排水系统

3.排水系统

4.分流制排水系统

5.合流制排水系统

二、问答题

1. 排水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用途是什么?

2. 排水体制分几类,各类的优缺点,选择排水体制的原则是什么?

3. 排水系统有哪些常见的布置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其适用条件是什么?

4. 如何理解工业企业排水系统和城市排水系统的关系。

5. 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应考虑哪些问题?

6. 试述排水系统的建设程序和设计阶段。

7. 试述区域排水系统的特点。

第二章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

一、名词解释

1.设计充满度

2.总变化系数

3.污水设计流量

4.控制点

5.设计管段

6.非设计管段

7.管道埋设深度

8. 本段流量

9.转输流量

10. 管道定线

11. 设计流速

12. 最小设计坡度

二、简答

1.污水管道中污水流动的特点。

2.确定污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叫设计管段,每一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可能包括那几部分。

4.为什么污水管道要按非满流设计。

5.污水管道的衔接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那些情况。

6.控制点的位置如何确定,在条件不利时,如何减少控制点处管道埋深。

7.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为什么随着污水平均流量的增加而相应的减少。

三、问答题

1. 试比较排水体制各类型的特点。

2. 试述平行式、正交式、截流式排水管渠布置特点及适用地形条件。

四、计算题

1、下图为污水设计管道示意图,已知1-2管段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50l/s ,工厂集中流量q=30l/s ,2-3管段生活污水本段流量为40l/s ,求2-3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

3 2

2. 某肉类联合加工厂每天宰杀活牲畜258t ,废水量定额8.2m 3/d 活畜,总变化系数1.8,三班制生产,每班8h 。最大班职工人数560人,其中在高温及污染严重车间工作的职工占总数的50%,使用淋浴人数按85%计,其余50%的职工在一般车间工作,使用淋浴人数按40%计。工厂居住区面积9.5ha ,人口密度580cap/ha ,生活污水定额160 L/cap·d ,各种污水由管道汇集送至污水处理站,试计算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3. 图2-18为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图上注明各废水排出口的位置,设计流量以及各设计管段的长度,检查井处的地面标高。排出口1的管底标高为218.9m ,其余各排出口的埋深均不得小于1.6m 。该地区土壤无冰冻。要求列表进行干管的水力计算,并将计算结果标注在平面图上。

图2-18 某工厂工业废水干管平面图

4. 试根据图2-19所示的小区平面图,布置污水管道,并从工厂接管点至污水厂进行管段的水力计算,绘出管道平面图和纵断面图。已知:

图2-19小区平面图

(1)人口密度为400cap·d;

(2)生活污水定额140L/cap·d;

(3)工厂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分别为8.24 L/S和6.84 L/S,生产污水设计流量为26.4L/S,工厂排出口地面标高为43.5m,管底埋深不小于2m,土壤冰冻深为0.8m。

(4)沿河岸堤坝顶标高40m。

第3章雨水管渠系统

1.什么是降雨历时?

2.什么是降雨量?如何表示降雨量?

3.什么是暴雨强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4.什么是径流系数?

5.什么是汇水面积?

6.什么是降雨面积?

7.什么是暴雨强度的频率?

8.什么是暴雨强度的的重现期?

9.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有哪些形式?

10.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有何意义?

11.试述地面集水时间的的含义,一般应如何确定地面集水时间?

12.径流系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3.暴雨强度公式是那几个表示暴雨特征的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14.暴雨强度与降雨历时关系?

15.什么是集流时间

16.什么是极限强度法

17.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计算时,有哪些假设?

18.什么是地面集水时间及影响因素?

19. 合理选定t 1值有何意义? 20. 折减系数m 值的含义?

21. 暴雨强度与最大平均暴雨强度的含义有何不同?

22. 计算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应采用与哪个降雨历时t 相应的暴雨强度q ?

为什么?

23. 雨水管渠平面布置与污水管渠平面布置有何特点 ?

24. 用极限强度法设计雨水管渠时,为什么要对雨水在管渠流行时间t 2进行

折减系数m 值的修正?

25. 为什么地面坡度大于0.03地区的雨水管渠计算设计流量时,折减系数不

能采用2而只能采用1.2? 26. 暴雨强度公式n

mt t T c A q )()

lg 1(167211++=

中,t 1,t 2,m,T 各代表什么?如何确定?

27. 雨水管渠设计计算时,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下游管段的设计流量小于上

一管段的设计流量的情况?此时应如何确定下游管段的管径?

28. 用极限强度法设计雨水管渠时,为什么会出现空隙容量?如何利用?

29. 用极限强度法设计雨水管渠时,为什么要对雨水在管渠流行时间t 2进行折减

系数m 值的修正?

30. 排洪沟的设计标准为什么比雨水管渠的设计标准高? 31. 雨水径流调节的意义? 32. 雨水管渠平面布置的特点? 33. 雨水管渠设计充满度如何确定?

第4章合流制

1. 什么是合流制系统?

2. 合流制管渠系统有何特点?

3.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的使用条件?

4. 合理地确定溢流井的数目和位置的意义?

5. 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如何计算?

6. 什么是合流制的截流倍数?如何确定截流倍数?

7. 试述合流制排水管渠的水力计算要点 ?

8. 试比较分流制与合流制的优缺点?

9. 小区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还是合流制?为什么? 10. 如何计算2号截流井的Q 1、、Q 2、Q 值。

11.什么是合流制的截流倍数?如何确定截流倍数?在一个城市沿河设置多个

溢流井时,是否可以使用不同的n值?为什么?

12.什么是合流制的截流倍数?如何确定截流倍数?在一个城市沿河设置多个溢

流井时,是否可以使用不同的n值?为什么?

13.合流制管渠计算特点?

第三章

1、从某市一场暴雨自记雨量记录中求得5、10、15、20、30、45、60、90、120min的最大

降雨量分别是13、20.7、27.2、33.5、43.9、45.8、46.7、47.3、47.7mm。试计算各历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min) 及q(L/s·104㎡)

解:

2、某地有20年自记雨量记录资料,每年取20min暴雨强度值4~8个,不论年次而按大小

=2.12㎜/min排在第二项,试问该暴雨强度的排列,取前100项为统计资料。其中i

20

重现期为多少年?如果雨水管渠设计中采用的统计重现期分别为2a,1a,0.5a的暴雨强度,那么这些值应排列在第几项?

解:

观测资料的年数N=20,最后取了100项,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M=5

(1) i

20 =2.12㎜/min 一项,m=2 其重现期P=NM+1

mM =20×5+1

2×5 =10.1(a)

(2) P=2a 时 P=NM+1

mM 2=20×5+1

m×5 m=10.1 该值应排列在第11项 P=1a 时 P=NM+1

mM 1=20×5+1

m×5 m=20.2 该值应排列在第21项 P=0.5a 时 P=NM+1

mM 0.5=20×5+1

m×5 m=40.4 该值应排列在第41项

3、 北京市某小区面积共220000㎡(22ha ),其中屋面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30%,沥青

道路面积占16%。级配碎石路面的面积占12%,非铺砌土路面占4%,绿地面积占38%。试计算该区的平均径流系数。当采用设计重现期为P=5a 、2a 、1a 及0.5a 时,试计算:设计降雨历时t=20min 时的雨水设计流量各是多少? 解:

Ψ=

∑F i ·Ψ i

F

=220000×30%×0.90+220000×16%×0.90+220000×12%×0.45+220000×4%×0.30+220000×38%×0.15220000

=0.537

北京地区暴雨强度公式:q=

2001(1+0.811lgP)

(t+8)0.711

降雨历时t=20min 取不同的设计重现期时,暴雨强度计算如下表:

设计降雨量计算如下表:t=20min ;F=220000㎡;Ψ=0.537

4、 雨水管道平面布置如图所示,图中个设计管段的本段汇水面积标注在图上,单位以10

㎡计,假定设计流量均从管段起点进入。已知当重现期P=1a 时,暴雨强度公式为: 暴雨强度

经计算,径流系数Ψ=0.6。取地面集水时间t

1

=10min,折减系数m=2。各管段的长度以

米计,管内流速以m/s计。数据如下:L

1-2=120, L

2-3=130,

L

4-3=200,

L

3-5=200,

v

1-2=1.0,

v

2-3

=1.2,v

4-3=0.85, v

3-5

=1.2.。试求各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为多少L/s?(计算至小数后一位)

解:

汇水面积计算如下表:

各管段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如下表:t

1

=10min;Ψ=0.6

5、试进行某研究所西南区雨水管道(包括生产废水在内)的设计和计算。并绘制该区的雨

水管道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已知条件:

(1)如图所示该区总平面图;

(2)当地暴雨强度公式为:q=700(1+0.8lgP)

(L/s·102㎡)

t0.5

(3)采用设计重现期P=1a,地面集水时间t

=10min;

1

(4)厂区道路主干道宽6m,支干道宽3.5m,均为沥青路面;

(5)各实验室生产废水量见下表,,排水管出口位置见平面图;

(6)生产废水允许直接排入雨水道,各车间生产废水管出口埋深均为1.50m,(指室内地面至管内底的高度);

(7)厂区内各车间及实验室均无室内雨水道;

(8)厂区地质条件良好,冰冻深度较小,可不予考虑。

(9)厂区雨水口接入城市雨水道,接管点位置在厂南面,坐标x=722.509,y=520.00,城市雨水道为砖砌拱形方沟,沟宽1.2m,沟高(至拱内顶)1.8m,该点处的

沟内底标高为37.70m,地面标高为41.10m。

解:1、由题中给出的条件划分排水流域并管道定线如图

2、划分设计管段如图

3、计算和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如下表:

4、平均径流系数

屋面面积:85.2 (102 ㎡) 道路面积:64.01 (102 ㎡) 绿化面积:193.59 (102 ㎡) Ψ=

∑F i ·Ψ i

F

=85.2×0.9+64.01×0.6+193.59×0.15

342.8

=0.42

5、 已知,设计重现期P=1a ;集水时间t

1 =10min 6、 单位面积径流量q

0 =q·Ψ

7、 各管段处设计流量计算如下表:Q= q·Ψ·F ;m=2.0 计算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8、绘制管道平面图和纵剖面图。

第四章习题

某市一工业区拟采用合流管渠系统,其管渠平面布置如图所示,个设计管段的管长和排水面积,工业废水量如下表所示,其他原始资料如下:

1、 设计雨水量计算公式

暴雨强度 q=

10020(1+0.56lgP)

t+36

设计重现期采用1a 地面集水时间 t

1 =10min

该区域平均径流系数经计算为0.45

2、 设计人口密度为30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按100L/( 人·d)计。

3、 截流干管的截流倍数n

0 采用3。

试计算(1)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2)若在5点设置溢流堰式溢流井,则5~6管段的设计流量及5点的溢流量各为多少?此时5~6管段的设计管径可比不设溢流井的设计管径小多少?

解:和区域的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

设计人口密度为300人/104 ㎡,生活污水量标准按100L/( 人·d)

各管段设计流量计算如下表:

设计重现期采用1a

地面集水时间t

1

=10min

该区域平均径流系数经计算为0.45

注:表中管内雨水的流速根据水力计算所得,水力计算的管径、坡度结果并未列出

因为n

0=3,5~6管段Q

f

=92L/s,溢流井转输的总设计流量为Q=( n

+1) Q

f

=(3+1)×92=368L/s

则①5点的溢流量为Q

=599.25-368=231.25L/s

②5~6管段的设计流量:t

2

=0 转输排水面积为0,

Q

5~6=368+0.74+35+10020(1+0.56lg1)

10+36

×0.45×2.12=611.55L/s

③由水力计算图,不设溢流井时5~6管段DN900

设溢流井时5~6管段DN800

比较可知,5~6管段的设计管径可比不设溢流井的设计管径小100mm

基础工程计算题参考解答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 2-8某桥墩为混凝土实体墩刚性扩大基础,荷载组合Ⅱ控制设计,支座反力840kN 及930kN ;桥墩及基础自重5480kN ,设计水位以下墩身及基础浮力1200kN ,制动力84kN ,墩帽与墩身风力分别为2.1kN 和16.8kN 。结构尺寸及地质、水文资料见图8-37,地基第一层为中密细砂,重度为20.5kN/m 3,下层为粘土,重度为γ=19.5kN/m 3,孔隙比e=0.8,液性指数I L =1.0,基底宽3.1m ,长9.9m 。要求验算地基承载力、基底合力偏心距和基础稳定性。 图8-37 习题8-1图 解: (1)地基强度验算 1)基底应力计算 简化到基底的荷载分别为: ΣP=840+930+5480-1200=6050KN ΣM=930×0.25+84×10.1+2.1×9.8+16.8×6.3-840×0.25=997.32KNm 基地应力分别为:KPa . .W ΣM A ΣP p p 24.13403.2601.39932.9979 91.36050 261 min max =??±?=±= 2)持力层强度验算 根据土工试验资料,持力层为中密细砂,查表7-10得[01 ]=200kPa , 因基础宽度大于2m ,埋深在一般冲刷线以下4.1m (>3.0m ),需考虑基础宽度和深度修正,查表7-17宽度修正系数k 1=1.5,深度修正系数为k 2=3.0。 [σ]= [σ01] +k 1γ1(b-2) +k 2γ2(d-3)+10h w =200+1.5×(20.5-10)×(3.1-2) +3.0×(20.5-10)×(4.1-3)+10×0 16. 中密粉

基础工程计算题

1、已知某砖混结构底层承重墙厚240mm ,基础顶面中心荷载的标准组合值F k =185kN/m 。地基地表为耕植土,厚0.8m,γ=16.8kN/m3;第二层为粘性土,厚2.0m ,fak=150kPa ,饱和重度γsat=16.8kN/m3,孔隙比e=0.85;第三层为淤泥质土,fak=80kPa ,饱和重度γsat=16.2kN/m3,厚1.5m 。粘性土至淤泥质土的应力扩散角θ=300,地下水位在地表下0.8m 出。要求确定基础埋深(4分);确定基底宽度(4分);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4分)。(注:宽度修正系数取0,深度修正系数取1.0)(B) 2、某预制桩截面尺寸为450×450mm ,桩长16m (从地面算起),依次穿越:①厚度h 1=4m 的粘土层,q s1k =55kPa ;②厚度h 2=5m 的粉土层,q s2k =56kPa ;③厚度h 3=4m 的粉细砂层,q s3k =57kPa ;④中砂层,很厚,q s4k =85kPa ,q pk =6300kPa 。K=2.0,试确定该预制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 3、已知某砖混结构底层承重墙厚370mm ,基础顶面中心荷载的标准组合值Fk=115kN/m 。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20kPa,基础埋深为1.2m ,采用毛石基础,M5砂浆砌筑。试设计该基础。(注:毛石基础台阶高宽比允许值为1:1.25,每台阶宽不大于200mm )。 4、如图所示某条形基础埋深1m 、宽度1.2m ,地基条件:粉土3 119/kN m γ=,厚 度1m ;淤泥质土:3 218/kN m γ=,%65=w ,kPa f ak 60=,厚度为10m 。上部结 构传来荷载Fk=120kN/m ,已知砂垫层应力扩散角0 .1,035===d b ηηθ, 。求砂垫层厚度z 与宽度b 。(A )

8排水工程下模拟题

排水工程下 一、单项选择题 1.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应满足 (A). A.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C.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2.城市污水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A)g计算. A.20~35 B.5~15 C.35~50 D.35~40 3.下列关于沉淀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砂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方式大致为区域沉淀 B.活性污泥法在二沉池中上部的沉淀大致为絮凝沉淀 C.浓缩池开始阶段及二沉池下部为压缩沉淀 D.二沉池污泥斗中为自由沉淀 4.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的出水消毒加氯量为6~15mg/L,接触时间为(A)min. A.30 B.20 C.10 D.60 5.下列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正确的是(A)。 A.城市污水→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B.污水→格栅→沉砂池→生物滤池→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C.剩余污泥→预处理→浓缩池→机械脱水→污泥外运 D.城市污水→格栅→初沉池→曝气池→处理出水 6.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是以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作为核心处理设备.此外,还有二次沉淀池、空气扩散系统和(A)系统所组成. A.污泥回流 B.污水回流 C.污水处理 D.污泥处理 7.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有BOD、COD、TOC、TOD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能用(C)作指标。 A.TOC B.COD C.BOD D.TOD 8.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污泥中有机物和高浓度有机污水中有机物一般采用厌氧硝化方法,即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主要最终产物是(A)和甲烷气. A.二氧化碳 B.硫化氢 C.氢气 D.氧气 9.下列关于SVI描述,正确的是(B) A.SVI是混合液在量筒中静置30min后形成沉淀的污泥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率 B.SVI值能够反映活性污泥的凝聚性、沉降性能,此值以介于70~100之间为宜

2015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试题库:第8章 分区给水系统

第8章分区给水系统 一、单项选择 1、在给水区面积很大、地形高差显著或远距离输水时,可考虑分区供水。分区供水可分为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两种基本形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b、并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c、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管网造价较低 d、串联分区供水安全、可靠,且水泵集中,管理方便 答案:a 2、( )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调度灵活。 a、区域给水 b、地区给水 c、分区给水 d、地区分段给水 答案:c 3、分区给水中的并联分区的优点不包括( )。 a、各区用水由同一泵站供水,管理方便 b、整个给水系统的运行情况较为简单 c、设计条件易与实际情况一致 d、输水管长度较短,可用扬程较低的水泵 答案:d 4、分区形式须考虑城市地形和城市发展的因素,当城市狭长发展,地形高差较大,可采用( ),因增加的输水管长度不多,高、低两区的泵站又可以集中管理。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b 5、城市垂直于地形等高线方向延伸时,( )更为适宜。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6、大城市的管网往往由于城市面积大,管线延伸很长,即使地形平坦,也因管网水头损失过大,而须在管网中途设置( ),形成分区给水系统。 a、水泵房 b、高位水箱 c、贮水池 d、加压泵站 答案:d 7、水厂远离高区时,采用( )较好,以免到高区的输水管过长,增加造价。 a、串联分区 b、并联分区 c、竖向分区 d、平行分区 答案:a 8、城市居住小区和工矿企业应根据水源。地形和用户水压要求等因素,确定分区给水形式。如高、多层建筑混合居住小区则应采用( )的给水系统供水。 a、水泵 b、水箱 c、分区 d、分设高、低压区 答案:d 9、水泵加压输水和配水,其管道系统经适当分区可减少供水能量费用。这是通过提高供水能量利用率,即减少()实现的。 a、有效利用的能量 b、消耗的能量 c、未被利用的能量 d、供水总能量 答案:c 10、配水管网分区,应根据用水区地形和水源位置,而采取串联还是并联形式,主要考虑()。 a、避免高区输水管过长 b、便于水源向管网配水 c、便于设置调节构筑物 d、便于设置分区泵站 答案:a 11、配水管网分区方案的确定,应考虑()。 a、节约能量最大的方案 b、节约的能量等于增加的投资方案

双柱基础计算例题

一、设计资料 1.1. 依据规范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以下简称基础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 1.2. 计算条件 内力组合标准值:M k =406.99kN.m N k =850.15kN V k =43.6kN 内力组合设计值:M=562.11kN.m N=1086.4kN V=59.07kN 基础类型:双柱基础—可以考虑采用基础梁抗剪抗弯,构造形式如图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80kPa , 设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ηd =1.1,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γ0=20kN/m 3, 基础顶面标高 -0.5m ,室内外高差0.15m 。 1 1 2 2 2-2 1550 230.2 174.6 145.8 φ8@200 排架方向 ) 2⊥12 12 φ8@300 1.3. 基础尺寸与标高 (1) 根据构造要求(课本p162)可得尺寸: 柱插入深度h 1 = 800mm ,杯口深度 800+50=850mm ; 杯口底部尺寸 宽 400+2×50=500mm 长 800+2×50=900mm ; 杯口顶部尺寸 宽 400+2×75=550mm 长 800+2×75=950mm ; 取 杯壁厚度 t=300mm ,杯底厚度a 1=200mm ,杯壁高度h 2=400mm ,a 2=250mm ; 因此 基础高度为 h=h 1+a 1+50=1050mm 基础埋深 d=1050+500-150=1400mm (2) 基底面积计算 忽略宽度修正,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基础工程计算题含答案

(卷2,2)1、如图所示某条形基础埋深1m 、宽度1.2m ,地基条件:粉土 ,厚度1m ;淤泥质土:,,,厚度为10m 。上部结构传来荷载Fk=120kN/m ,已知砂垫层应力扩散角 。求砂垫层厚度z 与宽度b 。(A ) 解:先假设垫层厚z=1.0m ,按下式验算: (1分) 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 垫层底面处土的附加应力 (2分) 垫层底面处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2分) 验算: 故:垫层厚度 z=1.0m 垫层宽度(底宽) (1分) 3 119/kN m γ=3218/kN m γ=%65=w kPa f ak 60=0 .1,035===d b ηηθ,οa z cz f p p ≤+kPa p cz 37181191=?+?=kPa z b p b p cd z 6.4635tan 122.1) 1912.12012.1120(2.1tan 2)(=??+?-??+=??+-= οθ σkPa z d f f m d ak 75.87)5.011(1137 0.160)5.0(0=-+?+? +=-+++=γηkPa f kPa p p a z cz 75.8762.83=≤=+m z b 6.235tan 22.1=??+=ο

(卷3,1)2、某单层厂房独立柱基底面尺寸b×l=2600mm×5200mm,柱底荷载设计值:F1=2000kN,F2=200kN,M=1000kN·m,V=200kN(如图1)。柱基自重和覆土标准值G=486.7kN,基础埋深和工程地质剖面见图1。试验算持力层和下卧层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10分)(B) fk =85kPa ηb=0 ηd=1.1 解: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F= F1+F2+G=2000+200+486.7=2686.7 kN M0=M+V h+F2a=1000+200×1.30+200×0.62=1383kN·m e= M0/F=1384/2686.7=0.515mp=198.72 kN/m2(满足) 1.2f=1.2×269.6=323.5 kN/m2> p max = 316.8 kN/m2(满足) ( 2分)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γ0=(19×1.80+10×2.5)/(1.80+2.5)=13.77 kN/m3 f= fk+ηbγ(b-3)+ηdγ(d-0.5)=85+1.1×13.77×(1.80+2.5-0.5)=142.6 kN/m2( 2分) 自重压力:p cz=19×1.8+10×2.5=52.9 kN/m2 附加压力:p z=bl(p-pc)/[(b+2z·tgθ)( l+2z·tgθ)] =2.60×5.20×(198.72-19×1.8)/ [(2.60+2×2.5×tg23o)(5.20+2×2.5×tg23o )] =64.33 kN/m2 ( 2分) p cz+p z =52.9+64.33=123.53 kN/m2

排水工程试题

XXXXXXXXXX 学院试卷(2011 至2012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排水工程》下册 命题教师: 适用班级:给水排水专业 1、 满分100分。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无错别字。 2、 考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准确、清楚地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否则视为废卷。 3、 考生必须在签到单上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4、 如有答题纸,答案请全部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考完请将试卷和答题卷分别一同交回,否则不给分。 试 题 (B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0=20分) 1.写出下列字符含义 BOD ;A 2/O ; MLSS 。 2.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指示性生物是 。 3.一般来说,微生物群体处在 的活性污泥,其SVI 值较低。 4.表示空气扩散装置技术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动力效率、氧的转移效率、 。 5.常见的氧化沟系统有: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 、 、 。 6.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中的溶解氧一般不低于 mg/L ;生物接触氧化池中污水的溶解氧含量一般应维持在 mg/L 之间。 7.污泥的运输方法有 、 、 。 8. 影响微生物生理活动的主要因素: 、 、 及温度。 法污水处理工艺,A 段的作用是吸附,B 段的作用是 。 10.含水率为99%的污泥浓缩成含水率为96%,污泥体积减少了 。

11. 氟利昂-253,其最低极限浓度值为100mg/L,但BOD20/COD=0,说明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16分) 1.下列不属于水中固体物质是。 A.有机物 B.胶体 C.溶解物 D.沉淀物 2.关于水体自净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水体自净作用包括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化学净化作用 B.氧化还原反应是水体化学净化的主要作用 C.湖泊、水库等静水体扩散稀释的主要方式是弥散 D.当L计算≥L全混时,α=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砂池中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类型 B.初沉池中的沉淀属于压缩 C.区域沉淀发生时的悬浮物浓度为50~500mg/L D.初沉池去除的是密度比水大的无机物,沉砂池去除的是污水中的悬浮物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D的测定不受水体限制 B.曝气沉砂池中的曝气设备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等作用 C.生活污水中的COD>BOD5,BOD5≥TOC D.生物法主要用于深度处理 5.关于污泥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价于MLVSS同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的比值 B.相当于工作着的污泥总量同每日的回流污泥量的比值 C.相当于微生物的合成反映与每日排出系统的活性污泥量的差值比上活性污泥的净增殖量与微生物内源代谢反应的自身氧化率的乘积 D.污泥龄不得短于微生物的世代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兼性稳定塘是城市污水处理最常用的一种稳定塘,它是由好氧和厌氧微生物协同完成对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范本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 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② 粉质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 黏土 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 细砂 21 0.62 -- -- 30 11.6 16 240 ⑤ 强风化砂质泥岩 22 -- -- -- -- 18 22 300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1.2独立基础设计 1. 2.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因此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

最新基础工程计算题整理

例子2-3.某基础底面尺寸为 5.4*2.7m ,埋深1.8米,基础顶面离地面 0.6米。基础顶面承受 柱传来的轴力Fk2=1800kN ,弯矩Mk=950kNm,水平力FkH=180kN ;还承受外墙传来的集 中荷载,作用在离轴线0.62m 处,大小为220kN 。试验算基础底面与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 已知地基土情况如下: 第一层:粉质粘土, 4.3 米厚 丫 =18.0kN/m3 丫 sat=18.7kN/m3 e=0.85, fak=209kPa , Es 仁 7.5Mpa 第二层:淤泥质粘土: fak=75kPa , Es2=2.5Mpa 地下水面在基础底面处 解: 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基础底面平均压应力: 1800 20*1-8* 5-4*2-7 -^54^=174.6kPa 5.4* 2.7 最大压力: P kmax 二P k (1 6e/l) =273.9kPa 第一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验算: f a 二 f ak b (T d m9 -0.5) =209+1.0*18.0* (1.8-0.5) =232.4kPa 验算:pkpkmax 2. 软弱下卧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 bl( P k —貯 cd ) :-z : (l 2ztan r)(b 2ztan 旳 =57.2kPa f a =f ak b (T d m (d75) =122.9> cr z+ cr cz =57.2+18*1.8+2.5*(18.7-10)=111.4kpa 某1砖砖墙,在基础顶面处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以及基本组合的轴心荷载是 144KN/m 和 190KN/m 。基础埋深0.5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 fak=106kPa 。试设计其基础。 【解】: 1.基础类型与材料选择: 条形基础 。混凝土 C20,钢筋 HPB235 ——ft=1.10N/mm2 , fy=210N/mm2 F k + G k 5.4* 2.7 M k F k G k 950 180*1.2 2545 =0.512pl/6 =0.9,

排水工程(下)考试复习资料全解

1. 生化需氧量BOD 在水温为20度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生活活动,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2. 化学需氧量COD 用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为CO2与H2O所消耗的氧量。 3. 污泥龄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 4. 绘图说明有机物耗氧曲线 5. 绘图说明河流的复氧曲线 6. 自由沉降当悬浮物质浓度不高时,在沉淀的过程中,颗粒之间互不碰撞,呈单颗粒状态,各自独立地完成沉底过程。 7. 成层沉降又称区域沉淀,当悬浮物质浓度大于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相邻颗粒之间相互妨碍、干扰,沉速大的颗粒也无法超越沉速小的颗粒,各自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并在聚合力的作用下,颗粒群结合成一个整体向下沉淀,与澄清水之间形成清晰的液——固界面,沉淀显示为界面下沉。 8. 沉淀池表面负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表面积的流量。 9. 写出沉淀池表面负荷q0的计算公式 q=Q/A 10. 理想沉淀池的假定条件及去除率分析 (1)污水在池内沿水平方向做等速流动,水平流速为v,从入到出口的流动时间为t(2)在流入区,颗粒沿截面AB均匀分布并处于自由沉淀状态,颗粒的水平分速等于水平流速v(3)颗粒沉到池底即认为被去除。 去除率η=u/q,仅决定于表面负荷q及颗粒沉速u,而与沉淀时间无关。 11.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平流沉砂池主要缺点是沉砂池中夹杂有15%的有机物,使沉砂的后续处理增加难度,故需配洗砂机,把排砂经清洗后,有机物含量低于10%,称为清洁砂,再外运,曝气沉砂池可克服这一缺点。 12. 初次沉淀池有几种型式平流式沉淀池、普通辐流式沉淀池、向心辐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斜板(管)沉淀池 13. 沉淀有几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压缩 14. 沉砂池的作用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 15. 绘图解释辐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辐流沉淀池的进水和出水特点普通辐流式沉淀池中心进水,周边出水,中心传动排泥。进水管设穿孔挡板,变速水流,中心流速最大,沉下的颗粒也是中心最大,向四周逐渐减小,出水用锯齿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16. 向心辐流沉淀池的特点向心辐流式沉淀池周边进水,中心出水。流入槽采用环形平底槽,等距设布水孔导流絮凝区的宽度与配水槽等宽,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可高于普通辐流式2倍,流水槽,可用锯齿堰出水。 17. 竖流沉淀池的特点竖流沉淀池可用圆形或正方形,沉淀区呈圆柱形,污泥斗呈截头倒锥体。污水从中心管自上而下,经反射板折向上流,沉淀水用设在池周的锯齿溢流堰,溢入出水槽。水流速度向上。 18. 浅层沉降原理池长为L,池深为H,水平流速v,颗粒沉速为u,理想状态下L/H=v/u,可见L与v不变时池深H越浅,可被除去的悬浮颗粒也越小。 19. 二次沉淀池里存在几种沉淀类型、为什么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成层沉淀)、压缩 20. 活性污泥的定义及组成定义:污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曝气后,水中会产生一种以好氧菌为主体的黄褐色絮凝体,其中含有大量活性微生物,这种污泥就是活性污泥。组成:(1)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2)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物的残留物(3)由原污水夹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4)由污水夹入的无机物质 21. 绘图说明活性污泥增长曲线(1)适应期。微生物细胞内各种酶系统对新培养基环境的适应过程,初期微生物不裂殖,数量不增加;后期,细胞开始分裂、增殖。(2)对数增长期。营养物质非常充分,不是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增值速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3)减速增殖期。微生物大量繁殖,营养物质被大量耗用,营养物质逐步成为微生物增殖的控制因素,微生物增殖速度慢,几乎与细胞衰亡速度相等,微生物活体数达到最高水平,趋于稳定。本期末端,由于微生物增殖数抵不上衰亡数时,曲线开始出现下降趋势。(4)内源呼吸期。营养物质继续下降,开始利用体内物质进行内源代谢。多数细菌进行自身代谢二逐步死亡,只有少数细胞继续裂殖,活菌体数大为下降,曲线呈下降趋势。综述,决定微生物活体数量和增殖曲线上升、下降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周围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多寡。 22. 说明生物絮体形成机理当曝气池内有机营养物质降到一定程度,细菌增殖速度低下或停止,处于内源呼吸期或减速增殖期后段,运动性能微弱,动能很低,不能与范德华力相抗衡,并且在布朗运动的作用下,菌体相互碰撞,相互结合,形成菌胶团,同时也吸附了微小颗粒和可溶性有机物。 23. 混合液浓度MLSS和MLVSS M L S S即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LSS=Ma+Me+Mi+Mii MLVSS即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的浓度。M l s s=m a+m e+m i 24. 污泥沉降比 SV,污泥指数 SVI

基础工程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 习题3-2 某过江隧道底面宽度为33m ,隧道A 、B 段下的土层分布依次为:A 段,粉 质粘土,软塑,厚度2m ,E s =,其下为基岩;B 段,粘土,硬塑,厚度12m ,E s = ,其下为基岩。试分别计算A 、B 段的地基基床系数,并比较计算结果。 〔解〕本题属薄压缩层地基,可按式(10-52)计算。 A 段: 3/21002 4200m kN h E k s A === B 段: 3/153312 18400m kN k B == 比较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并非土越硬,其基床系数就越大。基床系数不仅与土的软硬有关,更与 地基可压缩土层的厚度有关。 习题3-3 如图10-13中承受集中荷载的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抗弯刚度EI =2×106 kN ·m 2,梁长l =10m ,底面宽度b =2m ,基床 系数k =4199kN/m 3,试计算基础中点C 的挠 度、弯矩和基底净反力。 〔解〕 图10-13 查相关函数表,得A x =,B x =,C x =,D x =,A l =,C l =,D l =,E l =,F l =。

(1)计算外荷载在无限长梁相应于A、B两截面上所产生的弯矩和剪力M a、V a、M b、V b 由式(10-47)及式(10-50)得: (2)计算梁端边界条件力 F =(E l+F l D l)V a+λ(E l-F l A l)M a-(F l+E l D l)V b+λ(F l-E l A l)M b A =+×× +×+×× - × = F =(F l+E l D l) V a+λ(F l-E l A l) M a-(E l+F l D l)V b+λ(E l-F l A l)M b B = -+×× + ×+×× = =·m =·m (3) 计算基础中点C的挠度、弯矩和基底净反力 p =kw C=4199×= C 习题4-1 截面边长为400mm的钢筋混凝土实心方桩,打入10m深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后,支承在中风化的硬质岩石上。已知作用在桩顶的竖向压力为800kN,桩身的弹性模量为3

《排水工程》下册考试题

一、单选题(1-7小题每题2分,8-11小题每题4分,共30分) 1.关于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工艺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 A.有机污染物在池内分配的均匀性,缩小供氧和需氧量的矛盾 B.供气的利用率高,节约能源 C.系统的耐冲击能力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 D.曝气池混合液中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 E.可提高二沉池固液分离效果 2.一座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进水流量Q=1200m3/d,曝气池进水BOD 5为S =210mg/L, 出水BOD 5 =10mg/L,曝气池中MLSS=3.6g/L,MLVSS=2.7g/L,污泥产率为0.48,污泥衰减系数Kd=0.06d-1,曝气池的污泥龄,则该曝气池的容积V为(c)m3 A.2150 B.1823 C.1641 D.1550 3.设计一曝气池,污水流量为10000 m3/d,曝气池出水BOD 5=20mg/L,进水BOD 5 为S 0=250mg/L,曝气池的容积V=2500 m3, MLSS=4200mg/L,f=0.75,X R =12g/L, Y=0.5,Kd=0.06,则该曝气池每日剩余污泥量的排放量为(c)kg/d A.615.3 B.558.6 C.677.5 D.745.9 4.一完全混合式曝气池中,MLSS=3500mg/L,MLVSS=2500mg/L,SV=35%,则该系统 的污泥回流比R为(c),(其中二沉池回流污泥浓度按式X r =计算,其中r 取1.2) A.36.8% B.25.8% C.41.2% D.50.4% 二、专业术语填空(11小题,每题2分,共22分) 1.单位质量微生物在单位时间内降解有机物(以BOD表示)的量称之为(),用Nrs,Nrv表示() 容积的百分比,()%表示 三、工艺简述题(每小题4分,9选6,共24分) 1.A2/O工艺 2.生物接触氧化 3.UASB工艺 四、问答题(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请从运行费用、运行管理、处理水质、适用场合等方面比较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与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工艺。 2.请对一个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流量为10万吨/天)进行工艺设计(工艺流程的选择),并画出整个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图,并简要评论你所设计的整套工艺有什么特点。 (注:每种处理单元必须确定具体的工艺类型,要求脱氮除磷,污泥要进行处理)

机械设计基础公式计算例题

一、计算图所示振动式输送机的自由度。 解:原动构件1绕A 轴转动、通过相互铰接的运动构件2、3、4带动滑块5作往复直线移动。构件2、3和4在C 处构成复合铰链。此机构共有5个运动构件、6个转动副、1个移动副,即n =5,l p =7,h p =0。则该机构的自由度为 F =h l p p n --23=07253-?-?=1 二、在图所示的铰链四杆机构中,设分别以a 、b 、c 、d 表示机构中各构件的长度,且设a <d 。如 果构件AB 为曲柄,则AB 能绕轴A 相对机架作整周转动。为此构件AB 能占据与构件AD 拉直共线 和重叠共线的两个位置B A '及B A ''。由图可见,为了使构件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显然各构件的长 度关系应满足 c b d a +≤+ (3-1) 为了使构件 AB 能够转至位置B A '',各构件的长度关系应满足 c a d b +-≤)(或b a d c +-≤)( 即c d b a +≤+ (3-2) 或b d c a +≤+ (3-3) 将式(3-1)、(3-2)、(3-3)分别两两相加,则得 c a ≤ b a ≤ d a ≤ 同理,当设a >d 时,亦可得出 c b a d +≤+ b a b d +≤+ b a c d +≤+ 得c d ≤b d ≤a d ≤ 分析以上诸式,即可得出铰链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为: (1)连架杆和机架中必有一杆是最短杆。 (2)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不大于其他两杆长度之和。 上述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便不可能存在曲柄,因而只能是双摇杆机构。 通常可用以下方法来判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1)若机构满足杆长之和条件,则: ① 以最短杆为机架时,可得双曲柄机构。

排水工程考试题

排水工程考试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填空题 1、为了使计算简便,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折减系数的采用为:暗管m=2 ,明渠m= 。在陡坡地区,暗管的m=~2 。 [第三章第2节] 2、设计流速是(与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 )。 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 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 3、管道的衔接方法:主要有(水面平接、管顶平接和管底平接)三种。 (第二章第四节) 4、城市污水总的设计流量是( 居住区生活污水、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 设计流量三部分之和。 5、(1)按照来源的不同,污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3类——第1章第1节 (2)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间的关系式为Kz=(/)当Q<5L/S 时,Kz=();Q>1000 , Kz=()——第2章第2节 6、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段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局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第二章第4节P39-40) 7、水面平接是使( 上游管段终端 )与( 下游管段起端 )在指定的( 设计充满度 )下的水面平接。 8、雨水设计流量 Qs=qΨF ,其中Ψ的含义是(地面径流系数) 9、在排水管道的接口中,水泥砂浆抹带口属于(刚性)接口 10、污水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雨水管道、合流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明渠的最小设计流速为s。 11、城市污水是指排入城镇污水排水系统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1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目的,在于合理的经济的选择管道(断面尺寸)、坡度和(埋深)。 13、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 300 mm ),相应的最小坡度为()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 200 mm ),最小坡度为(). 14、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主要包括:(正交式分布 ,截流式分布 ,平行式分 布 ,分区式分布 ,分散式分布, 环绕式分布)。 15、排水的(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等设施)一定方式组合成的总体,称为排水系统。(第一章第1节) 16、金属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是( 10 )m/s, 非金属的最大设计流速是 ( 5 )m/s。 17、管道平面图应包括(支管)(干管)(主干管)(泵站)(污水厂)(出水口)等的具体位置和资料。 二、名词解释

基础计算样板例题

工程名:23600.SJ ****** 基础计算柱底力与基础设计****** 日期: 4/ 9/2016 时间: 9:52:10 基础反力单位:轴力N、剪力V: kN; 弯矩M: kN.m 作用力方向(对基础): 轴力N 压为正(↓); 弯矩M 顺时针为正(-↓); 剪力V 顺时针为正(→)。 基础总结点数: 4 -------------------------------------------------------------------------------- ----- 基础计算数据----- 基础附加墙与柱杯口基础基础地基基础天然地面混凝土宽度修深度修允许零应基础边底板钢 节点号墙重中心距宽度埋深高度承载力类型到基底距强度等级正系数正系数力区比例缘高度筋级别 12 30.00 -0.33 0.20 1.30 1.30 160.00 1 1.00 30 0.00 1.00 0.00 0 HPB300 13 0.00 0.00 0.20 1.30 1.30 160.00 1 1.00 30 0.00 1.00 0.00 0 HPB300 14 0.00 0.00 0.20 1.30 1.30 160.00 1 1.00 30 0.00 1.00 0.00 0 HPB300 15 30.00 0.33 0.20 1.30 1.30 160.00 1 1.00 30 0.00 1.00 0.00 0 HPB300 -------------------------------------------------------------------------------- 1、基础节点号* 12 * 基础反力 基础相连柱号: 1 ☆标准组合 组合号M N V 组合号M N V 1 1.23 200.26 -2.53 2 -43.95 229.66 -22.62 3 -17.99 321.87 -9.98 4 -38.10 361.39 -21.94 5 -35.0 6 429.76 -20.04 6 -21.03 253.50 -11.88 7 -4.33 286.17 -4.16 8 -31.44 303.81 -16.21

基础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基础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基础工程的工作内容:、、。 2.浅基础按结构型式分为:、、、、、。 3.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一般建筑物设计等级为;次要的轻型建筑物设计等级为。 4.地基主要受力层: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独立基础下为,且厚度均不小于5m 的范围。 5.把刚性基础能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的现象称作基础的 。 6.影响基础埋深的主要因素有、、、。 7.地基变形可分为、、、。 8.按成桩过程中挤土效应桩可分为、、。 9.软弱土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等。 10.常用的基坑围护结构有、、、等。 11.建筑安全等级可分为:、、。 12.浅基础按材料分为:、、、、、。 13.地基压力扩散角取决于、、、。 14.减少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包括、、、。 15.按承载性状桩可分为、、、。 二、名词解释 1.常规设计法; 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4.联合基础; 5.群桩效应; 6.涂抹作用; 7.架越作用; 8.摩擦桩; 9.挤土桩; 10.桩基础 三、判断题 1.群桩承载力等于各单桩承载力之和。() 2.复合基桩是指低承台桩群桩基础中包含承台底土阻力的基桩。() 3.桩穿越膨胀土层,浸水的情况会使桩周产生负摩阻力。() 4.加大基础埋深,并加作一层地下室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并减少沉降。() 5.常规基础设计方法不考虑荷载作用下各墙柱端部的相对位移,地基反力则被假定为直线分别。() 6.为了保护基础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基础应埋置在地表一下0.5m,且基础顶面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 7.对于端承桩或桩数不超过3根的非端承桩,计算基桩承载力时可不考虑群桩效应。()

排水工程(下册)题库及部分答案

1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有机氮、NH3-N、NO2-N和NO3-N。 2、SBR池的运行操作由:进水、反应、沉淀、和静置等5个工序组成。 3、生物膜的微生物相主要是:细菌、、、、等。 4、三相流化床与好氧两相流化床相比,不需要另外设置和。 5、根据稳定塘中微生物优势群体类型和塘水的溶解氧状况来划分,稳定塘可分为:、、,。 6、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分为:、、 等三个阶段。 7、生物膜反应器中属固定床的工艺主要有:生物滤池、、、微孔膜生物反应器等。 8污水是、、被污染的的总称。 9 凯氏氮(TKN)是和之和。 10活性污泥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11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是:、、。 12在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轮虫是标志。 13污泥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化学污泥。 14根据斯托克斯公式,颗粒自由沉淀的沉速u与下列参数相关:、、。 15在污泥回流系统中,常用的污泥提升设备主要是、和。 16污水的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有:、、。 17沉淀池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和。 18工程上常用的氧化沟的类型有:、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氧化沟、、。 19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可分为4类:、、污泥颗粒的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其中污泥浓缩主要去除的是。20污泥沉降比SV为25%,污泥浓度MLSS为2500mg/L,则污泥容积指SVI=。 21污泥机械脱水前的与处理目的是:。预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冷冻法、陶洗法等。 22在污水的重金属离子中被称为“五毒”的是:汞、、、、以及它们的化合物。 23生物膜的微生物相主要是:、、、、等。 24碱度是指污水中含有的能与强酸产生反应的物质,主要包括三种:;;。 25污水中含氮化合物有四种:、、和。 26活性污泥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Mii)。 27根据斯托克斯公式,颗粒自由沉淀的沉速u与下列参数相关:、、。 28工程上常用的氧化沟的类型有:、交替工作氧化沟、二次沉淀池交替运行氧化沟、、。 29污水的生物性质的检测指标有:、、。 30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可分为4类:、、污泥颗粒的吸附水和颗粒内部水,其中污泥浓缩主要去除的是。 31凯氏氮(TKN)是和之和。 32氧化沟的曝气装置的功能是:、、。 33复杂有机物的厌氧降解过程可分为:、、等三个过程。 34 SBR池的运行操作由:、、、、闲置等5个工序组成。 35三相流化床与好氧两相流化床相比,不需要另外设置和。 36污水包括、工业废水和被污染的雨水。

排水工程(下)选择题

1.污水处理厂位置的选择,应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排水工程总体规划的要求,同时应满足( A ). A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 在城镇水体的下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C 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上风侧 B 在城镇水体的上游、夏季最小频率风的下风侧 2.城市污水的设计水质,在无资料时,生活污水的5日生化需氧量应按每人每日( A )g计算. A. 20~35 B. 5~15 C. 35~50 D. 35~40 3.下列关于沉淀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砂粒在沉砂池中的沉淀方式大致为区域沉淀 B. 活性污泥法在二沉池中上部的沉淀大致为絮凝沉淀 C. 浓缩池开始阶段及二沉池下部为压缩沉淀 D. 二沉池污泥斗中为自由沉淀 4.城市污水经二级处理后的出水消毒加氯量为6~15mg/L,接触时间为( A )min. A. 30 B. 20 C. 10 D. 60 5.下列污水与污泥处理流程中,正确的是( A )。 A 城市污水→格栅→沉砂池→氧化沟→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B 污水→格栅→沉砂池→生物滤池→二沉池→消毒→处理出水 C 剩余污泥→预处理→浓缩池→机械脱水→污泥外运 D 城市污水→格栅→初沉池→曝气池→处理出水 6.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是以活性污泥反应器——曝气池作为核心处理设备.此外,还有二次沉淀池、空气扩散系统和( A )系统所组成. A.污泥回流 B.污水回流 C.污水处理 D.污泥处理 7.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有BOD、COD、TOC、TOD等,难生物降解有机物不能用( C )作指标。 A.TOC B.COD C.BOD D.TOD 8.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有机物,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污泥中有机物和高浓度有机污水中有机物一般采用厌氧硝化方法,即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主要最终产物是( A )和甲烷气. A.二氧化碳 B.硫化氢 C.氢气 D.氧气 9.下列关于SVI描述,正确的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