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汉语-近体诗平仄讲义

最新古代汉语-近体诗平仄讲义
最新古代汉语-近体诗平仄讲义

古代汉语-近体诗平仄

讲义

近体诗平仄

判断方法

1、判断韵脚字,特别是首句是否入韵。韵脚字(二、四、六、八句尾字及入韵的首句尾字)为平声,其余(一、三、五、七句尾字)为仄声。

2、判断五言首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下同)的平仄,特别注意入声字的判断。

3、根据五言首句第二字(七言则为第四字)与尾字的平仄确定首句的平仄。

4、首句不入韵的,根据“对”(平仄相反)的规则判断第二句的平仄;首句入韵的,根据“选择”(尾字为“平”的两种格式选择其中另外一中)的规则判断第二句的平仄。

5、根据“粘”(两联的邻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的规则写出第三句的平仄。

6、反复使用“对”“粘”写出全诗的理论平仄,并判断格式为“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中的类别。

7、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判断修改,写出全诗的实际平仄。

8、判断“拗”(“仄仄平平仄”中的第三、四字,“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一个字,“平平平仄仄”中的第四个字)“救”(“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个字,“平平平仄仄”中的第三个字)

近体诗平仄表:加圈表示可变,下加△表示“拗”,下加*表示“救”。

(○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一)○││一一│

△△

(○││)一一○││一

△ *

(○││)○一一○一││

* │

(○一一)○│││一一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卧龙躍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标准平仄格式如上所示,带圈者为与标准平仄格式不合之字,但都合于“一

三五不论”的规则。全诗无拗救。这首诗合于格律。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III--,--II-,---II,III--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II —I,--II-,---II,III--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此诗符合格律诗的“对”和“粘”的规

则,无失粘失对之处,其不合平仄的“人”、“翠”、“红”等字,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有一处拗救,即“谁家教鹦鹉”一句,其中第四字本该用仄声字,这里用了平声字“鹦”拗,然后将本该用平声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字“教(jiào)”救。

五言律诗

(1)仄起仄收式:

左边为理论平仄,右边为实际平仄。

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II--I

一│――│

││/――/│○

闺中只独看。--II-

宝宝取名字常用吉祥汉字分享

宝宝取名字常用吉祥汉字分享 婴儿取名要吉祥吉利的注意事项 1、婴儿取名注意字形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源于对世间万物的摹仿,物是有形的,所以字也是有形的。字同人一样,也有大小、高低、强弱、胖廋之别,而且字形对名主具有潜移黙化的诱导作用。比如名中带“丰”字的人,因为“丰”的繁体笔画较多,字体丰膄,会有肥胖的趋向;名中带“飞”的人,因为“飞”的繁体动感十足,字体飞扬,较瘦,会有好动的趋向。另外,在古人的观念中字都是通灵的,所以每个写出来的字就像道家使用的画符一样,都具有一定的吉凶作用,名字也不例外。 2、婴儿取名注意字音 字音涉及到两方面内容。一方面,从大众的角度看,一个好名要易读易记,朗朗上口,从发音上体现出律吕之美,切忌拗口滞涩,这是取名的基本要求。中国的文字有四声的区别,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取名时按科学的方法阴阳相配、平仄相应,音律上就会达到美的效果。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字都和五音相通,即合于宫、商、角、徵、羽,所以文字的组合也是五音的组合作用于五脏六腑,运用得当,有趋吉避凶之效。 3、婴儿取名注意字性 字性也有两层含义:一是字的吉凶属性,一是字的五行属性。字的吉凶属性是大众取名最常出现的问题。比如“雪”、“梅”二字都是大众取名的常见字,可很少有人知道“雪”带有薄幸、再嫁、守寡、中年多灾的信息,而“梅”带有爱情厄、自杀倾向、一生多灾的信息。至于字的五行属性则是取名的一个关键所在,因为名与命的配合主要从字的五行属性上体现。 4、婴儿取名注意字义 大众取名往往会在字义上投入大量的心思,把自己的希望和想法融入其中,这个本无可厚非。然而人的心理带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反应到取名上就会使得有数的一些字被大多数人使用,很雅的名字也会变得俗不可耐。需要指出一点,字义对名主的命运也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宝宝取名吉祥汉字: 妍:含义为多才巧智,清雅伶俐,刑偶伤子,中年多灾,晚年吉祥。 安:含义为安详平凡,一生清雅,口快性刚,子孙兴旺,幸福之字。 金:含义为有爱情厄,多才秀气,清雅伶俐,中年劳,晚年成功隆昌。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可以说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使用平仄的规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词、曲。在五言律诗中,平仄只有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就是: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 A。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平 B。 每句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每种格式:a、A都是仄头(仄声开头),b、B都是平头(平声开头)。有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 [唐] 杜甫 对月哪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发,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从军行 [唐]杨炯烽火照五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云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春日登楼怀归 [宋]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一、三、五、七这四个出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头,那么二、四、六、八四个对句开头两个字就必须是仄头;出句如果是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这叫做“对”。律诗共八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为一联。一共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粘”。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五言律绝是五言律诗的减半,因此,五言排律或五言律绝都只要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就可以了。

考研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一六书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汉字的四大造字法 简介:古代中国人将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即所谓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大约反映了战国末到汉代人们对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情况的认识。六书基本上是建立在小篆的基础上的,还有不够完善周密的地方。但它仍然不失为了解汉字的最好的纲要。可以说?六书说?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创见。 象形文字 是人类社会最初产生的文字,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是构字方式的一种文字。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龜?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魚?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艸?(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門?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会意字

概述会意字许慎说:?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 也。?类指事类,谊同义,同挥,指犹言导向。他这八字的界 说比较含混,大致是说,比拼代表某些事物的文,并合其义而 成新义,而对这个新义的理解需要依 假借字 简介假借字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 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 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 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 汉字是由象形、象意的文字发展起来的。有的外物有形象可以描绘,有的意思可以利用图像和笔画来表现,可是有很多代表某些事物的概念不能用象形、象意的方式随时造出文字来表现,于是就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这种跟借用的字的形义完全不合的字就称为假借字。 假借字有两类。一类是本无其字的假借,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假借字。如?北?,甲骨文作??,像二人相背。北方的?北?无形可像,就借语音相同的??来表示北方的意思。在用字当中既然本有其字,为什么还要另外写一个假借字呢,其中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原因是写书者仓促间写为一个音同的字,历代传抄因其旧而不改;另一种原因是某一时期、某一地区或某一师承,经常习惯以某字代某字用,后世传写也就一仍其旧。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取名注意事项

起名四注意 说到起名,有些人可能会撇撇嘴:“不就起个名字嘛?翻翻字典随便找俩字搭上不就得了?”事实上,起名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想把名字起好还是要有一定学问的。下面,我们就跟大家谈谈起名的四条“注意事项”。 一.好认、好写、有较深刻的含义 名字是让别人叫的,这就得考虑别人是否认识的问题。有些人的名字特难认,连学校的老师都得查字典。记得有个叫张蠡的朋友,初次见面时他告诉我,“蠡”字音“梨”,可第二天我又忘了这字该含什么。 现在有些人觉得给孩子取名越深奥越好,越生僻的字越高深,其实不然,生僻的字不一定有深刻的含义,而生僻的字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好认,有时还不好写。有些人给孩子取名时翻“康熙字典”,拣难认的字用,以追求名字的深刻含义,却没想到好认和好写的问题。名字过于生僻,会带来不少麻烦,首先就是别人不认识,念错了就可能闹出笑话。而且如果一个小孩儿的名字笔画太多,孩子写名字的时候就费劲了。给孩子取名字要用规范字,不能用自造的字,过去有人用自造字取名字,在铅字时代影响还不大,可如今是计算机时代,计算机里没有自造字,会带来不少麻烦。办个公证、护照、身份证什么的,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名字要有一定的内含,这是中国人取名的传统。你要是希望孩子成为音乐家,就不妨让他叫韵生,意为他是在乐声中孕育的。如果您

想让孩子长大当海军可以叫他龙海,希望他像龙一样在海上驰骋。 给女孩子起名,最常见的是以美为内涵的名字。现在女孩子靠本事成名成家的大有人在,应变把女孩子摆在与男孩子平等的位置上,在取名字时开拓新的思路。 二. 注意字音的选择 名字除了要好认以外,还要符合中国字的发音规律,也就是要读起来上口,不能跟绕口令似的。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名字,如果前面的字是上声或去声,后面的字就应该是平声。 三个字的名字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一点,如果四声安排得不好,读起来就不顺。比如三个字都用上声,如沈海埂,读起来就别扭,好像不能一口气读完似的。三个字都用去声也不好,如宋兆盛,读真情为不好听,不如叫宋兆年好听,因为年是平声。 (1)避免姓和名声母和韵母相同。 例如:“汪”(wang)是由“乌”(W)昂(ang)所拼写成的,取名时不宜为“汪文威”(wang wen wei)三个的字母相同,读起来很不顺口。“包波帮”也犯了同样的毛病。如果将两个名字互换一字,改成“汪伯威”和“包文帮”或“汪文威”和“包伯威”,便动听得多了,相邻两字的声母尽量避免相同,读起来才上口。同样的,韵母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2)避免姓名的字音与不雅之词句音。 例如:李思、韩渊、史诗、杜子达等名,看字义都很文雅,但容易在口语里读成你死、喊冤死尸、肚子大等。

【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 (1)

【教程】近体诗“平仄”要义——30分钟教你掌握平仄 近体诗平仄要义 诗,就是讲求节奏的语言,词、曲、歌、赋与之同源。 诗作为语言中与美学结合最紧密的一种形式,其魅力就在节奏,所以王力先生有言,“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得,而是为了吟的”。节奏和谐,诗就琅琅上口。 近体诗(即律诗、绝句)讲究“平仄”,其实就是对诗节奏的规定,跟乐谱相似。 只要掌握了规则,近体诗“平仄”其实非常简单。我常费解于古时蒙童皆知的东西,现在为什么要到大学才讲。如果你能用30分钟的时间认真看完本贴,相信你也这么认为。 一、几个概念 1.什么是“平”、“仄”?可以简单理解为,“平”就是长、高音(联想普通话当中 的一声、二声)。“仄”就是短、低音(联想普通话里面的三声、四声)。 古今语音变化很多,各地方言亦多不同,所以历史上对每个字的“平仄”曾有过很 多次规定,即“韵书”。 如果要求精确,查韵书即可。现在常用的,最严的是“平水韵”,较松的是“词林 新韵”,最松的是“中华新韵”。还有个简单的办法,上“诗词吾爱网”在线检测。 2、近体诗分律诗、绝句,律诗八句,绝句四句。五个字的叫“五言”,七个字的叫 “七言”。 近体诗都是两句两句地写,其中逗号前面的叫“出句”,句号前面的叫“对句”。 “出句”尾字必须用“仄”声,“对句”尾字必须用“平”声,即应“先抑后扬”。 整首诗的第一句叫“首出”,也叫“起句”,其中第二个字若是“平”声,叫“平 起”,若是“仄”声,叫“仄起”(平起、仄起无甚大用,因为大家用惯了才予以 保留,了解即可)。整首诗的第二句叫“首对”。两句联在一起,叫做“首联”。 依次类推,三四、五六、七八句也都是一出句一对句。两两联在一起,分别叫“颔 联”、“颈联”、“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需要对仗,绝句无要 求。 整首诗的最后一句叫“末句”,对于绝句就是第四句“颔对”,对于律诗就是第八 句“尾对”。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1]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辨析整理大全(考试实用) 句子 治国何患?何谓也?(以上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又何马之能知也。(以上是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判断句:此黎丘丈人之智也。是必夫奇鬼也。 判断句:(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2 )是社稷之臣也。是谁之过与? (“是”是指示代词“这”意。) 宾语前置:(1 )无乃尔是过与?(2 )何以伐为?(3 )又何加焉?(4 )岁不我与。 双宾语: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1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分承修辞方法。“岈然”承“高”而言。“洼然”承“下”而言。“若垤”又承“岈然”而言,“若穴”又承“洼然”而言。 2 、萦青绕白:指代修辞方法。“青”指代青山,“白”指代河 流山川。3 、故为之文以志:双宾语。 1 、谓之京城大叔。(双宾语) 2 、姜氏何厌之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3 、不如早为之所。(双宾语) 4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5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双宾语) 6 、君何患焉?(疑代) 7 、其是之 谓乎?(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此城濮之赋也,(判断句) 2 、晋与鲁卫,兄弟也。(同上) 3 、丈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同上) 1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复指前置宾语) 2 、无亦是务乎?(疑代作前置宾语)。 3 、有令德也夫:判 断句。4 、夫令名,德之舆也。(判断句)5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 天下莫之能伉(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 、客何好?客何能?(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为之驾。(双宾语) 3 、以何市而反?(疑代作宾语前置)。 4 、 不拊爱子其民(二动词共一宾语)5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判断句)。 1 、寡人将谁朝而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 、千里之马至者三:数量词作谓语。 3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 乎?(“见”表被动的助动词,整句是被动句。) 1 、项籍者,下相人也。(判断句) 2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宾语前置)。 3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表示目的的判断句。 4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谓语。“者”字结构表示“的次数”作主语。 5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动句。 6 、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双宾语。6 、大王来何操(疑代宾语前置) 7 、吾为若德。(双宾语)。 其田单之谓邪:(代词复指宾语前置) 1 、何以复加?(疑代) 2 、何谓相坐?(同上) 3 、何以女为见(同上)。 4 、子卿尚复谁为乎?(同上) 5 、 皆为陛下所成就:“为所”被动句式。6 、虽欲报恩将安归:(疑代) 1 、卿弟安在?(疑代) 2 、恐见疑于当时矣:被动句。 3 、是何言之陋也!(感叹句)这说的话是多么的浅薄。 1 、车边病是也:(判断句) 2 、耳目聪明:分承修辞方法,即耳聪目明。 1 、吾其左衽矣:借代修辞方法。指代晋国将要被符坚灭亡。 2 、为晋兵所杀:被动句式。 ════════════════════════════════════════════════════════════════════ 华夏大地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919038865.html, 中国远程教育领航者自考网络辅导第一校园本套试题共分3页,当前页是第1页-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通论! 古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你打我。 打你、我。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览·重言》) 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 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 三、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语法条件a.句子是疑问句 b.宾语是疑问代词 古汉语中的常见疑问代词:谁、孰、奚、曷、胡、何、安、焉、恶等

关于如何起名

关于如何宝宝起名 如今很多人都会在交流一个问题。这运气不好,是不是名字不好。是不是可以考虑改个名字。例如谁谁改了名字,如何如何了。这是一种关于名字很多人常说的。 江湖上,太多的姓名学大师,一说名字,就说此人如何。玄而又玄。我并不反对或许存在一定的特性,名字对人的影响,例如名字叫亮的人坦荡,性子急躁,光明磊落。也体现易于冲动,叫磊的人坚强不屈,做事踏实稳重,一步一个脚印,叫振的,踏实肯干,动手能力好,叫梓的都是金木两全,命局缺金缺木反而补助得力。另一种说法又是金木相战,体现容易伤筋动骨,各有见解。众说云云。。。说的好有一套,但是人的性格都是双重,或者多重性格的,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存在不同环境以不同心情的不同反映,并非所有叫这样的字的,都是一样的。 如今易学行业学易准入门槛太低,大多人看了两页书,侃侃而谈,泛泛之言,见个名字对比数理,说的好有一套。这中间存在问题,也就是差异。同样的名字的人多了。但是用所谓的五格剖象体系一分析,大概都是相同。这样的情况就存在问题,是体系的不健全,还是方式不正确。 分析后认为:第一,问题在于或许五格剖象体系存在道理,其体现符合日本人名字,但未必符合中国人。原因在于或许日本人的名字大多都是四个字或者五个字。 第二:其81数理就是81笔画,用来分析一个人的贫贵富贱,想

请问这个体系,适合其他国家吗?例如英国人。俄国人?无稽之谈。但是却有很多人将此奉为宝典,视为绝学。可悲。但是这些人还将此以讹传讹,将此办法引申为手机号码测吉凶。 第三:如果笔画好的,都是一辈子福禄双全,笔画不吉利的就是飞来横祸,穷困潦倒,这样能够拨到的案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为照顾无辜人员感受,名字暂不表述。内行应该是心知肚明。 你们的搞笑。已经超出了愚昧无知都不能形容的阶段。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这是一个漫长的岁月总结探索的发现。我想请问一下,就是因为除以80余数不利了,就号码不好吗?这是对文化的毁灭。 如今的名字,好多人都会选择三才五格全吉的,这样的名字其实是很有限的,应为组合是有限的。这样的情况下,再剖去一些生僻字,一些五行不符合的字。加上好听易记,朗朗上口,还要回避亲属名字,这样的名字,实在是太少。之所以出现现在小学校园,随便叫一声子涵,宸瑞,子轩,梓琪.........的,到处都是答应的。这是悲哀,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因为这一代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八零或者九零后。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有知识没文化的具体体现就是将一个发散性的以及父母沉甸甸的爱,用这种禁锢的思维以及方法束缚。结果遍翻典籍,无字可用,无名可取。这些过于常见的常熟名字,大家都觉得这些名字好听,却毫无意义,就是图个新鲜。以至于名字都是常熟字。

近体诗的概念

近体诗 一、概念 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近体诗这一叫法在中国明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应诗集序》:“今秋,伯应(袁可立子袁枢)自睢阳寄近体诗一帙,亦以重九至,且属余序。” 二、类别 观点一: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 观点二: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三、特点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 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 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四、基本格体 一、五绝 类型一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例诗: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秋晚,山中黄叶飞。 类型二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类型三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南行别第韦承庆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类型四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例诗:塞下曲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二、五律 类型一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类型二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 例诗: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古代汉语考试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反切: 我国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被切字的声母跟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跟反切下字相同。 2、叶音: 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即为“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3、古音通假: 古代汉语里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和假借。或本有其字,或本无其字,两个字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由于声音相同或相近,就用甲字来代替乙字。 4、声纽: 古代声母用汉字代表,称为“字母”,上古也称“声纽”或“纽”。 5、入派三声: 是一种声调系统的变化。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的入声发展逐渐消失,分别演变派入到平、上、去三个声调中去。具体情况是:全浊声母入声字归阳平,次浊声母入声字归去声,清声母入声字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各调中去。 6、平仄: 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在诗和韵文中构成一种高低长短相互交替的节奏,即所谓的“声律”。阴平、阳平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声。古代的入声现在转入其他三声中。 7、破读、如字: “破读”是通过改变字(词)的读音来区别词义或词性的方法。传统上把一个字(词)原来的读音叫“本音”或“如字”,把改变的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8、读若、读如: 注音术语,主要用来注音,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它实属一种譬况法,与现代用音标注音相比较是粗疏的,注释字与被释字的读音有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 9、浑言、析言: 浑言:汉语训诂学用语,指笼统的说。 析言:对同类事物,辨析异同,另加别名。 10、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临时改变词性,如名作动、形容词作如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作状语等等情况。 11、疏: 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2、黏对: “黏”:是指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的平仄类型必须是同一大类的:上联对句是A型,则下联出句是a型;上联对句是B型,则下联出句是b型。 “对”:是指每联的出句和对句必须是相反的类型:出句是a型,则对句是B型;出句是b型,则对句是A型。 13、拗救: 所谓拗句,就是不依照一般平仄的句子。 拗救: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就是一个句子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则在本句或者对句的适当位置,把该用仄声的字改用平声,以便补救。合起来叫作拗救。 二、简答

起名字的平仄规律

起名的平仄规律 起名本身也是一门艺术。在交际场合里,一个高雅而又响亮的名字很容易引人注目。因此,尽管名字本身只是一种符号,人们在命名时,还是煞费苦心地反复推敲,希望得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名字。其结果,有的人心满意足,他有的人不得不终生遗憾。那么,命名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能否找到一种或几种途径,使人们 在命名时,能避免漫无目标地乱撞呢?我们认为,命名是有规律可循的。许多人之所以得不到满意的命名,主要原因主就是违背了谈命名的规律。仅仅从消极的角度注意命名的规律,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寻找积极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名字是否响亮,是否悦耳顺口,起主要作用的声调,这一点往往为命名者所忽略。汉语是有声调的。近体诗和词曲所讲究的平仄,正是利用声调的错落不致,以求得音乐般的旋律。尽管只有几个字,声调的作用却不容忽视。汉语共有四个声 调,即:阴平,d阳平,a上声,a去声,d 那么我国的姓氏从声调分,也可分四类: (1)阴平类。 如:丁薛温奚沙柯刁方金衣安包申周江宫高郭曾甘朱 (2)阳平类。 如:王石余于吴邢门柴胡徐袁常乔黄裴齐 (3)上声类。 如:董孔古史左武许贾巩郝吕米马纪阚柳鲁伍展海冷 (4)去声类。 如:陆邓万宋杜步孟夏毕贺廖慕尚付盖聂费贝叶 姓氏有声调的差异,它们对名的声调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以下我们分单名和双名加以考察。 单名只有一个字。每个姓氏都有四种声调组合形式。 (1)阴平类 阴平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阴-阴型。例如:飞江东朱熹方舟艾青沙金

B、阴-阳型。例如:丁玲丘弘甘宁安然周瑜渔 C、阴-上型。例如:包拯干宝辛勉秋瑾翁谷邹鲁 D、阴-去型。例如:岳曾震班固高旭庄肃郭亮上述四种类型的声音都比较和谐,说明阴平类的姓氏具有较强的组合能力。四种类型相比较,D 类阴一去型稍微逊色。这种类型适合使用编辑部响亮的字眼儿。倘若追求儒雅细腻的格调,一般不要使用阴一去型。 (2)阳平类。 阳平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阳-阴型。例如:于谦苍毛享丕余熙田间 B、阳-阳型。例如:石雄岑吴良何群服虔亭 C、阳-上型。例如:文丑允黄侃程鼎卢勇蓝理 D、阳-去型。例如:愈佟岱侯翼毅袁镇雷度 上述四种类型中,A、C、D 三种是理想的组合,B 类阳一阳型就不那么顺口,缺乏一气呵成的整体感。人们在称呼时,常常不自觉地改变了姓氏的调值,听上去像是阴平。古代平声无阴阳之分,因而古人中此类型实际上同阴一阴型无别。阴平类的姓氏最好选用A、C、D 三型。 (3)上声类。 上声类的姓氏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A、上-阴型。例如:古心左思冷曦武英马超耿光 B、上-阳型。例如:白洪管宁阚泽伍乔褚渊 C、上-上型。例如:孔武史谨柳永展喜董朴柏古 D、上-上型。例如:贾谊鲁肃吕布许慎海瑞固 上述四种类型中,A、B、D 三种是理想的组合,C 类上一上型不顺口,称呼时一般要使姓氏异化为阳平。这样,"柳永"听起来便成了"泳","柏古"听起来便成了"白古" 。与其认人改了姓氏,不如命名时避开上声字。

知识点汇总情况_古代汉语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上册)通论知识要点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两汉到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3古汉语书面语的两大分支: ①文言系统:文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②白话系统:白话是六朝以来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含古白话﹙中古汉语﹚和近代白话﹙近代汉语﹚。二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1古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言。因为: ①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全面认识汉语书面语必从文言开始。 ②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多用文言写成的,传承古代文化,必须从掌握文言入手。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附: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 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

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 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 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淇《助字辨略》、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 ●笫一节文字 一什么是文字: 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 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 二汉字的性质: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墨子》的注本中,清代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最为详备 2、古代汉语中的否定性无定代词是莫 3、上古韵部中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声韵;[m]、[n]、[g]属于阳声韵 4、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说法 5、近代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6、三平调是专门针对仄仄仄平平的句式而言的 7、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8、《尔雅》属于“十三经” 9、从中古汉语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派四声。 10、中古音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由于《切韵》失传,我们现在考察的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唐韵》(这句话是错的考判断题) 11、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其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其研究方法是系聊法。 二、填空题 1、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提出来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观点。 2、《毛诗正义.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XXXXXXXXXX乐土乐土爱得我所XXX[疏]XXXXXX中“贯”事也是毛亨的注,笺 云之后是郑玄的注,圆圈之后“贯,古乱反”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注。 3、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称之为阴声韵;以鼻音[m]、[n]、[g]作为韵尾的韵称之为阳声韵;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 声韵。 4、朱熹在《诗经集注》一书中没有认识到语音的发展演变,而是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主观的临时的改变某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 称之为叶韵。 5、古书备注中见到“屯,音肫(zhun)”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而“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6、《十三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 子》。 7、在校勘中,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误加上的文字在校勘术语中被称为衍文;专指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脱文。 8、“恶”主要用作形容词,意为“丑恶”,读e,但当用作动词表示“厌恶”时,则改为wu。这种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作法, 称作破读。 三、解释字义及说明用法题 解释字义题:(太多而杂乱了全是老师讲过的文章得复习课本) 说明用法题:(以下是去年考的5个) 1、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以…..为贱 3、射之,豕人立而啼。 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人一样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名词用作动词,杀 5、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酒。 通假字,通“早” 四、翻译(前两年考的) 1、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徙,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它们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等同看待,这是搅乱天下罢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3、且夫我当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赌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说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义气轻,刚开始我不相信,如今我目睹了您的浩瀚远闻,无边无际。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百姓认为他们的饮食很甜美,服装很漂亮,居住很安定,民俗淳朴欢乐。邻国之间可以相互望见,能听到鸡犬声。(两国居民)到老死都不相往来。 5、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我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6、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句子翻译: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郑伯克段于鄢》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齐桓公伐楚》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齐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齐桓公伐楚》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假道》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宫之奇谏假道》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宫之奇谏假道》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宫之奇谏假道》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宫之奇谏假道》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烛之武退秦师》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烛之武退秦师》

古代汉语通论

一、怎样查字典辞典 1、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编码排列(四角号码检字法) 2、《康熙字典》:①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在《字彙》和《正字通》的基础上 编成; ②字头按部首排列,是清代以来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释字体例是先音(反) 后义,还引用古注; ③错误较多,后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3、《中华大字典》:①陆费达、欧阳溥主编,在《康熙字典》基础上整理; ②用部首排列,继《康熙字典》后出现的第二部字典,,注音采取《集韵》的反切,加注直 音; 4、《辞源》:①陆尔奎、方毅等人; ②用部首排列,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典; ③《辞源》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5、《辞海》:更注意吸收现代科学的词语,删除了《辞源》收录的较为偏僻的古代词语,百 科性内容比《辞源》比率达; 6、《汉语大字典》:①湖北、四川两省合力编纂; ②注重字音、字形的历史演变关系,但是字义方面过于求细,忽视了词 义的概括性,加之书成众手,释义不确。 7、《汉语大词典》:①五省联编,上海书局出版社出版第一卷; ②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的汉语语文词典,收录的复音词丰富,单字按部首排列; 8、《说文解字》:①东汉许慎,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②先列小篆形体,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9、清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0、词义的不同表现在: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人,手,日)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找”古义划,“该”古义完备) 词义有异有同;(“劝”古义鼓励,“给”古义供给) 11、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型:词义范围的不同:词义范围扩大;(菜,“皮”古指兽皮) 词义范围缩小;(“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 “臭”古义指各种气味) 词义范围转移;(“墳”由指土堆到墳墓,) 12、掌握古义的方法:从字形上分析;从语境上分析;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从成语上分析; 13、辨析古今词义时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在异同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 在微殊; ②词义变化的历史性; ③词义变化的地区性; ④词义变化是有迹可循的; ⑤词义异同的系列性问题; ⑥社会发展对词义发展的影响;

向姓女孩取名诗意名字的技巧

向姓女孩取名诗意名字的技巧 向姓女孩取名诗意名字的技巧 1.使用开口音 使用开口音容易叫得响亮,尤其是最后的一个字。 2.避免不良谐音 如果名字有不好的谐音,孩子漫长的读书生涯里难免会增添一些烦恼。 3.注意平仄 按照现代汉语拼音的标准,第一声、第二声为平,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仄。姓若是平声,名字可以考虑仄声,这样比较有起伏,有抑扬顿挫感。 4.少用生僻的字 尽量少用或不用太偏和不常见的生僻字,因为生僻字的读音一般比较有难度,往往会给孩子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制造出无谓的麻烦。 5. 笔画简单的字。 如果采用的字笔画较多,可以考虑那些结构比较平稳、布局相对均衡一点的字,这样书写起来也会比较容易,外形会比较好看。 6. 名含义美 若希望名字中包含自己对孩子的殷殷期望,甚至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名字的含义也是很多父母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著名

的体操运动员杨威,他的名字虽然很简单,但是“威”字包含了父母对他的期望,而他也不负所望获得了骄人的成绩。 向姓女孩取名诗意有内涵的名字向美莲(美丽如莲花一样,还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 向娅楠(娅,谐音雅,文雅;楠只是名字好听) 向嫦曦(像嫦娥一样有着绝世美丽容貌,像晨曦一样朝气蓬勃,有精神) 向沐卉 (卉:草的总称;沐:如雨般湿润) 向熙雯 (熙:光明雯:成花纹的云彩) 向靖瑶 (靖:平安;瑶:美玉) 向璟雯 (璟:玉的光彩雯:色彩斑斓的云,多用于人名) 向月婵(比貂禅还漂亮美丽,比月光还温柔) 向婉婷(婉寓意“和顺、温和”“婷“寓意“美好”) 向诗茵(诗:寓意文雅、浪漫) 向淑颖 (贤淑,聪颖) 向雨嘉(雨,纯洁;嘉,优秀) 向雅琳(以“雅”入名,寓意“超脱、优雅”) 向惠茜(惠,贤惠;茜只是名字好听) 向婳祎(婳:形容女子娴静美好祎:形容事物美好) 向韵寒(即蕴涵) 向彦妮(彦:古时候指有才学有德行的人;妮:指女孩子) 向凌薇(气势、朝气都凌人,薇,祝她将来成为一代名人) 向姓女孩取名古典的名字(叶彤)—(曼容)—(天心)—(小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