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风系

合集下载

专题9 行星风系

专题9 行星风系

60º
7月(夏季) 夏季:高温多雨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60º
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
30º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一月
1月(冬季)
冬季:寒冷干燥
思考:这样的风向对气候有何影响?
季风环流
甲 地 区

季节
风向
性质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 冬季 亚 夏季 南 冬季 亚 夏季
冷干 冷干 冷湿
极地高压带与副 极地低压带之间
60°N附近 副高与副极地低 压带之间 30°N附近 赤道低压带与 副高之间 赤道附近
副极地低气压带
中纬西风带
陆 海
(大陆西岸)
温湿 热干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热干 热湿
(大陆西岸)
单一气压带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10°N 10°S
赤道低压带
三圈环流与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三圈环流立体剖面图
极锋
H 90° 低压带 高压带
L 60°
H 30°
L 0° 阴雨天气 晴朗天气
上升气流(降温) 下沉气流(升温)
三圈环流与世界多雨带、少雨带形成与分布
极 地 少 雨 带 温 带 多 雨 带 副 热 带 少 雨 带 温 带 多 雨 带 极 地 少 雨 带
副 热 带 少 雨 带
赤 道 多 雨 带
气压带、风带的性质与气候
冷干
极地高压带
冷干
冷湿
干热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上升气流 副热带高压带

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与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风系
1. 行星风系:以全球为范围,受日照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理想的风系,终年吹恒定风向,称为“盛行风” 2. 地方风系:局部地区为范围,如果受地表大范围海分布影响,形成季风;高大山脉阻挡气流,背风坡容易形成焚风
班级: 座号: 姓名:
行星风系
风带
1.基本假设有三:地轴不倾斜、地表无海陆差异、地表无地形起
4【 5 极地气旋带 6 极地东风带 7 极地高压带
纬度___~___度 】
纬度60度附近
风由 C 吹向 E,并因地球自转
偏向 由极地吹下的风,在极圈附近 和盛行西风交会的结果,形成 温带气旋,风力强大,天气多 变化 风由 G 吹向 E,并因地球自转
偏向
纬 度 _____ 度 附 近
因日照不足,十分寒冷,冷空
伏。 2.剩下的影响因素有二:日照(终年直射赤道地区) 与科氏力(造 1 赤道低压带 成风力偏转)。
2【
3【
纬度
成因与特色
纬度_____度附近
赤道附近,太阳经常直射,气 温高,气流上升旺盛,常有 __________(降雨类型)
风由 C 吹向 A,并因地球自转 】
偏向
纬度_____度附近 】
在赤道受热的气流,上升后分 向两极方向移动,逐渐冷却, 在南、北纬 30 度附近沈降,形 成__________
了之后太阳直射点慢慢北移
______度,即北回归线,过了夏至这一天 逐渐往南移
南回归线的位置,冬至过后转而往北
太阳逐渐南移
风带季移对气候的影响
-以南欧及北非的“地中海型气候”为例 1. 地中海型气候分布图
2. 发生地点:纬度 30 度~40 度的大陆西岸 3. 发生情形:

行星风系和洋流是什麽东东?它们之间又有何关系?

行星风系和洋流是什麽东东?它们之间又有何关系?

行星風系和洋流是什麼東東?它們之間又有何關係?答:什麼是行星風系呢?我們知道影響氣候因子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地表的溫度,因為地表的溫度會決定一個地方氣壓的高低,因此也間接影響我們的風向,也就是風會由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參考附圖2-10 、2-11。

除了日照影響地球表面,使高低氣壓形成以外,風還受到所謂的地球自轉偏向力(也叫柯氏力)的影響,參考左下圖,於是吹向低壓帶或高壓帶的風,除了分別向高或低緯移動外,風會因為柯氏力吹向東北或東南,例如:東南信風、東北信風(參考右下圖)。

但是要注意的是這11個信風帶(見圖2-9)是在不考慮地軸傾斜、海陸差異、高度得假設下所繪出的結果,只考慮日照和地球自轉偏向力,然而這些因素無可避免,換句話說這11個信風帶無法這樣規律分布,行星風系會隨著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而南北移動,有季節性的位移(如圖2-15)。

以上就是行星風系的形成介紹,了解了嗎?至於各行星風帶的成因,你的課本應該有寫吧!如果沒有,請參照下面的解釋資料!圖2-9 圖2-15(一)赤道無風帶(equatorial doldrum):赤道附近,太陽經常接近直射,氣溫高,氣流上升旺盛,常有局部性陣雨。

本帶常平靜無風,或吹不定向的微風,故稱赤道無風帶。

因空氣上騰,氣壓降低,誘致兩側的氣流向本帶輻合,故本帶亦稱間熱帶輻合區。

(二)副熱帶無風帶:在赤道受熱上升的氣流,升至對流層上部後,分向兩極方向移動,逐漸冷卻,在南、北緯30度附近沈降,使本帶常平靜無風,或吹不定向的微風,此帶俗稱馬緯度無風帶,分布在南、北緯30度附近。

(三)信風帶(trade wind):在副熱帶沈降的氣流向赤道方向吹動的,稱為信風帶,此風因受地球自轉偏向力的影響,在北半球偏向進行方向的右方,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偏向左方,為東南信風。

(四)西風帶(westerlies):由副熱帶沈降的氣流向極圈吹動的,稱為盛行西風(prevailingwesterlies)。

专题9 -行星风系解读

专题9 -行星风系解读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 分干湿季
全年炎热干燥
地中海气候
冬季温和湿润 夏季炎热干燥
全年温和湿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降水量(mm)
极地气候
15
气温(℃)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月 降水量(mm) 气温(℃) 7 8 9 10 11 12
20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巩固练习
a b c A B 地面 C
Pa﹤Pb ﹤ Pc PB﹤PA﹤PC
二、大气环流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D
学习任务单 课堂学习3(1)
太阳辐射的 纬度差异
1、单圈环流
地表均匀 不考虑地球自转
G 90°
G
D
D
G
0° 上升 气流,近地面形成 赤道地区气温____ 高 ,盛行________ 高 气压; 赤道____ 低 气压带,高空形成____ 下沉 气流,近地面形成 极地地区气温____ 低 ,盛行________ 高 气压带,高空形成____ 低 气压; 极地____ 高 气压向____ 低 气压流动,构成单 理想状态下,风从____ 圈环流。
思考: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白天和夜间的 海陆风、山谷风。
海 风;夜间吹____ 陆 风。 海陆风的基本规律:白天吹____
学习任务单 巩固练习 1
思考: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白天和夜间的 海陆风、山谷风。
谷 风;夜间吹____ 山 风。 山谷风的基本规律:白天吹____
学习任务单 课堂学习 2 思考: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诸葛亮“火烧葫芦谷” 计谋失败真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

专题9 行星风系汇总

专题9 行星风系汇总

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气 40 温 (

) 20
世亚界热气带候气类候型类型
0
500 降


400
( 毫


300
地中海气候
-20
200
-40
100
分布:南北纬30-40度的大陆
-60
0
西岸。
1
4
7
10(月)
成因: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 控制。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专题9 行 星 风 系
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气温变化是导致气压变化的直接原因
专题9 行 星 风 系
二、风和风向 – 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 –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差
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世界一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专题9 行 星 风 系
气压 风 风向 大气环流 行星风系与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
专题9 行 星 风 系
一、气压 – 大气是受地球引力的束缚,包裹在地 球的外部。 – 大气也是物质,也会受到地心引力影 响,产生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气压。
专题9 行 星 风 系
气压随高度变化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不同高度,重力不同
-20
200
-40
100
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内部和西岸。
-60
0
1
4
7
10(月)
成因: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 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少雨,年降水量不足125毫 米。

行星风系_精品文档

行星风系_精品文档

行星风系行星风系是指行星上的大气环流模式,它对行星的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行星上的大气环流模式有所不同,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例子就是地球上的风系。

地球上的风系是由多种因素产生的,包括地球自转、恒星辐射和地形等。

除了地球之外,其他行星上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系,它们在研究太阳系行星的大气科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是火星。

火星的大气较为稀薄,但仍然存在着活动的风系。

火星上的风系与地球上的风系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例如,在火星上,由于大气稀薄,风速较高,且存在着灰尘和沙尘暴等现象。

这些沙尘暴在火星上经常发生,有时会遮蔽整个行星的表面,给火星的气候和天气带来了很大影响。

除了火星,木星也是一个具有特殊风系的行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大气层结构深奥复杂,风系异常强大。

木星上的风速可以达到每秒100米以上,远远超过地球上的任何飓风或龙卷风。

同时,木星上还有一个被称为“大红斑”的巨大气旋,它是太阳系中最著名的气候现象之一。

大红斑巨大而持久,已经被观测到超过300年。

研究人员对大红斑的起源和运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仍然存在许多未解之谜。

土星也是一个具有引人注目风系的行星。

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其大气层同样存在着强大的风速。

在土星的大气壳中,有几道巨大而持久的风带和风系环绕行星。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土星的“黄道带”和“北极风暴地带”。

黄道带是位于土星的赤道区域的强风带,而北极风暴地带是位于土星北极附近的一个巨大的旋涡状风暴系统。

这些风带和风系的存在对土星的气候和天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此之外,金星和天王星等行星上也存在着独特的风系。

金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之一,其表面非常炎热,但大气层中的风速却相对较小。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之一,其大气层中存在着强大的风带和风暴。

研究这些风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行星的大气特征,进一步揭示它们的气候演化和内部结构。

高中地理专题9行星风系

高中地理专题9行星风系

气压带与风带 的季节移动
地球上气压带与风带的 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 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A _______________ 东北信风带 B_______________ 副热带高气压带 C_______________ 中纬西风带 D_______________ 副极地低气压带 E________________
热、干
热、干 热、多雨
A
冬、夏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太阳辐射 2、风的成因: 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
3、大气环流的主要类型: 行星风系和季风环流
4、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是: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5、控制下的天气特点为少雨的气压带是: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 6、大气环流的意义有: 输送热量与水分,使高低纬之间的水热进行交换,促 进水热平衡 7、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 太阳直射点 的季节移 动有关,7月 北 移,1月 南 移。
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主要类型:行星风系和季风环流 主要意义:输送热量与水分,使高低纬之
间的水热进行交换,促进水热平衡
行星风系
900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东北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
中纬西风带(西南风) 300 副热带高气压带 低纬东风带(东北风)
赤道低气压带
00
300 600 冬 夏 900
F_________________
G
F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G_________________
快速画出三圈环流的方法:
90S
60 30
带 G 东风带 F 副极地低气压带 E 西风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B 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完整word)专题9 行星风系练习

(完整word)专题9 行星风系练习

专题9 行星风系(一)复习自查:1.引起热力环流的主要原因是?请解释为什么在大城市中多从郊区吹向市区的风?2.你能说出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和所在的大致位置吗?在它们控制下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气候特点?3.北半球夏季和冬季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不同的,你知道它们分别向哪移动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会带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有的地区就会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中,你等说出这些地区的大致位置和形成的气候特点吗?(一)热力环流1。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水平气流由__ ___压流向___ ___压。

在等压线图上,中心气压高,气压值向外逐渐降低的一组闭合等压线,构成__________系统。

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弯曲说明近地面气压___,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近地面气压__ ___。

2热力环流原理图近地面风从地表吹向地表近地面风从吹向白天夜晚近地面风从吹向陆地吹向海洋白天夜晚沿坡面从谷底吹向谷顶沿坡面从吹向(二)行星风系1、填出各气压带风带名称:并在图上画出各风带的风向.A:B:C:D:E:F:G :巩固练习:1.下列四图中,箭头显示为南半球风向偏转正确的一项是2.下图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由大到小的正确排序是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③>①〉②读下列各图所示环流系统,回答下题。

4、图中所示环流系统中,由于人类活动形成的环流是A、①B、②C、③D、④5、图中所示环流系统中,违背热力学原理的环流是A、①②B、②C、②④D、④6、读图,说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A、B、C、D点中的哪一点时,夏威夷高压势力比较强盛:A、A点B、B点C、C点D、D点7、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的气压带则断裂成块状,主要原因是:A、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断变化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海陆分布状况不同D、地形起伏状况不同8.当我国各地白昼时间最短时,下列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9.由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地区的近地面风,其风向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读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题.10.③处的盛行风向是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11.在气压带①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30︒N60︒N90︒N②③①④0︒图412。

395.3.2行星风系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

395.3.2行星风系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

三、季风环流
季风:大范围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 现象称为季风。 显著改变:1月和7月盛行风向改变至少120。
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
三、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形成 季风的形成原因:
海陆之间对热力反应发生差异所引起; 行星风系季节性移动所致; 广阔高压的热力、动力作用。
三、季风环流
天气:晴朗、干冷。
三、季风环流
2.我国的季风环流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带来温暖湿润(西南风、南风、东南风)
天气:多云、多雨
一、行星风系
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都是相互平行的,沿纬圈环绕地 球成带状的分布。
全球范围呈纬向带状分布的气 压带和风带,称为行星风系。
一、行星风系
二、大气活动中心
地球表面是一个性质不均匀 的复杂下垫面。海陆间热力性质 差异所造成的冷热源分布和山脉 的机械阻滞作用,是影响大气环 流的重要热力和动力因素。
1.季风环流的形成
海陆热力差异:夏季
三、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形成












海洋 海陆热力差异:冬季
三、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形成 行星风系季节性移动(印度季风)
三、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的形成
广阔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
青藏高原对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影响
三、季风环流
2.我国的季风环流 冬季:空气来自大陆高纬度地区(蒙古高压)带 来干冷空气(西北风、北风和东北风)
二、大气活动中心
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割 断了带状分布的纬向气压带而形成的 高、低压中心,对天气和气候变化有 决定性影响,称为大气活动中心。

行星风系

行星风系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地区分布 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有 明显的干湿季 全年高温,有 明显的旱雨季 全年高温少雨
热带稀树草原气 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 南北纬10°至回归线 候 控制 之间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与气压 北纬10 °至北回归线 带、风带移动影响 大陆东岸 副热带高压或内陆信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 风影响 30 °大陆内部和西岸
亚洲的东部, 亚热带季风气 候的北侧 亚洲、欧洲、 北美洲的内陆
温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差异
夏季高温多雨,冬 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冬季严 远离海洋或处于背 寒、夏季炎热,气 风地区 温年较差很大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º ~60º 常年受西风带的控 夏季凉爽、冬季温 之间的大陆西 制 和,全年降水均匀 岸
气候特点 终年严寒、降水 稀少 气温随海拔的升 高而降低;在山 的迎风坡降水较 多,在山的背风 坡降水较少
高原山地气候
海拔较高的高山 和高原地区。
地势地形
高原山地气候
季风气候比较:
亚洲、欧洲、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美洲的北纬 50º ~70º 之间
纬度较高,受副极 夏季短促、温暖, 地低气压带或极地 冬季漫长、严寒; 东风带的控制 降水量少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 带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气候类型 极地气候(包括 苔原气候和冰原 气候)
分布地区 极圈附近和极圈 以内地区
形成原因 纬度较高,受极 地东风带或极地 高气压带的控制
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地区分布 南北纬10°之间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高温,有 明显的干湿季 全年高温,有 明显的旱雨季 全年高温少雨

专题9行星风系

专题9行星风系
注意:高低气压是同一水平面的比较 风也是同一水平面的空气运动
3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高层空气)
4
(1)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近2)方向: 高层空气: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右偏90° 近地面空气:风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并与等压线斜交 (3)风压定律:
北半球,背风而立, 高压在右后方, 低压在左前方
6
二、大气环流与行星风系 1、高低纬冷热不均产生单圈环流 2、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7
8
4、降水带: 赤道多雨带 温带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极地少雨带
9
专题9 行星风系 一、气压和风 1、影响气压分布的因素 (1): 海拔越高, 气压越低 (2)热力因素: 气温越高, 气压越低 (3)动力因素: 空气上升, 气压降低
1
2、世界海平面等压线的分布 (1)水平气压场: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分布 (2)等压线:某一水平面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
槽 脊
2
3、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空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 ---空气水平运动 (风)

专题9行星风系1

专题9行星风系1

专题9行星风系1简述行星风系是一种由太阳星风和星球地磁场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具有磁场和带电粒子的高速流动气体。

行星风系的存在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对于地球的生存环境和通信技术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介绍行星风系的基本概念、物理特性和对地球的影响。

基本概念行星风系是指太阳大气中高能带电粒子和气体,从太阳圆盘不同的位置喷涌出来,经过太阳系内的空间飞行,进入到行星磁场地区形成的高速流动气体。

行星风系主要由太阳星风和地球磁场共同作用而形成,它包含磁场、电场和高速带电粒子,并且随着空间天气的不断演化,行星风系的物理特性也在不断变化。

行星风系对于观测天文学、日际飞行和卫星通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特性行星风系由磁场、带电粒子和热气体组成。

其中,磁场是从地球内部发起的,而带电粒子则是从太阳大气中喷涌出来的。

这些带电粒子会在太阳风流经地球磁场,从而形成很强的电流系统,并从高纬度区域向地球大气中放射出大量能量,这会引起天气的变化。

同时,它还会引起地球磁层的形变,使得地球磁场发生改变。

热气体则是伴随着带电粒子和磁场的运动而产生的,它们会形成行星磁层和行星拖拽层。

对地球的影响行星风系对于地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磁暴:行星风系会影响地球磁场的形变,从而形成磁暴。

磁暴会引起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变化,对于通讯通信技术、电力输送、卫星导航和气象预报等均会产生影响。

2.极光:行星风系中的带电粒子会在地球磁场内被加速运动,在高纬度区域与大气作用而产生的闪耀光芒,即为极光。

极光对于宇航员和地球摄影师而言,都是极佳的拍摄主题。

3.损坏卫星:行星风系中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影响卫星的电子设备,从而导致航天器失效或减退。

4.空气质量:行星风系会影响地球大气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到气象和大气环保等方面。

行星风系是宇宙中极为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地球气象和通讯技术等方面息息相关。

科学家们在对行星风系的研究探索中,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太阳系的运行规律,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技术手段和天气预测等方面的支持。

高中地理《行星风系》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行星风系》教案、教学设计
5.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国家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行星风系的形成。
-大气运动原理和行星风系的形成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涉及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学生难以直观理解。
2.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利用动态PPT、地理模型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大气运动过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行星风系的形成。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举例生活中的气象现象,如台风、暴雨等,让学生认识到行星风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3.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多雨?”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行星风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大气层的基本结构,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
-掌握大气层的划分,以及各层的特点。
-掌握大气运动的基本方式,如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2.理解并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形成原因。
-掌握三圈环流理论,理解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的分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动画,让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运动知识。
-提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结合时事新闻,引入全球气候变化话题,让学生思考气候变化的原因。
-提问:“为什么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极端?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关系?”

地理-地表风系及气候分类

地理-地表风系及气候分类

第一节 地表风系
二、地方风系 受海陆分布或地形影响,气压具区域性差异, 因此而产生的风称 地方风系 。 1.季风:
(1)大范围盛行风随季节变化,风向呈 现冬夏相反 ,称为季风。
第一节 地表风系
二、地方风系 1.季风:
(2)主要季风带:季风亚洲和西非几 内亚湾岸。
①季风亚洲:因海陆性质差异 形
成。海陆比热不同,冬季时陆地 降温快,空气冷缩形成高压区, 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时陆地 增温快,空气膨胀形成低压中 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第二节 气候分类
二、温带湿润气候
3.温带海洋性气候:
(1)纬度分布:南北纬40度到60
度大陆西岸。
(2)实际分布:欧洲西部、北美
西北、智利南部、新西兰。
(3)特征:
①②全冬年暖湿夏润凉,,年秋温冬差小。 雨水较多。
(4)成因:
①受暖流及盛行西风。
②秋冬因 水。
极圈气旋带
移入,形成降
第二节 气候分类
第二节 气候分类
二、温带湿润气候
2.夏雨型暖温带气候: (1)纬度分布:南北纬25度到35 度大陆东南岸。 (2)实际分布:美国东南部、澳 洲东南沿海、南美东南沿 岸、南非东南沿海。 (3)特征:终年有雨,干季不明显。 (4)成因: ①南半球因暖流和东南信风。 ②美国东南部因暖流、海风及冬 季锋面。
搭配 P171
8.(甲)终年高温,年温差小(乙)年降水量最
大的地区属于此气候类型(丙)对流旺盛,
降水强度大(丁)降水变率较其他热带地区
大。以上 4 项说明,哪两项是热带雨林气
候的特征?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 行星风系
南模中学林雪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阐述大气运动的机制;运用模式图说明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举例说明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观察、提问、分析案例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对环保等实际问题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同时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行星风系”涉及的影响因素多(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公转等),形成过程较复杂,对学生思维逻辑性、系统性的要求高。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地理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总结地理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学法:按照假设——推理——验证的方法,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基本原理分三个步骤从简到繁、由虚及实逐层剖析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构建三圈环流的空间模式。

低纬环流的形成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
形成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二)主要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
设置现实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1)瑞典大片森林因酸雨而枯亡,却将责任归咎给英国。

你认为有道理吗?
2.观察“气压梯度”的动画演示,读图分析大气运动的机制。

3.以问引探:气压带与风带的成因、分布和移动规律
(1)分三个步骤,化难为易
第一步假设: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
假如地球不自转,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匀,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全球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学生讨论后,教师动画演示,加以验证。

承转提问:实际上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能维持吗?为什么?(地转偏向力)
第二步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全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学生观察动画演示“三圈环流”后小组讨论,再分析三圈环流的成因。

教师则针对难点巧设问,给学生提供思考线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探究低纬环流,提示:①赤道地区上升的空气到高空后怎样运动?在高空向北的一支气流风向如何变化?②在00—300N近地面形成了哪些气压带?近地面空气如何运动?
探究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提示:①极地附近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怎样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气流如何运动?②冷暖气流在北纬600附近相遇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
“三圈环流”表现在近地面是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气压带分布”图上,运用风的形成原理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分析六个风带的形成。

第三步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
考虑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对气压带与风带产生什么影响呢?
动画演示“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运动”,观察提示: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何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
(2)读图归纳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高低交错分布;风带位于高低压带之间,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偏向力;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4.案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图片展示案例①“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夏景色差异”,为什么其景色与上海“反季节”?分析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2)播放视频展示案例②“非洲大陆动物迁徙”,分析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的成因。

(3)从案例中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西风——湿润;东风、信风——干燥。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解释情景导入中的问题。

(2)在靠风力航行的时代,装载着货物和马匹的帆船到达北纬30度的海域内就无法航行,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船上装运的马匹相继死掉。

为什么船在30度的海域内会失去动力无法航行呢?
(3)2002年4月瑞士山地突降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

专家分析这是撒哈拉沙漠南部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到此形成的。

你能说出沙尘的运行路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