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风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0 行星风系
南模中学林雪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阐述大气运动的机制;运用模式图说明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举例说明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观察、提问、分析案例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对环保等实际问题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同时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
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行星风系”涉及的影响因素多(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公转等),形成过程较复杂,对学生思维逻辑性、系统性的要求高。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解决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究地理过程(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总结地理规律(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2.学法:按照假设——推理——验证的方法,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基本原理分三个步骤从简到繁、由虚及实逐层剖析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构建三圈环流的空间模式。低纬环流的形成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
形成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体验地理思维过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过程]
(二)主要教学环节
1.情景导入
设置现实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1)瑞典大片森林因酸雨而枯亡,却将责任归咎给英国。你认为有道理吗?
2.观察“气压梯度”的动画演示,读图分析大气运动的机制。
3.以问引探:气压带与风带的成因、分布和移动规律
(1)分三个步骤,化难为易
第一步假设:地表均一;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
假如地球不自转,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匀,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全球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学生讨论后,教师动画演示,加以验证。
承转提问:实际上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能维持吗?为什么?(地转偏向力)
第二步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
考虑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全球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学生观察动画演示“三圈环流”后小组讨论,再分析三圈环流的成因。教师则针对难点巧设问,给学生提供思考线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探究低纬环流,提示:①赤道地区上升的空气到高空后怎样运动?在高空向北的一支气流风向如何变化?②在00—300N近地面形成了哪些气压带?近地面空气如何运动?
探究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提示:①极地附近气流在垂直方向上怎样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气流如何运动?②冷暖气流在北纬600附近相遇后会出现什么情况? 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
“三圈环流”表现在近地面是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气压带分布”图上,运用风的形成原理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来分析六个风带的形成。
第三步假设:地表均一;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
考虑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对气压带与风带产生什么影响呢?
动画演示“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运动”,观察提示: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何规律?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
(2)读图归纳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高低交错分布;风带位于高低压带之间,风由高压吹向低压;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地球自转产生偏向力;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4.案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图片展示案例①“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夏景色差异”,为什么其景色与上海“反季节”?分析地中海气候的成因。
(2)播放视频展示案例②“非洲大陆动物迁徙”,分析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的成因。
(3)从案例中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西风——湿润;东风、信风——干燥。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解释情景导入中的问题。
(2)在靠风力航行的时代,装载着货物和马匹的帆船到达北纬30度的海域内就无法航行,由于草料和淡水的不足,船上装运的马匹相继死掉。为什么船在30度的海域内会失去动力无法航行呢?
(3)2002年4月瑞士山地突降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专家分析这是撒哈拉沙漠南部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到此形成的。你能说出沙尘的运行路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