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建设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物馆建设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1.1 测量放线
1.1.1 特点与难点
施工测量既是各施工阶段的先行引导性工作,又是质量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工程本建筑平面跨度大,给施工测量精度提出非常高的要求。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现场将采取先进的技术方案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来克服一系列的难题。
在施工中,将配置先进、精密的测量仪器及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借鉴国内外最新测量控制科研成果,结合施工中建筑物的变形监测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与方法,确定最佳的测量时间段。
通过对建筑物的空间几何解析,建立空间点位的数据库,从外业的数据采集、放样,到内业的数据处理、成果分析,实现测量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程序化。
在本工程的施工中,将充分发挥先进测量技术在大型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使得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空间位置均在受控范围内,确保空间定位及时准确,精度合理,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1.1.2观测与结果评定的依据
测量依据指测量工作所执行和参照的技术性规定,本工程按照以下条目开展测量工作:
(1)国家及某市相应的规程规范的相应规定
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国家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及相应文件中相应条款的规定。
(2)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的测量控制桩点及数据。
1.1.3 测量工作流程
1.1.4 施工测量前期准备
(1)人员准备
组建一支测量专业队伍,在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整个工程的测量与验线工作。
测量队由技术组、测量组和验线组三部分组成:技术组负责内业管理、编制作业指导书、Ⅰ、Ⅱ级控制网及高程网的测设与校核;测量组负责土建施工期间的日常测量工作;验线组负责各项测量放线的检查验收工作。
(2)测量仪器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度要求,平面控制和建筑物的定位采用全站仪,轴线投设用电子经纬仪,高程测量用水准仪,主轴线垂直度控制用激光垂准仪。
同时还配备相应计算机计算程序来进行数据处理,以求高效、准确地进行测量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本工程拟投入测量仪器详见下表:
本工程主要测量器具配备一览表
以上施工用测量仪器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规程进行检
定,不得有未检定或超过有效期、或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在现场使用。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及50m钢尺需经市级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对于测力计量、盒尺、水平尺等普通计量器具应按照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
(3)图纸校核
总平面图的校核。
内容包括:建筑用地红线桩的坐标、角度和距离的校核;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的校核;竖向设计校核。
建筑施工图纸的校核。
内容包括:建筑物轴线的几何关系;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的几何尺寸;各层相对高程与总图是否对应。
结构施工图纸的校核。
内容包括:校核墙、柱及梁等结构的尺寸校核;校核结构图与建筑图、设备图是否对应。
(4)定位依据校测
与甲方办理导线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
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校测甲方提供的精密导线点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校测水准点的高差(甲方提供的水准点不少于两个)。
1.1.5 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1)平面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的
标准。
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
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
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要求。
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
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
随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变和防止地面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
首级控制网设置备用控制点,并加强对各点的保护。
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
控制网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
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进行控制,即高级网控制低级网。
平级网之间互相贯通,形成系统。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本工程不同部位的应用,本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设置二级控制网。
1)首级平面控制网
进入现场后,由建设单位协调联系测绘部门,根据某市大地测绘网确定不少于三个基准点,组建成首级控制网。
如不方便确定大地测绘网中的基准点,我单位拟采用GPS静态技术观测确定基准点,组建首级控制网,以确定建筑物设计图纸定位。
为保证测量高精度的要求,拟采用高精度全站仪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满足规范及图纸设计混凝土结构的放样和钢结构安装定位的需要。
首级控制网设置在距离施工现场较远的稳定可靠地点,其担当全局性控制的作用,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
在整个工程期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
具体布网做法如下:由3个外控点组成一级测量平面控制网,采用GPS静态技术观测,并辅助于高精度全站仪进行复核。
①平面控制点的选取与建造
外控点选择较稳定的地面或楼龄在5年以上的建筑物顶面布设观测墩或观测站。
同时,能得到长期有效保护、便于观测和施工作业;点位附近视野开阔,高度角15°以上无障碍物;点位应远离无线电发射站、高压电线等其他干扰源。
首级GPS点布设3个点。
控制点要建造观测墩,墩顶面安装强制对中装置,观测墩进行基础处理以增加观测墩的稳定性,地面观测墩下设置直径500mm、长8~12m的混凝土桩,上面浇注混凝土观测墩。
为了提高平面控制的精度,减少对中误差,方便施工放样,墩面埋设强制对中基盘,与仪器基座用中心螺丝连接。
考虑墩标的稳定性,尽量建立较低的观测墩。
观测墩高度初步设计为1.5~3m之间。
同时,为便于精密全站仪的检测和应用,点与点之间应尽可能通
视。
②平面控制网的观测
首级GPS平面控制网的观测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中A、B 级网观测技术要求纲要执行,主要技术参数如下:首级平面控制网技术参数表
为保证获得精确的WGS-84地心坐标和某市坐标,观测时联测国际IGS站和某市GPS首级控制点。
所有观测的仪器经过严格的检验校准,提供法定有效的鉴定证书。
外业观测应做好记录,特别是点号、点名、仪器高(应精确测量)、开关机时间、文件名、作业员名等。
③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在进行GPS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之前,要做好观测
数据的整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随机商用软件进行GPS基线向量的解算,在GPS基线向量解算合格的条件下,对GPS外业观测成果进行检核,再确定GPS平面控制网的平差基准,在WGS-84坐标系下平差时,固定国际IGS站,在某市坐标系下平差时,固定某市GPS首级控制点。
然后,采用平差软件即可进行GPS平面控制网的平差计算,获取GPS平面控制点的坐标,再通过软件计算将其转换为与设计图纸一致的施工坐标。
④平面控制网的检核
在3个平面控制点上,用全站仪,应用边角测量的方法,测定3个平面控制点的相互关系,经软件平差计算后,在统一坐标系下与GPS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当两者相差较大时,应找出原因,当两者相差满足限差要求时,测量成果合格。
2)二级平面控制网
二级施工控制网为施工控制网。
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进行调整。
由于本工程二级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故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除需要在上述情况下进行实时调整外,还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进行布网位置的调整,布网依据为一级控制网。
二级控制网是本工程施工阶段的主要测量控制网。
(2)高程测量控制网的布置
高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长期的工程结构施工提供一个
稳定、统一的标高参照系统。
其标高值按城市高程系统取值。
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现场之外在可靠处设置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高程控制网。
1)首级高程控制网
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创建以业主下发或城市测绘部门单位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为依据。
创建过程中需考虑除了下发或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外,还要增加备用高程控制点,以增强高程系统的安全性。
为保证高程系统的稳定性,点位应设置在不受施工环境影响,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
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其他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
首级高程控制点的建立使用精密水准仪,并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
具体设置如下:
①首级高程控制点点位的选取与建造
选择4个高程控制点。
在北面路面上布置两个点,其中一个点与上述GPS平面控制点重合,另外在西侧路面布设1点。
高程控制点与GPS平面控制点重合时,在观测墩柱体安装水准标志;在地面单独建点时,采用钢管钻孔灌注桩形式(深度8~15m),钢管顶面安装不锈钢水准标志(钢管为Ф108mm、5mm壁厚)。
高程控制点地面建造护井,增加控制点的稳定性,在观测墩上预先埋设高程点标志。
另外选择1个高程内控点,预埋标准标志,与上述高程控制点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二等首级精密高程控制网。
②首级高程控制网的观测
施测时可以分两次组网观测,外控点组网观测一次,便于基础和附属建筑物的施工。
严格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操作时的基本技术要求参数如下:
首级高程控制网技术参数表
首级高程控制网精度指标表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检测高差较差限差
上表中:K表示测段、区段、路线长度,单位Km;
F表示环线长度,单位Km;
R表示检测测段长度,单位Km。
③首级高程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平差计算
首先对外业观测的各段高差,进行限差检核,然后进行环闭合差检核,当各段往返测高差、环闭合差均满足限差要求后,进入内业平差计算。
按照间接平差方法,对高程控制网采用自由网或附合网形式进行平差计算。
2)二级高程控制网
二级高程控制网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标准,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需的标高来源使用。
其创建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建筑物的不断升高,自重荷载的不断增加,建筑物会产生沉降。
因此,要定期检测高程点的高程修正值,及时进行修正。
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产生破坏的因素众多,二级控制点需加密复测的次数,以确保其坐标值正确可靠。
3)测量控制网的布点方法
控制网桩点应选在土质稳定、能长期保存,相邻控制点之间应通视、便于施测使用的地方。
并按如下规定进行埋设,以便长期保存:
一级控制网的桩点,采用深埋钻孔桩,应布设在水平距离基坑大于基坑深度以外的范围,埋深应大于基坑深度4m。
二级控制网的桩点采用混凝土桩,底部规格不小于0.6m ×0.6m,桩顶标高为场地设计标高下0.3m,顶部预埋100mm ×100mm×6mm钢板,点位中心镶嵌Ф1mm铜芯,在桩顶
面的角上设水准点,水准点高出钢板5~10mm,控制桩四周用钢管做1500×1500的防护栏和醒目的标记,确保桩点不被压盖、碾轧、扰动。
一级控制桩点标志埋设图二级控制桩点埋设示意图
4)桩点标识
所有控制桩点均设标识牌,牌中注明桩点的名称、精度等级、点号、数据及管理单位。
1.1.6 施工测量控制
(1)平面控制:根据工程设立的二级测量控制网,基础施工期间的测量平面控制采用基坑外部引测轴线控制桩的外控法进行测量控制,地上结构施工采用将外部轴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