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楼面裂缝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浅谈楼面裂缝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浅谈楼面裂缝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浅谈楼面裂缝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

发表时间:2012-05-22T09:01:15.17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2月(上)供稿作者:宋新成

[导读] 当前常见存在的房屋裂缝问题,已引起有关单位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宋新成(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

中图分类号: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2)02-0000-01

摘要: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设计及施工等多个方面对砖混结构的裂缝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楼面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一、引言

当前常见存在的房屋裂缝问题,已引起有关单位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也发现,有些单位的施工、竣工资料不齐全,对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裂缝房屋的处理带来困难。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要想准确地判断裂缝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二)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三)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1.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 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 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根据我公司的经验,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Φ6-Φ8,间距≤150 mm,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300 mm。

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4条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使集散口的砼截面大量削弱时,宜按予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3.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 d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d一层.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24 h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

结构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碧桂园城市之光2期天悦项目 1、工程管理目标:争无渗漏工程,创开裂率最低。 2、组织形式:成立质量通病防治小组 2.1、防治小组的权限: 防治小组发现未按监理方及建设方批准的防开裂、防渗漏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的,有责令施工队限期整改的权力;如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到位,有权进行经济处罚甚至要求返工、整改。 2.2、防治小组的责任: 尽量消除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通病。 2.3、防治小组的负责范围: 本方案中所涉及的属我方承包范围的施工质量通病。 3、组织措施: 以项目经理为创建无渗漏住宅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具体管理工作再细分为: 3.1、技术部:落实防渗漏方案的编写,同时也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地巡视,一旦发现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解决,将工作情况汇报项目经理。 3.2、工程部:明确落实谁施工谁负责,对于已经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上报验收。 3.3、质量部:将防渗漏工作作为日常检查重点,对于出现的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要及时通知技术科和施工科。 4、施工管理措施: 4.1、在设计图纸交底时,应明确设计和施工采取的防止温度或应力引起的收缩裂缝的方案措施。 4.2、在本工程中不使用不合格的材料,抓好材料的进场管理,做好材料的见证取样、复试工作。 4.3、在工程创建“无渗漏”工作施工中,以“预防为主”,全面落实创建工作措施,加强事前和事后检查,把产生渗漏的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4、对每道工序的操作质量进行巡视检查,对违章操作,不符和质量要求的及时纠正,防

患于未然。 4.5、在工序质量的自检、互检的基础上,进行工序交接检查,坚持上道工序不和格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 4.6、隐蔽工程验收检查后,要办理签证手续,列入工程档案中,对查出的问题必须认真处理,必须监理工程师核认后,方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4.7、对产品采取包裹、覆盖、局部封闭等保护措施,防止后续工序对成品的污染和破坏。 4.8、严格对建筑材料的质量选择与控制,采取前选择好供应商并取得和封存样品,做好材料验收和材料合格证明资料收集工作,材料登帐入库后做好保管工作,以确保住宅工程的内在质量。 4.9、每一周集合召开一次防渗漏专题例会。 四、钢筋砼楼板开裂渗漏防治 钢筋砼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蜂窝、露筋、缝隙与夹渣层、楼面裂缝、构件几何尺寸偏差、标高偏差等。 1、原因分析: 1.1、蜂窝:原因是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1.2、露筋:原因是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1.3、麻面: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1.4、缝隙与夹渣层: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1.5、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或踩踏严重,主要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踩踏严重属浇筑后上人过早。 1.6、楼板厚度不够或板厚超标:砼浇筑前,对楼板模板顶标高进行复核,做好现浇板板厚的控制标识,浇筑过程中质检员对每块板板顶标高均应认真拉线检查。 2、防治措施: 2.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 2.2.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 2.3、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应控制在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1000㎏,粉煤

楼板开裂原因和处理方案(汇总)

钢筋混凝土结构破坏倒塌的工程质量事故,绝大多数是从裂缝的扩展开始的;其实,只要仔细 观察不难发现,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又一般都是带裂缝受力工作的,假如借助仪器,甚至还 可以发现裂缝是时刻发生变化的,随着裂缝的发展变化,结构构件的耐久性和适用性会不同程 度的降低,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结构构件的破坏;所以研究裂缝的形态、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和 裂缝对结构功能的影响并加以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 一、混凝土裂缝种类: 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裂缝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通过计算分析就 可以读岀正确的结论。女口:矩形楼板板面裂缝成环状,沿框架梁分布,板底裂缝成十字或米字集中于跨中;转角阳台或挑檐板裂缝位于板面起始于墙板交界以角点为中心成米字形向外延伸受力裂缝,其裂缝与荷载有关,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 温度收缩裂缝:温度收缩裂缝是一种建筑最常见的裂缝,主要是由于结构的温度变形及材料的 收缩变形受阻及应力超标所致。现浇板收缩裂缝主要集中在房屋的中部和房屋四周阳角处,裂缝成枣核状止于梁边。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 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 4 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 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 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 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 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 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 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的情况下会发生渗漏,影响正常使用。

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周刚

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周刚 发表时间:2018-07-09T11:20:15.5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作者:周刚 [导读] 摘要:裂缝是现浇混凝土楼面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对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结构安全都将造成严重影响。 江山市教育局 324100 摘要:裂缝是现浇混凝土楼面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对住宅建筑的使用寿命、使用功能、结构安全都将造成严重影响。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现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楼面;裂缝;防治 1、前言 现浇楼面具有整体性好、施工方便、快速等优点,因而在现代住宅建筑中广泛应用。但是,现浇混凝土楼面容易产生裂缝,若控制不当,任由发展,将会严重影响到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由于混凝土本身属于非均质材料,其自身的收缩徐变及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等,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尽管,一些裂缝是在允许范围内的,对建筑结构受力没有影响,但是久而久之,终将会发展成有害裂缝。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手段,减小、甚至避免裂缝的产生。 2、裂缝产生的原因 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虽然施工规范对楼面施工过程及整个操作方法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建筑材料多数露天堆放,品种也多,各工种在室外操作,受气候影响大,加上在施工过程中只要某一种材料达不到要求、操作方法欠妥或管理上的疏忽,都会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2.1施工材料不当 1)采用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比如,水泥、外加剂等质量不合格,那么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就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的作用下产生裂缝。 2)砂石料的含泥量过高,严重影响了胶凝材料与骨料的粘结,从而造成混凝土楼面产生裂缝。 3)材料型号不当。尽管采用了合格的材料,但是型号不合适,也有可能导致混凝土楼面开裂。比如,没有根据施工环境的温度、湿度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水泥,也有可能产生裂缝。 4)采用了锈蚀严重的钢筋。若楼板内钢筋锈蚀严重,在大气中的氧气、水等长期作用下,将会继续锈蚀,体积继续膨胀,从而造成混凝土开裂。 2.2操作方法不当容易产生裂缝 1)楼面混凝土养护不好易产生裂缝。一般屋面离地面较高、风速大,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混凝土浇筑后如果得不到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好,由于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当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砼楼面普遍采用商品砼,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石子半径又比较小,砼的收缩值比过去现场拌制的砼要大。 2)施工间歇时间过长易产生裂缝。为了保证楼面的整体性,除设计要求外,一般混凝土的浇筑都应一次完成,一旦出现施工留口,这种间歇留口处衔接不好,也会产生裂缝。 3)楼面上层钢筋网保护不当易产生裂缝。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又没有得到及时纠正,使其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 4)楼面下层钢筋网保护不当易产生裂缝。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钢筋就无法起到其预定的双重作用,从而使楼面板产生裂缝。 2.3材料吊卸造成的裂缝 个别施工单位为了迎合开发商不合理的工期要求,片面追求施工进度,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混凝土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 3、楼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3.1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用于工程建设的各种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水泥应该采用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大型水泥厂生产的水泥。水泥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明,并且应该按照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应该采用强度高、干净、针片状少的粗细骨料。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该控制在不得大于1%,且不得含有有机物质及其他有害物质。粉煤灰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掺合料,它不但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施工;还可以起到替代部分水泥的作用,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泥的水化热。粉煤灰磨细加工应该要达到I级标准。外加剂的性能必须稳定,且必须由配合比试验确定。拌合用水应该采用自来水或者饮用水,严禁采用海水。 3.2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坑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5米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米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根据上述原因在施工过程中,建议使用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毫米(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毫米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3.3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楼面内的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截面砼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

楼面裂缝处理方案(最新)

[摘要]: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分析产生原因,笔者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施工、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弥补措施。 [关键词]:楼面裂缝;原因;防治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板的裂缝,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多年来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等方面,阐述楼面裂缝的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普遍的是房屋四周阳台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配置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这在现浇楼板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沉降等作用所引起,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强度,对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不足,配筋构造量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两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情况下会产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述原因分析,应对四周的阳角处楼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全长配置,并在房屋屋面阳角处和跨度≥3.9米的楼板,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阳角处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00毫米,跨度≥3.9米的楼板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毫米,钢筋直径不宜小于φ8.外墙转角处尚应设置方形钢筋,配筋范围应大于板跨的1/3,钢筋间跨不宜大于100毫米;房屋长度大于40米时,在楼中部位置设后浇带做好加强措施。 二、商品砼的性能改善: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浇筑,但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外加剂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促使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外加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严格控制砼的用水量,不允许随意对商品砼加水;严格控制掺和料的用量,对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粉掺量不超过水泥用量的20%;有条件时,在砼中加入纤维等抗裂材料。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商品砼的质量要求,不能片面压价,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商品砼质量,导致楼面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控制好商品砼塌落度检测,以保证砼的成品质量。

住宅工程中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最新版)

住宅工程中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最新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00

住宅工程中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 (最新版) 近年来,我们发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情况较多,这已成为影响住宅工程质量的一大通病。现对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简析如下: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主要情况 (1)多层砖混结构; (2)小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 (3)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4)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出现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工程,以住宅楼较为多见,商业楼、公建用房相对少些。若按层次分布情况,大多数裂缝分布与层次无关,只有极个别工程,其裂缝在层次上从上到下有递减趋势。

二、结构楼板裂缝出现的时间 一般都在结构封顶半年后陆续出现,如不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在1至2年时间内,裂缝仍会继续发展。 三、裂缝所在部位及其特征 (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裂缝一般呈45°斜向,有时一只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 (2)部分裂缝产生在板内电线管埋没位置。 (3)个别工程的楼板裂缝垂直于板跨方向,或呈不规则状分布。 四、裂缝成因分析 经过对各种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 (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共处在同一个大气环境中,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相应都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由于体型上的差异,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较小,在水平方向上楼板的收缩变形一般均超前于(或

楼面裂缝原因

分析楼面裂缝原因并且给予防治措施 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设计及施工等多个方面对砖混结构的裂缝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楼面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1 引言 当前常见存在的房屋裂缝问题,已引起有关单位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也发现,有些单位的施工、竣工资料不齐全,对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裂缝房屋的处理带来困难。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要想准确地判断裂缝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1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2.2 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处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品质,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浅析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析楼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6-11-22T11:25:15.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3期作者:李月梅边强 [导读] 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很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西吉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 756200 摘要: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很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温度导致结构出现开裂的大多集中在建筑物的顶层以及楼屋面,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在温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变形,变形过程又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从设计及施工等多个方面对楼面的裂缝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楼面裂缝;原因;防治措施 1 引言 当前常见存在的房屋裂缝问题,已经引起有关单位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也发现,有些单位的施工、竣工资料不齐全,对产生裂缝原因的分析以及对裂缝房屋的处理带来极大困难。总之,裂缝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要想准确地判断裂缝产生的原因,还需要做大量而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2 裂缝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2.1 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过大,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在温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的变形,变形过程又受到外界的约束,进而造成温度裂缝的产生。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 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越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越大. 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其实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多余的水分会由表及里的蒸发出去,在混凝土构件的截面上就会出现温度差值,使得混凝土构件横截面出现不均匀的干缩。混凝土由于受到收缩作用进而在内部出现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塌落度的大小对裂缝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土在具有较大塌落度情况下,在进行施工振捣过程中就会出现砂浆层以及水泥浮浆层,这两层含有较多的水泥、收缩性能较强;在混凝土凝结硬化时就会有大量的水分蒸发到空气中,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出现急剧的收缩,因混凝土早期的抗拉强度无法抵抗变形作用,因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此外,因基层混凝土的收缩系数小于砂浆层,因而在两层交接处会出现不均匀的变形,进而导致交接面处产生裂缝,。再因配筋量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等,更是裂缝防治的重点. 2.2 商品混凝土的性能改善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进行浇筑,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商品混凝土厂商以采用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混凝土外掺剂,以及细度模数低、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混凝土厂商的行业管理,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混凝土的市场价格(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混凝土),促使商品混凝土厂商转变观念,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选用高效优质混凝土外掺剂,改善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值,建立好控制体系(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是一项改善商品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 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混凝土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混凝土品质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低成本而忽视了混凝土的品质,导致混凝土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同时现场应逐车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混凝土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2.3 施工中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45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3.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混凝土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防止混凝土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 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造成浪费).但后二个原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对于最后一个原因,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700 mm(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特别是对于Φ8一类细小钢筋,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600 mm以内(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3只),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 2.3.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截面混凝土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即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

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常见原因 1、顶板支撑体系刚度不足,立杆顶部自由端过长;(结构性裂缝) 2、赶工造成楼板上料过早,冲击荷载会产生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 3、沿楼板预留洞口的劈裂裂缝;(结构性裂缝) 4、冬施期间混凝土保温措施不到位,楼板受冻后堆载;(结构性裂缝) 5、顶板木模采用废机油作脱模剂,容易污染顶板钢筋,减小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非结构性裂缝) 6、机电管线预埋在顶板集中平行布置;(非结构性裂缝) 7、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塑料布覆盖过早揭开且浇水时间不足,导致表面水分快速蒸发产生干缩裂缝;(非结构性裂缝) 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加水现象;(非结构性裂缝) 9、终凝前未进行二次抹面或不到位;(非结构性裂缝) 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非结构性裂缝) 二、其它可能原因 1、预拌混凝土中原材料不合格,如水泥安定性不符合要求; 2、水灰比过大; 3、混凝土浇筑前发生离析现象; 4、混凝土保护层控制不当;

5、后浇带处未设置独立支撑体系,先拆后回顶,造成局部贯通裂缝。 预防措施 一、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将顶板支撑立杆上部自由端长度控制在400mm以内;对于层高超过5米的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增加水平及竖向剪刀撑,增加架体整体稳定性。 二、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 三、楼板预留洞口四周考虑洞口加筋; 四、冬季施工加强混凝土保温养护措施,根据现场抗冻临界试块确定撤除保温时间,同时避免上料过早; 五、顶板木模应采用水性脱模剂; 六、楼板内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七、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浇水养护; 八、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本人汇总混凝土楼板裂缝(图文解析)

本人汇总混凝土楼板裂缝(图文解析)

————————————————————————————————作者:————————————————————————————————日期:

楼板裂缝的一些看法 1、有规则裂缝 1)、楼板渗漏呈比较规则的网状结构,与结构楼板中钢筋网位置基本吻合; 施工原因:楼面浇捣完成后,钢筋、钢管等荷载上的太早,造成楼板震动,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握裹不严密; 主体阶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进度,楼板浇捣完成后至少24小时后 上荷载;且荷载堆放位置采用方木或者槽钢保护;(主楼抢进度, 最快一次5天一层,应适当放慢进度;) 2)、沿安装管线走向渗漏

原因: 设计方面:板钢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板中部位无上皮钢筋,不利于裂缝控制 施工方面:PVC管与混凝土粘结力不强,施工中应采用扎丝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在单层配筋的部位建议采用钢板网加强;最好采用KBG管,与混凝土结合紧密。3)、支模方法不当,且拆模方式不对等原因造成渗漏 施工原因:几处渗漏位置是梁侧模,支模时候采用铁丝拉结,且拆模时直接用撬棍撬铁丝,造成铁丝处混凝土松动; 尽量不要采用铁丝直接穿楼板的方式来固定模板,实在难以避免的,应在拆模 时用钳子剪,不能撬; 4)、楼板放线孔等预留孔洞位置裂缝 施工原因:原主体施工时楼板预留放线方孔,封堵时施工不细致导致新老混凝土之间裂缝,渗漏; 放线孔封闭时周边应凿毛,清理干净后套浆,掺微膨胀剂封堵,并浇水养护; 2、无规则裂缝 设计因素:楼板钢筋采用I级钢,施工中踩踏变形较多,且很难调整,造成局部楼板上部保护层偏厚,容易出现裂缝,建议采用II级钢;适当加密钢筋间距,小于150mm。

楼面裂缝防治方案样本

东唐影视制作产业园 楼 板 裂 缝 防 治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青岛海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月28日 现浇楼板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 1) 现行的国家建筑工程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施工

工艺、质量验收标准、标准图集。 ( 2) GB/T19002-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项目管理手册、程序文件 ( 3)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若干措施—青建管质字( ) 85号。 (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5) 《砼配合比设计规程》 ( 6) 《高层砼结构技术规程》 ( 7) 《建筑施工手册》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青岛市高新区和融路与火炬路交叉口。本工程为1#办公楼为7层公建, 建筑面积3751.78平方米, 2#制作车间为4层厂房, 建筑面积7170.82平方米, 3#特效车间为1层厂房, 地上建筑总面积14588.77平方米。建筑用地形状规整, 场区内部地势存在微地形, 总体呈中间高端头低的走势。现根据相关文献资料, 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砼楼板裂缝情况, 浅述现浇砼楼面裂缝的分析和防治措施。 三、楼板裂缝的形式 出现裂缝最多的楼板跨中的通长裂缝, 负弯矩钢筋端头处的裂缝以及一些其它部位的裂缝, 裂缝宽度一般在0.3mm以内, 灌水可渗至下层, 裂缝经荷载试验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四、裂缝原因分析 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 引起裂缝有两大类原因, 一种由外荷载( 如静、动荷载) 的直接应力和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其机率约20%; 另一种是结构因温度、膨胀、收缩、徐变

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 其机率约80%。楼板裂缝产生与材料、设计、施工有关, 现作进一步的分析, 具体如下: 4.1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引起裂缝的首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由于水分蒸发, 体积逐渐缩小, 产生收缩, 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约束, 不能自由伸展, 而当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程度时, 必然引起现浇板的开裂, 开裂的部位往往产生在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 因此板的裂缝绝大多数产生在板角处, 其走向与板的对角线垂直。 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强、水化热大的特点, 再加上混凝土浇捣后又未及时浇水养护, 混凝土在较高温度下失水收缩, 水化热释放量较大, 而又未及时得到水分的补充, 因而在硬化过程中, 现浇板受到支座的约束, 势必产生应力而出现裂缝, 这些裂缝也首先产生在较薄弱的部位, 即板角处。 4.2设计及环境因素引起的裂缝 现浇楼板的施工缝, 一般都是设置在跨中1/3处范围内。这一部位剪力虽然最小, 但弯矩最大。且在这一区域多有预埋电器管线, 是一个较薄弱部位。再加上混凝土板体表大, 易收缩, 施工缝处理不当, 造成沿施工缝出现的楼板裂缝。 楼板角部未设计放斜筋, 当角部弯矩较大时出现角部裂缝。 当楼板中埋置直径较大的水电管时, 特别管子交叉重叠时, 造成楼板局部混凝土厚度太小, 很容易出现裂缝。 4.3 施工因素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 混凝土浇捣时振捣不密实, 收光时间过早或

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楼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原因分析一、常见原因 1、顶板支撑体系刚度不足,立杆顶部自由端过长; 2、赶工造成楼板上料过早,冲击荷载会产生结构性裂缝; 3、沿楼板预留洞口的劈裂裂缝; 4、冬施期间混凝土保温措施不到位,楼板受冻后堆载; 5、顶板木模采用废机油作脱模剂,容易污染顶板钢筋,减小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 6、机电管线预埋在顶板集中平行布置; 7、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塑料布覆盖过早揭开且浇水时间不足,导致表面水分快速蒸发产生干缩裂缝;8、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加水现象; 9、终凝前未进行二次抹面或不到位; 10、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未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二、其他可能原因 1、预拌混凝土中原材料不合格,如水泥安定性不符合要求; 2、水灰比过大; 3、混凝土浇筑前发生离析现象; 4、混凝土保护层控制不当; 5、后浇带处未设置独立支

撑体系,先拆后回顶,造成局部贯通裂缝。 “预防措施” 1、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将顶板支撑立杆上部自由端长度控制在400mm以内;对于层高超过5米的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按照规范要求增加水平及竖向剪刀撑,增加架体整体稳定性。 2、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宜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冲击; 3、楼板预留洞口四周考虑洞口加筋; 4、冬季施工加强混凝土保温养护措施,根据现场抗冻临界试块确定撤除保温时间,同时避免上料过早; 5、顶板木模应采用水性脱模剂; 6、楼板内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 7、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充分,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

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

楼板裂缝原因分析及对策 1、有规则裂缝 1)、楼板渗漏呈比较规则的网状结构,与结构楼板中钢筋网位置基本吻合; 施工原因:楼面浇捣完成后,钢筋、钢管等荷载上的太早,造成楼板震动,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握裹不严密; 主体阶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进度,楼板浇捣完成后至少24小时后上荷载;且荷载堆放位置采用方木或者槽钢保护;(主楼抢进度,最快一次5天一层,应适当放慢进度;) 2)、沿安装管线走向渗漏 原因: 设计方面:板钢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板中部位无上皮钢筋,不利于裂缝控制 施工方面:PVC管与混凝土粘结力不强,施工中应采用扎丝与钢筋绑扎牢固,且在单层配筋的部位建议采用钢板网加强;最好采用KBG管,与混凝土结合紧密。 3)、支模方法不当,且拆模方式不对等原因造成渗漏 施工原因:几处渗漏位置是梁侧模,支模时候采用铁丝拉结,且拆模时直接用撬棍撬铁丝,造成铁丝处混凝土松动; 尽量不要采用铁丝直接穿楼板的方式来固定模板,实在难以避免的,应在拆模时用钳子剪,不能撬; 4)、楼板放线孔等预留孔洞位置裂缝 施工原因:原主体施工时楼板预留放线方孔,封堵时施工不细致导致新老混凝土之间裂缝,渗漏; 放线孔封闭时周边应凿毛,清理干净后套浆,掺微膨胀剂封堵,并浇水养护; 2、无规则裂缝 设计因素:楼板钢筋采用I级钢,施工中踩踏变形较多,且很难调整,造成局部楼板上部保护层偏厚,容易出现裂缝,建议采用II级钢;适当加密钢筋间距,小于150mm。板的四个阳角及结构不规则的位置增加放射筋。 材料因素: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等也会影响裂缝的产生;供货前严格审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石子(粒径5-40mm)、砂(不得细砂)含泥量,适当采用粉煤灰、减水剂等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避免温度收缩裂缝。 施工原因:施工中的混凝土振捣、养护、抹面时间、上荷载的时间等等会影响裂缝产生。 混凝土浇捣完成,12小时内采用薄膜覆盖,确保水分不流失,不需在终凝前的二次抹面; 板上皮钢筋施工后,应做好荷载控制,避免梁、板钢筋重压下变形,导致保护层过厚。楼板内电线管应绑扎牢固,不得过于集中,管边至少2.5cm确保混凝土握裹。

楼板裂缝分析报告

楼板裂缝分析报告 外荷载引起的裂缝: 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结构裂缝一般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通过计算分析就可以读出正确的结论。如:矩形楼板板面裂缝成环状,沿框架梁分布,板底裂缝成字或米字集中于跨中;转角阳台或挑檐板裂缝位于板面起始于墙板交界以角点为中心成米字形向外延伸。受力裂缝,其裂缝与荷载有关,预示结构承载力可能不足或存在严重问题。 温度收缩裂缝:温度收缩裂缝是一种建筑最常见的裂缝,主要是由于结构的温度变形及材料的收缩变形受阻及应力超标所致。现浇板收缩裂缝主要集中在房屋的中部和房屋四周阳角处,裂缝成枣核状止于梁边。房屋四周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砼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

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的情况下会发生渗漏,影响正常使用。 地基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由于地基沉降不均匀使上部结构产生附加应力,导致楼板裂缝。不均匀沉降产生的裂缝多属贯穿性裂缝,其走向与沉降情况有关。 使用商品混凝土引起的收缩裂缝:商品混凝土由于采用泵送,混凝土的流动性要好,因此一般商品混凝土的坍落度都较大,水灰比较大,如保证水灰比则要增加水泥用量,这样就使混凝土在硬化阶段出现收缩裂缝。裂缝的产生大多在砼浇筑初期,即浇捣后4~6小时左右,裂缝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产生裂缝部分大多为水泥浮浆层和砂浆层。有于砼坍落度偏大,表面经过振捣形成一层水泥含量较多,收缩性较大的水泥浮浆层及砂浆层一方面由于砼初凝时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砼早期强度较低(面层为砂浆层强度更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砼表面开裂,另一方面由于面层浮浆或砂浆的收缩值比基层砼大许多,而造成变形值不同导致面层开裂

论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xx大学xx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论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 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办学学院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土木工程 年级秋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2xxx年 x月xx 日

论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摘要 现浇楼板在现代民用建筑工程中占着重要地位。采用现浇楼板,对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的结构安全性均比预制板好,并且它的结构整体性好、安全性能高,但楼板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混凝土的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够,多年来的施工实践和工程监理中处理质量通病层出不穷,混凝土的裂缝问题乃是严重困扰着混凝土楼板施工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我们在广泛应用现浇混凝土楼板结构的同时,也要从多方面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从而将其控制在无害范围之内。本文着重从裂缝产生的部位,裂缝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另外还举例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Analysis of the the floor slab crack's cause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Student:Lintianfa Supervisor:Yanhuiqun Abstracts Floor slab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odern civil engineering. The integrity of housing, uneven settle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anti-security of floor slab are better than panels. But the floor has been plagued by cracks in the concrete quality. For a long time, due to cracks in concr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iation, or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over the years of construction practices and project supervision to deal with an endless stream of quality defects. Issues are of serious cracks in the concrete problems with concrete slab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primary problem. Therefore, we extensively applied in-situ concrete slab structure, we also have analysis from the various causes of cracks,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sound of its friendly rang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ocation of cracks, the causes of cracks and other aspects described, and for this reason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Also analyzed for example,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Floor slab, prone position, cracks causes, prevention measur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