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代荣军

摘要: 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离开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新农村建设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成为一句空话,需要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基本评价,强调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农村金融市场上的资金的供需总量、结构、种类不平衡,今后的改革的重点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提高金融机构在农村的覆盖率;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规范民间借贷;扩大贷款总量,加大支农力度;完善贷款担保体系,扩大农村贷款范围;创新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以及与上述诸多问题相关联的理论系统做了阐述。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金融需求、农村经济发展、金融结构

Abstract: the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relates to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hether can smoothly. Leave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the healthy operatio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ill become a non-existent, like, become empty words, need pay serious atten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sic evaluation, emphasis on current's main problem is rural financial market demand and supply of money supply, structure, type imbalance, future the emphasis of the reform i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rational division of pluralistic investment, perfect function, service efficiency of rural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rural coverag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ervices organizations, regulating the non-government loan, Expand loan amount, strengthen the support strength.

Keywords: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financial dem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inancial structure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现状

经过近30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我国迄今为止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民间资金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截至2006

年上半年,我国农业贷款余额近3万亿元,约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4%,60%以上农户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初步统计,2009年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村镇银行和财务公司农村贷款本外币余额同比增长33.4%,比上年末提高15.0个百分点,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0.4个百分点。农户贷款本外币余额同比增长31.7%,比上年末提高15.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贷款本外币余额同比增长25.9%,比上年末提高15.9个百分点。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的较大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供需总量不平衡,资金大量外流。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每年农村贷款集中发放期间,即春贷期间,农村信贷需求量难以得到满足,“贷款难”现象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导致了农村严重的地下高利贷现象的产生,而民间金融依然活跃。2008年,平均每个农户累计借入款为1414元,比2006年增加394元;借入款中71.8﹪来自民间借贷(比2006年多24.1个百分点)户均约1015元。而且在私人借款中有息贷款(大部分为高利贷)的比重高达53.3﹪。

(二)供需结构不平衡。一些贫困而急需贷款的农户因为无法抵押而难以得到发展生产的贷款支持,而有些生产大户,需求资金较多较大较频,也难以得到贷款满足。供需时间结构上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农贷往往是春贷、秋收、冬不贷,而目前农民贷款已经不能仅仅陷于农业生产方面了,正在向产前和产后延伸。一年四季都有挣钱的商机,没有贷款的保障,许多农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难得的发展良机逝去,挣不上钱。

(三)供需种类不平衡。金融机构在农村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结算、保险、咨询、外汇等其他业务很少。近年来农业保险不断萎缩,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农业保险业务。而农户需求的种类较多,金融机构的提供的服务很难满足农户的需求。而农村市场上的主力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贷款种类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贷款需求。

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问题。

随着各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市场的撤出,其机构网点的减少,把大量资金转向城市,投在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不断的减少。再加上一些地方农村信用社在农

村市场的覆盖率的减少,而且农村信用社的供给能力本身的不足,难以满足农户的需求,供需总量不平衡。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大量流出,使农村资金供给数量严重不足;邮政储蓄的特殊制度安排,成为农村资金流失的主渠道;农、工、建、中四大国有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农村资金通过系统内上存转移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造成农村资金流失;农村信用社通过存放同业款,将吸收的农村存款存放商业银行或上缴人民银行,形成大量资金分流.。

(二)是各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发展不平衡,农村信用社成为了支持“三农”的主力军。

随着非农金融机构逐步从农村撤离,供给主体数量减少,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主要变为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是政策性银行,其在农村的业务范围仅为粮棉油收购等政策性;中国农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支农的主要力量,但在农业银行定位为商业化金融机构之后,逐步淡出农业领域,以盈利为目的,从规模经济和低交易成本角度考虑,将城市以及大中型企业作为其信贷服务的主要对象,而农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农业银行获取资金而不是投入资金的渠道;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但长期以来功能定位不明,产权不清、机构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差以及粗放式管理等都决定了其在支农信贷方面难以有较大作为。而且农村的小额贷款的还款期短,一般是半年至一年。有的只有两三个月,难以与林业、养殖业的生产周期相匹配,从而容易造成农户无法及时归还贷款,进一步增加了农户贷款的难度。此外,由于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所需资金量较大,生产周期也较长,初期投入高,风险大,农村的小额贷款难以满足这类需求。

(三)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创新力度不够。

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信贷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信贷需求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向生产、生活等多方面转变,期限由短期向中长期转变,贷款金额由小额向大额转变。但目前,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信贷资金品种主要以小额信用贷款和多户联保贷款为主,个人消费贷款至今没有开展,贷款金额在5千元-3万元之间,贷款期限以一年为主,支农贷款的主要支持项目为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及个体私营经济等,对“公司+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链的信贷支持满足程度较低。由于农村金融信贷品种少,创新力度不足,已经难以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周期和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