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方文山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方文山现象”
浅论“方文山现象”
摘要:本文主要是在前人关于方文山及其歌词的研究基础上,从方文山
及其歌词所造成的广泛影响而概括出“方文山现象”并对其做简要论述,具体包括:方文山及其诗、词创作,“方文山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及
其评价。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方文山现象
一、方文山及其诗、词创作
其人:草根—成名
方文山于1969年生于台北,从小在父辈们对古典诗词的吟诵声中长大,自幼便受到了古典文化的熏陶。

但其在读完私立高中后便外出闯荡,工作七八年,做过防盗器材的推销员、卖过报纸、送过外卖、做过安装
管线工。

生活虽然艰辛,但他一直怀有理想,一开始是想成为一名优秀
的电影导演,但由于当时台湾地区电影业的整体滑坡,让他退而求其次
的拼命创作歌词,希望可以曲线迂回达成愿望。

他一直不停的创作,并
把自己的作品分寄到各个大小唱片公司和音乐人手中,直到他28岁时被
吴宗宪发现,并与周杰伦搭档。

最终,成为了如今的华语流行乐坛的第
一词人。

其歌词:中国风特色
“中国风”作为一种创作风格早已存在,而直到“2003年,《东风破》的发表使“中国风”成为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专有名词,标志着一种新
的音乐形式在流行音乐界的确立与盛行”[1]。

作为“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典型创作人,方文山对何为“中国风歌曲”有着自己的见解:“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或编曲
上加入中国传统乐器……以及歌词间夹杂着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只
要在词曲中加入了这些元素,不论加入元素的多寡或比重如何,均可视
同为所谓的‘中国风歌曲’。

[2]”
如今《娘子》、《千里之外》、《发如雪》、《菊花台》、《青花瓷》
等不仅被人们喜爱传唱而且也是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创作的代表作。

方文山歌词中所体现的“中国风”特色,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意象的选取上偏爱于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意象,从而以最直观[1]陈訸玮:《“中国风”音乐引发的研究与社会文化思考》[J],《东南学术》2009年第4期。

的字面出现给人勾画出古代的意境。

如“屏风”“柳絮”“泼墨山水”
古老的“门环”铜绿斑斑、琵琶弹奏声、青石板的街巷、争战的沙场、
“马蹄声”、“戎装”“酒”“牧草”“店小二”孤独守望的“娘子”、伊人等,这些意象的选取很容易勾起人对前朝往代的遐想,仿佛置身于
古代情景之中,这种距离感让人脱离与现代社会的烦扰,获得内心的宁
静。

其次在炼字上。

“炼字要选用上口、中听、声韵优美的词语,充分表现语言的音乐美,以适应情调,以增强表达效果”[1],从而使内容与
形式达到统一。

方文山歌词在创作中对选字也是很讲究的。

如在《青花
瓷》中,“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中,有两个字值得一论,
即“帘”和“惹”。

用帘而不用窗,即基于用字的时代性,虽然古体诗
也有用窗这个名词,但更的时候确实选用帘这个字,所以在歌词中他用
帘来取代窗,就是要区隔开两个具有不同时空的词。

而“惹”字有故意
招惹之意,主动性很强,使芭蕉、门环拟人化,从而既具有动感又极富
有情趣。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替代法来试着换掉“惹”字,前一句按常理
应该是芭蕉“等”骤雨,因为雨的降临对它而言是未知的。

门环上的铜
绿是随着时间慢慢生成的,我们就用“长”。

这样就成了“帘外芭蕉等
骤雨门环长铜绿”,只是简单的叙事写景给人以死板的感觉。

强烈的画面感也是方文山中国风歌词创作的一大特色。

方文山自己曾说过:“我一开始进入流行音乐界,就已经决定要摈弃传统歌词单纯的
描写情绪为主的手法,开始大量使用图像和画面感极强的文字场景,因
为那些相对较为传统的歌词同质性实在太高了,了无新意……”,“写词
是导演一部电影,希望完成的作品能像电影场景一样立体丰富。

所以,
在每一首词里,总是画面丰富,空间感十足……也因为文字在脑海中完
成了故事的构建时间、空间、人物和剧情,相乘的效果已超出了原本文
字范畴,读者好像看到了更多,在电影氛围里感动就一直延续着,因为
里面的人物已经生动了,像是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

”[2]方文山最初是想
成为一名编剧导演,就是由于他对电影的喜爱以及了解,使他在中国风
歌词创作上能够比较娴熟的运用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再加上他刻意经
营的具有画面感的文字,从画面上和时空背景上着力,从而形成较强的
[1]
[2]
张涵.走进N时代——当代流行文化个案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画面感。

如他的《牡丹江》在一开始就塑造出一个怀旧伤感的画面“弯
成一弯的的桥梁,倒映在湖面上,你从那头瞧着看,月光下一轮美满。

青石板的老街上,你我走过的地方,那段斑驳的砖墙,如今到底啥摸样”,皎洁的月光下,弯弯的桥梁倒映在河面上。

青石板的老街,斑驳的砖墙。

这些你我曾经走过的地方,很容易勾起你我曾经的过往。

又如他的《娘
子》“一壶好酒,再来一碗热粥,配上几斤的牛肉。

我说店小二,三两银
够不够?景色入秋,漫天黄沙掠过,塞北的客栈人多,牧草有没有,我
马儿有些瘦”寥寥数语便为人们勾勒出离乡的的游子,在黄沙漫天的塞
北打尖的情形,“好酒”“店小二”“三两银”“牧草”“瘦马”等古典元素
的用词拉开了时空的距离感,也强调了画面存在的主要内容。

其诗:素颜韵脚
“素颜”按方文山的定义是“在诗句中除汉字(中文)以外没有添加任何其他的元素:如英语、日文、阿拉伯数字、电脑图像以及标点符
号等”[1]“韵脚”则是指诗的每一行押韵,读来琅琅上口如同歌谣。

“韵
脚诗”,是流动着旋律与节奏的心事,“素颜韵脚诗”是一种新诗美学的
风格流派。

因此,在艺术手法上,不用标点,用间隔和断行来组织意象
并且行尾押韵,使之读起来具有流转的音乐美。

方文山认为“‘素颜韵脚诗’是流行音乐盛行的这个时代的产物”[2]。

方文山的歌词创作是面向大众,通过音乐、文字打动人心,引起人们的
情感共鸣。

他的诗则是面向自我内心,更倾向与内心自我的表达,可以
说纯粹是一种文字作品欣赏,由阅读的人用自己的内心结合自我的经历
咀嚼与消化字里行间的情愫与内涵。

在方文山收录了180首素颜韵脚诗的集子里,情感与思想的表达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瞬间感知,“这种瞬间感知过程的展开赋予诗新生命,诗
所传达的不是一种预设主题的蓄意呈现,而是一个自发的感受过程。

”[3]
譬如一只猫、一个衣架、一杯苹果牛奶、一幅艺术绘画、一场雨、哪怕
一个躺在角落里的不起眼的消防栓,都会激发他的灵感,让思绪流淌成
为文字。

他所要表达的情感有爱恋、有喜欢、有悲伤、有对过去的回忆、有对现存事物和现象的思索、有随意流走的思绪表达……他跳跃的、游
离的甚至时而夸张的表达,表述对象的不稳定性,让处于烦扰的现实生
[1]方文山,《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1:6。

[2]方文山,《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9:73。

[3]
美奚密,《现代汉诗》[M]著奚密宋炳辉译上海:三联书店 2008.8:2
活中的人们很容易融进去,从而找到自我内心的平衡与宁静。

二、“方文山现象”的提出及其产生原因
1、什么是“方文山现象”
所谓方文山现象,就是方文山富有“中国风”特色的诗词创作,对当下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方文山被称为周杰伦的“御用文人”,伴随着周杰伦歌曲的广泛传唱,方文山的歌词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不仅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方面,还在社会文化以及教育方面产生很大影响。

①、“中国风”歌曲的盛行,与其歌词创作者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周杰伦的走红,方文山歌词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和认可。

以流行乐坛的各项奖项为例,就可说明方文山歌词在流行音乐的歌词创作方面的影响。

[1]
②方文山的歌词也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接受:
周杰伦以《龙拳》、《青花瓷》和《本草纲目》,分别于2004年、2008年和2009年登上春晚,而这些歌曲都是由方文山作词,而2008年费玉清也以《千里之外》也登上春晚,歌词同样是方文山所写。

因为,春晚是目前为止我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综艺节目,而且春晚一直都是央视引导舆论实施教化的主要舞台。

能上春晚的节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与主流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相符合或者相比配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官方认可,以此来引导流行,教化民众的。

③方文山歌词的社会文化影响
随着周杰伦歌曲的走红,及其“中国风”风格被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方文山的歌词在社会文化领域产生很大影响。

其主要表现在教育领域,文学创作领域和文化研究领域。

方文山的歌词首先被教育领域大胆引入。

在台湾,《七里香》歌词意义成为台北徐汇中学的高三考题;《发如雪》成为台湾语文考题。

在大陆,武汉市长青一中在语文月考中,让学生默写《青花瓷》中的歌词;山东高考基本能力测试卷中直接引用《青花瓷》歌词;2009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让考生给《青花瓷》中的一句挑语病。

另外,也有老师将中国风流行歌曲引入作文课教学当中,而学生在作文中也常常引用方文山的歌词。

比如:在2008年的上海市第21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结束后,评委随机抽取1000份作文,据统计发现,周杰伦的歌词竟出现24次,仅次于陶渊明的诗句出现28次。

特别是,《菊花台》、《青花瓷》等有古典韵味的歌词被频频引用,有些同学还选用方文山的歌词作为其文章论点,有些同学还直接对周杰伦(方文山)歌词直接进行评论。

由此可见,方文山歌词已经不仅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而且也融入到了学生们的日
常学习和生活当中了。

在文学领域,方文山不仅创作“中国风”歌词,而且也写素颜韵脚诗,文字独树一帜。

在他笔下歌词不在是单纯的流行文化,而成为一种
可能的可能酵生多种文化想象的文学现象。

亦诗亦词,亦词亦诗。

从那
些新奇歌词韵脚中衍生出的文字,成为另一种心境的另类诗文。

在文化研究领域,以方文山歌词创作所引发的“中国风”刮遍了整个中国流行音乐领域,甚至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名词应用在其他社会文化
经济领域,用来指代以中国文化内涵为内容的类似现象,汇集绘画、书法、奇石、珠宝、地理、民俗等等。

也正是在2003年后,“中国风”作为一
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成为了学术研究的新热点[1]。

2、“方文山现象”产生的原因
“方文山现象”,在当下社会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

方文山的歌词是伴随着流行音乐的盛行而流传的,而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
的一种,是伴随着消费文化的产生和大众传媒的发展而进行的。

同时,“流行音乐也是社会转型期中国大众的的心灵慰藉,是消费时代大众所
需要的审美乌托邦”[2]。

流行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大众的审美趣味
和社会心理。

因此,探讨“方文山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要看到消费
文化和现代传媒的外在推动,更要看到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原因。

①现代传媒和消费文化的促进作用。

方文山歌词是凭周杰伦歌曲的流行而传播开的,周杰伦歌曲作为流行音乐,其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大众传媒。

而现代的大众传媒,通过特
殊的表现手法即“可视音乐”(原称“电视音乐”简称MTV或MV, 即
MusicVideo)仍能达到“音乐无国界”的传播效果[1]。

以镜头的组接配合
电脑绘画、视觉特技等现代科技手段,加上服装道具等精心布局,将音
乐符号与语言符号直接转化为视觉符号,为观众制造出切合音乐内容的
情景世界,加速了观众对于流行歌曲本身的认知与接受。

方文山歌词正
是通过这种手段传递给受众,不仅仅是华人,使用其他语言的受众也可
能通过“中国风”音乐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文化市场基本成型,文化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与此同时,文化也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流行歌曲作
[1]陈訸玮:《“中国风”音乐引发的研究与社会文化思考》[J],《东南学术》2009年第4期。

[2
]岳春梅,西南大学硕士生论文,《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研究(1980---2005)》[D],2006年5月。

为大众文化的重要部分,很自然就成了文化产品。

消费文化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对文化元素或者某一文化丛进行包装或者转化,然后通过现代的传媒手段以推向市场。

而方文山的真实在这种环境下,通过和周杰伦合作以创作“中国风”的流行歌曲而获得成功。

后来,方文山又因为词作的成功转而提出自己的“素颜韵脚诗”观念,2007 年出版了自己的新诗集《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应该说明的是方文山的诗不同于其词作,词作要受到曲的限制并要考虑到歌手自身的气质,但诗更为自由),在大陆地区诗歌界产生了一定影响。

②方文山歌词回归古典和追求文化质感的审美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流行音乐作为商品文化的缺失。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流行音乐的存在有着不容忽视的社会价值,它体现着一种大众精神。

在现代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大众也需要以自己的语言来发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权利,流行音乐就成了这种了大众化的语言。

然而文化虽有雅俗之别,却并无高下之分,流行并不意味着流俗,通俗也更不等于媚俗,所以流行音乐所要追求的不仅仅是它的商业利润以及技术性的圆润和完美,它更应当追求思想的深化和个性的完善,这是它自身的社会文化价值。

流行音乐并非不入大雅,而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大众艺术,关注流行音乐就是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我们自身的生存方式,我们应该把流行音乐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人们对饱受商业化浪潮冲击的流行音乐的现状充满了忧患意识,在这个金钱决定一切的年代里,流行音乐的艺术家们已不再安于寂寞,他们纷纷弃歌出走,去参与商业性的包装与炒作,去参与短期效应的造星运动。

于是,流行乐坛被帅哥靓妹们所雄踞,流行音乐自身则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大街小巷充斥着伪摇滚、伪民歌、伪城市民谣和伪校园歌曲;在一片甜腻腻的媚态之下,震撼我们心灵的音乐不见了,抚慰我们灵魂的艺术不见了,丧失了创作的歌者和丧失了审美的观众最终打成一片,流行歌坛竟然是一派世界大同,和气生财的模样。

人们对美的感受,实质上已退化为对精美适意好听好看的要求。

这种要求在高度发达的现代修饰技术的喂养下,离真正的生命越来越远,也离博大的美越来越远。

的确,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已不仅仅是流行艺术,我们所缺少的更是一份对于人生的执着,一种对于生命价值的寻找。

而方文山的歌词则给当下“媚俗”、“肤浅”流行音乐,刮起了一阵清新的“中国风”。

如上所述,方文山歌词中的回归古典和追求文化质感的审美趋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流行音乐作为商品文化的缺失。

方文山笔下大多数“中国风”的歌词,就是对古典诗词意象的经营,将
“蹙眉、拱桥、离人”等这些流行音乐中不常用的词汇放入,与流行音
乐进行“混搭”冲突而创造出新的东西。

而这种“混搭”从某种意义上
说,把流行音乐从靡靡之音带回了古典与历史的音乐融合、怀旧和真挚
相融的世界。

方文山说:“极端的创意是凭空创造出东西来,接近于发明。

而更多的创意是颠覆原有的东西,开发新的观念,将即有的东西重新创
意包装。

”[1]而他创作的“中国风”歌词,也是对古典诗词的现代转化。

“我做的不是发明,而是创意的延伸”方文山说,“大家都对我的‘中国
风’印象深刻,而我的‘中国风’就是将旧有的东西加上了现代东西”
[2]。

③方文山的歌词和其“素颜韵脚诗”,也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现代大
众的审美趣味和内心情感。

“歌词的服务对象是普通大众,你希望得到
最多人的共鸣,就要找到大多数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3]方文山解释,歌词要描述很多人都遭遇的事情、经历的心情,让人听了以后觉得“我
也是这样”。

方文山还说:“写歌词和写诗不一样。

写诗非常自我,用
最少的文字讲述最丰富的情感,诗是一种很主观化的语言结晶,所以它
不容易有共鸣。

诗词不如歌词有市场。

”[4]方文山说,一首歌曲,首先
有旋律然后填词,旋律是先天的体格,而文字是后天的气质。

他认为“文
字只是帮旋律穿上剪裁得当的衣服。

”[1]
方文山说:“我很喜欢传统的文化的成份,都会从那边去截取一些创作的素材。

”这里,“古典”的涵义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也不只是
一种风格特征,更重要的是它其实昭示的是与现代相对抗的一种文化姿
态。

而“返回”本来就是一个有文化意味的命题,从上个世纪的五四新
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拦腰一斩和矫枉过正,到80年代大陆的文化
寻根热、再到如今的“中国风”的蔓延,不难看出,其实中国传统文化
的“根脉”始终未曾真正断裂。

回归古典、回归传统文化正是一种文化
漂泊和文化寻根。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方文山的歌词表现的是一种绵
延不断的文化乡愁。

[1]来自杭州网,《而他做的不是发明》,2009年10月17日:
/hzwtv/tvjrkd/2009-10/17/content_2837194.htm
[2]来自杭州网,《而他做的不是发明》,2009年10月17日:
/hzwtv/tvjrkd/2009-10/17/content_2837194.htm
[3]来自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03月23日:。

[4]来自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03月23日:。

[1]
来自大洋网-广州日报,2010年03月23日:。

特别是在当下中国社会,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加剧,多元文化的日益碰撞与现代性的剧烈冲击,使现代人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焦虑与困惑。

在加上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商业文化的冲击,使很多人丧失了内心的宁静
和精神的丰富,而变得贪图实用和急功近利,有的出现了“享乐主义”
和炫耀消费的现象。

因此,伴随着物质生活的富有,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却相对贫乏了,情感世界也日益荒芜和肤浅。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丢弃
了很多本该收藏着的东西。

思念过往的伤痛与遗憾,重温古典的浪漫与
感动,能使我们听到心灵深处长期被压低的声音,会看到我们曾经的真
挚与无邪。

方文山及其歌词已不只是浅显的娱乐现象,他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许多外国人正因为品读了他的歌词及作品,深感中国文宇的甜韵优美才
崇尚中文进而研学中文的。

他曾经在北大举办了一个题为《一个没有质
感的民族》的演讲,谈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感叹现代人只注重
吃穿住行等生活表层的质感,却忽略了个人及民族本身内在的质感。


这一感叹,无不体现了他强烈的人格尊严和民族情怀。

他反对盲无目的
的全球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而非文化全球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
魂,倘若丧失,如同行尸走肉,不成其体,因此应极力维护。

他对文学
的推崇,对文化的认知和把握,无不散发出精粹而高雅的人文素养。


也就是,品读方文山的歌词与诗所能带给我们的感动。

三、对“方文山现象”的评价
关于“方文山现象”的评价,主要集中于的他的“中国风”歌词创作的优劣及其艺术特色,还有他的“素颜韵脚诗”的艺术水准,以及“中
国风”的去的流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与继承的影响等问题上面。

王姝一在《古诗词传统的承传与现代转化———浅析方文山歌词的开拓价值》中认为:方文山的歌词在意象、意境、韵律和辞藻上继承了
古典诗词的传统,又通过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以旧换新”的题材和现代
口语的叙述对古典诗词传统进行了全新的改造。

他的作品拓展了传统歌
词的领域,运用了创新的艺术手法,将古典诗词元素注入现代歌词,用
现代的手法和思维对古典诗词传统进行了现代转化[1]。

姚展雄在《流行音乐中的古典情怀——浅析方文山歌词艺术》中说:“在歌词创作中,方文山除了借鉴电影蒙太奇手法之外还从中国传统诗
[1]王姝一,《古诗词传统的承传与现代转化———浅析方文山歌词的开拓价值》[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第25 卷第1 期2010 年1 月。

词中汲取养料,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歌风格一一“素颜韵脚诗’”[2]。

蔡文萍在《浅谈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教育意义》指出:“周杰伦的歌曲(方的歌词)中所传承的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的民族精神更给中
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民族思想以有力的支撑,在当今浮
躁而流俗的音乐文化中足以成为一股让人欣慰与骄傲的力量”[3]。

笔者认为,如上所述,“方文山现象”所产生的影响已超出了流行音乐界或者作词界,特别是“中国风”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因此,
对于方文山现象的评价,不应仅仅将其视为音乐风格或者流行音乐领域,应将其放在大众文化的领域内。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方文山现象”自然
就带有商业性、通俗性和娱乐休闲性等显著的大众文化特征。

特别是方
文山的歌词创作,就是借助周杰伦的音乐而流传起来,就难免带有“媚
俗”和“商业化”的倾向。

而方文山歌词随是为迎合大众而作,但却超
出了当下一般的大众文化,带有雅德成份。

特别是,方文山歌词对于社
会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影响,就足以这一点。

因此,方文山现象是作为
一种大众文化的出场,却终归指向社会文化方面,成为一种带有精英文
化成分的大众文化。

无论是他“中国风”风格的歌词,还是个人抒情意
味的“素颜韵脚诗”,都是对古典诗词的现代转化,在此过程中又加入了
现代情感和现代元素,最终达到了古典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

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方面来说,方文山歌词不仅是现代人感受到了古典文化优雅与美感,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古典文化特别是古典诗词的兴趣,是得其在现代社会又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不仅如此,而且很多外国人也
因为方文山的歌词而开始关注中国古典文化与历史,扩大了中国文化的
影响了。

我们不仅要看到方文山现象的积极影响,还留心其的消极影响。

方文山的歌词毕竟是流行文化形式,其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难免对传统文
化产生误读。

这在一些研究者的著作已经多次提及,再次就不在赘述。

参考文献:
[1] 方文山,《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M],北京:作家出
版社,2008.9.
[2] 方文山,《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
[2]姚展雄,《流行音乐中的古典情怀——浅析方文山歌词艺术》,《音乐论坛》[J]。

[3]蔡文萍,《浅谈周杰伦“中国风”歌曲的教育意义》,《文艺评论》[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