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献:最早见于孔子《论语·八佾》“文”指典籍。

“献”指贤才。

2,甲骨:指龟甲和兽骨。

a,王懿荣,是最早收藏和鉴定甲骨文的人。

b,刘鄂《铁云藏龟》六册,是甲骨文问世的第一部著录之书。

c,孙诒让《契文举例》二卷,是甲骨文研究的开山之人。

3,金:我国先秦时期称铜为金。

金文,主要指青铜器上的铭文,也有其他少量金属(铁,金银器等)。

4,《考工记》:是中国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5,青铜器的种类名称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农器,度量衡,钱币,符玺,日用器(铜镜、灯)中国第一个青铜器(毛公鼎)的收藏者:陈介祺。

6,石刻文字分:碣、摩崖、碑。

石鼓文,亦“猎碣”,字体大篆,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刻石。

7,儒家经典刻石:汉熹平石经、魏三体石经、唐开成石经(西安碑林)、蜀石经、北宋石经、南宋石经、清石经。

佛经,房山石经
8,竹木;竹,主要是劈成长而窄的竹片——木简;
木,既可以辟成长而窄的木片——木简,也可以做成较宽的木板——方版(也叫牍);竹简,又称杀青简,汗简,汗青
9,帛:书称“篇”,图称“卷”
10,国外早期书写材料:莎草纸,羊皮纸,贝叶
11,莎草纸:又叫纸草纸,埃及纸
12,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卷子→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平装,精装。

13,文献载体:甲骨,金,石,竹木,帛,莎草纸,羊皮纸,贝叶,纸,胶片,软盘,光盘.
14,文献的形成:著,述,编,译。

著作: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述:古已有之,有研承因;编:纂,辑,是根据一定体例缀辑旧文,特点是原始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改窜。

编篆成果有:总集,类书,丛书,档案类编,资料摘抄;译:佛典翻译,学术翻译,文学翻译。

1,释道安及弟子编集我国第一部译经总目—《众经目录》,是我国第一个僧伽制度建立者。

2,鸠摩罗什,佛教经论大规模有系统的翻译从他开始;
3,玄奘,《会宗论》《制恶见论》,大乘天、解脱天
15,文献的流布: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摄影,微机输入,激光扫描
16,收藏与散佚
1,刘歆《七略》;班固《汉书.艺文志》刘向《别录》
2,魏,郑默,《中经》;荀勖《中经新簿》是第一部见于史载的四部目录
3,北宋,宋太宗,三馆,亦“崇文院”,昭文书库(东廊)、集贤书库(南廊)、史馆书库(西廊四库);四大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4,明,南京国子监,北京翰林院
5,清,《四库全书》,翰林院
17,版本:指雕刻木板刷印的书本,板本有写本、活字本、批校本、手稿本。

18,版本类型:写本,又分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钞本,抄本
刻本,宋刻本,金刻本,浙刻本…
套印本,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经过多版次印刷而成的版本
饾版与拱花印本。

活字本,石印本,珂罗版印本批校本,题跋本
19,善本:1,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古书版本。

2,错误少的本子3,学术上精注精校,不缺不讹
20,四部要籍精校精注本:《诗毛诗传疏》、《诗三家义集疏》、《周礼正义》、《礼记训纂》、《春秋左传注》、《公羊义疏》、《论语正义》、《尔雅正义》、《四书章句集注》、《说文解字注》、《庄子集释》、《文心雕龙注》。

21,版本鉴定:明确撰写年代、细读前后序跋、验牌记、查避讳、考刻工、核校阅人时代、看字体、看版式、看纸张、看装潢、查藏印、类比法、查著录、求旁证、对书影。

22,文献错讹的类型?
1,讹,既文字错误;
2,脱,脱文、夺文,即漏掉文字;
3,衍,衍文就是多余的字,由于后人传写传刻中不小心混入或重复而造成的也有无知者擅自补入而造成的。

4,倒,即文字颠倒。

“余十年”——“十余年”
5,错乱,一段文字乱了次序。

23,校勘应具备的条件?
1,主观,应具备读懂古书的能力。

要精通古代语言文字,具备古代文化知识,熟悉古人行文习惯。

2,广求异本,尤其广求古本。

3,广求相关资料。

4,精研所校之书。

24,校书的主要方法:对校法、他校法、本校法、综合考证法。

25,古籍分类:1.七略分法: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2.王俭《七志》分类: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道经、佛经
3.《七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佛法路、仙道录
4.《中经》:甲部、乙部、丙部、丁部
5.《隋书·经籍志》:经、史、子、集、道经、佛经。

26,目录的类型:公藏目录、私藏目录、史志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
私藏目录:第一个撰写私藏目录的是任昉。

传于今天的有:晁公武(宋)《群斋读书志》、尤mao(宋)《遂初堂书目》、陈振孙(宋)《直斋书录解题》较早
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仪顾堂题跋》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丁日昌《持静斋书目》《持静斋藏书12要》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录》
27,伪书,即一书的公认著者及时代并非这书的真正著者及时代,这书即为伪书。

28,做伪的动机:传道、射利、炫名、争胜、逃禁、避嫌
29,作伪的主要手段:1,作者假托他人2,后人改题著者3,割去序跋4,伪撰序跋5,沿袭旧名而作新书6,节采某书更易新名7,缀合群书造为新编8,变乱旧例以充新编9,自著自注10,书以篆籀而充古本11,以假搀真窜乱旧佚。

30,伪书价值: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语言价值、思想价值、艺术价值、医学价值
31,类书:是抄集群书词、句、段、篇,分类排纂,以供检查的工具书。

丛书:指把多种不同的书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名。

类书、丛书区别:
类书:分类归纳,破坏书的完整性;《北堂书钞》唐虞世南撰、《艺文类聚》唐欧阳询等编、《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编;
丛书:不破坏书的完整性;《津逮秘书》黑口、《学海类编》伪书、
32,类书:《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佩文韵府》《韵府拾遗》
33,丛书:《四库全书》《大藏经》《道藏》《儒学警语》《百川学海》《周易》《尚书》《毛诗》《仪礼》《春秋》《周礼》《礼记》《论语》《孟子》
34,总集:指多位作家诗文词曲之汇集,其单收一人之作者为别集,分选集、全集。

选集:《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古文苑》《文苑英华》《唐文粹》《朱文鉴》《乐府诗集》《宋诗钞》《中州集》《元文类》
全集:《全唐诗》《全唐文》《全宋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35,别集:指个人的诗文汇编,即诗文集。

《前沿堂文集》《曝书亭集》《抱经堂文集》《思适斋集》《通志堂集》《望溪先生文集》《李太白文集》
总集、别集区别:总集是很多人的,一般叫选集、全集。

36,历代官府文献收藏
商代:甲骨文,“图法”→图籍法典之类向贽→掌管者—“内史”→职务
周代:已有较完备的藏书制度,“小史,外史,柱下史,内史”
秦代:石室,金匮,为国家藏书之处
西汉:石渠阁、天禄阁
东汉:石室、兰台、东观、仁寿阁、辟雍、宣明、鸿都等处。

三国→魏:秘书中外三阁:秘书阁、中阁、外阁,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
,荀勖《中经新簿》是第一部见于史载的四部目录。

梁:文德殿、华林园
北魏:秘府(阁)
隋:秘阁、东都观文殿、西都长安嘉则殿
唐:嘉则殿
北宋:三馆,即崇文院东廊:昭文书库南廊:集贤书库西廊:有四库,分四部,为史馆书库
元:秘书库、翰林国史院、弘文院、集贤殿、西湖书院
明:文渊阁、秘阁、南京国子监、北京翰林院
清:翰林院、皇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沈阳故宫文溯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西湖圣因寺文渊阁
一,辨识伪书的基本方法(胡应麟《四部正讹》)?
1,核之《七略》以观其源。

凡是西汉前的可疑之书,可以用《汉书艺文志》进行辩证2,核之群志以观其绪。

通过核对历代正史艺文志或经集志可以知道某书何时见于注录何时无存,进而考察其流传线索
3,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

通过核对与某书作者同一时代人的著作,查看有无谈到或引用的地方,该书中人名地名以及一切名称与时代著作是否相同
4,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

核对后世著作,检查其中有无引用或发挥该书的言论或观点5,核之文以观其体。

从文体上加以核对,查检其书是否和所处时代的笔调相吻合。

6,核之事以观其时。

从内容上加以核对,检查其书是否和所处时代的史事相吻合。

7,核之撰者以观其托。

核对作者,检查是不是出于托古。

8,核之传者以观其人。

核对传播的人,查明首先传播这部书的是谁。

辨识伪书的方法(2)?
1,从授受源流上辨伪2,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3,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4,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5,据当世人揭发辨伪6,从文体上辨伪7,从文章风格上辨伪
8,从特殊语词的起源辨伪9,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
10,从因袭上辨伪11,从称引上辨伪12,从佚文上辨伪
13,从史实的先后辨伪14,从称谓上辨伪15,从制度上辨伪
16,从地理变革上辨伪17,从本书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矛盾辨伪
18,从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辨伪19,从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辨伪20,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倒置辨伪.
二,对《汉书·艺文志》怎么认识?
1,《汉书·艺文志》的作者是班固,是“汉书十志”之一。

2,保留了六略《七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

3,新增录——刘向,杨雄,杜林。

4,对《七略》所注录的图书基本上按原来的情况保存下来,但对注录重复和分类不妥的地方加以适当的合并或改移。

凡从某类提出的图书在总述下注明“出若干家若干篇”;凡由于重复而省去的图书都注明“省若干家若干篇”;凡增录或加入的图书都注明“入若干家若干篇”。

5,将《七略》中辑略的内容都散附在六略和诗赋略除外的各种之后。

6,删减《七略》中各书的提要,必要时截取注释。

7,班固《汉书·艺文志》是根据《七略》简编而成的,除了删去各书书录外,基本保存了《七略》的面貌。

《汉书·艺文志》是我们认识西汉及西汉以前中国学术史的重要门户。

四,《四库全书总目》的学术价值及其特点?
《四库全书总目》通过总序、大、小序、案语、提要,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书籍进行评价,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的学术典籍作了一次总结。

我们可以通过它了解中国封建社会学术的发展、演变,了解清朝的学术水平及学术观点。

(1)辨析学术源流。

(2)以儒家为正统,衡量诸子百家。

(3)本书是一部规模庞大的解题书目。

它不同于正史中的艺文志是史书的组成部分,而同《祟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等一样是单行本书目。

(4)本书分为“著录”书和“存目”书两大部分,是一个创例。

“著录”书,写为定本,收入《四库全书》之内;“存目”书是不收入《四库全书》的,但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同样撰写提要.
五,二十四史:
1《史记》(汉·司马迁)
2《汉书》(汉·班固)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4《三国志》(晋·陈寿)
5《晋书》(唐·房玄龄等)
6《宋书》(南朝梁·沈约)
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8《梁书》(唐·姚思廉)
9《陈书》(唐·姚思廉)10《魏书》(北齐·魏收)
11《北齐书》(唐·李百药)
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唐·魏征等)
14《南史》(唐·李延寿)
15《北史》(唐·李延寿)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20《宋史》(元·脱脱等)
21《辽史》(元·脱脱等)22《金史》(元·脱脱等)23《元史》(明·宋濂等)24《明史》(清·张廷玉等)
六,“十三经”:《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注疏者
⑴:《周易正义》一〇卷,【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李锐校。

⑵:《尚书正义》二〇卷,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清】徐养原校。

⑶:《毛诗正义》七〇卷,【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清】顾广圻校
⑷:《周礼注疏》四二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臧庸校。

⑸:《仪礼注疏》五〇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清】徐养原校。

⑹:《礼记正义》六三卷,【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洪震煊校。

⑺:《春秋左传正义》六〇卷,【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清】严杰校。

⑻:《春秋公羊传注疏》二八卷,【汉】何休注,【唐】徐彦疏,【清】臧庸校。

⑼:《春秋谷梁传注疏》二〇卷,【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清】李锐校。

⑽:《论语注疏》二〇卷,【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清】孙同元校。

⑾:《孝经注疏》九卷,【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⑿:《尔雅注疏》一〇卷,【晋】郭璞注,【宋】邢昺疏,【清】臧庸校。

⒀: 《孟子注疏》十四卷,【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清】李锐校。

1.西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长时间、高水平的图书整理工作。

(20余年、刘向刘歆)
2.萧何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名称的图书馆。

(石渠天禄)
3.四库全书:在一万多种中选3400余种,其余只收书名和提要,称四库存目。

书前提要:库本题要。

纪晓岚润色后:总目提要。

书前提要+存目提要=总目。

四库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4.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5.《铁云藏甲》:甲骨文问世的第一部著录之书。

6.现存最早的碑(石鼓文)咏秦国君游猎事
7.正方体墓志铭长方体墓碑
8.《格萨尔王传》东方荷马史诗,世界上最长史诗,唯一的话史诗。

9.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10.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第一次对战国至西汉学术文化进行系统总结
11.尤mao→遂初堂→御赐王礼培→扫尘斋毛晋→汲古阁
祁承han →澹生堂钱谦益→降云楼朱彝尊→曝书亭
12.清末四大藏书家:瞿绍基、杨一添、丁申、陆心源
13.石印本:墨色浓、纸上有油、字小密、边框完整
14.字体:宋版浙江欧体。

四川颜体。

福建颜体(更峭削、更峰棱)
15.春版式:半页各种刻本版式特点eg:明刻黑口
16.目录:目-篇目录-序录
17.《晋元帝书目》四部经史子集的格局基本确立。

18.唐初官修《隋书·经籍志》是现存较早的按四部分类的目录。

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把丛书从子部杂家类杂编之属分出来,别立“丛书部”。

后来一般沿用五分法。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分经史子集丛五部
19.五代史:《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隋书》
白氏六帖宋,四大类书《知不足斋丛书》清鲍廷博
20.《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
21.清代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四位大家:段玉裁、桂馥、王筠和朱骏声。

其主要著作分别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1、正史中最早以经集分类的是经史子集
2、最先写私人目录的是任昉
3、说文四大家
4、知不足书斋,清,毕沅
5、中华大典,类书
6、宋,四大类书
7、黄丕烈,清,第一大藏书家,老眼,读未见书斋
8、文献学:我国古代并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

这个“实”,就是把目录
学、版本学和校雠学(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

在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开创了文
献学这门学问.
9、《七略》七大类:辑略、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

10、四分法:四分法是我国古籍分类的基本方法。

《中经》雏形,西晋荀勖《晋中经簿》据此发展;《隋书·经籍志》确立经、史、子、集。

一.《七略》创始的“六分法”: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诗赋略(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
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筮、杂占、刑法)
方技略(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二.《七志》与《七录》的“七分法”:
刘宋时王俭《七志》:经典志、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七类。

另附道、佛各一类。

今佚。

梁朝阮孝绪《七录》:经典录、记传部、子兵录、文集录、术技录、佛法录、仙道录
“四分法”的确立:
甲部:纪六艺、小学等书。

乙部:有古诸子,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数术。

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四.五分法
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经、史、子、集、丛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