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MAX光学设计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EMAX 光学设计报告
一、设计目的
通过对设计一个双胶合望远物镜,学会zemax 软件的基本应用和操作。
二、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全视场角为1.56°,焦距为1000mm ,且相对孔径为1:10的双胶合望远物镜,要求相高为y`=13.6mm 。
三、设计过程
1.双胶合望远物镜系统初始结构的选定
1.1选型
由于该物镜的全视场角较小,所以其轴外像差不太大,主要校正的像差有球差、正弦差和位置色差。又因为其相对孔径较小,所以选用双胶合即可满足设计要求。本系统采用紧贴型双胶合透镜组,且孔径光阑与物镜框相重合。 1.2确定基本像差参量
根据设计要求,假设像差的初级像差值为零,即球差0'0=L δ;正弦差0'0s =K ;位置色差
0'0=FC l δ。那么按初级像差公式可得0===∑∑∑I I I I C S S ,由此可得基本像差参量为
0===I ∞
∞C W P 。
1.3求0P
)(()
⎪⎩
⎪⎨
⎧+-+-=∞∞∞∞
火石玻璃在前时
冕牌玻璃在前时
2
2
02.085.01.085.0W P W P P
因为没有指定玻璃的种类,故暂选用冕牌玻璃进行计算,即0085.00-=P 。 1.4选定玻璃组合
鉴于9K 玻璃的性价比较好,所以选择9K 作为其中一块玻璃。查表发现当000.0=I C ,与
0085.00-=P 最接近的组合是9K 与2ZF 组合,此时对应的038.00=P 。此系统选定9K 与
2ZF 组合。 9
K 的
折
射
率
5163
.11=n ,
2
ZF 的折射率
6725
.12=n ,
038319.00=P ,284074.40-=Q ,06099.00-=W ,009404.21=ϕ,44.2=A ,72.1=K 。
1.5求形状系数Q
一般情况下,先利用下式求解出两个Q 的值:
A
P P Q Q 0
0-±=∞
再与利用下式求的Q 值相比较,取其最相近的一个值:
)
(
1
20
0+-+
=∞
A P W Q Q 因为 0P P ≈∞
,所以可近似为284074.40-==Q Q ,06099.00-==∞
W W 。
1.6求归一化条件下的透镜各面的曲率
()()⎪⎪⎪⎩⎪⎪⎪⎨⎧-=--+-==-=-+=+===-+-⨯=+-==77370.011
1127467
.2284074.4009404.21
61726.1284074.415163.1009404
.25163.11122123
3
12211111n Q n n r Q r Q n n r ϕρϕρϕρ 1.7求球面曲率半径
⎪⎪⎪⎩
⎪⎪⎪⎨⎧-=-='=-=-='==='=491.129277370.01000624.43927467.21000330
.61861726.11000
33
22
11ρρρf r f r f r 1.8整理透镜系统结构数据
视场0136.0tan -=ω(负号表示入射光线从光轴左下方射向右下方),物距-∞=L (表示物体在透镜组左侧无穷远处),入瞳半径mm h 50=,光阑在透镜框上,即入瞳距第一折射面的距离为0。数据整理表如下所示。
表中的d 之所以为零,是因为我们为了计算方便,在一开始时就假定了该透镜组为没有厚度的薄透镜组。经验证该薄透镜组的像差较小,适宜作为初始结构。 1.9求后透镜组各面的球面曲率半径
考虑到任何实际的透镜组总是有一定的厚度,因此需要把薄透镜组转换成后透镜组。 根据设计要求mm f 1000=',10/1/='f D ,则通光口径mm D 100=。选用压圈方式固定透镜组,该方式所需余量由《光学仪器设计手册》查得为mm 5.3,由此可求得透镜组的外径为mm 5.103。
对于凸透镜而言;假设1x ,2x 分别为球面矢高,r 为折射球面曲率半径,D 为透镜外径,如图所示,则
2
22⎪⎭
⎫
⎝⎛-±=D r r x
由上式可求得17.21=x ,67.22=x 。将所求的的结果代入下式中可求得凸透镜最小边缘厚度1t :
()mm x x D t 9.810
84
.435.103103211=⨯-=+-=
利用下式可求得凸透镜的最小中心厚度1d 。
mm x x t d 02.1003.167.266.11322=+-=+-=。
对于凹透镜而言:先求得03.13=x ,再代入下式中可求得凹透镜最小边缘厚度2t 。
()()
mm x x D t 66.1110
03.167.285.103108122=-⨯-=++=
利用下式可求得凹透镜的最小中心厚度2d 。
薄透镜变换成后透镜时,应保持u 和u '不变的条件下进行。
四、设计结果
1、入瞳直径的设定(图1.1)
图1.1 2、视场角的设定(图2.1)
图2.1 3、工作波长的设定(图3.1)
图3.1
4、评价函数的选择(图4.1、4.2)
图4.1
图4.2
5、系统的透镜参数表(5.1)
图5.1 6、优化工具窗口(图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