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保护与延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城市化背景下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摘要】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持续演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土地需求量越来越大,城市化的扩张向乡村蔓延,这种从乡村迁移到城市的现象,世界各地都在发生,导致乡村景观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本文探讨了乡村景观以及现有乡村景观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保护策略,为以后研究乡村景观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中国正步入加速城市化的时期,导致了社会、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乡村景观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耕地被占有,环境污染、土地污染以及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大多地方的农业景观风貌已经遭到破坏。为了保持乡村风貌、建设生态乡村,提出合理的规划土地与保护乡村景观的策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1、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是结合了地域特征、生态特征、景观特征以及文化特征的综合体。乡村景观,

既需要强调物质景观,也需要强调文化成分;既需关注其生态效应,也不容忽视其经济效益。因此,乡村景观是在非城市的场所范围内的景观表现形式,是地理环境、经济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1,分析乡村景观的保护对策,必定要综合影响乡村风貌的景观要素,才能治标治本,建设出人们理想中的生态乡村。

2、乡村景观现状

2.1 环境问题恶化

各地乡村忽视环境品质,破坏环境的现象层出不穷:如乡村的自建工厂排放的农药、废气、垃圾;公路的建设以及其他设施的建设也破坏了长久的乡村风貌与文化地域性;毫无节制的开垦土地,占用耕地建房,严重造成了水土流失、打破了生态平衡,导致各地乡村特色逐渐消失,生态平衡失调。

2.2 文化内涵缺失

乡村景观由于其指定的地域性,人们在改造乡村的同时,应该尊重地域文化,保留当地

历史文化,不应该一味的追求城市格局。如今的乡村,已不是以前美好的田园风光,人们更关注的是道路、楼房的修建,娱乐设施的增加等,却对旧时遗留下来的文化景观、建筑群落随意改建,破坏了乡村景观的文化价值。

2.3 缺乏合理规划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逐渐变淡2。对新居盲目追求,对乡村景观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流失3。另一方面,全国各地新农村的改建都千篇一律,严重缺乏文化内涵,只建新屋而不对村庄进行合理的规划,虽然农民自身的居住条件有了局部提高,但却导致了整体乡村景观风貌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耕地流失,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问题。

3、乡村景观保护与延续的对策

通过对乡村景观的现状分析,本文提出为从以下4点促进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

3.1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区域环境规划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必须加强区域环境规划,从生态上看,农村与其依附的城市是相互影响非常密切,若乡村景观规划对传统城市规划方式进行生搬硬套,乡村的景观、生态、环

境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危及到城市生态问题。

从目前一些乡村改造规划情况来看,改造方案大部分仍是套用的城市规划模式,把村改成了居委,把村庄发展为城镇,在村庄中发展工业,形成很多“撞脸”的村庄。乡村景观原

有的特色性、地域性正逐渐变淡,保护乡村景观任重而道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不同的地区应采取不同的规划方式,不能前篇一律,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文化特征和自然条件,如:山脉、河流、湖泊、民俗等,制定与之对应的规划计划,这样不仅能减少建设成本,还能让乡村景观的地域性特征更加明显,做到低成本、保特色、有内涵地建设农村,使各地乡村景观的特色得以延续和发展。

3.2提升民众生态、环保意识

由于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如何提升村民的环保、生态意识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政府可以通过科普读物,电视,广播和科教片等各种途径,用直接明了的方式向农民传播环境知识与环保意识,同时要符合当地乡村的实际情况,使人们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村民环保意识还远远不够,要想乡村景观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需宣传科学发展观,提升农民的科学生态意识,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和资源危机意识4,加深农民对生态环境恶化所造成危害的认识,引导农民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现代的生产经营方式。

3.3加强生态执法与乡村景观保护的监督

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行为没有自动调节作用,必须依靠国家力量予以约束和纠正。从90年代到20世纪初,我国制定、修改、实施的环境与资源相关法律多达二十几部,这些立法行动说明我国现在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但在执法力度上却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乡村地区,执法监管情况更是堪忧。必须依法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环境行必须按照法律严格处理,加强农门保护环境和乡村景观的意识,让农民明确乡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是其自身,找到乡村景观与人们利益的一致点,确定农民的主人翁地位,调动他们的自身积极性,促进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

3.4开发乡村旅游

如果能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兼顾生态、环保的乡村景观,无疑使乡村景观保护与延续的最好出路,这样一来,乡村旅游的开发不仅解决了农村人员的就业,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而且对提高农民环保意识、拓宽乡村景观保护都有重要的意义。乡村旅游的开发,会在无形中拓宽村民的知识面,使之认识到乡村景观的生态性对如今日益环境恶劣的城市环境提供了一片净土,当地民众会真正意识到乡村景观的内在价值和延续乡土特色的重要性。因此,使当地村民意识到保护

乡村景观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让他们自觉投入乡村景观保护的建设中5。只有民众的踊跃参与,才能实现乡村景观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开发商应该尊重当地文化,注重保持乡土风貌。

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探讨了有关乡村景观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保护与延续策略。由于时间和笔者知识水平的限制,分析的部分比较浅显,不免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探讨,以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以后乡村景观的规划中,在对于如何保持乡村的田园风光,了解乡村景观的历史人文内涵,理解园林园林规划与乡村文化的相融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乡村景观凝聚着人类千百年来的璀璨文化,我们应该在景观改造过程中予以保存和延续。

参考文献:

[1] 范建红.乡村景观空间演变及其调控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广东:中山大学,2007.

[2] 叶学挺.农民经济行为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0 .

[3] 蒋莹莹.桂北民族村镇景观安全格局途径——以程阳侗族村寨为例[D].广西:桂林理工大学,2009.

[4] 任佳.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