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目录
一、术后出血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三、术后切口裂开
四、术后疼痛
五、术后急性胃扩张
六、术后肺不张及肺炎
七、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八、术后肺栓塞
九、术后尿潴留
十、术后腹腔感染
十一、术后肠梗阻
一、术后出血
(一)病因:手术后出血可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称为原发性出血)和术后7-10天左右(称为继发性出血)。术中止血不彻底、不完善,如结扎血管的缝线松脱;小血管断端的痉挛及血凝块的覆盖,使创面出血暂时停止而使部分出血点被遗漏,这些是原发性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后期手术野的感染和消化液外渗等因素,使部分血管壁发生坏死、破裂、可导致术后的继发性出血。
(二)临床表现:原发性出血多开始于手术后的最初几小时。表浅手术后的原发性出血,表现为局部渗血多,并逐渐形成血肿,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疝修补术后的阴囊血肿。但发生于甲状腺术后的颈部血肿,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可突然发生窒息。体腔内的原发性出血,引流管可流出大量鲜血;或术后短期内出现休克,虽然输血补液处理,休克不见的好转,甚至加重时表示内出血量较大。术后1-2周内,化脓伤口深部突然出现血块或有鲜血涌出,或大量呕血、黑便、尿血和咳血,这些都是继发性出血的主要表现。严重的出血可发展为出血性休克,后果较为严重。
(三)防治措施:首先,手术止血要彻底,术毕应用盐水冲洗创面,清除凝血块之后,再仔细结扎每个出血点,较大的血管出血应该缝扎或双重结扎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积极预防感染,减少继发性出血的发生。凝血机制异常着,可于围手术期输注新鲜全血、凝血因子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出血量根据伤口敷料渗血多少,引流管内出血量
及全身情况分析:少量出血:仅伤口敷料或引流管内有少量鲜血,全身无失血性休克,经更换敷料、加压包扎或全身使用止血药即可。出血量大:术后短期出现胸闷、脉速、烦躁、面色苍白、上肢湿冷、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内出血和休克表现。除迅速加快输液、补液等积极抗休克治疗外,还应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二、术后切口感染
(一)病因:与无菌技术不严或病人的体质和病变的性质有一定关系,再加上禁食、营养不良、合并贫血、糖尿病、肥胖脂肪液化等有关。切口感染发生的时间大多在术后3~5天,个别发生较晚,在3~4周后。腹部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具有内源性和混合性的特点,主要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近年来,肠道内的无芽胞厌氧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受到临床的重视。
(二)临床表现:手术后3-4天,已经正常的体温重新上升,应首先想到切口的感染。如同时出现切口的胀痛和跳痛,应立即进行检查。切口局部肿胀、发红、有明显的压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由缝合针眼溢出,均说明已发生感染。少数病人可伴有全身症状,有时因感染的位置较深,不易早期发现。
(三)防治措施:术前完善皮肤和肠道准备;注意手术操作技术的精细。严格止血,避免切口渗血、血肿;加强手术前、后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增强抗感染能力;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无污染;正确、合理应用抗生素;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更换敷料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防止医源性交叉感染。
感染的早期阶段,及时进行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的吸收。切口已化脓时,应立即折除缝合线,扩开切口充分引流,并剪去已经坏死的皮下组织、肌膜和腱膜。脓汁应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两种培养及药敏试验,为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缩短治疗时间,可加强交换敷料后肉芽新鲜的创面行二期缝合。
三、切口裂开
(一)病因:切口裂开主要发生在腹部及邻近关节处的手术切口。裂开的时间大多在术后1-2周左右,与下列因素有关:(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术后切口愈合不佳;(2)切口局部张力过大,切口的血肿和化脓感染;(3)缝线过细,缝扎不紧,麻醉不满意情况下缝合时腹膜被撕破;(4)突然咳嗽、用力排便和呕吐,术后胃肠胀气。
(二)临床表现:病人在一次突然腹部用力后,随之切口疼痛并有血性渗出,有时甚至能听到切口崩裂的响声。严重时,有内脏由裂开的切口脱出,常见为大网膜和小肠袢,可发生休克。检查时可见腹部切口有不同程度的裂开,裂开可分为两大类:(1)完全性裂开一指腹均各层组织均已裂开,伴内脏脱出;(2)部分性裂开一皮肤缝合完好,皮下各层裂开,故无内脏外露。
(三)防治措施:纠正病人的营养状况,老年病人切口采用减张缝合法,术后腹部应用腹带适当包扎等,可减少切口裂开的机会。如切口已裂开,无论是完全性或部分性,只要没有感染,均应立即手术,在腹肌完全松驰的情况下,重新逐层缝合腹壁,并加减张合线。
四、术后疼痛
(一)病因: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反应。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将疼痛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术后疼痛(postoperative pain)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
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其性质为急性伤害性疼痛.也是临床最常见和最需紧急处理的急性疼痛。术后疼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 CPSP),其性质也可能转变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或混合性疼痛。研究表明小至腹股沟病修补术,大到体外循环等大手术.都可发生cpsp,其发生率高达2%-56%,持续疼痛达半年甚至数十年。CPSP形成的易发因素包括:术前有长于1个月的中到重度疼痛、精神易激、抑郁和多次手术史;术中或术后损伤神经;采用放疗、化疗等。其中最突出的因素是术后疼痛控制不佳和精神抑郁。
(二)临床表现:患者术后疼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麻醉后24小时、术后2-3天以及术后3-4天。疼痛第一阶段主要是手术的切口疼痛,通常50%的患者在这个期间感到剧烈疼感,并且精神受到极大折磨;第二阶段主要是切口张力增加引起的疼痛,第三阶段主要是由肠道蠕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