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RF)治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 急性呼吸衰竭(ARF)治疗
北京协和医院 呼吸内科 蔡柏蔷
• COPD 急性加重期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可使肺小动脉 痉挛及重组,而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 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增高从而使右心室 扩大增厚,最终发生右心衰竭。既往诊断 为肺原性心脏病( cor pulmonale) 合并 急性呼吸衰竭。
• *氟喹诺酮能很好地进入呼吸道的分泌物,为对 绿脓杆菌治疗有效。
• (2)绿脓杆菌肺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时易 感染绿脓杆菌。应用机械通气或其他呼吸治疗设 备者、COPD患者常伴发绿脓杆菌感染。
• *患绿脓杆菌肺炎时有显著发热、寒战、严重的 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严重者有紫绀和休克。 胸相为弥漫性双侧支气管肺炎伴结节状浸润和小 的透亮区域。胸腔积液常见,但脓胸不多见。
• 吸烟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关系: • * 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
偶尔吸烟也能刺激流感嗜血杆菌生长。
• * 流感嗜血杆菌的危害: • a.抑制呼吸道粘膜上皮纤毛的运动; • b.降低纤毛的清除率; • c.促进组织胺的生成,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
阻碍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 COPD患者加重前多有上感史,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咳嗽和咳痰。
• 首选抗胆碱能药中的异丙托品,因为 COPD气流 阻塞的可逆成分是由副交感神经介导的。β2受体兴奋剂和抗胆碱能药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 * β2-受体兴奋剂及异丙托品:以吸入用药为 佳,急性加重期呼吸困难严重、运动失调或感觉 迟钝,以压力喷雾器 (CGNs)较适易。机械通气 治疗时,可通过带有特殊接合器进行吸入治疗。
• COPD 合并ARF 的血气:PaO2小于 55 mm Hg 和/ 或 PaCO2大于 50 mm Hg。
• 二、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
• (1)通气驱动力降低:过量使用镇静药、安眠药和麻醉 药,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 (2)呼吸肌力和呼吸肌群功能减退:营养不良、休克、 低磷、低镁、低钙、低钾血症、重症肌无力、药物(氨 基甙类)和心律失常等。
表:COPD 急性加重期常见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
阿莫西林
S
S/R
R
安美汀
S
S
S
希刻劳
S
S
P
强力霉素
P
P
P
红霉素
S
P
P
TMPco
P
S
S
克拉霉素
S
P
S
阿奇霉素
S
P
S
• (1)流感嗜血杆菌肺炎:COPD 患者中,流感嗜血 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致病率高达 53.5%。
• 绿脓杆菌肺炎治疗: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一 种绿脓杆菌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菌素( 凯复 定、头孢吡肟、碳青酶烯类(泰能、美洛配能)或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如环丙沙星等)也有效。
• 2.慢性气流阻塞的治疗
• (1)扩张支气管:
• 3种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 药、茶碱类。
• 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剂 almitrine(肺达宁),有增 加通气降低 PaCO2的作用。但对肺血管有收缩作用, 使右心后负荷加重,对心功能不全的 COPD 应慎用或 适当加用肺血管扩张剂。
• (三)原发病的治疗
• 1. 急性诱因的治疗:选择抗生素时应考 虑常见致病菌耐药菌、抗生素抗菌谱、作 用方式、在肺组织中分布和穿透能力、耐 受能力、使用期限、药物代谢和排出、及 药物价格和价格 - 疗效的关系等。
• 心律失常:原因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感染,酸中 毒。呼碱,支气管解痉剂,洋地黄等均可能为诱发因素。
• (四)神经系统症状
• COPD 急性发作期可出现睡眠倒错,白天思睡而夜间失 眠,晨起头痛。精神症状可为抑制性的,如嗜睡、朦胧 或不同程度的昏迷,亦可为兴奋性的,如烦躁不安、抽 搐以致惊厥;神经系统异常反射征的出现迟于精神症状。 肌肉也可出现抽搐、呈扑翼样振颤。
• * 如有肺炎或充血性心衰,胸片有肺浸润,可给 予 高 流 量 氧 疗 , FiO 2 为 35 ~ 40 % 。 PaO 2 达 60~65 mm Hg、SaO2达 90%为合理的氧疗目标。
• 氧疗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低浓度氧疗不能使
SaO2达适当水平,应提高 FiO2,只要 SaO2合 适,CO2不会有显著毒性,能耐受 PaCO2升高。
• (三)常见体征
• 1.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体温升高,但年老体 弱,长期消耗患者,对感染反应差,可仅有低热 甚至体温不高。
• 2.紫绀:口唇,舌和指甲的紫绀,严重贫血时即 使缺氧,紫绀可不明显;BB 型COPD紫绀显著。
• 3.肺部体征:肺气肿、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 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低,叩诊高度反响,肺 底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呼吸音显著 减弱,呼吸时间延长,肺底有干湿罗音,急性发 作期,可有哮鸣和广泛的湿罗音。
• (八) 睡眠 - 病态呼吸:COPD患者睡眠时 可造成低氧血症,COPD 也可伴发阻塞性睡 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低通气综合征,均可 参与 ARF 的发生。
• 三、临床表现
• (一) 呼吸系统症状:
• 1. 咳嗽,咳痰:COPD病情恶化后痰量明显增加,黄绿
色或脓性。
• 2. 气急:气急常见,呼吸功能尚可、而有轻度肺动脉 高压时,只有在活动时出现气急;重者气急气短加重, 静息时亦感气短,被迫取坐位,不能平卧。
• (3)胸壁弹性的减少:肋骨骨折、胸腔积液、气胸、肠 梗阻和腹水等。
• (4)肺弹或气体交换容量的减少:肺不张、肺水肿和 肺炎等。
• (5)气道阻力增加: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病毒和细 菌感染、环境污染、吸烟等)、上呼吸道阻塞(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等。
• (6)机体代谢需氧量的增加:全身感染、甲亢等。
• 原则
• (1)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使 SaO2 > 90%;
• (2)纠正威胁生命的呼吸性酸中毒, 使 pH > 7.2;
• (3)治疗原发病;
• (4)防止和治疗并发症。注意营养支持治 疗。
• (一)低氧血症的治疗
• 吸氧:
• * 如 胸 片 无 肺 浸 润 , 吸 室 内 空 气 时, PaO2在 40~< 50 mm Hg,可鼻导管吸氧,氧流量由 1~ 2升/分开始,根据血气调整。
• (一)气道炎症:COPD 患者 ARF 最常见诱因。 致病原为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那摩耶菌和 肺炎衣原体等。
• (二)肺栓塞:COPD 合并肺心病时常伴右室壁 栓子形成,血小板功能异常,低氧血症导致继发 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COPD患者心肺 功能差,体力活动受限,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增加。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甙类并不 能很好地穿透气道和肺组织,在肺组织内 不能达到血液中相应的浓度。而喹诺酮、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在呼吸道和肺组织中 很好地分布,并可超过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COPD 加重期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
菌、卡他莫拉菌、肺炎衣原体等。绿脓杆菌感染:住院 COPD患者多见。(S:敏感;P:部分敏感:R:耐药)
•
• (二) 呼酸的治疗:
• 可试用呼吸兴奋剂,12-24小时后无效应考虑机械通 气。目前对 COPD 合并急性呼衰治疗的倾向是使用机 械通气而不是使用呼吸兴奋剂。
• 目前常用可拉明,山梗菜碱(洛贝林)等。 • 但对COPD合并急性呼衰是否用呼吸兴奋剂,医学界一
直有争论。
• 中枢性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等,呼吸兴奋作用有限, 易产生耐受性,同时有惊厥、增加氧耗量等,对于已 有呼吸肌疲劳者,应慎用。但某些严重二氧化碳潴留 的患者,应用呼吸兴奋剂后,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 症可有缓解。
• (五)手术:全身麻醉损害肺功能和气体 交换。功能残气容积的减少、肺泡的萎陷、 膈肌功能的改变及对缺氧性血管收缩的干 扰是引起 ARF的某些机制。
• (六)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即能引起肺的 萎陷又能引起胸壁扩张,使气体交换受损, 呼吸肌力学改变。
• (七)气胸:气胸是 ARF诱因,晚期 COPD 轻度气胸即能引起呼吸力学改变。
• 1994 年,提出“肺心病”术语应放弃。 但由于传统的原因,至今仍在延用。已将 肺心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统称为 COPD 合 并急性呼吸衰竭,而肺心病只是 COPD 的 一个并发症。
• 一、 定义:
• COPD 急性加重期常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ARF)、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肺小动 脉痉挛及重组,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 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增高从而使右心室 扩大增厚,最终发生右心衰竭。
•控制性氧疗:吸氧可加重高碳酸血症和呼 酸,引起意识状态恶化,称为“氧源性高 碳酸血症”。
• 传统观点:慢性 CO2潴留者,呼吸中枢化学感 受器对 CO2的反应性差,呼吸的维持主要靠低 氧血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吸氧会抑 制这种作用,造成通气不足,从而 PaCO2上升。
• 现认为高浓度氧疗解除了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导 致 V/Q失调加重,VD/VT增加,使 PaCO2上升。 另外吸氧改变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导致生理死腔 的改变,从而引起氧源性高碳酸血症。
• COPD 急性发作时,有时两肺罗音可突然消失,可能是
因泛细支气管炎而引起呼吸浅表,远端细小支气管分泌 物阻塞或支气管高度痉挛,提示病情恶化。
• 4. 心脏体征:COPD 合并肺心病时可因肺动脉高 压和右心室肥大,而出现 P2亢进和三尖瓣区收 缩期杂音。右心衰竭: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 胸骨左下缘何剑突下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和收缩 期吹风样杂音。常有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 象,下肢甚至全身皮下水肿。
•
• 四、住院标准:
• (1)严重呼吸困难,对最初的急诊治疗反应 不佳者;
• (2)意识模糊、嗜睡或呼吸肌疲劳;
• (3)给氧时,仍有持续性低氧血症或低氧血 症加重,有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 酸中毒加重(pH < 7.30);
• (4)需机械通气(MV)治疗,创伤性或无创 伤性机械通气。
• 五、治疗:
• 3. 胸痛:胸壁,胸膜或纵隔的纤维化及粘连所致。活 动后感觉胸骨后疼痛,因右室肥厚增加氧的需要超过氧 的供给,造成右室缺血所致。
• 4. 呼吸衰竭: PaCO2超过 60 mm Hg 时,头痛,头胀, 多汗、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白天嗜睡不醒,幻 觉,神志恍惚。严重时昏迷,谵语、抽搐、球结膜充血 水肿,瞳孔缩小,视乳头水肿等肺性脑病临床表现。
• COPD 急性加重期: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时可选用:
• *第二代头孢菌素。
• *安美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流感嗜血杆菌的 活性很好,但胃肠道反应。此外,克拉维酸很不 稳定,痰中浓度较低。有青霉素过敏者不能应用。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单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则所需最低抑菌浓度 (MIC)太高。单独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流感嗜 血杆菌感染不太合适。常与二、三代头孢合用。
• (二)心血管系统症状:
• 心力衰竭:急性感染时,缺氧和 CO2潴留加 重,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负荷加重,加上心肌 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心力衰竭,主要为 右心衰竭,可同时出现左心衰竭。
• 右心衰竭症状:咳嗽,气急,心悸,下肢轻度 浮肿等,与呼吸道症状容易混淆。右心衰竭加重 时,气急加重,尿少,上腹胀痛,食欲不振,腹 水等。
• (三)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肺心 病、药物中毒及共存的其它心脏疾病都可能引起 心律失常,常见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 房扑动、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心律 失常可促进 COPD 患者发生 ARF。
• (四)心功能障碍: COPD 合并左心衰竭 时,左房压的升高可引起肺水肿,降低肺 的顺应性,支气管内膜水肿使原已狭窄的 气道更加狭窄,外膜水肿使肺的回缩与气 道的回缩不一致,造成支气管塌陷,增加 呼吸功。
• 1963年,WHO 将肺心病定义为“肺心病 是指继发于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的疾病而 出现的右心室肥厚,但应除外由原发影响 左心室疾病而引起的肺部异常改变所致者, 如先天性心脏病。”
• 该定义是一个病理学的定义,而不是功 能的定义,因诊断右心室肥厚难以确切, 只有尸检才能确诊,故临床价值有限。
• 1970年,又将“右心室肥厚”改为“右 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但仍不确切, 因为包含了轻度右心室功能障碍到严重右 心室衰竭。
北京协和医院 呼吸内科 蔡柏蔷
• COPD 急性加重期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可使肺小动脉 痉挛及重组,而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 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增高从而使右心室 扩大增厚,最终发生右心衰竭。既往诊断 为肺原性心脏病( cor pulmonale) 合并 急性呼吸衰竭。
• *氟喹诺酮能很好地进入呼吸道的分泌物,为对 绿脓杆菌治疗有效。
• (2)绿脓杆菌肺炎: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受损时易 感染绿脓杆菌。应用机械通气或其他呼吸治疗设 备者、COPD患者常伴发绿脓杆菌感染。
• *患绿脓杆菌肺炎时有显著发热、寒战、严重的 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严重者有紫绀和休克。 胸相为弥漫性双侧支气管肺炎伴结节状浸润和小 的透亮区域。胸腔积液常见,但脓胸不多见。
• 吸烟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关系: • * 烟草中的尼古丁:刺激流感嗜血杆菌的生长。
偶尔吸烟也能刺激流感嗜血杆菌生长。
• * 流感嗜血杆菌的危害: • a.抑制呼吸道粘膜上皮纤毛的运动; • b.降低纤毛的清除率; • c.促进组织胺的生成,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
阻碍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
• COPD患者加重前多有上感史,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急性发病者有发热、咳嗽和咳痰。
• 首选抗胆碱能药中的异丙托品,因为 COPD气流 阻塞的可逆成分是由副交感神经介导的。β2受体兴奋剂和抗胆碱能药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 * β2-受体兴奋剂及异丙托品:以吸入用药为 佳,急性加重期呼吸困难严重、运动失调或感觉 迟钝,以压力喷雾器 (CGNs)较适易。机械通气 治疗时,可通过带有特殊接合器进行吸入治疗。
• COPD 合并ARF 的血气:PaO2小于 55 mm Hg 和/ 或 PaCO2大于 50 mm Hg。
• 二、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诱因
• (1)通气驱动力降低:过量使用镇静药、安眠药和麻醉 药,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 (2)呼吸肌力和呼吸肌群功能减退:营养不良、休克、 低磷、低镁、低钙、低钾血症、重症肌无力、药物(氨 基甙类)和心律失常等。
表:COPD 急性加重期常见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
阿莫西林
S
S/R
R
安美汀
S
S
S
希刻劳
S
S
P
强力霉素
P
P
P
红霉素
S
P
P
TMPco
P
S
S
克拉霉素
S
P
S
阿奇霉素
S
P
S
• (1)流感嗜血杆菌肺炎:COPD 患者中,流感嗜血 杆菌为主要致病菌,致病率高达 53.5%。
• 绿脓杆菌肺炎治疗: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一 种绿脓杆菌青霉素(哌拉西林)、头孢菌素( 凯复 定、头孢吡肟、碳青酶烯类(泰能、美洛配能)或 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如环丙沙星等)也有效。
• 2.慢性气流阻塞的治疗
• (1)扩张支气管:
• 3种支气管扩张剂:β2-受体兴奋剂、抗胆碱能 药、茶碱类。
• 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剂 almitrine(肺达宁),有增 加通气降低 PaCO2的作用。但对肺血管有收缩作用, 使右心后负荷加重,对心功能不全的 COPD 应慎用或 适当加用肺血管扩张剂。
• (三)原发病的治疗
• 1. 急性诱因的治疗:选择抗生素时应考 虑常见致病菌耐药菌、抗生素抗菌谱、作 用方式、在肺组织中分布和穿透能力、耐 受能力、使用期限、药物代谢和排出、及 药物价格和价格 - 疗效的关系等。
• 心律失常:原因有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感染,酸中 毒。呼碱,支气管解痉剂,洋地黄等均可能为诱发因素。
• (四)神经系统症状
• COPD 急性发作期可出现睡眠倒错,白天思睡而夜间失 眠,晨起头痛。精神症状可为抑制性的,如嗜睡、朦胧 或不同程度的昏迷,亦可为兴奋性的,如烦躁不安、抽 搐以致惊厥;神经系统异常反射征的出现迟于精神症状。 肌肉也可出现抽搐、呈扑翼样振颤。
• * 如有肺炎或充血性心衰,胸片有肺浸润,可给 予 高 流 量 氧 疗 , FiO 2 为 35 ~ 40 % 。 PaO 2 达 60~65 mm Hg、SaO2达 90%为合理的氧疗目标。
• 氧疗目的是纠正低氧血症,低浓度氧疗不能使
SaO2达适当水平,应提高 FiO2,只要 SaO2合 适,CO2不会有显著毒性,能耐受 PaCO2升高。
• (三)常见体征
• 1.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时体温升高,但年老体 弱,长期消耗患者,对感染反应差,可仅有低热 甚至体温不高。
• 2.紫绀:口唇,舌和指甲的紫绀,严重贫血时即 使缺氧,紫绀可不明显;BB 型COPD紫绀显著。
• 3.肺部体征:肺气肿、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 吸运动减弱,语音震颤减低,叩诊高度反响,肺 底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甚至消失。呼吸音显著 减弱,呼吸时间延长,肺底有干湿罗音,急性发 作期,可有哮鸣和广泛的湿罗音。
• (八) 睡眠 - 病态呼吸:COPD患者睡眠时 可造成低氧血症,COPD 也可伴发阻塞性睡 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低通气综合征,均可 参与 ARF 的发生。
• 三、临床表现
• (一) 呼吸系统症状:
• 1. 咳嗽,咳痰:COPD病情恶化后痰量明显增加,黄绿
色或脓性。
• 2. 气急:气急常见,呼吸功能尚可、而有轻度肺动脉 高压时,只有在活动时出现气急;重者气急气短加重, 静息时亦感气短,被迫取坐位,不能平卧。
• (3)胸壁弹性的减少:肋骨骨折、胸腔积液、气胸、肠 梗阻和腹水等。
• (4)肺弹或气体交换容量的减少:肺不张、肺水肿和 肺炎等。
• (5)气道阻力增加: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病毒和细 菌感染、环境污染、吸烟等)、上呼吸道阻塞(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等。
• (6)机体代谢需氧量的增加:全身感染、甲亢等。
• 原则
• (1)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使 SaO2 > 90%;
• (2)纠正威胁生命的呼吸性酸中毒, 使 pH > 7.2;
• (3)治疗原发病;
• (4)防止和治疗并发症。注意营养支持治 疗。
• (一)低氧血症的治疗
• 吸氧:
• * 如 胸 片 无 肺 浸 润 , 吸 室 内 空 气 时, PaO2在 40~< 50 mm Hg,可鼻导管吸氧,氧流量由 1~ 2升/分开始,根据血气调整。
• (一)气道炎症:COPD 患者 ARF 最常见诱因。 致病原为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卡那摩耶菌和 肺炎衣原体等。
• (二)肺栓塞:COPD 合并肺心病时常伴右室壁 栓子形成,血小板功能异常,低氧血症导致继发 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COPD患者心肺 功能差,体力活动受限,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增加。
•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甙类并不 能很好地穿透气道和肺组织,在肺组织内 不能达到血液中相应的浓度。而喹诺酮、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在呼吸道和肺组织中 很好地分布,并可超过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COPD 加重期常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
菌、卡他莫拉菌、肺炎衣原体等。绿脓杆菌感染:住院 COPD患者多见。(S:敏感;P:部分敏感:R:耐药)
•
• (二) 呼酸的治疗:
• 可试用呼吸兴奋剂,12-24小时后无效应考虑机械通 气。目前对 COPD 合并急性呼衰治疗的倾向是使用机 械通气而不是使用呼吸兴奋剂。
• 目前常用可拉明,山梗菜碱(洛贝林)等。 • 但对COPD合并急性呼衰是否用呼吸兴奋剂,医学界一
直有争论。
• 中枢性呼吸兴奋剂如可拉明等,呼吸兴奋作用有限, 易产生耐受性,同时有惊厥、增加氧耗量等,对于已 有呼吸肌疲劳者,应慎用。但某些严重二氧化碳潴留 的患者,应用呼吸兴奋剂后,二氧化碳潴留及低氧血 症可有缓解。
• (五)手术:全身麻醉损害肺功能和气体 交换。功能残气容积的减少、肺泡的萎陷、 膈肌功能的改变及对缺氧性血管收缩的干 扰是引起 ARF的某些机制。
• (六)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即能引起肺的 萎陷又能引起胸壁扩张,使气体交换受损, 呼吸肌力学改变。
• (七)气胸:气胸是 ARF诱因,晚期 COPD 轻度气胸即能引起呼吸力学改变。
• 1994 年,提出“肺心病”术语应放弃。 但由于传统的原因,至今仍在延用。已将 肺心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统称为 COPD 合 并急性呼吸衰竭,而肺心病只是 COPD 的 一个并发症。
• 一、 定义:
• COPD 急性加重期常常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ARF)、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肺小动 脉痉挛及重组,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肺 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增高从而使右心室 扩大增厚,最终发生右心衰竭。
•控制性氧疗:吸氧可加重高碳酸血症和呼 酸,引起意识状态恶化,称为“氧源性高 碳酸血症”。
• 传统观点:慢性 CO2潴留者,呼吸中枢化学感 受器对 CO2的反应性差,呼吸的维持主要靠低 氧血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吸氧会抑 制这种作用,造成通气不足,从而 PaCO2上升。
• 现认为高浓度氧疗解除了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导 致 V/Q失调加重,VD/VT增加,使 PaCO2上升。 另外吸氧改变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导致生理死腔 的改变,从而引起氧源性高碳酸血症。
• COPD 急性发作时,有时两肺罗音可突然消失,可能是
因泛细支气管炎而引起呼吸浅表,远端细小支气管分泌 物阻塞或支气管高度痉挛,提示病情恶化。
• 4. 心脏体征:COPD 合并肺心病时可因肺动脉高 压和右心室肥大,而出现 P2亢进和三尖瓣区收 缩期杂音。右心衰竭:颈静脉怒张,心率增快, 胸骨左下缘何剑突下可听到舒张期奔马律和收缩 期吹风样杂音。常有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 象,下肢甚至全身皮下水肿。
•
• 四、住院标准:
• (1)严重呼吸困难,对最初的急诊治疗反应 不佳者;
• (2)意识模糊、嗜睡或呼吸肌疲劳;
• (3)给氧时,仍有持续性低氧血症或低氧血 症加重,有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或呼吸性 酸中毒加重(pH < 7.30);
• (4)需机械通气(MV)治疗,创伤性或无创 伤性机械通气。
• 五、治疗:
• 3. 胸痛:胸壁,胸膜或纵隔的纤维化及粘连所致。活 动后感觉胸骨后疼痛,因右室肥厚增加氧的需要超过氧 的供给,造成右室缺血所致。
• 4. 呼吸衰竭: PaCO2超过 60 mm Hg 时,头痛,头胀, 多汗、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失眠,白天嗜睡不醒,幻 觉,神志恍惚。严重时昏迷,谵语、抽搐、球结膜充血 水肿,瞳孔缩小,视乳头水肿等肺性脑病临床表现。
• COPD 急性加重期: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时可选用:
• *第二代头孢菌素。
• *安美汀(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对流感嗜血杆菌的 活性很好,但胃肠道反应。此外,克拉维酸很不 稳定,痰中浓度较低。有青霉素过敏者不能应用。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单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 素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则所需最低抑菌浓度 (MIC)太高。单独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流感嗜 血杆菌感染不太合适。常与二、三代头孢合用。
• (二)心血管系统症状:
• 心力衰竭:急性感染时,缺氧和 CO2潴留加 重,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负荷加重,加上心肌 缺氧和代谢障碍等因素,导致心力衰竭,主要为 右心衰竭,可同时出现左心衰竭。
• 右心衰竭症状:咳嗽,气急,心悸,下肢轻度 浮肿等,与呼吸道症状容易混淆。右心衰竭加重 时,气急加重,尿少,上腹胀痛,食欲不振,腹 水等。
• (三)心律失常: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肺心 病、药物中毒及共存的其它心脏疾病都可能引起 心律失常,常见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 房扑动、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早搏。心律 失常可促进 COPD 患者发生 ARF。
• (四)心功能障碍: COPD 合并左心衰竭 时,左房压的升高可引起肺水肿,降低肺 的顺应性,支气管内膜水肿使原已狭窄的 气道更加狭窄,外膜水肿使肺的回缩与气 道的回缩不一致,造成支气管塌陷,增加 呼吸功。
• 1963年,WHO 将肺心病定义为“肺心病 是指继发于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的疾病而 出现的右心室肥厚,但应除外由原发影响 左心室疾病而引起的肺部异常改变所致者, 如先天性心脏病。”
• 该定义是一个病理学的定义,而不是功 能的定义,因诊断右心室肥厚难以确切, 只有尸检才能确诊,故临床价值有限。
• 1970年,又将“右心室肥厚”改为“右 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但仍不确切, 因为包含了轻度右心室功能障碍到严重右 心室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