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观看奠基者心得体会
观看奠基者后体会
观看奠基者后体会最近看了电影《奠基者》,这部电影的情节非常引人入胜,让人看了很有感悟。
首先,电影中的主人公亚伦·斯沃茨,是一个拥有天才智力的年轻人。
他的一生都在探寻真理,从小就显示出对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执着追求。
作为一个年轻人,他经常反叛,因为他一直认为现实生活中身处高层建筑的人过着令人望而却步的生活,人们往往失去了自己真正的本性。
电影中因为亚伦的努力,最终发现了自己和人类的神秘命运。
观看电影后,让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
在追求自己的梦想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遇到了很多的难关。
但是这些挫折并不是我们应该逃避或沮丧的东西,它们反而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成长和智慧。
在《奠基者》中,亚伦在过程中,逐渐明白了追求真理和探索人性的重要性。
即使他最终没能找到所有的答案,但是他仍然比其他人更加有追求和探究的精神,同时也更加明白了事物的真实本质。
更深层次的让人思考的是,在亚伦深入探究人类命运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些之前并没有看到的模式和规律。
电影中传达了一种观点:真相往往被掩盖在模糊性和表面下,但我们应该勇敢地去挖掘并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不管我们从哪里来,我们都有自己的命运。
在追求自己人生道路的同时,我们应该有一种独特的自信心,坚定地相信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尊严与结局。
在《奠基者》中,亚伦变得越来越有自信,他自己的理解和探索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并牢牢地握住了人类的未来。
这里背后的信息是,当一些人凭借内心的勇气、对人性和真理的追求,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并敢于奋斗的时候,他们将成为一种真正的奠基者,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类文化。
总之,电影《奠基者》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影片,它更具有哲学性并给人们带来了启示,看完后对自己和人类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我想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明白:我们的人生旅程一定会有很多曲折、磨难和不确定性,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守自己的信念,勇敢面对困难,那么我们就能够迎来更加辉煌的人生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奠基者读后感
奠基者读后感《奠基者》这本书,就像一扇通往过去岁月的窗户,让我看到了那些为了梦想和使命而奋斗的人们。
书中描绘的那些奠基者们,他们并非天生的英雄,而是在困境中咬牙坚持,在挫折中勇往直前的普通人。
他们的故事,没有那种惊天动地的传奇色彩,却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奠基者面对技术难题时的那份执着。
当时,他们所从事的项目遇到了一个关键的技术瓶颈,整个团队都陷入了焦虑和迷茫之中。
这位奠基者,叫他老张吧,老张没有被困难吓倒。
他一头扎进资料堆里,日夜不停地研究、计算、试验。
那时候,他的办公室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但那股子专注劲儿,仿佛世界上就只剩下了他和那个难题。
老张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图纸和文件,乱糟糟的,可他总能在那堆“混乱”中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数据和思路,有的地方还画着只有他自己能看懂的符号。
同事们都劝他休息休息,别把身体搞垮了,可他总是摆摆手说:“这事儿不解决,我睡也睡不踏实。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老张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方法。
当他兴奋地把结果告诉大家时,所有人都被他的坚持和智慧所折服。
那一刻,他脸上的疲惫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喜悦。
这个情节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所谓的奠基者,并不是有着超能力的神人,而是有着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的凡人。
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压力之下不退缩,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后人铺平了道路。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追求快速的成功,稍微遇到点挫折就想放弃。
而这些奠基者们的经历告诉我们,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坚持。
再联想到我自己的经历,曾经为了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我也像老张那样,日夜苦读。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书,晚上复习到很晚。
那段时间真的很累,有时候看着厚厚的复习资料,心里也会犯怵。
但是一想到自己的目标,就又咬咬牙坚持下去。
最终,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那时候我才明白,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奠基者》观后感
风雨兼程创业路生生不息石油魂——观《奠基者》有感在中央一套上演的石油大会战——《奠基者》作为一场开年大戏已经落下了帷幕,曲终壮歌在,观看了这部石油史诗的我,心情却久久不能平复。
《奠基者》把我带进了那个艰苦创业的年代,老一辈石油人那种头顶蓝天,脚踏荒原的铮铮铁骨深深地触动了我,那种战天斗地、誓夺胜利的坚定意志使我的精神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洗礼,剧中的这些石油奠基者都用行动诠释着“铁人精神”“大庆精神”,让我领会了责任和信念的无形力量。
《奠基者》成功地塑造了当年石油大会战中石油部领导的光辉形象。
60年代前后,在苏联老大哥撤走专家、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石油部的部长余秋里,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大志,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松嫩荒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重重困难、重重矛盾,并没有把部长们吓倒,余秋里、康世恩两位领导,通过深入生产一线,掌握第一手石油地质资料,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逐步解决了人手不够,车辆不够,粮食不够,物资不够等诸多问题。
连续剧中塑造的石油部长形象,胸怀广阔、目光远大、性格耿直、无私无畏、决策果断、心系职工、知人冷暖。
这不正是我们石油战线广大干部工人心中所期盼的领导形象吗?《奠基者》成功再现了铁人王进喜等石油工人的高大形象。
铁人王进喜在国家最需要石油的时候,从玉门来到了塞北荒原。
在余部长“没有条件创作条件也要上”号召的指引下,王进喜不等不靠,发出了“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雄壮誓言。
他带领的1205钻井队,与马厚生的1202钻井队开展竞赛活动的场面;他人拉肩扛卸钻机,脸盆端水保开钻,泥浆池里拌泥浆,奋不顾身压井喷的场面,都真实地再现了铁人战天斗地,不畏艰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剧中的马厚生,性格率直,憨厚可亲,乡音浓重。
这个大西北来的汉子,以大干快上的拼搏精神和永不服输的倔强脾气,打出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进尺超出了苏联的功勋钻井队。
《奠基者》观后感
《奠基者》观后感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奠基者》已播放完,看完该剧后,我的心是感慨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仿佛把我们拉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了我们当年的大庆人,他们中无论党员,团员,工人,解放军,知识分子,都浩浩荡荡的汇集在松辽平原,参加石油大会战。
在当时条件极其艰苦,气候极其恶劣,物资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他们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以革命的乐观主义和大无畏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石油大会战的胜利。
当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向全世界自豪的说:“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全世界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感到震惊。
正是我们这只石油大军,他们为我国的石油工业默默奉献,艰苦奋斗。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多少英烈忠魂长眠此地,永远伴随着这块他们热爱的土地。
原石油部部长李敬的一番话,很好的表达了我们心中共同的感慨:“《奠基者》的诞生,对逝者是告慰,对生者是勉励,对后人是向导。
”在《奠基者》上,我看到了一个领导者的光辉形象。
独臂将军余秋里和康世恩部长等领导,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从大局出发,深入实际,统揽全局,制定方案,解决矛盾。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他们怀着对自己事业的执着,满腔热情的投身到自己事业中去。
困难阻挡不了他们,失败吓不怕他们,他们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生产计划。
他们心系职工,关心群众,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我脑海里忽然闪现镜头中一场景:过年吃饺子,康部长看着工人们吃时那快乐的表情,工人们叫他一起吃他说不饿,等工人吃饱离开后,康部长吃工人剩下的饺子。
看到这一幕,我潸然泪下。
这就是我们的领导,无私奉献,默默牺牲。
在他们身上,体现出胸怀广阔,无私无畏,运筹帷幄,对事业的无限热爱。
在《奠基者》中,我看到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的形象。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喊出的这一豪言壮语,喊出的是大庆人的精神。
奠基者读后感
奠基者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奠基者》的书,这可真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和感触。
书里讲述的那些奠基者们的故事,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时代。
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是我们如今难以想象的。
但他们硬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在一片荒芜中开辟出了新的天地。
就拿其中一位奠基者来说吧,他叫老王。
老王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家里孩子多,常常吃不饱饭。
但老王从小就有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他心里一直揣着一个走出大山的梦想。
在那个年代,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可对于老王来说,读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家里穷得叮当响,连买支铅笔都得算计半天。
但老王不在乎,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走好几里山路去学校。
夏天还好,顶多就是被蚊虫叮咬得满身包。
可到了冬天,那才叫遭罪。
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
但老王从不抱怨,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老王的学习用品也简陋得可怜。
他的书包是妈妈用旧衣服改的,作业本是正面用完用反面。
铅笔用到短得握不住了,就套上一个竹筒接着用。
可就算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老王的成绩依然名列前茅。
后来,老王考上了城里的重点中学。
这在他们那个小山村可是件破天荒的大事儿,乡亲们都为他感到骄傲。
可到了城里,老王才发现自己和城里孩子的差距。
城里孩子有漂亮的书包、齐全的文具,还上过各种补习班。
而老王呢,除了一颗求知的心,什么都没有。
但老王没有气馁,他利用一切课余时间恶补知识。
别人在玩耍的时候,他在学习;别人在睡觉的时候,他还在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王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成绩越来越好,还在各种竞赛中获奖。
高考的时候,老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大学期间,老王也没有放松自己。
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他知道,自己能走到这一步不容易,必须要好好珍惜。
毕业后,老王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
他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别人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别人不愿意加班,他主动留下来。
奠基者观后感
奠基者观后感奠基者观后感按照公司领导要求,我于近期通过网络观看了《奠基者》这部影视剧。
这是一部讲述老一辈石油人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白手起家开创中国石油工业奋斗史的影片,它充分展示了中国石油工业来之不易的艰难曲折历程。
看过这部影片,我的内心受到了震撼、精神受到了洗礼,对“创业、责任、奉献、理想、信念、执着、气节、奠基者”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现结合姜总讲话及工作人生经历谈几点个人粗浅的感想和体会。
一、领导干部在现实工作中既要有奠基者那种敢闯敢拼、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又要有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奠基者》中的余秋里、王进喜、沈霖等老一辈石油奠基者那种求真务实、勇于担当、敢于担当、为国家为民族为革命事业舍生忘死、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豪迈气概,那种直面困难、无惧失败、敢于试验、敢于叫板权威的大无畏精神至今仍被后人所传诵、所津津乐道。
我们现代人缺乏的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品质。
任何一项宏伟事业的成功都要靠几代人的拼搏奋斗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特别是在当前这种经济高速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信息化突飞猛进的特殊历史时代,唯有敢于突破、唯有敢于创新、唯有敢于打破常规尝试做前人所不敢做的事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摈弃安逸思想及传统工作行为模式,摆脱政绩近功急利短期行为,勇于尝试前人所不敢尝试的事,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对企业运行弊端及各种不合理现象进行综合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企业向良性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才能真正被后人所敬仰和爱戴。
当前,我们公司提出了建设新型高效##企业的伟大构想,实施##、33、##大规模更新改造,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征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人就是未来##事业的奠基者,作为奠基者,我们必须在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基础上,勇于创新思维,敢于突破传统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我们当前的各项工作做好,新型高效供水企业的伟大愿景在不久的将来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奠基者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
奠基者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奠基者这部精彩的影视作品,真实的再现了历史,教育了后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奠基者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奠基者观后感1电视剧《奠基者》看完了3,感觉拍得好,等不及电视播放速度,就在网上看完了。
虽然导演在个别细节方面作了“现代化”的修正,以适应现在年轻人的感觉。
但总体上讲,仍然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当年石油工人开发大庆的奋斗史。
最有感触的,是在当时那种极其困难的环境和条件,老一辈革命家与石油工人,面对无数的困难和挫折,用惊人的勇气和智慧,开发了中国的大油田。
“要挺住”,“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些豪言壮语,展示了先辈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
而正是这种精神,展示了每个英雄个人的人格、境界、心胸----。
今天看《奠基者》,之所有深有感触,一是因为我们虽然当年小少,但后来也经历了几乎同样的生活,二是因为我们是军人出身,懂得军人面对任何艰难困苦时应当具备的精神和气质。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不相信、不理解当时那种困难的环境和条件。
或许不理解那时人们的思想。
或许会认为,条件不具备时就不应该这样或那样做。
然而,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我们无法预料,无法准备,或者说我们能够准备的就是自己的信念。
面对困难,许多人会埋怨客观环境,会埋怨他人,甚至埋怨社会。
而在许多时候,恶劣的环境及困难,不是某个个人在面对,而是一群人甚至整个社会都要面对。
而在这种情况下,埋怨客观环境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唯一的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个话有好多年没有听人说了),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记得以前和人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人掉在河里,快要溺水身亡。
这个人大骂老天爷怎么弄出这么深的河,大骂周围的人不能见义勇为,不断的大骂,最后在自己的骂声中溺水而亡。
与其在骂声中死去,不如奋力挣扎求生。
曾经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在批判“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这句话,意图证明要遵循客观规律。
虽然这样思考有一定道理。
奠基者观后感
奠基者观后感《奠基者》是一部具有深刻思考和启发性的纪录片,它以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为主题。
这部纪录片对历史、文化和科学领域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带领观众回顾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进步与挑战,呼吁我们审视过去,思考现在,并为未来建立更好的基石。
纪录片开场以壮丽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伴随着悠扬的音乐,通过鸟瞰镜头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丰饶。
这种画面给人一种宏大和深思的感觉,使我意识到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大自然密不可分。
电影导演通过大量的历史档案和考古学研究,呈现出了人类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活情况和文化特征。
影片以人类最原始的文明形态开始,揭示了人类最早的积累与创造。
通过对人类早期洞穴壁画和神话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在远古时代如何理解世界和自然规律。
这一部分给人一种古朴而神秘的感觉,也让我对远古人类有了更深的敬畏之情。
纪录片随后以人类农业革命的发展为线索,探讨了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到农耕生产的转变。
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农耕技术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我们意识到农业的出现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耕文明的兴起催生了定居社会和城市文明的诞生,也为各种技术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纪录片中展示了城市的壮丽景致和文化遗产,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成就。
影片的另一个亮点是关于科学与技术的探讨。
它呈现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从古代的科学家到现代的科技发展,纪录片生动地描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对于宇宙、地球和生命的认识和探索。
科学的进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纪录片中提到的一些科学成就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让我深感人类的智慧和不断追求的精神。
除了对科学和技术的探讨,纪录片还关注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变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由、平等和正义的追求逐渐成为核心价值观。
影片中提到了一些历史事件和思想家的理论,反映了人类社会在道德意识上的发展和进化。
这部分内容使我深思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观后感
观奠基者有感60年代前后,中国就像像一个嗷嗷待哺婴儿,诞生不久就面临着西方的打压、蔑视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威胁。
贫苦落后的中国百废待兴,特别是在能源,现代工业方面。
而《奠基者》正是讲述了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石油部的部长,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大志,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松嫩荒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最终余秋里领导的石油开采队在经历了人手不够,车辆不够,粮食不够,物资不够,上下不通气,等一系列困难后居然在苏联专家不可想象的时间内实现了油井出油。
实现了中国石油自给的伟大目标。
看完《奠基者》全集,我上网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礼,“要挺住”,“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石油部长余秋里的话语萦绕耳边,久久不能散去,这些豪言壮语,展示了先辈们的英勇气概和大无畏的精神。
然而《奠基者》,它不但是一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史诗,也是一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虽然,现在距离大庆开发建设已经有五十多年了,这五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在各方面都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生活条件优越了,科技水平提高了,作为新世纪当家人的我们是否更应当秉承先辈们不畏辛劳,不畏艰难的英雄精神,发扬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为祖国的发展竭尽奉献的民族精神?这使我想到了08年的汶川大地震,如果当时领导人畏惧灾害不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如果医疗团队人员只顾自身安危不深入灾区日夜抢救受害者,如果全国上下不同心一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众志成城,那么现在的汶川会是什么样子?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困难,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面临的难题。
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人类永远是在克服无数的困难中发展着。
所以,在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需要这种精神,我们需要这种意志,只有当这种精神真正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我们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我们的国家才会迅速腾飞,社会才会快速的向前推进。
憋不出来了。
自己改吧,一大半时原创。
《奠基者》心得体会
《奠基者》心得体会在观看了电视剧奠基者后,我被他高尚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辗转反侧,彻夜未眠,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那张熟悉的脸,那个平凡的岗位,那位不平凡的伟人。
影片中,导演用“老电影”的方式向我们讲述了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
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
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了石油井架。
打井缺水,他带领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
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脚上打着绷带,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来压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在他的带动下,在场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池中,井喷终于被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
看到这里,我被这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不惜以牺牲个人生命来保卫国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
在场的其他同事也都纷纷落泪了,寒冬腊月,就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泥浆中都受不了,何况是一位脚上有伤浑身是病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油田,作为新一代的石油接班人我们岂能够躺在前辈用鲜血跟生命创造的舒适的摇篮中,不思进取,我们要把铁人的精神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努力拼搏,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
“北风当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地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奠基者》观后感范文
《奠基者》观后感《奠基者》观后感范文《奠基者》是近几年中国石油工业题材中少有的优秀电视剧,也是这些年难见正视历史的电视剧,更是一部没有做作,令人信任和汗颜的电视剧。
从《创业》到《铁人》,我们都是在一种刻意下的光环中看见大庆人豪迈情结,看到王进喜无畏的工作作风的。
虽然这些片子中都喊出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但相比《奠基者》就显得脆弱。
片中的结尾是康世恩领命开发华北战场而结束,似乎让人意犹未尽。
纵观全剧,感叹颇多。
一是人物刻画的细腻。
从余秋里到康世恩,从王进喜到武刹把子,杨红旗、陆维夫、沈霖个个活龙鲜健。
余秋里,独臂部署战区计划、与沈霖打赌谋划油层潜力;康世恩,请井队员工吃饺子,自己确夹起盆中剩下的两个饺子;杨红旗,来到井场与员工娴熟扛起水泥;王进喜与马厚生较劲打井;钻井工光着脊梁在漏雨的土屋内跳舞等等这些真实且细腻的镜头,让我们回到了大庆时期的艰苦岁月,相信老一代石油人革命加拼命的激情,所有人物的说话语言和场景刻画,无不使人感到片子的真实。
二是尊重历史发展观。
以前反映大庆人会战的影片,基本都是王进喜一人,除了“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豪言壮语,就是“我不是你捏的,一碰就散”等光辉语录。
《奠基者》中不仅反映了四川会战失败,面临困惑,大个子要脱离队伍等事实,同时客观反映了大庆五面红旗的`由来,更是真实记录了杏24井的井喷,王大年的牺牲、武杀把子和马厚生、王进喜等一批人彪悍忘我的顽强作风。
可以说,大庆会战是以牺牲自我为代价,换得了最后的胜利。
与我军长期战术相似,就像余秋里所言,当初的设计,要牺牲4000人一样。
只有这样,才能总结出“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大庆油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的奠基,才能有当今中石油的辉煌。
我们面对历史,本着不回避、不牵强的原则来还原大庆会战,这,才是《奠基者》成功的又一奥妙所在。
三是创业者扎实的工作作风。
我认识康世恩的侄子,他眼中的叔父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人,揉不得一个纳米颗粒,对党和事业的忠诚且强硬的工作作风,使得多少年后,中石油各油田都能看到他慷慨激昂的影子。
周紫阳读奠基者有感
读《奠基者》有感大学期间曾经看过电视剧版的《奠基者》,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今,已成为一名石油工人的我,重温这部经典之作时感触更深。
《奠基者》是一部讲述石油战士披荆斩棘、征战大庆油田的故事。
它重现了老一辈石油人激情燃烧的岁月;它记录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它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奠基者》是一部英雄的史诗;是石油拓荒者的奋斗史。
它真实而感人至深。
大庆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重重。
就在会战关键时刻,石油将士们遭遇到全国性的粮荒和十年一遇的寒流。
在寒冷的北大荒,将士们无以果腹和御寒。
最后是一群石油家属开荒种地,掀起大生产运动才使粮食问题得以缓解。
又通过开展“人人打干打垒”群众运动,顺利度过严冬。
在《奠基者》里,看不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他们是一个英雄的群体。
他们那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
是他们白手起家创建了中国第一大油田;是他们让中国丢掉贫油国的帽子。
没有余秋里部长的会战经验,果断挥师松辽盆地,哪里会有今日美丽之大庆?没有石油工人冒严寒,夜以继日地钻进,又怎会有大庆今天如此茂盛的油井?没有石油家属的开荒种地,石油工人又怎能心无旁骛地工作?没有牧民们的“牛给油让路”,又怎会有大庆今日的广袤?尽管大庆油田的奠基者们都慢慢老去,但他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将万古长青。
没有他们,哪有今日的大庆;没有他们,又怎么会有岗位责任制、巡回检查制等先进制度;没有他们,又哪里会有今天石油工人优越的条件。
如今,老一辈石油人手中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中。
我们要不辱使命、取得好成绩,就应该继承和发扬其光荣传统。
我们要学习他们那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贫油国”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北风是电扇,大雪是炒面”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奠基者读后感
奠基者读后感读罢《奠基者》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所描绘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那些勇敢无畏的奠基者们,让我深受触动。
书中讲述的是一群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付出一切的人们。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精神,为国家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爷爷曾经给我讲过的他的亲身经历。
爷爷年轻的时候,正好赶上了国家大力发展工业的时期。
那时候,条件异常艰苦,技术也非常落后,但是人们的热情却无比高涨。
爷爷被分配到了一家新建的工厂,他们的任务是要生产出一种新型的机器零件。
爷爷说,刚到工厂的时候,那里几乎是一片荒地,只有几间破旧的厂房和一些简单的工具。
但是大家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反而充满了干劲。
他们白天黑夜地忙碌着,吃住都在工厂里。
爷爷负责的是零件的加工环节。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数控机床,所有的工序都得靠手工一点点完成。
爷爷就拿着锉刀、锯子,对着那些铁块、钢块,精心地打磨、切割。
每天工作结束,爷爷的双手都布满了水泡和老茧,衣服也被汗水湿透了不知道多少次。
而且,由于技术不成熟,他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一次,在加工一个关键零件的时候,尺寸总是达不到要求,报废了好多材料。
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爷爷更是一宿没睡,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不断地尝试和改进方法。
最后,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成功地加工出了合格的零件。
在那个年代,物资匮乏,生活条件也很差。
爷爷说,他们每天吃的就是粗粮和咸菜,偶尔能有一点荤腥,那都算是改善生活了。
住的地方也是简陋的工棚,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
但是,没有人抱怨,大家心里想的都是如何尽快完成任务,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
就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厂逐渐走上了正轨,生产出的零件质量越来越好,产量也越来越高。
爷爷说,当看到那些零件被组装成一台台机器,运往全国各地的时候,他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成就感。
回想起爷爷的这段经历,再看看书中所写的那些奠基者们,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身上有着一种共同的品质,那就是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
奠基者读后感
奠基者读后感最近读了一本名为《奠基者》的书,让我感触颇深。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群勇敢无畏、怀揣梦想的人,如何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他们是各个领域的先驱,是时代的开拓者,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挑战、挫折与坚持。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奠基者的经历。
他叫老张,出身贫寒,但从小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老张生活的那个年代,教育资源极度匮乏,能上学读书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可老张不认命,他每天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去邻村的学校蹭课听。
夏天,烈日炎炎,他汗流浃背,却舍不得停下脚步歇歇;冬天,寒风刺骨,他的手脚长满冻疮,但依然坚持前往。
老张的家里人不理解他,觉得他是在瞎折腾,周围的小伙伴也嘲笑他,说他做白日梦。
但老张不在乎,他心里有一团火,那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对改变命运的决心。
终于,老张的努力有了回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这在他们那个穷乡僻壤,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然而,上大学的费用又成了新的难题。
老张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亲戚朋友也都不愿意帮忙,觉得读书没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
老张没有放弃,他利用暑假的时间去工地搬砖,去餐馆洗碗,什么脏活累活都干。
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他心里却很踏实,因为每挣一分钱,就离他的大学梦近了一步。
开学的时候,老张带着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和东拼西凑借来的钱,走进了大学校门。
在大学里,老张也没有丝毫的松懈。
他知道自己的基础比别人差,所以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别人在玩游戏、谈恋爱的时候,他在图书馆埋头苦读;别人在睡懒觉的时候,他早早地起来背单词。
老张学的是工科,有很多复杂的课程和实验。
有一次,他们要做一个机械设计的项目,老张和他的小组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设计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实验也做了一次又一次,可就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他组员都有些灰心丧气,想要放弃了。
但老张鼓励大家说:“咱们都走到这一步了,怎么能轻易放弃呢?再坚持坚持,说不定就成功了。
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
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电视连续剧“奠基者”讲述的是一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国石油系统在大庆石油会战的动人故事。
这部电视剧的确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感慨于收获。
虽说这部电视剧在剧本上还有些欠缺,演员的表演还不是十分的到位,而且也没能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但我觉得该剧所宣扬的那种大庆精神,的确是我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所迫切需要的。
由于我的工作性质有些特殊,每年都要有大半年的时间去外地工作。
每次出门到了外地都可以说是,吃,吃不上可口的;住,住不上舒服的;工作起来还又苦又累;时常还得受着领导的气。
有时想起来真是觉得自己很委屈;很艰辛。
看着电视剧“奠基者”我的心灵感到了震撼,三、四万参加石油会战的石油大军到了大庆之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得不到保障。
在那天寒地冻的季节里,工人们要棉衣没棉衣;要棉被没棉被;每顿的口粮只能是每人一个馒头和一些可伶的稀粥。
十几个人也不能保证有一顶帐篷,无奈之下,一些工人只能睡在冰冻的地上,以雪为被。
就是在那样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工人们还得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拼命的大搞生产。
没有机械设备,就用手抬肩扛;出现了险情就得去舍生忘死;为了给国家多打油,每天都在无休止的加班加点,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的透支着自己有限的体力。
大年三十加着班的工人只因说了几句委屈的话就变成了批斗的对象。
看着当年的那些石油工人,我突然感到自己的`工作似乎也并不是多么的艰辛;先前所说到的那些委屈也算不了什么;自己的生活很是多姿多彩了。
当然了,在当今的这个社会中我无法用大庆的精神去要求自己,只是在平日的工作中可以适当的用大庆的精神要求一下自己。
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和委屈的时候,可以用大庆的精神来开导一下自己。
那样我想在我的生活中会少一些的痛苦,多一些的幸福。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观看奠基者心得体会
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部没有完成计划。
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
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部长。
在川中会战失败之后,带领数万会战大军克服了无路、无粮、无房,以及天灾人祸等重重困难,在松辽展开了艰苦卓绝、历时三年的石油大会战,一举扭转我国石油工业的被动局面。
1958年初,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唯有石油部没有完成计划。
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年轻的新中国石油告急,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一筹莫展。
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独臂将军余秋里于危难之秋出任石油部长。
余秋里上任后,按照邓小平关于将石油勘探的重点由西部转移到东部的指示,积极在东部寻找油田。
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余秋里带领石油部在事先定下的"成绩软,嘴上不能软"的调子,打了各部局一个突然袭击。
1958年4月,余秋里在四川南充视察时,把解放军"支部建在连上"的传统带到了石油战线,要求每个钻井队都要建立党支部,配备一名政治指导员,宁肯少打两口井,也要把基层党支部建设好。
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
年轻的新中国周边局势日趋紧张。
毛泽东、周恩来和国防部长彭德怀等都非常关心石油状况。
四川龙女寺2号井、南充3井等喜喷原油,石油部上下一片欢腾。
在XX开会的毛泽东,没有和余秋里打招呼,突然现身四川隆昌气矿,并题词"四川大有希望"。
不久,川中会战败退,余秋里压力重重。
党中央在庐山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后,在党内掀起了一场"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波及到了石油厂矿的一些领导干部。
余秋里冒政治风险,力排众议,据理力争,保护下属。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喜喷原油。
石油部副部长康世恩指挥松基三井试油工作,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亲自视察松基三井,改大同镇为"大庆区"。
余秋里召集干部、专家进行座谈,最终决定采用打破常规,甩开勘探,集中石油系统的一切力量,以大同镇附近为会战中心,在松辽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石油大会战。
并要求大家克服本位主义,树立全局观念,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水平,把这个大油田勘探、开发建设好。
在邓小平的一路敦促下,石油部党委关于开展石油大会战的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批准。
王进喜等一大批优秀钻井队积极率队奔赴大庆参加会战。
面对少数人的畏难情绪,余秋里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
战斗口号。
1960年3月10日,萨66井喷出高产油流。
余秋里连续主持召开党组会议,提出挥师北上,把主战场从大同镇附近转移到萨尔图地区。
全国有关系统支援大庆建设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萨尔图火车站,大批的转业军人作为石油工业的新生力量抵达大庆。
王进喜率领井队人拉肩扛连夜把钻机和设备运到井场,并率先破冰端水保开钻。
余秋里将王进喜等树为会战的先进典型,并针对会战已经暴露的问题,边学习边分析会战的形势、任务和矛盾。
在大庆掀起了学习毛著、"学两论"的高潮,统一了职工思想。
这部剧,是对共和国第一代建设者的缅怀和追忆。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庆油田。
”铁人王进喜说出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这部剧,更像是一个国家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站稳脚跟之后为第二个十年的开宗明义。
“石油是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片中借邓小平之口说出了石油工业对于国家的意义。
五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石油队伍走遍全球,为国家的石油需求拓土开疆——昔日奠基者,今朝拓疆人。
如果我们知道历史怎么写,也许心情会更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