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大全

合集下载

重阳节知识点

重阳节知识点

重阳节知识点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在这一天进行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传统习俗。

1、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时期,到了汉代才有了明确的记载。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来自古代的丰收祭祀。

2、重阳节的历史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重阳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节日。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法定节假日,民间有“休假三日”的习俗。

到了宋代,重阳节的庆祝活动更为盛行,人们会在这一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

3、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登高:这是重阳节最为著名的习俗。

古人认为登高可以避免灾祸、寄托希望,还可以赋诗吟咏。

赏菊:菊花正好在九月盛开,重阳节时人们会欣赏菊花,饮用菊花酒。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被称为“花糕”或“菊糕”,是一种传统的点心。

佩茱萸:茱萸被认为是一种辟邪的物品,佩带在身上可以避邪避疾。

4、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代表着秋天,寓意着丰收和团圆。

在传统文化中,九是阳数,所以双九被认为是“重阳”,有吉祥的含义。

此外,九也与“久”谐音,寓意着长寿和健康。

5、重阳节的现代意义:
现代社会,重阳节的意义更加丰富。

它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还是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尊老爱幼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陪伴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赏菊,或者通过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个节日,传承和弘扬其中的文化价值。

重阳节习俗常识

重阳节习俗常识

重阳节习俗常识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举行,因此得名“重九”。

重阳节是中国独有的民俗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习俗。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重阳节的常识和习俗。

1.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说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有一位叫做庙堂的仙人预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都会发生一场瘟疫。

为了解救百姓,庙堂告诉他们在这一天要饮菊花酒、佩艾叶、戴茱萸,可以驱瘟除邪。

人们按照庙堂的指示行事,结果果真神奇地战胜了瘟疫,从而形成了重九饮菊的习俗。

2. 登高远足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人们喜欢借此机会登高远足,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很多地方会组织登高比赛或者集体爬山,人们可以一边欣赏秋叶的美景,一边锻炼身体,增加活力。

登高时,人们还会携带一些特色的食品,如糕点、茶叶等,一同分享,增加节日的乐趣。

3. 赏菊观赏重阳节时,菊花正值盛开,而菊花又有驱邪辟瘟的意义,因此赏菊观赏成为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人们会到公园、花坛、庭院等地方赏菊,欣赏各种色彩斑斓的菊花,感受秋天的美好与丰收的喜悦。

同时,人们还会举办菊花展览,展示各种品种的菊花,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4. 喝菊花酒重阳节的习俗中,饮菊花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据传,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菊花的药性最为旺盛,有益于身体健康。

因此,人们会采摘菊花瓣,用清酒泡制成菊花酒,然后举行饮酒仪式,祈愿健康长寿。

喝菊花酒还有化解瘟邪、辟邪驱瘟的寓意,被视为防御病魔的一种方式。

5. 穿艾叶佩茱萸重阳节的习俗中,穿艾叶佩茱萸也是重要的一项。

艾叶和茱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驱邪的作用,人们相信佩戴艾叶和茱萸,可以辟邪驱瘟,保护身体健康。

重阳节当天,人们会戴上茱萸,佩戴艾叶,以求平安和健康。

6.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

这种以粳米、艾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糕点,外形洁白,口感软糯,具有浓郁的艾叶香味。

人们相信吃重阳糕可以驱邪并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以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民间的祭祖、登高、赏菊等活动的日子。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资料。

一、起源与发展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据记载,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做贵人的老人,具有非凡的医术。

他发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易患寒症,因此他传授了一种饮药的方法,称之为“茱萸救毒酒”,并鼓励人们在这一天饮用这种酒。

久而久之,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习俗逐渐丰富,既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也有祭祖、敬老、避邪等传统。

汉代以来,重阳节逐渐成为尊敬和感恩老年人的节日,并且和长寿、康宁等寓意联结在一起。

二、主要习俗1. 登高望远:重阳节是秋天的一个好时节,登高赏秋成为了人们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去郊外或高山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同时展望未来的美好。

2. 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喜欢赏菊,观赏菊花的美丽。

很多地方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 感恩敬老:由于重阳节和尊敬老年人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这一天会去探望长辈,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送上贺礼和祝福。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活动,表彰杰出的老年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尊重。

4. 插茱萸:民间流传着插茱萸能够驱鬼避邪、辟邪防病的说法,因此重阳节是插茱萸的好时机。

人们会在重阳节当天采摘来自山上的茱萸,插在家中或佩戴在身上,寓意带走厄运,祈求平安幸福。

三、地方特色重阳节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地方的重阳节特色:1. 公益重阳:自2013年起,中国将重阳节定为“全国爱老助老日”,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

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包括义诊、送祝福、为老年人讲座等,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重阳文化节:在一些城市,重阳节会举办盛大的文化节活动。

例如,浙江绍兴的重阳文化节以龙舟赛、茶文化活动和乌篷船展示为特色;广东潮州的重阳节以欢乐赛龙舟、民俗活动和灯饰展览等为主要项目。

重阳节的介绍

重阳节的介绍

重阳节
2024年10月11日(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的基本信息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在中国文化中,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重阳节的起源和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其中一种流传甚广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

据说汝河有一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死亡。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险些丧命。

病愈后,桓景决心外出访仙学艺,为民除害。

最终他在仙人的帮助下成功战胜了瘟魔,并从此有了在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重阳节的习俗和活动
重阳节有许多习俗和活动,包括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庆祝节日,也富含深厚的文化意义。

例如,登高寓意着人们希望身体健康、步步高升;赏菊和饮菊花酒则与秋季的丰收和健康长寿有关;插茱萸则被认为是辟邪的做法重阳节的文化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意义逐渐丰富和发展。

除了传统的庆祝活动外,它也被赋予了敬老等新的内涵。

在当代社会,感恩敬老成
为了重阳节活动的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结语
综上所述,“重阳”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故事。

通过庆祝这个节日,人们不仅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的某一天)庆祝。

重阳节与清明、端午、中秋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一、重阳节起源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千岁老人,名叫张仪,他发现自己的居住地病疫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他意识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阳气渐衰,阴气上升,引发疾病,于是他向村民传授了一些避邪的方法,使得人们免受疾病的困扰,过上了安康的日子。

为了纪念张仪,人们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集会祭拜,由此形成了重阳节。

二、重阳节习俗1.踏秋登高: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人们喜欢踏青登高,欣赏秋景。

登高的活动象征着向往美好生活,远离疾病和困苦。

2.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同时,也是缅怀先人,感恩和传承家族文化的时刻。

3.佩茱萸、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物品,具有驱邪避病、祈求平安的寓意。

人们会佩戴茱萸,或者在门上、窗台上插上茱萸来祈求平安和祝福。

4.喝菊花酒:菊花在重阳节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因为菊花能够祛湿去寒,具有抗菌、降血压等功效。

人们会将菊花泡在白酒中饮用,以庆祝节日和增加身体健康。

5.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由糯米、红枣和桂花等制成。

重阳糕形状饱满,色香味俱佳,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三、重阳节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作为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节日,除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外,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重阳节崇尚尊老敬老。

重阳节被尊称为"老人节",人们在重阳节会尽孝敬老,重视与家人团聚,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其次,重阳节强调疾病预防。

重阳节正值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易引发一些疾病。

因此,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如登高锻炼和食用有益健康的菊花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九月九重阳节的介绍

九月九重阳节的介绍

九月九重阳节的介绍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民间,主要是为了祈求家人的安康和长寿。

此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一、九月九重阳节的起源与由来据史书记载,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在汉代开始流传的。

相传,这一天是阳气最旺盛并且易于腐爻的日子。

古人认为,阳气旺盛可以去除邪恶、避免疾病,因此这一天被视为祛病、祈福的时刻。

九月九日重阳节还与古代的养生文化有关。

古人常以九为最大数字,认为九具有超常的力量,久而久之,九月九日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养生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插茱萸、戴香囊等以祈求健康和长寿。

二、九月九重阳节的庆祝方式1. 登高迎阳九月九日重阳节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就是登高迎阳。

人们会选择一些适合登高的地方,如山岳、高楼等,爬到高处以迎接阳光的洗礼。

在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观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赏菊重阳节正值秋天,菊花正盛开,因此赏菊也成为了九月九日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去菊花展览馆、公园等地,欣赏各类品种的菊花,品味菊花的芬芳和秋天的气息。

3. 插茱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还会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寓意着辟邪避祸和驱毒防疫。

人们会将茱萸插在衣袋、门前或挂在门窗口,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健康。

4. 喝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庆祝活动,就是喝菊花酒。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菊花,用热水冲泡,再加入少量的米酒。

喝菊花酒被认为可以祛除秋燥,增强对抗病菌的能力。

三、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九月九日重阳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精神的体现。

在这一天,人们互相祝福,关心家人的健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强调家庭和睦。

其次,它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视养生的代表。

重阳节提醒人们重视健康、顺应自然的节气变化。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活动都是为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重阳节的介绍

重阳节的介绍

重阳节的介绍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和纪念活动。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的斗秋节,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传统节日。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现代庆祝活动。

一、重阳节的由来据史书记载,重阳节起源于唐朝。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种迷信的说法,认为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一个煞长生的日子,人们会遭到不祥的灾害和疾病的侵袭。

为了讨好神灵,保佑自己的健康和平安,人们在这天会举办各种祭祀活动。

传说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黄真伯的道士,他发现在农历九月九日,阴气最盛,人们容易受到疾病侵袭。

为了帮助百姓驱散疫病,黄真伯教导百姓采摘菊花,并佩戴菊花制成的花环。

菊花具有清辟邪恶之气的特性,通过佩戴菊花,信仰者可以保佑自己远离疾病的困扰。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 登高远足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气温适宜,人们喜欢踏青登高。

他们会选择一些山水优美的地方,和亲朋好友一同去唱歌、跳舞、寻觅美食、感受自然的美好。

登高活动象征着追求进步、超越自我,同时也寓意着祈福平安。

2. 邀约亲友重阳节也是一个亲友团聚的时刻。

人们会邀请父母、祖父母、亲朋好友一同共度佳节。

在这一天,亲人们会相互赠送重阳糕,并祝福对方身体健康、幸福长寿。

3. 品尝菊花酒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饮用菊花酒,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

制作菊花酒的方法很简单,将新鲜的菊花放入白酒中浸泡即可。

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抗菌的功效,饮用菊花酒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护身体健康。

4. 打秋季饭重阳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会将丰收的庄稼制成各种美食,如粽子、新米饭等,与家人一同分享。

这也是秋季农作物成熟的象征,所以打秋季饭在农村地区尤为盛行。

5. 佩戴艾叶重阳节,有些地区的人们会佩戴艾叶,这是一种驱邪避灾的习俗。

古人认为艾叶有驱鬼捉妖的作用,戴上艾叶能避免被鬼神侵害,同时也具有辟邪消灾的功效。

三、现代重阳节的庆祝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也和现代元素相结合。

重阳节资料大全

重阳节资料大全

重阳节资料大全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大节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在重阳节,登高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人们在登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在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竞相绽放,人们会举办菊花展览,观赏千姿百态的菊花,感受秋天的美好。

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茱萸是一种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的植物。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佩茱萸可以辟邪消灾。

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佩戴方式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还有祭祖的习俗。

重阳节的来历及简介

重阳节的来历及简介

重阳节的来历及简介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来历及简介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重阳节的来历及简介,欢送查阅!重阳节的来历及简介重阳节的来历简介一)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軌节或老人节。

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那么代表光明、动。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明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二)重阳节的源头,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呲可见,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以庆祝丰收为名的祭祀天地神灵、祖宗的活动,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

到了汉朝,《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在重阳节这天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的习俗。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大型的宴会,这都是先秦时期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演化开展而来的,这便是早期的重阳节的雏形。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三)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他,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登高重阳节民俗活动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到达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祥瑞之意。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全称为重阳节、重阳日,又称敬老节、老人节、祭祖节、踏秋节、登高祭等,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这一节日始于唐朝,源于道家的重阳思想,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意思是说,在异地他倍感思念家乡的亲人,在佳节更是如此。

而“九”是极阳之数,故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重阳节。

此外,古人认为这一天喝菊花酒、赏菊花能散邪消瘀,预防疾病,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此日会登高祭祖、赏菊花、饮菊花酒,以此来表达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登高远眺。

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因此登高远眺景色、踏秋赏菊是这一节日的传统活动之一。

有人说登高是要越过灾难、排除疾病的意思,也有人说登高是表达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2、赏菊饮酒。

重阳节是喝菊花酒的好时节。

喝菊花酒有散邪消瘀的功效,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日子里品尝一下鲜花做成的美酒。

3、祭祖祈福。

这一天也是祭祀祖先的好日子,因此不少人还会在这一天大扫除、祭祀祖先,为祖先祈福。

4、赛龙舟。

有一些地方也会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舟的活动,让人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重阳节与“敬老节”在我国,重阳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含义,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敬老节”。

当天,子女们会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表演节目、为老人送礼品、为老人干家务等,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敬老节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

有一些地方的敬老节是在重阳节那天,有的地方是庆祝老人生日那天,还有一些地方则是在国际老人节那天。

不过,无论是哪一天,我们应该都应该向老人表达敬意、关爱和感激,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之,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祭祖祈福,也可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重九节”或“敬老节”。

它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因此也称为“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中国尊老敬老、祈福祭祖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资料。

一、起源与传说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九月九日被视为煞神之日,人们认为这一天煞气最重,容易遭遇灾祸。

因此,为了避免祸患,人们在这一天登高祈福,以驱除邪气。

此后,登高祈福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另外,重阳节也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即“荞麦山上的荞麦花”。

相传,唐代诗人王维的祖父患病严重,无法照料自己。

王维十分心疼祖父,于是他带着祖父前往山上的荞麦地寻找帮助。

正是在九月九日,王维与祖父一同登高,祈求上天的庇佑。

最终,他们得到了奇迹般的康复。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在重阳节登高的同时,还会佩戴以荞麦花为装饰的花环,以示对王维祖父的敬爱和感激。

二、习俗与活动重阳节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其中主要包括登高、赏菊、插茱萸等。

1. 登高:重阳节登高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登高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远离尘嚣,放松心情。

一些风景名胜区在重阳节期间会举办登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2. 赏菊:重阳节正值秋季,菊花盛开。

人们会去公园或家里的花坛观赏菊花,并且可以参加各种菊花展览。

赏菊除了欣赏花朵的美丽,还有寓意长寿吉祥的含义。

3. 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植物,被认为有辟邪、祈福的作用。

在重阳节这一天,不少人会在家中插上茱萸,以祈求平安吉祥。

三、食品与节日美食重阳节还与一些传统食品和节日美食相关。

1. 重阳糕:重阳节期间,人们喜欢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以糯米、红枣、栗子等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传统糕点。

它形状圆润,口感软糯,寓意团圆和美好。

2. 茱萸粽:茱萸粽也是重阳节的传统美食之一。

它是将糯米、红豆等填入竹叶包裹,再加入茱萸叶和茱萸果实,煮制而成。

与重阳节有关的资料

与重阳节有关的资料

与重阳节有关的资料
重阳节是一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通常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日左右。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它有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以下将对与重阳节有关的一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节日。

一、历史渊源
1. 传说中,重阳节起源于汉朝时期。

2. 九九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之时,具体年代已无法考证。

3. 重阳节起源于祭祖活动,在唐朝时期开始被正式定为节日。

二、传统活动
1. 重阳节是“敬老节”,人们通常会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或祖父母,并为他们祝福、送上礼物。

2. 爬山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因为“登高望远”有祛病健身、
祛灾消灾之意。

3. 喝菊花酒和吃重阳糕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

三、文化内涵
1. 重阳节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是中华民族的
传统文化之一。

2. 重阳节寓意着尊老敬贤、敬祖报恩、振兴家国之重要意义。

3. 重阳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
化心理。

综上所述,重阳节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渊
源和多彩的文化内涵。

通过传统活动和习俗,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
尊老敬贤、传承家风、爱国报国的情感与力量。

在今天,我们仍然需
要认真维护和传承这个传统文化,让这个美好的节日永远铭刻在我们
的心中。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

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介绍重阳节,又称为“阳老节”、“踏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举行。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的民间传说,并在宋代开始成为重要节日,至今仍然在中国各地有着广泛的庆祝活动。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习俗,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和说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避秋之说”和“谷雨之说”。

1. 避秋传说据说,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对夫妻名叫“黄鹤”和“月老”,他们非常恩爱,但年事已高,体弱多病。

一年的九月初九这天,正是秋天的时候,天气凉爽,阳气渐弱。

黄鹤夫妇经常在这一天上山避秋,以求身体康健。

2. 谷雨传说另一个重阳节的起源传说与“谷雨节气”有关。

谷雨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雨水充足,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传说,在古代,谷雨节气一般出现在阳历十月初一左右,正是秋季收获的时候。

而九月初九这一天,在阳历上正好是谷雨节气的前一天。

于是,人们将这天与谷雨联系在一起,将其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来庆祝。

二、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下面将介绍一些重阳节的典型习俗。

1. 踏秋登高踏秋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因为重阳节在秋季举行,天气宜人,所以人们纷纷选择去郊外、公园等地踏秋赏景。

一些山区还会组织登山活动,因此踏秋登高成为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

2. 佩戴菊花重阳节有一句民谣:“重阳佩菊花,终身不得姻缘。

”因此,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菊花以避免婚姻的厄运。

同时,菊花也象征着高雅、坚强和长寿,所以佩戴菊花也有祈求健康长寿之意。

3. 喝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一个受欢迎的习俗是喝菊花酒。

菊花被泡在白酒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酒便会带有菊花的香气。

人们相信,喝菊花酒有驱邪驱凶的作用,并可以保护身体健康。

4. 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

这种糕点是用米粉、糯米、红枣、核桃等食材制作而成,口感软糯,味道香甜。

重阳节的知识大全

重阳节的知识大全

重阳节的知识大全重阳节,也称为重九节、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相关知识,带您一起了解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

一、起源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传说和解释。

其中较为有名的是与道教有关的传说。

相传,东汉时期,有位名叫华山真人的道士提醒了一个姓韩的人家,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要登高避灾、祈求平安。

之后,人们就开始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登高祭祖,这就是重阳节的由来。

二、习俗1.登高祈福重阳节,人们流行登高远望、赏秋景、观赏菊花,寓意追求上进的精神。

在山林间漫步、呼吸新鲜空气,可以舒缓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扫墓祭祖重阳节也是祭祖的重要时刻。

家人会前往墓地扫墓,献上鲜花和食物,祭拜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3.佩戴菊花人们喜欢在重阳节佩戴菊花,寓意吉祥和长寿。

菊花象征着高洁、坚定和纯粹,也是重阳节的花卉象征之一。

4.饮茱萸酒茱萸是重阳节的传统食物,与菊花一样也是驱邪和祛病的象征。

人们常将茱萸浸泡在白酒中,于节日那天一起饮用。

5.荡秋千重阳节还有一个受欢迎的游戏活动,即荡秋千。

人们会在九月初九的时候,前往公园或户外场所荡秋千,感受童真与快乐。

三、文化内涵1.敬老尊贤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崇尚尊老、敬老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抱着感恩的心情,尊敬并陪伴年长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关爱和敬意。

2.追求健康长寿重阳节是秋天的节日,也是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时刻。

人们登高望远、锻炼身体、品尝秋菊和茱萸,都是为了祈求健康和长寿。

3.传统文学与艺术重阳节在传统文学和艺术中也有独特的地位。

诗人杜甫在《重阳与诸友登高》中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成为了经典名篇。

此外,绘画、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中也常常有以重阳节为主题的作品。

四、重阳菜重阳节还有一道特色的传统菜肴——重阳糕。

这种糕点以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口感软糯,常与茱萸一同食用。

重阳节的简介及来历重阳节

重阳节的简介及来历重阳节

重阳节的简介及来历重阳节重阳节简介及来历重阳节,又被称为重阳节、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的正式日期。

这个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尊敬老人、敬拜自然、祈求吉祥的重要节日。

一、重阳节的来历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在那个时候,有一位道士告诉楚国的名将伍子胥,九月初九这一天恶灵会出现,而纪念九这个数字能够起到驱邪避凶的作用。

为了消除邪气,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伍子胥便在九月初九这天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祭拜活动。

此后,这一天便得到了重视,并成为了重阳节的源头。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重阳节是一个以祭祀、登高、赏菊为主要习俗的传统节日。

以下是重阳节传统习俗的简介:1.登高望远: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许多人会选择登高远望,欣赏秋色,呼吸新鲜空气,迎接美好的未来。

2.祭祖祭扫:重阳节对于一些先祖的祭祀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向他们表达敬意并祭扫墓地,以表达对前人的思念。

3.赏菊饮酒:重阳节正好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赴菊花展览会,欣赏各种品种的菊花,细赏其中的美丽与文化内涵,同时也会以赏菊为借口,和亲朋好友一起畅饮美酒。

4.佩戴茱萸:茱萸又被称为重阳花,是重阳节的重要象征物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佩戴茱萸,相信可以驱邪、祈福和保平安。

5.喝重阳酒:重阳酒是重阳节的特色饮品,通常由桂花、艾叶、黄酒等原料酿制而成。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品尝重阳酒,以祈求吉祥和健康。

三、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象征着长寿、吉祥和安宁,同时也是尊敬老人的节日。

中国文化中,老人被尊为家庭的重要支柱和智慧的象征,所以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

这个节日提醒人们要关爱和尊重老人,感激他们的关怀和付出。

同时,重阳节也是一个祈愿平安的日子,人们向上天祈求家庭的和睦和吉祥如意。

总结: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无论是其来历还是习俗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重阳节的庆祝和活动,人们记住并缅怀那些为国家和家庭做出贡献的前人,同时也感激和尊重老人,祈愿家庭幸福安康。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重阳节)庆祝。

它源自中国古代的祭祖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相传,东周时期有一位叫做华子的人,他对自己的养父非常孝顺,并且深知九月初九之日阳气旺盛,有避邪之功效。

所以他带领养父和家人登高祭祀,以求祈福、祛病、辟邪。

华子的孝心感动了一位仙人,仙人告诉他,在这一天采摘菊花,并用菊花装饰佩戴在身上,既能避邪也能祈福。

自此以后,九月初九成为了华子的重阳节,而重阳节也逐渐成为了全国性的节日。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 登高赏景重阳节是秋季登高的最佳时机,人们纷纷登高赏景,以迎接秋意渐浓的季节。

登高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欣赏到秋日的美景。

2. 赏菊饮酒重阳节期间,菊花正值盛开,人们喜欢赏菊,品味花香。

有的人会将菊花插在酒杯中,饮用菊花酒,以寓意庆祝丰收和繁荣。

3. 吃重阳糕重阳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以糯米、核桃、莲子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点心,形状圆润,甜而不腻。

人们相信食用重阳糕能够辟邪,延年益寿。

4. 佩戴菊花重阳节是佩戴菊花的时节,相传菊花有辟邪驱鬼的功效。

人们会将菊花插在衣帽上,或者用菊花编成手环佩戴。

佩戴菊花的同时,也是对菊花的赞美和赞颂。

5. 赏菊比赛在一些地方,还会举办赏菊比赛。

参赛的人们会将自己培育的菊花带到比赛现场,展示自己的技艺和成果。

这样的活动能够促进菊花的培育和交流,同时也增强了人们对重阳节的参与感和乐趣。

总结: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与中秋节、春节等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由于重阳节的独特由来和丰富的传统习俗,使得这个节日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登高赏景、赏菊饮酒、吃重阳糕、佩戴菊花等习俗,人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也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加深了亲情和友情的交流。

重阳节简介(详细版,摘抄版)

重阳节简介(详细版,摘抄版)

重阳节重阳节,又被称为重阳节、踏秋节、老人节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庆祝,也因此又被称为“九九重阳节”。

在中国,重阳节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家庭聚会和尊敬老人的时刻,同时也是赏秋、登高、赏菊花的好时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重阳节的由来、庆祝方式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相传,这个节日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诗经》和《楚辞》中的记载。

在这些古老的文献中,已经提到了庆祝九月初九的习俗,当时的庆祝活动包括登高、插茱萸、饮酒、赏秋景等。

重阳节的庆祝传统逐渐演变成今天所熟知的形式。

一个与重阳节有关的著名传说是《荀子》中的“重阳登高”故事。

相传战国时期,荀子曾劝说他的弟子登高观景,以远离疫病。

这一传说强调了登高的意义,这一活动成为了重阳节庆祝的一个重要元素。

在唐朝,重阳节被正式定为农历九月初九,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更多的庆祝习俗。

唐代文学家王勃的《登鹳雀楼》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了重阳节登高的场景,此诗被广泛传颂,也加强了人们对于登高的热爱。

在宋代,重阳节逐渐演化成为尊敬老人和祈福的节日。

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提到了九月初九的庆祝,同时表达了对长寿的祝愿。

自此之后,重阳节成为了尊老敬老的节日。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重阳节庆祝方式多种多样,但一些主要的传统活动和习俗包括:1.登高赏秋:重阳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是登高。

人们登高山、临水、爬楼阁,以远足赏秋,领略秋天的美景。

登高不仅仅是锻炼身体,还有着远离疫病的寓意。

2.赏菊花:重阳节正好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因此人们常常前往菊花展览会或赏菊花园,欣赏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

3.佩茱萸:重阳节的另一传统是佩戴茱萸,这是一种被认为有辟邪和祈福功效的植物。

人们相信佩茱萸能带来好运和平安。

4.饮菊花酒:在重阳节,人们还会饮用菊花酒。

这是一种用干菊花泡制的酒,具有清新的花香味道,被认为有清肝明目的功效。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祭祀、登高、赏秋的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欣赏秋天的美景,增加人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一、起源与由来重阳节源于古代的祭祖节,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传说中,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吉祥数字,被认为具有辟邪赶鬼的作用。

古人认为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阳气最盛,阴邪之气最易伤人,因此祭祀祖先和登高的活动比较流行。

而后,这一传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即重阳节。

二、习俗与活动1. 祭祖:重阳节是表达敬意和怀念祖先的时刻。

许多人会提前准备祭拜祖先的物品,包括食物、饮品和纸钱。

在重阳节当天,他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或祖居地,摆放祭品,烧香祝福,并向祖先祈求福祉。

2. 登高:登高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选择山或丘陵地区,爬到山顶,俯瞰山水秀丽的景色。

登高不仅是为了欣赏秋天的美景,还寓意远离疾病和厄运,追求健康和长寿。

同时,登高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和增强体力的方式。

3. 赏秋:重阳节恰逢秋季,是观赏秋景的好时机。

人们会组织集体或家庭游览,前往公园、山水景区等地,欣赏红叶、金黄的景色,感受秋天的美妙。

赏秋既是一种身心放松的方式,也是感受大自然美丽变化的机会。

4. 喝菊花酒:重阳节,喝菊花酒也是一种传统活动。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贞不屈的精神,菊花酒则是以菊花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

人们在重阳节时,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品尝菊花酒,享受着芬芳的菊花香气,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三、文化内涵重阳节除了包含丰富的习俗和活动外,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首先,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重阳节是传承和弘扬这一价值观念的时刻。

其次,重阳节的登高活动体现了中国古代对长寿和健康的追求,反映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此外,重阳节也代表着农历九月的丰收和喜悦,与人们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密切相关。

传统节日重阳节介绍

传统节日重阳节介绍

全家人还要一起去登高,在山上饮菊花酒。这样 才能躲过这次灾祸。桓景就按照费长房的吩咐,带领 全家一起登高,来到山上,直到傍晚才返回家中。回 到家中一看,家里的鸡狗牛羊都暴病而亡。费长房听 说这事后就说:“这是它们代你们而死。”
这个故事看起来怪怪的,其实却 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瘟疫的恐惧与防 范。试想一下,当人们面对瘟疫还没 有有效的药物去对付时,唯一的办法 就只有想方设法去躲避了。而“登高” 就的确是古代人们躲避灾害的一个重 要途径。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天天有 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 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 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 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 力无边的费长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磨破了无数双 鞋,翻过了无数座山,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 神奇法力的费长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 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 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 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 酒。”古时,头年重阳节时就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酒。 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 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酿酒,待至第二年重阳饮用。 古人认为此酒能“祛百病、令长寿。”明清时期,民 间喝菊花酒的习俗依然很盛行,并在酒里面多加入了 多种中草药,健身效果更佳。用甘菊花煎汁,用曲、 米酿酒,有些加入地黄、当归、枸杞等中草药。
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 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 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 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一览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一览

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一览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因此得名“重阳节”。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您一一介绍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活动。

据史书记载,汉朝以来的九月九日,人们都会登高赏秋、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驱邪避凶,祈求安康长寿。

久而久之,这一天便形成了后来的重阳节。

二、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有丰富多样的习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登高赏秋和佩茱萸。

登高赏秋是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爬山观景,欣赏秋天的美景。

佩茱萸则是一种象征吉祥和辟邪的植物,人们将其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以祈求平安和福运。

三、重阳节的祭祀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祭祖祭神的仪式。

他们会奉上美食、烧香敬神,并向祖先祈求家族的繁荣和平安。

四、重阳节的文化活动除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登高赏秋和祭祀,现代的重阳节还有很多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

比如举办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书画展览等,以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

五、重阳节的饮食文化重阳节有着丰富的饮食文化。

九月九日早晨,人们常会采集菊花蒸糕,食用以祈求驱邪。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有吃重阳糕和菊花酒的习俗。

重阳糕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食品,它的寓意是希望人们能像糕点一样经过岁月的考验,依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六、重阳节与敬老爱老重阳节还被视为敬老爱老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看望享有高寿的老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祝福。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关爱老人,尊重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七、重阳节与健康根据中医理论,重阳节的阳气最旺盛。

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会借助登高、运动等方式,增强身体的阳气,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八、重阳节与诗词重阳节是古人咏秋赋诗的好时机,因此也与诗词文化紧密相连。

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以九月九日为题材,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词。

这些作品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也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九、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大全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大全,欢迎参考~
重阳节资料集锦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
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
纪念祖先的家人。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重阳节更带给人们无数的欢歌与喜悦。

诗人孟浩然就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整篇文章轻快活泼,洋溢着农家的生活情趣,一片宁静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

在作者另一首作品“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中,表现出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喜悦之情,并希望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欣赏美丽景色。

重阳节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思亲之情。

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不禁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在两篇作品中深切表达出词人思念丈夫的真挚情感,令人恻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