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九月九日重阳节资料
![九月九日重阳节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0956e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93.png)
九月九日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又称为老人节或者九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九月九日是农历九
月的第九天,因九月和九九谐音,所以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重阳节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据说九九重阳节起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秋虞的老人是个善良而富有智慧的人,他告诫村民在九月九
日登高祭祖,以祈求平安和长寿。
因此,九九重阳节也有登高、祭祖等传统活动。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爬山,远足或者郊游,以表达对身体健康和长寿的祝愿。
登
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并预防一些疾病。
同时,重阳节也是重视
家族和亲情的日子,人们会去祭拜祖先,扫墓,献上鲜花、食品等供品,表达对先祖
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此外,吃菊花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因为九月份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菊花的
芬芳和独立生命力被视为象征长寿的象征物。
人们会将菊花制成菊花酒、菊花糕等食
品来庆祝节日。
重阳节在中国各地都有庆祝活动,同时也被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社群传承和庆祝。
在节日里,人们会穿着传统的节日服饰,参加各种庆祝活动,也会给老人送上礼物或
者祝福,以表达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而重要的节日,它让人们铭记着对老人的敬爱和感激,
也给人们一个机会去庆祝秋天的美好和家庭的和谐。
重阳节资料集锦
![重阳节资料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06963c0ccf84b9d528ea7ad3.png)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重阳节来源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这一天,正值仲秋季节,天高气爽,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
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
重阳节庆祝方式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重阳节资料大全
![重阳节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0278a9e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b.png)
重阳节资料大全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大节的原始形式。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在重阳节,登高是一项重要的习俗。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人们在登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能锻炼身体,放松心情。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之一。
菊花象征着长寿和吉祥,在重阳节期间,各种各样的菊花竞相绽放,人们会举办菊花展览,观赏千姿百态的菊花,感受秋天的美好。
佩茱萸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茱萸是一种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的植物。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佩茱萸可以辟邪消灾。
茱萸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佩戴方式也各不相同。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还有祭祖的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ae1eb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0.png)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全称为重阳节、重阳日,又称敬老节、老人节、祭祖节、踏秋节、登高祭等,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日。
这一节日始于唐朝,源于道家的重阳思想,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以下是一些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意思是说,在异地他倍感思念家乡的亲人,在佳节更是如此。
而“九”是极阳之数,故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重阳节。
此外,古人认为这一天喝菊花酒、赏菊花能散邪消瘀,预防疾病,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此日会登高祭祖、赏菊花、饮菊花酒,以此来表达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重阳节的传统习俗1、登高远眺。
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因此登高远眺景色、踏秋赏菊是这一节日的传统活动之一。
有人说登高是要越过灾难、排除疾病的意思,也有人说登高是表达对家乡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2、赏菊饮酒。
重阳节是喝菊花酒的好时节。
喝菊花酒有散邪消瘀的功效,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在这个日子里品尝一下鲜花做成的美酒。
3、祭祖祈福。
这一天也是祭祀祖先的好日子,因此不少人还会在这一天大扫除、祭祀祖先,为祖先祈福。
4、赛龙舟。
有一些地方也会在这一天举行赛龙舟的活动,让人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重阳节与“敬老节”在我国,重阳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含义,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敬老节”。
当天,子女们会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表演节目、为老人送礼品、为老人干家务等,来表达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敬老节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
有一些地方的敬老节是在重阳节那天,有的地方是庆祝老人生日那天,还有一些地方则是在国际老人节那天。
不过,无论是哪一天,我们应该都应该向老人表达敬意、关爱和感激,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总之,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拥有着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登高远眺、赏菊饮酒、祭祖祈福,也可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301e3e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5.png)
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被称为“重九节”或“敬老节”。
它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庆祝,因此也称为“九九重阳节”。
重阳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中国尊老敬老、祈福祭祖的重要节日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重阳节相关的资料。
一、起源与传说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九月九日被视为煞神之日,人们认为这一天煞气最重,容易遭遇灾祸。
因此,为了避免祸患,人们在这一天登高祈福,以驱除邪气。
此后,登高祈福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另外,重阳节也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即“荞麦山上的荞麦花”。
相传,唐代诗人王维的祖父患病严重,无法照料自己。
王维十分心疼祖父,于是他带着祖父前往山上的荞麦地寻找帮助。
正是在九月九日,王维与祖父一同登高,祈求上天的庇佑。
最终,他们得到了奇迹般的康复。
为了纪念这一天,人们在重阳节登高的同时,还会佩戴以荞麦花为装饰的花环,以示对王维祖父的敬爱和感激。
二、习俗与活动重阳节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习俗和活动,其中主要包括登高、赏菊、插茱萸等。
1. 登高:重阳节登高是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登高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远离尘嚣,放松心情。
一些风景名胜区在重阳节期间会举办登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
2. 赏菊:重阳节正值秋季,菊花盛开。
人们会去公园或家里的花坛观赏菊花,并且可以参加各种菊花展览。
赏菊除了欣赏花朵的美丽,还有寓意长寿吉祥的含义。
3. 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植物,被认为有辟邪、祈福的作用。
在重阳节这一天,不少人会在家中插上茱萸,以祈求平安吉祥。
三、食品与节日美食重阳节还与一些传统食品和节日美食相关。
1. 重阳糕:重阳节期间,人们喜欢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以糯米、红枣、栗子等作为主要原料制作的传统糕点。
它形状圆润,口感软糯,寓意团圆和美好。
2. 茱萸粽:茱萸粽也是重阳节的传统美食之一。
它是将糯米、红豆等填入竹叶包裹,再加入茱萸叶和茱萸果实,煮制而成。
重阳节科普知识
![重阳节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5e66200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c.png)
重阳节科普知识重阳节,又称为“重温九九”,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并重视祭祖、登高、赏菊等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大家科普关于重阳节的相关知识,带您一起了解这个重要的节日。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南越国的田忌思念远方的父亲,便前往拜谒他的坟墓。
在这一天,他不仅向父亲的坟墓献上酒食,还在墓前设宴,品尝父亲最爱的菜肴。
这个传统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并逐渐与登高游玩的传统融合在一起。
二、重阳节的习俗1. 登高远足:重阳节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日,正值秋高气爽,适合户外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结伴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追赶秋天最后一丝暖阳。
2. 赏菊:重阳节是菊花开放最盛的时候,因此人们会组织观赏菊花的活动。
各地还会举办菊花展览,展示各种品种的菊花,吸引游客欣赏。
3. 吃重阳糕:人们在重阳节还有一个传统习俗,就是品尝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由糯米粉、豆沙、核桃仁等做成的糕点,形状圆润,寓意团圆和祈福平安。
4. 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祭祖扫墓的重要日子。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献上鲜花、食品等,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崇敬之情。
三、重阳节的意义1. 崇尚老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是尊老重孝的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去看望长辈,表达对老人的敬爱之情。
2. 祈福祈寿:重阳节是求福祈寿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祈求长寿、健康、幸福和吉祥。
3. 感恩收获:重阳节正值秋天丰收的季节,人们在这一天感恩大自然的馈赠,表达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四、重阳节的相关传说故事1. 刘备救母:据传,刘备曾在重阳节赶回故乡救母,母亲因他多年未归而生病濒危。
刘备进草庐后,唱起小调,母亲听到他的歌声,奇迹般地康复了。
这个故事成为了重阳节祈福长寿的象征。
2. 苏秦列国:古代著名政治家苏秦曾在重阳节登高,饮酒、吟诗,显示自己的才华。
观看他的人对他赞赏有加,引来各国使臣前来求见,为苏秦赢得了荣誉和地位。
重阳节板报内容
![重阳节板报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9f2e41dba0d4a7303763a02.png)
重阳节板报内容【篇一:重阳节板报资料】关爱九久1、重阳节的由来阴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
九九重阳,由于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悠久寿的含意。
因《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
2、重阳节的风俗庆贺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含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赏析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重阳节与敬老在 1989 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敬老、爱老、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 24 孝的故事,其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做人的基本准则【篇二: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一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二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三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四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一、对于重阳节的简介: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贺重阳节一般会包含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赏析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日,与大年夜、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期间就已组成,到了唐朝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到现在。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日全部亲人都要一同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期间就已组成,自魏晋重阳氛围日渐浓烈,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朝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到现在。
1989 年阴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成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民风。
2006 年 5 月 20 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_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_重阳节](https://img.taocdn.com/s3/m/d348022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b.png)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_重阳节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
重阳节也被称为“酒节”、“老人节”,是与祭祖、祈福寿、登高赏秋等活动密切相关的节日。
本文将从重阳节的起源、传统习俗、食品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带大家一起了解这个富有魅力的节日。
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当时有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在九月初九这天,因政治斗争失败而跳江自尽。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九月初九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吉祥、消灾延寿。
久而久之,这一活动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的形式。
重阳节早期主要是老年人的节日,因为在古代观念中,九九是阳气最盛的日子,被认为能够驱邪、增福、延寿。
在重阳节这一天,中国的传统习俗非常丰富多样。
首先,许多人会同亲友一起登高赏秋。
登高是重阳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不仅能够欣赏到秋天的美景,也有助于锻炼身体。
其次,人们还会采摘菊花,称为“插茱萸”。
插茱萸源于唐代的民间传说,因为茱萸树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
此外,重阳节还有赏菊、赛龙舟、吃重阳糕等习俗。
重阳节的食品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一道必不可少的食物,那就是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糕点,有圆形、方形、扇形等多种形状。
它的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小米、红枣、核桃等,口感软糯,有一种独特的香甜味道。
相传食用重阳糕可以驱邪、辟灾,同时也有祈求长寿、康健的意义。
除了重阳糕,人们还会品尝各种以菊花为原料的菜肴和茶饮,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随着社会的变迁,现代人对于重阳节的关注度逐渐增加。
在现代社会中,重阳节不再仅仅是老年人的节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这个传统节日,并将这一天作为表达孝敬、关爱父母的好时机。
一些志愿者也会组织活动,去养老院陪伴孤寡老人,为他们带去温暖和关怀。
这一切都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和关爱,也使重阳节的意义更加丰富多样。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大全_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大全_重阳节](https://img.taocdn.com/s3/m/9c1b2eb4941ea76e59fa042b.png)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大全_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大全_重阳节范文一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菊花盛放之時節。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正值秋风送爽,菊花盛放之时节。
相传九属阳,两阳双重,故称重阳。
重阳节源远流长,魏文帝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
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已有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历代相沿,亦称此日为茱萸节、菊花节。
重阳节源起传说汝南地区有一位名叫桓景的人, 跟随道士费长房学道术, 费长房告诉桓景九月九日他家必遭灾劫, 劝他携同家眷,登山暂避。
桓景听从, 领家人亲友,佩带茱萸, 携酒登山。
翌日, 众人归家, 吓然看见牛羊家禽, 暴尸遍地, 始知逃过一劫。
从此,重九登山,尉然成风。
重阳节习俗登高望远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本来就是登山的好季节。
故事, 登高望遠也是賞心樂事, 加上神秘的古老傳說, 就更有趣味了,所以重九登高,就成為一項傳統民間活動。
就是没有桓景的故事, 登高望远也是赏心乐事, 加上神秘的古老传说, 就更有趣味了,所以重九登高,就成为一项传统民间活动。
近人更顺道扫墓, 对先人凭吊一番,使这节日又增添了另一层意义。
饮酒赏菊秋天是赏菊季节, 菊花品种繁多,各显美态。
除了观赏,更可入饡, 泡茶及酿酒。
据说古时酿制菊花酒, 是在九月九日当天, 采初开的菊花酿酒,放至翌年的重阳享用, 登山饮酒, 菊香酒香盈野, 别有一番风味。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指出,菊花具有“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的功效。
时逢佳节,秋高气爽,清风怡人,赏菊篱下,吟诗作赋。
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重阳节的诗句。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
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6c0a6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7.png)
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就是阳历的10月重阳节当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长寿和幸福的祝福。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的古代祭祀活动,后来逐渐演化为家庭团圆、登高望远的节日。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的起源与一个传说有关。
相传,在古代的中国,有一位名叫许浑的居民,他善于占卜,并预知到九月初九日将有灾祸降临。
为了避免这一灾祸,他带着全家人爬山避难,并在山上进行了祭祀。
祭祀中,他们喝酒、插菊花、佩戴茱萸,以祈求神灵的庇佑。
然而,他们最终幸免于难。
从此,人们便把九月初九日定为重阳节,并沿袭了许多庆祝活动。
二、重阳节的庆祝活动1. 登高望远:重阳节适逢秋天,气候宜人,很多人会选择登高远眺。
登高的活动寓意着迎接吉祥和浩荡的阳气,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此外,登高还有祛病强身的功效,被人们视为一种祈福和祈求长寿的方式。
2. 佩戴茱萸: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茱萸,不仅是因为茱萸的香气可以驱邪辟邪,更重要的是茱萸被视为一种辟邪的物品,可以保护人们免受灾祸的侵害。
除了佩戴茱萸,人们也会把茱萸插在门上或瓶中,以期获得平安吉祥。
3. 饮菊花酒:重阳节也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采摘鲜艳的菊花,泡制成菊花酒。
菊花酒被认为具有抗菌、解毒、养颜等功效,非常适合秋天饮用。
此外,人们还会用菊花泡茶、煮粥等,以增加节日的气氛。
4. 吃重阳糕:重阳节的传统食品是重阳糕,也叫菊花糕。
重阳糕通常是由糯米粉、红枣、核桃和莲蓉等多种食材制成,口感鲜美、营养丰富。
吃重阳糕的习俗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的祭品,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的风俗习惯。
三、重阳节的文化意义重阳节以家庭团聚为中心,强调了人们对亲情和友情的重视。
重阳节是一个传递温情和传统文化的节日,每年这一天,人们都会和家人、亲朋好友相聚,共同度过欢乐的时光。
这不仅是为了庆祝节日,更是为了表达对亲人的关爱和思念。
重阳节还具有纪念老人和敬老爱老的意义。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10篇)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876943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4.png)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10篇)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1今天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一大早我也惦记着该为祖父做些什么?放学后回到家,我将书包放进一边,一蹦一跳地赶到祖父的屋子。
“祖父……”望着祖父那瘦骨如柴的人体,又联想起父亲嘴中年青时身强力壮的大汉祖父,一个独特的比照啊!我张口结舌,觉得一股泪涌又在眼眶里打转儿了,内心也酸溜溜,伤心无比,或许女生就这样多愁善感一些吧。
“啥事啊?”耳旁又传出了祖父声如洪钟又坚定不移强有力的语句。
“我……临时保密。
”我顽皮的一笑。
“小滑头!”祖父柔和地摸了摸我的头。
我跑出屋子,拿了一个洗脚盆,放了点水,试了试溫度,笨手笨脚地端起來,或许是由于水过重,我走起來真是像个摇摇摆摆的企鹅,还泼一地的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返回祖父的屋子,祖父拍了拍我这只“落汤鸡”禁不住嘿嘿大“又有什么鬼注意啦?咳,咳……”我明白祖父的气管炎又犯了,咽喉里像个风箱,呼哧呼哧地响,便缓缓的拍了拍祖父那像弓一样背,有礼貌的说:“请。
”祖父瞪变大双眼,愣了愣,我呢,将计就计,帮祖父脱了那破烂不是很的布鞋,把他早就干躁的脚挪到盆里,搓了搓,又为祖父敲了敲腿。
这时候,我偷偷地看了看祖父,祖父脸部笑开了花,意味深长地说:“成长啦!听话啦!小宝贝亲一个!”也没有像以往一样推辞,只是缓缓的吻了吻祖父的面颊,祖父也吻了吻我前额,猛然我内心像吃完蜜一般甜,一股溫暖从心里传出,“我爱您,祖父,我这一生一定要对祖父好!”我闭上眼许了个愿。
在大家身旁有很多老年人,大家应当去关注她们,重视她们。
在这里重阳节里,希望我的爷爷和天下全部老年人都能健康长寿,高高兴兴的过完每一天。
重阳节手抄报内容资料篇2也是一个九九重阳节,但这一重阳节却与过去不一样,由于我们三一班,要去敬老院探望老年人。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伴着花的清香,踏着歌的节奏,大家满怀愉悦的情绪抵达了敬老院。
最先,大家为每名老年人奉上了红领巾和礼品,老大家兴奋地用两手接到红领巾,她们的两手有一些发抖,或许是开心,或许是想起了童年时的情景,打动得都热泪盈眶。
重阳节的资料
![重阳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47a1e0a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7.png)
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又称为踏秋节、重九节或者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登高、踏秋、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各种活动,以庆祝这一节日。
下面是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资料。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的道教信仰,最早是为了避邪、祈福和辟秽而设立的节日。
相传在九九重阳这天,阳气最旺盛,人们为了防止邪恶和瘟疫的入侵,于是开始登高祈福。
在道教中,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意味着尊老、敬老和祭祀祖先。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传说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君主,他上访无门,最后在重阳节的这一天选择了自杀。
为了纪念他,人们开始在这一天登高,变成了现在的重阳节。
重阳节有很多种庆祝方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登高和赏菊。
登高是因为重阳节这一天阳气最盛,登高可以远离瘟疫和邪恶,同时也可以迎接秋天的到来。
登高活动多以家庭出游为主,全家人一同登高寻找好风景,一起欢度节日。
赏菊是因为菊花在九月开放,所以重阳节成了赏菊的好时机,人们会去菊花展览馆或者花市欣赏五彩缤纷的菊花,还有的人会栽种菊花,丰富家居的环境,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重阳节还有一项独特的活动,就是饮菊花酒。
人们会将菊花放入酒中浸泡,待其入味后饮用。
这种酒有清热解毒、助消化等功效,同时也具有饮用的仪式感和乐趣。
此外,人们还会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这是一种具有驱邪、保平安的植物,被认为具有祈福的功效。
插茱萸在重阳节是一种常见的民俗活动。
重阳节除了庆祝的活动外,也有一些传统的习俗。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吃重阳糕。
重阳糕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糕点,形状多样,味道鲜美,是重阳节时的必备食品。
此外,人们还会将一些符合寿命和长寿的寓意的物品放到家中,如寿桃、寿面等,以祈求长寿和安宁。
总的来说,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瑰宝。
人们通过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和插茱萸等方式,庆祝这个到来的秋天,祈求平安、长寿和幸福。
同时,也是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敬爱的时刻。
重阳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样,带着浓厚的民俗色彩,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美好祝愿。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https://img.taocdn.com/s3/m/ce2b2e25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7e.png)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精简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阳历10月的某一天)庆祝。
重阳节与清明、端午、中秋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本文将介绍重阳节的起源、习俗和文化内涵。
一、重阳节起源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千岁老人,名叫张仪,他发现自己的居住地病疫频发,人民生活困苦。
他意识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阳气渐衰,阴气上升,引发疾病,于是他向村民传授了一些避邪的方法,使得人们免受疾病的困扰,过上了安康的日子。
为了纪念张仪,人们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集会祭拜,由此形成了重阳节。
二、重阳节习俗1.踏秋登高:重阳节正值秋高气爽,人们喜欢踏青登高,欣赏秋景。
登高的活动象征着向往美好生活,远离疾病和困苦。
2.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怀念之情。
同时,也是缅怀先人,感恩和传承家族文化的时刻。
3.佩茱萸、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色物品,具有驱邪避病、祈求平安的寓意。
人们会佩戴茱萸,或者在门上、窗台上插上茱萸来祈求平安和祝福。
4.喝菊花酒:菊花在重阳节是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因为菊花能够祛湿去寒,具有抗菌、降血压等功效。
人们会将菊花泡在白酒中饮用,以庆祝节日和增加身体健康。
5.吃重阳糕:重阳糕是重阳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由糯米、红枣和桂花等制成。
重阳糕形状饱满,色香味俱佳,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三、重阳节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作为一个古老而神圣的节日,除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外,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首先,重阳节崇尚尊老敬老。
重阳节被尊称为"老人节",人们在重阳节会尽孝敬老,重视与家人团聚,表达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其次,重阳节强调疾病预防。
重阳节正值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易引发一些疾病。
因此,重阳节的一些习俗,如登高锻炼和食用有益健康的菊花等,都有助于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4649e7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c.png)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踏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祝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不仅仅聚集在一起祭祖、登高、插茱萸,同时也品尝美食,欣赏秋景,享受亲情和友情。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据传,最早的重阳节始于战国时期,而正式成为节日则要追溯到汉朝。
重阳节与老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农历九月九是一个阳气最旺盛的日子,有辟邪、抗疫的寓意。
古人相信,在此之日,向老人祭拜或陪伴老人登高,可以辟邪驱疫,带来健康和长寿。
在重阳节这一天,爱老敬老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人们会给长辈送上节日的祝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敬意。
同时,也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以彰显对老人的关怀和尊重。
其中,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有的地方会策划登山旅游活动,一大家子人带着老人一同爬山,共同迎接这个特别的日子。
另一个重阳节的习俗是插茱萸。
茱萸又称为重阳,它不仅是一种植物,也是重阳节的象征。
人们会在重阳节插戴茱萸,以辟邪祈福。
茱萸长寿多子的寓意使得这个习俗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人们还有吃重阳糕的传统。
重阳糕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它的制作方法繁多,口味丰富,通常有花生糕、蜜枣糕等。
无论是自家制作还是购买,重阳糕都成为人们庆祝节日的美食之一。
除了以上的传统习俗,现代社会中也出现了更多新的庆祝方式。
比如,人们会邀请长辈一同参加各种户外活动,比如郊游、野餐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也让老人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
同时,重阳节也成为表达对长者的关爱和感激的机会,有些人会为老人提前准备礼物或是摆宴请他们品尝节日美食,为他们营造愉快的节日氛围。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不仅仅是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也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九月九日正值秋高气爽的时刻,正是踏秋赏景的好时光。
人们会趁着这个节日的机会,前往郊外或是名山大川,欣赏到秋天的美景。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9d1ee7a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e.png)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重阳节又称重阳节、老人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以表达对老年人的敬重和关爱。
重阳节有其独特的渊源和含义,正是因为这个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得这个节日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和习俗。
相传,战国时期的中国有一位名叫华佗的医生,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医学大师。
华佗生活在海南岛,在那里他学习了许多珍贵的草药,并创造了许多神奇的疗法。
按照当时的传说,每年的九月初九,华佗会带着自己的学问和医术返回岱山岛,以帮助居民治疗疾病。
为了感谢华佗的救治之恩,人们准备了饭菜和喝的东西,为他庆祝。
久而久之,人们开始把九月初九这一天定为“重阳节”,作为对老年人的尊重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
从此以后,重阳节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全民范围的盛大庆祝活动。
人们会整理自己的家园,祭拜祖先,登高望远,用菊花祭祀,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活动。
尤其是对于老人来说,重阳节更是一个家人团聚的时刻,子孙可以陪伴他们一起度过这个特别的日子。
重阳节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首先,九月初九这个日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重阳”,有升阳的寓意。
这一天阳气最旺盛,可以驱除邪气,保护人们的健康。
因此,在重阳节期间,人们热衷于户外活动,如登山、郊游等,以迎接阳气的到来。
其次,重阳节是对老年人的特别关爱和敬意的表达。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老年人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柱,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因此,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邀请父母、祖父母等老人一起共度美好时光,展示对他们的尊敬和关爱。
另外,重阳节还有庆祝丰收和团聚的意义。
在中国农耕社会中,九月是秋天的季节,正是收获的时候。
重阳节是丰收的象征,人们会准备美食、水果等丰盛的食物,与家人共享丰收的喜悦。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于重阳节的庆祝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传统的祭祀、登高等活动,现代社会还增加了更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方式。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b4b443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b.png)
关于重阳节的简介资料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始于战国时期,流行于汉代以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民间的祭祖、登高、赏菊等活动的日子。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资料。
一、起源与发展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据记载,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做贵人的老人,具有非凡的医术。
他发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易患寒症,因此他传授了一种饮药的方法,称之为“茱萸救毒酒”,并鼓励人们在这一天饮用这种酒。
久而久之,这个节日逐渐演变成了重阳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的习俗逐渐丰富,既有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也有祭祖、敬老、避邪等传统。
汉代以来,重阳节逐渐成为尊敬和感恩老年人的节日,并且和长寿、康宁等寓意联结在一起。
二、主要习俗1. 登高望远:重阳节是秋天的一个好时节,登高赏秋成为了人们的习俗。
在这一天,人们纷纷去郊外或高山登高,欣赏秋天的美景,同时展望未来的美好。
2. 赏菊观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喜欢赏菊,观赏菊花的美丽。
很多地方都会举办盛大的菊花展览,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3. 感恩敬老:由于重阳节和尊敬老年人的传统联系在一起,人们在这一天会去探望长辈,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之情,并送上贺礼和祝福。
有些地方还会举办活动,表彰杰出的老年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尊重。
4. 插茱萸:民间流传着插茱萸能够驱鬼避邪、辟邪防病的说法,因此重阳节是插茱萸的好时机。
人们会在重阳节当天采摘来自山上的茱萸,插在家中或佩戴在身上,寓意带走厄运,祈求平安幸福。
三、地方特色重阳节在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地方的重阳节特色:1. 公益重阳:自2013年起,中国将重阳节定为“全国爱老助老日”,倡导全社会关爱老年人。
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包括义诊、送祝福、为老年人讲座等,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
2. 重阳文化节:在一些城市,重阳节会举办盛大的文化节活动。
例如,浙江绍兴的重阳文化节以龙舟赛、茶文化活动和乌篷船展示为特色;广东潮州的重阳节以欢乐赛龙舟、民俗活动和灯饰展览等为主要项目。
有关重阳节资料简介
![有关重阳节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57114e8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7.png)
有关重阳节资料简介重阳节,又称重阳节、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时间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因此得名。
重阳节始于唐代,起初是为了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保佑家宅平安、辟邪驱鬼而举行的节日。
后来,重阳节逐渐演变成为双重的纪念日,既有人们向敬爱的老人致以敬意的老年节,也有人们登高观景、赏菊、饮菊花酒的登高节。
重阳节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和《史记》中的一则典故有关,故事发生在汉朝时期。
相传,在南方有一座名叫吴山的高山,山上生长着许多咸菊,每逢九月初九,菊花盛开,万紫千红,美丽绝伦。
当时,江南一带流行瘟疫,许多人生病甚至丧命。
一位智者建议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赏菊,以避邪辟疫。
于是,人们纷纷登上吴山观赏菊花,大家在美丽的景色中暂时忘却忧愁,身心得到了放松。
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登高观赏的习俗,因此也被称为登高节。
这一天,人们会邀约亲朋好友一同前往山野、公园等地,攀登高山,饱览秋景。
登上山巅,可以俯瞰远处的山水风光,欣赏红叶满山、金风送爽的美景,同时也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人们还会穿插在九重音阶的山上,合唱产生美妙的音乐,让整个山顶充满欢声笑语。
除了登高观景,重阳节还有赏菊的传统习俗。
这一天,人们会前往菊花展览或者自家庭院中赏菊,欣赏菊花绚丽多彩的景象。
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被赋予了秋天的象征,被视为坚贞、节俭、清雅的象征。
因此,赏菊已成为重阳节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人们常常会在菊花展览中看到各式各样的菊花,包括黄菊、白菊、红菊等,色彩斑斓,香气扑鼻,令人陶醉其中。
除了登高观赏和赏菊,重阳节还有一项独特的食俗,即饮用菊花酒。
菊花酒是由菊花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制作而成的酒,具有芬芳的香气和独特的口感。
饮用菊花酒有着保健养生的作用,相传可以驱除寒湿、健脾益肝、提神醒脑。
因此,重阳节这一天,许多人会和亲友一同品尝酿制精良的菊花酒,共庆佳节。
重阳节是尊重老人、关爱长辈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敬老院,给老人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表达对老年人的敬意和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一个纪念先人及扫墓的节日。
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九节、九月九、茱萸节、菊花节等。
是农历九月九日。
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现在我国将九月初九日定为敬老节。
重阳由来已久,《易经》载以阳爻为九。
”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传说重阳节吃重阳糕可消灾除病,佩茱萸登高,可避邪恶。
《齐人月令》重阳之是日,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酒必采茱萸甘菊以泛之,既醉而远。
”
唐代王维《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为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晋代陶渊明诗菊花如我心,九月九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
”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京师谓重阳九月九日。
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士提壶携磕,出郭登高……赋诗饮酒,烤肉分糕,洵一时之快事也。
”
重阳节庆祝方式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会馆保留重阳节祭祖的习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这一天选择较有传统意义的庆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与友好相约到户外活动,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风光,又能联络亲友之间的感情。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
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
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茱萸节”。
今天的重阳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巧妙结合,已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我国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
民间有许多庆祝重阳节的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
在民间,茱萸为“避邪翁”,菊花为“延寿客”,两者结合,给重阳习俗以吉庆之兆。
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古人认为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就已出现。
据文献记载,当时民间就有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
我国人民对重阳佳节历来有着特殊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佳作。
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
重阳节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
每到重阳节正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
重阳节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是家人团聚的佳节;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家人。
不仅如此,在我眼中的重阳节还代表着人们各种各样的丰富情感。
重阳节喜悦之情
重阳节更带给人们无数的欢歌与喜悦。
诗人孟浩然就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整篇文章轻快活泼,洋溢着农家的生活情
趣,一片宁静和谐,给人们带来了喜悦之情。
在作者另一首作品“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中,表现出作者在重阳节登高时的喜悦之情,并希望朋友可以和自己一起欣赏美丽景色。
重阳节思亲之情
重阳节曾勾起无数诗人的思亲之情。
唐代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时不禁吟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那种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在重阳节时思念亲人,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在两篇作品中深切表达出词人思念丈夫的真挚情感,令人恻然。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辞》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孟嘉落帽
孟嘉,字万年,是晋代名士,少有才名。
晋朝永和年间,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参军,甚得桓温的器重。
一年重阳佳节,桓温在龙山大宴属下的僚佐,吟赋诗。
此日所有僚佐都是戎装赴会,把酒言欢。
正当大家诗兴大发之时,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把孟嘉的官帽吹落,他竟然没有发觉,还在那里与人高谈阔论,这是一件有伤大雅之事。
桓温见到这个情形,便暗示其他人不要提醒孟嘉,想看他如何善后。
不久,孟嘉去如厕,桓温命人取帽放回他的坐处,又命文士孙盛写一篇文章嘲笑他。
孟嘉回来看见官帽和孙盛的文章,马上乘兴作文以答,由于他文词俊美,受到众人的赞赏,桓温也没有怪责他。
后人便把“孟嘉落帽”作为一个重阳节的典故,还有人将重阳节称为“授衣之节,落帽之辰”。
在古人吟重阳的诗词中,有不少提及这个典故,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云:“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李白有诗句云:“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宋人辛弃疾词有云:“龙山何处?记当年高会,重阳佳节。
谁与老兵共一矣,落帽参军华发!”
陶潜赏菊,白衣送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孟嘉的外孙——晋朝大诗人陶潜。
陶潜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潜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陶潜,字渊明,平生嗜酒,但他性情恬淡,不肯为五斗米折腰。
据檀道鸾《续晋阳秋》记载,有一年九月九日,陶潜在家赏菊吟诗,一时酒瘾发作,遍寻家中并无存酒。
正在徬徨之际,陶潜忽然看见一个白衣使者载酒前来,一问才知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的送酒使者。
原来是朝廷征召陶潜为著作郎,他不愿意去就职,王
弘想结识这位名士,曾多次给他送酒,这一次真是雪中送炭,陶潜立即开怀畅饮,提笔赋诗。
“陶潜赏菊,白衣送酒”的故事,成为一时佳话,为后世文人所吟。
李郢《重阳日》有句云:“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王勃《九日》诗云:“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李白《九日登山》诗:“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
王勃作《滕王阁序》
有一次,唐代王勃前往探望父亲。
九月八日,船到马当山,遇一老翁对他说:“明日重阳,南昌都督阎公将在滕王阁举行盛会,令客人作《滕王阁序》,你才华横溢,何不共赴盛会,成一代之名?”
王勃答道:“此去南昌有七百里之遥,今日已是八日,岂能及时赶到?”老者笑道:“我可助你一席清风。
”果然顺风顺水,及时参与盛会。
本来都督阎伯屿意欲让其婿为重修的滕王阁写序,以期千古留名,而且也早已写好了。
开始时,阎公故意拿纸笔遍请来宾动笔,宾客皆知其意,无人敢接,独有王勃毫不谦让。
阎公心甚不快,但不好发作,就命人伺其下笔,随时通报。
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道:“是亦老生常谈。
”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公听了,沉吟不语。
又报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矍然而起道:“此真天才,当不休矣!”宴会尽欢而散,王勃也一举成名。
潘大临的半联诗句
宋代黄州潘大临善于写诗,苏东坡、黄山谷等对他非常赏识。
一次,谢无逸写信问他有无新作,潘大临回信答道:“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蔽翳。
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闻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
”
谢无逸得到潘大临寄来的这半联诗句,便为他续写道:满城风雨近重阳,无奈黄花恼意香;雪浪翻天迷赤壁,令人西望忆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