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文章: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201X年以来,我市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品牌工程”紧抓手中,坚持试点先行、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思路,先后在XX社区、XX社区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幸福小区”城市社区党建改革试点,并于201X年5月在全市推广,提高了城市社区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了党建带自治、党建促自治、党建强自治的生动局面。

一、注重总体设计,构建“双线四级”新体系

市委书记亲自谋划,工作专班多地考察,市委常委会多次论证,结合农村党建改革成功经验,提出了“党建引领·幸福小区”的总体改革框架。

一是划分“小单元”。坚持“规模适度、利于管理、便于服务”的原则,将社区科学划分为若干小区,由社区“两委”提出小区划分方案,经居民代表会议通过,报街办党委审批后实施。目前,通过将全市27个城市社区划分为204个小区,使治理单元变得更科学、更合理。

二是延伸“组织链”。以小区为单位,组建小区共建委员会,设立共建委员会成员7-9名。目前,共成立小区共建委员会204个。同时,采取单独建、联合建的方式,组建小区党支部186个,楼栋党小组862个;以楼栋为单位,同步推选产生楼栋党小组长、楼栋长、卫生委员、治安委员、文体委员、物业房管员、网格管理员和党员中心户,使党的组织和自治组织触角延伸到小区、拓展到楼栋。

三是构建“新体系”。以小区为单位,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和“社区居委会—小区共建委员会

—楼栋小组—居民”四级自治架构为主要内容的“双线四级”治理体系,推进治理力量下沉、服务关口前移,实现了服务群众的“零距离”。

二、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共驻共建”新格局

通过共享“阵地、人才、信息、文化”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是“大党委”聚合力。突出政治过硬、热心社区事务、善于做群众工作这三项基本素质,吸纳驻区机关事业单位、经济和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党员负责人,以及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离退休“五老”人员、社区党员代表,共同组建社区“大党委”。通过组建“大党委”,整合了驻区单位的人力、资源、资金等优势,大大增强了基层党建工作合力。

二是项目化促共享。将项目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引入社区党建工作,推行责任“项目化”管理,使抽象的工作具体化、实效化、科学化。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及党员特长,积极开发服务项目,通过资源共享、契约管理的方式,确保每年为社区提供1-2项常态化服务。目前,已有196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所驻社区签订服务协议324份。

三是严考核强责任。建立社区“大党委”例会制度,每季度对服务项目落实、文明评比等共驻共建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实行专项考评机制,每年对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落实共驻共建责任情况实行集中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基层党建、文明单位创建和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了共驻共建责任落实。

三、注重群众满意,打造社区服务新品牌

通过壮大服务队伍、健全服务机制,全力做好社区居民全天候、全方位工作,形成了“80365(帮您365天)”服务新品牌。

一是壮大服务队伍。坚持居民认可、自愿服务的原则,在小区居民中的社区“两委”成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物业服务人员和离退休“五老”人员中择优推荐候选人,采取“一户一票”的方式,由居民真正把有能力、有稳定时间、有奉献精神的人选进小区自治队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小区共建委员会成员1306人、楼栋“两长五员一户”5588人,小区服务队伍成倍数增长。

二是完善服务机制。把公开、民主贯穿于共建委员会议事、决策全过程,通过微信群、意见收集会等方式收集居民需求信息,定期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共同商议解决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动态公示事务、服务办理情况,接受居民监督。同时,建立“三方”考评机制(居民测评、居委会考评、小区党支部评议),每年对小区共建委员会及其成员进行评议,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实行改选或调整,保障共建委员会正常运转。

三是创优服务品牌。充分利用小区共建委员会和“两长五员一户”跟居民较为紧密的邻里关系,创新推行“80365”社区服务工作法:围绕矛盾调解、邻里关爱、文明评比、文化活动、美化环境、服务党建、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8”项服务;通过“0”距离沟通和楼栋、小区和社区“3”级负责;每周必访重病住院、生活有困难、家庭发生意外、居民婚丧嫁娶、邻里发生矛盾、有强烈诉求等“6”类家庭;建立居民需求收集受理、小区重大事项协商议事、分级办理、考评、表彰激励等“5”项机制。“80365”社区服务工作法的推行,强化了小区治理能力,大多数矛盾纠纷都在小区内部得到和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共建委员会,大事不出居委会”,促进了社区的文明、和谐、稳定。

四、注重激励保障,激发社区党建新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