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课件第十一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课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ppt课件

考点 一
考点 二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 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解题思路】 从风力沉积、流水沉积等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使用水量增加等人为原因入 手,寻求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的论据。从气候特征(风力)、人类活动(沙 源)、地域空间(狭小,有障碍)等方面入手,寻求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的 论据。 【参考答案】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 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 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 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 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考点 一
考点 二
考点一 主要环境问题成因与表现
要点归纳
1.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 从产生的机理来看,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 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 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考点 一
考点 二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 问题 具体表现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海洋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 降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加剧 土地盐碱化 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主要原因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使用有害人体健康 的农药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 建筑、娱乐、交通 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锐减 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典型案例 我国“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 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 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 机场附近、交通干线附近的噪声 我国渤海湾大赤潮、日本九州岛水俣湾的汞 污染、美国海上石油泄漏 巴西热带雨林遭到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黄淮海平原的次生盐碱化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 大、南极臭氧层空洞 部分物种灭绝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人文地理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1.3 学时:641.4 学分:41.5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城乡规划、旅游管理等1.6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2 人口地理学2.3 城市地理学2.4 乡村地理学2.5 经济地理学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阐述重点、难点问题。

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人文地理学》4.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报告、视频资料等。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5.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10%。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六、第四章乡村地理学6.1 教学目标理解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乡村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分析乡村地域的发展和问题。

6.2 教学内容6.2.1 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6.2.2 乡村地域的空间分布和特征6.2.3 乡村地理学的研究方法6.2.4 乡村发展及其问题六、教学方法6.3.1 讲授法:讲解乡村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阐述重点、难点问题。

6.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3.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教学资源6.4.1 教材:《人文地理学》6.4.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研究报告、视频资料等。

高考地理 第十一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课件

高考地理 第十一章 第1课时 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课件
第二十四页,共33页。
(1)漫画中渔夫的行为体现了(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论 D.可持续发展理论 (2)图中先儒之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解题思路:环境漫画表现主题多集中在人口、环境、资源问题上, 反映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问题,展示人地关系的协调途径。第 (1)题,渔夫为了个人利益,不分鱼类的大小,大肆捕捞,体现了人 类中心论。第(2)题,先儒之言,指责了过度捕捞的短浅行为,表达 了既满足个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思想,是持续 性原则的体现。 参考答案:(1)B (2)B
第五页,共33页。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表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布 发达国家更 农村地区、发展中
地 突出
国家

环境污染
城市地区、发达 国家
第六页,共33页。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 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 组成一个系统。
第十二页,共33页。
(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 (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 要环境问题。 【思维流程】 1.从文字中获取的信息:“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冬春季节气候 干旱、多大风天气;沿海海岸为沙质海岸,说明风沙活动较多。 2.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第三十二页,共33页。
(1)简述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严重的原因。 (2)有人说石漠化是一场无止境的恶性循环,请结合所学知 识对此进行解释。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从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两方面分 析。第(2)题,从水土流失、植被、气候等之间的关系分析。 答案:(1)该省地表崎岖,岩溶地貌广布,土壤持水性差;降水 集中,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过度开垦;乱 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等。 (2)水土流失产生的石漠化会造成地表植被减少,而缺少植 被的土地蒸发量会加大,局部地区干旱加剧,气候干旱会反 过来恶化植被生长环境,植被生长不好的地区,发生水土流 失的可能性会再度加大。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_赵荣)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_赵荣)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人文地理学(第二版_赵荣)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人文地理根据人文地理的研究任务可以大概了解考试重点关键词:形式、基本特征、起源及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产生的影响、第一章绪论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20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二)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1.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2.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3.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4.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5. 俄国流派:十月革命之后,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经济地理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在经济地理学内部形成了两大学派:地理学派和经济学派。

前者以巴朗斯基、萨乌什金等人为代表后者以费根、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围绕的五大专题(对每一个认为地理想象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述):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扩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文化各特征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文化景观文化区:是指各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商的分布文化区有哪些类型(P23)☆2008形式文化区formal culture regions: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全)

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人文地理学导论1.1 课程介绍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理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1.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了解著名的人文地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1.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掌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理解实地考察和案例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人口地理学2.1 人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人口的定义、特征和度量指标掌握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2.2 人口增长和人口变化分析人口增长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3 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掌握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和影响了解人口流动的模式和趋势第三章:城市地理学3.1 城市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城市的定义、特征和分类掌握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机制3.2 城市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类型和特点探讨城市发展模式及其演变3.3 城市问题和城市规划了解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掌握城市规划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第四章:经济地理学4.1 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地域差异4.2 工业地理学分析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探讨工业发展的地域性和差异化4.3 农业地理学掌握农业生产的地理环境和技术因素了解农业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农业现代化第五章:文化地理学5.1 文化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文化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文化景观和文化遗产的保护5.2 语言和宗教地理学分析语言和宗教的分布和影响因素探讨语言和宗教的地域性和文化认同5.3 社会地理学掌握社会结构和社会问题的地理分布了解社会公正和社区发展的地理差异精品课程《人文地理学》电子教案(第二部分)第六章:政治地理学6.1 政治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政治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意义掌握国家、政体、选举制度等基本政治地理要素6.2 国家和领土分析国家的构成要素、类型和领土划分探讨国家边界和领土争议的问题6.3 政治地理结构掌握政治地理结构的概念和类型了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和特点第七章:交通和通讯地理学7.1 交通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交通的定义、类型和地理意义掌握交通网络的布局和交通模式7.2 交通与区域发展分析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探讨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7.3 通讯地理学掌握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地理分布了解通讯网络对地域社会经济的影响第八章:环境地理学8.1 环境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环境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因素8.2 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探讨环境管理的策略和可持续发展8.3 环境变化和全球环境问题掌握环境变化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与环境合作的地理意义第九章:旅游地理学9.1 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旅游的定义、特征和地理意义掌握旅游者的行为和旅游市场的分类9.2 旅游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分析旅游资源的类型、评价和保护探讨旅游开发的模式和旅游业的发展9.3 旅游活动的空间组织和影响掌握旅游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旅游线路的设计了解旅游对地域社会经济的影响和旅游规划第十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趋势与展望10.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动态掌握人文地理学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了解跨学科研究和多尺度分析的发展10.2 人文地理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分析人文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的作用探讨人文地理学在地方发展和规划中的应用10.3 人文地理学的教育与实践掌握人文地理学教育的目标和方法了解实地考察和实习在人文地理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文地理学导论:理解人文地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及人文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讲义

人文地理讲义

人文地理讲义人文地理讲义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第三章人口分布与迁移第四章人口与发展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第七章种族民族民俗第八章语言地理第九章宗教与宗教地理第十章聚落地理第十一章旅游地理第十二章行为地理第十三章政治地理第十四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概念: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研究主要内容1.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 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3. 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化4. 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向人地关系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属于社会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古希腊著名学者埃拉托色尼首创了“地理学”这一名词,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我国古代的人文地理记述包括《禹贡》及各种地理志等。

德国的洪堡和李特尔对古代地理学尤其是人文地理具有奠基意义。

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认为要确立一门以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为基础的新的科学地理学,要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因果关系。

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古代:对人文地理现象的描述。

近代—19世纪中叶:对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释。

德国流派:拉采尔、赫特纳、施吕特尔,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注重学术思想的研究。

法国流派:白兰士、白吕纳,注重小区域研究和实地考察。

英国流派:麦金德的“大陆腹地学说”和罗士培的“适应”论思想。

美国流派:森普尔的《地理环境的影响》、亨丁顿的《气候与文明》、苏尔的文化景观学思想、哈特向区域观点的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

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地理学两大流派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特征3.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传统方法1. 充分掌握和分析研究资料2. 利用和编制地图3. 进行人文地理的野外考察工作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利用1.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及其在人文地理学的应用2. 遥感技术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方法论1. 新三论的基本概念: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2. 研究的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二章文化与人文地理学第一节文化概念与文化结构文化概念:(1)泰勒:就文化的广泛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学

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人文地理学

意 大 利 ( 狭 长 型 )
印度尼西亚(破碎型)
圣 马 力 诺 ( 穿 孔 型 )
(三) 领土位置
沿海国家
岛屿国家
内陆国家
海陆兼备型国家
缓冲国
通道型国家
中 国 ( 陆 海 兼 备 )
三、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一)首都:政治中心、 经济中心、交通中心 1.首都是一国政治权威机构集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政治 中心,是国家的象征。 2.职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的象征,必须是 全国的交通中心,有的首都还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pp被确认的国力c基本实力包括人口和领土e经济能力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产业结构中的各部门m军事能力等于战略力量加常规军事力量s战略意图w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1人口2领土3gnp4产业结构5战略核力量6常规力量满分为50分将人口分为三个等级1500万5000万和2亿满分为50分也分为3个等级2105km213106km2和8106km2满分为100分以美国为标准100分其他国家参照产值在100亿美元之下的不评分
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领土是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是一国活动、尤其是 一国权力所依赖的最稳定的结构性因素。国家为保障自己的领土 不受侵犯而采取的任何措施,甚至不惜诉诸战争,都被认为是天 经地义的,这就是所谓的领土主权。 领土主权及其构成 1. 领土是隶属于一个国家主权的特定空间,国家对于领土具有 完全的、排他的支配和管辖权。
海域划界与权利类型
类型名称 内水: 领海: 宽度 37万平方千米 12海里 权利 完全主权= 领陆 不完全主权,有7项权利 管制权、边防、财政、
毗连区: 12+12海里
卫生
专属经济区:200海里 大陆架: 两项主权、三项管辖权 两项主权 以深度为准(200米)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文地理学》课件

人口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人 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社会 结构等。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律,以及城市与周围地区之间的相互 关系。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结构、城市扩展和城市化等方面,探究城市发 展过程中的空间变化和社会经济问题。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形态、城市规划、城市社会空间等。
总结词
人文地理学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它关注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空间布 局和相互关系,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 质量和环境质量。
VS
详细描述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城市的人口分布、交 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为 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于合理规 划城市功能区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 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文地理学在旅游规划中具有重要价值,它 有助于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详细描述
人文地理学通过研究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 和演变,为旅游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 于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提升旅游 目的地的文化品质和旅游体验。同时,人文 地理学还关注旅游活动对当地社会文化和环
文化地理学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 特色、文化扩散和文化认同,探 究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们的空间
行为和社会结构。
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文化 区、文化景观、文化生态学等。
人口地理
人口地理学主要研究人口现象 的地理分布和变化规律,以及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口地理学关注人口数量、结 构、迁移和分布等方面,探究 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 境变化的影响。
0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节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中的基本特征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学说
地缘政治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中说:“地缘政治学 是政治地理学的—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 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 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地缘政治学把地缘因素 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这 种观点为国际关系理论所吸收,对国家的政治决定有 相当的影响。”
印度尼西亚(破碎型)
圣 马 力 诺 ( 穿 孔 型 )
中 国 ( 陆 海 兼 备 )
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1. 首都 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是国家的象征,必须是全 国的交中心,有的首都还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2. 核心区 从一国历史看,核心区是国家得以起源或国家 观念赖以传播的“原子”中心地区;从一国的现状 看,核心区是指国家的人口、交通、工商业、资源 等高度聚集的“心脏”地区。前者称为起源型核心 区,后者称为经济型核心区。
体 现 的规 律
1、富国强兵是地缘政治关系中的第一要义。 2、地缘政治中可以表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 3、地缘政治中没有永恒不变的朋友,也没有永恒不变 的敌人。 4、地缘政治的重点会随着地缘经济的重点和周边国家 关系的变化而转移。 5、追求大国的保护是小国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本能反应。 6、边疆、边界、领上在地缘政治中是重要因素。 7、地缘政治格局的追求目标是地区的实力均衡。
军事能 表示战 贯彻国 力,包 略意图 家战略 的意志 括战略 力量和 常规级1500万、5000万和2亿 满分为50分,也分为3个等级, (2)领土 2*105km2、1.3*106km2和8*106km2 满分为100分,以美国为标准(100 (3)GNP 分),其他国家参照,产值在100亿 总分为100分,包括能源、矿产、 美元之下的不评分。 (4)产业结构 工业、农业和外贸。 (1)人口
满分为100分,根据供给力量结 (5)战略核力量 构、运输工具与核弹头的数量 (6)常规力量 和防御能力。
满分100份,包括武器效能、军队素质、 军队设施与后勤保障、战略机动能力等。
(7)战略意图
最高值为1
(8)贯彻国家战略意志 最高值为1 2. “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 日本综合研究所在总结前人综合国力研究 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提出了测定各国 综合国力的三元要素,即国际贡献能力、生存 能力和强制能力。
政治地理单元
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下形成、 1、概念 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 围的地理区域。
(1)国家级,即具有确定人口和领土的主
2、分类 权国家。
(2)国际级,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区域性或 全球性国家集团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 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3)国内级,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
政治地理结构
1.政治空间结构
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 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 具有支配地位的中心性区域等 空间要素组成的。 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 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 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 素组成的。
2.政治实力结构
政治地理过程
1. 政治扩散; 2. 政治整合; 3. 政治分离;
8、政府的质量:国家权利的要素中最重要
政府的组织协调和控制能力
国家实力分析
1. 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 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了一个定量估计分析 国力的公式,即“国力方程”。
PP=(C+E+M)•(S+W)
PP
C
E
M
S
W
被确认 基本实 经济能 的国力 力,包 力,包 括人口 括GNP 和领土 和产业 结构中 的各部 门
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领土是国家最基本的政治地理结构,是一 国活动、尤其是一国权力所依赖的最稳定的结 构性因素。国家为保障自己的领土不受侵犯而 采取的任何措施,甚至不惜诉诸战争,都被认 为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所谓的领土主权。
1. 领土规模 2. 领土形状 3. 领土位置
意 大 利 ( 狭 长 型 )
4. 主权的变化;
第二节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国家的基本特征
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
国家的中心性区域 边界与边疆
国家的基本特征
一个保持内部稳定、不受外来侵入 1、概念 和控制能力的独立主权政府领导下,占 有一定领土、有组织的政治地理单元。
1. 拥有确定的领土; 2、特征 2. 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3. 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 诸如国家行政、外交等职能的政府; 4. 拥有主权;
地缘政治理论
地缘政治理论,主要是研究地理因素对国家及国 家间政治态势,和对国家政治行为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地理因素主要是指国家的疆土的大小、 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家领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国家的人口和民族的自然属性等要素。
2、自然资源:相对稳定的国家权利因素 3、人口规模:人口数量决定一国在世界的权利地位
4、经济水平:国家权利最重要的组成要素,是国家权利的标志
5、军事力量:国家实力要素中最具有强制性 6、科学技术:对其他要素起决定性作用,是国家实力发展的驱动力 7、国民士气:最不稳定、最难捉摸
政治性质 政府的法制化、民主化水平 政府的机构和效能
(1)经线
(2) 纬线
第三节

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要素
国家实力分析
国家权力要素
1、领土空间
2、自然资源
5、军事力量
6、科学技术
3、人口规模
4、经济水平
7、国民士气
8、政府的质量
交通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
国防地理位置
1、领土空间 领土面积 领土规模本身就是国家权利 的组成要素 领土规模决定国家权利的 其他影响要素
边界与边疆
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总是有一条边界线将其 分开。这条线一方面表示是两国共有的分界线, 另一方面表示线内是一国的主权管辖范围。 由于边疆地区缺乏明确界限,往往随国家势 力而变动。当一国力量强大而对方又较弱时,边 界带就向弱方移动,因而成为潜在的冲突地区。
1、自然边界
(1)山脉
(2)河流
2、人为边界
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政治地理要素 国家政治地理特征
国家权力 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第 1节

政治地理要素
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地理单元
政治地理结构 政治地理过程


政治地理现象
政治是一种无形的社会文化现象,政治是一 种追求权力(如支配权、占有权、管理权等)的 社会文化现象,政治也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社会文 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