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导游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园导游词及路径
1.概况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
主人生性爱竹,在园中修竹万竿,大家可记得园门两边的楹联“春夏秋冬山光意趣,风情雨露竹影多姿”。
由此可见竹子是个园的灵魂。
同时“个”字是“竹”字的一半,而且形状酷似竹叶,故取名个园。
1998年个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2. 大门
个园大门两侧的楹联是草体字,上联是“春夏秋冬山光异趣”,讲的是园子里有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叠石风光;下联是“风晴雨露竹影多姿”,说的是个园得名的缘由。
个园的主人黄至筠特别喜爱竹子,这位儒商并没有把自己的花园叫竹园,叫竹园就太浅俗没味道了,主人谦虚地以半个“竹”字入题而叫“个园”。
进入个园,我们眼前是各种各样不同的竹子,黄竿的、翠竿的、紫竿的、花竿的,应有尽有。
这竿龟甲竹最令人惊奇,竹节有规则的短缩对接,像乌龟的贝壳图案,得名“龟甲竹”,在古代有“龟龄鹤寿”的说法,“龟甲竹”寓含长寿的意思。
个园是一个前宅后园的私家园林,分为住宅部分,花园部分和我们现在游览的竹园部分。
竹子姿态清雅,翠如碧玉,古人常以竹来修身养性:竹的四季长青,表示生命力旺盛;竹的正直向上,表示一个人的人品,人就应该正直向上;竹外刚中空,外刚是实力,是学问,中空是谦虚,是虚怀若谷;竹有节,气节更是一个人最值得敬重的人格。
宋代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清代郑板桥:“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的诗句,无一不是对竹子所蕴含的人格魅力的颂扬。
竹子既不是草本,也不是木本,竹子属于禾本科,据记载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1300多种。
我国自然分布的竹种约有500多种,分丛生和散生两大类,扬州地处江淮之间,适宜散生竹种和少数比较耐寒的丛生品种。
个园的竹子从观赏角度看,可分为观秆和观叶两大类型。
竹园里有近百种竹子,有不少特征明显的,比如这种竹节平滑的丛生竹种叫孝顺竹,也叫慈孝竹,像是遵从孔子古训“父母在,不远游”的教导,新笋紧靠老竹生长,家人团聚,各自尽着爱心。
3.竹西佳处
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让我们马上就体会到了江南私家园林的意境。
这里竹影横斜,翠叶清幽,前面匾额上题着“竹西佳处”。
“竹西”出自唐代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到了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词句。
于是,大家就用“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 “竹西佳处”的过道两边栽植的是桂花树,这里种植的主要是花色偏白的银桂,不是因为主人是盐商,喜欢白花花的银子才种植白色的银桂,而是“银”和“迎”的读音差不多,表示“夹道桂花,迎接贵宾”的意思。
所以这条道也被称为是迎宾大道。
我们一直往前走,请大家留意脚下这个用鹅卵石铺成的图案,从下往上看,分别是铜钱、花瓶和戟。
这个叫做平升三级。
4. 丛书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两层楼建筑就是书房,叫丛书楼。
书房建成楼房,是因为书籍需要隔湿防潮。
两旁的楹联白底黑字,表现一种书卷气,“清气若兰,虚怀当竹,乐情在水,静趣同山”,上联有感而发,下联升华到孔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味道,这幅楹联是上海政协副主席周志高于1982年写的,那时个园刚刚开放。
丛书楼的原主人并不是黄至筠,这座丛书楼是由当时马氏兄弟所建,他们收藏了大量书籍,供文人赏读。
这个楼有两层,有楼必然有楼梯,那这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呢?大家不妨进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紧,在这边我们留一个悬念,答案到后面自然会揭晓。
5. 南部住宅
往前走,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个园的南部住宅部分,它完全依照坐北朝南、三纵三进的传统形式建成。
个园住宅的三路建筑各有吉祥主题,分别为“福”、“禄”、“寿”。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大家眼前是一个两面青砖的夹墙过道,这个过道叫“火巷”,是南方普遍使用的街巷通名,始于宋盛于元,亦称“避火巷”、“风火巷”。
火巷作为比“街”低一等的道路,后也流传到北方其他城市。
我们的左手边是东部住宅,右手边是中路建筑,再向西还有一个西纵,每纵有三进,是三横三纵九宫格的住宅格局。
大家可以看到由于年代久远,有的砖已经风化了。
扬州当年砌房子都是乱砖砌墙比较多,乱砖砌墙叫财不外露,一来可以节约,二来也不显得那么招摇。
我们先从东轴线参观,这东纵最北面的一间是伙房,伙房里的布局是有讲究的,灶间一定在东山墙而不会在西边,东是上手位,体现中国“民以食为天”的观念。
个园主人的饮食很讲究,吃的鸡蛋,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纹银”。
当时一石大米的售价才一两多“纹银”,园主人每天早上要吃“两枚”鸡蛋,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
厨师每天早上还要为主人蒸出十几种点心来招待客人,荤素营养搭配,南北风味俱全。
淮扬菜之所以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众多的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伙房的前面是主人一家团聚用餐的地方,桌子是圆的,凳子也是圆的,这叫团团圆圆。
不过,当时的一家团圆是指家里的男丁团聚,女眷是不好坐在这里的,古时男女不同席。
这套圆桌是重做的,按照徽文化的习俗做成了合欢桌,它是由两个半圆的桌子组成了一张圆桌。
中堂对联出自扬州八怪金农之手:“饮酒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
”意思是说:饮酒哪是为了沉迷于醉乡?高雅的情怀才是仙人般的境界。
中堂对柱联:“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
”意思是:家有余资,花园风光四时游乐,人生有品,最有滋味的当然是读书励志。
天井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天落之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这叫四水归堂。
水在古典建筑中表“生气”和“财气”,四面之水流于天井叫“我纳四方财”;后于天井流向四角又复归堂中下水管,叫“千金散去还复来”,合起来就是徽商建筑中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四水归一”。
檐口瓦头上是篆字“禄”,滴水全部是“鹿”的图案,个园住宅的三路建筑各有吉祥主题,分别为“福”“禄”“寿”。
扬州民居在图案装饰上非常喜欢用动物或者植物的谐音来表达吉祥,如梅花鹿的鹿字和“禄”就是谐音,因此,除了滴水,隔扇门上也雕有各种各样的鹿,主人希望它能保佑世世代代官运亨通。
楠木厅的南面是“清美堂”,清美就是高洁、美好的意思,原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管家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对柱楹联“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表现了“耕读传家,勤俭为本”的思想。
中堂是扬州八怪汪士慎“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内容充满生活情趣。
这里翠竹,青松都人格化了,以物“比德”,花可让人迷,也可让人禅悟,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至于“酒可仙”,出自李白“臣是酒中仙”的诗句。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汉学堂是黄至筠的二公子黄锡麟(黄奭)的堂号。
黄奭是清代中后期全国著名的辑佚大家,他以毕生的精力,从事散失古籍的搜集整理工作,曾经编辑刊刻过一套《汉学堂丛书》,所辑佚的古籍达226种。
黄锡麟之所以把堂名叫做“汉学堂”,是因为他崇尚“汉学”。
所谓“汉学”,是指汉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多注重训诂文字,考订名物制度,治学态度十分严谨。
继承“汉学”精神,重实证而轻议论,这对古籍整理与辑佚工作十分重要。
迎面太师壁上挂着对联和中堂画轴,条案上摆着瓷帽筒、石插屏和花瓶,谐音“平平安安”中堂楹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此联为板桥所撰。
从这幅楹联我们可以感受到看出主人对儿孙后代的教育十分重视。
在看两边抱柱为:“三千余年上下古;一十七家文学奇。
”
中轴的中进是黄奭夫妇的起居所,黄奭主要从事的工作是“辑佚”,和同时代另一位学问家马国翰齐名,被称为“辑佚两大家”。
黄奭非常喜欢读书,请看匾额上写着“勤博”二字,这是著名学者阮元所题。
大家仔细看,是不是发觉博字少了一点,这里的意思是希望你勤奋多一点,自然博学就多,如果勤奋少了,那你的博学也就少了。
中进室内挂“四时读书歌”一副,楹联一副,楹联字体为大篆,内容是:“漫研竹露裁唐句;细嚼梅花读晋书。
”
穿堂而过,同样是三间两厢的格局,但陈设却大不同,非常简朴,毫无富商大贾的豪华气派。
这是黄至筠四儿子黄锡禧的居住场所。
黄锡禧是黄家最小的儿子,也是黄家最后一个离开祖屋的人,他好像大观园里的宝玉一样,历经家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晚年定居泰州。
锡禧和他的三个哥哥一样都能诗善画。
黄锡禧离开个园之后,寓居泰州,他的儿子自幼习医,医术高明,在上海悬壶,有“一指神针”之称。
我们由中进向西,进入第二条火巷,两边的青砖老墙已明显斑驳风化,岁月总是刻录在建筑上。
火巷前方有口水井,井圈上有锁眼、缆扣孔,具有私家井圈的明显特征。
井旁的墙脚处有一道圈拱,加强了墙体的安全,同时也便于把被井水浸湿朽坏的砖换掉。
这条火巷两端的尺寸明显不一样,南边宽北边窄,看上去近大远小,视觉效果很深邃,显得纵深很长,很有气势;火巷的北端是后花园,花园是封闭的地方,为了到后花园后没有小的感觉,从火巷走过去会觉得越来越窄,最后豁然开朗,起到了欲扬先抑的作用;当然,越走越窄的路是不符合中国人期望的,我们希望路越走越宽才好,所以,园主人对这条路做了精心的升华:设计了几个台阶,一个比一个高,这就叫步步高。
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就在这口泉上,俗称为井的这口泉为何会在这个地方呢?原来,因为种种原因,这条火巷做成了南宽北窄,风水上这叫棺材巷,犹如寿终人所躺之棺材,这可是大忌,因有了这口泉,这巷子于是变成了吸财纳气的漏斗,于是意思就非常好了。
现在我们就到达了西部住宅了,前进是厅堂,称之为花厅。
中进和后进为二层楼宅。
称之绣楼,檐口瓦头滴水石寿桃图案,门窗格扇,采用的是仙鹤图案。
三面置回廊,两侧设耳门,皆为三暗五格局,即看上去是三间,实为五间。
此厅堂为杉木构架,但极为考究。
此厅堂不但是黄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厅堂,也是扬州古居民中遗存最高的厅堂。
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得名清颂堂。
厅内家具八仙文饰古朴精致,抱柱上的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大家抬头看看,是不是不同前面我们看到的建筑,这里是没有大梁的,大家猜猜看,这是为什么。
其实啊,这个上面放着的是园主人祖先的牌位。
清颂堂也是唱戏的地方,当时园主人家曾畜养了二、三百人的家庭戏班子。
从清颂堂抱柱的楹联上,我们可以知道黄至筠深受儒家影响,认为读书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
不惜重金聘名师教子,每天还亲自督查。
严格的要求,优秀的老师,加上自身的努力,黄至筠的四个儿子都有深厚的文学造诣。
4.四季假山
看完住宅部分,最后就是个园成就最高的,最值得人称道的后花园的“四季假山”。
个园的入口是满月门,我们看到旁边竹林里的石头造型,很明显是石笋,竹子里面有石笋代表着雨后春笋,这就象征着春天。
一年四季始于春,我们眼前春天的景色很自然、很协调。
东西两边石笋的材料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白果石,一个是乌峰石,乌峰石是竖线条的,有一种向上窜的意境。
如果仅仅把雨后春笋看成是春天开始的话,那还不足以反映出园主人的修养境界。
主人在这里全部用洁白平亮、边缘整齐的白矾石做成了路面,用它来表示冰雪,这叫“冰裂纹”,含义就是冰在裂开、竹笋发芽,这是暮冬初春的景象。
满月门里面长着常绿植被桂花树,这叫春开山门见秋桂,取桂花四季常青的绿叶表示春色。
春景是四季假山中占地最小、用石最少的一个,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稍纵即逝,它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如果说园门外是初春之景, 那么跟着春天的脚步迈过园门你看见的则是仲春的繁荣。
随着惊蛰的来临,万物又恢复了灵性,园主人在这里用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刻画出了一幅生动的十二生肖闹春图。
那潜龙游蛇、勤劳的耕牛、英俊的白马、长啸山林的猛虎、聪明的小狗、可爱的绵羊、调皮的猴子、温顺的玉兔、报晓的雄鸡、无不惟妙惟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热闹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走过春天的路面,大家有没有注意,我们的脚下出现了鹅卵石,中国园林用鹅卵石铺设路面代表了水波纹。
其实,我们已来到了夏天,因为夏天高温多雨,地面自然一片水意了,
水上还有朵朵莲花的图案,这里用多水和夏天开的荷花点题表示夏天。
这些植物为夏景立意打了一个铺垫,其实真正反映夏天的还是眼前的这座假山。
主人独具匠心地运用太湖石这种外形不规则变化的线条,叠造成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天空翻卷堆叠的雷积云,所以,这座假山就叫做夏云。
我们站在脚下的水波纹上,头顶蔽日浓荫,看到满眼的雷积云时,就会感到浓浓的夏意。
当然,最精彩的是楼房前方一段,云头涌动,遮挡住楼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把盛夏雷雨来临之前的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江南的夏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以在我们左手边,也就是池西岸临水处置一“蛙石”。
池岸以湖石为点,曲折凹凸,中睡莲点点,无论是淡淡的红,还是淡淡的紫都在以其最婀娜的身姿点缀着夏日的苍翠。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池中那修长飘逸的湖石,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遮去下面的孔洞,极像汉字中的“丑”字,“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也就美到了极处”,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家可以在这边拍照留影。
我们再仔细看一下这湖石,又颇像汉字中的“月”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点明了扬州是个“月亮城”。
在那丑石之后有一石鱼,张口摆尾,生动逼真,和池中金鱼相映成趣,另有一番景象。
夏云顶上置一鹤亭,传说为养鹤之地,寓以“鹤舞云霄,神仙福地”之意,对联“立如依岸雪,飞似向池泉”描写的正是仙鹤。
松柏常青,仙鹤长寿,组合起来又寓意为“松鹤延年”。
个园的游览是按顺针按时序变化游览的,连接夏秋两景的建筑叫抱山楼,是一幢七开间的楼房,它是主人宴请宾客的地方。
我们脚下的这条长廊被誉为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
您可能有点疑惑,人们这么说是因为从长廊这头走到尽头是从夏天走到秋天,从夏到秋得三个月,可不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下面我们就看看眼前的这座秋山。
秋山又称为小黄山,造园者把黄山的景色在此做了高度的浓缩,当然,浓缩的都是精华。
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曾说过:秋山气势有如徽之黄山,试想一下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能堆出黄山的气势,叠石水平是多么的高超。
这位叠石高手是谁呢?相传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涛和尚。
既然是秋山,那么造园者又是如何来营造秋的意境呢?咱们一起从三个角度来欣赏一下。
第一从石材选用上来说,造园者选用这种褐黄色的黄石就为假山抹上了的秋的色彩,给人以以秋的绚烂辉煌之感。
第二从植物的选择上来说,火红的枫叶是秋的象征,所以,造园者在秋山上种的最多的就是枫树。
秋霜之后,枫叶尽红,那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第三从假山的高度上来说,扬州是平原地区,久居平原人们容易产生郁结之气,登高望远可以让人们放开眼界开阔胸襟。
大家请看这亭中的匾额,上书拂云二字,似乎此处伸手就可以拂到天上云彩,可想而知秋山有多高了。
在这儿大家不妨放松心情、触摸一下您身边白云,感受一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吧。
与拂云亭相对的是咱们扬州建在假山上最大的建筑住秋阁,园主人为什么要在此修建这样一个建筑呢?这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他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艰辛,后来到扬州经营盐业,经过多年奋斗,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人生的秋天对他来讲是一个金色的季节。
有谁愿意这样的日子匆匆溜走呢,他建住秋阁就不足为奇了。
住秋点出了秋的魅力,也是秋山的点睛之笔。
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留下的疑问丛书楼的楼梯在哪里?我们眼前的这条石径就是丛书楼的楼梯,曲折的石径不仅表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同时主人把楼梯设置在书房的后面也是希望子孙后代在书房读书时不被打扰,可谓是用心良苦!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季节——冬天。
园主人是如何做出了冬天的效果呢?首先,我们从色彩角度来看,冬景大幅采用的都是白色、灰色把冬天寂静萧瑟的格调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我们来看四周的墙面是灰白色的犹如一张宣纸把冬天的画面慢慢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冬景主要是用白色的宣石堆叠而成,宣石又
称雪石,由于里面含有石英颗粒,所以在光线的照射下,含有石英的地方会闪现出白色的光芒,背光的地方泛白,给人的感觉像是刚刚下过一场雪。
园主人将每一块宣石都打造成一只只小狮子,而小狮子们姿态各不一样,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跳着,有的躺着,可爱极了,这群可爱的小狮子们,打破了冬天单调、沉闷的感觉,让我们感觉到了无限的生机。
各位游客我们再来看看植物的配置,首先咱们看这株植物,它把冬天花的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当万物凋零,唯有它们不畏严寒,傲然怒放,正是有了它们,让这冬景在整个冬天都是暗香浮动。
这就是梅花。
再看这棵参天老榆树,扬州人也习惯称它“榆钱”树,“榆钱”谐音“余钱”,表示年年有余的意思。
最为神奇、最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南墙上的这二十四个圆洞,这些圆洞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大家不妨来猜猜看。
您说是借景用的,您说是透风用的,还有人说是看景的,其实这就是冬景的第三大特色了,请大家来看这堵墙,它设置在这片小角落里,高大的墙面与墙外的住宅之间是一条狭窄的巷子,风从巷子吹进来,受到两边高墙的阻挡,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穿堂风”,当风穿过这孔洞的时候,就会呼呼作响,恰似北风呼啸。
哦~~原来这是为了制造音响效果用的,我们称它为“风音洞”。
如此构景,让我们感觉到了,外面北风呼啸,山上是雪,脚下还有冰,它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听觉,视觉,来共同营造一个冬天的氛围。
与风音洞有紧紧相连的就是西墙上,这并列的两个大圆洞,各位游客请靠近一些,透过大圆洞咱们可以看到什么?对,可以看到春景,这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名句“我的冬天已经来了,我的春天还会远吗?
冬景的建筑叫“透风漏月轩”,这是面对冬景培炼情操和意志的地方,大梁、椽子、柱子、石鼓、窗户处处见方,铺地也是方砖,对联“虚怀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可见主人的风雅。
5.结束语
扬州是一本书,道尽繁华与沧桑,个园便是其中的一篇散文,细品满读才能回味无穷。
今天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感谢您游览个园,希望您再次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