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
26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
26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摘要】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
方法: 综合分析16 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X 线表现。
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 全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局部压痛。
结论: 骨质破坏,皂泡影是骨巨细胞瘤的X线特征。
但是实行临床、X 线、病理检查“ 三结合”, 才能相互印证和补充, 提高判断良、恶属性的准确性。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X诊断骨巨细胞瘤(GCT)起源于骨胳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 常发生于四肢长骨的骨端, 其中以股骨下端最为多见[1]。
骨巨细胞瘤又称破骨细胞瘤, 为常见的骨肿瘤, 国内统计占骨肿瘤的的11.9%~16.1%, 几乎占良性骨肿瘤的20%。
本病的发病率为所有肿瘤的1.01%, 约占所有骨肿瘤的5%, 良性骨肿瘤的15%,所有原发恶性肿瘤包括骨髓瘤的3%。
性别与发病无明显关系。
年龄最多发生于20-40岁之间占75%~90%[4]据coley氏[2]报告有发生恶变, 有少数肿瘤一开始即为恶性者[3],还有些病理切片检查诊断为典型的良性形态的病例中, 在经过若干年后而出现肺转移。
因此, 不能把它视为一种良性骨肿瘤, 否则会给人以一种假安全感, 对治疗和预后非常不利。
为了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水平, 结合我们遇到的病例, 对各种X线征象的产生及其演变等讨论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性别与年龄:男14例, 女12例。
年龄21~65岁, 平均37.8岁。
病变部位胫骨上端10例, 股骨下端10例, 挠骨远端、跟骨结节各1例, 骼骨、髓骨、尺骨远端、排骨上端各1例。
临床表现病程最短3个月, 最长3年半,平均17个月。
1.2 病理分级:照jaffc分类法[4], 骨巨细胞痛病理上分为三级。
Ⅰ级、良性巨细胞瘤,Ⅱ级、中间型巨细胞瘤, 组织活跃, 可为恶性或良性,Ⅲ级、恶性巨细胞瘤。
观察病灶的膨胀程度、骨壳完整与否、骨外有无软组织块影、病灶内分隔及骨质破坏区边缘有无硬化边、筛孔样虫蚀样破坏等对良恶性。
侵袭性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分析
侵袭性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分析目的探讨学习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提高该病的平片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X线资料,分析其特点。
结果股骨下端3例,胫骨近端1例,桡骨远端1例,均位于骨端,均有不同程度骨端松质骨破坏,大部分形态呈类球形,病变区膨胀性改变,横向生长,骨皮质膨胀变薄、中断。
5例中4例伴有软组织肿块,1例病变侵及关节面,1例发生病理骨折,仅1例见局限性骨膜反映。
结论侵袭性骨巨细胞瘤X线改变有一定特点,需结合发病部位、年龄进行综合分析,做出较为正确的诊断。
标签:骨巨细胞瘤;侵袭性;X线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生长活跃、破坏性较大的骨肿瘤,局部有一定侵袭性,具有复发、转移性和恶变倾向,所以医护人员要更好地认识它,因其X 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普通平片诊断有较高价值,通过搜集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X线资料及参阅部分书籍和文献,对侵袭性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临床资料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10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影像资料完整的侵袭性骨巨细胞瘤5例,男3例,女2例,年龄19~42岁,平均30.5岁,病程短,症状主要以疼痛、肿胀、压痛、软组织包块及活动受限为主,5例中疼痛进行性加剧的4例,功能障碍2例。
患者从出现症状到就诊时间为4个月~1年半,大部分为6~8个月,行DR正侧位摄片。
2结果5例患者中,股骨下端3例,胫骨上端1例,桡骨远端1例,X线表现为骨端松质骨内类球形密度减低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病变区膨胀性改变,呈横向生长,有3例有不同程度骨皮质受侵袭,骨皮质变薄、中断、模糊消失,3例累及髓腔,1例侵及关节面,1例发生病理骨折,1例可见局限性骨膜反映。
术中切开肿块可见暗红色、暗褐色液体流出,局部区域出血坏死,病变区骨端骨质广泛破坏,松质骨完全被深褐色果冻样样组织填充。
病理诊断均为侵袭性骨巨细胞瘤。
术前1例误诊为溶骨性骨肉瘤。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分析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分析目的:探究骨巨细胞瘤X线的诊断方法和分析。
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X线诊断,并分析影像表现。
结果:11例患者为肱骨上端,8例患者为股骨上端,2例患者为胫骨上端,21例患者为股骨下端,3例患者为肩胛骨,2例患者为髂骨,2例患者为颅骨,2例为胸椎骨。
病理诊断的准确率为81.8%,检查结果的准确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X线诊断的方法,分辨率高,能够对骨肿瘤的影响进行清晰反应,为骨肿瘤首选、重要的检查方法。
标签: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诊断效果骨巨细胞瘤为原发性的骨肿瘤,较为常见,骨巨细胞瘤的侵袭性较高,对骨质溶蚀具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能够穿过骨皮质从而成为软组织包块,刮除术之后的复发率较高,少数患者会有肺转移或者局部恶性病变的情况[1]。
该疾病的原发部位一般在骨骺,在病灶的不断扩大中,逐渐向干骺端侵及,大多会侵犯长骨。
该疾病的病因并不清楚,其瘤组织质软而脆、血供丰富、似肉芽组织。
在对患者诊治的过程中必须选择良好的诊断方法,虽然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磁共振和螺旋CT,但是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患者采用CT诊断,效果显著,分辨率高,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2]。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X线诊断,并分析影像表现,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5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进(39.76±6.23)行X线诊断,男性22例,女性29例,年龄范围:24-68岁,平均年龄为:岁,病程范围:2个月-3年,平均病程为:(13.9±5.9)年。
病理分级:I级为良性巨细胞瘤,II级为中间型巨细胞瘤,组织较为活跃,能够成为良性或者恶性,III级为恶性的巨细胞瘤。
30例患者为I级,12例患者为II级,9例患者为III 级,所有患者身体的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论文
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论文1结果13例骨巨细胞瘤发病部位:脊柱4例均累及单个椎体,2例误诊为椎体结核,1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1例误诊为骨髓瘤;其余9例均为单侧发病,发生在髂骨3例,耻骨2例,跟骨2例,坐骨及下颌骨各1例,误诊为骨囊肿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转移瘤1例。
1、1X线表现:病变边缘清楚的8例,呈膨胀样破坏,皂泡样改变较典型,偏心性表现不明显,破坏区有少量分隔,病灶周围骨皮质变薄,边缘无硬化。
边缘欠清的囊状骨破坏透亮区5例,其中周围见钻孔样改变者3例,周围软组织间隙模糊。
累及脊柱者其中2例椎体附件骨质破坏,3例椎体破坏呈楔形改变。
1、2CT表现:7例患者中,髂骨2例,耻骨2例,脊柱2例,下颌骨1例,CT表现均为骨质膨胀性破坏,主要为囊性或不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20~65Hu,其中4例可见骨性分隔,可以显示出病灶边缘的骨质硬化。
2例脊椎肿瘤仅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椎体附件及椎间盘无破坏;发生在髂骨者周围软组织可见肿块,脂肪间隙模糊,1例位于髂骨者肿瘤实性成分居多,软组织肿块较大,误诊为转移瘤。
1、3MR征象:6例行MRI检查,脊柱2例、骨盆2例、跟骨2例。
病变呈囊状膨胀性改变,在T1WI呈均匀低信号或中等信号,在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混杂的中等及较高信号,部分可见分隔,表现为典型的鹅卵石征。
发生于脊椎者病变信号相对均匀,本组病例均累及1个椎体,不同程度呈楔形改变,边界较为清楚,2例合并软组织肿块,其中1例肿瘤偏恶性,实性部分居多,表现为T1加权像上的不规则状软组织信号影,椎管及椎间盘受累及,增强扫描后病变明显为不均匀明显强化信号。
2.4右侧髂骨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2讨论位于不规则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长管状骨大致相仿,表现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或溶骨性骨质破坏,而溶骨性破坏更为显著,病灶内无钙化,可局部形成软组织肿块。
本组2例发生于髂骨的病例骨壳残缺,形成的软组织肿块与骨膨胀程度不成比例,当肿瘤突破骨质向外生长,形成的软组织肿块较大时会影响到诊断的准确性,与长管状骨骨巨细胞瘤相比有以下特点: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但偏心性表现不典型,破坏的骨质边缘欠光整;肿瘤形成的软组织肿块较大时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失去骨巨细胞瘤固有特征[5]。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Ⅰ级
Ⅱ级
Ⅲ级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影像表现-X线
多为单发,边界清楚,典型者有横向生长特 征。
呈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相应骨皮质变薄、轮廓完整 。 内可见纤细残存骨嵴,主要位于病灶周边,
典型者“皂泡”样改变。 肿瘤内无钙化或骨化影,边缘一般无硬化边。 除非发生病理性骨折,一般无骨膜反应。
女,23y, 左膝疼 痛2个月。
鉴别诊断单骨单灶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多发生于20岁之前。 X线:取决于成纤维组织增生程度及新生骨小梁,可
分为5种:囊状膨胀性改变,丝瓜瓤样改变,磨玻璃 样改变,虫蚀样改变,硬化改变。 边缘清晰、较厚且完整硬化边。 外缘光滑,内缘毛糙。 内可见絮片状骨化/钙化。 常并发骨骼弯曲变形。
影像表现-X线分型
分房 型
较多见。X线上可见似有分 隔成为大小不一的小房征
溶骨 型
少见。破坏区内无骨嵴,表现 为单一的骨质破坏
提示恶性的表现有:
骨皮质破坏中断,并形成软组织肿块。 骨膜增生并中断形成骨膜三角。 病变增大迅速。
男,23y,左膝疼痛3月余,病理提示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影像表现-CT
肿瘤一般不超过骨骼横径的一半。
男,13岁,左侧小腿疼痛半年。
治疗
刮除术加灭活处理,并植入自体或异体松质 骨或骨水泥。
该病复发率高:由于骨巨细胞瘤是“皂泡” 样改变,其腔壁呈大小、深浅不等的蜂窝状, 微量隐藏在陷窝内的瘤细胞可造成肿瘤复发。
对于复发者,应作切除或节段截除术。 双膦酸盐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因具有抗破骨
谢谢
平面 。 增强后可见粗大的供血血管,囊内可见斑片状
明显强化影。 可为原发性,也可继发或伴发于骨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来源于多核巨细胞,发生在骨的任何部位,尤其是长骨的骨髓腔内。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诊断方法。
1、X线表现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呈现为局部骨质破坏和瘤周反应,破坏区边缘模糊或毛糙,瘤周反应范围广泛,可有明显的半月形透亮区出现,被称为Shaefer征象。
还可出现气体或液体平片征象,如钙化或出血。
在长骨骨干上,病变可引起骨皮质增厚和骨膜反应,甚至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2、CT表现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与X线表现相似,但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分布。
病变呈现为均质或不均质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可有坏死囊肿区和骨小梁被破坏的表现。
CT还可以检测到骨膜下垂直粘膜面生长的情况,提示可能的恶性转化。
3、MRI表现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是研究骨巨细胞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和骨髓内的病变。
T1WI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
病变周围软组织肿胀和积血可表现为低信号,液体坏死区则呈高信号。
MRI能够确定病变的分界线和侵犯情况,也可以预测病变的活动程度。
4、骨扫描表现骨巨细胞瘤在骨显像中呈现为局部放射性浓聚区,与其他骨肿瘤的放射性浓聚区不同,其形状不规则而且病变区域较大。
放射性浓聚区的形状和分布可在正位放射仪和侧位放射仪上观察到。
5、诊断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需要结合X线、CT、MRI、骨扫描等多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X线和CT可作为首选方法,MRI可更好地显示软组织情况和病变的活动状态。
骨扫描可以发现较小的病变和转移灶。
另外,病理学检查也是确定诊断的重要手段。
6、结论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骨肿瘤,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方法,以便于早期确诊和治疗。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应仔细分析各种影像学表现,注意鉴别诊断。
同时,还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病例交流,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水平。
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
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X线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6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及诊断价值。
结果206例骨巨细胞瘤发生了长管状骨188例,位于膝关节附近者146例,病变多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缺损区。
结论骨巨细胞瘤偏心性位于骨端,向关节面和干骨端扩张,是发生在成年人的单发良性肿瘤,偶有多发者。
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分析作出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标签: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X线摄影;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之一(约有7%为恶性)。
发生率为骨肿瘤的8.63%,多见于成年人,以20~40岁多见,大多数发生于长管状骨之骨端,最好发部位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
其临床症状较轻,以局部疼痛、肿胀及肿块为主要症状,有时邻近关节活动受限。
X线主要表现,常发生于长管状骨之骨端的单发的膨胀性骨质缺损区,多数病灶内可见粗细不等的皂泡样骨性间隔,其内无钙化[1-3]。
笔者收集本院放射科2009年9月~2011年3月典型病例登记本中无选择地摘取所有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6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6例骨巨细胞瘤病例中,男126例,女80例,其中年龄最小5岁,最大80岁,以20~40岁者为多数(占51.9%),其中男31~40岁者最多,女21~35岁者最多。
小于21岁者仅14例,其中,男8例,女性6例。
病程及临床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长者达7年,短者仅数天,多数为1~2年,症状较轻,以局部肿痛或摸到肿块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例伴有邻近关节活动障碍。
1.2 方法无选择地摘取所有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6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
2 结果2.1 发病部位206例中188例(91.3%)发生于长管状骨,而位于膝关节附近者占146例。
见表1。
2.2 X线表现2.2.1 部位206例中188例位于长管状骨,除2例位于胫骨中段,余186例病症均位于骨松质内,无一例发生于骨骺且均为单发,病体发生于肩胛骨、肋骨者则均位于该骨近关节端。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的19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对其X线平片CT及MRI征象进行分析。
结果:X线及CT 扫描均见骨端偏心膨胀性改变,无钙化,边缘清晰无硬化,部分病例可见粗大骨嵴;T1WI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Gd —DTPA增强扫描呈中度或明显强化。
结论:x线平片结合CT、MRI可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指导。
标签:骨巨细胞瘤;X线;核磁共振;影像诊断骨巨细胞瘤是比较常见的骨肿瘤,我国占原发骨肿瘤的9.3%,良性骨肿瘤的18.5%[1]。
骨巨细胞瘤具有潜在恶性,多数学者认为恶性或恶变的巨细胞瘤约占10%,转移率5.9~15%不等[2]。
原发部位几乎均位于骨骺,个别病例为非骺性骨巨细胞瘤[3]。
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搜集的19例骨巨细胞瘤影像资料,探讨x线平片、CT特别是MR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6~53岁,平均34岁,其中20-40岁13例;病程1个月~10年。
发病部位:胫骨上端2例,股骨下端4例,股骨上段3例,腰椎3例,肱骨上端1例,骶尾骨1例,颈椎、肱骨、骶骨、髂骨、坐骨各1例,其中术后复发2例。
l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部不适、疼痛、肿胀或局部包块,肿块邻近关节活动受限。
1.2 检查方法20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0例同时CT检查,15例同时行MRI检查。
x线摄片采用GE Centricity CR SP1001机,摄正、侧或斜位;CT采用GE Hi Speed NX/i螺旋CT机,横断扫描,层厚3~5mm;MRI扫描用SIEMENS 1.5T超导磁共振,常规TSE序列T1WI和T2WI矢状、冠状、横断面扫描,STIR 序列或FLASHT2WI,层厚4~6mm,层间距0.5~1.0mm。
13例行Gd—DTPA 增强检查,剂量0.1mmol/kg。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引言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特点
骨巨细胞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局部畸形骨质破坏,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颗粒状骨质,广泛存在条索状钙化,以及软组织肿块。
在X线检查中,骨巨细胞瘤通常呈现为圆形或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呈分叶状或辐射状,并可见围骨硬化。
CT检查可以清楚显示骨质破坏的程度和范围,以及钙化情况。
MRI检查对于观察肿瘤的软组织部分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三、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⒈骨肉瘤:骨肉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破坏,边界模糊,伴有软组织肿块,还可见新生骨形成及骨膜反应。
⒉骨转移瘤:骨转移瘤通常表现为多发骨转移,病灶边界不规则,可以出现骨皮质破坏及硬化,影像学上与骨巨细胞瘤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鉴别诊断仍需结合临床资料。
⒊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常见于长骨,表现为
斑点状、细网状或片状骨质破坏,并可见斑片状骨钙化或骨囊肿。
⒋骨囊肿:骨囊肿表现为骨质破坏,边界清晰,病灶内可见液
化区域,CT或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四、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件包括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图像和相关病例资料。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骨巨细胞瘤: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以瘤内大量多核
巨细胞为特征。
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学诊断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个骨巨细胞瘤病灶的患者30例的X线影像资料。
观察所有患者病灶手术前的X线诊断准确率及相关表现。
结果手术前的X线诊断准确率为83.9%。
31个病灶中,位于长管状骨骨骺端28例。
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所有病灶均有边界,但和正常的骨质分界不锐利。
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
结论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典型的X线表现特点,X线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标签:骨巨细胞瘤;X线影像;诊断The X-ray imaging diagnosis of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ZHANG Jian(Taixing cit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radiology department,Jiangsu Taixing 2254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earance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radiography in the giant ccell tumor of bone.Methods The radiographys of 31 lesions in 30 patients with histologically verefied giant cell tumor(GCT)of the bones wer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Results Approximately 83.9% cases were diagnoseed correctly by radiography.In 31 lesions,28 cases located in the epiphysis of long bone end.All lesions showed bony destruction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expansion and growth;all lesions had boundaries,but not with normal bone boundaries.No periosteal reaction was found in all cases.Conclusions 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has typical radiaographic appearance,radiography can approve evidence to achieve the diagnosis.【Key words】Giant cell tumor of bone;Radiography;Diagnosis骨巨細胞瘤是骨科较常见的特殊性良性肿瘤之一,约占全部原发骨肿瘤的5%~9%,占良性肿瘤的18.2%。
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
2 结 果 21发 病 部 位 .
恶 性 , 组病理 2 6例 中有 1 本 0 0例 为恶 性 ( 48 %) 占 .5 。 骨巨 细胞瘤 有些 表 现 与骨 囊 肿 、 脉瘤 样骨 囊 肿及 软 骨 动 母 细 胞瘤 等有 许 多相似 之 处 , 注 意鉴 别 :1 骨囊 肿 。多 发 应 () 于青 少 年 , 位 于 骨 干或 干 骺 端 , 干膨 胀 较轻 , 界 清 楚 , 病 骨 边
部 有残 缺 者呈 软组 织密 度 。 0 2 6例 中无一 例发 现钙 化 征象 。
2. .3骨膜反 应 发生于 长管状骨 的巨细胞瘤有骨膜反应 6 2 4例 , 占 3 .% . 膜 反 应 多 较 轻 微 , 膜 反 应 多 发 生 于 薄 的 骨 38 骨 骨
壳 与正 常 骨 皮 质 间 , 膜 后 应 单 层 条 状者 3 骨 8例 , 5 .% , 占 94
222 形 态 病 变 多 为 偏 心 性 , 胀 性 骨 质 缺 损 区 , 可 见 向 .. 膨 并
骨 巨 细 胞 瘤 是 常 见 的 良性 骨 肿 瘤 之 一 ( 有 7 约 %为 恶 性 ) 。
发 生 率 为骨 肿瘤 的 86 % , .3 多见 于 成年 人 , 2 ~ 0岁 多见 , 以 04 大 多 数发 生 于长管 状 骨之 骨 端 ,最 好 发部 位是 股 骨远 端 , 胫
不 等 的皂泡 样 骨性 间 隔 , 内无 钙化 【 。笔 者 收集 本 院放 射 其
科 20 0 9年 9月 ~ 0 1年 3月 典 型 病 例登 记 本 中无 选择 地 摘 21 取 所有 经 手术 及病 理证 实 的 2 6例骨 巨细胞 瘤 资料 , 对其 0 并 进 行 临床 表现 与 X线 鉴别 诊 断分 析研 究 。
[骨肌影像]“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骨肌影像]“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巨细胞瘤临床资料患者,男,22岁。
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6个月余,加重15d。
图1A图1B图1C图1D图1E图1F影像学报告描述右股骨远端正、侧位(图1A、图1B),右股骨内髁偏心性骨质破坏,病灶达关节面下,皮质变薄,部分不清晰。
CT平扫(图1C)及冠状位重组(图1D),清晰显示偏心性骨质破坏,略膨胀,髓腔侧缘边界清楚,局限性硬化,外缘皮质部分消失。
MRI矢状位T1WI(图1E),病变呈均匀的略高于肌肉的低信号;冠状位梯度回波序列(图1F),病灶信号不均匀增高,内可见多发片状低信号影。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均为:右股骨远端巨细胞瘤。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是一种良性侵袭性肿瘤,好发于20~40岁人群,单发多见,极少数可多发,并可发生肺转移。
好发部位为骨端,尤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为多,占将近50%;其次为桡骨远端、肱骨近端、腓骨近端等,脊柱、骨盆亦可发生。
患者多有疼痛、局部肿胀或肿块,关节活动受限,偶伴病理骨折。
病程数月到数年不等。
病理上骨巨细胞瘤的主要成分是间质细胞和多核巨细胞,间质细胞为卵圆形或短梭形单核细胞,形态规则,大多排列稀疏;多核巨细胞比较均匀地分布在间质细胞中央,巨细胞核从数个到数十个不等,呈球形、椭圆形或梭形。
X线表现:长骨的多位于骨端;脊柱的多起源于椎体,向后延伸到椎弓根和椎弓;骶椎的好发在上部骶椎,并常跨越骶髂关节。
肿瘤表现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可达到关节面下,但一般不穿破关节软骨。
病灶多为横向生长,可呈多囊性或皂泡样改变,骨皮质变薄。
一般边缘清楚,无明显硬化,其内无钙化或骨化。
33%~50%病变可穿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
可伴有病理性骨折,可继发动脉瘤样骨囊肿。
CT表现:平扫片所见的“皂泡样”改变通常表现为骨质破坏周围残留的骨嵴。
骨破坏边缘可有不规则硬化缘。
肿瘤内有时可见出血所致的液-液平面。
骨巨细胞瘤X线影像诊断
骨巨细胞瘤X线影像诊断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及x线表现。
结果24例中股骨10例、胫腓骨3例、髌骨1例、颈椎1例、髂骨3例、骶骨1例、桡骨3例、肱骨2例。
全部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局部压痛。
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
结论通过分析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与x 线征象,总结出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要点。
偏心性的膨胀性骨质缺损区,粗细不等的骨小梁呈“肥皂泡”样改变是骨巨细胞瘤的x线典型特征。
【关键词】骨巨细胞临床表现 X线征象[中图分类号]R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2)7-42-01骨巨细胞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又称破骨细胞瘤。
预后良好,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意义重大。
骨巨细胞瘤一般认为起源于骨骼支持性结缔组织的叶细胞,多发生于骨端的肿瘤,罕见于干骺端和骨干。
X线摄片是常用的检查方法,现将最近几年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报告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组24例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3—45岁,平均28.5岁。
病人以患肢疼痛、功能障碍就诊,病史半年至2年不等。
局部触及包块,肿痛表面皮肤可有热感或静脉怒张.较大的肿瘤可有碎裂声.触之有乒乓球感。
骨巨细胞瘤多为良性,生长缓慢。
2 结果17例表现为典型皂泡状阴影(其中有3例并有病理骨折),5例表现为骨质破坏,肿瘤在长骨干骺部呈圆形,偏心性囊状破坏区,引起骨皮质变薄。
2例表现为骨包壳。
邻近关节及软组织改变;19例局部软组织肿胀:5例肿瘤侵犯至关节面,其中1例关节面均被破坏。
肿瘤局部骨膜反应:3例病理性骨折局部发生轻度骨膜反应;2例无病理性骨折,在肿瘤与正常骨交界处亦形成骨膜反应,并沿骨干周围蔓延较远。
3 讨论3.1发病机制及病理性基础:骨巨细胞瘤的起源问题,有较多的争议,至今对其细胞学的性质尚未清楚地阐明。
近年来的研究,特别是超微结构的研究,已公认基质细胞为主要的肿瘤细胞,可能来自未分化结缔组织细胞。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引言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是一种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20-40岁的年轻人身上。
它的临床症状常常不典型,并且很难通过临床检查来确定诊断。
,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骨巨细胞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并对其他常见骨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影像学诊断方法X线照片骨巨细胞瘤的X线照片通常呈现为一种有特征性的外观,表现为明显的骨质破坏区域,周围有骨皮质增厚。
破坏区域一般为囊样或薄壁化,病灶内有明显的骨质松解现象。
尽管X线照片对于骨巨细胞瘤的初步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它在确定病变的边界和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非常有帮助。
CT扫描可以提供更多关于病变的精细结构信息,包括病变的大小、边界、骨膜反应和内部钙化情况等。
,CT扫描还能够准确评估病变的骨皮质完整性和邻近结构的受累情况,对于手术计划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MRI扫描MRI扫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扫描显示病变的软组织部分和骨髓部分,可以准确评估肿瘤的体积、边界和邻近结构的关系。
MRI扫描能够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恶性程度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对于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有价值。
骨显像骨显像是一种特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不可或缺。
骨显像可以显示病变的全身分布情况,包括原发病灶和可能的转移病灶。
对于大的或多灶性的骨巨细胞瘤,骨显像可以帮助确定病灶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有助于外科手术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鉴别诊断除了骨巨细胞瘤以外,骨肿瘤还包括很多其他类型。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需要与其他骨肿瘤进行鉴别。
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骨肿瘤,与骨巨细胞瘤在X线照片上有类似的表现,但通常表现为更明显的骨质破坏、骨皮质的破坏和软组织肿块的形成。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 发病机制和生物学行为,为治疗和预 防提供更多依据。
临床医生需提高对骨巨细胞瘤的认识, 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病,以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和预后。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影 像学检查方法有望为骨巨细胞瘤的诊 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骨巨细胞瘤在MRI上通常表 现为低信号强度病灶,T1加 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
上呈高信号。
增强MRI扫描可观察到肿瘤的 强化程度和范围。
Part
03
骨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与良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与骨囊肿的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通常在骨干部位发病,而骨囊肿多见于干骺端;骨巨细胞瘤的骨壳较厚且完 整,而骨囊肿的骨壳较薄且易碎。
线表现。
CT表现
CT扫描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肿瘤 的边界和内部结构,有助于确 定肿瘤的范围和侵犯程度。
CT扫描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囊 状破坏、皂泡状阴影以及骨膜 反应等征象。
CT增强扫描有助于进一步鉴别 肿瘤与正常组织。
MRI表现
MRI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肿瘤与 周围软组织的侵犯情况,以及
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包括圆形、卵圆形、梭形、多角形等,核染色质少,核分裂像 少。
肿瘤组织中常有大量血管,血管扩张、充血,有时可见出血灶。
病理诊断标准
肿瘤组织中必须同时存在良性成 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且良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
量必须明显多于纤维母细胞。
肿瘤组织中必须无核分裂像增多、 核沟、核沟内含物等恶性特征。
与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表现为骨小梁变细、减少、结构模糊,骨皮质变 薄、髓腔增宽,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而骨巨细胞瘤则表 现为骨质破坏伴有皂泡状阴影。
X线与CT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X线与CT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摘要:骨巨细胞瘤是临床常见的骨肿瘤之一,具有高侵袭性、高复发率的特点。
本文研究骨巨细胞瘤的X线及CT表现,为骨巨细胞瘤的确诊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诊断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又称之为破骨细胞瘤,主要发生在长骨的表面,对人体的局部带有一定的侵袭破坏性,占所有良性的骨肿瘤的比例约为13%-20%,其发病率仅仅是低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1]。
部分肿瘤会出现恶化倾向发生肺转移,引起呼吸功能障碍,造成呼吸困难,破坏肺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此外,骨巨细胞瘤复发率极高,部分良性的骨巨细胞瘤在多次复发后也会发生恶变,从而转变为恶性肿瘤。
肿瘤的发现通常是通过医学影像进行诊断,因此研究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国外研究现状据统计,骨巨细胞瘤在美国的比例占所有原发骨肿瘤的5%、占所有成人良性骨肿瘤的20%[2]。
而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在影像学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对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影像诊断标准和影像模型建立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比如,一些研究对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轮廓特征、局部骨质改变、软组织肿胀等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同时,还有研究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建立了影像模型,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病变进行溯源诊断和预测。
在影像诊断基础上,Aneta对35例曾接受地诺单抗治疗的GCTB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肿瘤进展情况,得出了其1年内的无进展率达92.8%,而地诺单抗就为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GCTB患者提供了条件[3]。
Tsukamoto等介绍了一例继发性mGCTB,地诺单抗治疗开始后滞后时间为六个月。
当时进行的CT扫描显示边界不清的成骨细胞肿块增大,活检证实为高级别肉瘤[4]。
Averill等人发现只有3%的病例发生在手部,0.32%发生在腕骨,通常比其他部位出现的患者更年轻,复发比其他部位更快,发病率手部骨骼GCT的多灶性表现为18%,刮除术治疗的手部GCT复发率为87%。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郭瑛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9(6)16
【摘要】目的:对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及病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8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对其X线征象进行分析.结果:28例骨巨细胞瘤中,25例位于长管状骨,2例发生在髂骨,1例发生在骶骨;均为单发.19例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缺损,可见数量不等的骨性分隔或皂泡样改变,6例可见钙化,5例表现为溶骨性破坏,4例骨质破坏区见软组织肿块.病理分级:28例中,Ⅰ级16例,Ⅰ~Ⅱ级8例,Ⅲ级4例.结论: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诊断必须结合临床、X线、CT、MRI 和病理.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总页数】2页(P209-210)
【作者】郭瑛
【作者单位】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辽宁沈阳,1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
【相关文献】
1.颌骨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7例分析) [J], 于伟利;袁天龙
2.脊椎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附23例分析) [J], 王世芳;付延森;华敬亮;周万勇;马玉
3.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J], 苏博;闫振宇;王欣欣
4.侵袭性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分析 [J], 王晖;丁宏军
5.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J], 苏博; 闫振宇; 王欣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
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作者:向勇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9年第22期[摘要]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平片X线特征,以及时诊断。
方法:对23例骨巨细胞瘤进行X线平片分析。
结果:骨巨细胞瘤有呈偏心性生长、膨胀性发展、骨皮质膨胀变薄如骨壳的特征,单房性溶骨破坏10例,皂泡征13例。
结论:根据骨巨细胞瘤的X平片线特征,可作出诊断。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X线平片;骨壳;偏心性;皂泡状[中图分类号]R445.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a)-114-02骨巨细胞瘤为一种常见的局部侵袭性肿瘤,富含血管,大部分为良性,部分生长活跃,也有少部分一开始就是恶性。
在我国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骨肿瘤之一,占所有骨肿瘤的14.13%[1],据第三位,在原发骨肿瘤中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肉瘤。
该瘤最常累及长骨的骨端,呈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局部刮除治疗容易复发,少数病例可肉瘤样恶变,甚至发生肺转移[2]。
及时诊断,有助于及早治疗。
现将收集的23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
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16~39岁。
临床症状:局部肿胀,不同程度的疼痛,运动受限,局部皮肤温度升高,1例在病理骨折后发现。
2结果2.1病变部位肱骨上端5例,股骨上端1例,股骨下端9例,胫骨上端4例,肩胛骨1例,胸椎骨1例,髂骨1例,颅骨1例。
2.2 X线表现2.2.1 四肢长骨骨巨细胞瘤19例,骨区见偏心性的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图1),边缘清楚12例,边缘模糊欠规则7例,局部骨皮质膨胀变薄如壳状。
9例破坏区内有骨梁间隔,形成皂泡状;9例呈单房性溶骨破坏,其中5例边缘呈筛孔状;1例有病理骨折;1例为恶性有骨膜反应,呈溶骨性破坏,浸润性生长,软组织肿块中可见多层骨壳,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骨巨细胞瘤。
2.2.2 肩胛骨1例,左肩胛骨外侧见3 cm×5 cm大小的椭圆形透光区,边缘稍硬化,并见软组织肿胀。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
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赵林;黄文才;陈信坚;陈友三;孙志强;阳昱恒;宋佳;刘裕【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0(020)005【摘要】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方法:搜集我院1980年至今经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4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的影像表现,并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本组43例中,发生于股骨12例,胫腓骨9例,肱骨4例,尺骨1例,脊柱10例,跟骨1例,肩胛骨2例,肋骨2例,指骨1例,蝶骨1例.35例呈膨胀性生长,其中合并病理性骨折9例,本组术前误诊11例,约占25.6%.病理诊断为恶性骨巨细胞瘤11例.结论:常规X线由于其空间分辨率高,可以清晰的反映骨肿瘤影像的大体形态,是诊断骨肿瘤的重要和首选检查方法.【总页数】3页(P728-730)【作者】赵林;黄文才;陈信坚;陈友三;孙志强;阳昱恒;宋佳;刘裕【作者单位】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R814.41【相关文献】1.14例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 [J], 朱玉胜;冯桂强2.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J], 苏博;闫振宇;王欣欣3.骨巨细胞瘤的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J], 郭瑛4.侵袭性骨巨细胞瘤X线诊断分析 [J], 王晖;丁宏军5.骨巨细胞瘤患者的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J], 苏博; 闫振宇; 王欣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x线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6例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x线征象及诊断价值。
结果 206例骨巨细胞瘤发生了长管状骨188例,位于膝关节附近者146例,病变多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缺损区。
结论骨巨细胞瘤偏心性位于骨端,向关节面和干骨端扩张,是发生在成年人的单发良性肿瘤,偶有多发者。
根据临床表现和x线分析作出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临床表现;x线摄影;鉴别诊断
骨巨细胞瘤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之一(约有7%为恶性)。
发生率为骨肿瘤的8.63%,多见于成年人,以 20~40岁多见,大多数发生于长管状骨之骨端,最好发部位是股骨远端,胫骨近端。
其临床症状较轻,以局部疼痛、肿胀及肿块为主要症状,有时邻近关节活动受限。
x线主要表现,常发生于长管状骨之骨端的单发的膨胀性骨质缺损区,多数病灶内可见粗细不等的皂泡样骨性间隔,其内无钙化[1-3]。
笔者收集本院放射科2009年9月~2011年3月典型病例登记本中无选择地摘取所有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6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6例骨巨细胞瘤病例中,男126例,女80例,其中年龄最小5岁,最大80岁,以20~40岁者为多数(占51.9%),其中男31~
40岁者最多,女21~35岁者最多。
小于21岁者仅14例,其中,男8例,女性6例。
病程及临床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长者达7年,短者仅数天,多数为1~2年,症状较轻,以局部肿痛或摸到肿块为主要症状,少数病例伴有邻近关节活动障碍。
1.2 方法
无选择地摘取所有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6例骨巨细胞瘤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表现与x线鉴别诊断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发病部位
206例中188例(91.3%)发生于长管状骨,而位于膝关节附近者占146例。
见表1。
2.2 x线表现
2.2.1 部位 206例中188例位于长管状骨,除2例位于胫骨中段,余186例病症均位于骨松质内,无一例发生于骨骺且均为单发,病体发生于肩胛骨、肋骨者则均位于该骨近关节端。
仅有4例为多发,2例发生于短管状骨近位及中位指骨骨干。
另2例位于颈7及胸1.2椎体。
病灶多为偏心性生长。
206例中股骨及胫骨分别占34.9%及35.9%且多发于外侧(表1)。
2.2.2 形态病变多为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缺损区,并可见向外膨胀的薄壳,其中类圆形(圆形)者135例,占65.9%,其内可见大小不等皂泡样改变(占73%),病体大者皂泡大而稀,椭圆形者经测量,病性多为:长径>横径>前后径,不规则者70例,占34.1%,
既可见皂泡样改变又有不规则骨质破坏。
瘤壁大部有残缺者呈软组织密度。
206例中无一例发现钙化征象。
2.2.3 骨膜反应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巨细胞瘤有骨膜反应64例,占3
3.8%,骨膜反应多较轻微,骨膜反应多发生于薄的骨壳与正常骨皮质间,骨膜后应单层条状者38例,占59.4%,多层条状者有10例,占15.6 %,不规则及其他形者16例,占25%。
2.2.4 瘤体周围软组织约1/4病例在瘤体边壁断裂之侧旁软组织中可见肿大之稍高于软组织密度之肿块形,边缘可规则也可不清。
3 讨论
骨巨细胞瘤偏心性地位于骨端,向关节面和干骨端扩张,是发生在成年人的单发良性肿瘤,偶有多发者。
病理标本切面呈灰红色到暗红色,肿瘤区内有薄的结缔组织间隔。
肿瘤周围为一层薄的骨壳,它是新生的骨膜骨壳,代替了原来已被吸收的骨皮质、镜下,单板基质细胞是巨细胞瘤主要肿瘤细胞,它可以决定肿瘤的性质[4-5]。
jaffe根据基质细胞的分化程度将肿瘤分为ⅰ、ⅱ级和ⅲ级,ⅰ、ⅱ级属良性,ⅲ级属恶性,本组病理206例中有10例为恶性(占4.85%)。
骨巨细胞瘤有些表现与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及软骨母细胞瘤等有许多相似之处,应注意鉴别:(1)骨囊肿。
多发于青少年,病位于骨干或干骺端,骨干膨胀较轻,边界清楚,无硬化,病变内无钙化,无骨膜反应。
(2)动脉瘤样骨囊肿。
常发于长骨的骨干或干
骺端,也常见于脊柱,病变呈吹泡样膨胀,有明显的骨壳,位于长骨的病变距骺板较远。
病变部位穿刺为新鲜血液。
(3)软骨母细胞瘤。
好发于骺板未联合前的骨骺,靠近骺软骨软,病变区内常有钙化,有硬化边缘。
通过对以上3种病的分析,骨巨细胞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与之鉴别:(1)骨巨细胞瘤多为单发,瘤体内无钙化[6-7]。
本文206例骨巨细胞瘤中有202例单发,仅4例为多发,瘤体内无一例发现钙化征象。
(2)骨巨细胞瘤多发于成年人之长管状骨骨端[8]。
本文206例中,发生于长管状骨的骨巨细胞瘤除1例5岁患儿发病于胫骨骨干中段外,其余186例均发病于骨端,其中虽有12例发病于20岁以前,但骨骺板均已闭合。
206例中无一例发生于干骺端或骨骺,说明骨巨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于骨骺闭合之骨端。
发生于扁骨的有6例瘤体均位于近关节端侧,说明扁骨也好发于骨端。
(3)多数病例病体纵径>横径>前后径。
(4)本文中病例呈皂泡状改变者占73%,说明泡样改变在骨巨细胞瘤中很常见。
[参考文献]
[1] 邹学广,荣阳,胡晓丹. 胸膜间皮瘤x线影像诊断价值与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64-110.
[2] 张殿俊,荣阳. x线平片检查慢性腰腿痛的价值与回顾性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 2011,8(5):141-142.
[3] 慕容洋洋,龙官保. x线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2):191-193.
[4] 胡晓丹,荣阳,刘冰,等. 颈椎椎体肿瘤影像学的鉴别价值与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2):53-54.
[5] 荣独山. x线诊断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531-533.
[6] 高俊,杜宏利,荣阳. 颈椎管狭窄的mri表现与进展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5):42-43.
[7] 陈炽贤. 实用放射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1-603.
[8] 尚克中. 中华影像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3-375.。